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情分析会制度

2024-09-06

社区民情分析会制度(精选13篇)

篇1:社区民情分析会制度

1.

一、为了解和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特在社区干部中实行民情日记制度;

二、推行“邱娥国工作法”,社区干部必须经常深入住户、深入实际、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三、熟悉辖区内人口基本情况,落实重点对象的各项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防止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

四、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扎实做好维护社区稳定工作;

五、关注弱势人群,经常走访困难户、低保户、孤寡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

六、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水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邻里等方面人际关系和谐,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2.

为了深入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教育活动,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订以下“民情日记”制度。

1、社区干部必须熟悉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每月必须保证有一星期的时间深入居民群众,串门走访,了解居民群众的家庭情况。

2、社区干部按照各自分管的工作性质,各有侧重的了解掌握整个社区居民的动态,熟悉居民的情况。

3、了解困难居民家庭的情况,作为社区干部工作的重点,提出帮扶解难的办法及时向领导汇报。

4、对居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的困难、矛盾纠纷等问题,不能敷衍推诿、应付了事,要积极主动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5、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必须及时做好民情日记,以便查询回访。

篇2:社区民情分析会制度

一、社区“两委”负责人都要坚持记居情日记;

二、民情日记格式由三部分组成,即:事由、办理过程、办理结果;

三、对辖区居民的情况,尤其是分管工作对象要掌握,通过串门,知情。

四、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在日记中要反映处理的结果,以及对问题的反馈,做到落地有声。

篇3:社区民情分析会制度

1 家庭账户不能取消,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没有完全形成

农民是新农合的主体,首先大部分农民是不看病的,没有大的疾病的不住院,不看门诊的人多,思想全部达到互助共济的境界比较困难,小农意识思想农村还比较严重。目前设立家庭账户,能够调动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同时方便各级干部筹资宣传,农民能够逐渐产生稳定的信任感,因为参合的缴费始终在个人家庭账户上;再者由于农民群体较大,近年来外出打工人数增多,而为了节约组织筹资成本,规定的筹资时间也较短,村组干部工作需要组织到位,亲属需要联系通知到位,面对亲朋好友的热心,比较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有必要需要继续实行家庭账户,因为群众的热情直接影响到新农合参加和持续发展。如果撤销家庭账户,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参合。

2 家庭账户沉淀的原因很多,关键是要抓好村级卫生服务及新农合网络建设

从家庭账户消费实践看,主要是消费在村诊所,因为村卫生室多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较好,治疗常见病较多,小病一般治疗不出村。笔者所在县80%以上的家庭账户是村级报销的,县乡医疗机构门诊报销只占不到20%。从报表的数字看,笔者所在县2007年家庭账户支出68%,2008年支出69%,存在结余过多的问题。笔者所在县2007、2008两年结余超过30%,面对结余,笔者认为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普及新农合服务网络,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实行门诊统筹可以消化家庭账户的沉淀,理论上说充分利用基金降低了门诊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了互助互济,但意义不大,因为门诊统筹只报销30%左右,医院药品加价在15%左右,乡村药品加价未明确,可能加价更多,门诊费用少,等于优惠15%,解决不了患者多少实际问题,实施门诊统筹流于形式的可能性最大,看病的农民真正关心的不是门诊消费、减轻门诊负担的问题,而是关心得重病大病时的保障水平;另外门诊统筹花去了一部分大病统筹基金,影响了大病统筹基金的更好使用;加上门诊统筹只是在乡村两级实行,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没有一点好处,不利于青壮年农民工和大部分没有疾病的农民参合,制度设计不合理;实行门诊统筹,监管难度很大,张张处方都报销,造假容易,监督难,新农合工作量大大增加,精力必将浪费在“抓小”方面;村级药品供应网、监督网不完善,药品服务价格管理在现阶段很难跟上,村级没有收费管理系统,审核加价困难,实行门诊统筹很难说是谁在受益,很难保障农民受益;因为有病的农民还是少数,大多数农民没有病,如果撤销家庭账户,多数人会不理解,因为门诊统筹了,买1元钱的药都需要交钱,过去交20元,吃20元药都不需要交钱,大多数农民难以接受。目前笔者所在地区主要是在乡镇卫生院实行,这样对村级诊所欠公平,同时消弱了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建设,不利于筹资发动和村级卫生事业发展;实行门诊统筹,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尤其欠公平。家庭账户消费,为村级诊所发展,村级卫生事业发展留下了空间,也有利于提高村医帮助宣传发动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

笔者的体会是完善村级新农合服务体系,建立起村级新农合网络直接报销平台,同样能够起到减少家庭账户沉淀的作用。农村讲“现钱难舍”,在没有村级新农合网络的情况下,一些村医不敢报销,怕垫钱,想收现金;还怕有的村医报销了不及时填写农合本,来看病村医重复报销,引起纠纷矛盾;到卫生院输机不方便,跑腿多等等,顾虑较多;新农合村级实施网络互通,大大减少了麻烦,去掉了村医后顾之忧,村医上网直接冲减家庭账户放心,群众查阅参合信息,报销信息放心、便利,有利于农民和社会监督,也很快减少了家庭账户的沉积。2009年2月份笔者所在县实施了部分村医(80名占1/4村)网络直补,1~6月家庭账户消费461万元,村医补助411万元占89%,半年时间家庭账户支出达到44%,减少了家庭账户基金的沉淀。

3 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减少因病致贫人口

新农合作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目前在重大疾病保障方面必须加强,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推行重大疾病统筹,把门诊统筹中占用的大病统筹基金,作为重大疾病统筹基金,基金的发挥才更为有效,“不撒胡椒面”,重点照顾大病,农民会更加欢迎。它解决的不是眼前受益,而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大病致穷的后顾之忧。因为真正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只有“保大放小”,才能体现新农合制度的宗旨,才会便利于工作。

笔者所在县2007年试行新农合,当年外出看病人员少一些,总医药费3万元以上66人,5万元以上18人;2008年外出看大患者数增多,花费3万元以上136人,5万元以上44人,有了新农合,农民敢外出看病;2008年封顶线3万元,按照省市级报销40%的方案,总医药费需要7万元以上才能报销3万元,个人需要负担4万元以上;一个县少部分农民看大病的负担仍然较重。笔者所在县花费3万元以上才136人,这部分重病群体较小,应该予以照顾,应该互助互济,比如医药费3万元以上部分,按照重病统筹原则,再次提高报销比例20%等,封顶线达到6万元以上,可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大病患者,才能体现新农合的本质,才能减轻患者负担,缓解因病致贫的问题。目前,民政上医疗救助最高解决的数额有限2000左右,似乎解决不了太大问题,完善新农合制度,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完善大病重病统筹问题,互助共济少部分真正需要治病、看不起病的农民,使他们有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农合制度的作用。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制度)要持续发展,要尊重实际,选择农民喜欢的、符合基层卫生现状的合适的发展模式,现阶段笔者认为试行搞门诊统筹条件不成熟。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做到避免家庭账户基金过多沉淀,需要抓好村级新农合网络建设,村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要提高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应该做到提高大病重病保障水平,提高大病重病的补助比例和封顶线,才能充分体现新农合大病统筹、互助共济的宗旨,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

篇4:关于民情民意收集制度研究

关键词:民情民意收集;民主和法治建设;制度建设;舆论宣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民情民意的重视是我们党与国家兴盛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得到了提升,公民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一、我国民情民意收集制度的现状

民情民意指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人民群众共同的意愿与呼声,它代表着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与诉求。民意作为一个概念词最早出现在我国,但是民情民意的收集调查制度建立、广泛使用却始于西方。20 世纪30 年代,美国乔治·霍勒斯·盖洛普创办了美国舆论研究所,民意收集调查开始作为一种严肃的科学调查方法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目前,我国政府的民情民意收集主要包括:

(一)政府主动收集民情民意。

1.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作为国家机关中唯一专门从事社情民意调查单位,具有社情民意调查的独特优势、规范制度。

2.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大代表主动收集民意在大会上提出,反应民意。

3.行风政风建设工作,通过行风政风测评,动员民众加强监督、参政议政。

4.职能部门为促使工作的推进,召集民众或走到群众中来获得所需的信息。

5.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众呼声,了解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6.还有一些开展民情民意收集的专门活动。

(二)民意不畅原因分析

我国导致民意不够畅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体制思想原因。1、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我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等级制度森严,民众是最底层的被统治阶级,更多是对于上级命令决策的服从,不敢也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2、封建思想压制。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是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忠君”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使得民众失去了表达想法的意愿。

2.官员民本意识不强。“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宗旨,但是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党性修养不够、宗旨意识不强导致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有的领导干部看不到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在开展工作时,不是让民作主,而是替民做主,搞“一言堂”,损害了民众利益,提高了行政成本。

3.民情民意收集系统不够完善。我国虽然有专业的民情民意收集部门--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有着先进的调查手段(CATI),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晚,目前仍然没有建成完善的调查网络,在理念、手段、人才专业性上仍与国外先进经验有差距。2009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

(三)、完善民情民意收集对策措施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想实现我国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必须更加尊重民意、听取民意、顺从民意。要实现我国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就必须要加强我们

1.提升认识,形成密切联系群众作风

听取民声、收集民意是我国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必须借此次活动的机会,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转变以往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采用多形式、多渠道主动收集民情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多管齐下,建立健全民情民意收集制度

完善我国统计局社情民意中心的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形成由顶层到底层的全覆盖。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外社情民意调查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取其精华,使我国社情民意的收集更加独立、科学。

加强信访责任制。严格落实信访回复制度,提升信访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责任意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处理,真心实意为民解民忧办实事,引导群众以更加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越级上访”,让信访制度成为民意上达的桥梁。

充分利用其他民意征求渠道。

(1)政协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充分利用政协广泛的工作范围、优厚的人才智力优势在社情民意收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利用其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在人民利益诉求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群众社会监督、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诉求表达平台收集民众意愿。

(3)第三方民意调查机构有着完整的调查网络、稳定专业的调查队伍、科学的调查方法,在民意调查中处于中立的地位,其调查的数据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政府部门要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为我所用,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3.加强宣传,引导民众乐于表达民意。

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透明、及时地公开政府信息,让群众了解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使其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同时引导民众学会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我国的民情民意收集有着深厚的基础、广泛的渠道,但是面对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民情民意收集仍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情民意收集探索之路,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14年06月16日)

[2]周丽明:《网络舆论的演变及效应分析》

[3]人民网:《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

[4]张坡:《新时期中国行政法制化探析》

篇5:街道民情分析会制度

根据“三项制度”和“四议两公开”有关工作要求,结合璧城街道实际,制定璧城街道民情分析会制度。

一、民情分析会的内容

“三项制度”活动中接待、走访人在接待、走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民情分析会的时间要求

村(社区)“两委”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以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的形式进行。

三、民情分析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也可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委托村(社区)委会主任或其他人员主持。

四、民情分析会参加人员:村(社区)“两委”成员、参与走访人员。根据需要,可邀请相关群众代表列席。

五、民情分析会议程:相关人员汇报在接待、走访中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讨论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形成办理意见。

六、分类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不符合政策规定及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事项,村(社区)“两委”7日内向反映人作出解释说明;对群众个人事项或一般性问题,村(社区)两委15日办结;对村(社区)重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村(社区)对解决不了、需上级办理的事项,填写《群众意见交(转)办单》,上报街道“三项制度”办公室按有关程序办理。

篇6:走访社区民情日记

首先来到市瑞杰量具刃具有限公司,接待我们的是厂长罗孝生,罗厂长介绍了厂里的基本情况,该厂建厂1958年,厂里有职工1116人,建地面积80多亩,企业改制转让。现面临的困难有:1、厂里原盖有二栋家属楼已全部住进,但至今还未办理国土、房产证手续;2、现在厂区内及家属区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安全;3、厂里不景气,买我们厂里的老板没有投入,也不过问,职工的工资发不出去,有一大部分生活困难。

接着我们走访了特困户田世明,男,55岁,离异,与80岁的母亲和刚成年的小孩三人一起生活,田世明原是该厂职工,由于患病至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现靠小孩在外打工维持一家生计,生活十分艰难。我们也十分同情,并给予了一点心意表示慰问。这一家虽然经济上困难,但精神状况还算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访的第二户是孙先秋,男,50岁,离异,一人生活,6年前由于摔伤致腿残疾,行动不方便,生活也十分艰难。接着我们准备走访第三户谭宝娥家,谭宝娥及爱人自己来了,说今天领导来看望我,我很高兴,我是租房,怕你们找不倒就自己找来了。谭宝娥自己介绍,我已买断,爱人在农村没有工作,小孩在读书,现靠每天打零工维持一家生活及小孩的读书费用,家里也比较困难。

第二步我们走访了巷荫岭社区,接待我们的是社区主任陈海湘,陈主任介绍了社区的基本情况:该社区有5688人,1804户,13个居民小组,85名共产党员。有7个座落单位。现存在的困难有:1、雷公塘地段卫生条件差,晚上没有路灯,出行不方便;2、机械化公司家属房存在社会治安问题;3、六一小学路段车流量大容易受阻,经常出交通事故;4、卫生防疫站家属房地段堤级改造护坡存在问题,去年围墙都已经垮了。5、商业技校与老干所的围墙已开裂、倾斜。

接着我们走访了三户特困户。走访第一户封家衡,男,59岁,瘫痪在床,当我们踏进屋的时候,这个男人哭了,心情激动地说病魔的痛苦,生活的艰难,不能工作,把家里的钱全部用光,还驮了许多债,几次想自尽。肖院长安慰说:你要振作精神,生病确实也很难,现在医技高,只要配合治疗还是有希望,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肖院长的一番话使封家衡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并感谢领导对他的关心,感谢我们去看望他。走访的第二户肖凤英,女,80岁,与50岁的精神病儿子一起生活,一走进屋发现屋里虽然简单但也还比较整洁,老人瘦小的身体把家里还整理得干干净净,当得知我们是去看望她时很高兴,说感谢政府、感谢领导对她的关心,当我们问及家庭及生活等问题时,老人说,儿子患精神病20多年了,生活全靠我照顾,我虽然已经80岁,但每天要买菜、给儿子煮饭、洗衣,还要管好儿子不要外出伤及他人,经济来源靠退休金。走访第三户许亚萍,女,48岁,与丈夫和10岁女儿生活,丈夫是农村人,无工作。刚踏进屋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许亚萍趟在床上,接待我们的是许亚萍丈夫,丈夫介绍,妻子19岁就生病,瘫痪在床需要照顾,每天靠中药维持。社区为了照顾他们,安排他在社区打扫卫生,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搞卫生,搞完卫生回来再做早餐给女儿吃送她上学,接着就煎药照顾妻子的生活,家里所有的一切全靠他一人承担,从早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点钟才能休息,生活当然困难,但感谢领导照顾评上了低保户,现在生活就将就着过。看到憨厚朴实的许亚萍丈夫,感觉人间的真情、真爱,能年复一年地照顾患病在床的妻子不离不弃,这个男人我非常敬佩。

篇7:街道社区民情日记

琥珀山社区干部的真情付出,也赢得了辖区不少单位的认可和支持。仅今年春节,在该社区倡导下,10家单位积极参与走访慰问,给58户困难家庭送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送去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七一建党节民情日记

7月1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是“七一”建党节。上午在社区召开党员座谈会以后,我提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工作队和社区班子一起慰问一下社区的老党员,所需经费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安排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经费中解决。工作队和社区的同志都非常赞同。

下午,在社区党委组织观看党建宣传电教片活动结束后,我们3名工作队员和社区班子成员一起,慰问了社区现有的20位7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我们和老党员一起拉家常,谈变迁,向老党员们报告了进驻社区后开展的各项工作,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希望老党员们保重身体,老有所乐。老党员们纷纷表示,工作队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带给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他们衷心感谢组织的照顾和关心,也坚信社区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在慰问中,我听到老党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感谢党”!作为省、区、街道派驻社区的工作队员,我们的慰问虽然绵薄,但是在他们心里,这份慰问饱含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同志的深情厚意,饱含了年轻一代对老一辈党员的崇高敬意。

篇8:社区民情日记

根据安排,我们团队共要走103户的样子,全部在一个小区内,四栋楼,再进行细分,团队分成三个小组,我和一法院干警一个小组,要走约30户。

上午8:30就到了小区,但所分的一栋楼,除四户外,其余都为了生计所奔波,无人在家。问了些基本情况,也了解了些有什么困难没。除一户说自己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没找到工作外,其余都是一片好听的话!便觉得现在的人民还确实是纯朴,心里还是想着能帮他们解决点问题的,便四处打听,看能不能先帮那户人家的女儿先找个临时性的工作。

因太多的人不在家,便与丁干警相约晚上再来走访。

晚上7:30,我们到了小区,发现社区的干部早就在等,有些愧意。

但发现整栋楼也只有五六户在家,除了上午已走访的外,只有三四户在家,很是感叹!群众的生活确实是不易哦!

前两户均没有什么问题或困难。第三户是一老人在家,一片怨声,无非是城市变化不大,群众生活、休闲没有场地,再来湘阴等地来比较,更觉得汨罗落后了!一时怎么也解释不清,也不肯提供电话号码,一再问他有什么困难或要求解决的问题没?一直说没有,准备走了才说自己儿子违法生育了二胎,一直没有上户,看能解决么?了解这情况时,联系方式倒是很爽快就提供了,无语,群众的要求很直接,但提要求的方式很隐晦!解释了一通计生政策后出来了。

看着没几户在家的,就回了,出来时还碰到其他团队的同事在走访,便觉得都是不易。

快到办公室时,同事打电话来了,说是我们负责的小区内有群众要反映问题,要我们去,只得再回到小区!

快进小区时,就发现有一群人在围着另一个团队的同事,叽叽喳喳的,上前一问,同事立马像找到救兵一样!

接过接力棒,才发现,所要反映问题的群众也不是我们小组所负责的,不过既然来了,就上户听听吧!

第一户,反映的问题是,一家人都没有工作,女主人身体有病,想解决低保问题。看了该户人家,房子是新装修的,说是给儿子结婚给装修的。

第二户,反映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家里很困难,女主人也是身体不好,要求解决低保;二是房子漏水,没有钱对房屋进改造。看了下房子,住顶层,六楼,非常简陋,卧室都没有装空调,女主人说的时候,差点哭了,但我能感觉到她是忍住了。

第三户,情况与第二户差不多,也是一定要我们去他家看看,看了下,比第二户情况要略好,但也没好多少!

出来后,心情不是很好,面对他们的这些困难,感觉有些无奈,希望能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些困难!

篇9:社区民情日记

“刘主任,我房子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你们!”昨下午,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瑜康社区,居民王月森专程向工作人员致谢。原来,困扰老王家几年的下水道问题被写进社区“民情日记”,经社区努力很快得到解决。

王月森家住明瑜恒康小区,两年前开始,下水道常被堵,后来发现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换。但要从楼上向下换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烦,问题一直也没能解决。

前几天,水管又堵了。老王听说社区有个“民情日记本”,专门记录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区反映。没过两天,社区就派人上门把困扰许久的问题解决了。

从9月开始实行的“民情日记”,已记下厚厚一本,本子已翻得脱页。第一项是明瑜恒康127-2-1的低保户王婆婆反映的记录。她认为水电费几个月累积收取,单次缴费过高,难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她的建议得到采纳。

“民情日记”大多记录居民们咨询政策、法律知识,反映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以及生活困难寻求帮助等内容。刘主任介绍,社区工作者每天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及时阅读这些意见,尽快为居民解决。同时社区还推出焦点公示栏,把居民需要了解,或得到解决的信息,及时公布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内。

昨下午,社区居民吕子玉和一位朋友来到公示栏前查看信息。她说:“我们反映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比较实在。”

2.

针对辖区老年人多、离退休人员多、空巢老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低保人员多的状况,今年5月,段塘街道在全区首先推出了 “社区民情日记”,其中包括困难户名册、残疾人名册等13项分类台账和5项动态信息记录,并且规定每个社工每星期走访居民住户不少于4次,以及时掌握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设置了 “社工民情日记”回音箱,分别安装在居民楼内,每天开箱收集意见,并记录到 “社区民情日记”中,经社区汇总后,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街道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每月将破解的难题在社区宣传橱窗进行公示,向居民进行反馈,构筑起民声 “回音壁”。

“社区民情日记”推行5个月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街道通过“民情日记”的渠道,共掌握各类难点问题13件,破解13件,完成率为100%,群众满意率达98%。其中协调解决了水库移民、宁兴物流公司噪音扰民、针织厂排放污水、非法茶水房、违章搭建等问题,还改建、新建了118个垃圾房,改建和新建公厕17座。

篇10:社区干部民情日记

4月6日 星期五 晴

为了响应区委组织部的号召,我在社区挂职锻炼从年初至今也有一段时间了。今天走访了赵喜凤、孙丽华的家。

早上8点我们首先来到了赵喜凤的家。之前通过社区同事我了解了这家人的基本情况。我特意买了点米面油,还有为孩子买了书包,文具盒、水笔等生活用品,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一点心意。在交谈的过程中,知道赵喜凤家里生活相当困难,离异而且带着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在和赵喜凤的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赵喜凤还有轻微精神问题,一旦犯病,六亲不认。她和父母挤在一个不足60平米的破旧房子里,父母都没有固定的工作,而且办不成低保,只靠打点零工,拾点垃圾维持生活。最重要的是孩子学费目前都成家里的最大问题,我将谈话的全部内容都记录了下来,打算上报区街道及有关部门,从就业和孩子上学入手帮助这个家庭解决点实际的问题,把赵喜凤列为我们社区最困难群众,直到把其困难解决为止。

孙丽华老人80多岁了,一人生活在一个40多平米家里,孤单地躺在床上。听说老人家里的水管子坏了,我赶紧跑过来,一进屋就看见屋里的自来水管坏了,水流顺着水管往下淌,我急忙找到工具,迅速修好。我走上前去亲切地慰问,主动地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老人行动很不方便,儿女们长期在外地生活,照顾不了老人。有困难的时候都社区工作人员帮着解决一下。我看到老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留下了我的电话,贴在了墙上;并告诉老人我24小时开机,如果有需要随时找我。临走时老人依依不舍想送我们。考虑到老人身体,我向老人保证以后不定期会经常来看望老人。

通过今天的走访,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确实有很多困难群众需要我们帮助,这也给我今后的工作也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今后一切的工作都应该从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入手。群众利益无小事。同时我也感觉到个人力量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想让更多人来关注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传递爱心,提升我们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今后我还会在社会创新管理上多想办法,例如提升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社区养老问题、居民就业困难等等,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让每个居民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为社区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月1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阳光晴好。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全镇干部下村入户访问民情。

在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南平结合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进一步建立深化“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求干部蹲点驻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线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也是新形势下,建立和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一项有效举措。

镇里立足实际,将每周二定为“下基层日”。为深化落实,不纸上谈兵,今天,镇里统一派车,将十九名驻村干部以及一些包村干部送到各自联系的村中,这也是区委召开“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动员推进大会以来,我镇首次大规模、强力度的深入推进开展这项工作。

根据分工,我这次安排蹲点的村不是我所挂点的,而是因为某些客观不可抗的原因,人员调整后的另外一个村-e村,由于这个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个副镇长挂点联系,而我刚来王台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挂点的际州村,全镇十九个村还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对要蹲点的这个村村况,还不是很了解。在粗略通过文字了解了这个村的大概情况后,我决定趁着今天下村的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一些实际并且真实的情况。

匆忙带了自己的水杯,包里塞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和一些文件材料,便开始出发。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镇里的包村干部-文化站站长卢爱珍,作为一名本地干部且一直包村联系e的她,显示第一次带我去是很必要的,因为她对这个村的情况非常熟悉。

我们到了村后,下车的地方便是这个村的本自然村-e自然村,本来提前和村支书邹来仁约定好先去村部看看,听组委说这个村是区里的党建示范村,出身组工干部,又做过党务工作的我还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维惯式,所以计划先去村部了解下。卢站长陪我去村部要经过村民的家门口,这时候刚好遇到要出门的原来的村老支部书记,因为上次团委工作调研,我到这个老村主干家喝茶过,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还没待我主动问候,老支书看到我们便热情地邀请来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应,老支书主动拿了两把凳子,我们便在他家门口闲聊起来。

先和老支书聊了聊村里的情况和他以前做村支书的`一些感受想法,后来问起他离任后的生活状况,得知他除了家里的农业,偶尔还在南平搞搞投资做一些投资的小副业,感觉很钦佩,便玩笑地请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经验。他看我随身还带着杯子,一直问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说,这不是下来不能给村民增加负担吗?水当然也要自己带了,书记和卢站长都笑了,“水我们还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时,邹书记骑着摩托车来了,便先带我们去村部转转。到了村部,发现一楼很多人,走近才发现,很多人在挂吊瓶,我才知道,原来e村的村医在村部一楼,听说这个村医的医术还不错,我在村支书的陪同下进去看了下这个村医诊所,常规药品还是挺多的,虽然条件有限,但是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村医和我亲切地握手后,我便到了村部二楼,听说我要来蹲点驻村,邹书记专门给我安排了房间,我去的时候村里的通讯员正在打扫卫生,看他们这么热情,我说不用客气,按照区里的要求,我们要住在村民家,这样也便于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给村里增加麻烦。

大致看了下村里上墙的一些党建制度等后,邹书记说上次区委组织部领导来检查,对党建工作还不是很满意,他也有一定的压力。我说,没事,作为区里党建的示范村,该做的还是要好好做,但是党建也是一种长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难短期实现,以后认真按照要求,会得到肯定的。

离开村部后,因为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来这个村蹲点,村情必须首先了解,所以,我让村里的支部书记首先带我把三个自然村走一遍,在e自然村正遇到农村电网改造,看到很多农户在工人的带领下按装电表,一个村民知道我是镇里的领导,便问我能不能把电表转在他自家的门口,这样方便他查询,我笑了,说,这电网改造装电表都是统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统一管理,也比较好看,如果都装在自家门口,那就等于白改造了……在村民后门绕看的时候,看到一个几乎近80岁的老奶奶,戴着眼镜在读圣经,嘴里还在哼着颇有味道的调,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发现她旁边的凳子上放了两本圣经的书籍,便问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镜,也许是因为发现我比较感兴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热情招呼我坐还拉着我的手要给我讲,我笑了笑,说等我这次把村转完再专门来听你讲解,旁边的人都笑了。

篇11: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又踏上了这片熟悉的黄土地,绵延起伏的群山,湛蓝清透的天空,站在山顶往下俯看,徐家岔村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灶”。7个自然村,散落在“镜面”四周。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实际上等于一个山尖头对着另一个山尖头的路程。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为扶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梦想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走进贫困户马爱平家时,他正在清理自家猪圈。两排简易的猪圈,养着60多头猪。以前,他家日子在村里算得上是中上水平。可自从妻子有病瘫痪卧床以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两个孩子的学费、妻子的医药费,笔笔支出不是小数目。由于不能外出,他想方设法借钱搞起了养殖。缺资金,成为摆在他养殖路上的“拦路虎”。我们的走访,显然出乎他的意料。我看出他很激动。从他渴望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生活的沉重打击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和他攀谈了好久,向他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详细了解他家情况和贷款需求,并将他的发展计划一一记在本子上。我们心里谋划着,等扶贫贷款下来,要重点扶持这些有实际想法的群众。思路决定出路。有党的好政策,再加上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一定会梦想成真。

从***家出来,一路上,打麦场轰隆隆的机器声,“花椒园”人们三五成群采摘的欢笑声,杏树下小孩的疯跑打闹声,汇聚成一曲激昂澎湃的田园交响乐,令人脚底生风,精神倍振。

徐家岔村住户非常分散,一直没有村阵地。我们平时开展工作,都挤在村支书不足15平方米的窄房子里,既存在诸多不便,又影响了工作质量。修建村阵地,是党组织建设的需要,更是全村人强烈的愿望。我们将村民的意愿向乡上和县委组织部反映后,县委组织部非常重视,在今年全县党建专项经费安排完的基础上,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县财政克服重重困难,为徐家岔村安排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补助资金15万元,计划7月份选址动工,9月底完工。

修建村阵地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以后,村民欢呼雀跃,一片叫好。可修在哪里?大家意见不统一。最后,我们综合群众意见,将村委会地址选在水坝附近。那里依山傍水、地势平缓,处在7个组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方便。可我们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有水有田,群众一时舍不得腾出土地。就这样,修建村委会的事情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动工。

今天,张家庄组的颉苏子突然打电话,叫我们和乡村干部一起到他家去一趟。颉苏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今年七十二岁。他身材消瘦、颧骨突出,皮肤因常年累月的劳动晒得黝黑黝黑。颉苏子老人一生没有取妻生子,至今仍住着两间破旧的土坯房,真是一个命苦人!他给我们说,这些年,他一个人很孤单,长期靠国家的救济政策维持生计。现在,他年龄大了,地里农活也干不动了。他自愿将路畔边上的三亩五分地无偿交给村上,修建村委会。

***老人说这话时,我看见他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是一双历经岁月沧桑的深邃眸子,明亮清澈,又丝毫无杂质。我们从心底里敬重老人!签协议的时候,经过大家共同商议,乡村干部决定在新修村委会的同时,由乡村筹资,义务为老人修三间住房。

临出门时,我们和老人合了一张影。我感觉他的思想很让人尊敬,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老人一再强调,国家照顾他这么多年,让出土地修村委会,这是他心甘情愿的。再说,他生活很孤单,这里要是真能建起村委会,到时候人来人往,他的晚年生活也热闹些。

我们告诉他,“这里不仅会修村委会,以后还要建便民超市、村医务室、幼儿园、文化广场,说不定我们的水坝周围还会搞起生态旅游,那时您一点也不孤单。到时候,不仅我们会感念您,全村人也一定不会忘记您的这一善举!”

离开***家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闪着一组一组的画面。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颉苏子老人。还有半坡上拿着煮洋芋给我们吃的颉小红,崖边上非要给我们摘“莓子”的张连巧,打发儿子爬树摘来一盆鲜杏的刘粉红,已经六十好几,每天顶着大红日头,陪我们走四五个小时山路的村主任颉银权……”

这些人的名字我再也不能熟悉了。我们并没有帮他们做什么事,只是在入户摸底填表的过程中,碰巧帮他们干了些种洋芋、割麦、打麦,“发白雨”时收拾粮食的农活,但他们却如此记在心上。虽然他们都是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普通百姓,但他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敬意!

篇12:社区干部民情日记精选

2月25日是我第一天进驻福海镇济海路社区的日子,在这之前,社区对我来说是个熟悉又陌生的服务组织。以前,社区每周五通知各单位打扫卫生时,我们还颇有怨言,觉得社区管的太多;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办理社保、办准生证、通知孩子吃糖丸、打预防针等事务又让人感觉很贴心。这就是驻社区之前,我对“社区”职能的初步了解。

对于“社区”的认识由浅入深

3月3日,工作组协助社区举办了“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活动中有社区干部自己编排的舞蹈,有居民组成的民间艺术团表演,还有我们工作组的“明星歌手”别克大哥深情献唱……最让我难忘的是活动中有位老大爷自发上台,用方言演唱了自己现场写的歌,虽然我听不懂他唱的什么,但他的生活态度让我感动。这次活动中,从策划、采购、布置、组织彩排节目到活动顺利开展,虽然有点累,但居民积极参加活动的热情,社区干部在百忙中排练舞蹈的精神,工作组成员从陌生到默契的配合都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大家庭。

3月14日,是我在社区值班的日子,刚上班,就有不少居民前来反映情况,单元住户把自己捡的废品堆在楼道里,影响他人出行的同时也不利于环境美观;阳光小区的居民反映楼道灯只有一层亮,且房间长期有煤烟味;怎样登记退休认证?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准备什么资料?水管爆了谁来负责维修?……社区干部都一一给予了解答,来反映情况的居民一个个满意的走了。

偶然间看到社区干部刘海霞的工作日志,她的小小日志包罗万象。“2月18日,有住户反映衣服被楼上居民冲洗阳台的脏水淋湿;6月4日,有居民反映小区绿化带有种菜的现象;3月5日,有居民咨询社区妇女节活动……”随手翻开刘海霞的“社区工作日志”,发现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居民反映的主要问题、处理结果、反馈情况等,涉及水电维修、邻里矛盾、政策咨询、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社区工作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走访入户原来有这么多“门道”

3月19日,社区组织振达再就业市场成立业主委员会,要求每个干部入户讲解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意义,并让业主积极参加推荐选举。我和社区干部古丽负责西侧的40家商铺。在一家家的走访中,对于配合的商户,我们的工作开展还算顺利,碰到不配合的,根本不听我们说什么。当时心里既委屈又窝火。古丽看出了我的急躁,跟我说:“陈姐,别着急,一次不行咱们去两次,社区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经过我们努力,有36家商户答应去参加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这一天过的充实又辛苦。

3月22日,我的社区搭档刘海霞终于有时间带我入户了,她负责的片区是福兴小区的三栋楼共80户;银海小区5、12号楼共54户;天晟小区3号楼50户、平房区70户居民。在包片区里转一圈,哪里的卫生不干净、哪里的设施有问题、谁和谁有矛盾,不管是她看到的,还是从居民口中得知的,她都会把相关情况记在随身携带的日志上。三年多来,大大小小的问题她记了500多条。“只有多走多看,多和居民接触,才能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今天我才对入户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准备了一本民情日记,我也要在这一年把自己锻炼成真正的社区干部。

【拓展阅读】

在小溪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手里都有一本记录着社情民意的《民情日记》。这个本上记录了她们每次走街串巷,进千家门、知千家情、暖千家心、帮千家忙等方方面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而繁杂。为了让广大居委会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小溪社区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重点人员一口清”,能够当时解决的必须当时解决并记入日记;不能当时解决的也要记入日记,社区能解决的社区解决,社区不能解决的向街道及上级政府或部门汇报。

篇13:社区网格员民情日记

今天,刚刚入户采集居民信息,回到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整理完因换户、新生儿童等原因变化的信息,准备睡觉,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写篇日记吧,把今天入户的情况大概记录一下。

因考虑到白天很多居民因工作在家的少,入户效果不好,尽量晚上入户,又因老人、儿童休息的早,所以一般在傍晚5点半到8点半之间是最佳入户时间,再加上今天阴天,出去遛弯的少,因此,今天入户效果还真是不错,多数都在家,只是其中有两户出现了点”小插曲“:一户是怕泄漏信息,只留下姓名,民族等基本信息,其他如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一概不说,“啪”门一关,爱谁谁;还有一户就是干脆不开门,在屋里喊:你说社区的就是社区的?赶紧走、走、走,连我们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之后整理好心情,接着入下一户。

今天入户,让我感触很深,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是此项工作的前提。可是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要多入户,起码“混”个脸熟,时间长了,居民自然会相信你,而且,入户必须带工作证,最好结伴入户、先易后难、带着政策等,及时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网格员民情日记精选社区网格员民情日记精选。其次,我们要向居民加大宣传力度,并告知采集信息的`必要性,比如有涉及居民的民生举措,办理失业证、高龄补贴、孩子上学,甚至家中漏水等,有了信息,会帮上大忙。对居民的基本信息,一定会保密的,这是社区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上一篇:企业经营工作亮点汇报下一篇:出口退税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