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电商的发展模式

2024-08-30

县域电商的发展模式(精选5篇)

篇1:县域电商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 的兴起,引领和驱动了农村电商发展,在三农领域掀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运动”。农业部、商务部等推出“示范县”工程,既引爆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更引爆了互联网+农业。那么,在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如何把握导向,有效参与推动?成县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作为很有代表性的模式之一,成县模式是“一个核桃的逆袭”。面对人才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现状,成县突出问题导向,实施强有力的一把手工程,转变千万草根的思想观念,激发百姓大众的创业激情,汇集自媒体的引擎动能,让“烫手”的核桃带动千年古县登上致富的“天梯”。

一、成县概况: 千年古县 核桃之乡

成县隶属甘肃陇南市,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居西秦岭余脉徽成盆地、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是东出陕西、南下四川的交通要冲,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称号,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核桃为主导,中药材、养殖、蔬菜、鲜果、烤烟为支撑的农特产业体系。2015年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产业收入达3000元以上。

几年来成县的电商发展卓有成效。它是阿里巴巴确定的“千县万村”计划西北首个试点县、农村淘宝创新型示范县,财政部、商务部确定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业部认定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其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被商务部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县模式:一颗核桃引发的电商扶贫之路”案例荣获全国电子商务百家案例二等奖。同时,作为全国唯一受邀参会县域,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参加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主持召开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座谈会,代表成县就县域农村电商发展情况作了汇报发言,并就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提出建议,为国家制定农村电商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成县模式”的发展阶段

“成县模式”电商发展初始阶段主要表现出三个效应,樱桃效应、传播效应和书记效应。樱桃效应是指成县大樱桃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途径传播后,引起了网民广泛关注,在圈子里开始购买,促使了一种商业机会的发现。樱桃效应作为成县走上电子商务之路的偶然事件,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传播效应是指成县的大樱桃以及原始生态美景,通过网络自媒体传播扩散,让更多人感知成县生态好景、提高了成县的知名度。传播效应为核桃的逆袭起到了铺垫作用。书记效应也可以说是成县核桃效应,这种效应是成县独有的,具体是指成县县委书记@成县李祥,实名注册认证新浪微博,通过微博叫卖成县鲜核桃,瞬间微博转发量攀升,个人关注度超预期,个人粉丝量突破20多万,成县核桃知名度和成县影响力在网上迅速扩散,最终各类网络媒体也关注报道,称其为“核桃书记”。这样利用新媒体渠道和特殊的个人身份,成县核桃及成县逐渐成为全国热度很高的词汇,起到了整体推介成县宣传成县特色农产品的作用,成县—中国核桃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三效应之后成县核桃、成县土蜂蜜、成县柿饼等成为主要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形式热销全国各地27个多省份。

成县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摸索阶段-播撒火种

自2013年5月份到11月份前后。自5月份成县樱桃效应开始到成县核桃节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期培训班成县开班。这一阶段成县从政府到草根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事物不太熟悉,属于由政府带动探索宣传、播撒火种阶段。期间7月份成县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开始了各种尝试和摸索,各种请进来走出去交流学习和推广,包括李祥书记亲自带队到北京分享交流推广,自媒体传播起到关键引爆效果。

第二、探索阶段-辛勤耕耘

在2013年11月份到2104年2份之间。成县开始以行政推动手段助推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先后组织成县电商协会工作人员、成县政府考察团先后赴浙江遂昌电商协会、江苏沙集、浙江义乌、福建世纪之村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调研学习,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出行政推动力量明显;此外,2013年12月份成县电子商务协会培训中心成立,开展了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和提升应用培训,成县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鼓励人人开办网店,大学生村官开网店助农增收的新路子。同时,成县对17个乡镇的中小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村群众代表进行了电子商务宣传、普及和培训。

第三、求索阶段-深耕推动 2014年3月份至2014年底。成县电商协会自建“陇南美”微信公众信息发布平台及“陇南美”网站建设,开始了自建平台和利用平台的思路;同时,在扩充电商团队和普及电商知识方面有所作为,集中时间开展了多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邀请兰州等外地电子商务企业运营人才开展深层次的针对性培训课程,并且开始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探索,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各类资源;县商务局设立了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成县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试行)》,于2014年6月1日施行,由县财政预算了电商专项发展资金;并且多次赴阿里巴巴集团谈判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平台建设,并于2014年8月8日正式上线运营。

第四、模式成型-立体发展

2015年初到现在。这一阶段,县域电商生态建设(包括推进体系、配套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建成,各种基础设施基本到位,电子商务带动产业升级以及推动新三农发展成绩显著,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涨;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草根创业者(包括农村网店、本土电商企业、本土电商平台三种类型)共振的良性循环生态基本达成,全县17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成县电商以核桃为主,土蜂蜜、柿饼、土鸡、大樱桃、草莓、油桃、金银花、油牡丹等各种土特产品百花齐放的局面基本形成。

“成县模式”起源于三个效应,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摸索中前进,探索中发展,求索中突破、创新中发展” 逐步形成具有良好生态体系以及内源动力的“成县模式”。“成县模式”是一个进行时,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良性电商生态。

三、成县模式的核心内容

成县电子商务发展自2013年开始,引爆于“核桃书记”的自媒体矩阵,成就于政府强有力的引领、驱动下建立的县域电商生态,发展于电商扶贫的大格局。

(一)、“核桃书记”引爆自媒体“核”动能

无论哪一种版本的总结,成县电子商务的起步都绕不开“核桃书记”和他的自媒体团队。

1、八面“微”风:成县的“微”部队们

在农人圈活跃的微博主们一定能充分领略到甘肃成县微团队的风采,他们是2013年下半年微博农人圈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县李祥 @猪爹王宗军 @成县农民小段 @核桃姑娘-小程程 @成县朋友王海锋 @陈东平微博 @成县村官小芳芳 @高波学习等等,成县的微博团队从不同的角度,把成县的美丽风光、健康土特农产品、质朴勤劳的农民、丰厚历史底蕴的乡土文化、与时俱进的成县政治经济发展全方位展现给世人,让人们从心底向往游在成县、吃在成县、工作在成县、交友在成县,创业在成县、养老养生也在成县。微营销凝聚了世人对中国地图几何中心地位但交通不便原来知晓不多的甘肃成县的关注。

2、“微”风拂煦:政务微博引爆成县电子商务“核”效应

说到成县的电子商务,必须说到成县县委书记李祥。新浪实名认证微博“@成县李祥”通过自己写微博体会到了微博对沟通联系群众等政务工作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通过@猪爹王宗军 用微博微信销售成县樱桃的实践,敏锐地感知到采用这种社会化自媒体营销农产品是个好途径。为探索成县农业支柱型产业核桃的创新营销之路,2013年6月初,李祥邀请农人圈的活跃博主@毕慧芳农业 等人到成县传经送宝,并一起策划了以成县核桃营销为主打产品,以助农增收为目标的成县电子商务模式。6月10日,@成县李祥 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今年核桃长势很好,欢迎大家来成县吃核桃,我也用微博卖核桃,上海等大城市的人都已开始预订,买点我们成县的核桃吧!“。当日此微博仅@人民日报 就有了100多次转发与跟评:“支持县委书记微博卖核桃。”这条微博的访问量达到50多万次,成为成县核桃网络营销的先锋。“成县核桃”瞬间成了当时网络的“热词”,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媒体,成县青皮鲜核桃很快在上海、兰州等地的一些大型超市上架,其他20多个省通过网络销售,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面对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及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作为县委书记,李祥意识到网络销售的广阔空间和助农增收的巨大潜力。在他的倡导下,利用网络推广销售成县核桃形成热潮。6月底,成县按照品牌、物流、网店、宣传“四位一体”跟进的发展思路,组织种植大户、销售大户联合起来,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林产品电子商务协会,注册了“山泉牌”电子商务品牌,一系列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县上出台了扶持电子商务的《意见》,促进了核桃等农林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队伍的迅猛发展。成县利用电子商务销售核桃所产生的热能效应初步显现。

上海的投资管理专家@陈国定之朝花夕拾 这样评论成县微营销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巧的是成县不但有@成县李祥 这样的县委书记开微博卖核桃,试图为成县核桃打开一个新世界,帮农人卖出更多的核桃,赚更多的钱,而且在 @毕慧芳农业 @热爱农业的老赵 @野地里的辛巴 等农人圈名人的助推下,成立了成县电商协会。这意味着成县核桃产业进入新的时代,这一切足以开始一个标本采集:成县核桃电商具有标杆意义,是在遂昌之后又一个更有榜样意义的尝试。我认为关注成县核桃电商,也许就是在关注中国县域特产经济的未来!

可以说成县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新媒体“微营销”。通过设置微博话题、开设微信栏目、讲述电商创业故事,宣传特色农产品、推介本地网店、开展网络预售。截至到2016年3月,全县已开通单位政务微博629个,个人政务微博3500个,政府微信公众平台90多个。其中,陇南美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已超过62000人,总阅读量超过2.1亿。

(二)千年古县建成三大电商生态体系

自媒体引爆,让成县走上了电商发展之路,但成县电商的良性发展,是政府强有力的引领、驱动,建立了县域电商生态建设(包括推进体系、配套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

1、强有力的工作推进体系。在成县,围绕确保电子商务在基层农村“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这一目标,重点构建“成立一套机构、出台一套政策、形成一个机制”的“三个一”的工作推进体系。

成立一套机构。把电子商务作为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县电商发展的协调和领导工作,成立电子商务中心负责全县电商发展规划和业务指导,全县17个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电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电商办负责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进。

出台一套政策。出台了以“一意见一方案两办法”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网商创业扶持、物流快递补贴、供货商奖励等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二十四条真金白银的配套奖补政策,累计投入本级财政资金1100多万元支持电商发展。“一意见”即《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现集中突破的实施意见》,“一方案”即《成县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两办法”即《电子商务工作奖励扶持办法》和《电子商务工作督查考核办法》。

形成一个机制。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协会等六个方面参与主体的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撑、媒体助力”六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在解决最初“没人干、不会干、干不好、干不大”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立体配套服务体系。在产业链基础设施方面,启动建设并部分建成了包括特色中国·陇南馆、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和陇南农产品(核桃)交易中心等在内投资达10多亿元的“一馆两园一中心”重大项目建设,电商全产业链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在通信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截止2015年底,全县245个行政村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197个村实现有线宽带网络覆盖,农村有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同时,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投递业务范围覆盖全县196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大大加快了农村电商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破解。同时,协调县内主要快递企业成立了成县支持电商发展物流快递联盟,使成县快递平均费用从2013年的平均10元/公斤,降低到目前的平均4元/公斤,有效降低了网商经营成本。

在人才培训方面,2015年3月,甘肃首家电商学院——陇南师专电商学院落户成县,学院设有陇南市电子商务培训中心,承担着陇南及全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

在网货供应方面,已涉及核桃、土蜂蜜、金银花、樱桃等30多类1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较为健全的网货供应体系和运作机制,有效缓解了网货供应不足问题。

3、遍布乡镇的公共服务体系。

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和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落地实施,逐步构建了包括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7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9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在内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在网商组织管理、代购代售、技术培训、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确保电子商务子在基层农村“有人教、有人用、用得好”。

(三)、“核桃的逆袭”带动核桃产业升级

成县的电商发展源自“一个核桃的逆袭”,核桃也是成县特色主导产业。成县是全国37个千吨核桃产量县之一,成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品种繁多以,是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1997年起,成县坚持栽植核桃,用坚韧和毅力再造50万亩“绿色银行”。2001年,成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14年“成县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为了打开成县核桃的知名度,首先确定寻找差异化,面对新疆、云南、山西的强势营销,成县首先在网络上核桃找“鲜”,用鲜核桃撬开了市场的关注,加上“核桃书记”的微团队的矩阵宣传,成县核桃知名度迅速扩大,到2013年9月12号核桃节开幕,就通过网络热销到27个省市自治区。为了打好核桃牌,让核桃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成县确定了围绕打造核桃产业“规模化种植,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国重点县的目标,举全县之力建基地、强管理、抓改良、重示范、树品牌,加大土地流转、扶持合作社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等措施,大大提升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层次。同时也使全县核桃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成县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城关至纸坊、城关至宋坪、城关至黄渚、城关至二郎的四条万亩核桃林带,辐射带动全县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实现了核桃全覆盖。总面积达到50万亩、1100万株,2015年坚果产量超过2万吨,人均核桃收入达到2300元。

(四)大众联动释放电商创业活力

鼓励返乡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未就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草根创业目标人群通过开办个体网店、创办电商公司、自建电商平台等三种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全县共开办网店902家,电商企业22家,创办电商平台8个,形成以农产品电商、旅游电商、文化产品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等为主的农村电商发展业态,累计电商销售总额5.16亿元。涌现出来一批草根网商代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第一个是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小段,第二个是大学生村官张璇。

自建平台也发展很好。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商-陇南生活网,目前注册人数突破10万人,在2015年“双十二”期间举办的陇南汽车O2O网络购车节上,销售汽车358辆,总销售额高达2158.5万元。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农村市集,是围绕电商扶贫,于2015年9月自建的农村市集区域农特产品B2C(商户面向顾客)交易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产,建立产品线与本地农产品企业合作的同时,也与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为贫困户建立电商扶贫档案,发放便民联系卡,将贫困户产品通过平台对外销售。还有由协会自建的西北首家专业旅游电商平台“村玩儿”,以“乡村游”为主题,为游客提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出行一站式旅游服务。龙头企业也发挥巨大作用。在网货供应方面,依托县内华龙恒业公司、麦源香面业等传统农产品龙头企业,绿源电子商务公司等电商企业和县乡电商协会等市场参与主体,共发展各类网货供应平台24家,通过加大网货开发力度,不断优化设计包装,目前网货已涉及核桃、土蜂蜜、金银花、樱桃等30多类1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较为健全的网货供应体系和运作机制,有效缓解了网货供应不足问题。其中绿原电子商务公司供货种类由2014年的4种拓展到目前的40多种,在2015为全县335个网商供货,销售额达到180多万元,并在陇南市首届青年电商扶贫创业大赛中荣获亚军。

(五)五条渠道让电商带贫、电商扶贫精准到位

成县在利用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网店带贫、就业带贫、信息带贫、平台带贫、工程带贫的五条电商带贫渠道。

第一是网店带贫。鼓励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扶贫志愿者、成县籍在校大学生开办网店,引导帮助群众自己开办网店,电商协会组织开办网店,这三类网店与贫困村户结对帮扶,签订带贫承诺书、发放便民联系卡,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带贫体系。

第二是平台带贫。引入了农村淘宝等第三方平台,自建了农村市集、蚂蚁市集、村玩儿、同谷商城等电商平台,将其作为电商扶贫的又一途径,帮群众代销代售“赚钱”、为群众代缴代购“省钱”,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双重受益。第三是信息带贫。即推进农村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在有条件的乡村创办集电子商务、政务、农务等为一体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富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农务惠民。

第四是就业带贫。即通过发展电子商务,驱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延伸,在打造农村电商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目前,电商相关产业已带动就业7100人。

第五是工程带贫。把农村电商发展作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助推器”,结合成县确定的17项精准扶贫重点工程,启动实施了水、电、路、网络、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效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扶贫方式由传统的“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加快了贫困村的整体脱贫进度。

(六)电商赋能迎接“三农”的春天

成县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了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发展目标。第一是通过加快电子商务在基层农村的普及应用和鼓励扶持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农村参与电子商务创业,使农民思想观念得到较大转变,依靠自身发展改变命运的志气和自生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培育了一批“互联网+”时代“新农民”和新型电商创业“网军”。第二是倒逼了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把更多的农产品转化成了促农增收的商品,极大地激发了种养殖大户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在持续做强做优核桃产业的同时,引入了大樱桃、草莓、油桃、金银花、油牡丹等效益更高的特色农产品,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农业生产方式由原来“种什么卖什么”逐渐向“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第三是倒逼了农村水、电、路、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快改变贫困农村落后面貌。而这些踏实的工作,为迎接“三农”的春天做好了准备。

四、成县模式的经验

成县模式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具有价值。自媒体的引爆力,一把手代言,超级大单品的差异化打造,政府推动电商生态体系建设都非常有价值。在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的情况下,县域电商的可信度有赖于权威的背书,当地政府是重要的权威之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县域电商可集中优势兵力做好“单品突破”,然后带动其它商品共同发展。

篇2:县域电商的发展模式

[摘要]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突出。跨境电商有力地助推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县域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跨境支付、物流、海关等众多制约因素以及实力、信用、资金保障等问题。以发挥县域经济产业优势为基础,构建抱团经营、服务外包、政策支持的协作型跨境电商发展模式,扭转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县域经济;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要素。新常态下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放缓,而外向型县域经济的主体需要在短时期内完成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跨境电商在传统对外贸易B2B的基础上扩展到B2C及C2C跨境零售领域,发展迅猛。国内涌现了全球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等大批跨境电商平台,众多创新的电子商务形式开始被应用于外向型县域经济的对外贸易。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提出重大支持举措,各级地方政府也对跨境电商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将跨境电商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尤其助推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县域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实力、信用、资金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以及跨境运营过程中的支付、物流、通关等众多制约因素。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有必要创新跨境电商模式,研究新型跨境电商运行机制,打破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更好地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从而助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跨境电商服务外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新常态下外向型县域经济

新常态下,要突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结构、经济驱动方式都需要做出转变。过去30多年,通过改革开放、强权扩县,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许多百强县的经济规模超过了地级市的规模,人民的生活水平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许多先富起来的县市逐渐影响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近几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省义乌市,2015年GDP超过了1000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6586元,义乌周边的浦江、兰溪、磐安等县市在其带动下发展了地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县域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自然资源匮乏、人才队伍不稳定、社会发展空间有限等诸多问题。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要保持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更新经济驱动方式,要着力解决人才和资源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方式,经济强县更需要创新外向型经济的贸易方式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使跨境电商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二)跨境电商交易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放缓,而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了一大批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和从业主题,2011-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报告指出,跨境电商中出口电商是主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2010-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进出口组成结构数据显示,出口电商的增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

跨境电商主要包括B2B、B2C、C2C三种经营模式。B2B是传统对外贸易运营的主要模式,B2B模式下交易量一般较大,合作稳定,能够避免信用担保等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中许多障碍因素。B2C零售模式近年来需求巨大,但需要进一步解决国际物流、支付、配送等问题的制约。C2C模式订单碎片化,交易金额较小,但是深受国内众多创业者青睐,许多个体经营的创业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国内或国外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交易,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三、县域经济主体发展跨境电商的障碍因素

县域经济从事的主体以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为主,经营方式灵活,从业群体庞大,引导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通过跨境电商促进外向型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重要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B2B是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运营模式,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则更多集中于发展B2C或C2C的小额跨境电商贸易,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参与跨境电商还存在众多障碍因素。

(一)物流

跨境电商对外贸易的物流运输以海运及空运为主,“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货运也成为跨境电商物流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国内物流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次日达都成为目前国内物流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国际物流由于受地域限制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与发展。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从事跨境电商只能以组团拼柜、国际邮政小包或国际快运等形式为主,仍存在物流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货品安全无法保障、无法追踪货物信息、退换货服务不便等问题。

(二)资金

跨境电商对外贸易的资金周转周期普遍较长,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使得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另外,目前跨境电商的主要模式以B2B、B2C为主,其运营过程中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保障以支持外贸业务的正常运作。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价格的不断上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金压力。

(三)信用

由于主要采取网络交流的方式,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成为跨境电商对外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往往无法有效获取国外客户的信任,一个良好的信用口碑是跨境电商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众多电子商务平台只用PayPal、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来提高信用保障,但货物本身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却无法保障,极大影响了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在跨境电商运营中的信用形象。

(四)群体弱势

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时刻面临着通关缴税、区域经济政策限制或贸易保护等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由于线上交易的局限性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始终处于群体弱势地位。

四、协作型的跨境电商模式构建

以发挥县域经济产业优势为基础,构建抱团经营、服务外包、政策支持的协作型跨境电商发展模式,扭转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发挥产业优势

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产业优势,将跨境电商与当地产业优势相结合,把优势产品做精、做强、做出品牌,以跨境电商的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在为优势产业打开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抱团经营

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从事跨境电商遇到信用体系、资金保障、群体弱势等障碍因素主要是由于个体商业规模较小,个体实力不强。通过抱团经营的团队协作方式,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或众多个体经营者组成跨境电商运营组织,增强资金保障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智力支持能力。

抱团经营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财务统筹、运营统一、人才共享,构建B+B、B+C、C+C都大于B的跨境电商经营团队,灵活地参与B2B、B2C等主流跨境电商经营模式。

(三)服务外包

随着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供应链平台的不断涌现,着力于为中小企业外贸发展提供金融、通关、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应用服务外包这一发展思路,跨境电商团队专注于网络营销、国际交流、品牌形象、客户维护等核心领域,进而提升团队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四)政策支持

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在经营注册、税收优惠、海关协调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支持策略,可以为中小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开展跨境电商提供便利,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

在国家大力提倡跨境电商发展大环境及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协作型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采用服务外包的思路构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促使从事跨境电商的主体开展抱团经营,优势互补,有力地促进跨境电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结论

篇3:县域电商的发展模式

1 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态势

杞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平原, 隶属于七朝古都开封市, 总面积1 243 km2, 耕地面积达8.87万hm2, 总人口105万人, 其中80%以上为农村人口。杞县现已建成大蒜、辣椒、花生、棉花、小麦、菜花和食用菌等农产品种植基地以及生猪、活鸡等畜禽养殖基地,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巩固了农业在杞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伴随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农民收入水平也持续提高, 2015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杞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规范阶段。

1.1 萌芽阶段

2000-2005年是杞县农村电商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 一些农产品批发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公司网站并发布农产品批发信息。此时网站只是作为一个农产品信息展示的平台, 方便客户上网查询, 无法进行虚拟交易。此时客户如需从公司批发农产品, 还需到公司付款或通过银行转账付款购买。

1.2 发展阶段

2006-2010年是杞县农村电商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 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淘宝网发展较快, 一些涉农企业和个体农户开始尝试在淘宝网开店销售商品, 也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自己的网站上开通网络支付功能销售商品。由于这一时期物流取件及配送范围局限于县城及周边区域, 而且冷链物流不发达, 此时多为县城附近的涉农企业和个体农户通过电商网络销售易于常温保存的干菜、干果等农产品以及咸菜、罐头等农副产品, 而且仅仅作为辅助性的销售途径, 销售额一般不会超过总额的1%。在这一阶段, 县城周边通过电商网络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或小型生产工具的农户逐渐增多。电商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2]双向流通的电子商务体系的初步建立。

1.3 规范阶段

2011年至今是杞县农村电商的规范阶段。在这一阶段, 国务院、河南省、开封市和杞县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 从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租金减免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支持电商企业发展, 目前杞县有20余家涉农企业建有网站, 100余个涉农淘宝网店注册地在杞县, 他们通过网络展示商品信息, 开展B2B、B2C、C2C形式的网络交易。同时, 政府鼓励物流企业网点下沉, 促进村镇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已有顺丰、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等物流企业陆续开通乡镇服务合作网点, 物流企业网点的下沉有力地促进了杞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在政府推动和企业努力下, 杞县农村电商发展较快, 2015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 (大蒜交易1.8亿元) , 占杞县电商交易额的20%。

2 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目前, 杞县农村电商多为“农户+网商”的离散运营模式, 因而普遍存在人力资源、资金、物流、标准、技术和规模等障碍性因素。

2.1 人力资源因素

2016年7月份的调研数据显示, 在杞县葛岗镇、邢口镇、苏木乡、沙沃乡的12个村中, 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在农村常年居住、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不到20%, 大部分村民不知道电商为何物, 只有不到25%的村民对电商有初步的认识, 但大部分仅仅局限在“在网上买卖东西”的层面, 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村民仅占农村常住人口的5%左右。如此低下的农村人力资源构成, 难以推动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而“农户+网商”的离散运营模式也很难吸引域外人力资源参与农村电商的创建及运营管理, 人力资源因素成为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第一障碍性因素。

2.2 资金因素

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体量有限, 离散的农村电商运营模式使得杞县的农村电商主体经营前景不被看好, 2015年受调研的8个村镇电商经营主体没有一个获得非政策性外部投资。而银行贷款一般所要求的较高的抵押担保条件也非离散的农村电商主体所能轻易达到, 社会融资的高成本则一般不为农村电商主体所能接受, 2015年仅有一个受调研的村镇电商经营主体通过农机抵押成功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 资金被用来从事大蒜收购入库。在政府财政支持方面, 2005年杞县投入电商专项扶持的资金仅为2 000万元, 投入到农村电商领域的资金量则更少, 资金因素成为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2.3 物流因素

前些年杞县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及村内道路硬化, 为快递物流公司的渠道网点下沉创造了条件。杞县人民政府也出台了《杞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鼓励支持快递物流公司渠道网点下沉, 目前已有顺丰、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等物流企业陆续开通乡镇服务合作网点, 初步实现了乡镇级别的快递物流网点全覆盖。但受人力成本因素影响, 这些网点仅提供快件自提业务, 位于村镇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和村民在发件和取件时还需要自己亲自到快递物流网点, 物流因素成为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2.4 标准因素

在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 产品标准发展较为完善的是大蒜行业。大蒜首先按品种进行分类, 然后每个品种又按大蒜直径的大小分为6个级别。大蒜产品标准的完善促进了杞县大蒜电子商务的发展, 最近几年杞县大蒜网商交易量持续增长, 2015年达到1.8亿元。但反观其他农产品, 目前没有一类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标准体系, 消费者无法根据标准对商品进行甄别, 影响到消费者的网购积极性。消费者在确需网购商品时, 往往“只买贵的”, 使优质的农产品在网上未必能卖出好价钱, 陷入“劣币逐良币”的商业怪圈, 标准因素成为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2.5 技术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无论是农产品的种植、畜禽的养殖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包装及物流运输, 现代高科技技术都在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杞县在农产品种植、畜禽养殖方面的高科技应用比较普及, 有效保证了农业和畜牧业的高质高产, 但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包装及冷链运输方面由于投入资金的限制, 高科技应用尚未普及, 产品附加值较低, 物流运输折损率较高, 使杞县农产品在农村电商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技术因素成为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2.6 规模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规模效应是农业发展主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制胜法宝之一。2015年杞县发展家庭农场168个,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3 602个, 发展养殖场6 036个。但受资金、土地、政策等因素制约, 这些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规模较小, 规模效益不突出,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不利于基于这些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的农村电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规模因素成为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3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发展优势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 用5 a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4年2月, 农业部发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等规范性文件;2014年12月,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 对现阶段能进场的农村产权交易品种作出明确规定。河南省、开封市和杞县都依据相关文件制定了适合省情、市情、县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流转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

截至2015年底, 杞县已经完成13个乡镇5.25万hm2耕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0%, 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流转面积2.292万hm2, 约占全县已颁证耕地面积的44%。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为杞县农村电商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使杞县农村电商集群在资金聚集、人力资本聚集、产品聚集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3.1 杞县农村电商集群的资金聚集优势

资金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3]。国务院、河南省、开封市和杞县都制定了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金融政策, 基于集群模式的杞县农村电商因其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4], 相继拨付数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杞县农村电商。同时, 拥有扎实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杞县农村电商也吸引许多大型企业的大批量资金投入, 如晟大农贸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杞县晟大农贸加工物流园;牧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杞县年产200万头生猪一体化生产基地;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杞县大用肉鸡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泓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杞县建泓现代观光农业项目;久园农业科技公司投资7.2亿元建设高油酸花生油项目和1.33万hm2优质花生产业基地;三利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36亿元建设杞县大蒜深加工项目;潘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4亿元建设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截至2015年底, 杞县累计吸收利用社会资金约5亿元建设冷库和保鲜库约200多个;晟大、牧原、大用、京东、顺丰、双汇和鲜易先后投入数千万资金在杞县开通冷链物流运输。大量资金投入到杞县农村电商领域, 有力地推动了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3.2 杞县农村电商集群的人力资本聚集优势

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5]。基于集群模式的杞县农村电商因其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杞县农村电商企业招聘人才。各大知名企业在杞县的大规模投资也吸引着更多的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和农业生产加工专业人才投身到杞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建设中来, 更好地促进了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3.3 杞县农村电商集群的产品聚集优势

杞县农村电商集群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杞县农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使更多的消费者知晓更多的杞县农产品品类。同时, 杞县农村电商集群的发展, 特别是集群中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在尝到深加工农产品电商的甜头后, 将开展更多品类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务, 进一步丰富杞县农产品电商集群的产品品类, 形成农产品电商品类的集聚优势效应[6]。

4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运营模式创新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拥有资金聚集、人力资本聚集和产品聚集三大优势, 但这三大优势容易被竞争对手通过模仿手段突破, 不能形成杞县农村电商的利润屏障, 不利于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必须借助现有三大优势, 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产品标准建设和产品品牌能力建设, 构建杞县农村电商的利润屏障, 促进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4.1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的产品创新建设

产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杞县农村电商企业也不例外。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和人才招聘的同时, 应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新产品的研发、投产和销售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扩大产品市场, 提高销售收入。如潘安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在杞县建设大蒜深加工研究中心, 研制出一系列的大蒜深加工产品, 不仅增加了大蒜的销售量, 更增加了大蒜的利润率, 提高了大蒜的销售额。新产品研发的正面效应将促使农村电商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去, 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构建杞县农村电商的利润屏障, 提升杞县农村电商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4.2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的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企业之间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掌控产品标准。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企业在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 应积极开展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如牧原、大用等有实力的杞县涉农电商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实力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开展领域内的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杞县其他领域内的农村电商企业按照标准生产产品。而对于企业规模较小的农村电商领域, 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机构应联合农业院校和农科院等机构开展领域内的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领域内的农村电商企业按照标准生产产品。如此方可全方位开展杞县农村电商的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形成杞县特有的农产品电商标准, 构建杞县农村电商的利润屏障, 提升杞县农村电商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4.3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的产品品牌能力建设

品牌是无形的优质资产, 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在进行产品创新和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既可以是企业品牌建设, 也可以是地域品牌建设。如牧原、大用、建泓、久园何潘安这些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积极建立企业品牌, 通过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如大蒜、花生、辣椒等农产品则需有政府牵头积极开展地域品牌建设, 使域内相关农村电商企业普遍得到实惠, 形成品牌建设的普惠效应。如经过杞县历届政府的努力, 2015年杞县大蒜被收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进一步提高了杞县大蒜的品牌知名度, 使杞县所有经营大蒜的农村电商企业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杞县农村电商的产品品牌建设, 构建杞县农村电商的利润屏障, 提升杞县农村电商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杞县农村电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杞县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县, 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较为丰富, 这为杞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杞县农村电商前期发展阶段, 受政策、人才、资金、物流、标准、技术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 电商经营主体多为离散经营模式, 使杞县农村电商无法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关于土地流转和农村电商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 杞县农村电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在对杞县农村电商发展阻碍因素和优势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杞县农村电商发展的创新型农村电商运营模式——基于农村电商集群的农村电商运营模式。这一模式不仅适合杞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建设, 也为我国其他一些农业大县的农村电商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董坤祥.创新导向的农村电商集群发展研究--基于遂昌模式和沙集模式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6 (10) :60-69.

[2]张柯.农村电商“双驱模式”路径探索[J].农村市场, 201 (612) :160-162.

[3]鲁钊阳, 廖杉杉.农产品电商不同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 (611) :103-111.

[4]陈松炜.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意义及对策[J].农业经济, 201 (63) :128-129.

[5]刘静娴, 沈文星.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及模式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 201 (67) :38-41.

篇4:县域电商:意义、动向与模式

古语云:郡县制,天下安。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约有2900个,县域人口约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占全国GDP的56%;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可以看出,县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县域经济普遍面临着发展与转型的双重压力。电子商务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

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的战略性定位,要求“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同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随着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创”战略推向深入,县域电商将迎来发展的春天。而如何构建符合县域特色的电商体系,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谋划的重要课题。除了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县域电商的发展趋势,还应该积极学习借鉴成功的县域电商模式和发展路径。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积极意义

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把电子商务等同于网上购物。而实际上,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形成“互联网+ ”的百花齐放发展格局。

电子商务对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价值日益显现,一方面可以促进县域农业、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对于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进入农村,能让农民返乡创业就业,推动农民在当地实现城镇化,同时可以拉动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具体表现在:

一是可以促进县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电子商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障碍,使交易双方直接沟通和买卖,这样就把农民原先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需求来定位,拿到订单再生产,从根本上避免了卖难的问题,这就是“逆向农业”。而且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开始指导农民生产,进入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收割等多个环节,倒逼“精准农业”形成。

安徽省绩溪县于2014年3月推出全国首例私人定制农场项目——“聚土地”,用户只要提前订购一定数量的土地份额,每个月能够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并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项目发布短短5天时间,曝光点击次数合计达5亿次,参与购买人数达到3500多人,总计销售土地465亩,项目销售额228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和提供农家乐餐饮,农民每亩土地增收达2000余元。

二是可以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第六产业”呼之欲出,电子商务恰恰是推动县域三产融合的有力抓手。电商在县域的发展不仅是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而且能引发深刻的产业变革,甚至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模式。比如农产品上网,电商可以带动配套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和收入,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在生产制造方面,个性化消费需求倒逼柔性化生产,使按需获取制造资源成为可能。以服装业为例,“小批量、多款式、快速反应”成为普遍的市场需求,有别于传统服装业的大生产方式。

三是可以推动县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4)》,截至2014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76.21万个。电商创业,门槛低,收效快,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注册一个淘宝账户就能开张。特别是农村淘宝合伙人模式,吸引大批青年返乡,成为县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同时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黑龙江明水县农村淘宝合伙人乔卫齐毕业于兰州大学核技术专业,尽管获得了北京户口但仍然选择回乡创业。2013年,他在淘宝网上注册了“对面小城”淘宝店,通过网店销售农产品。2014年,小店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带动了村里11户农民种植黑豆、绿豆等杂粮500余亩,促进农民每亩地增收300多元。2015年,为满足网上市场需求,他与121户农民签订了1400亩杂粮、水稻购销协议,聘请了8名员工,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规模。小乔说:“大学生在大城市里犹如沧海一粟,难以寻觅到自己的位置,而小地方却有着广阔的大舞台。”

四是可以开拓县域消费市场新增长点。

尽管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逐年提升,但农村消费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电子商务的“下沉”则为农民购物提供了便捷通道,并逐渐引导农民形成网络购物的消费习惯。研究表明,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消费的100元中,约61元是替代性消费,也即从线下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另外的39元,则是因网络购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消费增量;而三四线县域地区的网络零售对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则更加突出,新增消费占了57元。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村民代理网络购物的代购客,一般成功购买后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正被电商这个新抓手开掘和释放。也正因为如此,许多电商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兴起了一轮下乡热潮。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呈现新动向

从2003年到现在,县域电子商务经历了由无到有、由自发到自觉、由草根到组织、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互联网+”政策出台以后,带来了政策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平台公司纷纷进军农村市场,截止到2015年12月9日,农村淘宝已经在22个省、202个县落地。京东也在推动京东帮服务站,达到了1200家。包括苏宁在内的很多互联网企业、零售企业也在进军农村的电商。

nlc202309081250

淘宝村在呈现爆发式增长,2009年只有3个淘宝村,2013年为20个,2014年达到212个,2015年已经突破780个。淘宝镇(指三个村连片在一起形成的产业群)也出现了一个井喷式增长,2014有19个淘宝镇,2015年已经达到了71个。

从小卖部版本的1.0模式,到农村淘宝合伙人的2.0模式,实现了高素质化、专业化、团队化。合伙人均收入2000-3000元,最高超过万元,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陕西延长招30个合伙人,报名7900人,1200人从外地返乡,热度超过国考,反映了今天农村电商繁荣的景象。

县域电子商务的园区开始崛起,原先生产厂家、网上商家和服务商是分散的、个别的、独立的,现在开始进入园区聚集,进行线下线上的互动和协作,聚集的效果使得知识和经验传播成本,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带来了一个快速的、产业化的集群。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园区发展报告(2014-2015)》显示,截止到2015年3月份,全国电子商务园区数量超过510个,遍布于29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10个城市。电子商务园区数量最多的10个地级城市依次是:杭州、金华、广州、温州、台州、上海、绍兴、深圳、宁波和泉州。

通过观察发现,县域电商发展目前表现出一些新特征:第一,县域电商规模化。2014年销售额过亿的淘宝县数量超过300个,很多中西部的县,包括四川的郫县、陕西的武功,整个县的销售额突破1个亿。电商特色县大批涌现,每个县都有自己特色商品涌现,如河北的青河以毛衣毛线为主,江苏绥宁以床、电脑桌为主,福建安溪以茶叶为主,福建顺德是茶具,陕西武功以零食、特产为主。

第二,县域网购加速普及化。县域这一层级的农村网络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达到18%以上。

第三,移动端消费释放县域购买力。“双11”移动端渗透率前10位全部来自中西部,这表明移动化的普及给今天的农村带来的机会甚至超过城市的机会。千元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人与人、人与物连接起来,把商品供应和消费连接起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县域电商模式呈现多元化。每个县城都在因地制宜创造自己独特的模式,这些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譬如有遂昌模式、桐庐模式、清河模式、武功模式、通榆模式、沙集模式、于都模式、成县模式等。每个县的电商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县的有益经验,但不必完全拷贝其他县。

第五,生态化发展。在县域电商发展中,重要的不是形成单个的卖家或者单个政府的推动,而是整个生态服务体系的形成,譬如产业园的聚集,以快递、仓库、客服、培训、摄影、模特等各种新兴业态的涌现,构筑了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形成生态化将是县域农村电商的升级方向。

第六,政府的观念转变和行动落实进一步加快。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不能高高在上,需要弯下腰来,与企业、草根创业者共同推动电商的发展。发展好的县域电商,基本都是县的一把手在大力推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县域电子商务典型模式解读

全国县域差别很大,电子商务涉及环节众多,到底怎么搞,如何下手,需要因地制宜,趟出一些路子来,这就是模式。本文甄选出几个县域电商典型,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扼要解读,希望对正在或准备发展电子商务的县域以启发。

1.遂昌模式

遂昌县隶属浙江省丽水市,山地占总面积的88%,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地县。

产业特点:遂昌的工业经济一般,以农业经济为主。

电商模式:本地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

路径解读:“遂昌模式”被认为是中国首个以服务平台为驱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其本质是以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赶街)作为驱动,带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相互作用,在政策环境催化下,配套建协会,定标准,抱团出征形成信息时代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知识延伸:2013年3月,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赶街”以在每个自然村建立一个村级服务站,突破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操作和物流配送等农村电商发展瓶颈,从而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让农村居民在村内实现购物、售物、缴费等一站式办理。

经济效益: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到2014年,遂昌县以农林产品为主的电商交易规模已达5.3亿元。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带动了涉农旅游消费。全县2014年“农家乐”接待游客达到262.95万人次,经营收入2.66亿元。两项合计超过了8亿元。

2.沙集模式

沙集镇位于徐州市睢宁县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宿迁,西靠徐州,南接安徽,北望山东,交通便利。有66平方公里,6万人。

产业特点:沙集镇是典型的苏北农村,年年以人均不足1亩的盐碱地种植水稻和玉米,收入很低。青壮年多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这里曾经全镇发展养猪业,但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后来全镇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业,有“全乡收破烂”之说,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双重夹击下难以为继。

电商模式:农民网商+加工业

路径解读:沙集模式是一种主要由草根农民网商自发驱动、细胞裂变式发展、现阶段以农户家庭所有和家庭经营为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趟出了一条完全不依赖当地传统产业,“无中生有”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目前正向“沙集模式2.0”迈进。

知识延伸:“沙集模式”的发源地是沙集镇的东风村,过去,东风村的村民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打工的收入不多,情况好时,春节能带一万元回家。穷则思变。当地的经济主导产业经历养猪、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失败之后,2006年末,当时24岁的孙寒在好友夏凯、陈雷的帮助下,自发尝试在淘宝网上开网店创业,后网销简易拼装家具获得成功,引得周围乡亲们纷纷仿效。短短几年,沙集的网商、网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

nlc202309081250

经济效益:网络销售拉动了生产制造、物流快速、原材料加工、配件供给等相关产业,在当地形成了一个面向大市场、以家具网销为龙头的新的产业生态。沙集全镇网商达到4000多家,2014年全镇电商创下了年销售额26亿元。

3.武功模式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东出的重要通道。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产业特点:武功本身不是经济强县,县域面积小、资源少、资金少、人口也少,就业压力较大。虽然相关产业有所欠缺,但武功县交通便利,物流优势明显,又有一定的冷链基础。武功县城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车程,而西宝高速、陇海铁路、省道 107都从县内经过,5个小时内货物就能实现通江达海。

电商模式:基地+公司+电商

路径解读:陕西武功县从自身现有优势出发,提出“买西北、卖全国”的发展路线,在推广武功当地特色农产品外,征集整合西北各省区30多类300多种特色农产品,自2013年12月1日正式起步至今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农副特产品物流集散地、农产品电商企业聚集地以及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也被称为“西北电商第一县”。目前正努力打造武功电商2.0升级版,也就是从过去的“买西北,卖全国”,再升级出“卖什么,造什么”,即定制化产品。

知识延伸:武功县在探索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武功独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12345”保障措施。组建一套机构: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武功县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两个协会:武功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协会负责进行特色农产品的普查、征集、展示、实体销售等工作;武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组织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体网店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互通产品,统一发货,实现合作共赢。实现三地目标:积极引进电商和物流企业,加强与淘宝大学的合作,着力将武功建设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地、农产品电商企业聚集地、西北农产品物流集散地。搭建四大平台: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孵化)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数据保障中心、农产品健康指导实验室“四个服务平台”。落实五免政策:免费为入驻电商企业注册、提供办公场所、提供货源信息及个体网店上传产品、在县城提供wifi、为电商企业培训人员“五个免费政策”,扶持电商企业发展。

经济效益:截至2015年,武功县先后引进106家电商企业和20余家快递公司,成功争取淘宝大学陕西分校落户武功,发展个体网店600余家,日均发货3万多单,销售额300多万元,带动就业近万人。仅在2015年“双十一”当天,武功县的电商销售就达4100万元,接待省内外230批次1万余人考察交流,年销售总额达到10.5亿元。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电商农产品销售武功县名列全国第二强。

4.清河模式

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清河交通便利,距石家庄正定机场、济南机场只有150公里路程,距天津港、青岛港、黄骅港均在350公里以内;京九铁路、青银高速、大广高速、邢临高速、308国道纵横穿境。

产业特点:主导产业为羊绒制品,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这里拥有全国80%、全球50%以上的羊绒加工能力,山羊绒产量长期占到全国60%以上、全球40%以上的份额,具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

电商模式:专业市场+电子商务

路径解读:清河电商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羊绒制品国内外市场销售不佳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清河县实施了许多举措,为“以销促产”带动产业升级,清河县建起了羊绒市场。市场建起来了,却在相当一段时间并不红火。市场辐射半径仅局限于200公里。于是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出“网上网下互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补”的发展思路,在羊绒制品市场内大力营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经营环境,相继建成了电子商务孵化区、电子商务聚集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大力引进网货供应、物流快递、人才培训、研发设计、摄影、美工等专业机构入驻市场,从而保证了电子商务经营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享受到最全、最好的服务,提高了网商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电子商务的拉动作用,实现了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知识延伸:清河羊绒电商的发展模式与河北白沟的箱包电商、浙江义乌的小商品电商非常相似,都有强大的传统产业或专业市场作支撑。因此,其电商供应链的效率高、商品价格低、行 业竞争力强。这种电商模式就是颇受关注的“O2O”(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经济效益:到2014年末,清河县拥有8个淘宝村和1个淘宝镇,全县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数量就超过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年零售额达30亿元以上。

篇5:关于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探究

一、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县域经济是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特点的城乡一体化经济, 其主要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中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统一安排形成的开放式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县域经济主要以县城本身作为重心, 将城镇联系起来, 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其发展领域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及乡镇企业, 因此区域化的特色非常明显。县域经济具有七个层次的内涵, 一是县域经济是集县、城镇、农村三地的区域经济为一体, 实现共同发展。二是由县级政府统一领导, 财政独立。三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动向, 并不是在固定的区域内封闭进行, 而其仅仅是地域上的封闭, 实质上的开放。四是存在无法取代的地域特色, 这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背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五是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无可取代。六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产业进行。七是能够为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手段模式以及切入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其产生来源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分析, 地域性对于动力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 气候以及土壤等相关的自然资源便是最根本的动力;而对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县域经济而言, 其所处的位置、矿和有色金属等工业的资源便是最重要的动力。要想理清不同县域经济之间的动力机制, 首先应当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掌握。

在实际的发展中,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然资源以及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包括县域内的地理风貌、气候、水利以及土壤、矿藏等资源。而人文资源则是由历史经过积淀而不断形成的无法更改的资源, 同样具有自然性。其次是县域内的人口数量以及科技水平。这些因素不同于自然因素, 可以后天再生与形成的。再次便是市场问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市场, 正是由于市场的引导性机制发挥的作用, 才能够为下一步县域经济的发展计划制定蓝图。最后为组织机制, 经济的运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的管理组织予以统筹, 并进行合理的指导规划。根据这些影响因素, 可以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动力分为传统型驱动力、政策性动力、知识经济动力以及城乡合作动力等。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综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县域经济发展典型特征来看, 可以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为五类。

1. 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目前, 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都结合自身特色, 由传统的农业化模式向工业化模式过渡, 实现产业机构化升级。尤其是乡镇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 不仅是县级经济的发展助力, 还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曾一度占据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一半份额。

2.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 农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尽管农业在部分县域内所贡献的经济能力逐年下滑, 但是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 我国不断出台了相应地扶持政策, 帮助开发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强村集体与企业合作, 并实行市场化经营, 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3. 服务业发展模式。

过去,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直占据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位置, 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自身需求不断地加大, 服务业便顺势而起。现如今, 第三产业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 其中以旅游服务与产品批发服务发展最为迅猛。

4. 城市化带动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逐渐辐射到周边的郊区城镇。这不仅缓解了中心城区的压力, 也为周边城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市郊区城镇由于距离城中心近, 能够快速获取市场讯息, 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此外, 还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城区优秀人才和资源等, 为县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 国际合作发展模式。

这种合作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外资企业及国外资源的进驻, 并加强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其市场导向的确定源自于国内、国外两大市场, 因此制定的发展计划更为谨慎和全面。但由于该模式对于县区域内自身的条件要求较高, 这些外资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产业县域, 故而这种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少。

四、结束语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本区域内的事情, 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且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因此各县域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 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宜地发展模式。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范围内的县域经济发展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逐渐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县域经济是具有行政区划特色的区域经济, 能够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构建起纽带, 县域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县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 还能够调节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主要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阐述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涵义, 并对其内在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片段教学)下一篇:消防监控中心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