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

2024-05-02

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通用8篇)

篇1: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

Lying in the Nanhou Street of downtown Fuzhou, 10 lanes and alleys lining from north to south, covering an area of 40 hectares. Quite a number of these lanes and alleys have maintained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orming the hub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of Fuzhou. The houses with white walls and tiles, well-knit lay-out, exquisite decoration, unique technique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Fujian, and is famed in the architecture area as “the museum of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篇2: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

在三坊七巷的路口有一块牌子对整个三坊七巷的介绍,原来“三坊”分别是光禄坊、衣锦坊、文儒坊;而“七巷”则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宫巷、黄巷、安民巷和吉庇巷,其中以宫巷最具内容。三坊七巷,四十公顷的斗大地方,竟有严复、林则徐、林觉民、冰心等著名人物

整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南后街。当然,最诱惑人的还是街道两边诱人的美食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手摸着墙上的明砖青瓦,眼看着雕花门窗,不知不觉来到了禁毒英雄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是中国清代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福州的贫困家庭,为官清廉耿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最重要的是他还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销烟。

走到林则徐纪念馆前,抬头可见正门匾上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一走进林则徐纪念馆,二面的白墙似乎代表了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通红的柱子诉说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作风态度。在纪念馆的东面是新建的的禁毒教育宣传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吸食工具以及各类的毒品,还有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重大、特重大吸毒案件,在这里面有鸦发展史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的历史资料。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北面是三块石碑,上面篆刻的是圣旨、祭文和碑文,这些都是林则徐为官时皇上所赐予的,在御碑亭的两根柱子赫然写着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必驱之。”这两句诗是他的爱国胸襟,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

篇3: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

“城市复兴”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它旨在通过综合社会各种力量,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1)。理论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组织、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复兴理论从提出至今的40年间,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城市理论研究、城市政策制订、城市建设实施等方面最重要的理论支撑之一。在对待城市现状上,城市复兴不再是将城市的过去抹去重来,而是保留城市肌理,主张完善发展。自此以来城市复兴运动的各种尝试从未有停止,而城市复兴思想和理论也随着城市复兴实践的完善、深化,尝试包含更广泛、更全面的内容。

从策略方法上讲,当代城市复兴较之以往更趋开放化和多元化。随着不同领域中对复兴问题研究的开展,激活城市复兴的策略研究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就城市复兴的实践途径及激活要素的策略来说城市复兴可分为以空间策略为要素的复兴、以经济策略为要素的复兴及以文化策略为要素的复兴。尤其是以文化策略为激活要素的复兴将城市复兴带到一种新的实现方式上来。

本文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为例,从空间形态、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三个层面来研究以文化策略为激活要素的城市复兴实践方式。

三坊七巷的兴衰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城市中心区,中轴线南街以西,东临八一七路,南接吉庇路和光禄坊,西靠通湖路,北至杨桥路,占地44.7hm2。南后街自南向北贯穿其中,街的西侧是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为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街区至今还保持着较为完整的“街—坊—巷—弄(里)”格局,尚存明、清代古建筑159座。被喻为是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和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色的集中代表(图1,图2)。三坊七巷缘起于西晋末的永嘉年间(2),成型于宋代。到了南宋,三坊七巷已成为城市贵族、仕夫的聚居地。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晚清民国初,三坊七巷达到了其发展的高峰期(图3)。首先是周围形成了侯官衙、圣庙、学府、抚院使署等官方建筑和场所。其次,优越的区位和居住传统吸引了更多的贵族、学者、仕夫来此居住。如林则徐、严复、梁章炬、陈宝琛、萨镇冰、甘国宝、沈葆桢、冰心、庐隐、林徽因、郁达夫、林觉民等。从人文意义上说,三坊七巷迎来了她的中兴期。

到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城和三坊七巷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口大量外流。解放后,在城市大建设和道路拓宽的背景下,三坊七巷仅剩下两坊五巷保留原有风貌,同时因居住人口密集,沿街聚集了大量商业,三坊七巷成为城市商住功能混合的聚集区。同时,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维修保护,破坏性开发建设、违章搭建和老化现象严重,生活条件不断下降,三坊七巷到了濒临毁灭性破坏的地步。

过眼烟云,三坊七巷由兴及衰。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变迁、人文生活的最佳印记,集中体现了多种城市文化交融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曲折的保护历程

1992年,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与福州市签约,出资35亿元开发改造“三坊七巷”项目,拟将其建设成集文物保护、商贸、旅游、文化、住宅、娱乐于一体的街区。其思路是以开发为主,规划了数十栋高层公寓,对其中42处文物采取分片迁建的方式进行集中保护。但结果却是导致了街区格局受到严重破坏。在相关专家及人士的呼吁下,项目仅实施了一期,后续的拆迁便停了下来。到2003年,该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建成4座13层商住楼,在三坊七巷北端形成了以高层住宅为主的新居民区,直接导致三坊之一的衣锦坊北侧界面的缺失,严重影响到对三坊七巷整体风貌的控制。

经历了92年的破坏性建设后,三坊七巷开始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从2001年起,三坊七巷开始了她全面的复兴历程(表1)。

至此,三坊七巷的保护经历了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保护工作实现了内涵上质的飞跃,城市的空间形态、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均被纳入到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

三坊七巷文化价值剖析

1.空间形态

城市文化特征的直接表象是城市的空间形态。分析三坊七巷的空间形态可以看出:街区以南后街为轴,三坊与七巷呈鱼骨状排列于东西两侧,其间分布联系坊巷的明巷和暗弄(里),加之原有巷名沿用至今,虽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整的“街—坊—巷—弄(里)”格局。

街区内分布着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现保存有159座明清建筑,面积在1 000m2以上的大院20幢,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上百处之多(图4,图5,表2)。建筑形态从风格、型制到材质、细部都表现出福州独特的建筑语汇:建筑布局、结构用材适应福州潮湿温热的气候特征;院落庭院布局反映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建筑细部精巧细腻,体现建造工艺水平;古园林小巧雅致,表达出原始的人文山水观。

2.行为模式

城市文化特征是城市主体行为意识作用下的社会反映,它对空间形态的塑造起着主导作用。其中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这里讨论了三坊七巷的行为模式就是分析三坊七巷的“人”与“事”。从这里走出的人,从这里发出的声音无不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印记,这正是三坊七巷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归纳三坊七巷的行为模式要素有助于我们读懂三坊七巷古老表皮下真实的文化内涵(表3)。

3.生活方式

城市文化特征来源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三坊七巷蕴含了最为真实的福州传统生活方式,其街区社会组织关系、居住模式、生产商贸习俗等都透露着浓郁的福州地方人文特色(表4)。

三坊七巷复兴实践的文化策略

三坊七巷复兴规划将街区定位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突出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典型里坊式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策略遵循历史原真性和风貌完整性、区域系统保护、文化传承和文脉延续、合理永续利用、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原则。

由于街区遗产包含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因此,对它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表征形态,更要延续和传承其传统生活方式,做到神形兼顾(图6)。

1.更新空间形态及功能形态——光大场所精神,植入新功能形态

严格控制保护区街区风貌,注重风貌的保持和延续,整治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要素,维持保护区整体空间形态和尺度;协调建设控制区整体风貌,其建设内容应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取得与保护区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对环境协调区内造成景观、空气、水系污染的污染源应逐步拆除搬迁,区内建筑形式要求在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景观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该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进行,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与对话。对区内保护建筑采用更新、修缮、保留(暂留)的多级策略,渐进、弹性式的修复或更新。挖掘与建筑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形成有情节、有内涵的空间形态。制定合理的功能定位,传承居住功能,恢复传统商业形态,植入契合街区传统行为模式的新型城市功能。赋予其地方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旅游展示等综合内涵。如:欧阳花厅将延续其宗族居住功能,降低使用强度,同时展示福州传统民居建筑和园林特色;水榭戏台展示民间曲艺、建筑与园林艺术;陈承裘故居将展示“六子科甲”家教典范、刘家大院将展示福州近代工商业历程、新四军办事处旧址将作为革命教育基地;林聪彝故居将展示林则徐家族文化并作为民间工艺博物馆,沈葆祯故居将展示洋务运动,船政文化等。

2.延续生活方式——继承传统,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对蕴藏于三坊七巷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原始生活方式——民间手工艺和曲艺、民间生产商贸习俗、民俗节庆风俗、传统宗教文化和典型的闽学现象进行保护和传承,并提供展示平台。

开辟作坊展示点,对民间手工艺进行展示、经营。如福州三宝(脱胎漆器、纸伞、角梳)和裱褙、纸花、玻璃等三坊七巷极具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传统生产工艺。对老字号商业进行保留和引入,再现传统经营方式,恢复南后街传统商业功能。如古旧书坊、传统饮食、药店医堂等。开辟民间演出点(如以水榭戏台为平台)对评话、唱等民间曲艺进行保护、传承与展示。延续民俗活动提供节事文化活动的展示及场所。如对有千年历史的南后街元宵灯市,光禄坊的立春剪纸、中秋“摆塔”等民俗节庆活动进行延续与传承,并逐步将它们变为福州民俗文化的展示中心。修复宗教寺、庙、祠、堂的使用及展示功能。如复原道教紫极宫,展示道教正统文化;改造三山堂,作为对天主教堂建筑艺术、文化、仪式等的展示。

选择代表性遗址设立闽学现象(科举文化、保守型精英文化、宗族沿袭制)展示点。如修复陈承裘、郭伯荫故居和许厝里以及现存各家族宗祠,开辟为士族文化与家族祠堂现象的展示场所;以小黄楼作为展示科举文化的场所;以光禄吟台作为展示名贤文化的场所;以道南祠作为祭祀闽学大儒的场所;以听雨斋作为书法、绘画、诗歌展示的场所等。

三坊七巷的重生——城市复兴之路

城市复兴是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延续永不停滞的脉搏和永不衰竭的动力,是没有句号的城市实践。三坊七巷的复兴实践将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重获新生,它在传承的同时融合现代文明,创造属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新文化、新生活。

参考文献

[1]福州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07

[2]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福州市文化局.福州文化志.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

[4]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第二、七册).河北:方志出版社,1999

[5]北北,曲利明.城市的守望——走过三坊七巷.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

[6]中央电视台,福州市广播电视局.探索发现——三坊七巷.北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5

[7]吴晨.西欧城市复兴理论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4

[8]D.Lichfield.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2002

篇4:福州三坊七巷的英语导游词

Fuzhou has preserved quite a number of lanes that have been formed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ymbols of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Three Lanes” of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refer to Yijin lane, Wenru lane and Guanglu lane. The three lanes are located on the west side of nanhou stree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ven Lanes” on the east side.

Yijinfang, formerly known as tongchaoxiang. Lu Yun and Lu Zao lived here in the Xuanhe period of Song Dynasty (1119-1125). Their talent was given away and they were famous for a time. Lu Yun was the magistrate of Fuzhou and Lu Zao was the magistrate of Quanzhou. When they returned to their hometown, they ordered this square to be “Dijin square”. During the reign of Chunxi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74-1189), Wang Yang was appointed to Jiangdong for punishment. After retirement, he also lived here and renamed Dijin Yijin to show his intention of returning home.

Wenrufang, formerly known as shanyinxiang, was originally known as rulinfang, where Zheng mu, a song dynasty wine worshiper, lived. In addition to Zheng mu, there are also nine generals, Gan Guobao, the commander of Taiwan, Zhang Jing, the famous general of Anti Japanese War and the manager of seven provinces, Chen Chengqiu, the father of Chen Baochen, the teacher of Emperor Guangxu of Qing Dynasty, Chen Yan, the editor in chief of Fujian Tongzhi, and other famous scholars living in the workshop.

Guanglu square, Cheng SHIMENG, who was the magistrate of Fuzhou in the first year of Xining (1068)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ften visited the Buddhist temple in the square. When he saw a big rock beside the pool, he climbed the stone to recite poems, so it was called “Guanglu Yintai”, and the square was also renamed Guanglu square. The stone carvings of “Guanglu Yintai” inscribed by Cheng SHIMENG still exist today.

篇5: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篇6:福州三坊七巷六分钟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具有地标意义的“三坊七巷”参观游览。三坊七巷又有 “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圣誉。在20__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我们的车已经到南后街门口了,现在请大家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郎官巷,这里是二梅书屋,即现在的福建民俗博物馆。我们往里面走,这里有门槛,大家要小心。

大家看到大厅上的贴金祥云了吗?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因为古时候的房子大多为木质,所以多发生火灾,而五行中,金生水,水克火所以贴金饰纹有防火的寓意。 大厅左边有个小屋,你们知道图中三个人的关系吗?这里可是有三代同堂哦。这源自福州孝文化中很具代表性的“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即在正月二月廿九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以糯米、红糖、花生和荸荠等制成的糕点回家看望父母,以求父母平安。

现在我们来上大厅桌子上的这个漆金人物馍盒,大家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来没有人能说出来哦,它是祭祀用品,古时候只有官员才能用这种长方形的馍盒,寻常百姓是不能用的。

大家再看我们上头的灯杆,它摆放的位置也是很讲究的,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内侧,说明这家主人的事业在本地发展;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外侧,说明主人的事业在外地甚至海外发展。福建方言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横梁上有几个灯杆,就代表这家有几个儿子。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三个灯杆,即代表这家主人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儿子。

现在我们来到大厅后面,这是古时候放在女子闺房内用来祭拜祖先的。大家看到左右两边的文字,每个字体都像花瓶一样的形状。我们称之为花瓶文字。从左到右依次写的是,玉堂印春色,朱树发秋香。

我们继续往这边走,大家看,这块地面可不普通哦,它叫“三合土”,建于清朝中期,历经近两百多年后被泥土、砂石覆盖了约五十厘米厚。后来在对二梅书屋进行修复改造时才发现这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面。其制作原料为沙、黄土、生石灰,并加入糯米浆以达到粘稠坚固的目的。“三合土”经过反复敲打垒砸,形成光滑平坦的地面后。用绳子在上面压印似草纹的吉祥图案,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我们整个宅院叫二梅书屋,其实书屋只有面前的这一小部分,因为主人林星章特别喜欢梅树,所以在自己的书屋前面栽种这样两株梅树,于是取名叫二梅书屋。书屋旁边呢是一个洞,林星章将它称为七星洞,我们把它叫作雪洞。它采用的材料是红糖、糯米、生石灰。最大的作用就是冬暖夏凉。二梅建筑中以假山、学雪洞为通道。在全国居民建筑中独居特色,也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我们知道在三坊七巷中居住的人身份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每座宅院都有自己的花厅园林部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宅院主人自己设计的花厅园林,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园林把福州的美景都浓缩在里面了。大家看到的鳌峰和白塔都是福州的美景。旁边是一颗两百多年的荔枝树,它每年都结果,3月到4月是荔枝树开花的季节,那个时候就会看到白色的荔枝花。

出了二梅书屋,我们来到的是塔巷,全长295米。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门坊口上的小塔了吗?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挑巷子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 王审知的部下所建,名为“育王塔”福州在五代时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庙和佛塔,宋太守谢泌曾写道: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七塔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包括现在的白塔,乌塔以及这条巷子里的育王塔。育王塔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但是明代时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的时候才在巷门上又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为留念。

篇7: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

会议期间, 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33家历史文化名街的代表等, 围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和科学发展”的主题, 展开了学术交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之平以三坊七巷的保护过程为例, 进一步强调街区保护的原则, 即尽量少拆多保、多留 (原住民) 。

作为福建省首个历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 自2005年成立保护小组以来, 历经八年, 已然成为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文化名片”, 保护复兴工作堪称楷模。它是如何在保护中传承文脉, 又是怎样与商业发展统筹运作, 在城市化中“活”下去?三坊七巷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韵春华不复在

“谁知五柳孤松客, 却住三坊七巷间。”近代诗人陈衍的这句诗, 大约就是“三坊七巷”名称的由来。实际上,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 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福州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 (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 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 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 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 开始为新一轮创业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 便在南街附近生成, 也是如今三坊七巷文化的历史起源。

历经了1000多年的历史风雨之后, 三坊七巷仍基本保留着唐宋遗存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 坊巷纵横, 石板铺地;白墙青瓦, 结构严谨;房屋精致, 匠艺奇巧, 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 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 尤其是159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 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这里更是走出过林则徐、严复、林觉民、谢冰心、林徽因、庐隐、郁达夫等100多位熠熠生辉的历史名人。从1839年6月虎门销烟, 到1919年“五四”运动, 都活跃着三坊七巷人物的身影。三坊七巷作为“近代名人聚居地”, 成为福州城市的文脉, 浓缩着福州千年的古韵春华。

但在上世纪末, 三坊七巷千年古韵受损, 曾可与“正阳门外琉璃厂”媲美的“衣锦坊前南后街”, 刻坊、书肆变成经营花圈、低档商品的店铺, 历史风貌遭到破坏。“以前‘纸褙福州城’的房子是‘平行四边形’, 意思是歪歪扭扭的。受损的三坊七巷房子是‘平行四边形’外加‘辅助线’, 就是危房要有柱子支撑。”三坊七巷老住户、清代《闽都别记》的编著者董执宜后人徐韩利说。

直到2005年, 这些情况仍没有完全改观。据调查, 2005年三坊七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5.4平方米, 远远低于当时福州市人均居住面积25.7平方米, 整个街区处于超负荷状态。深宅大院、名人故居违法搭盖严重, 电线如蜘蛛网密布, 消防隐患突出。由于没有独立的卫生间, 居民习惯大清早在家门前倒马桶、刷痰盂, 巷子里臭味熏天。生活污水直排, 致使安泰河污染严重。

这一系列的问题, 让坊巷居民在缅怀古韵时, 不禁纷纷呼吁还原三坊七巷的原貌。三坊七巷管委会原主任林飞回忆道:“百姓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强烈。我们带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去看三坊七巷, 他们都说很有价值。居民们说, 整天来看, 为何不改善?”

“保护牌”成就“文化名片”

三坊七巷的日渐式微,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调查, 1989年, 杨桥路要拓宽, 市级文保单位林觉民、冰心故居仅存的第二进要被拆除。当时还在工厂上班的鼓楼区政协委员李厚威闻悉此事, 多方奔走保故居, 并联合市政协委员、鼓楼区民革副主委张传兴, 分别在《福州晚报》和《福建日报》上呼吁保护街区。

“当时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批示:‘林觉民故居是否为文保单位?如果是, 为何保不住?’1991年3月和10月, 原市委书记习近平曾两次到林觉民故居现场办公, 制止拆除, 并研究如何修复故居。”李厚威回忆, 当年11月9日, 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 林觉民故居修复竣工, 同时辛亥革命纪念馆在林觉民故居成立, 习近平前来剪彩。此后不久, 三坊七巷、朱紫坊等处的名人故居门上都钉上了“保护牌”。

“保护牌”下的坊巷修复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委市政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8月, 福州市成立了“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 聘请全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教授等8个专家为顾问, 对保护工作进行全程指导, 我国著名的历史街区保护及古建筑修复专家张杰教授和张之平高工担任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 对修复工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物修复及工程质量等工作进行把关。

2006年12月30日, 水榭戏台修复工程开工, 标志着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福州市也相应出台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 进行统筹保护。

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保护对象, 包括三坊七巷和朱紫坊的传统坊巷格局和典型明清民居。三坊七巷的保护性建设, 应保持其传统空间格局、坊巷结构, 按照保护性建设规划进行修缮、修复, 并与建设同步进行。”

经过多年的大力保护, 2011年, 三坊七巷修复成果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 其凭借秉承明清到民国时期的福州特色传统建筑风格, 挟裹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承延着浓烈的闽都文化, 保持着流传千古的神秘色彩, 成了福建省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

三坊七巷的保护却未就此止步。今年5月, 福州市规划局修编后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出炉, 按“一带、两街、三坊七巷”的功能结构, 将街区定位为以居住功能为主, 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浓厚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典型里坊式街区, 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再次得到发扬。

“文艺复兴”成主流

“路逢十客九青矜, 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 巷南巷北读书声。”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这首诗, 是当时三坊七巷文化气息的生动写照。近代史上三坊七巷也曾出现过不少名人, 而现在这样的文化气息安在否?

据记者了解, 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气息伴随着街区的受损, 确实受到过一定影响。历史上的南后街是以文化用品、古旧书店为主的一条街。清中叶以后, 街上仅古旧书店就有20多家。还有笔墨庄、裱褙店、寿山石雕店、脱胎漆器店、传统硬木家具店、花灯店等等, 盛况堪与北京琉璃厂比肩。“后来, 南后街仅一家裱褙店, 而书店还是亏损的。饮食店、食杂店、茶叶店倒有30多家, 还有星巴克、肯德基, 有点像是文化杂交的商业街。”福州市社科联主席、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山讲道。

对此, 福州市于2004年9月, 成立了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确定了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和定位, 突出文物优势, 将“三坊七巷文化”作为福州四大文化品牌之一进行打造, 开启了闽都的文艺复兴。次年, 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和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分别牵头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确定将三坊七巷从普通的文物保护规划升格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使保护工作内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009年, 被誉为“福州的琉璃厂”的三坊七巷主轴线——古老南后街重修开放, 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民众, 历史古街重生了。随后, 投资超过一个亿、历时两年多扩建的林则徐纪念馆也全新开馆, 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林则徐精神展示中心、林则徐文物收藏中心、林则徐史料研究中心。

而名人效应只是三坊七巷文艺复兴的一方面, 随着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正式揭牌, 传统博物馆的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代社区的生活和旅游休闲发展相结合, 三坊七巷的文艺氛围更加浓郁。

据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介绍, 今年春节以来, 这里举办了包括书画展、民俗展在内的10多场文化活动, 市民在游览文物古建的同时, 还可以大饱文化“眼福”, 三坊七巷正逐渐成为福建省内文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记者看到, 在三坊七巷之一的黄巷“闽岳书院”内, 一场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展会既有花鸟虫鱼、人物走兽、山舍村居、小桥流水等展现“刀尖艺术”的写实作品, 也有师法自然、充满诗意的抽象之作。

“在三坊七巷内办展览, 艺术作品能和这里的历史韵味交相辉映, 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寻常百姓获得高端艺术享受。”展品作者、工艺大师郑春辉这样说。

商业发展高标准

三方七巷的文艺复兴前景乐观, 但众多专家表示, 将其还原成历史上原汁原味的文化街, 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明清时代, 这里是士大夫和科举学子聚集地, 文化需求旺盛。而现在, 有几个人会来这里裱书画、淘古书?”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矗博士这样讲道。

那么三坊七巷又将如何发展?林博士认为:“要不断推出适合现代消费的文化业态, 打造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的闽文化窗口, 让游客体验人文、消费文化, 是三坊七巷未来发展的商业目标。”

据调查, 2009年三坊七巷的南后街刚开街时, 沿街店面无人承租, 门市萧条, 许多商家持观望态度, 但管委会并没有降低准入标准, 而是组织民俗活动吸引商家。近几年, 省、市已累计投入40多亿元, 但仍面临巨大资金压力。为化解资金瓶颈, 管委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不仅与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文物总店、福建非遗中心等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还利用民间资金开辟各类展馆, 让商业发展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

“经营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能消费的物化文化, 和坐而论道的理论文化截然不同!商业和文化怎么平衡, 我们一直在上下求索。”林博士说。

今年6月, 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发布了今年首次商铺招商信息, 对外招租的7处商铺、院落位于南后街、黄巷, 餐饮行业不在招租之列, 并且招租的商铺与院落的功能和用途都有明确要求。

记者了解到, 南后街15号铺要求经营中华老字号的福州土特产;南后街116号铺要求是个性化玉石作品展销与玉器珠宝鉴赏;漆艺馆旁更新建筑要求是旅游文化产品销售;南后街10号铺要求台湾原创文化创意产品 (不含服装、鞋帽、丝巾等) 展销;南后街174号B要求香道文化展示;南后街105-1、105-2、105-3、105-7号4间商铺要求天然水晶展销;黄巷16号是本次招商面积最大的院落, 要求是从事历史文化名城建筑设计研究, 可以自然人参与招商, 但需要有建筑师资质。

“很多餐饮企业有意向入驻坊巷, 不过考虑到坊巷餐饮接近饱和, 并为了确保商业更有特色的优质发展, 本次招商不接纳餐饮进入。”三坊七巷管委会介绍。

专家们认为, 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开发效益远远高于当前的经济价值, 而且会持续增值。商业发展就是应当保持高标准, 以最高的文化价值, 为整个福州, 乃至福建省谋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正能量来源民众

三坊七巷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凸显了城市文化的底蕴和文化特色, 使福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真实地展现出来, 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而这一力量的强大支撑则是福州的民众。

记者了解到, 三坊七巷老居民, 都以自己曾住或仍住在三坊七巷为豪, 自觉地以各种方式投入到三坊七巷的建设中。搬迁开始时, 居民们不动一砖一瓦, 支持政府的决策;国家级文保单位林聪彝故居修复时, 其后人林强等为工作人员恢复彩绘壁画《獬豸》提供帮助;三坊七巷旅游旺季, 需要招募土生土长的三坊七巷人做志愿讲解员时, 许多已经搬离这里的依姆依伯报名参加, 用带着虾油味的普通话或是福州话为游客讲解。

三坊七巷目前有116户留住的居民。据介绍, 三坊七巷管委会已积极调动这些居民参与保护修复工程, 并由政府补贴费用。罗必魁故居就是其中一家, 这是三坊七巷保存下来的19处涉台历史建筑之一, 是58岁的罗辉前和堂兄的祖宅。

罗必魁的第六代孙罗辉前说, 插屏门上还贴有罗必魁事迹介绍, “这是为那些敲门而入的游客准备的”。

罗宅现存一进全部和二进的部分。因年久失修, 一进厅堂漏雨, 墙壁严重倾斜成危房。去年三坊七巷管委会对其进行修缮, “修缮费, 政府和我们个人分别出10%和90%。”罗辉前说, “房子修好后, 牌匾挂出去, 不时有游客敲门进来看看, 我感到很自豪。”

今年6月20日, 福州鼓楼区武装部在三坊七巷游客中心举行了“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女子民兵班成立揭牌仪式”。据了解, 民兵班的7名女民兵平时就带着游客在坊巷内游览, 对众多的爱国志士都非常熟悉, 现在成立民兵班, 除了宣扬历史文化外, 更增加了红色国防教育, 成为三坊七巷一道靓丽风景。

“历史是大家创造的, 是福州市民一代一代创造的, 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让人们再一次回到这个创造中来。”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表示, 民众的参与使这些街区能拥有一个和谐的保护过程, 也让它们最大限度保留了珍贵的历史信息。“民众参与、专家指导、政府推动, 这种形式往往是成功的基础。”

在城市化中“活”下去

“福州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三坊七巷如何在城市化中进一步的保护与更新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保护好三坊七巷历史街区, 将重塑福州的闽越地域文化, 是保护福州传统和特色的一个关键, 也是具有全国意义的实践。”福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关瑞明讲道。

今年6月26日, 为改善和恢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质量和传统风貌, 充分利用南后街地段区位价值, 福州市发改委同意建设三坊七巷H1、H2地块项目。据了解, 该项目建设地点为鼓楼区黄巷南侧。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311.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242.16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修、电气照明、给排水、综合管线、室外配套等工程。

对此, 专家表示, 建设配套基础设施, 改善街区内居住条件, 有利于进一步恢复三坊七巷承载社会、历史和人文的原有功能和再生机能, 使其在城市化下持续“活性”生长。

然而城市化带来契机的同时, 也存在考验。据了解, 三坊七巷一些名人故居已被出租经营, 成为门禁森严的“私人会所”, 如许济川故居成为“文儒九号”会所, 林瀚故居的一处古建筑也变身成“晋江会馆”, 这些凸现的会所, 引发一片哗然。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 文保在强大市场力量的挤压下, 俨然变成一块唐僧肉。”业内人士表示, 有些地方对于文物保护利用在理解上有偏差, 过度强调文物利用的经济利益, “基层文保单位又是相对弱势部门, 在各地普遍强调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造成拿文物保护做幌子, 行谋求经济利益之实。”

篇8:写福州的三坊七巷作文

----高二(3)班 班主任:*** 班会时间:2012年3月6日 班会地点:多媒体8 班会目的:

通过对三坊七巷的人文历史民俗的宣传介绍,挖掘福州地方特色,使学生在对老福州有了更深层和全面的了解,增强作为下一代接班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林则徐、冰心等名人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弘扬中培养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活动准备:

1.动员全体学生收集三坊七巷的相关故事及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此为载体开展活动。班会过程:

(一)开场:

甲:高二(3)班《走进三坊七巷,传承福州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请大家欣赏福州方言童谣《月光光》。(视频2分钟)

乙:这些年福州一座座高楼立起来,一条条道路变宽了,金山、五四北、大学城等新城区迅速崛起,破旧的建筑渐渐消失,福州变高变大变靓了。甲:福州正发展成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开放型滨海新城。但请别忘记:福州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八闽都会,自然风光优美宜人,人文历史积淀深厚。

乙:几千年的人文积淀,是否会在几十年内就全部变成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东西? 甲:城市改造中,那些千篇一律的灰色高楼不断崛起,是否在无形中强迫人们转换视觉,让古老的榕城逐渐失去记忆?

乙:作为福州下一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该做些什么哪? 甲: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福州的人文历史,继承并发扬光大。乙:五代十国的闽国,将城市从今天的东街口向南扩建到了于山、乌山以南,三坊七巷脚下的江水冲积形成的土地,便成了城市的中心腹地。

甲:从唐末五代历宋元明清至今千余载,三坊七巷便在无形巨手的掌握之下调控着自身的文化品位,使之成为福州人文大舞台,造就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代表着福州的人文精神。

乙:请问有哪些同学已经到过三坊七巷?请举一下手。

你对三坊七巷的哪些特别之处印象最深?(提示:建筑、美食、)

(二)、观看三坊七巷宣传片

甲:让我们跟随〈三坊七巷〉的宣传片走进三坊七巷,从这里开始重温福州历史。(视频3分钟)

乙:“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大学者陈衍的诗句中第一次有了“三坊七巷”这个专有名词的文字记载。

甲:“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与古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相媲美的南后街。明清时期,这里是两侧坊巷文人官绅的会所,名人名作的诞生摇篮。

(三)、分享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名人故事 乙:请问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名人有哪些?

甲:这里我们选取介绍其中几位较有代表性的名人。请看视频。(视频3分半)

(四)、学生介绍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乙:智慧勤劳的福州先民还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具特色与魅力的闽剧、十番音乐、评话、伬艺、寿山石雕。

甲:还有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马尾马祖元宵节俗、软木画、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陈靖姑信仰和罗源畲族服饰等十二项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

乙:我们班的同学分组对其中的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和牛角梳的资料进行收集,现在请各组派代表介绍。

甲:先请 同学介绍。乙:请 同学介绍。

甲:请 同学介绍。乙:请 同学介绍。

甲:谢谢他们给我们展示的成果,同时也让我们为福州拥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福州人文历史知识竞赛。

乙:接下来的环节是福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考查一下大家对福州历史文化的了解情况。

甲: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可以踊跃参与,有奖品的哦!规则:读完题才可以抢答。题目:

1、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2、“三坊”有,“七巷”有

3、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 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约 亩,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 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5、1900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该宅院也是 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超人》《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散文 有 等。

6、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7、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 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8、严复,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 之职。

9、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福建省侯官县人,晚清“同治中兴”时洋务运动的重臣之一,先后曾任总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对台湾近代史也有重要影响。葆祯妻林普晴是清朝著名大臣林则徐的女儿。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 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0、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 的“金三角”地带。

11、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12、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形似,俗称。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13、新春佳节:通常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 ”开始,节日气氛渐浓,至“除夕”大团圆之夜进入高潮,正月初一后为休闲娱乐时间,到正月十五日闹“元宵”止春节结束。

14、拗九节:正月二十九日,各家早晨以

9种食物煮成“拗九粥”,敬祀神祗、祖先,馈送长辈亲戚,故又名“孝顺粥”。(至少说出5种)

15、“ ” 是福建地区的首席古典名菜。相传,该菜始于清道光年间,由福州 聚春园菜馆的名厨师郑春发创制。

16、福州的风味小吃有 等数十余种,深受广大民众和游客的欢迎。(至少5种)

17、上图是 大桥。

18、上图是 的老照片。

(六)、学生讨论、总结

甲:通过今天的展示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福州的历史文化民俗有了更深的了解。乙:大家觉得福州人文历史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请大家讨论一下,再请几个同学来讲讲。

甲:有请 同学为我们宣读《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乙:高二(3)班《走进三坊七巷,传承福州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下面,请班主任为这次班会做总结。

(七)班主任结语:

今天在这里跟同学们一起走进并了解了三坊七巷。作为一个在福州生活了十几年的我,有些惭愧,我们平时所了解的不过是它的皮毛,原来三坊七巷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凝结了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 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我

们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所折服;在这里,我们要把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志向作为我们的精神楷模。他们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今年的3月5号也就是昨天,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我想借这个特别的日子跟大家说,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怎么去做呢?我想作为一个青年学子,我想,我们要切实的去学习这种文化精神,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冰心曾说过:青年人!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我想说:文化传承的重担就交给大家了!

班会反思:

刚接受这个任务时,确实有些忐忑不安,一是当了13年班主任,第一次开主题班会公开课,而且还是区级的;二是对理工科出来的我而言,编写班会主持稿、设计班会教案都深感力不从心。最后只能是赶鸭子上架,边试边学,这节公开课有太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为符合区的德育课题,同时又能让高二的学生有兴趣参与,特选了福州这两年最热门的旅游点“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从这里入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更可以了解福州的人文历史,增强作为下一代接班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素材的收集上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最后派代表在班会上发言。

不足之处:排练时间较少,主持人对主持稿和课件展示的内容还不够熟悉; 视频播放器的记忆功能使播放时出现一点意外;班主任与学生的互动不够;若能安排学生到三坊七巷实地考察,并将活动照片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些。

上一篇:唤回自己初中生作文800字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