初三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2024-04-17

初三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共20篇)

篇1:初三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一场漂洒的雨过后,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飞来。我从抽屉中翻出“六一”儿童节妈妈送给我的一本书,书名是《爱的教育》。

翻开书,扉页上写有两行字:学会感恩——妈妈。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是一本从四年级学生埃瑞克的角度来记叙他所发生的事情,并写到日记本上。书是一个个小故事串连在一起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

叙利奥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帮杂志社抄写。叙利奥不忍心看父亲辛苦,便在父亲停笔后,晚上帮父亲抄写。但是因为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父亲严厉批评了他,他想说出来真相却忍住了。可是每天晚上抄写已成为了习惯,那天晚上,叙利奥又起来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书,心中紧张,生怕惊动父亲,但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已站在了背后了,父亲明白了一切,父子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父子间的感情是宽广博大的。“一个人爱别人,同时也被另一个人爱时,那么这个人是最幸福的”。难道不是吗?叙利奥爱自己的父亲,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为他爱爸爸,爸爸也爱他。

篇2:初三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爱。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刚翻开《爱的教育》,我就爱上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都都深深的吸引着我,都让我感觉到了爱的力量之大。

这是意大利的一名叫亚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级写的共一个学期的日记,日记里写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学校的同学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的精神。例如,《一个不幸事件》中,洛贝蒂为了救一个快被车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轧断了一条腿;《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中的朱里奥为了减轻爸爸写封套的劳累,他准时晚上12:00起来偷偷地写封套,却因白天劳累遭到父亲误解;《伦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弃儿受命令做了哨兵,不顾子弹袭击,爬上树侦查情况,不幸中弹身亡……而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个思想,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爱”。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们去做,去发现。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我循循善诱、同伴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我记得还在上一年级时,看见了一位残疾人,他走路手一拐一拐的,脚也跛了。当时我不懂什么,也学着他的样子走,觉得好玩,结果小伙伴们都笑掉大牙。现在,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没有尊重他,如果他知道,一定会让他的心里永远留下这样一道伤口。

篇3:《爱的教育》读后感

卡罗菲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老职员的眼睛。尽管他当时非常害怕, 但还是在同学的鼓励下, 来到受伤者家中, 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他强忍眼泪, 把最心爱的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送给了老人, 作为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出人意料, 老人康复后, 又把邮票还给了卡罗菲, 还送给他三张更加珍贵的邮票。

是啊, 这就是爱!如果没有同学的耐心开导和鼓励, 卡罗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 那就将有无辜的人当替罪羊。正是同学的关爱使卡罗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卡罗菲也以爱心和诚意得到了老人的谅解。老人不但归还邮票而且又赠送邮票, 这难道不是更伟大的爱吗?故事充满了爱, 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发展、升华……

于是, 我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继续传递吗?现在的我们,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 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忽视了身边的爱而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 即使别人来借, 也编出充分的理由不借;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 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是循循善诱, 呕心沥血, 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反观这一切, 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爱, 而是我们心中没有爱。故此, 无论世界有多美好, 我们仍然感觉苍白。所以当“吾日三省吾身”, 从我做起, 去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去关心身边的事物, 去拥抱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像故事中的人学习, 学会爱, 敞开心扉去爱。让爱在你、我、他之间传递延伸, 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指导教师:刘富红)

篇4:《爱的教育》读后有感

[关键词]爱的教育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看那完后深有感触,它描述了一个学年里男孩恩里科的生活感受,把“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民族,社会之爱,小至父母,老师,朋友之爱,都极为感人。

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对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读了这本书脾气要好上十倍,由此联想到自己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更要用爱心来呵护童心。

我们的老师这一章节体现了做为一名老师爱的能力,他觉得老师更是医生,是比扁鹊,华陀更神乎其神的大夫。他们能把孩子的心连根拔除,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孩子健康的度过他的学习生涯。你瞧,这是不是比华佗更神通广大?

有些孩子每天都会上演和你斗智斗勇的故事。而且对待孩子你说的话,必须做到。孩子的世界时那么的神奇,她需要你在平时生活学习的点滴中不断仔细的去观察分析,用爱去包容孩子,当一个不敢大声讲话的孩子敢提高甚至只有一度的嗓门说着最简单的言语。当一个从来不听课的孩子举手回答第一个问题,当一个成天打打闹闹的孩子今天没有主动打人的行文了,当一个平时小气到不肯个任何一个人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的孩子却在某一天带来一张小小的贴纸分给大家,当一个不敢走独木桥的孩子今天却有跃跃欲试的神情……这些细小的变化我们都不能轻易地忽视,或许这就是你爱的教育使他们变得自信,认真,大方,勇敢地第一步,这么重要的第一步,你能视而不见吗?

安利柯的老师在书中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也让我对这群学生十分羡慕。

篇5:《爱的教育》学生读后感

今年寒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意大利一个小男孩日记的口气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爱,都有着爱的味道。

我最喜欢书里面的一个故事《马可寻找母亲》了。马可从意大利启程历经了27天到美洲找她的`母亲,但却被告知母亲早搬到科尔多瓦了,他感到非常灰心,身上又没剩多少钱了。正在这时伦巴第老人想帮他找一份工作挣钱,但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马可不到10分钟便拿到了大家凑的42里拉,马可非常感谢这些好心的人。到了科尔多瓦,马可又得知母亲得了重病,到图库曼了,马可又起身来到了图库曼,终于马可见到母亲了,母亲原来不想做手术,但看到马可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大家都说是马可救了她母亲的命。看了这个故事,我很佩服马可,他小小年纪就敢千里迢迢去寻找她的母亲,他真的好棒!

篇6:爱的教育学生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恩里科的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里所经历过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来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同学朋友之间的情谊。

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第26页《宽宏大量的品德》。故事的主人公是卡罗纳,在他们的班上有一个叫科罗西的孩子。科罗西由于一只胳膊因残废而垂在胸前、妈妈以卖菜为生,所以他倍受同学们的歧视和捉弄。

有一次,科罗西又遭到三四个同学的嘲弄,于是他就拿起墨水瓶狠狠的朝他们砸过去,不料瓶子却砸到了老师的身上。老师非常生气,追问这是谁干的。就在全班同学都很紧张,科罗西更是害怕极了的时候,卡罗纳站了起来说:“老师,是我砸到您身上的”。老师知道卡罗纳是在替别人担当过错,就直夸奖他“好孩子,你的心灵真美”。到最后老师还决定宽恕那几个肇事者呢。

同学们,你们说,宽宏大量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吗?

篇7:爱的教育学生优秀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小学生恩里科从十月十七日开学的第一天一直讲述到第二年的七月。作者用一些趣事、沁人肺腑、让人感动的事传达了不同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父母的爱……也具体地写了小学生恩里科小学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我们的老师》、《佝偻病儿童》、《母亲最后的话》……

<意>亚米契斯是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写了许多著作:《爱的教育》、《卡尔美拉》、《六千英里寻母》、《军队的故事》等,这也让我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爱是什么?爱是细心的呵护,爱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爱是碎碎念的唠叨,爱是……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在你身边默默地关心你、爱你。

当你在学校里犯错误时,老师有可能会指责你,说出你不足的地方时,你有可能会不高兴,撅起嘴来,心里也会很难过。 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被老师指责的低声哭诉,非常不服气。反之,当老师表扬你时,你有可能会觉得自己居高临下,乐在其中。老师表扬你是希望你能将优点继续保持下去;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能改正缺点,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合格的少先队员。老师是多么伟大啊!

师生之爱是无处不在的,朋友之爱也是无处不在的。

当你有困难时,你想到的第一个人肯定是朋友,你的朋友也肯定会第一个出现在你眼前,来帮助你当朋友有困难时,你也同样是这样。这就是彼此之间的关心、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

篇8:初三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1. 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 我一大早来到学校, 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 低着头, 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 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 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 说:“我这孩子, 从小听力不好, 而且不爱说话, 现在戴着助听器, 老师麻烦你, 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 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 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 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 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 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 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 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 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 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 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 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 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 每一次提问, 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 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 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 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 小手又举了起来, 但不是很坚定。“闻文, 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 有疑惑、有惊诧, 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 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 大胆一点”。

“闻文, 你能行的”。

“试一试, 不要怕。”…… (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 她不会讲的, 让我来吧。”

“老师, 我来”……

我不甘心, 也不能放弃:“闻文, 把你写好的读出来, 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 细细的, 但我听懂了。

“闻文, 你说得对极了, 真了不起, 大声点, 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 闻文又回答了一遍, 还是支支吾吾, 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 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 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自开学以来, 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 好美。

3. 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 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 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 认真做, 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 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方法。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 惶恐地站着, 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 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 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 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 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 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 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 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 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 她的成绩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 因为种种原因, 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 感化孩子, 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人生。

1. 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 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 还能称之为教育吗, 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 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 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 那些特殊的学生, 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 用信任和鼓励,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 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 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 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 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 赏识学生, 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 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 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 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 他就认为“没有赏识, 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 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 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 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不是骂出来的”,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 一份赏识, 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 鼓励的语言, 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 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篇9:让爱的教育伴学生成长

一、给学生慈母般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细腻、温馨的。作为人师,就要给学生慈母般细腻、温馨的爱。在课堂上,教师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拂去学生心中的疑惑。一句“你真行,你回答得太好了”的表扬,就可以使学生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在生活中,我们更要给学生无微不至的爱,春天来了,可以带着学生到野外踏青,和学生一起采野花、一起做游戏。学生那天真的笑脸、悠扬的歌声、活泼可爱的身影,都会给人以美好的回味。夏天来了,给学生准备一杯清水,带他们到树荫下去讲故事,消除了夏的燥热,给学生带来一片清凉。秋天来了,带学生去感受秋的成熟,去感受秋高气爽。冬天来了,给学生暖一下冻得冰凉的双手,帮他们卸下沉沉的书包。下雪了,领着学生堆雪人、打雪仗。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在大人们看来没什么,可学生感受到的却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关爱,心理孤单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母爱”。

二、给学生严父般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严”,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就去严厉地惩罚他们,而是依法执教,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长。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学生稍加提醒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然而有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轻易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跟老师顶嘴。这时,就不能姑息迁就他们。因为一旦姑息,就会纵容他们继续犯错误。所以教师这时就要依照校纪校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反思自己的行为,直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记得有一次,班内有一个男生把一把糖果扔向一个女生。班长向我做了汇报。当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是好玩。我当时很生气,让他向那位女生道歉。他却认为道歉会使他没面子,所以拒不道歉。看到他这样,我虽然很生气,但我知道,如果强迫他道歉,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适得其反。我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你违反了班规,大家对你有意见,能轻易原谅你吗?你好好想想,想好了再来找我。”果不其然,第二天他就来找我了,说班内的不少同学的确对他很冷淡,他也想通了,想通过道歉求得同学们的谅解。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严而有度,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三、给学生公正无私的关怀

学生中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有懂事的,有调皮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去公平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能力;不仅要关心他们身体的成长,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我们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教他们处世做人的道理,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文化知识。我们要用爱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人间的真、善、美,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形成健全的人格。

篇10: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四年级小学生一学年里的故事,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同学、朋友之谊。译者的话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就叫“心”,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

《铁匠的儿子》是《爱的教育》中我最喜爱的,讲述了波列科西的父亲喝的酩酊大醉后打他和乱扔他的书和作业本,而波列科西却给父亲留面子。最后作者感慨,可怜的波列科西,你是多么善良,又是多么勇敢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波列科西多么爱父亲。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爱父母。

篇11:爱的教育学生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透过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里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

《爱的教育》文字简朴,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引入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成功之处。看完《爱的教育》,我虽然没有流泪,可是我必须承认这是一部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情,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些情感是普通的却是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也是为什么读了《爱的教育》中,能想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可能不同而已。当自己所拥有的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贵,为什么要让平凡温馨的爱在自己的面前溜走。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有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它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我们往往会忽略周围的,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爱,加以体会,你则会感觉到: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篇12:小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叫洛佩蒂的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在街上晕倒了。而这时,一辆车子正向这个晕倒的小学生迎面驶来。洛佩蒂大胆的跳过去,把那个小孩拖救了出来。不了,他来不及拖出自己的脚,他的双脚被车子碾伤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洛佩蒂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深深打动。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像洛佩蒂这样,用于帮助别人,敢于奉献,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多美好呀!

篇13:我和我的学生——爱的教育例谈

记得我带第二届男生班 (计四十班) 时, 当时全班五十名男生, 接手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班的学生个个都“与众不同”, 说话、做事中处处显示出进入青春期学生的独立心理、批判心理和逆反心理。情感上, 他们处于不成熟的过渡期, 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生活中, 他们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家长、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 有时甚至和长辈敌对。他们不再单纯地、绝对地服从教师的命令, 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 不可能再像小学、初中那样用简单的方法对他们吓吓哄哄就可以了。再加上他们大多属于升学独木桥上的落水者, 个个怀着升学竞争的挫折感, 带着心中的阴影和满身的创伤进入职高校门, 来学校时就对学校缺乏感情;怀着得过且过的心情上学, 且情绪捉摸不定, 不易控制, 可以说是软硬不吃;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 这些都给职高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特点, 我对学生的教育颇费心思, 每一学期都会制订一些计划有效教育学生。每一个计划的实施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其中让我难忘的还是下面这件事。

有一学期, 在妇女节即将到来的时候, 我组织了《庆三八———我为母亲做件事》的主题班会, 要求学生们回家积极为母亲做一件事, 具体做什么我没有强调, 只是告诉学生这件事能让母亲永远记住。三八节过完后的班会上, 我让学生积极发言, 述说他们为母亲做的事情。平时爱说爱笑的同学都能积极发言, 有的说为母亲端杯水, 有的说帮母亲收拾家, 还有的说为母亲买了花, 给我的感觉是水过地皮湿, 没有一个同学用心体会母亲的辛苦和母爱的伟大。正当我觉得失望时, 我班的“老牛”站起来, 叫他“老牛”, 是因为他平时干什么事都最慢, 还有很简单的问题他都要钻牛角尖, 所以同学们就给他起了绰号“老牛”。当他站起来的时候我没太在意他甚至有些埋怨他, 因为我害怕他又要钻牛角了。只听他说:“老师, 这个节日里我为我妈洗了一次脚。”话音刚落, 全班学生开始起哄, 我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认真听他要说什么。他满含深情地继续说:“我没有想到母亲的脚是那样的粗糙, 我在给母亲洗脚的时候, 流下了眼泪, 母亲也掉下了幸福的眼泪。我从来没有关心过我的母亲, 一直认为她干任何事都是应该的, 但通过这次洗脚, 老师, 我明白了很多事情, 我现在不能承诺什么, 我只有好好学习, 学好专业课, 等我工作了, 我一定会好好对待我的母亲的。老师, 我也感谢您, 是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母爱, 什么是责任。”听完他的话, 全班同学都鸦雀无声, 先前的唏嘘声、起哄声变成了一种感受:惭愧和内疚。自责的学生们都流下了眼泪, 而站在一旁的我也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学生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 没想到他会为母亲洗脚, 更没想到的是他能从这件事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母亲的不易, 以及自己作为儿子、作为学生的责任。同时这件事也给我和学生们上了一节很好的教育课—爱的教育。于是我顺水推舟, 继续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母亲脸庞的黯沉、额头的皱纹、手上的老茧、鬓边的白发……学生们纷纷发言, 母亲的老去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母亲的付出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石。母亲就是一棵大树, 她用自己的枝叶、果实甚至躯干为孩子的成长不停地奉献。然而, 作为子女的我们这些年带给她的又是些什么呢?恼怒、埋怨、顶嘴、处处与母亲为难, 丝毫不会在意母亲的感受……学生们的讨论, 让我又一次为之感动, 相信他们此时认识到的远比我说教无数次都起作用。

我的内心深感自责:作为老师, 我没有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多么可爱的学生平时我居然没有观察到;作为女儿, 我没有为我的母亲洗过一次脚。班会后, 我几次反思自己, 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爱的教育的课程。

那次班会以后, “老牛”真的改变了学习态度, 课上课下都很用功, 尤其是专业课方面, 他积极动手操作, 踊跃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内蒙古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这就是“爱”的力量。

从那以后, 我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管理方法。管理中, 我时刻记住这样三个法宝: (1) 了解和熟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架起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 (2) 理解和尊重学生。不以片面的分类和一时成绩优劣评价学生的好坏, 用同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和学生出现的问题; (3) 关心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让学生信任你, 然后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感觉学校和老师也是他们的亲人。

我还像以往一样利用好每周的班会时间, 讲述各类感恩教育故事、青少年励志故事、开展关注贫困生求学成长事件等主题班会, 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爱的光环下健康成长。同时我还结合竞技选拔赛、学期评比优劣比赛、辩论赛等各种集体活动, 让同学们参与其中, 发现自己的特长, 增强信心, 并且正面引导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理解, 爱是同情, 爱是尊重, 爱是信任, 爱是宽容, 爱是鼓励, 爱是奉献, 爱是当好老师的前提。爱的含义, 我们都懂得很多, 在我们的从教生活中, 爱是桥梁, 能沟通学生的心灵;爱是钥匙, 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我们用爱理解、宽容学生, 尤其是那些“问题”的学生, 用爱帮助他们, 或许最后成功的就是这些被我们平时认为的那些“不行”的学生。

在爱的指引下, 我相信我和学生的故事会更加精彩地继续上演。

参考文献

[1]何晓夏.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陶行知的道德教育观[J].中小学管理, 1995, (02) .

篇14:浅议对学生爱的教育

回顾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深深感到:教师在施爱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某些偏差,如对好学生有一种由衷的、过剩的爱;对所谓差生,则爱不起来;对一般的学生,即中间生,因其学习上既不会出现奇迹,又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在班内是“放心人群”,所以不闻不问,使之产生被遗忘的感觉,久而久之,如果引导不当,往往会使好学生产生优越感,甚至会滋长傲气,使中间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产生怨气;而大部分所谓差生,由于长期坐冷板凳,看不到希望,而灰心丧气。总之,这种偏差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因此,一定要纠正这种偏差。这就要求教师拿出真挚的感情,均匀地撒播这种爱,要满腔热情地和每一个学生交朋友,要把教师的感情向中间生和所谓差生倾斜,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让他们在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地成长。

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生,学习认真,但成绩平平,日常生活中很少与同学交住,在班内很不引人注意。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纪律上不必担心,学习上也不会出现奇迹的中间生,工作上并没有把她放在心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一篇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言辞消极,情绪低沉,看过后使珍非常压抑。年纪轻轻,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经过了解才知道,该生家庭不幸,父母离异,生活紧张,她每天除了给父亲洗衣做饭,还要服侍年迈的奶奶,生活和思想负担过重,尽管学习认真,但仍成绩平平,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世”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位同学的思想变化,与我工作上的疏忽是分不开的。此时此刻,我才不真正意识到,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他们是收到教师感情最少的学生。作为教师,在我们向学生施爱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目光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发现施爱的日标,找到施爱的接口,按要求给于一定的满足,让每一位同学的胸中都有一片灿烂的阳光,这才是教育者应有的工作环节。于是,我利用作文批语,与她谈心,指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荆棘和坎坷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对待生活。应该看到,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眼光放远一些,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鼓足生活的勇气,可以相信,我们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同时,尽量创造机会。与她接触,关心地,开导她,鼓励她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并动员全班学生从各方面关心她、帮助她,使她鼓足丁勇气,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情绪积极向上,作文也一改过去的风格,语言明快,在举行的作文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其它学科的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优秀的学生,老师们都声由衷的喜欢,对他们都会倾注自己的所有感情。但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优秀的,当我们面对所谓差生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对他们需要倾注更多的爱,要用教育者的全部身心和热情,去鼓励他们,扶持他们,让他们生活在希望之中,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学生小李,小学时学习不用功,成绩一直较差。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要学好的欲望,但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进去,学习成绩老是不及格。很快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并接连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促膝谈心,从他的现状谈到他的将来,分析对比,鼓励为主。通过谈话,他顿时明白了,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控能力差,好的愿望还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现。为了增强信心,使他看到自我价值,我让他当了我的科代表,同时,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鼓励他来回答,并及时给予勉励,使他又看到了希望,激发了学习勇气、为了巩固效果,我在课下陪他一起学习,教他学习方法,并定期询问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导,各方而进步很快。后来,他逐渐懂得用《中学生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行动,虽然基础较差,起步较晚,但去年中考,他考上了高中。

篇15:爱的教育三年级学生读后感

这本书的故事,都是以日记写成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人物。这些充满爱的故事教会了我,要体贴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要尊重他人劳动。不要看不起残疾人。

这本书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小朱里奥的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他除了白天在铁路上辛勤工作以外,还一直从别处接一些抄写文件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要伏案抄写到深夜。小朱里奥看见父亲那么辛苦,就说:“父亲,让我来替你抄写吧,我可以跟你写的一样好!”父亲说:“不用,你该把时间花在功课上。”每天半夜的时候,小朱里奥悄悄的穿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走进父亲房间,模仿着父亲的笔迹抄写起来,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害怕。在这以后,小朱里奥依旧坚持着夜间的工作。所以,他白天没有精神听课。老师把他学习退步的事情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回去责备他,但他还是没有说出真相。直到有一天,他爸爸发现他偷偷写东西,才知道他一直在帮家里挣钱。他才知道自己错怪了他。

篇16:爱的教育三年级学生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是我好奇,这本书我看了四遍了。真是越看越感动,越看越受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位三年级的罗伯弟,他上学路过托拉 哥罗萨街时,看见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离开送她的妈妈往学校跑,因为跑得太快,跌倒在马路中间。这时候,看见一辆马车正好向他驶来,罗伯弟奋不顾身地跑过去把孩子抱住了,孩子得救了,那罗伯弟由于躲闪不及,车轮轧着了他的一只腿,最后残废了。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因为罗伯弟既然不顾生命去救那个孩子。他是多么勇敢,是值得表扬和我们学习的榜样。爱是强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大爱无疆啊!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的少年,他们有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废,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一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热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杜给那些少年听的精神讲话。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

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很感人。《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一篇日记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父母对子女的爱;亲朋好友之间的爱;陌路人之间的小小的关爱······《爱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出这近乎完美而又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等等。书中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一字一句中所蕴含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又最容易被忽视。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它,它已经如同血液一样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书中有一篇日记:“陪护爸爸”很感人,一个少年听说父亲住进了医院就急忙赶紧跑到医院,想要照顾父亲痊愈,然而由于医院的疏忽,少年被领到一个陌生人的病床前,他一直悉心照顾这个素不相识的“父亲”,直到“父亲”幸福地离开人世。当少年知道他照顾的病人并不是父亲是,是完全可以离开的,但是少年却出乎意料的决定留下来。他的举动让所有的人震惊和感动,难道这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在现实生活中,爱到处可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捐款捐物,共度难关,不也是爱的表现吗?

看了这本《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更懂得了爱的可贵,爱的给予。我会更加爱我的父母,爱我的老师和同学,当别人需要需要帮助时,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更加美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 柳沛函

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扫烟囱孩子的故事特别有感触。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子,给别人扫烟囱赚了30个索尔多,结果不小心钱从破口袋掉了出去,找不到了。女校的学生为了帮助他,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那个小男孩,所给的钱已经远远超过30索尔多了。

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同时也很自豪,因为我想到了,我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在学校里,同桌肖饶总是忘拿英语书,而早晨又有英语晨读需要用,我主动借给她用,这样我们俩共用一本书,就不会因为没有书而无法晨读了。看到她由不带书而懊恼着急变成快乐朗读的女孩,我心里也很高兴。

还有一次,同学刘辰打车钱不够了,正好我带了一块钱,我坐公交车用月票,所以就把那一块钱给了他,他很感谢我,说“如果没有你这一块钱,我就回来不了家了。”我没到这微不足道的一块钱能帮上别人这么大的忙。

篇17:小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1.读《爱的教育》有感…… 水南小学三(6)班 刘焱乐

2.《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三(2)班 刘泽轩

3.《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二(2)班 卢柯成

4.《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三(6)班 麻乔韵

5.《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三(5)班 麻答

6.《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三(5)班 潘科宇

7.?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三(6)班 潘心妤

8.《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三(6)班 施涵影

9.读《爱的教育》有感 …… 水南小学三(6)班 陶柏成

10.《爱的教育》读后感…… 水南小学二(2)班 王俊航

0 1

读《爱的教育》有感

水南小学三(6)班的刘焱乐

小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水南小学三(6)班的刘焱乐,我是一个开朗的小女孩,对待学习有从不懈怠,作业总是第一个完成,写字总是工工整整。我有很多爱好,打羽毛球,画画,跳绳等,其中我也是个小书虫,我看的书可多了,有《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宝葫芦的秘密》……

作品内容

要数我最爱看的书,那一定是《爱的教育》了,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的时候,眼里已经含满了泪花。合上书,一个个人物依然在我脑海里回旋,那么清晰;一个个故事,依然久久挥之不去,那么深刻,那么令人感动。因为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友情和爱。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爱的教育》里到处都充满了爱,同学之情,你父子之爱,师生之爱,这一个个故事里,讲述的是非常普通的事,传递的却是深厚的爱。我印象最深的是“告别”这一章,距离将让他们无法再时时相处,不能一同嬉戏玩耍,享受快乐时光,读着读着,我不由得想起放假前最后一天,要离开这个教室两个月,要离开同学们两个月,要离开这个校园和老师两个月,心里就觉得有好多好多的不舍,看老师那美丽的笑容,听同学们的欢呼声,我心里也雀跃着,期待暑假不一样的生活,但是,一股酸酸涩涩夹杂雀跃里,让我挥之 不去。当我走出校门,校园仿佛在对我说:下一学期再见!带着短暂的伤感,我离开校园,但是我知道了,校园会永远欢迎我回来,老师始终都牵挂着我,同学一直都记惦着我,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知道了父母之爱,同学之情,师生之情,用心去感受这些美好的情感,让自己生活地更有满足感。

篇18:让爱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田

一、在学生心里播撒爱

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保持健康的阳光心态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生理健康,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我们可以用这种阳光心态来感染学生.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 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 如果老师心情不好, 这种情绪可能会像瘟疫一样迅速在班里传染, 导致整个班级情绪低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 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面对孩子, 我们要有阳光般灿烂的微笑;面对教育, 我们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我们不仅要自己拥有阳光心态, 而且要将这份阳光撒播到学生的心里, 因为我相信, 有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景, 有好心情才能创造好风景, 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就教学而言, 对学生的爱应该植根于教学的智慧.一个最好的教师, 学科知识之于他, 已不是教材的文字, 而是血管里的血;不是他外在的物, 而是他内在心灵的流露.在学生听你的课时, 知识的繁琐消失了, 只有一个智者在与你说话, 这样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常说, 老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 具体而琐屑;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灵魂、人的未来.我们要在这平凡的每一天将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间, 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长.

二、在平凡中体现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 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学生热爱一位教师, 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记得刚踏上讲台的我, 对学生很凶, 在学生面前从来都不笑, 以为这样学生会怕我, 这样我就可以保住我的师道尊严.但后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才发现, 他们多么希望老师能成为自己的朋友, 能和自己敞开心扉地聊天, 诉说自己学习中的苦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担当和从事的是爱的教育.我们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 而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是源自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作为教师, 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 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对失去家庭温暖、行为怪异的学生, 对刻苦学习成绩却不好的学生, 对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 教师更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让爱与关怀如春雨滋润他们渴望成长的心田.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阶段, 他们的心是敏感的, 是脆弱的, 我们要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对于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 我们可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性交流, 让他能感受到你的爱与温暖;而对于一些顽固份子, 不太容易改掉坏习惯的学生, 我们要有滴水穿石的持久性教育.总之, 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品味着真情, 享受着感动, 体验着成功.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 而决定一个班级成绩高低的并不是优秀生, 而是后进生.优秀生你不关注他, 他也能认真听讲, 而后进生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差等原因一不留神就跑马了.再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也没有养成听课的好习惯, 那就要“因材施教”, 可以给他一块“自留地”, 让他从基础学起, 从书本第一页开始, 慢慢积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阿姆林特朗曾说过:父母和老师很少考虑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孩子们或许有着他们独特的内部生物钟——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在那里滴答作响.作为教师, 总希望自己教的孩子出类拔萃, 一讲就懂, 一教就会.但是这只是老师们的一个美好愿望, 孩子千人千面, 千变万化, 他们就像花儿有着各自的花期.当孩子们在催促三四次后还不能把作业完成, 五六遍后还不能背出英语单词, 三令五申后依旧字迹潦草……我们需要耐心地教育, 耐心地等待.

三、让爱敲开心灵之门

李镇西的名言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 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会最富有, 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 但你可以最乐观;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 但你可以最勤奋……每个人都希望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学生亦如此.聪明与否现在已经无法改变, 但是勤奋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在接手这个班第一节课就和他们讲, 老师评判好学生的标准并不是看他是否聪明, 而是看他的努力程度.我想这句话对于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是一种鼓励, 他们不会觉得我刚来就已经把他看扁了.课后我又单独与那些后进生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 包括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 在相互熟悉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他们成绩落后的原因, 培养他们的兴趣, 从而慢慢将差距缩小.

我也遇到过单亲家庭的孩子, 他们的心灵要比一般的学生敏感与脆弱.记得有一件事情让我从此更加关注单亲的孩子.开学初, 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他在文章中说:我觉得英语课不再是我的噩梦, 我不再那么害怕讨厌英语.我希望自己不是老师眼中的差生, 而是能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其实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只不过是我在他没有回答出问题时给予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而已, 而他却把这个看得如此重要.或许他的家庭环境让他很难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注, 在学校里由于学习不怎么好产生了自卑心理, 不愿与同学交流, 作为老师, 平时要不细心观察可能就会忽略掉这个细节, 但是这个细节又是如此重要.后来我跟他聊了好几次, 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慢慢地, 他开朗起来, 学习上也充满了动力.在教育中, 心灵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让沟通更容易, 教育才最有效果.

四、让爱在信任中升华

在教书的过程中, 我们都会遇到成绩落后的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 我们有时候会恨铁不成钢地批评他们, 但是效果却是很不好的.其实教师的爱像大海一样深遂广博, 许多时候, 教师的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往往比批评惩罚更有效.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位伟大的教育学家在提醒教育工作者,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要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每个学生, 只有洒下爱之甘霖, 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学生有了进步, 我们不能沾沾自喜, 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 我们不能急躁, 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作为教师, 既要喜欢“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因为, 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孩子.我们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就如妈妈一样, 无私地用爱灌溉着他们成长.如果学习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学习过程就会消极被动, 学生内心就很难产生探究世界的欲望, 更甭提创造的火花了.这样, 未来的专家、科学家等就会被扼杀在基础教育阶段.因此我们应该让爱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不管他们的学习资质如何, 只要让他们心里拥有一份爱, 他们总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篇19: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职业学校在实施爱的教育中要重视人格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学困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形成了“失败者”“多余人”的心态,加之大部分来自单亲、离异或留守家庭,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教育与约束,导致了他们没有安全感,少有爱心,狭隘、妒忌、暴躁、依赖、偏执、攻击性、自尊心极强等不良的性格倾向,面对学生的人格缺陷,人格教育是重中之重。

首先,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挖掘学生闪光点。通过赏识教育,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学生愿意和老师亲近,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就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每一次的肯定,都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对自我完善由外力推动转为内在需求。

其次,要真心了解、关心学生,让爱伴其成长。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就要深入关心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交友情况等。通过倾听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找到学生问题症结,才能做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爱育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培育。

二、爱的教育是一种规则教育

曾经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园丁,不仅仅是给树木浇水、施肥,还要砍去树木上那些旁逸斜出的树杈,这样才能保证树木长得高大粗壮,成为栋梁”。爱不是一味地迁就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把爱融入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中,帮助学生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内化规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考虑到承受能力和自尊。严是为了使之对规则产生敬畏感,防微杜渐,从源头上加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认同。反过来,不断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又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篇20:小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小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叫麻答,是水南小学三年级(五)班的学生。我是个活泼、爱动的男孩,当然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爱看书。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因为书是我忠实的小伙伴,每一本书里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作品内容

在暑假中老师推荐了一本《爱的教育》的书,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卡隆的狭义行为》,卡隆班里有一个卖菜人残疾孩子叫克洛西,时常有同学欺负他。有一次在上课的前几分钟,班里有几个调皮鬼正在戏弄克洛西,在学着克洛西走路的样子,一拐一拐地,并大声骂克洛西是“畸形儿”“残疾鬼”.克洛西可怜巴巴地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用着祈求的目光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很无助。调皮鬼们看着克洛西没有反抗,就变本加厉的学起他母亲卖菜的样子,一只手装作提着篮子,嘴里还不停地叫卖。克洛西忍无可忍地抓起桌子上的墨水朝他们扔去,结果刚好老师从门外走进来直接打在了老师的胸口上。

老师很严厉的走上讲台问道:“是谁?是谁干的?”教室里静悄悄的无人回答。这时,卡隆看了看可怜巴巴的克洛西,突然站了起来,用坚定的语气说道:“是我!老师,对不起!”老师紧紧的盯了卡隆一会儿,又看了看目瞪口呆的同学们,静静地的说:“不是你。”片刻之后,克洛西慢慢的站了起来哭着说:“他们嘲笑我、还侮辱我母亲,我控制不住,就随手把墨水扔了出去 ,对不起!老师。”老师知道缘由后批评了那几个调皮鬼,说道:“不能欺负一个不幸的孩子,不能嘲笑他的缺陷,这是最无耻、最不可饶恕的事情!”而表扬了卡隆是个高尚的孩子,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侠义行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挫折、遭遇灾难,甚至成为众人眼中的弱者。卡隆用他侠义行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没有像那几个调皮鬼一样嘲笑欺负克洛西。而是在克洛西有可能再度受到伤害时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慷慨大度为克洛西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我们的社会需要关爱!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的弱者更需要关爱!让我们同卡隆一起贡献出自己的爱吧!

上一篇:植物培育史作文下一篇:曹家大院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