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08-26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精选14篇)

篇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且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学情境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竞赛激励法: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人都是攀比动物,有了比较会有进步,有了比较才会有动力,可以不时地举行一些竞赛,使得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情况,了解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之奋斗。

鼓励激励法:人是需要鼓励的动物,当我们受到鼓励的时候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继续下去的动力,学生更是需要鼓励,当他们受到肯定的时候,会极大的提高学习的动力,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吝啬你们鼓励话语,你们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利用反馈信息,奖惩得当

除此之外,及时、经常的反馈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如果不及时批改,等学生开始遗忘的时候再讲评,就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的反馈也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愿望。

篇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即在学生没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

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

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同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法:即学生观察模仿归因榜样,学会正确归因;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法: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由一名受过训练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第三个就是可以采用强化矫正法:即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当学生关注自己努力时,他成功了将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会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

这时,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最大、最持久的动机则是学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其方法主要有:

1、讲活教材内容。在思想上、情感上,使学生能够引起共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变苦学、厌学、死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会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

2、补充新鲜知识。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当前发生的时间性较强、空间性较近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感情材料。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教育自己,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导致学习的盲目和被动状态是所有学习问题的潜在因素。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近期性和缩小化。因为一个长期性的学习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

(二)、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

(三)、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机器学生的求知欲。

(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争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学生都有进取心。这种进取心往往在学习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竞争对动机的激发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竞争内容应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多种竞争形式中,应以团体竞赛为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又有利于集体精神的培养;

3、竞赛活动要适量。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情绪紧张度,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应过于频繁,竞赛题目也不宜过难;

4、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信心、个性较倚赖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反馈会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篇3: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 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多样的, 但对教学实践有重要影响的就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在学习驱动力”和“外在学习诱导力”决定着学生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 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目标, 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 或者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了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去成功地学习。

知道了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两种因素之后, 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就可以采取以下途径等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 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意义, 引导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识需要。学生们的求知欲大都来自于好奇心, 好奇心会转变为求知欲。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 人们会引起注意, 进而接近、了解事物, 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认知过程发生的认知冲突, 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逐渐地将学生的这一种求知欲发挥到最高点。

2. 设置榜样。

以学校里或社会上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尽心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的优秀分子为榜样, 使学生掌握成就动机高的学生的想法、谈话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特点。我们常用的表扬某某同学、评选出来的学习标兵等等, 都可算是在给学生设置榜样。

3.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成功感的强弱, 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紧密相联。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 有助于形成较强的成功感, 较强的成功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成功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 无法达到学习的预期结果, 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 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成功感。教师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达到理想的目标,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4. 适当地组织竞赛, 激发外在动机。

适当而又组织得良好的竞赛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众所周知,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少年时期共同的心理特征。而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而成功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好的竞赛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 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反对落后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不成型的各种学习动机, 并使其活跃起来、强烈起来,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自我求成”的需要、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不甘落后和成功感等健康的思想品质。

5. 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

归因是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 不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 也不去追求成功, 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 同时会产生学习的失落感。学习的失落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形成的。面对这种学生我们就必须纠正他们错误的归因倾向, 我们可给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与他们商量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其次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 使他们成为自己控制自己, 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成功之后与他们进行细致的谈心, 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而不是缺乏能力, 使他们明白, 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活动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 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还能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能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将是一件重要的教学研究工作。

篇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关键词】培养 动机 兴趣

正确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前提条件,又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是与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班主任具体的抓好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必须要有一定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传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每一节课的学习、练习中,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感觉到数和形的协调、几何的优雅;讲一讲数学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学不好数学,就难于攀登知识的高峰,难以实现自己为祖国出力的远大理想,让“从小学好数学,长大为祖国出力”植根于学生心中,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就会越来越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学好数学的愿望,就会越来越迫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索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玩中长智,乐中成长。

二、通过有目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为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把注意吸引到学习上来,对少数毫无学习兴趣和懒于学习的学生特别重要。学生之所以厌恶和懒于学习,重要的原因往往在于某一次或几次功课拉下来,学习成绩下降了,渐渐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换句话说,学不好就没有兴趣,越没有兴趣,越學不好,恶性循环。针对这类学生,要多关心他们,充分利用活动课开展多种实验活动,设法使他们对学习稍微提高一点兴趣,从内心产生改进学习的需要,其学习态度会逐渐转变。在活动中他们会发现许多新鲜事物,每一次都有“新鲜感”,促使他们课内努力学习,打好基础,课外出特长。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学习乐趣,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在求知道路上的坚强意志。

三、教学方法要新颖而富有启发性,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 所以教学方法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发展,是否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的活动。据权威人士结论:中小学生一般只能保持15分钟的效率是高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地变换授课方式,改变机械呆板的讲解、背诵。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能够自己举例,“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实物、模型、图示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的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栓一支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方便简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怎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使学生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善于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平时不感兴趣的事物上;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问题,有步骤地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般来说,对差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经过思考能正确地找到答案,对优等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并有一定难度,使他们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前面的问题,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好的但有区别的数学,使不同学生的各种数学需要得到充分发展;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和参加各种活动小组,以便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些没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是由于参加课外活动太多,不老实完成课堂作业,甚至看到学生看课外书,就严加禁止,结果学生原来就极微弱的一点求知火花也熄灭了。因而这些差生就只能停留在读课文做习题的狭小的求知欲范围内,知识面得不到开阔,激发不起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篇5:英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英文电影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张大均曾指出,为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对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在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让优、中、差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引入竞赛形式,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竞赛、个人间的竞赛及集体间的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行“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改变“满堂灌”的做法,精讲多练,多启善导。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教科书设计了一些自主探究的活动,如读了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后,学生要弄清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听了Isaac Newton, Albert Einstein, Stephen Hawking关于万有引力的观点后,学生要弄清三位科学家观点的变化和发展,从中领悟到皮亚杰的一句话:“科学观点不是瞬时性的,亦非静止的,它是一个过程。更特别的是,它是一个不断构造和重新组织的过程。”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地、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又如Copernicus’ revolutionary theory一文深刻阐明了科学家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精神,他们为了维护自己所发现的真理往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又如,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均有优、中、差生,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课文的主题或结局,并由优生改写课文,然后进行评比。如此一来,就可在同一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及写作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位英国心理学家曾说过,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以确保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氛围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才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如:在课堂上我不但注重教师的范读,而且经常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师生同台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一起探讨最佳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学生们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这句该怎样读,那句又该如何表达,整个课堂就成为自主、热闹的学堂。

篇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要】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的激发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文章主要阐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

1、设置合理的目标

2、应到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3、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4、科学利用竞争

5、努力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接着提出具体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教学方式。将需要和动机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 学习动机 激发 培养 教学 归因 需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正因为学习动机有如此重要的功能,所以,它不但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2.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评分应注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再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最后,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但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决条件。

(二)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

2、还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即在学生没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

3、在教学方法上,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使用有趣的材料和多种呈现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图画、幻灯、录像、实验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认知探讨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4、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时,从中获得满足感。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使他们发展出正确的归因方法,避免学生无助感。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

6、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内容应多样化,应以团体竞赛为主,竞赛活动要适量。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8、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其分数的高低,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例如,在讲消费问题是,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现象设置情境:一些学生攀比消费现象严重,人情消费流行,同学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甚至到饭店中摆酒吃喝,对此人们又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礼尚往来,不进行这种“人情消费”,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影响同学感情;有的同学认为,重视友情是对的,但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学生不应该背上人情债;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进行适当的“人情消费”未尝不可。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求的强烈欲望。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1)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机智地考虑多种强化手段,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允许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以赏代罚矫正学生的不良形为。(2)教师要把握好奖励与惩罚的分寸。过分的奖励会让学生只追求物质奖励,而把学习目标放在脑后。批评过度,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①奖励与惩罚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产生不良影响;②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强化,因为学生的内在动机更持久、稳定;③多用奖励,慎用批评。

(3)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表扬要考虑时间、地点、个别差异等。研究发现:男人易受批评的影响,女生易受表扬的影响;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表扬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负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

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应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应全面。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鞭策和鼓励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利于老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及早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有利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得到更快地推广;有利于我们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课堂,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要时不时的走下讲台,看看学生的笔记,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整合后反馈给学生,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另外,课后作业要及时反馈。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通过当天批改作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在下节课进行指导以及调整今后的教学的方式和进度。学生通过教师及时的反馈,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的课堂上和课后的反馈都要及时,而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积极的反馈。通过反馈,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使课堂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

4、竞争与合作是最常用来激发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通过竞争和合作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本质是利用了学生对上游的追求进行一种刺激。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5、展示教师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恰当的教师期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恰当的教师期待,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停滞不前,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利用恰当的教师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篇8: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去感知事物。这时, 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 逻辑记忆增强, 想象力丰富, 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 并富有成效。

学习兴趣的培养, 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 由于不同学生受到地域、观念等条件的限制, 到了初中, 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 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 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谓的学习困难生, 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问题外, 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根本的方法, 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 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 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 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 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 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 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 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 更需要鼓励, 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 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 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例如, 在表演课本剧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 不能让某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 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 信服你, 钦佩你, 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 民主平等,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 还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要不断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完善的形象, 善于运用“情感教育”,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使教学别开生面, 生气盎然。

作为语文教师, 尤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 是否有艺术感染力,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 或欢乐, 或悲伤;或热爱, 或憎恶;或抑扬, 或低沉……“情动于中而溢于言表”, 饱含情感的语言才能成为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 才能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四、掌握教学重要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初中语文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教”, 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 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个性得到张扬,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 通过思维训练, 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因课而异, 因人而异, 充分张扬学生个性,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 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学生大胆参与讨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在教学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一课时, 有学生提出文中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 而“我”是一个棒小伙子, 买橘子一事应让年轻力壮的“我”去, 而不应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这一独特而新颖的见解, 诱发了讨论的最佳时机, 学生探究情绪高涨, 经过他们的激烈讨论, 深切地感悟到父爱的伟大。于是, 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讨论,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9: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

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

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二、动手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数学学习,能很快的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道理,体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研究平移的特征时,让学生找出几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通过观察,度量它们的位置关系和长短关系,从而归纳平移的特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而且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很好。通过实践,使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三、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

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3.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题目:6+6+6,9+9+9+9+9,7+7+7+7……+7(100个7)。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五、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篇10: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给学生一些抽象的学习建议,如“为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等,而要给学生提供明确、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指明从中学到什么,今后有什么用,国家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对自已有什么好处等,并教学生如何达到具体目标的要求。如成绩好的学生鼓励他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并给予辅导;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活动,并给予思路上的指导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恰当事例,营造学习氛围

选择典型事例,特别是要选择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人物,介绍他们学习的方式方法,以此来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榜样的设置要符合实际,使之向榜样学习。既不是高可攀,可望而又不可及,又不是轻而易举,这起不到榜样作用。要使学生能跳起来摘桃子,通过努力能够摘到桃子,才具有刺激作用。同时,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已,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在今后学习中自已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克服学科学习的困难,等等。

三、立足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一般地,学生有了兴趣,用外来激励就少些,学生能够对爱好的学科坚持学习。要做到这些,可采取以下一些办法:一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学习的需要。如学好电学,可掌握家电维修的方法等;二是有目的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学习了“安全用电常识”后,让学生参与简单的照明电路的安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成立学科课外学习小组、知识与技能展示小组等,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刺激学生学习动机,重视心理辅导工作

在学习中有必要用魏书生《学生实用学习法》,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并教给学生调节学习动机的方法。如:提高对考试的预期估计;给家长、老师以承诺;与强于自已的同学竞赛;把平时的练习当考试;失败了要归因于自已努力程度不够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刺激他们的学习动机感。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定期对学生给予心理辅导。我们通过这项工作,可充分挖掘学生在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和个性,采取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为促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注意归因倾向,寻求解决办法

篇11: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及时反馈。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篇1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题目:

一、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1.请结合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不能局限于一种理论,要多种理论相配合来使用。同时还是要着重于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决定。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更适合一些。这是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但是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生对于具象的奖励和惩罚感受比抽象的效能感和成就理论的感受要更为深刻,因此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更适合其学习动机的提高。

同时在实际教育中,由于学生会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在一个30多人的班级中,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如“在课堂里你喜欢干什么或玩什么东西?在课堂上你最喜爱干的三件事是什么?如果你去商店,你将买哪三件喜爱的玩具?”这些问题还可针对不同的年级加以修改。同时,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有些活动如帮助老师、做谜题,对年纪低的学生而言可能是有力的强化物,高年级的学生,和朋友聊天、玩电子游戏、看杂志或听音乐则可能是更合适的强化物。因此,必须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有力的强化刺激和事件。

对于中学生而言成就动机理论更为实用。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为完全的发展,有辨别能力,具有表现欲。

因此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中学生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因此,中学阶段的学生更适合运用成就动机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竞争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用一些需求层次理论的方法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向同学们宣扬成就理论来实施。具体方法的实施,可以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问答式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目的是激发学牛主动建构的学习态度,同时用成就动机中的理论.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质疑和辩论来激发小组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在实施互动的同时,避免失败的动机。如果追求成功的动机超过避免失败的动机,则学习者就会奋发向上、积极努力,反之,则表现为焦虑、退缩等消极行为。因此在学习小组的组织中,应该注意任务的难度,避免题目太难使学生的失败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

个人对自己是否有信心完成学习活动的自我知觉是影响动机强弱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成绩的发表,用学生的认真获得的成绩来提高学生的效能感,和学生的信心。这样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每次活动的成长和进步。这样使学生每天都能信心满满,以高昂的斗志去面对每一天的学习,提高其效率和学习的动力。

篇1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动机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此,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的权威性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换, 与学生做朋友, 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平等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会愿意上语文课, 才会对语文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机。

二、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课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学习的盲目性使其容易丧失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就小学语文而言, 要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把自己的理想与语文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形成学习的良好动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名人事迹, 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自我奋斗的目标。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课本案例, 让学生从小故事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学习的热情。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 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启发式教学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 因为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的欲望。要很好地在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就要善于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引发出的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时, 要把课本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学生会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用的, 就会对语文产生正向学习动力。

四、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性教育

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育, 从教学实践来看, 表扬和批评两种措施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通过效果对比来看表扬和鼓励更有激励作用, 尤其是对低年级或成绩差的同学效果更好。积极的鼓励和进行适当的表扬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予以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 它可以使学生更有自信心和上进心。在表扬时, 要针对学生好的行为进行表扬, 教师要明确学生哪一种行为值得表扬。此外, 表扬要真诚, 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舍得表扬, 学生课文读得好, 回答问题时说得棒, 都应该进行表扬, 且可以发动全体同学对某一个同学的某一个行为做出鼓励。

总之, 当前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 其原因在于没有长效的语文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主动去激发、去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 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让学生自身形成内部动因;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学习内部动因和学生所处外部学习环境相结合, 让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圣梅, 谢爱梅.善于表扬, 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2 (02) .

[2].张华, 张颖.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广西师范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S1) .

[3].钟秀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 (01) .

[4].张冰艳.教育的真谛是唤醒[J].才智2012 (04) .

篇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培养;自主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148-02

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正在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和空洞的说教逐渐在积极性培养中呈现其苍白乏力。如何探寻适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学习培养方法是当前主体性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而现在却把教师的教育当成了一种负担,形成了拒绝和远离的现状。

怎样使学生这种“要我学”的消极心理状态变成“我要学”的积极心理状态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粗浅的探索,即“三位一体”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动机培养及其方法的探究。

1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动机的培养

自主性学习动机,是建立在对学习意义的充分认识、学习方法的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对学习对象的浓厚兴趣,呈现出的自信、主动、积极上进的心理倾向。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围绕学生明确为何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的路子来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习动机得到较大的发展,为学习活动的进行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1.1常识成功,明确意义,激发求知欲——愿学

明确学习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正是这个崇高的理想时时鼓舞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生活条件好,读书学习是作为一项生活日程,“为读书而读书”,这是学生盲目的学习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就没有方向性,只是把学习当成一项无关紧要的任务,能完成则完成。学生学习无目的,而我们老师的教育是应当有目的的。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使其从小具有乐于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明确学习意义,最好的办法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因此而产生自满情绪。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征的差异,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学生要求很高、看得很远;有的学生思想狭隘,注重眼前。不管是何种理想,重要的是积极健康,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然后慢慢由眼前目的过渡到树立理想,学生心中只要树立了理想,就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1.2强化交流、改善管理、优化教法、培养兴趣——乐学

在学习目的明确之后,我们再来研究学习兴趣问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学习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也需要极大的热情、足够的兴趣。任何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是热爱学习的。所以,教师要想自己的学生人人优秀,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1)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交流。教师要

多接近学生,时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与学生交往中,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与老师交谈,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老师要在交往及交谈中,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学生进步了,老师要大加赞赏,鼓励他们争取更大地进步;学习上有了松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在教师不断地鼓励、帮助下,学生一定会对学习产生极大地兴趣,从而将更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2)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可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你真笨”、“你太令我失望了”这些话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令学生自暴自弃、厌恶学习。课堂上,老师的一句“你真行”等鼓励的话语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惧怕心理,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公平,不偏心。不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我们不能偏向于智力发展水平高的学生,而对智力发展水平低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就处处责难。对待优生时阳光灿烂,对待差生时随意呵斥,这样做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使这些学生滋生不良心理情绪,产生学习毫无意义的想法,优生也容易形成骄傲、自满、合作性差等变量习气。所以,作为教师就应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满足学生,答应他们的合理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自愿的原则,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适当满足学生的要求,会让他们学习更有动力。现行教材的编排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就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心理需求。如语文课后的练习,要求把你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下来;把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大胆的调整,只要不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可以进行。如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要求教师选用自己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完成作业时,将教师的统一布置变为分层要求,自主选择。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放任自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得到最切合其知识能力个性的训练,得到充分发展,这种方式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自学——善学

自主化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尝试成功,增强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生怎样学习,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我们不仅要培养人勤奋精神更要培养人的智慧。所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关系学生学习成败的问题,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和突出,进而增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

2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如书写整洁、答题认真仔细等,并时时注意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行为,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在对以上两方面进行培养时,还应该积极加强同学间的互动,以互动形成互补,相互取长补短。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如汇报预习情况,指定学习计划,进行学法交流、讨论,从中丰富他们的自学体验,发展学习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不妨试试上述方法。如果你的学生还停留在“要我学”的水平上,请尝试 “愿学——乐学——善学”这种三位一体的学习动机培养,并积极探究其良好的学习方法,最终将他们引导到“我要学”上来。让语文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How to Train Student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Lv zhaoli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is showing a downward trend in this trend, how to change students “to study” into “I want to learn” is a focus of this paper.

上一篇:党支部对照党章找差距学习研讨下一篇:化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