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档案目录

2024-06-03

清洁生产档案目录(精选6篇)

篇1:清洁生产档案目录

清洁生产档案目录

1、清洁生产知识考试卷(全员考核)

2、职工合理化建议原件(原则上不低于员工总数的60%)

3、开展清洁生产培训的照片或其他影相资料。

4、技术咨询合同(复印件)

5、公司关于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通知(加盖公章)公司成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的通知(加盖公章)公司确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的通知(加盖公章)清洁生产奖惩规定(加盖公章)

6、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图表资料及填制的42张清洁生产工作表

7、中高费方案设备购置发票复印件

8、清洁生产方案可行性分析草稿及绩效评估资料

9、清洁生产审核教程

10、清洁生产审核宣传资料(清洁生产十问)

11、清洁生产审核全程工作记录(包括:审核工作小组会议记录、现场调查情况记录、员工培训学习记录、领导协调调度会议记录、清洁生产审核所设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记录等)

12、各级环保局下发的关于清洁生产审核的文件

篇2:清洁生产档案目录

环保政策法规汇编(一般企业都会有一些书籍,你们找一下应该有); 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汇编(如果有就打印出来); 清洁生产技术合同书(复印件); 审核机构资质证明材料、审核人员证书;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评批复;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审核前后监测报告;

公司下发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红头文件;

公司下发的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计划及审核小组成员名单; 清洁生产培训资料(清洁生产培训讲义、清洁生产促进法等资料); 清洁生产培训记录(包括培训笔记、培训计划、考试试卷、成绩单等); 清洁生产审核各阶段会议记录及签到表(按照七个阶段最少7份,会议时间与制定的工作计划各阶段时间相对应);

各车间填写的各阶段工作表的原始记录及合理化建议整理收集的档案;(各车间各阶段工作表,如果没有原始记录,就把报告里面的一些表格打印出来就行,这样数据能对应起来)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清洁生产奖惩制度,持续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及管理制度等,可结合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补充); 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

方案的实施情况档案(包括方案实施的财务专帐(可用那种红、蓝线的账簿),需记录方案的实施时间、投资、效益,内容与报告书中的内容相对应、方案实施的图片、中高费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招标文件、技术合同等证明材料); 对F17这个中高费方案,做标牌(写上方案名称,方案简介、投资、环境和经济效益等)

公司“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文件;(公司有十一五总量文吗?)所获各项环保、节能荣誉证书复印件;

持续清洁生产的材料(按照第七章的表格打印出来);

准备清洁生产汇报材料(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由企业负责生产的领导验收时汇

篇3: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

1.1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1.1.1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1)煤炭占主导地位。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3位。

(2)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列世界首位。

(3)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4)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1.1.2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1)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2)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3)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1.1.3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1)煤炭资源主要贮存在华北、西北地区。

(2)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3)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贮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1.1.4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1)大部分煤炭资源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2)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3)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高。

1.1.5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

1.1.6 剩余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

煤炭80a,石油15a,天然气30a,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和1/2。

1.2 当前我国的能源、经济形势(见图1,图2)

1.2.1 工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小范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逐渐演变成了区域性,以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10大环境问题包括有:

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酸雨、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和固体废物污染。

目前,按照科学家估算地球温度:

气温升1℃,美国粮仓沙漠化,非洲大漠变桑田;

气温升2℃,两极冰块消融,海平面升7m;

气温升3℃(拐点),气候彻底失控,生态灾难全面上演;

气温升4℃,1/3生物会灭绝,人类口粮受影响;

气温升5~6℃,绿树长到南北极,95%物种绝迹。

科学家预言:气温升6℃,地理变地狱。

1.2.2 我国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2)能源结构和消耗方式,如: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3)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3%。

(5)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同比增长1.9%和2.4%。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五”第一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见图3)。

1.3 环境问题的实质

(1)环境容量有限;

(2)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缓慢。

1.4 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现有环境保护战略———“末端处理”存在严重缺陷:(1)投资大;(2)运行费用高;(3)没有经济效益;(4)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废弃物;(5)是被动反应式的;(6)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要前瞻性的、预防性的和更加经济的环境保护战略———清洁生产来预防污染物、废弃物的产生,将被动的污染治理战略转变为主动的污染防范战略。清洁生产可以通过:(1)加强管理;(2)原材料替代;(3)加强过程控制;(4)设备改造;(5)技术更新;(6)现场回收利用;(7)生产有用的副产品;(8)产品改造,等等得以实现。

清洁生产的由来

第38届联合国大会发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不危及满足下代人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把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框架推向实际行动的可操作的途径。它不是针对全球污染问题的一种头痛医头式的被动的措施,而更多的是一种预防的战略。

欧洲———“少废无废工艺”

日本———“无害工艺”

美国———“废物最少化”或“减废工艺”

1.5 清洁生产在中国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的指导方针。

我国清洁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3年至1992年———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2002年———试点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3年———全面推广阶段。

1983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国发[1983]20号),提出:“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1992年:国家环保局与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办公室联合组织了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会上中方首次推出“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

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确定了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控制中的地位。

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专门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这一方案领域。此外,在各有关章节中多处提到推进清洁生产的内容。

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技术起点要高,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1997年:《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政策中,以便更深入地促进清洁生产。

1999年:《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选择北京、上海等10个试点城市和石化、冶金等5个试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和试点。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清洁生产标准

200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16号令

2005年: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51号文件

2 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清洁生产要求2个“全过程”控制,即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和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比较末端治理来看更侧重于“防”,即从生产源头抓起,将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构成环境保护的整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弥补的。

3 清洁生产的意义

3.1 清洁生产益处

(1)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2)环境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

3.2 清洁生产的内涵

清洁生产要解决的是资源问题,而传统的环境保护重视的是废物和排放物产生后的处置和再利用问题。清洁生产是实现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通过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4 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的解读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003年:清洁生产标准。2003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标准》颁布,包括《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清洁生产标准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标准已于2003年6月1日起实施。

200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16号令。

第一类重点企业

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

第二类重点企业

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2005年: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51号文件。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6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

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部,54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

5 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54号文件)

文件出台背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二十八条: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双超)。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双有),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

6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审核暂行办法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

(2)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有毒有害原料或者物质主要指《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和军工核设施)、致癌、致畸等。文件具体要求如下。

6.1 依法公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

(1)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5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以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7个产能过剩主要行业,作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

(2)各省可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确定本辖区内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其他重点企业。

(3)各省级环保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将应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企业名单在省级环保部门政府网站公布,并同时抄报环保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当地主要媒体同时公布。

6.2 积极指导督促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1)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指导。

(2)加强对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及时公布具备审核条件的机构名单及其审核业绩,并对问题较突出的审核服务机构予以通报。

(3)及时调度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度,督促各重点企业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和审核结果及时报送当地省级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

6.3 强化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

(1)各省级环保部门应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环发[2008]60号之附件2)要求,加快评估验收工作进度。

(2)加强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规范和日常监督管理。

(3)进一步加大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应继续按照环发[2008]60文件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工作,并同时积极争取节能减排等各方面资金的支持。各级争取评估验收工作资金。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就评估、验收费用做了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部门安排不低于10%的环保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

6.4 及时发布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公告

(1)各省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关信息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定期公告本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情况。

(2)将本地区已经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内上报环保部。

(3)环保部将定期发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公布各地通过清洁生产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并同时抄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

6.5 制定清洁生产推广年度计划

(1)制定并上报清洁生产推行年度计划;

(2)总体进度要求。

6.6 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规定,对于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但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从重处罚。

(2)对于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依法从重处罚。

7 结束语

篇4:“清洁生产”为何清洁?

那么“清洁生产”到底是什么呢?它究竟源于何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它究竟是怎样使“生产”变得清洁的呢?

工业化国家的难题

我们首先要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初来谈谈“清洁生产”的起源。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主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是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的惨重代价。

1952年12月,伦敦大雾笼罩,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飞机取消航班,汽车白天行驶要开车灯,行人只能沿人行道摸索前行。相隔10年后又发生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英国的工业化导致了泰晤士河在近现代近百年时间里看不到鱼,经过二战后的环境治理,才于1968年在泰晤士河中重新发现40种鱼。

这时,许多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投入巨额资金治理生态环境,先后采用了“稀释排放”、“末端治理”、“现场回用”等被动的污染防治战略。然而面对高额的环境治理费用,大多数企业都不堪重负,纷纷开始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试图找出解决方法。

人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工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采取的是“不清洁”的生产模式。企业利用地球上宝贵的资源和能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生产出来的不单单是产品,同时还生产了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排放到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又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在此之后,企业还要花费巨额的经费来治理这些污染物,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成本、高消费、高污染的恶性循环。

美国经验的全球推广

于是,企业开始寻找“更清洁”的生产方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家化学公司首先找出了这样的一种“更加清洁的生产方式”,即“清洁生产”。他们认识到污染物源头削减的重要性,主动在公司内开展污染预防活动,建立了预防污染的审核程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经验在美国推广开来,进而在世界各地展开。现在全世界已经有至少50多个国家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盟各国(以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瑞士、英国,奥地利等国为主)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巴西、捷克、南非等34个发展中国家。

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经济领域的人们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商业活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即财富,但是所有的商业活动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环保领域的人们则考虑如何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环境资源得以保护、环境质量得以维持,造福后代,但是要想实现他们的目标,经济问题又成為他们所面临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通过“清洁生产”,人们会发现,原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二者可以通过“清洁生产”搭建的桥梁,有机地形成统一体,共同分担风险,促进发展。

清洁的生产方式

那为什么说“清洁生产”是清洁的生产方式呢?与传统的环境战略不一样的是,“清洁生产”注重的是从生产的源头——原辅材料和能源开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污染预防的理念,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原辅材料的转化率,在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风险。它主要体现在“清洁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生产产品及服务”三个方面。

“清洁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是指尽可能使用无毒低害的原料和能源,从源头上即考虑到其潜在的环境影响:“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尽可能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尽可能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和毒性,而“清洁的产品和服务”则是指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清洁生产即污染预防的理念,减少其在使用和提供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及风险。

通俗地讲,如果企业能够使更多的原辅材料转化成为企业的目标产品而不是废弃物的话,不但能使产品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污染物的产生量也会相应的降低,这样企业不但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显著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由于污染物的产生量小了,其所需要的最终处理费用和需要交纳的排污费用也会相应降低,这样又给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过程就称之为“清洁生产”。

从“清洁生产”的起源及含义,可以看出,“清洁生产”与“清洁卫生”完全是两个概念。“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的先进环境理念,是以污染预防为主的一种新型环境战略,是用“更清洁”的生产方式对污染进行源头控制,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环境卫生清洁。

如何实现“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环境理念和战略,难免让人觉得非常空泛,那么企业到底怎样做才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工具加以实践运用,这些工具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评价等等。而我们最常用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就是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的原理非常简单,就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逻辑完全一致。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果我们感冒了,很显然感冒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是到医院里寻求医生的帮助来分析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我们感冒,是伤风类的感冒还是病毒类的感冒,在分析确定感冒原因后,我们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感冒进行治疗,解决病痛。清洁生产审核也是如此,首先我们要像医生一样判断企业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即造成浪费和污染的废弃物是在哪里产生的,然后再对产生废弃物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消除或削减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的英文原文是“Cleaner production”,即“更清洁的生产”。人们经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清洁生产”也是如此。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存在“清洁生产”潜力。相信在“清洁生产”理念的指引下,我国企业势必会采用“清洁的生产模式”,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使用更少的资源,破坏更少的环境,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这就是“清洁生产”!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好的生态环境!

篇5:安全生产档案指导目录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文件资料等方面的内容

(一)法律法规(企业最少应收集以下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省安全生产条例》;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7、《**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办法》。

(二)技术标准:

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自行收集,如《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用电安全导则》等。

(三)文件资料:

1、企业有关证照、批复等复印件,如工商营业执照、环保批复、防雷设施合格证、土地使用证、消防审核意见、消防验收意见、危化批准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平面布置图等等;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报建与审批资料,安全评价报告等;

3、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通知及执行情况汇报、记录;

4、企业上报的各种安全生产方面的总结、报告等材料;

5、企业内部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通知等资料。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与上级部门签订的责任书。

(二)企业内部签订的责任书。

(三)企业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职责:

1、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制;

4、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企业安全生产机构的名称(如:××厂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等)及有关该机构设置、分布配备人数的文件;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用图表说明);

3、安全生产责任人名册及任命书;

4、安全生产专(兼)职管理人员(含注册安全主任)名册。

(五)各类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安全培训证书;

2、注册安全主任资格证;

3、各级人员培训资格证;

4、特殊工种资格证;

5、各类专业人员技术职称证。

(六)安全生产投入(在安全生产投入、资金落实情况方面,可保存发票的复印件归档):

1、企业全年安全投入的计划及专项安全投入计划;

2、安全宣传培训投入的情况记录;

3、隐患整改方面的投入记录;

4、防护用品方面的投入记录;

5、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记录;

6、安全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7、工伤保险方面的投入记录;

8、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投入。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方面的内容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包含有以下制度):

1、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2、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4、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检查制度;

6、隐患整改制度;

7、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

8、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10、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1、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1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二)操作规程:

根据本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特性编制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安全操作法)和作业安全规程。

四、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档案资料(包括: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议程、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

(一)参加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录。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录:

1、学习和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精神的会议;

2、本单位定期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五、安全检查方面的内容

(一)上级部门安全检查记录:

1、上级部门下发的检查记录、整改指令书等各类执法文书;

2、企业落实执行各类文书所采取的措施、落实情况及其上报上级部门的报告或记录;

3、上级部门复查记录。

(二)本单位安全检查记录:

1、本单位根据上级要求或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

2、对安全检查中存在隐患发出的整改通知书、整改情况及跟踪复查情况记录;

3、日常巡查及处理情况记录;

4、各专项安全检查的计划安排、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

5、各项检查的总结汇报材料;

6、其他与安全检查相关的材料。

六、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培训计划;

(二)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记录;

(三)日常安全宣传培训记录及总结;

(四)安全生产月活动记录;

(五)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复审、持证上岗记录;

(六)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安全培训的记录;

(七)企业下发安全学习资料记录。

七、危险源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内容

(一)本单位危险源情况登记(包括危险源的名称、数量、部位、种类、危害特性、防范措施等);

(二)对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活动记录;

(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应急培训、演练情况记录及总结。

八、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内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情况及预防措施;

(二)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及实施计划;

(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的记录;

(四)员工体检、职业病档案;

(五)防暑降温及防尘防毒工作记录;

(六)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发、使用和佩戴记录。

九、工伤事故管理方面的内容

(一)员工工伤事故登记表;

(二)员工工伤事故报告;

(三)事故调查收集各类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材料);

(四)事故调查报告;

(五)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理的有关材料;

(六)事故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

(七)事故处理结案材料。

十、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

(一)设备管理资料(包括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新增、设备调动、设备报废、设备事故报告及处理情况等等)。

(二)消防器材管理资料。

(三)特种设备管理资料(包括特种设备的技术文件、资料、定期检验、日常维护保养、运行故障和事故等记录):

1、锅炉压力容器;

2、起重机械;

3、厂内机动车辆。

(四)设备大修资料:

1、设备大修申请报告或计划;

2、大修验收记录;

3、重点、主要设备日常检修记录。

一、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机构运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工作指导方针;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五全”(即全面、全员、全方位、生产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标准达到:“在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在规章制度上严密有效,在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在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在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的工作标准要求;全面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并定期检查考核等现代安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和达到“QHSE综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见注解)” 的安全生产“十二”五奋斗目标。

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组建公司、车间(部门)和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机构。

(一)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 主 任: 总经理(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副主任:生产副厂长(负责生产安全工作)设备副厂长(负责设备、机修、机电安全工作)安全主管(协助总经理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委 员: 总工程师(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技术工作、工艺安全和化验室安全工作); 工会主席(代表工会组织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履行监督职责); 生产主任(负责本分管工作范围、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调度主管(同上); 储运主管(同上); 设备主管(同上); 化验室任(同上); 后勤主管(同上); 采购主管(同上); 财务主管(同上); 人事主管(同上); 安全管理(负责安委会办公室日常业务工作); 班长(代表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监督职责)。

2.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部,负责安委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督办安委会形成决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承办安委会召开的会议、组织的活动和有关文件的起草,收集整理安全工作信息,编发“安全情况通报”,定期总结并向安委会报告全公司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安委会其它的日常工作等。

3.公司级安全监督员: 经公司总经理任命以下同志为“公司级兼职安全监督员” 并配发“安全监督员”专用标志。安全监督员:若干名。主要职责:协助公司安委会对车间、部门、班组级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参与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的考评与指导。业务达标:

(1)必修: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通用电气安全技术、通用机械安全技术、职业健康技术。

(2)选修:车辆安全技术、焊接安全技术、起重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尘防爆安全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

管 理:(1)兼职安全监督员在不脱产的情况下接受安委会办公室直接领导,各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2)根据个人业绩,年终给予适当奖励。(3)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称职者报总经理解除任命。(4)对工作优秀的人员,优先向相应岗位推荐。

(二)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上级安委会的有关安全工作指示和部署,执行国家以及总公司颁布的劳动安全、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有关规定及人身、设备、防火防爆安全规则。贯彻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确立工厂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考核与管理。2.根据总公司安全生产的方针和政策,研究、部署、指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编制和贯彻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各项措施计划、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和使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经费,不断改善员工安全生产条件。3.监督检查各车间、部门贯彻落实公司安全工作部署的情况,并根据季节特点,定期组织设备、伤害、防火防爆安全大检查,研究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审批安全生产奖惩方案。4.定期召开安委会议,总结与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分析诊断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及不安全因素,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拟定对策措施,控制规律性、惯性、倾向性、关键性、超前性问题。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消减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5.组织调查、分析、处理事故,并对重大安全隐患、严重违章违纪等,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拟定处理通报和整改措施。并对所发生的事故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6.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遵章守纪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安全考试,对安全生产成绩显著和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奖励,培育人人关注安全、人人享受安全的共同价值观。7.安委会负责评审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尤其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的评审;并对基层安全应急工作进行指导。8.安委会负责每月组织一次各单位安全生产(包括安全目标)考评和大检查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分析会;每年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每年评审一次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适合性,并及时予以修订;当发生各项变更时须进行修订时可随时组织实施。9.承担上级交办的其它安全工作事项。

(三)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

1、月度安全例会制度

(1)安全例会每月26日前召开,有关车间、部门汇报上月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2)总结本月生产安全情况以及设备、安全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3)根据本月生产中存在的倾向性和关键性问题,研究确定具体解决措施,明确责任,限期整改。(4)部署下月安全重点工作。

2、安全工作会议制度 每年年初召开各车间、部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上的安全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上年全公司安全生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安全奖励活动;并根据总公司有关要求研究部署新的一年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计划)。

3、临时安全会议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指示,结合公司各时期工作重点或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较大安全问题,临时召开安全会议,研究部署有关重点工作或应对措施。

篇6: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目录

14.0.1各参建单位应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明确管理部门、人员及岗位职责,健全制度,安排经费,确保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正常开展。

14.0.2 项目法人在签订有关合同、协议时,应对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

检查施工安全时,应同时检查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技术鉴定、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同时审查、验收安全生产档案的内容与质量,并作出评价。

14.0.3项目法人对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应做好自身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加强对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14.0.4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归档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安全生产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如遇工作变动,应做好安全生产档案资料的交接工作。

14.0.5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安全生产档案材料履行审核签字手续。凡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要求提交安全生产档案的,不得通过验收。

14.0.6 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目录详见附录B~附录D。

14.0.7

各参建单位施工安全管理常用表格格式应采用附录E所列的施工安全管理表格。

附录B 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档案目录

B.0.1相关文件、证件及人员信息 1 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文件; 2 项目法人印发的安全生产文件; 3 参建单位报送的安全生产文件; 4 安全监督书; 5 项目管理人员登记表; 6 其他文件及证件等。B.0.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及相关文件; 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及相关文件; 3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4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 5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6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等。B.0.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建文件;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文件; 3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纪要; 4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结果; 6 安全生产责任适宜性的评审材料等。B.0.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项目法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清单; 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记录; 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检查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意见及整改情况等。B.0.5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 2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等。B.0.6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现状和和验收评价报告; 项目法人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方案及交底记录; 3 拆除、爆破工程的备案材料; 施工组织设计(含安全技术措施专篇); 5 备案或审核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工程度汛方案、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7 安全度汛目标责任书; 8 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等。B.0.7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 3 安全生产教育汇总表; 项目法人对教育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记录; 5 外来人员安全教育记录等。B.0.8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各级主管部门安全检查的记录、意见、整改报告等; 2 项目法人隐患排查的记录、整改通知、整改结果等; 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月报表; 5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及治理结果; 7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及评估意见等; B.0.9 重大危险源管理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及相关文件; 2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3 重大危险源管理台账;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 5 重大危险源检查记录等。B.0.10 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 职业危害告知单; 2 职业危害申报材料等。B.0.11 应急管理 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2 生产安全事故快报; 3 安全生产月报; 4 安全事故档案等。

附录C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目录

C.0.1 相关文件、证件和人员信息 上级主管部门、项目法人的安全生产文件;

监理机构印发的安全生产文件;

施工单位报送的安全生产文件;

监理机构人员登记表;

其他文件及证件等。C.0.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及相关文件; 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及相关文件; 3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4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 5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6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等。C.0.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纪要; 2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结果等。C.0.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监理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清单;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记录; 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检查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意见及整改报告等。C.0.5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 2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安全生产费用检查意见及整改报告等。C.0.6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含安全技术措施专篇)审查记录; 2 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关审查、论证记录; 3 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监理规划和细则; 4 工程度汛方案、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5 安全度汛目标责任书; 6 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等。C.0.7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台账; 3 安全生产教育汇总表; 4 外来人员安全教育记录等。C.0.8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设施设备进场验收资料等; 2 特种作业人员进场审核材料; 3 自有设施设备管理台账等。C.0.9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各级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安全检查的意见、整改报告等;2 监理机构隐患排查的记录、整改通知、整改结果等; 3 监理机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月报表; 5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及治理结果; 7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及评估意见等。C.0.10 重大危险源管理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及相关文件; 2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3 重大危险源管理台账;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 5 重大危险源检查记录等。C.0.11 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 职业危害告知单; 2 职业危害申报材料等。C.0.12 应急管理 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2 生产安全事故快报; 3 安全生产月报; 4 安全事故档案等。

附录D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目录

D.0.1 相关文件、证件及人员信息

上级主管部门、项目法人、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文件; 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印发的安全生产文件; 3 企业法人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 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分包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 6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工伤保险证明; 7 安全防护用品允许使用相关证明; 8 机械设备允许使用相关证明; 9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登记表; 10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 11 现场施工人员登记表; 12 安全生产档案审核表; 13其他文件及证件等。D.0.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及相关文件; 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及相关文件; 3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4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 5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6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等。D.0.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 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网络;

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建文件; 3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纪要; 4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结果等。D.0.4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清单;3 施工现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 施工现场各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记录; 6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检查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意见及整改报告等。D.0.5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 2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安全生产费用检查意见及整改报告等。D.0.6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含安全技术措施专篇); 2 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汇总表; 3 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关审查、论证记录; 4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度汛方案、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6 安全度汛目标责任书; 7 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 8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记录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清洁生产档案目录】相关文章:

清洁生产分析05-05

清洁生产验收06-16

水泥清洁生产07-04

清洁生产途径05-23

清洁生产课程07-29

清洁生产指标08-01

清洁生产工艺08-29

清洁生产分析范文05-30

清洁生产理念范文05-30

清洁生产重点范文05-30

上一篇:人生。因帮助而精彩作文下一篇:20xx团队精神口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