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2024-05-24

英语专业文化论文(共8篇)

篇1: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基本资料

姓 名:yjbys

性 别:女

年 龄:22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61CM

体 重:46KG

籍 贯:北京

现所在地:北京

求职意向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意向岗位: 职业教育/培训/家教;外贸

求职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到岗时间: 面议

期望工作地点: 北京

从事行业: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政府公用事业、社区服务

教育经历

9~至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 本科

工作经验

206月 ~2011年9月 ××××教育培训机构

公司性质: 其他

行业类别: 其他

担任职位: 教育机构管理/教务/教辅

工作描述: 假期担任培训班老师,主要是初中和小学学生。

语言能力

英语: 精通

法语: 一般

普通话: 精通

计算机水平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

获得证书

2013-04: 英语专业四级

-06: 计算机二级

2012-12: 普通话二乙

2011-12: 大学英语四级

-06: 大学英语六级

2014-06: 英语中级口译笔试证书

自我评价

自信,开朗,善于与人沟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温柔细心,待人热情。有很强的进取心,对待工作积极热情,一丝不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强。学习上勤奋刻苦,积极向上,成绩优秀。平时乐于助人,在老师同学之间取得了很好的人际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篇2: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毕竟投简历只是一个开始,并不代表投过去这个位置就是你的.了。如果投过去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回复,那也应该记住自己给哪家公司投过简历。

如果你十分中意某个企业或者岗位,但是在投递简历后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接到面试电话,怎么办?业内人士不建议求职者给企业打电话,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的条件合适,企业就会给面试机会,否则你就不会接到面试通知。但是如果你真的十分想得到一个清楚的答复,那么建议在招聘的有效时间即将结束时打电话询问。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英语文化与传播专业求职简历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jianli)。

个人信息

yjbys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上海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浙江身材:162 cm 48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jianli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生

应聘职位:英语翻译:笔译&随身翻等、其它类:英语家教、文案策划/资料编写:软文写作等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兼职可到职时间:随时

月薪要求:--3500希望工作地区:上海

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营销传播机构 起止年月:-03 ~ 2013-06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策划专员

工作描述:负责相关项目(日化,家电行业)平面、网络策划推广

跟进客户反馈需求,及时调整宣传方向

加强了广告+营销+公关的策划了解,对企划等有了进一步了解,加强了实操能力

离职原因:渴望更大发展空间

公司名称:××××××贸易公司 起止年月:-10 ~ 2013-04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务:翻译、外贸业务

工作描述:接待中外商人,介绍并推销产品, 同时进行双向翻译;

增强了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人士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加强了对国际商务来往处理能力,提高了推销技巧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日报社 起止年月:2011-09 ~ 2011-11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担任职务:通讯员

工作描述:参与新闻采写、户外拓展培训,参与“求职广场”网站与“求学指南”版面的成长推广工作,协助记者采访,联系落实学校团体组织与报社或相关客户合作

出色完成“××××××”活动的宣传与采访发稿,协调完成×××ד500强企业精英学子见面会”工作,参与“××××”报的策划与完善

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视角;锻炼和提高了媒体沟通及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提高了宣传推广技巧;拓展了人际交往面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电视台 起止年月:-11 ~ 2010-11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担任职务:宣传策划助理

工作描述:配合××电视台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活动策划推广,进行相关安排布置

检查舞台设备与效果,组织现场奖品发放,接待评委与来宾就座

了解了大型节目运作流程,提高了组织能力,获取媒体公关实践体验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获得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时间:2013-07-01

所学专业一:英语文化与传播所学专业二:德语

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092013-07浙江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八级

篇3: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1 中国文化失语症出现的原因

1.1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

2000年, 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 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 并指出, 即使是基础英语水平和中国文化修养都较高的一些博士生, 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 也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 该文同时还呼吁中国英语界和文化界携手研究有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面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 引起了中国外语教育界的广泛重视[1]。根据从丛的描述, 中国文化失语症可以解释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因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或现象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或低效的现象。

1.2 中国文化失语症出现的原因。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 原因诸多。从历史上看, 中国近现代社会国力衰退, 闭关自守, 国人的外语水平总体而言低下;经济落后又使中国文化不但得不到国际社会重视, 还常被误解。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 但是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以及英美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英语文化如同潮水般涌向中国。按照曾洪伟的说法, 中国文化正被西方文化所遮蔽, 正被国人自己所漠视, 中国文化陷入的是一种“他者殖民”和“自我殖民”的双重困境, 中国文化失语难以避免[2]。从当代的教育实践来看, 虽然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将“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3], 但在实际教学中, 不论是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 还是课程设置或者测试内容等等都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学生而言, 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方面的资料也显得较为匮乏。

2 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于引进和介绍西方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中国英语教学, 尤其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而言, 如何培养学生在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有坚实的中国文化底蕴是教育主管部门、教师以及学生本人都应该特别重视的。

2.1 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作用。

首先,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了解现实世界, 掌握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项动态, 调动各部门、各学校以及各领域专家的积极性, 集思广益, 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重要性写入各类文件和大纲,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方面的指导性作用, 并将其体现在各个英语教学层次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的测试之中。虽然如前文所说, “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已写入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但是在测评英语教学水平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中, 这方面的体现却不明显, 即使在新增的“人文知识”考项中, 其测试要求也都只是针对英语国家文化而缺少中国文化的内容。因此, 要真正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中国文化教育, 各相关部门、各专家学者以及各教学环节应该紧密联系、相互沟通, 将所制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关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重要性, 早在1996年外语教育研讨会上, 当时主管教育的李岚清副总理就曾指出:“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 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外教提出的如此简单的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或许, 如果我们早就真正领会总理的讲话精神, 就能更早地觉察到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缺陷, 也就能更为有效地解决。

2.2 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

英语专业教师肩负着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重任, 其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学理念以及业务水平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根据抽样调查来看, 无论是在中国文化本身的内容还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 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亏空, 这对其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一调查结果并不能说明所有英语专业教师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 教师具有较深的中西文化底蕴、具有培养学生树立平等文化观的意识是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此外, 教师还需要注意微观方面的实际操作。例如, 在教学中注重两种文化间的对比, 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面的材料来平衡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输入, 如21st Century、Beijing Review等报刊杂志, 从外国人角度所描述的关于中国文化方面内容的文章以及CCTV-9的文化节目等等, 并以任务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从而加深其对两种文化的认识, 丰富其母语文化之外语表达的知识结构和表述方式, 逐步具备文化创造力, 即在外语教育中, 通过本族语 (文化) 及目的语 (文化) 的对比学习, 逐步获得的一种创造力[4]。当然,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也和一定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分不开, 这也是英语专业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2.3 培养和增强学生参加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扎实的中英文化功底以及正确的文化观并不代表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学生具备参与这些活动的自觉性是提高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当然,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外教的授课以及模拟课堂教学初步感受到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内涵, 并培养起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但这些还不够, 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 参加一些国际性赛事、国际性会议以及其它大型活动, 这样的场合总是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这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跨文化交际舞台。此外, 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个有心人, 平时多留意此类信息, 并自觉地参与到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只有在掌握好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才能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到中国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现实, 也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绝非易事, 从而更为自觉地培养起对母语文化的敏感度和感情, 更为积极地提高母语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 最终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3 结论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渐浓, 中国文化又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 对中国文化的省视和宣传也因此成为一种相当大的需求。

从国内来看, 这种需求掀起了国学的热潮, 从国际上看, 这种需求则催生并加快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全球性的传播。例如,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开设,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 《光明日报》国学版的开设以及百度搜索引擎国学版的设立等, 都说明了“国学”日益受到重视。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设立和发展也体现了我国加大国际性宣传中华文化的决心和力度。但是,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始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 这是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失语的前提, 也是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的必要因素。因此, 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中国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 这就不仅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还需要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把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 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予以重视。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良好能力, 同时本着文化多元、平等和对话的原则, 国人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扩大中国文化应有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2]曾洪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3]英语专业教学大纲[EB/OL].http://www.bfsu.edu.cn/chinese/site/gxyyzy-xxw/zywj/tyyjxdg.htm.

篇4: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语言的创造与发展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两者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它们也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其中起到无与伦比的重要位置,它不仅反映着该民族文化的内容、特点,而且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言,人类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就无从谈起。” (Brown,1994:170)而另一方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和约定,同时它又对文化和其发展产生反作用 (Wardhaugh,1956)。

总而言之,语言是一种文化对外传播该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内涵特点最基本的途径和工具。因此,在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教学中,我们应该注入大量相关的文化信息。

二、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际中回避不了文化差异问题。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际。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中国人要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是课堂语言的教学,更是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的整体教学。应把英语中的历史人文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教学之中,改变原来的语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或文话敏感性,使之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不足

1、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基础不牢,成绩不佳,高考失利,而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薄弱,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将大量的空余时间用在网络及休闲上。他们不知道要学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去学和为什么而学。学习动机的缺乏,也使之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英语的学习恰恰需要恒心和毅力,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所以在这一点上无疑给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

2、英语学习认识不足,学习方法不合理

独立学院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被动学习的老套路。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课堂以及书本的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课后选择的不是广泛阅读各种题材与各种体裁的英语文章,而是选择机械的记忆单词和文章。学习方法的不合理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花了力气却没有收效,反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

3、迫于英语专业考试压力,死记硬背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一样,必须面对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的考试。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在备考阶段学生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提高,更不用说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这就使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走入了一个英语学习的误区。

四、如何在独立学院进行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应建立四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这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目标。这是在语言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文化目标。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当今生活,明白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的意识和国际理解力,最终使学生具有和平文化。这是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之后,中国公民应具有的素质。(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能力,对英语文化有尊重、开明和容忍的态度。通过教学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增强爱国的热情。

就怎样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英语课程标准”向教师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意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意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意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初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01:25)。

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笔者有以下的建议:

1、增强教师英语语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语言源于社会,表现生活,社会发展了语言也在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英语每年都产生新的词汇,也逐渐淘汰一些旧的词汇。因此,语言材料要尽量贴近英语国家现实生活,学生所学语言要跟实际生活联系。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语言要反映社会的变化,反映英语国家的真实使用情况。

教师应增强文化的意识,以文化的角度分析课文,在对比汉语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选出课文中较为突出文化特质,尤其是容易引起交际上困难的文化特质为教学的目标。利用英语文化的具体事物和参考资料来丰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

2、创造英语文化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指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也要使学生了解造成语言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和思维习惯)。在课堂上创造英语文化氛围,以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课堂是学生接触、学习英语文化的主要渠道,要改变原來以语言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跨文化教学。

3、选择更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

高校教师在课程方式的设定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更为合适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方式进行授课。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可以更多的采用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增加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输入。

五、结语

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语言上。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中外差异的敏感性,改变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现象,从而更有效的做好英语教学工作。

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知识,也要帮助他们学习到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教师也不能在教学中一刀切,对所有教授课程的班级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既要认识到学生特点的统一性又要认识到他们细微的差别,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满足他们的知识与文化的学习需求,也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动机及能力,更要意识到他们的情感需求。

Claire Kramsch,2000,Language and Cultur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邓炎昌、刘润清,1989,Language and Cul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登峰.中华经典诵读与学校教育[J].黄河文学,2010.5

篇5: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一、引言

Hargreaves认为,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长期应对相似需求和限制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本文对教师文化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范围内及学院范围内的科研文化及其现状、问题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阶段性特征,发展成因,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等。正如Lange指出的,“教师发展”是指教师在智能、经验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综观国内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围绕教师所应该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应开设的课程、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等外语教师培训内容而展开[3]。

二、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情况不容乐观。尽管有很多教师参加了科研活动,但是科研活动的质量堪虞。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活动仅占所有项目的24%,而高质量的论文仅占所有论文的8%;同时,论文内容更多地是对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手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或陈述,而缺乏从教学论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的仅有6人,其余均为教材教辅书籍。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仍然对纯理论或较深的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相比十年前杨忠等做的调查,在科研数量和参与度上有所进步,但是从科研的质量上来看,却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

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文化总的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研个体文化向科研合作主义文化的转变

总的来说,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文化还是一种个体文化。其特点是科研主要还是以自身的知识完善和增长为目的,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科研。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学的组织机构造成的。在大学,高校教师各自为政,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更谈不上合作。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活动主要目标是以自己为中心,独立选择科研的对象,独立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问题并且独立完成科研文章和项目。但是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活动开始向合作文化转变,这是因为现在的研究对象比较广,科研资金需求大,研究内容开始向跨学科发展,研究深度加深等,个人进行科研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二)科研中的派别主义文化

教师之间不是独立工作,也不是和整个学校的大多数同事一起合作,而是参与到学校内更小的团体,如学院、系,特殊利益团等,这就形成了派别主义文化。调查中表明,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在选取自己的科研合作伙伴的时候,更多的是根据自己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私人关系来进行选择,其次才会考虑到其专业水平、研究方向等。这种派别主义文化尤其对一些年轻的`高校教师来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年轻教师缺乏做科研的经验,在科研道路上急需帮助,而这种派别主义文化,阻碍了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教师的学习途径。而一些年轻教师要想加入到某个派别当中,成为科研团体当中的一员,往往比较困难,甚至必须选择与其中一些教师拉近关系,而对另一些教师疏远关系,从而使教师间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三)功利性科研文化

研究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最初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不带任何目的的纯科学理论研究, 旨在探索真理,追求新知,而不是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因而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多为自觉、自发为发掘真理而献身的学者,他们的研究目的纯粹是为了知识本身。但是随着科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和改变,整个高校界的科研活动开始带上了功利色彩,表现出社会化倾向,原来的纯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研究所取代。许多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活动也主要是出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把科学研究当做一种工具,把职称晋升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的课题经费和职称被等同于其工作能力,因而导致对科研活动的纯功利性追求。同时,科研活动往往讲述数量不讲质量,制造出大量的学术垃圾。

三、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并不乐观。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但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却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科研现状和科研文化的原因很复杂,本文概括了以下几点:

(一)缺乏科研意识

(二)科研环境欠佳

31%的教师认为院、系领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学英语教师由于主要从事基础教学,没有学科具体内容,因此很难在某一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由于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活动,因此那些在专业方面相对较强的院系领导没有充分发挥出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普通教师走上科研之路。

四、建立良好科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造成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科研状况不佳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既包括了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原因,也包括了学院、学校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甚至还包括了社会因素原因,因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院及学校领导应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和平台。院系领导应该通过引领教学、提供教师多种学习的平台如工作坊、学术讲座、科研基金、科研信息材料、进修项目等,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普通教师的学习典范、教育改革的核心以及其所在院系的学术带头人,尽力创造一个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师文化。

(二)改变我们学术体系当中的对教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奖励制度。在我们的体制中,每个教师都被期望完成“教学、实践、和研究”这三项工作职责,同时还要完成家庭职责。这一期望应该被重新评价。英语教学活动是多维的,非常复杂,要求极为复杂的技能,以至于个体教师最好情况下也仅仅只能把精力集中在其中的二项职责。我们应该搞清楚教师心中什么样的奖励才是真正对其有意义的,建立起较科学的奖励机制,对科研成果大、学术价值高、实践指导意义大的教师进行奖励。

(三)创建合作的科研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如果不与他人交流,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合作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超越个人反思以及对外界专家,教育培训者等的依赖,使得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整合并共享资源,促进彼此的专业发展。

(四)合作并不是高校英语教师科研困境的唯一解决方法。专业发展及专业学习过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们可以在教师培训中获得,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获得,还可以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师的交流获得,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正如Bailey等指出的:持续的就是专业发展是每个个体英语教师的职责,而不是学校、培训机构、或者他们的工作单位的职责。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因为只有保持长久的兴趣,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成绩。

五、结语

篇6: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英语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一课:中国文化

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业界共识.但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却几乎忽视了本族语文化(中国文化),于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更要培养“知已”的文化意识.因此,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学)必须补上中国文化这一课,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作 者:陈建平杜军 CHIN Jian-ping DU Jun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7 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2(7)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   目的语文化   中国文化  

篇7: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摘要]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中英文化互补性强,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有可靠的师资来源。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能帮助学生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概论;必要性;可行性

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也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之一,以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但因其性质为“选修”,故其效果很不理想。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花费多年心血学习英语收效甚微的同时,渐渐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淡而远之,甚至一无所知;在英语课堂上提及某个中国文化现象时,“不知道”是最常见的答案之一。在一次英美文学选读考试中,笔者给英语专业学生编制了一道题目:用英文写出五个中国传统节日和各自相应的日期,分值为7分。统计显示,在206名学生中,该题得0~3分的共152人,占总人数的73%;得4~5分的人数为46人,占22%;得5~7分的共9人,占5%。平均分仅为2.71分。甚至有许多学生写了感恩节、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由此可见,多年片面强调英语的学习已造成学生中国文化常识严重缺失,英语专业学生“去中国文化”的趋势日益凸显。鉴于此,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计划,在必修课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母语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必要性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000年修订后的新《大纲》不仅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一目标做了具体说明,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教学要求是“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制定《大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概论在《大纲》中属于选修课,这容易产生“有令不行”或者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直接后果要么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文化素养较高、母语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要么是语言基本功薄弱、英语文化素养和母语文化素养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此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中英两种文化素养,实现“中西合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大纲》的培养目标。此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语热”浪潮的扑面而来,民族文化主体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即“在今天的中国,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认识越来越少了。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不难想象,一个具有深厚本族文化底蕴的人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主体性和归属感也更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非常危险而可悲的。

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获取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是迫在眉睫的事,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三)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大纲》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对外介绍能力。”英语专业学生是中英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的载体,也是相互推介的纽带。具备良好中英文化素养的人在这两种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作用巨大。当前,中国的经济腾飞令世界震惊,中国的崛起将意味着什么?世界在关注的同时,也在猜测、在疑虑。世界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关心中国的文化走向。作为唯一严格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形象?这一点,党和政府注意到了,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同时,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以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创举。然而,孔子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国人知晓者不多。许多国人的文化观念主要还是西方式的,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反倒比较陌生。中国人走向世界,要拿出本民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目前看来很难。一个缺乏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民族,这已经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国人面对自己祖先的文化还得像小学生那样的从头学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增强道德意识的需要,是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中英文化影响深远,互补性强

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精髓的汉语文化对中国周边诸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人数之多仅次于汉语。以英国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文化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随着中国的人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与日俱增。中英文化同属大国文化,又同属联合国工作语言,二者的互补性强。了解中英文化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

为贯彻《大纲》、落实《意见》和适应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书籍较多。比如由周仪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是一部不错的教材。该书采用纯英文书写,按照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顺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文化,既详略得当又通俗易懂,很适合具备一定英语功底的学生阅读。

(三)有可靠的师资来源

为加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施行文化强国战略,我国的对外汉语专业应运而生。对外汉语,顾名思义,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史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根据这个目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需接受较为系统的中英文化教育。因此,合格的对外汉语毕业生一定具备较高的中英文化素养,因而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此外,当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多且呈每年递增的趋势,这也为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提供了可靠的师资来源。

篇8:英语专业文化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侧重于语法、词汇等基本语言知识, 但是语言并不是孤立的, 在其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 重要的是如何将英美文化知识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之中, 以及采取哪些教学方法能够寓教于乐。

一、巧用词汇渗透文化知识

英语词汇除具有本意之外, 往往具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 而且词汇的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往往与文化知识相关, 其中较为典型的词汇是表示颜色和动物的词汇。

从反映色彩的物理属性即自然本色来看, 汉英颜色词的词义基本一致, 但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以及民族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 汉英颜色词词义涵盖面宽窄不一, 语义上也存在某些差异。如:汉语中的“红”与英语中的red并不完全对应, “红糖”的英语表达为brown sugar, “红茶”为black tea, “红利”为dividend, “红榜”为honor roll, “红豆”为love pea, “红运”为good luck等等, 在英语中red ruin指“火灾”, a red battle指“血战”, red tape指“官僚作风”, 均与颜色无关。

汉语中的青色是个多义词, 在不同的搭配中对应英语不同的颜色。例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英语表达为blue coat, 而“一把青丝”则为black hair, 在“小麦青青大麦黄”中的“青青”对应的颜色又为green。由此可见, “青”可以与英语的black, blue, green三个颜色对应。

此外,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威力的象征, 而在英语中却用来指凶暴之徒或极其严厉的人。凶猛威武的“虎”在东方被奉为百兽之王, 而迪斯尼的动画大片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西方的百兽之王是狮子。东方人认为“龟”和“仙鹤”都可以寓意长寿, 而英语中虽然也有对应的词汇, 却没有相关的引申含义。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演变, 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赋予更多的动物以各种喻义;这些喻义源于动物, 形象鲜明, 内涵丰富, 寓意深刻, 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含有动物名称的比喻性词语, 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 如果教师能够向学生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那么学生可在学习英语词汇的同时有效地掌握英美文化。

二、对比中西节日, 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 随着文化的融合, 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 如:灯笼节又称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 清明节 (Tomb-sweeping Day) , 龙舟节又称端午节 (Dragon-boat Festival) , 中秋节 (Mid-autumn Day) 等。同时, 西方的节日也在中国日渐流行起来, 如:狂欢的圣诞节 (Christmas) , 柔情蜜意的情人节 (Valentine’s Day) , 回报父母恩情的父亲节 (Father’s Day) 和母亲节 (Mother’s Day)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中的第十三单元是一篇关于圣诞节的故事。通过导入有关圣诞节的文化知识, 学生将会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的深意。

为了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 并且运用多媒体做课前展示。例如, 关于上文提到的圣诞节一课, 学生可以介绍如下相关知识, 包括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 (Jesus Christ) 诞生的日子, 了解圣诞老人 (Santa Claus/Father Christmas) 的来历, 圣诞颂歌 (Christmas carol) 的演唱、圣诞大餐 (Christmas dinner) 中要品尝火鸡 (turkey) 或烤鹅 (roast goose) 、布丁 (puddings) 以及各类小甜饼 (如golden butter cookies, fruit cookies) 等等。

三、结合中国文化, 欣赏英语习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 习语正是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例如:汉语中“力壮如牛”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亡马补牢”译为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语言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是农耕民族, 以牛为主要劳动力, 故出现“力壮如牛”一说;西方以游牧为主, 所以西方的马在生活中格外重要, 出现“力壮如马”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西方人对狗情有独钟, 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 如lucky dog (幸运儿) , top dog (优胜者) , under dog (失败者) , 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会叫的狗不咬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按功行赏) 等。

在课堂中,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做竞猜, 先通过多媒体课件逐一显示英语谚语, 再由各组成员分别翻译, 答对可得一分, 得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采用这种竞赛的方法,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而且可以在竞赛中促进学生对习语的记忆, 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所学知识。

四、玩味美国人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 语言来自交流, 融于交流之中, 最终目的也是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大学课堂的英语教学中却涉及不多, 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洋话连篇”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 进行对话, 尽量使用美语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 (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What is it? (什么秘密?) A.Between us, (你知, 我知) I will tell you. (我就告诉你) B:Sure thin! (当然) 学生通过简短的对话, 学习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此外, 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酷句, 比如:The line is engaged. (占线) Let’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 A thousand times no! (绝对办不到) It’s up to you. (由你决定) Get down to business. (言归正传) None of your business. (不关你的事) I’ll kick you ass. (我要炒你的鱿鱼)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听) 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 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 Are you kidding? (你开玩笑吗?) 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

在进行此项演练时,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为学生录音, 通过回放对话, 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而且还可以给口语地道的学生以巨大的鼓励。身为一名教师, 应该永远铭记:鼓励是学生前进最大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 英美文化应该时时处处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之中, 这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这里只列举了几个平时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作为教师, 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要的是, 在事实具体的教学方法之前, 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重视英美文化的重要性, 才能真正实现将文化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上一篇:普通书信写作格式下一篇:最火的小学毕业庆典校长大方的讲话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