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2024-08-26

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精选9篇)

篇1: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证明材料清单

(住宅部分)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场地地形图、场址检测报告

2、规划设计文件、图纸、说明书

3、景观设计文件

4、日照模拟分析报告、植物配植报告、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

5、施工过程控制文档(项目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排放评价达标证明)

6、建成后提供的资料,各项模拟分析报告中采取的措 施及结果的现场核实报告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含节能计算书、图纸、说明书)

2、设备能效值

3、运行能耗实测报告

4、可再生能源的设计、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

5、节能措施现场核实报告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报告(包括绿化节水

1措施),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

2、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以及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 究报告,设计、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室内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

2、设计图纸(包括:结构体系节材设计说明、高性能建材使用说明等)、竣工图纸、工程决算材料清单

3、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文件、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

4、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工程总用量清单、供货单中的预 拌混凝土及商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

5、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 建材的使用情况记录。

五、室内环境质量

1、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

2、日照模拟计算报告或检测报告、通风模拟计算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报告

六、运营管理

1、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文件

2、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

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建部分)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场地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总平面规划设计图、设计说明书、绿化设计图

3、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

4、施工过程控制文档(项目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排放评价达标证明)

5、场地环境噪声测评报告、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和实测报告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含节能计算书、图纸、说明书)

2、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竣工图和设计说明书

3、建筑照明设计文件及图纸

4、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文件及图纸

5、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报告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建筑给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竣工图和设计说明书

2、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以及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室内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

2、工程决算材料清单(材料种类、数量、重量)

3、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文件、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

4、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工程总用量清单、供货单中的预 拌混凝土及商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

五、室内环境质量

1、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测试报告、新风量测试 报告

2、外围护结构结点构造图和热工计算书

六、运营管理

1、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文件

2、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

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注:上述要求的设计文件、图纸、技术书、竣工图等,只需提供与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相关的资料。

篇2: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银行出具的固定资产、年产值、负债证明材料 设计单位简介 设计单位文件 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基本材料 设计实例介绍 其它补充材料

规划图纸 须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居住类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的数据(距离、高度等。

环评报告书(表 应包含的信息点: 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场地环境噪声。规划设计

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场地地形图

建筑专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 1.建筑总平面图(标明技术经济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2.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计算图纸:圈出各块范围并注明面积,注明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3.各层平面图,其中地下室各层平面图需标明地下室空间使用功能;4.绿化层建筑平面;5.户型设计图;6.窗墙比、体形系数、最终装修施工图及设计说明;7.建筑立面图;

8.围护结构做法详图;9.门窗表。

面积比例计算书 1.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比例的计算书;2.房间窗地面积比计算书;3.房间通风可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比计算书。建筑效果图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对各栋建筑的日照时间进行模拟计算,提供详细的计算说明书。

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 须是正规交通地图,并标出项目所在地,项目主要出入口、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并明确有几条公交线路。

必交材料 建筑设计

结构施工图 结构设计总说明、各层结构平面图。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及装饰性 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 如无装饰性构件可不必提供。景观施工图纸和说明 包含总平面图。种植施工图 应标明具体的植物名称及数量。景观设计

苗木表 应与种植图对应,并统计各种植物的数量。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关设计计算书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窗户气密性;2.防结露措施的详细说明及构造做法详图。

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1.暖通设计说明(室内外设计参数、系统形式;2.设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机组额定工况能效比;3.机房图纸;4.暖通平面图纸;5.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热量分户计量系统图及说明;6.户式新风系统的新风量说明文字。

节能计算书该节能计算书应以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中的参照建筑作为比较对象。说明书中应明确说明能耗模拟中的详细设定,包括热工参数、人员作息、设备作息、室内热扰等的设定。

暖通设计

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 对于利用风压、热压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需要对其自然通风效果进行模拟计算,提供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计算说明文档。

水系统规划方案及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包含设置防止管网漏损措施的设计说明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包含室内外给排水系统,须写明管材、管件、接口、阀门、水表、节水器具等的选用,管道敷设、试压等工程措施;

2.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包含系统图、水量平衡和雨水/中水系统室外总图,须在总平面图上标注雨水/中水系统位置。

给排水设计 景观用水设计说明 电气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 电气设计

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 需详细说明各功能房间的照度设计值、照明功率密度设计值。

其他材料 室内背景噪声计算文件 必交材料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计算报告 其他材料

室内采光分析计算报告 对不同朝向、不同楼层的典型户型室内自然采光效果进行模拟计算,提供照度、采光系数的计算说明文档。

规划图纸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说明。

热岛分析计算报告 测试报告需在典型气候条件下(所谓典型气候条件应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过去几十年的风速、风向进行对比进行。

废弃场地利用资料 场地地形图、相应的环评报告书(表、检测评估报告、处理方案等。

规划设计

旧建筑评价分析资料 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旧建筑改造方案及施工资料(图纸和说明、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

如未利用旧建筑,可免。

土建和装修设计施工的设计书、施工图 1.明确是否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采用了几套方案;2.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件重量占装饰装修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资料 1.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使用说明文件及比例计算书,关于所采用的混凝土、钢材合理性论证材料;2.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各水平、竖向分体系,基坑支护方案优化论证资料。景观设计 场地铺装图 应包含的信息点: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 1.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热源系统的输送能效比;2.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效益分析、系统施工图;3.末端系统的调控说明;4.遮阳系统设计施工图纸及说明。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对不同造型、不同布局建筑的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计算,并提出最优设计方案。

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等设计文件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说明、能够提供的电量或者提供的热水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自选材料 暖通设计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包含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的计算结果。

必交材料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绿化灌溉方式及设施等说明;2.再生水利用方案,包含水源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

雨水系统方案及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中应包括系统设计容量的分析计算。

给排水设计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说明书

电气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包含建筑智能化设计。电气设计

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设计文

件 包括CO2参数的监控和通风系统的联动。场地环境噪声分析计算报告

本项目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及使用商品砂浆比例证明材料 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 高性能混凝土用量比例、高强度钢用量比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比例、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件重量占装饰装修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其他材料

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相关的施工图纸及说明 如非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可免。

自选材料

篇3: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 环保、绿色、低碳等关键词不断进入公众视野, 成为建筑、建材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依托单位是为全面推进北京市绿色建筑的发展, 协助开展北京市绿色建筑技术支持工作而设立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 提供绿色建筑技术服务, 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标准、技术导则等文件, 承担绿色建筑领域重大专项课题研究。

作为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依托单位, CTC积极配合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先后参与了雁栖湖项目 (G20峰会项目) 、北京市委办公楼、工信部办公楼、中石油大厦和中海油大厦等重点项目的绿色建筑评价, 并参加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的编写。在标准方面, 参与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的修订工作, 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国家标准《建筑行业节约材料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多年来, CTC一致致力于绿色建材评价技术研究, 先后承担了多项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相关国家科研项目, 开发了《绿色建筑选用产品技术指南》, 成功推出“绿色建筑选用产品证明商标”, 目前已为近百家企业的数百种产品提供了绿色建材的评价技术服务, 并编制发布了《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 (2012) 》。CTC还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紧密合作, 推动绿色建材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和示范, 为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选材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篇4: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本次论坛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打造北京绿色节能城市为主旨,邀请了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第一太平戴维斯估值及专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成,当代集团首席节能执行官、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音,房地产媒体资深评论人、楼市传媒董事长蔡鸿岩等业内专家,共同探讨绿色科技住宅的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多个城市的PM2.5爆表现象,让“雾霾天气”、“PM2.5”成为大众热词、“两会”热议话题,而PM2.5防治也首次被列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人们对空气污染的重视前所未有,买什么样的房子可抵御PM2.5?

论坛现场,陈音表示,安全、舒适、健康、便利的居住空间是人们对好房子恒久不变的追求。“满足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减少建筑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概括而言就是‘高舒适度、低能耗’。”

专家普遍认为,解决PM2.5问题从根本上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孙克放认为,政府应在建设生态住宅方面给予重拳引导。对此,蔡鸿岩持一致观点,他建议政策上应该更着眼于长远。“希望政府对绿色科技住宅产品标准的制定、监管加大力度,使房地产商有章可循地建设品质住宅。”

对于绿色科技住宅的价格问题,陈志认为,“绿色”不是豪宅、富人的专利,普通住宅、保障房也应该建立绿色标准,他建议政府采取将各种节能补贴、新技术、新材料补贴给消费者的方式。“可以采取消费者买房时直接从房价中扣除的办法,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机制。”

徐伟成认为,绝大多数住宅开发企业重外表而不重实质,都选择豪华装饰,大多数有钱^仍然生活在高耗能、低舒适、亚健康环境的所谓豪宅中,环保、节能理念的缺失反映出当前行业严严重的非理性倾向。

与会专家对当代MOMA在建筑形态、内部机能、生活配套、科技运用,以及“建筑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为初衷”的建筑理念给予高度评价。据了解,作为中国节能建筑的领军品牌,当代地产率先建造具备“恒温恒湿”科技系统建筑,当代MOMA系中国首个LEED—ND认证的绿色社区,在建筑节能的设计上采用多项超出现有设计规范的技术创新等效综合能耗,只相当于目前其他建筑的1/3。

从万国城MOMA到当代MOMA·历峰,十年来MOMA品牌一直站位国际绿色环保建筑与艺术生活内涵,为人们筑造“高舒适度、低能耗”同时充满艺术氛围的居住空间。2003年,当代集团获得了北京东直门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其没有复制豪宅,而是与世界著名设计大师StevenHoll一同建造了一座未来的建筑奇迹。将这里打造成13.5万平方米社区,8.5万平方米私属配套的顶级社区,2013年当代MOMA终于完成了历经十年最后的巅峰之作,完成了对艺术生活的终极诠释,实现了一生—宅的巅峰之作——当代MOMA·历峰。

当代MOMA·历峰位于东直门交通枢纽,置身高端资源高度成熟的国门商圈,临近使馆区,出门即是来福士、银座购物中心,簋街与保利剧院都仅有几分钟路程。社区直上机场高速,30分钟达T3航站楼,三里屯、CBD均便捷顺达。同时,享有北京市重点中学一七一中学教育资源,更加周到地服务于社区业主。

篇5: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来源:广东建设信息网 作者: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2011年08月22日 17:50:13

粤建科函〔2011〕527号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委),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为规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我省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我厅制定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和《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1),对建筑物进行等级确认,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根据不同的评价阶段,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两类,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是对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两年;“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是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三年。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仅能申报“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

第四条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定、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建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和选择技术依托单位。

第五条 专家委员会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和指导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日常工作由受委托的相关协会负责。

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比较丰富的绿色建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熟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相关协会具体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推广宣传工作,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受理、形式审查、技术评审组织及日常相关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依托单位应当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条件,主要负责申请标识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估、能效测评和检测工作。

第八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由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请。

第九条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省的相关标准规范,并满足以下条件:

(一)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二)申请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的项目应当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

(三)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施工等体现绿色建筑特色,采用适合于绿色建筑的技术、工艺与产品,施工质量、运营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效果显著。

(四)申请标识的建筑拟选用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可依据时,应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准”行政许可实施细则》的规定,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第十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单位应认真填写评价标识申报书,提供真实、完整的书面申报资料,申报资料所有纸质件必须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具体提供以下书面申报资料和电子版:

(一)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1.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申报书(须加具项目所在地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2.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报告须由建设、设计等单位共同加具意见;

4.工程立项批复文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复印件;

5.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企业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6.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7.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二)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

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书(须加具项目所在地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2.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报告须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建设参与单位共同加具意见;

3.工程项目审批文件的复印件,包括立项批复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的企业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5.项目规划、建筑、暖通、景观、给排水、电气竣工图和设计说明,工程中主要材料、产品、设备的合格证书、检测报告,竣工验收资料以及竣工验收备案资料;

6.项目运行管理资料,包括项目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记录、物业管理服务中使用环保、节能材料的相关记录、物业管理制度、节能环保管理制度、公共环境清洁管理制度等;

7.建筑能效测评报告。

第十一条 受委托的相关协会负责受理评价标识的申报工作,并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在十个工作日内向申报单位返回《形式审查结果告知书》。对资料不齐全的,限期补正,受理日期自申报材料补充齐全之日起计算。

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退回申报资料。

第十二条 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从专家委员会中随机抽取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评审组应由5-9名专家单数组成,并不得与申报项目的相关单位有利害关系。评审专家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1)对申报资料、专业评价报告进行评审。经专家评审组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同意形成评审意见。

第十三条 未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由受委托的相关协会退还申报资料。

第十四条 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广东建设信息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30天。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资料。

对有异议而且无法协调解决的项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不予审定,并向申请单位说明情况,退还申请资料。

第十五条 经公示无异议的或有异议但已协调解决的项目,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定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编号和统一格式制作并颁发证书和标志。

第十六条 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的单位不得弄虚作假或者为牟取成功申报而与相关评审人员私下接触。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申报资格。

第十七条 受委托的相关协会负责对获得标识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核查,核查内容包括标识的使用情况、设计与运行的相符性、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十八条 评审人员和核查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严禁收受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礼品、礼金。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评审委员或核查人员资格的处理,并将违纪行为通知本人所在单位。

第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暂停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使用:

(一)建筑物的个别指标(一项或二项)与申请评价标识的要求不符;

(二)证书或标志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

评价标识被暂停使用的项目,如申报单位及时更正,满足标识使用条件后,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意,可继续使用标识。

第二十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撤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一)建筑物的技术指标与申请评价标识的要求有多项(三项或以上)不符的;

(二)标识持有单位被暂停使用评价标识超过一年的;

(三)以不真实的申请材料通过评价获得标识的;

(四)其工程质量安全或技术与产品存在重大问题或隐患;

(五)无正当理由拒绝监督检查的。

评价标识被撤销的项目,自撤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标识。

第二十一条 证书和标识应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试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标识进行虚假宣传,不得转让、伪造或冒用标识。一经发现有上述行为的,撤销标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规定的其他类型建筑,可参照本办法开展评价标识工作。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篇6: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以下简称“评价标识”)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示范效应,推动我市建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民用建筑应用绿色建筑标准的评价标识管理工作。

第三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物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评价标识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其中,一星级、二星级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审定,三星级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审定。

第四条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工作。下设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建办”,设在建筑节能和科技处),具体负责一星、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管理和三星级绿色建筑组织申报,以及工作日常相关管理工作。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1

委”)设在天津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技术咨询和技术评价工作,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第二章 申请条件和材料

第五条 评价标识本着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申报,由建筑物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申请,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可共同参与申报。

第六条 申报评价标识的建筑物应符合城市建设基建程序及建设管理相关规定、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效果显著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二)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体现绿色建筑特色,采用适合于绿色建筑的技术、工艺与产品,施工质量、运营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

(三)当拟选用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可依据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并经市建设交通委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第七条 根据不同的评价阶段,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两类,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是对完成施工图设计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两年;“绿色建筑评价2

标识”是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三年。

第八条 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并已经通过审图机构图审并备案的工程项目。可以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书》(含申报声明);

(二)工程概况说明。包括地理位置、建筑类型、总平面图、结构形式、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示范面积、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如果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类,应分别注明各类建筑面积和示范面积);

(三)由有资质的设计或咨询单位出具的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策划报告书及相关模拟计算文件;

(四)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包括工程项目投资概算、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概算和资金落实情况等内容;

(五)效益分析报告。包括绿色建筑示范效果预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分析等内容;

(六)工程建设进度计划与安排;

(七)项目承担单位资质证明文件(包括建设单位和科研、设计、高等学校等技术支撑单位的实力情况介绍);

(八)工程立项批文和开发企业资质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九)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还应出具改造方案及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上述文件一式二份,并附光盘一份。

第九条 已通过工程备案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工程项目,可以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含申报声明);

(二)工程概况说明。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投资、开发与建设周期、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的说明;

(三)依据国家与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设项目作出的自评报告。主要应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行管理等方面;

(四)反映工程概况并附文字说明的工程主要部位的彩色照片;

(五)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备案验收报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开发企业资质证明材料、申报项目的业主委员会或使用单位出具的用户意见等;

上述文件一式二份,并附光盘一份。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

第十条 绿色建筑评价分为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其4

中:形式审查由绿建办负责;专家评审由天津市建设交通委从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中随机抽取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 绿色建筑评价按以下程序进行申报和评审:

(一)申报单位从天津建设网()下载“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书”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二)绿建办负责受理评价标识申请,并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三)对于未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由绿建办提出形式审查意见,申报单位可根据审查意见修改申报材料后,重新组织申报;对于通过形式审查的绿色建筑项目,由申报单位委托专家委进行测评并出具测评报告。

(四)天津市建设交通委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项目进行实地查验,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对申报材料和测评报告进行评审,经质询、讨论和评议,最终确定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评审意见应达到专家评审组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同意通过并签字认可。

第十三条 评审过程中专家如对提交的材料提出疑义,由专家评审组进行核查,并向专家委提交书面核查报告。

第四章 公示与颁证

第十四条 通过评审的项目应在天津建设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0天。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持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以实名方式书面向绿建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由绿建办负责核查处理。

第十六条 对有异议而且无法协调解决的项目,由绿建办向申请单位说明情况并退还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经公示后无异议的项目,对于达到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审批确定、予以公布,颁发证书和标识,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对于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审核,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公布、颁发证书和标识。

第五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 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单位不得弄虚作假或者为牟取成功申报而与相关评审人员私下接触。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申报。

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本人必须参加评审会议,不得委派代表出席或写出书面意见委托他人到评审会上代读。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和核查小组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严禁收受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礼品、礼金。违者将视6

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评审委员或核查人员资格的处理,并将违纪行为通知本人所在单位。

第二十一条 对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若发现其工程质量安全或技术与产品存在重大问题或隐患,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实后提出书面报告,经由原批准单位批准取消其标识资格。

第二十二条 证书和标识应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试行)》使用,如出现违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规定的其他类型建筑,可参照本办法开展评价标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天津市建设交通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篇7: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你厅《关于申请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请示》(内建科[2012]674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厅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和《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请你厅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细则》(建科[2007]205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建科[2008]113号)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建科函

[2009]235号),并按照你区《关于申报绿色建筑及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内建科

[2012]260号),严格工作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评价标识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我司。

此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篇8: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会议认为, 2015年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是陆续出台了发展绿色建材的政策和技术文件。主要是:1、印发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 (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 。明确了推广和应用绿色建材的总体要求、行动目标, 提出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等十大专项行动, 对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促进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印发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 (试行) 》 (建科〔2015〕162号) 。规定了评价标识工作的范围、原则和机制、组织管理、专家委员会、评价机构的申请与发布、标识申请、评价及使用、监督管理等内容, 构建了评价标识工作的基本组织实施框架;并制定了砌体材料、保温材料、预拌混凝土、建筑节能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和预拌砂浆等7类建材产品的评价技术要求,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评价标识基础性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主要是:1、搭建了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借助CA数字认证、电子签章和芯片等信息化技术, 构建了信息平台并进行测试, 实现了评价标识工作的业务流程管理, 界定了各评价主体的权限, 建立了标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2、制订了评价技术导则配套的评分方法。根据建材产品特性和技术导则条款内容, 设置了绿色建材评价表, 统一了评价审查过程证据采集的尺度和标准。3、制作了绿色建材标志和证书。设计了一、二、三星级绿色建材标志、标识产品证书的式样和格式, 标识实现了与绿色建筑的衔接, 也反映了建材产品的特征。4、编制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制度及相关配套文件。根据工作需要, 草拟了职责、会议、出差请假、文件审批等工作制度, 制订了专家登记表及证书、评价机构备案表、标识申报书等文件。5、草拟了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单。根据绿色建筑的内涵、建筑和建材产品分类体系, 综合考虑行业领域、行政区域、单位性质和个人专业技能等, 推选了绿色建材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单 (草案) 。

三是绿色建材试点评价工作已在部分省市开展。试评价工作由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 涉及砌体材料等7类建材产品, 30余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生产企业积极参与, 覆盖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等9个省市。

试评价的建材产品星级分布与所属行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各星级产品的区分度相对明显。验证了技术导则的科学和合理性, 提高了审查过程的可操作性, 统一了标准尺度的把握, 为全面启动评价标识工作提供参考。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16年绿色建材评价标识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启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一要建立并规范评价标识工作程序。征集、筛选、公布第一批评价机构名单, 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准备条件, 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评价工作, 理顺评价标识工作机制。二要组织召开全国绿色建材工作座谈会议。总结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发布首批绿色建材标识产品, 部署和指导地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

二是完善和深化相关技术研究。一要建立绿色建材分类及目录框架体系。调研国内外建材产品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和建材行业发展特点, 从绿色建材的内涵出发, 梳理、确定我国绿色建材分类及目录框架体系。二要启动预制构配件、建筑新风系统等第二批绿色建材产品和设备的评价技术导则编制工作,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第一批部分产品的技术导则。三要研究将碳足迹纳入绿色建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调研国外建材产品碳足迹评价和管理方法, 结合我国建筑和建材领域特点, 研究提出绿色建材评分项指标体系中统筹碳足迹的可行量化方法。四要完善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平台要在近期上线并试运行, 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发布、管理和监督机制。

三是组织绿色建材发展和推广应用激励政策研究。制定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管理办法, 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中强化对绿色建材应用的要求, 发挥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作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类试点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中, 进一步明确应用绿色建材的规定, 鼓励和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四是加大绿色建材宣传力度。通过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建材宣传活动, 强化公众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 提高对绿色建材的认知和认可度, 强化对绿色建材政策的理解和剖析, 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和发展绿色建材, 使发展和推广绿色建材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点。

五是继续加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日常管理机构自身建设。根据工作情况, 适时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和制度, 规范评价标识工作;储备专业技术知识, 强化业务能力, 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开展对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保证评价标识工作的客观和科学性;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 维护评价标识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

篇9: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

摘要:绿色建筑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推广与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选取北京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北京地区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重点针对北京地区在推广绿色建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而提出契合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绿色建筑;推广;北京地区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形成了全球的共识,然而,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在面临资源和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建筑能耗、物耗却居高不下,推广与发展低能耗、物耗的绿色建筑成为缓解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总体看来,我国的绿色建筑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发展趋势良好,在评价标准、政策制度以及创新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管从理念方面还是技术实践方面,相对于国际标准都还有较大差距,在推广与实施的过程中较多的问题与障碍。

二、北京地区推广绿色建筑现状评价

2.1推广背景

绿色建筑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便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逐渐受到重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五个优先发展的主题之一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有关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相继发布,逐步建立了绿色建筑筑评价的标准体系。同时,绿色建筑交流平台的搭建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也使绿色建筑有了长足的发展。北京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在这一期间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2推广措施

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采取由点向面发展策略,其中丽泽金融商务区、未来科

技城和海淀北部新区等重要功能区启动了绿色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2008 年在全国首次发布实施《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及图例》,规定:全市建筑工程项目采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措施,努力降低和减少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推广使用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要全面实施“绿色北京”战略,而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绿色北京”战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北京市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节约型居住区指标》、《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规程》等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地方标准。其中,《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规定:本市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支持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支持既有民用建筑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3.3推广成效

截至2014年12月,北京市累计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达94项(设计标识82项,运行标识12项),总建筑面积达1077万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49项,总建筑面积达402.8万平方米;住宅项目44项,总建筑面积达672.8万平方米;工业建筑1项,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1120个项目,约5212.8万平米的新建项目通过了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实现了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三、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中的问题

尽管北京地区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建筑节能方面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3.1、缺乏绿色建筑意识

北京虽然提出了打造“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措施,但在绿色建筑的宣传上仍有许多不足。就全社会来看,绿色建筑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相关行业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不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紧要性及重要性,绿色节能等因素并没被放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主要的考虑因素之内。仍有一部投资者与消费者认为绿色建筑会提高造价,再加上绿色建筑消费过程中的盲目炒作,影响了北京地区绿色建筑的推广。

3.2、绿色建筑技术不成熟

不断研发改进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北京虽然在努力创新绿色建筑相关技术,但碍于中国绿色建筑技术起步较晚,缺少参考经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政府在研究开发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及选择合理技术方面投入较少,技术支撑能力较弱。同时,北京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在推进绿色建筑过程中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优势,装备、创新、工艺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3.3、绿色建筑保障及约束体系有待完善与提高

作为最早推行建筑節能标准及最早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城市,北京市虽然出台了一些与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但要实现绿色建筑推广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当前北京市政府出台的许多保障措施主要是针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由于绿色建筑资金需求大,现在北京的有关建筑节能、环保、节水的激励政策及措施对鼓励绿色建筑发展作用有限,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相对不足,需要针对绿色建筑发展制订系统有效的保障措施。同时,绿色建筑的监管制度及技术指标标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

4.1加大绿色建筑宣传与示范力度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广绿色建筑需要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意识与观念的提高。在推广绿色建筑过程中,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示范点及示范区的建设力度,推进示范点建设及宣传,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参观活动,及相关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建设有关绿色建筑相关网站及传媒期刊,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理念,提高民众接受度;帮助建设方和消费者认识到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改变他们对绿色建筑低需求、高成本的偏见。

4.2加快绿色建筑技术引进与研发,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国外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展较早,已形成大批成熟技术,可结合北京地区现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发适宜北京的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节能材料,并加以推广。北京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经济与政策支持,加大对既有建筑的改造的力度,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设备、技術的资金投入。同时,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首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绿色建筑技术,鼓励高校开设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培养绿色建筑相关人才。

4.3加快绿色建筑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及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为绿色建筑提供法律依据及建设依据。

建立有效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制订发展绿色建筑的财政金融政策,北京市应将发展绿色建筑或绿色生态城等纳入政府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对保障性住房和公益性用房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给予财政补助。加大对绿色建筑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的全方位行政监管体系,把对发展绿色建筑相关的行政监管贯穿于项目规划、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与备案、房屋销售、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等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建立相互衔接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

五、结语

推广绿色建筑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增强建筑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绿色建筑在北京地区推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契合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以期为加快北京绿色建筑建设进程,促进绿色建筑在北京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琳,廖佳丽著.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3.

[2] 仇保兴.推行绿色建筑,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J].《建筑与文化》,2006:8-15.

[3] 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6-51.

上一篇:徒步旅行方案下一篇:开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