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

2024-06-09

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

公园社区2011年工作计划

2011,我们的前景充满希望,要使社区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服务居民和保证居民利益为出发点,建设幸福和谐的新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工作主题,以经济发展为工作核心、促进和谐社区的全面发展。

1、贯穿社区建设这条主线,实现发展提质。

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标本兼治,强化教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自治为方向,顺利完成社区换届选举;以社区共建为载体,做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逐步形成服务型、平安型、学习型社区。

2、围绕构建幸福和谐社区这一目标,形成经济发展有序、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教育繁荣、管理手段先进、人际关系融洽、自治参与广泛的和谐社会发展态势。

3、力争在计划生育服务上有新的突破。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服务,一是搞好政策服务、生殖健康服务、药具宣传服务、随访亲情服务,二是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实现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争创先进。

4、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全体党员生活和管理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贯彻“三重两创”主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5、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每月自查2次,发挥社区内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做到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洁干净。

6、加强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服务项目多样化,积极开展社会养老、敬老爱幼服务活动,热心做好弱势群体、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工作,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为居民排扰解难。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热心为育龄妇女服务,计划生育率达100%。

居民社区工作很重要,在不断的经济发展中,社区工作是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的最坚强的后盾。所以我要不断的前进。在社区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这些都是需要更大的努力,才会克服,相信2011年我们的社区工作一直会持续下去!

公园社区吕海智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篇2: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

2011年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政府【2008】18号文件和区委岸发【2009】2号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劳动街2011年社区建设工作意见和责任目标,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理念,结合社区实际,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加大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社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探索和形成社区民主自治。

根据《劳动街2009年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一方面强化居委会自治功能,另一方面抓推动居民自治工作。

公园社区居委会,今年虽未建设“一门式”服务站。但在工作中,对全员考核,日常监督,工作统筹协调等方面,狠抓落实,确保了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之间实现支持与配合,协调与监督,切实履行民主评议、事务协调、工作监督的职责,维护了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坚持每天对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碰头、协调;每周例会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工作目标、有序开展工作。今年5月至8月甲流高发期间,社区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摸排、调查和包保,参与人员达40多人,较好的完成了此阶段的防控工作。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充分的显现,特别是整合换届后,更是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市全员计生信息核查工作,社区计生信息的核对和录入工作每天通报进度,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为社区明年工作的开展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在永清路35号居民自治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抓了永清路5号机电公司宿舍的居民自治工作,成立了以党员陈勇为负责人的自管会,动员下岗党员徐农钢和下岗人员金运生等参与到自管会的工作中,针对该处老年同志较多的特点,把服务关照老年

同志作为重点,以平时治安关照和楼道保洁工作为工作职责,在推动居民自助服务中,社区各方面给予了指导、支持和帮助,基本实现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同时为社区推进物业全覆盖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今年公园社区自愿者登记总人数1080人,注册总人数324人。整合辖区资源重点抓了志愿者队伍建设,新组建了两支志愿者服务队,一个是湘粤爱老服务队,每月组织5-10人上门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清洁,谈心等服务;另一个是区城管局直属中队,环境整治志愿者队伍,在林正农书记和吴涛队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社区,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打扫自行车棚、清理楼道,为社区内独居老人及低保户30多人送清凉,深受社区居民好评。11月15日社区参与并组织了“金报义工队”走进社区的活动,将志愿者服务工作推向高潮,并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受到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好评,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自愿者队伍建设,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中介服务,培育社区民间组织,结合社区服务,逐步完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三、积极开展“两型”社区创建,推进社区“四个文明”建设。

根据市、区、街关于创建两型社区的要求和总统部署,公园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文为美、以和为贵、以予为乐”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提倡文明行为。首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创建方案,组织和发动社区志愿者,联合辖区单位,团结力量,形成合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两型社区”创建工作。广泛动员辖区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到“两型社区”创建活动中来。

1、加强节能环保教育宣传,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小喇叭广播深入到社区每个角落;联

合辖区单位在节日期间举办文艺汇演,声情并茂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在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宣传活动中我们不失时机的进企业、进家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节能知识、环保法律知识、环境道理伦理知识深入人心,以此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环境保护观念、健康生活理念,为“两型”建设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倡导家庭绿色文化,树立生态社区观念。社区通过组织发动广大居民参与“我为两型社区献一策”活动,让居民主动参与到其中出谋划策,提高主人翁意识;组织居民积极参加节约环保活动,号召居民节能环保从我做起,社区一班人首先自己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如打印纸张的第二次利用,电子传输,尽量减少纸质的使用,办公清洁用水的再利用等,号召居民一水多用,少用纸质贺卡,使用节能产品,在居民中推广使用节能灯1500多盏,为困难居民安装节能水龙头17个;倡导重“提菜篮子”,发放环保袋200多个;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放“限盐勺”100多个;还号召居民简办嫁娶、丧葬,反对铺张浪费。在开展“花草树木领养”活动,小区内的花草树木有了专人照料,做到社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还与辖区单位区城管局直属中队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开展“两型社区”宣传,与街卫生所联系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加强辖区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3、开展绿色实践活动,树文明社区形象。开展“节能环保活动”,在辖区39号园林小区和47号长航小区首先实行垃圾分类管理,投放分类垃圾箱共20个,安装废旧电池回收箱1个,提倡和发动志愿者进行宣传,在居民中开展拒绝“白色垃圾”活动,树“节能小区”、“节能家庭”,在居民中推广节约的消费典型,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节能环保观念融入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社区还组织居民到天然氧吧—东湖开展一日

游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瞻仰爱国诗人屈原雕像,品读古诗。

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的开展营造文明祥和的人文环境、古老淳朴的道德风尚、健康向上的社区风气、增强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满意度。

四、推进社区物业服务,共同服务共同管理,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

根据区、街“推进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的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为切实改善老旧住宅区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我社区根据实际,立足以服务居民为本,成了社区物业服务工作小组,社区物业服务站。在居民中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和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1)开展环境治安综合整治活动。为园林小区、长航小区新增绿化带共500平米,组织社区群、专干、志愿者服务队、对各院落的草坪、花坛、拾白出杂草,雨阳棚清扫,清理杂物、堆积物共18车,清除粉刷12个院落,100多个单元,卫生死角10多处。出版与曙光小区路面破损严重,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经过社区协调相关部门,对近800平米的路面进行了整修。园林小区41号平房属危房,遇到下雨地面就积水,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社区顶着压力,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在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进行了管网整修,解决了多年的积水问题。还更换辖区破损井盖7处,协调解决了37-5-301与302的异味扰民问题,37号-4单元的油烟扰民等,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辖区门店、小区通道、高层建筑等进行安全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提出整改意见,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并进行监督回访。在居民中,以小喇叭、宣传栏张贴、市民学校讲课等形式开展治安自我防范、遇险逃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检查小区的防盗门情况,并进行记录;并为居民夜间出行安全增设路灯5盏;整治41号老化电线300米;协调园林服务公

司为园林小区增门卫值班人员一人等。2)根据辖区实际,“五位一体”服务居民。通过多次深入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由社区参与并组织各区域居民、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联席会议,社区物业工作全面展开。现辖区共有11个服务区域,三种服务模式:老旧住宅划分5个区域为社区型服务模式,常住户数1056户,3187人,低保16户,总建面14.53万平米;枫丹百鹭、翠涛苑、永清庭院、黄浦雅苑、赵家条公寓5个院落专业型服务模式,常住户数2984户,8910人,总建面13.52万平米;总后武汉基地大院1个单位型服务模式,常住户数638户,1690人,低保1户,总建面6.6万平米。社区物业服务站负责协调11个区域的物业服务工作,共同服务共同管理,社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再就业工作在去年社区充分就业达标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人,其中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13人,人力资源市场推荐介绍就业45人,推荐成功15人,小额担保贷款7人,总计43万元;低保、边缘户服务和管理工作基本到位,全年帮扶44人,及14395元。社会医疗保障工作深入居民和学校,共办理了190多份居民医疗保险,还为400多位退休老人办理了年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方便。

社区将保民生工作与维稳工作紧密联系。和谐社区,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工作,只有社区稳定,人才会和谐,社区才会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及时调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14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对辖区“重点”人员,社区一班人时刻保持警惕,了解人员动态,及时与上级领导做好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在今天的10月份辖区永清路20号的帅康电器发生劳资纠纷,30多人在帅康电器门口拉横幅声讨,社区及时上门进行调解,一方面社区安排群干、安保队员24小时值班,随时掌控;一方面向领导及时汇报,取得街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并陪同到劳动部门进行咨询,引导其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通过大家的努力事情得到解决,控制了事态的发展;再有林内电器售出的燃气热水器,因为购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上门要求索赔,照成门店不能正常营业,社区早发现、早汇报,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正是由于社区在维稳工作中做到领导重视是保证、解决问题是根本、包保工作是手段、化解矛盾是前提,提前介入、及时汇报、取得支持、警钟长鸣,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确保了社区无一例非正常上访,无重大事件发生,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推动社区服务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发展。

2010年即将过去,我们公园社区将迎来崭新的一年,社区一班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大家将共同努力、精诚团结,有信心把公园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和谐文明社区再上新台阶。

篇3: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

1 与城市的关系

银匠窑公园位于东河区中部, 巴彦塔拉东大街以南、包兰线以北, 北梁棚改安置区南部。东西向长度约为350 米, 南北向长度约为210 米, 总占地面积7.48公顷。场地被居住用地环绕, 西侧紧邻商业金融用地, 南侧临住宅底商, 东北侧临小学用地, 北侧临托幼用地及社区服务中心用地。银匠窑公园现状用地为村庄、菜地拆迁后的弃置地。银匠窑公园是服务于周边居民的社区级公园, 主要提供休闲、健身、游戏、交往等户外活动场所。其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培育富有人情味的邻里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2]。

2 总体定位与目标

2.1 总体定位

包头市东河区银匠窑公园将打造成为:为北梁棚改安置区居民服务的, 生态上清新、功能上称心、文化上舒心、风格上倾心的城市社区公园。

2.2 设计目标

(1) 生态方面:实现生态上的“清新”, 打造亲近自然的绿色空间。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的塑造, 为人们提供理想的接触自然、与自然亲近、从自然中收获健康能量的场所。

(2) 功能方面:实现功能上的“称心”, 营造承载人们新生活故事的核心场所。通过质朴、实用、完备的功能设计, 为各类户外活动创造充分的条件, 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

(3) 文化方面:实现文化上的“舒心”, 塑造和谐的公共休闲空间。促进居民交往、带动公共休闲生活、营造氛围和谐的邻里交流空间。

(4) 风格方面:实现风格上的“倾心”, 打造接地气的人居环境景观。打造迎合当地人使用习惯的, 有归属感的、接地气的、可以引起情感回应的人居环境景观, 使人们在对公园的使用中从感官体验的舒适走向心理体验的舒适[3]。

3 设计策略

3.1 如何实现生态上的“清新”

建立公园的山水生态骨架。结合场地现状竖向条件, 塑造一山一水, 丰富公园空间类型、提升公园品质, 同时营造园内舒适小气候。

3.2 如何实现功能上的“称心”

对公园使用人群 (居住人群、周边工作人群、购物人群) 进行需求分析, 完善公园的功能配套, 使公园真正被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们喜爱和使用。优化完善功能的组织和布局。

(1) 沿街休闲环。创造半开放的公园边界, 打造与社区相交融的公园;融汇活力的“环”状交往空间, 有效提高公园及周边商业、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促进社区商业、文娱、休闲氛围的形成。

(2) 户外运动场。和北侧文化活动设施有效结合, 在公园西北侧创造健康运动的场所。

(3) 花园。邻近西侧商业金融用地设计休闲花园, 为商业、商务、购物人群提供宜人的景致和舒适的休憩场所。

(4) 日常休闲活动区——结合山体地形对日常休闲活动的核心区域进行设计, 使公共休闲空间、私享休闲空间兼具空间上的整体性和使用上的独立性, 提升公园的休闲品质。

3.3 如何实现文化上的“舒心”

(1) “城市传统文化”的融入。在公园的最佳展示界面“沿街休闲环”中, 对雕塑小品、标识解说系统进行具体设计, 展现包头“西口文化”。

(2) “生活文化”的保护。创造丰富的邻里交流空间, 为融洽、和睦的邻里氛围的保护提供条件。

3.4 如何实现风格上的“倾心”

以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 保留过去的生活痕迹, 营造接地气的、可以引起情感回应的传统休闲空间, 带给人们归属感。

(1) 景观元素的延续。景观设施小品、铺装材料、植物种类的选择, 尽量采用使用者熟悉的元素, 从而承载人们的生活记忆。例如在本案中, 砖砌景墙、庄稼稞造型的景观小品、桃树、苹果树等果树的运用, 将为使用者的新生活带来亲切的感受和体验。

(2) 生活方式的延续。本案设计了休闲菜园、舞台戏园等传统的邻里交流和活动的空间, 使用者可在其中享受怡然自得的新生活。

4 新生活的风景, 家门口的旅行

本案在对周边用地功能、场地现状条件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 逐层解析、推导落实, 最终得出适宜场地、结构清晰、景效突出的功能格局, 主要包含5 个功能片区。“一环”沿街休闲环、“一片”户外运动场、“一水”滨水休闲区、“一山”山林休闲区和“五园”功能园子[4]。

(1) “一环”沿街休闲环。该沿街休闲环将打造为银匠窑公园重要的对外展示界面和融汇公共休闲生活的核心活力场所。休闲环的设计将有效提高公园及周边商业、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促进社区中心商业、文娱、休闲氛围的形成。

(2) “一片”户外运动场和花园。户外运动场紧邻北侧文化设施, 共同营造文体休闲氛围、带动社区的活力。

融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 (环形跑道、50 米及60 米直道) 、轮滑极限、器械健身、林下休息等多样的功能, 共同营造一处满足各年龄层活动需要的、充满活力的运动空间。

西侧商业设施面向的区域, 考虑景致的对外呈现, 可设计成花园, 注重前景、中景、底景层次的打造。花园中可加入林下休闲场地, 方便商场工作人员和购物者的使用。

(3) “一水”核心景观区。现状场地东南角为一处低洼地, 方案因地就势设计景观水面, 环抱水面再设计开阔的大草坪和疏林草地空间, 共同打造公园的核心自然休闲空间。

(4) “一山”山林休闲区。山林休闲区是银匠窑公园又一处绿色清幽的所在。登高远眺、在山林中穿行, 体味清新的自然气息。山体高度4 ~ 5 米, 在丰富场地的空间类型的同时, 自然区隔出公园中的动区和静区, 提升了公园的休闲品质。

(5) “五园”功能园子。由山体自然围合出5 个功能园子, 在空间上相对独立, 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同时因其嵌套在山体之中, 空间上与山形相互呼应, 宛若自然形成, 获得了很好的空间对话效果。

在功能的布置上, 5 个园子分别为核心休闲场地、康健养生园、休闲菜园、稚趣园和舞台戏园, 充分满足了老、中、青、儿童等不同使用人群的需要。

5 结束语

安置区社区公园是安置区整体居住环境品质的重要体现, 其景观设计需要在满足当地居民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更加能够提升居民精神层面的享受, 从而使人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中, 产生归属感和愉悦的幸福感。本案对公园的生态、功能、文化、风格4 个层面提出设计目标、并将各个层面的设计予以落实, 旨在通过上述内容, 对安置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构思及方法进行探讨, 以期为此类型景观设计工作平添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6.

[2]纪芳华.社区公园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科技大学, 2001.

[3]韩秀琪, 杨军.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 2001 (7) :28-35.

篇4:城市社区公园 设计理念探析

一、公共设施是城市环境产品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历史的积淀和当地人们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的一笔宝贵资源。

公共设施是集环境设计与产品设计于一体的城市环境产品,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公共设施具有很强的服务市民的实用功能和延续文化的精神功能。地域特色是公共设施设计中举足轻重的隐性因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城市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特色物化为具体的环境产品,让地域特色参与到城市设计中来,既传承了地域的文化特色使其更加大众化,同时也有益于设计出适合当地民众生活方式和风俗的新型公共设施,从而丰富公共设施的文化内涵。

二、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概况

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北部湾沿海开放区的核心位置,其所属的钦州港是国家级保税港,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整车和红酒进口港。钦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2℃。钦州市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出产的中国四大明陶之一的坭兴陶更是闻名国内外。

钦州市城区现有城市社区公园五个,有位于老城区的中山公园、位于钦江沿岸的江滨公园、位于城南的白石湖公园、位于市中心位置的钦州湾广场、位于市政广场的梦园。这些城市社区公园在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休闲娱乐便利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钦州市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

三、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存在的不足

城市社区公园是现代城市居住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园属于公共开放绿地空间范畴,可供公众游览、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钦州城市社区公园的公共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市民实用性方面的需求,但是在人性化设计、节能环保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现阶段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本地文化表现不明显,没有突出城市记忆。在钦州的五个城市社区公园中,除了中山公园的公共设施可以看出一些本地文化和城市记忆外,其他四个都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风格或是盲目的仿古风格。这就要求城市的设计者们要考虑如何把钦州城市鲜明独特的海洋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理念之中,而不是将其边缘化。

第二,由于缺少公共设施的民俗体验性设计元素,因此使社区公园的设计远离了城市特有的市井生活。这里,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幅画,那么城市社区公园就是一张宣纸,社区公园中的公共设施所体现的民俗风情则是它的墨香。只有真实的民间生活才是最具有城市特色品味,因为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引起共鸣。钦州城市社区公园中的公共设施包括景观小品的设计,并没有把钦州特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出来,例如敲大鼓、唱山歌、跳岭头、舞狮等民俗风情文化。

第三,缺少古今结合、体现科技魅力的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文化保护不等于原封不动地保存,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只会使地域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比如,五个社区公园公共设施之一的路灯,大多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现成产品,没有体现出钦州的地域与文化特色。这里之所以以路灯为例,是因为路灯比较容易用来进行古今结合或地域文化特征设计的,是能够体现科技魅力的公共设施产品。

第四,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缺少节能环保元素的考虑,更多的是考虑了设计建造时的成本,而没有考虑到可持续的长久利益所在。通过调查走访,五个城市社区公园几乎没有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公共设施,例如太阳能公共卫生间、风能路灯等。

四、钦州地域特色的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根据现阶段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运用钦州地域特色文化、风俗,并结合生态设计原则、主题化设计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原则,对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进行设计。

(一)地域文化外显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都市中保存城市曾经的记忆,如何将地域特色文化现代化,是当今的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亟待考虑的课题。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是城市本土文化极好的展示平台,它通过形式和功能展示着城市的成长印记及其隐含的精神内涵。

设计者完全可以将浓缩着钦州城市记忆的历史传说、人物、器物等,通过抽象、提炼等手法,使之成为可视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些符号运用到城市社区公园的公共设施设计中。钦州地处北部湾畔,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钦州人的日常饮食少不了海鲜,钦州引以为豪的生活在钦州湾的中华白海豚已经成为钦州的旅游亮点,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钦州港已经升格为国家级保税港区,以上可见钦州离不开海洋,海洋文化已经成为钦州市典型的地域文化。那么设计者在进行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时,完全可以将具有鲜明海洋特征的事物符号化,并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公共设施设计中。例如,设计者可以把白海豚造型抽象、凝练,运用重复变形的手法进行再设计,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路灯;把浪花的造型形象进行抽象并与公共休息座椅造型进行结合,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座椅,使市民在欣赏、使用这些公共设施时就会想起浩瀚的海洋。

(二)民俗风情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中,设计者要以市民最平常的、最普通的生活为依据,摘选最具本地特色、最能感人的民间风俗,将其表现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让市民体验城市特色的民俗风情,贴近最原汁原味的本地化生活。例如,敲击烟墩大鼓是钦州市一些古老乡镇每逢重大节日的一项传统活动。提起烟墩大鼓,钦州人无人不知,它是一种钦州本地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者完全可以考虑将烟墩大鼓的造型经过再设计运用于路灯、休闲桌椅或雕塑造型,从而延续这种古老的民俗活动。

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也要重点考虑低碳、绿色环保价值,要在可持续的理念下倡导节能减排,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生态引导主要体现在对材质的使用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两方面。例如,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环保可回收材料,作为公共设施的构成材质;运用科技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替代传统能源,用其照明或做其他用途,让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主题设计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为使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更具文化内涵,设计者可以在不同的社区公园或同一社区公园的不同区域进行主题设计,例如以海韵、古韵、四季等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注重符号要素的关联性,调动造型、色彩、肌理等要素,从外在形态到内在精神构建契合主题的创意设计,达到与整体区域风貌要素协调一致。

(四)地域性色彩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许多社区公园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方面缺乏特点,不能很好地融入地域性色彩进行设计,使得整体设计显得平庸,导致难于感染参观者或使用者的现象产生。因此,设计者在进行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适当在辅色调中融入本地地域性色彩,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体现当地文化,又能使色彩更容易被当地人尤其是老年人所接受。地域性色彩包括两方面:一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建筑色彩,例如钦州市灵山县大芦古村的传统建筑色彩;二是地方风俗文化之物化色彩,例如以钦州的坭兴陶、贝壳等作为风俗文化之色彩加以运用。

(五)侧重老年人的通用性设计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老年人作为城市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其在运动机能、知觉机能和认知机能方面具有特殊性,为此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提出通用性设计策略。

1.针对老年群体运动机能下降问题,设计者在构思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运用肢体进行操作的设计,而要考虑以智能化或自动化的操作方式替代。

2.针对老年群体知觉机能下降问题,设计者应尽可能多地维护老年群体视觉信息传达的畅通,例如保证充足的照明,文字、图形等要简单醒目,避免一些反光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具有语音提示功能的公共设施。

3.针对老年群体认知机能下降问题,设计者要尽量使用功能简化、界面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允许误操作的公共设施,从而缓解老人们的心理压力,减少对产品认知的困难。此外还可以结合图片、图形、符号、文字和语音等,介绍公共设施的使用方法。

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作为地域文化的媒介和功能承载物,既完善了公共设施的适宜地域民情的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延续了地域的民俗传统,地域特色也为公共设施设计提供了新的构思角度。本文提出了针对地域特色的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以供城市规划决策和设计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薛文凯.公共设施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5.

[2] 张焱.我国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区域文化差异性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51-52.

[3]北京市园林局.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Z] 1993.

[4]段金娟. 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为例[J].装饰,2013(7):127-128.

[5] O′CONNOR Z.Bridging the Gap:Facade Colour,Aesthetic Response and Planning Policy[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11 11(3):335-345.

[6] 曹幸.老年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景观色彩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38-39.

篇5:2013年公园社区工作总结

一、认真做好低保、救助工作

城镇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区居委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国家的城市居民低保政策,建有固定的低保档案,宣传低保政策,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信息,坚持全程实行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截至2011年12月低保年审,我社区共有享受低保生活保障对象98户,保障人口206人。全年共计停发、取消低保对象31户,新增3户,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5户,低收入家庭2户,为3户低保户子女办理了大专院校加发,为3户低保户办理大病救助补助,为4户低保户子女办理了义务教育加发。积极落实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为44户低保户领取了廉租住房补贴。体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区将救助制度落到实处。民政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社区干部细致了解民情,对特困户经常关心,并上门慰问,实施医疗大病救助,医疗救助实施以来,我们积极进行宣传。而且每户救助对象做到入户调查,资料审核,开展民主评议并及时向外公示,接受居民的监督。

二、医保、社保、失业工作

社区全面推进城镇医保工作。积极宣传哈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发动居民参加城镇医保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截止2011年12月份,全社区办理新参保48人,续保275人,社区为居民办理医保登记,参保人数已近395人。

今年我们接受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434人,其中男22人,女性412人,死亡5人,转出1人,新接收8人,现有xx人,对退休人员情况逐户登记,进入微机化管理。每月做到了按时统计退休人员的变动,转移和死亡报表工作。

积极做好失业人员的接收工作,我社区现有领取失业金失业人员10人,今年新增8人。为了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困难,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进行社区公示、电话通知、入户告知等形式把就业信息及时的送到了下岗失业人员手中。为了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得到就业信息我社区设立了招聘专栏。全年共收集发布就业信息128条,就业岗位182个。

三、再就业工作

2011年社区在劳动保障工作方面加大力度。社区全年有下岗失业人员309人,今年办理《就(失)业证》16人,并为4人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在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一是加强了对下岗人员管理,经常入户调查摸底,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备案,建档建册。二是加强了对下岗失业人员教育和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能掌握一技之长,我们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培训,今年组织了5人参加就业局的各种技能培训,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机会。我们为社区“4050”人员35人,劳务输出37人,其中省内27人,国外8人,为9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33万元,帮助一名下岗失业人员还清了去年的贷款,并成功的又贷了8万元。为50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灵活就业补贴,做到了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定期走访,跟踪服务,妥善安置就业。

四、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基础管理,做好经常性工作。我社区有育龄妇女998,上环508人,药具145人,为266位育龄妇女发放生育证,2011共出生12人,男6人,女6人。利用重大节日进行宣传活动,5.29庄重协会纪念日举办了板报展,“六.一”组织社区儿童表演节目庆“六.一”,7.11世界人口日进行了图片宣传活动,9.25计生协公开信发表,新伟街在公园举办了全民健身活动。全年组织已婚妇女免费生殖保健检查3次,针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一年来,由于我们认真抓好了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内没有发生计划外怀孕,超生的问题,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五、残联和老龄工作

在残疾人工作中,社区会不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或残疾人器具,然后上报,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并组织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技能的培训,公园社区现办理了残疾证的残疾人共有128人,其中新增13人,其中听力残疾2人,视力残疾28人,精神残疾13人,肢体残疾60人,智力残疾12人,言语残疾2人,多重残疾5人,全年发放轮椅1台,每逢节日社区会组织人员看望和慰问残疾家庭。

老龄工作在街道老龄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为广大老人办实事、办好事。让老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全年办理老年证74人,办理高龄津贴10人,居家养老9人,春节前为居家养老户送去饺子、春联等慰问品(5户)

六、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1、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对维稳工作,社区在各大节假日期间,全程监控重点对象,加强对轮法功、南山集团非法集资等重点人员,进行教育转化和监控工作,组织人员清理“xx”标语80余条,及时收缴了散发的“xx”光盘,传单。全年社区无一例上访现象发生,为上级部门分忧,确保了辖区的稳定。

2、进一步做好了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创建平安社区是社区常抓不懈的工作,为此,年初社区制定了创建平安社区活动方案,召开了居民组长会议,宣传了创建平安社区的重要性。同时,利用黑板报在社区门前定期刊登有关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内容。增强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的自觉性。

3、做好了安全防火,防盗工作。社区干部和居民组长今年都能在重大节日前,在居民群众中开展安全防火,防盗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定期对辖区内的饭店,食杂店和居民楼道内外进行了防火防盗的安全大检查。

4、通过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加强了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

5、做好了对困难群众送温暖工作。年初社区干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为低保困难户送去了粮油等生活用品,为社区孤寡老人董云荣代取工资,交煤气费,热费报销等。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在生活上给予照料。为精神不正常的王萍常年取工资,发放生活费。社区开展送温暖工作,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也对稳定社会起到了作用。

篇6:公园社区未来三年科普工作规划

为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推进科普惠民计划,“在全社区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普教育和科学普及的重要任务。公园社区在今后三年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科普活动经常化、长效化。在市、区科协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打造社区科普工作的品牌亮点。现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2014—2016科普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和科普工作制度,夯实科普工作基础。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担任副组长,由文艺宣传队成员、居民骨干、党员、辖区单位技术骨干及青少年志愿者纳入到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壮大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辖区内人才,将热心社区科普工作的各方面人员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扩大社区科普队伍的人数,拓宽参与科普工作渠道,充分体现社区居民的科普意愿。二是规范科普志愿者的登记、管理及开展活动的具体执行情况,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增加社区的科普宣传橱窗五处,增加科普宣传长廊的范围和长度,科普橱窗、科普宣传栏的内容坚持做到每季度更换一次。二是增加社区室内外健身设施的配备,三年内增加设施25件。三是配齐社区电教设施,并充分运用投影仪、电子显示屏、电脑等现代化设施的作用。四是增加科普图书室的科普书籍1000册,并坚持每日定时开放,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以科普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以科普活动为载体,社区将继续结合节庆活动,如庆“三八”、“七一”、5.29计生协会日、禁毒日、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举办不同的文艺宣传活动,联合辖区单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举办科普培训、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和需求。组织广大志愿者、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真正形成全民参与的结局。邀请专家、教授、科学技术人员举办科普讲座,讲授节能环保、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卫生保健,居家养老、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切实为居民提供科学需求。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积极开展愚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增强他们对科技、自然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热情。通过切实开展“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将社区科普工作推向高潮。

四、抓示范、突特色,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中继续加大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上一个新的台阶,坚持组织好创“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社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辖区单位和平公园的天然科普教育基地,内有动物园、植物园、青少年活动场所、健身区等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作用,积极探索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思想和方法,吸引或组织居民到基地参加科普教育活动。社区同仁通力协作,创办自己的“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科普教育基地活动”的特色品牌。一是结合主题举办每期的科普文艺活动,将科普融入文化,以科普进楼栋、进家庭,引导社区文化,促进科普进万家。二是认真举办“食品安全”、“科技节能”、“防灾减灾”等不同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将定期邀请检察院、法院的干警到社区为居民讲解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及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法律、文化、养生、环保、科技等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三是完善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卡,定期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居民免费进行诊疗,在方便居民的同时,更帮助了社区困难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四是建立社区居民科普服务平台,开通社区科普网上服务,是居民能够随时通过网络得到科普知识和信息。五是加大对伪科学、法轮功邪教组织反对力度,利用社区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觉加入到反对邪教、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开展各类以反邪教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居民树立起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的意识。

今后三年,我们将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本着弘扬科学、传播文明、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发挥社区工作者队伍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倡导全民参与,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将我们的科普工作越办越好,形成形成人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新局面。

云塘街道公园社区居委会

篇7: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

我社区远程教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在办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精神和宗旨开展远教工作,在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通过在扎扎实实的实际工作中,在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远程教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并初步树立了我社区远教工作的良好形象,现就我社区2011远教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远教工作和学用开展情况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今年的远教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了远教宣传,为探索一套切合社区实际和可行的远教工作方案铺平道路;二是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远教学用管理;三是扩大技术培训,强化管理队伍;四是拓宽学用途径,扩大远程教育工程效果,使得远教学用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一)积极做好远教宣传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远教工作开展。

首先,充分利用召开会议、走访、调研时机,书写标语,发放倡议书和宣传单,广泛宣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介绍远教平台的作用,让党员群众充分了解远教涵盖的内容;其次,利用政府网开辟远教专栏,采用网络的宣传方式,及时公布远教动态,使得远教宣传更加广泛和深入;再次,开辟远教宣传的新渠道,利用农信通短信平台向辖区的党员干部群众用户群发远教宣传标语和各类信息,使得远教得到更大普及。

(二)把远程教育纳入对村“三个文明”目标管理考核,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的学用工作。要求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加大力度、组织学用。对于在检查中达不到要求的村,在党建工作评比中取消先进单位评选资格,使远程教育工作能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制定出台激励、考核机制,年终进行考核,把成绩纳入对社区“三个文明”考核中,进一步促使支部两委重视远程教育,对学用好、管理到位的村给予奖励,有力促进了远教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

(三)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模式,促进远教学用取得实效。

远教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真正用电脑、懂电脑,使远教平台成为党员干部充电的新阵地,从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让远教平台成为广大群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家致富的助推器。为此,我站点每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进行四次以上的集中学习,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针对式学习培训,从而使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水平都得到提高。

1、加强对远教资源的利用,拓宽学习新方式。

首先,为改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在远教学用中组织难、远教资源相对缺乏等困难因素,采用兴趣分类式、个性选择式、协会捆绑式、以会代学式和“送学”式等培训模式。

⑴兴趣分类式。通过调查走访摸底,根据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设立了养殖小组、种植小组、理论小组、科技小组、卫生小组、青少年学习小组等十余个兴趣小组,按照兴趣不同分别进行学习培训。

[2]绑式。以全面推广“1+2”基层组织模式为契机,将远程教育室定为村经济合作协会活动室,采取站点牵头,协会组织负责的方式开展学用。将站点的资源优势与协会提高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有机结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协会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协会健康良好发展。

⑷以会代学式。由于农村居民存在分布散难以集中的情况,因此各村站点都利用召开村民会议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观看电教片,既使得远教工作克服了障碍又能让广大党员群众真正有所收获,可谓一举两得。

⑸“送学”式。针对远教资源存在相对缺乏的因素,又为了满足群众对知识的需求,我社区努力增强“送学”形式的多样性、广泛性。积极利用网上资源,搜索下载一些切合我社区实际的,更容易被村民、党员干部所接受的信息资源供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技术。

加强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拓展远教站点的功能。远教设备一般只停留在学习培训的使用上,这样就会出现设备的闲置情况,因此我镇注意加强远教信息资源整合,积极开发其拓展功能。

首先社区远教工作注意加强与基层的各种具体工作的联系,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从而有力地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一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这种新的形式,新的载体运用到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中去,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社区述职评议”、“社区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再次注意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利用远教设备给党员群众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利用远教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冲浪,信息浏览等,从而达到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

通过一年来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政治觉悟和个人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社区常利用远教作为党员干部充电的阵地,例如召集全社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使得政府涌起学习会议精神的热潮。远教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在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因整个资兴遭受巨大洪灾的影响,下半年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到了抗洪救灾等工作上,按照原计划进行的学习培训也不能按照计划进行,远程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仍有部分站点设备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能欠缺,无法自行解决一些简单故障排除,因此对设备不能做到有效利用,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再次由于存在的许多客观因素,居民分布散,远教开展经费欠缺等情况都使得远教的深入开展存在许多阻碍,远教工作的普及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基于这些问题,下一步的远教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总结经验,提高效率。积极探索远教建设、管理、学习、使用的有效途径,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促进我镇远教工作均衡发展。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远程教育的宣传,强化农民群众以及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认识,改善远教活动的方式,让远程教育开展得更加活泼,更加吸引人,使他们主动利用起远教这个平台,从而达到“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个目的。

(三)借助远教整合信息资源,继续开发远教拓展功能。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农产品、房地产等招商信息,用好的项目、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过来我镇洽谈业务,投资兴业;二是借助网络平台,捕捉信息,寻找致富途径,切实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

(四)设立远程教育工作例会制度,通过每月召开一次远教工作例会,每次会议上进行工作汇报、经验交流、技术培训、工作安排等事项,(五)学习典型经验,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要更好的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学习其它乡镇有关远程教育的典型经验是很有必要的,所有我们将组织各个站点,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其它地方的经验和方法,从而通过借鉴有效的经验做法促进我社区远教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公园街社区居委会

篇8:公园社区党建工作计划

1 海绵城市理念简述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像海绵一样,能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而非将其直接排放至市政管网中,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的涵养水源,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与此同时强调生态的恢复和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最后是城市的低影响开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1]。城市中的绿地、花园和路面等基础设施能够起到“海绵体”的作用,从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城市社区公园,则是通过吸水场地的设置和吸水材料的应用,将公园作为暴雨时蓄水的地方,将雨水消化,避免内涝成灾及积水。那些被海绵体吸收的雨水可再利用,较好地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2 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实例研究

2.1 项目概述

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Billancourt Park)位于法国巴黎西部的布洛涅-比扬古(BoulogneBillancourt),是全球几大跨国公司总部的所在地,现在已由原先的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公园占地约7公顷,南侧紧邻塞纳河,周边是近年更新建设的城市街区。作为该城街区的主导性空间,设计师力图通过公园的形式将布洛涅-比扬古市与塞纳河之间重新建立联系,并将其融入到整个城市规划的框架之中。公园不仅扮演着城市社区公园的角色,同时也兼顾了雨水收集、生态防洪等诸多功能,并承担着周边70公顷街区的雨水处理任务。

2.2 设计理念

(1)空间结构。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以一种岛屿的结构形式呈现,贴合了公园的设计概念。这些所谓的“岛屿”是指的一些可供公众进入和使用的、结合了植物景观的户外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大草坪岛、樱桃岛和桦树岛。围绕着岛屿所形成的土地下凹部分形成了低洼的地形,成为了能够蓄水的空间,会根据下雨量的大小出现不同的淹没区域。由于雨季时水流的频率和流量无法完全控制,所以公园就对雨水的分流进行了着重的管理。公园的低洼区域根据雨水流量的持续性和不稳定性建造了不同类型的层级。从竖向层次上,每一层级都通过特定的底层材料和植物来适应不同程度的水位;而在水平层次上,则通过水池、泥炭沼、灌木丛、湿生草地、沙地斜沟和沙滩的顺次排布,形成了从湿润到干燥的一系列的生态场所。岛屿承担了雨水积蓄、分流过量雨水的功能。公园两端的水池起到了调节公园水位的作用,整个公园因此形成了能够应对水流变化的环境机制。

(2)水系统连接。公园自身对雨水收集和生态防洪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整个城市街区的绿色核心,它更多承担的是对周边城市街区雨水的收集处理,总计约7公顷的公园面积可以收集和管理多达2万方的雨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着塞纳河的瞬时水量,而承担这些功能依靠的正是公园自身和周边完善的水系统连接网络。

公园周边城市街区的内部组团中合理分布着若干个从建筑屋顶和私人花园中收集雨水的汇集点,汇集点上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集中到街区的主干道上,再通过集水草沟,汇集到公园周边的雨水管网之中,然后借助雨水过滤井或者水体抬升泵站,并结合植物的净化功能,将雨水进行基本的净化处理流入到公园之中,与公园自身所收集的雨水汇合起来。汇集后的雨水储存在公园的两个水池之中,并根据水量的多少延伸到岛屿间下凹的地形之中,用作公园的灌溉用水。公园与其南侧的塞纳河通过泄洪通道连通,当塞纳河水位到达50年一遇的洪水位时,公园会通过泄洪通道分担一定的水量,起到生态防洪的作用。

(3)生态材料的应用和可持续性。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的形式简洁纯粹,所用的材料自然质朴。公园的道路铺装采用了回收的砾石颗粒作为面层,基层自然夯实并通过工艺增加渗水性,从而成为了生态环保的可透水铺装。公园中的栅栏和木质坐凳则使用了回收后经过加工的木材。公园各个岛屿的护坡出于耐水淹和生态环保的原因,并没有采用一般的草坡,而是采用了椰壳纤维,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湿性、耐热性也比较优异。

(4)乡土化和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公园的植物配置用心良苦,岛屿之间的下凹区域通过多样植物的种植,丰富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的水位变化,而具体的植物选择也考虑了植物的乡土性和差异性,诸如苔草菊、荸荠、水葱、野罂粟、细叶针茅草、穗花牡荆等。各个岛屿的种植则贴合各自的主题:大草坪岛、樱桃岛和桦树岛,种植了诸如毛桦、山核桃、欧洲白蜡、黑松、樱桃、榉树、栎树等乔木和大花六道木、绣线菊、欧洲冬青等灌木地被,通过不同乡土植物的合理配置,为人们的活动和休息及当地野生动植物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2.3 实例研究小结

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作为社区公园中的典型案例,将公园的使用功能和雨水收集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雨水收集通过自然生态的方式应用到公园景观风貌的塑造中。通过设置低洼区域构建雨水收集区,并利用下凹式的绿地,蓄存场地的雨水,将其滞留在场地上,利用场地的“弹性”功能,形成雨时汇水、旱时存水的“城市海绵体”,实现城市绿地的吸水、渗水、净水和储水能力,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

3 我国公园遵循海绵城市理论的可行性

3.1 可行性原则

如何将我国的城市社区公园与海绵城市理念有效结合:(1)要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进行有机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要因地制宜,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水文特点、降雨规律等要求,合理确定雨水收集和处理的目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不同的雨水收集和储存措施,包括下凹式绿地、草沟、透水铺装等。(3)要统筹考虑,对自然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进行统一考虑,同时将周边城市社区的雨水收集起来,尽可能形成区域雨水收集和管理的网络系统。

3.2 可行性理念

建设具有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社区公园,首先要对设计观念进行变通。传统城市社区公园的建设对雨水收集等方面没有足够地重视,通常依靠市政管渠、泵站来进行排水,将快速排放和末端集中作为主要的理念,没有充分利用公园自身所具有的生态自然属性,这样往往既增加了城市的市政管网压力,又苦于水资源的匮乏。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转变设计观念,要基于雨水的景观系统,强调优先利用自然雨水收集措施,例如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的设计理念。

3.3 可行性措施

摈弃传统城市公园中的以造景或特定功能为目的所塑造的绿地地表形式,而是要以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为目的,并通过雨水渗透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和实施。并认真科学的分析土壤特性、降水强度、降水时间等影响雨水下渗的因素,利用合理的绿地竖向设计(包括减缓地面坡度、设置下凹形绿地等方式)、增加乡土植物覆盖等措施来降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改善绿地土壤的渗透条件,从而增加雨水的入渗量。

雨水径流需要通过一定的传输和储存设施收集备用,绿地上的径流传输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包括地下管网和地表明沟。利用明沟排水既考虑了传输雨水的功能,又增加了雨水的渗透。明沟的形式可以以自然的方式来处理,以增加其与环境的协调性[2]。而公园中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的雨水径流,可以采用多孔沥青、透水混凝土、草地砖等透水铺装材料来加以减少,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使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和下面的土壤。

此外,应大力提倡建设自然基底的园林水池,使得水池中的水可以与地下水及周围土壤自由交换水分,完善园林水体的各项生态功能。而从场地和绿地中收集到的雨水也可以汇集到水池之中,使得水池既能实现景观效果,又能满足雨水储存和利用的功能。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实现公园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并从原则、理念和措施等方面总结出我国城市社区公园与海绵城市理念有效结合是完全可行的。将其付诸实践则是设计师和整个社会任重道远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综合了场地的水文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吸纳宝贵的雨水资源,创造出弹性的、可持续性的景观。

摘要:文章通过对巴黎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的研究分析,论述其在雨水收集、生态防洪以及在构建可持续性城市社区公园方面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并以此来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公园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社区公园,雨水收集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S].2014,10.

[2](澳)迈克·怀特编.张光磊,张瑞莉译.雨水公园——雨水管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上一篇:工业旅游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下一篇:北京的足迹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