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免费

2024-04-16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免费(精选7篇)

篇1: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免费

学习钱学森心得体会学习钱学森心得体会(2),江泽民同志在一篇重要文章上批示“我们应当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学习钱老,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个人学识所限,我今天只能从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学习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到钱老的名字,大家一般只会联想到“著名科学家”这几个字。而实际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钱学森大概是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多,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自觉的一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领会和理解。

这里,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钱老在《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中的一段论述:“再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在恩格斯的时代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必须吸取人类的全部实践,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精练概括;这当然要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和社会的辩证关系。这就造成一种习惯,好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但到了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确立了,我们应该把它的总论明确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要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交流要通过两道桥梁:一道桥梁是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科学的;一道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辨证法),是对社会科学的。„„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不应平列,后两者要在辩证唯物主义下面一点,而且它们又各有自己联系的一类科学技术。”

1987年春天,钱老作为中国科协主席率团出访欧洲。在德国,他以《正确对待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题,向使馆人员和留德学生发表谈话。钱老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东西,必须用它来指导工作。因为这是证明了的人类最高智慧,你不用它,太傻瓜了!这些话,我跟国内许多青年同志都讲过,我看青年同志不怎么接受。他们大概在想:‘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科技人员并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也搞得不错嘛!’但是,我也有一句话:‘假设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那就如虎添翼比他还厉害。’”

在英国,钱学森以《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为题给中国留英学生作了一次内容生动的报告。在回顾了300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后,钱老坚定而又满怀信心地说:“中国3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到了建国100周年(2049年)的时候,国家人均产值定能接近当前的世界先进水平。”

1988年秋季的一天。钱老在一所重点大学听一位哲学教授讲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讨论过程中,他表述了这样的观点:“恩格斯概括了100年前的自然科学成果,恩格斯所讲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是对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就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不能光限于现在看到的这本《自然辩证法》。我们要根据现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巨大成果,努力编写21世纪的《自然辩证法》!”“历史变化了,认识前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发展。”

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同志们也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钱老既是一位卓越的科技帅才,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坚持学习、勤奋思考,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唯如此,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才会有勇气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上的功绩。更可贵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了祖国自强不息,耿耿忠心。这部作品展示了钱学森在多种时态下的爱国情怀。他在异国他乡苦苦求索是为了报效祖国。当他学有所成,身处异国而羁縻难归时,他是何等大义凛然。他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尽管美国给了他许多优惠的条件,35岁时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钱学森不留恋美国。钱学森后来谈到,他在美国没有买一个美元的保险,因为他根本不想在美国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满腔的热情准备回来报效祖国,在受到美国政府阻拦时,他以“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同美国当局抗争。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也是钱学森高尚人格的体现。作品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充分有力而感人至深。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情操,来对待祖国人民给他的荣誉和期望。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信任,委以重任。钱学森不居功自傲,而是以“普通一兵”的姿态来严格要求自己。他身居“中将”的高位,却同广大指战员一起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有时几个月不能回家,不能同自己的爱妻互通音讯,他也毫无怨言,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他贡献越大,就越显得虚心,处处谦虚谨慎。80年代末期,他的一位朋友送他一帧《咏竹》的条幅:“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这是对钱老一生的生动写照,而他自己却把它作为“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得到过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奖,但他从不把它看成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中国人”这个伟大的钱学森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科学家的人生楷模,也正是钱老高尚人格的感人力量的体现。作品对钱老这些高尚的品格,描写得感人至深,掷地有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这是钱学森的科学品格,也是他的人格风范。年轻时的他不迷信权威,曾经与老师争论得面红耳赤;当他成为权威时,面对年轻大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也坦然接受,立即在讲义上作出修改。他经常对人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80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钱学森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因为“我不能脱离广大科技人员”;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晚年的钱学森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虚怀若谷,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篇2: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免费

社 祝村中学

2013年12月3日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师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倡导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篇二: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

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骨干教师德育培训心得体会

艾婷婷 2010年5 月篇三: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德育教育的学习。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德育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种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功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问题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开展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甚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篇四: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东城完小 郭银增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领导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自己的德育工作:

1、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班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人人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班级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2013.11篇五: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张俊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篇3:文化站免费开放的思考

乡镇综合文化站体制的不彻底性、不顺畅性, 必将影响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才, 使经费的接受和使用不顺, 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

文化馆曾经在改革中的起伏和探索, 使当时一部分从业者对前途迷茫;身在“清水衙门”困境中, 没有权, 工资低, 不分房等, 一度的人心不稳, 纷纷调离到其他行业, 文化馆的人才断档、青黄不接已经出现多年。目前情况好许多了, 工资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在缩小, 国家投入不断加强, 人心稳定, 事业出现兴旺之势。由于南北地区经济和个人工资待遇的差异, 北雁南飞也一度盛行而目前势头下降, 却尚未完全杜绝。

正确的政策方针确定以后, 人才就是决定的因素。当下的现实是:文化馆、站人才断档, 青黄不接比较严重。特别是文化站人员, 无论从学历专业, 还是个人的爱好、专长, 绝大多数都不符合乡镇综合文化站及其站长工作的需要。培训文艺骨干, 包括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 是文化馆一直奉行的传统培训工作。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 文化馆的培训职能不断延伸, 培训空间进一步拓展。

业务培训固然可以改善和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的素质, 但由于专职的不彻底性和不顺畅性, 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身兼多职, 以至于另有所牵, 或心为所动, 不安心岗位, 另有所图, 另谋高就的情形也在所难免。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虽然也可以进行职称评定, 但由于专职的不彻底性和不顺畅性, 而兑现的难度也是很成问题的, 待遇问题也势必影响到人才的成长和队伍的稳定。

对文化馆人员而言, 通过不断加强培训, 素质可以得到较快的提高, 而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来说, 素质提高就相对困难一些, 困难来自于原来的业务素质基础较差, 敬业精神缺乏, 不安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思想还存在。

文化站队伍建设既要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 也要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既要考虑管理素质的锤炼, 也要关注专业技术的培养。根据文化站工作的特性, 要特别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一专多能”人才。对于新增的服务功能, 如信息共享技术、灯光音响操作、活动策划、文艺辅导, 一个文化站只有一两个人, 更多的需要选择热爱文化能适应一专多能的人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

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 就必须具备包括经费保障在内的必要条件来保障。

公共文化经费保障制度建设, 对综合文化站要有标准化意识, 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支持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就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文化站的经费保障制度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保持地区或行业间平衡稳定的工资待遇, 二是加强队伍人才培养的投入, 三是实行工作绩效分配奖励制度。

综合文化站经费保障制度和法律建设中着眼于:公平普惠性, 常态规范性, 全局联系性, 长远发展性。在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把对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免费开放的“四个着眼点”纳入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曾经有过的反复投入, 避免“今天建, 明天散, 建了垮, 垮了再建”的严重浪费和重复建设的路子, 切实将民脂民膏回馈于基层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之中。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 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监管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各级政府财政对综合文化站投入经费的用途和账目监管;二是投入后变为设施物业和物化设备用途及使用、养护的监管。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后, 所出现的一切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 就是监督检查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 加大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力度, 是势在必行的。应该承认, 面对全国40828个乡镇和街道文化站, 这么庞大的单位数字, 去进行监督检查, 需要很多时间、人力和财力支持, 光靠中央是难以完成的。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的监管标准和措施, 这个措施应当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使用责任制》, 在此把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责任明确下来;《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监督检查制度》, 这里要规定检查程序、内容、结论和处理意见;《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监督检查人责任问责》《公共文化服务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制》等。

此外, 还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检查制度》, 要对闲置或改变设施、设备正当用途的, 进行不打招呼式的抽查和检查, 对违规者要公开处理几例, 并配合宣传报道以引起轰动和震慑, 以保护公共文化资产及其公益用途。

篇4:免费“文化大餐”

青岛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最大不同在于,读者办理借阅卡可免交工本费和注册费,只需交纳一定数量的押金:少儿图书借阅卡押金为30元,中文图书借阅卡押金为80元,外文图书借阅卡押金为160元。每卡限借图书两本,期限为一个月,可续借一次,注销借阅卡时全额返还押金。

市民进入图书借阅室、阅览室和自学室都省去了以前的刷卡过程,极大地降低了门槛。以往,市民进入电子阅览室,只需出示身份证明,便可上网浏览,但必须交纳每小时一元的费用。如今,市民在进入电子阅览室时,则必须刷卡,在刷卡之后可免费上网浏览,但每日仅限一小时,以便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一便利。

为保证免费开放后观众的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青岛市各博物馆和纪念馆按照各自的接待能力,制定每日参观人数总量控制和免费不免票的参观制度。个人参观需持有效证件到各场馆指定地点领取定时参观门票,集体参观需提前与各场馆预约。

文化场馆的免费与公园、公厕等其它公共设施虽然同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但文化场馆的免费显然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是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历史性转变,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政府的经济实力,更多的是对市民精神领域的影响。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又远不止是文化的、当代的,它对培育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民众的主体意识与创造活力,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得曾经看过一位在国外生活的作者写的一篇文章,作者说在法国巴黎,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卢浮宫。作者的惊讶在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参观者除了参观其丰富的馆藏外,就是欣赏其独特的建筑,这是幼儿园的孩子所无法领悟的。还是同行的法国人给他说出了个中的原委,浪漫的法国人认为,小孩子也许看不懂,但是能让他们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在艺术殿堂里成长,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精神关怀。而当地政府实行的未满18岁的游客、残疾人、教授艺术的老师、领救济少于6个月的失业者进入卢浮宫免票的做法,似乎也证实了法国人的浪漫主义理想和人文精神。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艺术的影响力。

篇5: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免费

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了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了一系列微课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注:这里的数字故事型微课,对应于我所分类的“传道型”微课)

20__年11月,佛山教育局又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选活动,已征集到了1700多节优秀“微课”参赛作品,内容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微课”类型多样,展播一个月来,访问量超过了5万人次,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捧。(注:佛山目前主要做的是“授业型”微课--针对知识点的微课和“解惑型”微课--针对典型例题试题问题的微课)

这里的“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视频的时间相对于微课程较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但其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赵银生博士指出,微课是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资源表现形式,它具有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同时,佛山市微课评审专家、佛山教育学院副教授容汝佳表示:“佛山市教育局开展的“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活动,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项创举,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

应该说,微课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得本土化,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

移动学习+微课程=?

我想起了“聚焦教育变革——20__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的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Brian Gonzalez提出了颠倒的教室——这一新的教育模式。所谓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我突然感到,微课程的运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试想一下,教师将精心制作的有针对性的微课程上传到教学服务器上,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浏览或下载这些微课程,进行课前学习。由于微课程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这种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课上,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以及做一些测评、沟通的工作。

这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同时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1、怎样做到短小精悍?

2、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微课程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曾经说过:“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

1、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

2、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

篇6: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免费

1. 微课程一事一议,一事一课,不可穷尽,挂一漏万,开发那么多,有意义吗?

答:细节最动人。教育,唯有走近细微处,才更能打动人心;唯有走进细节,才是真教育。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是这样的具体事件组成了教育过程。孩子也是在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成长。我们试图寻找一劳永逸的妙招,甚至也想创造适合所有场景的教育方式。但这终究只是理想状态,其实这样的妙招和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孩子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适用于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一个突发教育事件,都考验着教师的临场智慧。临场智慧从哪里来?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也很难有一模一样的教育场景。教师只能从这些众多的“唯一”事件中,寻找相同与不同,领悟和把握教育规律,提升教育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需要一次次的积累,由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变化。教育的复杂性正说明了这些“不可穷尽,挂一漏万”的案例的价值所在。正是这种不完美、草根性,成就着教师“微研究”的质量。

有老师可能还会认为,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案例和故事,没有改变教育观念来得快。是的,理念确实很重要。但我们也常常看到,老师们接受、认同了理念,但往往苦于没有落实理念的好的操作方法,导致理念和行为之间相差甚远。而这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案例,渗透着理念,承载着价值观。案例是理论的故乡,实践渗透理念。教师在学习和开发微课程的过程中,体会着理念与实践的融合。

2. 微课程,因为极其精炼,将故事的背景、教师的情感都屏蔽了。情感是教育的前提,离开了情感,这样的案例还真实吗?还有用吗?

答:是的,有一种说法是离开了情感,就不存在教育。但问题也恰恰在于此:情感不能复制。既然不能复制,那我们又怎样进行教师培训呢?教育是艺术,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爱心、责任、担当等情感的投入。教育=情感+技术(专业)。虽然情感不能复制,但技术是可传播的,也是必要的。所以,微课程有去情感化的追求。情感因素因人而异,不可复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去情感化的案例,更适合教师学习。去情感化的教师培训,更人文,更宜传播。

当然,这不是说情感在教育中不重要,而是说情感不便传播和复制。所以,极端一点说,微课程传播的是教育技术,每位学习者结合自身特点,用习得的技术,融进个体的情感,创造更为丰满的、富含自身情感的故事和案例,善莫大焉。再说,情感不是无缘无故生发的,教育情感也应如此。

3. 到底是开发微课程重要,还是使用微课程重要?哪个更有价值?

答:微课程对不同基础的教师有不同的作用。对于入职型教师,可以学习微课程案例为主,主要作用在于激活职业敏感,降低教育视角,启发教育实践;对于经验型教师,可以学习、开发并重,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反思,启发和积累实践智慧;对于研究型教师,可以开发为主,主要作用在于创造故事,梳理、提炼成果,传播辐射,以影响更多的人,同时达成自我认同,增强持续研究的动力。

因此,待成熟的教师着重于运用微课程,成熟的教师侧重于创造新故事,开发微课程。对于教师个体而言,核心价值在于“微”:微问题、微故事、微研究,将眼光放低,着重关注常态的教育教学事件,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对于学校而言,核心价值在于学习、开发微课程的过程之中。学习、开发微课程的过程即为启发教师实践、思考、提升、交流、分享的过程。全校教师在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成向同伴学习与自我反思。

一句话概括,微课程只是教师研修的一种方式,微课程最大价值在于研究案例、创造故事的过程。不能为了微课程而微课程。

4. 教师开发微课程将主要精力放在PPT制作上,如何引导?

答:开发微课程要筛选素材,提炼内容,还要配上合适的图片和音乐,制作时间长,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过于追求形式完美,转移了教师注意力,削弱了微课程的内涵。我们建议这样处理:提倡在空白背景的PPT母板上制作,重点关注文字和内涵,后续的美化、制作请专人代劳。

5.微课程是“微”时代的产物,属于快餐文化,这是不是走偏了?

篇7:党员学习四个意识心得体会免费

全面从严治党,要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集中体现在政治立场,就是忠诚于党,坚持党的宗旨,为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党是最先进阶级的最高体现。广大共产党人就是以忠诚的党性,前赴后继,使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的坚强核心。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政治规矩还包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相关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从严治党,不仅是针对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伴而生,政治问题对党的危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所以,在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中,政治纪律处于首位,是打头、管总的,政治纪律是纲,要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它纪律带起来。

全面从严治党,要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和局部的利益,是政治意识的基本体现。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讲话中强调必须克服宗派主义。他认为宗派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向党闹独立性,没有大局意识,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就要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资产阶级政党的庸俗作风也搬进共产党里来了。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这也是最基本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例举了周永康、__、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件,指出这些人搞“独立王国”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包天的地步!指出,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要按规矩办事,不是个人有主见、有个性就要说了算;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他说:“如何防微杜渐?要从规矩抓起,要有这个意识。”

全面从严治党,要增强核心意识。核心意识就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大局意识的行为准则,也是根本的政治规矩。举凡政治方向、立场、态度、行为,最根本的就在于是否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党绝对忠诚、服从整体利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中央的权威。团结是党的生命,对党的生命的最大危害,就是中央没有权威、甚至分裂中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虽然党中央犯过严重的路线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但只要中央没有分裂,组织还有力量,就能够纠正错误;倘若中央分裂了,组织分崩离析,中国革命就没有希望了。所以,邓小平说过,在党的纪律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党必须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决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不能尾大不掉,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在什么部门、什么岗位,领导干部能不能自觉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能不能听从中央指挥、令行禁止,是衡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上一篇:recycle1教学设计下一篇:餐饮的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