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

2024-08-26

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共17篇)

篇1: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

曾几何时目光呆滞地凝望着,曾几何时若有若无地思考着,曾几何时脸红心跳欣喜得发狂,又曾几何时盼望着盼望。

盼望什么?没有答案。那满满的一张空白都能够任性的挥霍,直到挨挨挤挤,找不到一丝小缝。唯一的结果,却只是满脸的困惑。

小时侯,我喜欢和小伙伴们在夏日炎炎的晌午去捉小鱼。小鱼却很容易就挤满了箩筐,就幻想着将小鱼烤熟,于是就把鱼放在坝子上暴晒。在幼稚的眼中,坝子上的温度多高啊,接下去就是耐心的等待,默默地盼望了。四五双炽热的目光也没有增加多大温度。玉米棒子都肯得那么多了,可鱼儿才有了点温度,香味也没有。不能怪鱼儿不争气,也不能说太阳不帮忙,谁都没有错,谁也没对,为什么辛苦的捞鱼,烤鱼,换来的却是一次令人当作笑柄的游戏呢?我曾是那么悯诚的祈祷过,强烈的盼望过,为什么困惑是我唯一的结局?

之后,在一次次的盼望中,我似乎朦胧的意识到,我的盼望永远都不会到来,做任何一件事,总要经历比别人多几倍的阻碍,并且结果还是个问号。

我很羡慕成功,同样憎恶失败,如果要我选取,我却选其后者,当痛苦的盐已把我的伤口完全麻痹时,再多的冷嘲热讽对我也起不任何化学反应,即使以前让我有生不如死的念头,这样的想法能够说是消极的,但它不真正代表我的心。因为再也经不住变故,所以才不去冒险拼搏。

在不经意中,我的盼望有了个意外。剧情意外,结局意外,第一次的转折我也是个意外。

盼望喜悦总算有了个下落,却受不了众人行注目礼,迷迷糊糊的发烫也只是盼望成功的唯一动力。

曾几何时的盼望也只是一种冲动,毫无目的地行动,无怨无悔的盼望。

 

篇2: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

总有一种盼望,便如陶潜的“桃花源”之旅;总有一种盼望;畅想于沈从文的“边城”之乡;总有一种盼望,逍遥于天地间,揣扶摇而上九万里。但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总有一种盼望,亦如那潺潺流水。欲要保持永远的澄澈,就的永不停息的往前;想要永远不干涸,就的汇入大海,就必须穿山越岭;盼望能够力挽狂澜,就必须在暴风雨的时候勇敢搏击。总有一种盼望,留给世界的只有一个背影,留给世人的只有一道销魂。

身处苍茫大地,总盼望着谁主沉浮?曾经千军万马在这里奔腾,百万雄狮在这里怒吼,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悲歌。正午铜征,两军对峙。大漠穷秋,风尘滚滚,铁血男儿,视死如归,杀气阵阵。骄阳西斜,乌云翻涌,忽地天昏地暗,寒声传刁斗,声动山河,冲锋陷阵,擒兵捉王,两军短兵相接,惨不忍睹。

百人围一将军,杀红血眼猛扑敌,战刀呜咽血自流。战歌幽幽英雄泪,睥睨雄狮无人敌。

硝烟停止了弥漫,战火停止了燎原。那声动山河的吼声也破碎了。剩下的是永无止境的死寂。曾被惹怒的大地也沉默了,在它的上面是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和那温度早已散失殆尽的血液。战士的热血洒向了这片大地,侵进了泥土,自己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天崩地裂的瞬间之后便是永无止境的悲戚。

总有一种盼望,就如大地盼望一场大雨能够冲刷掉这一切;总有一种盼望,就如大地盼望能有无数杂草丛生能够遮挡住这一切;总有一种盼望,就如大地盼望能有一场大雪能够哀悼这一切并将其掩埋。

身处无垠大漠中,总有一种盼望:那落日辉戈之地能够永恒。黄昏时刻,太阳回光返照,失去了白云的遮挡,赤裸裸的悬在大漠之上,与金黄的大地交相辉映。霞光亿万缕,辐射开去,照在昨日的戈地之上。身处落暮时分,却辉煌耀人。那荒芜丛深的杂草此时也褪去了碧绿,变的光彩照人,麻木的舞着金黄的发丝。

总有一种盼望:落日辉戈之地别再寂寞。可这只存在瞬间,注定只能孤独。

篇3: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

何为意?意就是主题, 就是中心。立意即确立中心大意。古人云:“意在笔先。”也就是说, 下笔作文前应先在脑海中确立主题, 可是一些学生往往提笔就写, 一挥而就, 认为写完文章自然卒章显志, 导致作文出现一系列弊病, 如立意缺乏倾向性, 观点和材料不统一, 主题与情节不和谐, 立意模糊, 中心不突出, 等等。尤为突出的问题是立意层次较低, 境界不高, 这几乎是学生作文中的一个通病。这样的作文缺乏新意, 认识肤浅, 很难打动读者的心, 引起读者的共鸣, 得分自然不高。

学生作文立意不够高远, 这与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学生一般都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式的生活, 接触面狭小, 对于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学生的时间有限, 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很少有精力再读课外书、看报、了解新闻、关心时事, 知识面很难得到扩展。这就造成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 写起文章只着眼于自己的生活, 只着眼于眼前, 甚至有的人老调重弹, 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已经写过的意思, 这样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形式新颖, 但眼界狭窄、没有新意, 怎么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呢?要想学生写出好作文,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给作文立意。

让学生学会立意, 必须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是好的立意。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 好的立意有三个讲究:

(一) “阔”。何谓“阔”?“阔”就是要横向扩展、发散, 立意时把人、事、景、物联系起来。以话题“良师”为例, 按照一贯思路, 他们一定会着眼于写身边的某一个好老师, 写他 (她) 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大力赞扬他们的某种精神, 但如果把思路打开, 就会发现, 好的老师可以称做“良师”,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看做“良师”。如悬崖峭壁上顽强生长的青松, 勤劳团结的蚂蚁, 正直虚心的翠竹, 胸怀浩瀚的大海……这些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可以给予我们启迪, 都可以视为好老师。除此之外, 奋进中的挫折、生活中的教训可以从反面教育开导我们, 也可为师。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 挫折教训可以警戒我们少走弯路, 这难道不是良师吗?如果学生把这样的思路写进文章, 那么立意自然更好。

(二) “深”。这要求学生应有敏感的头脑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捕捉与挖掘寻找事情中蕴涵的深意。如一位学生写《生活中的发现》时, 抓住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 揭示蕴涵在生活中的哲理。文章选取日常生活中父母养“铁树”的故事, 写出过分地呵护不利于成长的主题, 由养树想到育人, 自然而贴切, 很好地做到了以小见大。由此可见, 如果学生善于透过表面现象, 发现事件内在的普遍深层的思想内容, 就能从生活形形色色的事例中挖掘出独到的见解, 立意深刻, 就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

(三) “新”。立意与个人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 要做到新意, 就要有新观念、新见解、新思考角度, 不能人云亦云。古今佳作大都深谙此理, 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有的甚至千年不朽。文章立意讲究“新”, 讲究别致不落俗套。以咏梅为例, 王安石赋予了梅不畏严寒、不惧磨难、品格高洁的寓意;陆游通过梅花表达了一种即使惨遭迫害, 高洁品性仍然不改的可贵品质;毛泽东笔下的梅却成了报春的使者, 还被寄寓了“乐观、大度”的精神。只有这样善于思考、另辟蹊径, 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

“阔、深、新”是好立意的基本要求, 如果把这三点要求具体细化, 那么学生在确定作文的立意时必须把握以下规则:

(一) 倾听时代热点。“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事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眼光敏锐、思维独特的学生能及时捕捉刚冒出头的新生事物, 敏锐撷取时代的“浪花”。他们能在作文中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 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 或者引入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如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作文以“阳光”为题, 考生可以从“阳光”这一意象中联想到光明、快乐、温暖、爱心、奉献等, 进一步联想到“阳光”可以是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 存在的物, 也可以是抽象的指代, 甚至可以引申为平凡、微小和伟大等。像这样感受生活, 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 就能高效率地发掘生活, 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就比别人更灵敏、更深刻, 立意才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二) 着眼现时改革。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 在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 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如一位学生在写“盼”这个话题时, 就写道:“盼啊盼, 盼啊盼, 盼着学校门前那条小路再宽阔一些, 盼着雨季不再一路泥一路水地赶往学校, 盼着晚自习后也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让自行车跑在有路灯的大道上……盼啊盼, 329国道定沈段外环线通车了, 我的愿望实现了。”学生没有就此停笔, 由此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海岛交通的变化, 紧接着联想2008年连岛大桥竣工后, 舟山由海岛城市变为半岛城市, 舟山前进的步伐将更进一步迈开……读到这里, 一种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气息迎面扑来, 为作文增色不少。

(三) 重视最新科技。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作文如能写到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 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 让作文写出新意。如谈谈“神舟”飞船遨游太空, 写出一种爱国心和荣誉感;写写“克隆”技术如果走进我们的生活, 可能会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表现对现代科技一种理性思考……这样的立意通常别具匠心,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四) 关注当代名人。写作文时当议论需要例证或叙写需要涉及某一内容时, 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 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 这样的文章视野往往更开阔, 角度往往更新颖。如谈到人必须把握机会、具有开拓精神, 可以想到比尔·盖茨;提到我们民族一贯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 可以说说“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使文章立意不落俗套, 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学生知道了怎样的立意才是好的立意, 无疑点亮了心扉, 打开了思路, 向写出好的作文迈出了一大步。教师必须明确, 有时候的确是“看花容易绣花难”, 学生光从理论上明白好的立意的要求还不够, 实际操作起来恐怕会遇到种种困难, 尤其前面提到的知识面狭小、眼界不够开阔等问题, 会阻碍学生的思路, 影响学生作文的立意。如何让学生真正把心打开, 写出立意高远的作文, 还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心指导:

(一) 利用周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学生阅历不深, 阅读面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配合作文教学,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激发他们对周围生活的热情, 从而达到增强其写作意识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 利用一定时间, 训练学生每周写周记。每学年侧重点不同, 形成一套完整的计划: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 先让学生把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感受最深的人和事详细记录下来, 人不离事, 事不离人, 人或事件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可, 过程要完整。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多角度体味自己写的人或事, 为什么要写它, 有什么想法, 利用一两句话进行适当议论, 提炼中心, 引起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爱憎美丑的情感。这样长期训练, 学生对人、对事的感悟自然会更深远, 写出的作文就不会立意肤浅。

(二) 帮助学生养成多阅读、多思考的习惯。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 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 要积累素材、挖掘好的立意, 不可能样样亲历, 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于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供你应用。你可以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 督促学生不断反思原作文, 多角度分析旧题材, 推陈出新。反思是学习者提高自我觉知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如果督促学生经常对自己写过的作文进行反思, 从多个角度分析以往的旧题材, 那么有可能推陈出新, 使原本索然无味的文章呈现新意。而且这样的反思是在曾经写过的作文基础上开展的, 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对自己以前的作文进行审视, 更便于他们找出自己以往作文中的弊病, 看出老作文的立意缺点之所在, 并且发散思维, 想出更新、更深、更远的立意。如“生日”这个话题, 以前我布置学生写作时, 班级众多学生争着释放由“生日”带来的个人幸福感, 习作千篇一律, 没有新鲜感。后来, 作文讲评课上, 我读了好几位同学的作文, 让学生思考这些作文存在怎样的缺点, 学生有的说“意思都差不多”, 有的说“是不是事先商量好再写的”, 有的则风趣地说“如有雷同, 实属巧合”。当我告诉他们, 班级32个学生有近20个同学是这样表达时, 学生沉默不语。我指出立意陈旧、缺乏独特性是他们作文中的通病, 并让他们思考:如果跳出这个框框, 那么由“生日”这个话题还能衍生哪些新的立意?学生议论纷纷, 最后, 他们想出了一些新点子, 有的说“可以从自我的生日中走出来, 拥抱地球的山川自然, 想想它们怎样度过生日”, 有的表示“可以将生日的庆典音乐送到纷飞的战火中, 捎去对同龄人的抚慰, 释放穿越时空的爱意”……这样引导他们多反思原作文, 多角度分析旧题材, 让立意推陈出新, 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 “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 好的立意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也是学生作文着力追求的目标。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 但我相信只要在老师得当的指导下, 学生真正做到了开阔视野、敞开心扉, 就能写出立意独特的文章。老师们, 请帮助学生把心儿打开, 让作文焕发精彩。

参考文献

[1]立意专项训练课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2013.2.

[2]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语文教学通讯, 2012.3.

篇4:两篇“盼望”作文的对比分析

盼望

从小到大,我一直盼望我们全家人能够在除夕夜和和美美、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可是直到现在,我的愿望还没能够实现。

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妈妈妇产科,爸爸内科,都要上夜班。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如果爸爸妈妈碰巧一起上夜班的话,我就要早早锁好门,带着妹妹乖乖上床睡觉,让爸爸妈妈放心上班。平常的日子还不怎么的,可一到过年过节,我心里就不舒服,别人家都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吃团圆饭,热热闹闹过节。可我们家,不是爸爸年三十上夜班,就是妈妈初一要接生,一家人总凑不齐,年夜饭常提前到四五点钟,匆匆忙忙吃几口了事,真没劲我也知道父母的工作就是这样,可是看到别人家过节的热闹,心里就好羡慕,于是总是盼望我们家能够吃一顿团圆饭。

这小盼望不知落空了多少回,我都上高中了。又一年,爸亡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们,这个春节他们谁都不用上夜班了。我和妹妹都兴奋极了,又蹦又跳,还特地买了两串大鞭炮。一串吃年夜饭时放,一串零点时放。除夕父母准备年夜饭,我们在一旁帮忙,大家说呀笑呀,快活极了。傍晚六点,丰盛的晚宴开始了,我端起酒杯刚说了一句:“为我们的团圆饭干怀!”电话铃响了,是找妈妈的。妈妈接完电话,收起笑容急匆匆地说了一句:“有个产妇大出血需要马上动手术!”说完披上外套就走了。我望了望满桌的美味,闻着酒杯里红色的香槟,委屈得快要流出眼泪了。爸爸爱抚地拍拍我的头:“小骏。别难过,过节,应该高高兴兴呀!”“高兴,有什么好高兴!你们都去做白求恩算了!过节,节不像节!”爸爸皱起眉头好一会儿没出声,然后温和地说:“我和你妈妈都不是白求恩,但作为一个医生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要对病人自责,白求恩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我和你妈妈从大学起就一直敬仰和学习!”我听了没做声,这顿年夜饭就在缺了一位主角的情况下匆匆结束了。那夜新年的钟声响过了,妈妈才拖着疲备的身子回来,休息前还补给我和妹妹一人一份“压岁钱”。

以后的几年。我的盼望依旧没能实现,本来今年除夕爸爸不用值夜班的,可他主动顸了一位探亲回老家的医生的班。这一次我虽然有点失望,可还是高高兴兴地准备好过节的一切,因为我长大了,能够理解爸爸妈妈了。于是,全家人愉快地吃了一顿团圆的“年午饭”。

虽然,我的盼望一直落空。可我还浊不断地盼望着,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全家会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上一顿年夜饭,过上一个团圆佳节

【例2】

盼望

小学毕业后,我盼望上中学由于家庭收入不高,也由于重男轻女的老思想,妈妈劝我别读书了。我难过,但没有求妈想办法,因为我知道妈妈的难处。

开学了,班主任潘老师和校长来到我家、这时,我盼望老师能说服爷爷,好让我重新回到学校去。于是,跟在老师旁边,希望能帮老师一把。只听到老师在爷爷面前说尽我的好话,爷爷还是不点头。我不高兴地盯着爷爷说:“以后我有出息,就不理你。”潘老师大声叫住了我,转身对爷爷说:“如果学校同意将注册费的缴纳时间推迟几个月,您能不能让她去读呢?”爷爷见老师、校长亲自上门请求,还提供这样的条件,碍于颜面,勉强答应了。“哦!我又能去上学了!”我高兴地喊,拉着老师跳了起来

通过这件事,我心里就想:老师真伟大!于是盼望着:长大我也当老师,像潘老师一样。于是学习更加刻苦了。堂姐对我说:“每次我出去玩,回来看到你这么喝认真,我也不好意思地把课本拿出来学习。”

初中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学校,、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但是考不考得上呢?暑假,我多次跑到二十公里外的学校,向老师打听情况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我能当老师了,这次,我没有喜形于色,因为我还没学到当老师的本领

现在,我已是一名正式老师了,有人问我:“你盼望的,已经得到。不会又有什么再盼望了吧?”我说:“有。我的盼望多看呢:盼望我的学生不会遇到我小学时的事;盼望自己能教出最好的学生,还盼望……总之,我的盼望多得很。”

【简评】毫无疑问,以上两篇《盼望》都是记叙文,内容切题,感情也比较真实、自然。但两相比较,前后两文的作者在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首先,两篇文章在中心主题的把握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主题鲜明,注意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盼望合家在除夕夜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年夜饭全文脉络清晰,线索分明,自始至终紧扣中心来展开叙述,较好地体现了千字记叙文主题要集中、事件要单一的写作特点。而后者主题虽然也是盼望,但盼望涉事过多:作者先是盼望小学毕业能继续上学;接着是盼望当一名老师,由此又生发出盼望考上师范;当愿望实现之后,又罗列了一系列的盼望。千字文要写这么多盼望的事,必然散而空。

其次,这两篇文章叙述的盼望过程都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如何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体,是写好这类记叙文的关键。就这两篇文篇来说,文中的“面”,是指较长时间的盼颦过程的概述和原冈的交代:“点”是指这个过程中重点描述的具体时间或场面。在叙述过程中,“面”要概述,不可过细;“点”要细写,不可粗略。点面结合能使记叙脉络分明、具体生动。在这方面,《盼望》(一)虽然不能说做到尽善尽美,但明显比《盼望》(二)高出一筹。前者不但内容充实还具有一定的波澜,同时较细腻、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盼望之情。反观后一篇文章,除第二自然段较充实外,其余尽皆概括叙述,缺乏生动的场面和细节,致使文章空空洞洞、平平淡淡。

造成这种内容空泛现象的原因,不是没有具体材料可写,而是作者选材和表现能力差。从《盼望》(二)中可以看出,她有两个较具体可写的事实:一是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亲自登门帮助解决盼望升学问题,二是作者考师范盼望当老师。这两个材料算是这篇文章可以着重记叙的“点”。对前一个“点”,作者的记叙虽然具体一点,但缺乏生动的场面和人物神态的描写。对于第二个“点”,作者只是简略一笔带过,并且别生枝节插进堂姐的话,可见作者未能掌握好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就这篇文章现有的材料考虑,修改的办法可有多种,在此可作一种设想:作者从参加师范招生考试后急切盼望消息的情形,渲染一下热切盼望的心情,然后交代这种迫切心情的原因,插叙小学升初中求学过程中的那段波折,最后适当描述一下愿望实现的欣喜之情。这样,文章就中心突出,线索清楚,波澜顿生,且顺理成章,叙述方法也显得丰富多了。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能,对于写叙好记叙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5:以盼望为话题的作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与众不同的盼望。有现在的盼望,更有未来的畅想。而我的却是充满幻想色彩的。我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托着下巴去发呆,去盼望。盼望着什么?盼望着每天不用背着压弯了腰的书包上学;盼望着每天放学前,各科老师不会好像比赛一样看谁出得多,布置繁重的作业,没有那些难做的练习题;盼望着每天可以找朋友们一起玩耍嬉戏,或者认识一些新朋友;盼望着每天唱唱“周杰伦”,说说“春哥”,玩玩网游,没有什么大不了,或者看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时,父母不会呵斥:“还不快做作业!”盼望着在学校里不用穿令人郁闷的校服,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盼望着学生若是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老师申诉;盼望着上课偶尔搞小动作,老师不会不由解释地说:“去,站到墙壁前!”;盼望着父母明白:我们需要陪伴,但不要监视;需要鼓励,但不要唠叨;需要努力,但不要压力;需要空间,但不要规划好的空间。

我想象着明天,我不再是一个学生,明天我是一个集万千宠爱的公主;明天我是一间公司春风得意的董事长;明天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明天我不需要大人们的约束……就这样想着想着都觉得快乐。

但是,望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我盼望着的思绪都被这样打破了,我赶快从畅想中回到眼前。我知道明天的成功就要靠我今天辛勤的努力,那明天的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了。

篇6:以盼望为话题的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录取通知书的脚步近了……”。刚跨出考场,我的心便兴奋到了极点,便念起了歌一般的诗句。“今年高考考得非常顺利,第一志愿肯定有望。”在坐校巴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乐滋滋的想着,脸上挂满了自信的笑容。校巴正开往我回家的路上,望着一望无垠的田野,那一刻,我只想跟爸妈说一声:“我成功了,我可以上大学了。”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是漫长而遥远的,正如没有离别的痛苦哪有相聚的愉快,没有等待录取通知书那一颗焦急的心哪有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振奋人心的心呢?我正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刚刚托人帮我查过自己高考分数,最终确定自己的分数远远达到了所报第一志愿的录以分数线,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情不自禁的跳起来了。

剩下的日子只需等待那张红红的,薄薄的录取通知书了。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我的心也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有时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也会跑回家看看,看看自家门前那破旧的邮箱有没有那录取通知书;等得不耐烦,就拿出那张录取批次时间表,看看自己有没有记错录取时间,没错,是七月中旬,怎么现在已经八月中旬了,还没有收到呢?想到这,我的心便空空的,不敢再继续想下去。干农田的活也越来越没劲了。妈妈每当看见我那样,只是皱了皱眉,便默不出声,继续干活去了。

一天晚上,我呆在房间里,妈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东西。然后安静地坐在我旁边,说:“这是你的”。我一看,是录取通知书,怎么会在妈妈手上呢?但兴奋的心已经让我忘记身边所有的东西,手舞足蹈地跳起来,随着便是一阵阵欢呼。母亲只是笑了笑,然后走出了我的房间。当我准备拆开录取通知书,但发现已经被人拆开过,当我再看里面的内容,发现交学费付款那儿用红色的笔深深地画下了一条红线。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知道为什么录取通知书迟迟没有到我的手里;我知道了那一条深深的红线是谁画上去的了,我知道了母亲为什么默不出声了……第二天,我仍在田里干活,突然母亲轻轻地问了一句:“那录取通知书呢?”我淡淡地答道:“烧了。”母亲沉默,我也沉默了,只有那稻草随着风轻摇地摆动,我轻轻叹了一口气,继续低头干活。

篇7:盼望话题作文

你知道我为什么很高兴吗?那是因为就要过年了,我盼望很久的事情马上就要实现了,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我在过几天就要回家了,我盼望自己在大考中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今天我就在大考,如果我考到了一个好成绩的话,我就会更加高兴了,我喜欢过年,我在过年的时候,我的心里高兴极了,我喜欢过年的时候,过年后,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高兴的眼神。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盼望过年的,过年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高兴的、开心的。

篇8:关于中考话题作文的几个陷阱

陷阱一:把“话题”当“题目”

“话题”与“题目”,二者既相关又不同。“话题”是所限定的写作范围,是进行思维的中心点,往往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面比较广。因此,话题作文常常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可是许多考生却直接用话题命题。如要求以“幸福”为话题,学生的作文题就是《幸福》。因为材料给的是一个话题,也就是说,题目都比较大,学生不易把握,往往难以下笔,写出的作文空泛无物。所以, 考生应在话题范围内自拟一个符合选材内容的更小更新的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就可以拟《我和幸福有个约定》、《别让幸福擦肩而过》、《缝在衣服上的爱》、《幸福的滋味》、《拒绝幸福的“侵蚀”》等。

陷阱二:把“文体不限”当“没有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给考生提供了选体的自由。其实,同一个话题的作文,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同,立意与选材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体裁肯定各不相同,如同样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有写成议论文的,有写成记叙文, 也有写成夹叙夹议的抒情散文, 甚至有的写成了说明文的。但对个体考生而言,一旦选定了某一种文体,就必须按这一文体行文,不能不管文体,信马由缰,切忌写成“四不像”文章。一般来说,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如果擅长写记叙文,则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擅长写议论文,则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有鲜明、正确的观点,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擅长写说明文,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准确使用语言。总之,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

陷阱三:不扣话题,若即若离

“围绕话题”是话题作文的唯一限制。能否紧扣话题 、突出主旨是评卷老师紧抓不放的。由于有的考生对其置之不理,考卷中便出现了不少不符合话题的离题之作。

1.任意扩大话题的外延 ,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有的考生将“感激”写成“感动”。

2.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 ,比如 ,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3.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 、离心段 ,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文中插入“影响学习”的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首先是写作时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曲解题意,写作就极容易离题。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强。特别是话题作文,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符合话题理所应当,扣住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再次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

陷阱四:选材贪大求全,内容空泛

考场作文大多有字数限制,其容量极为有限。有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点,想在作文中装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尽可能“全面”的观点 ,尽可能“充分”的感情 , 想要面面俱到 , 结果面面不到。如有关“环保”的话题,有的同学既想谈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又想谈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更想谈环保的措施,最后还不忘呼吁人们强化环保意识,承担起环保责任。在有限的篇幅内,怎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谈得清,谈得透? 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平时学生作文的选材常出现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忌“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文章主题集中突出才有“冲击力”,可是有些学生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搞“多头并进”,这样反而费力不讨好。例如,以“朋友”为话题写作,有的同学把家庭、学校、社会,人类、物类各种“朋友”,凡感兴趣的一股脑塞进作文;写“与_______对话”,有些学生便海阔天空,闲聊瞎侃。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文体把握随意性强,写成“临界文”或“四不像”。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在命题范围内,通过对纷繁的生活表征和积淀的审美印象进行盘点, 并与内心的创造冲动印证,精准地确立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做到心无旁骛,思绪不外驰,确保文章主题鲜明、集中、突出。

2.忌“顺手牵羊”不作深究。 话题作文取材立意空间广。往往想写、可写的东西很多,不少学生消除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却又容易犯“鱼目混珠”的错误。例如,以“亲情”话题写一篇文章,生活中能反映亲情的人和事多如牛毛,有的学生不能从“真、新、深、独”的要求出发,通过反复比较,精心思考选取典型材料,而是信手拈来一个,以为符合题意就行,如此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是平浅之作。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消除这种作文时的懒惰心理和草率态度,鼓励学生工于构思、勇于创造。

3.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中学生写话题作文 ,提倡“开口”小,以小见大,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少学生选材立意时就事论事,以小见“小”,不能做到言近而意远,题浅而旨深。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作,不少学生避重就轻,少惹麻烦,选取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表现自己对“幸福”的感受,认为这样稳实可靠,而忽视对“小事”本身的裁剪与挖掘。这种无视生活的普遍意义、本质意义,缺少对人类自身深切关注的写作习惯,断然不足取。

陷阱五:阐述过多,缺少创新

一些应试者认为话题作文“比较好写”,觉得写作话题作文只不过是对所供材料的阐释和类比。近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中就出现了这种苗头。比如2015年有不少记叙性文体是比照材料原文杜撰出的救人故事: 有自己登山时风雪中勇于救人,有路遇车祸不顾安危凛然救人,有突发洪水冒着被卷走毅然救人,等等。议论性文体只是对材料故事的简单议论和说明,如解释登山者为什么要舍己救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应如何向登山者学习,等等。这种缺乏创造性的肤浅简单的照搬和阐释,也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与此相联系,这种杜撰编造的文章,其感情必定是虚假的,行文必定是矫揉造作的。

话题作文要求对所供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是指经过这样的思考, 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 境。这种规定情境 ,如写记叙类文章 ,表现为人、事、景、物。如写议论类文章,表现为哲理、情感和思维逻辑。对每一个考生来说,要取得好成绩,围绕话题深入思考,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境”是关键。把自己思考的创造性成果,再用一定的文体形式,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这又是检验考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上面列举的考生对材料缺乏创造性的简单阐释和类比, 根本谈不上围绕话题进行深入思考。2015年我省高考优秀作文《选择》、《拷问灵魂》(刊登于《燕赵都市报》7月19日C2版 )等 ,对考生如何围绕材料深入思考,富于创造性地找到“规定情境”,如何立意、选材,最终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某种意义说,话题作文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只有这种新型的作文形式,才能为那些有写作特长的考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阅卷教师每每碰到有新意的作文,眼睛总要一亮,同时出现沐春风、浴甘露的感觉。大家相互传阅,连连称赞。这就是有新意的话题作文答卷的社会效果。

篇9:以盼望为话题的小学作文优选

“出去!”随着一声怒喝,我摇晃着肩膀,满不在乎地往门外走去。

小时候的我,性格孤傲乖张;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多么盼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扬。走出办公室,天上不知何时早已被黑压压的乌云遮住了,它们一朵朵地拉着脸,面色阴沉地快要挤出水来。正准备离去,忽然听见老师的声音,我不屑地停下了脚步:又在抱怨我的冥顽不灵了吧!可是传到我耳朵里的却不是批评与讥讽,而是一句看似说笑般的打趣:“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那一刻,心上的老茧片片剥落如花,老师之前那么多的严厉教导,都不及这一句打趣半句闲话;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的盼望已经实现。天上的乌云渐渐散去了,太阳重新回到云层前。我呼出一口气,扣好上衣,将书包背好,脚步轻快地往家走去。

现在的我,仍然盼望着所有老师的关注与赞扬,不过我知道,我的盼望正在一点一点的实现。

篇10:以盼望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

——题记

我盼望着世界和睦。

电视机里播报着中东地区频繁战争的新闻。房屋楼台倒成废墟,血红的夕阳下尸横遍野,流离的人们发着痛苦的呻吟。一个看起来五岁大的孩子蜷缩在轨道旁,眼中透露着无助、迷茫。砰一声,孩子忽然倒在了血泊中。我抬起头盯着屏幕,口中的食物竟咽不下去。

世界上仍有战争存在,民不聊生。种族歧视、资源争夺、宗教差异……这些造成冲突的恶果。

我盼望着有一天黑人的孩子和白人的孩子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手足相亲;我盼望着有一天,中东地区的国家不再因一滴淡水,一罐石油而军火摩擦;我盼望着有一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可以坐下来交流文化,互学互鉴。

我盼望着人民平安。

庚子年初,荆楚大疫,华夏民族正与冠状病毒打响没有硝烟的战争。耄耋之年的李兰娟、钟南山院士拖着疲惫的身躯,辗转在疫情一线。几万万医护人员一声令下,整装待发。

但是,病毒是可怕的。先是通过说话接触病原体被感染,到后来出现了无接触感染。抗疫期间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数不胜数,没有摆脱死神的人还有很多。如今抗疫大战六个月已过去,但仍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

我盼望着有一天,平凡的英雄平安归来;我盼望着有一天,人民不再担忧、害怕;我盼望着有一天,我的祖国依然是五岳向上,滚滚江河依然向东。

我盼望着,不管是看得见的战争,还是看不见的战争,都会以欢声笑语而取代。

终有一天,世界和平。

篇11:以盼望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我盼望我是一只小蜜蜂,为人们采蜜,这样人们就能吃到美味的蜂蜜了,并且还是天然的无害的。现在市场上的蜂蜜大多都是掺假的要是对人的身体有害就不好了。

我盼望我是一棵树,这样我就可以呼出氧气供人们呼吸,把人们呼出的一氧化碳吸入我体内,这样一来人们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率也就减少了。

我盼望我是一支蜡烛,供人们照明,即使这样我的生命会很短很短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用了我毕生的精力去为人们照明!没有浪费我宝贵的时间和生命!不是有一句话叫做美丽一次就足以吗?我能在黑暗中为人们照明也是美丽的一种难道不是吗?

我盼望我是那默默无闻的根,虽然外表丑陋却一直给花草的茎、叶、花,树木的树干、树叶输送养分!

我盼望我是一把雨伞,可以为人们遮风避雨

我盼望我是一名发明家,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机器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我盼望我们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学会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现在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我们原来美丽充满生机的地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黄沙,野生动物也减少了许多……

我盼望我是一名园艺工人,把祖国打扮的像花园一样美丽!

绿树盼望抽枝,小草盼望发芽,小鸟盼望高飞,小孩盼望长大,家庭盼望和睦,亲人盼望团圆,集体盼望团结,国家盼望统一,世界盼望和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盼望什么吗?不知道了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盼望很多很多,我盼望……

我盼望……

篇12: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

关键词:职校生,话题作文,审题能力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也是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必考的科目。

自从2000年福建省实施高职单招考试以来, 高职单招语文考试作文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个阶段。笔者认为,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 在高职单招语文复习及中职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培养职校生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谈谈看法。

一、引导学生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当前职校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什么是话题作文?迄今为止尚无明确定义。怎样写话题作文,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也没有系统安排。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 也是这几年高职单招作文命题的主要模式。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需要审题, 但二者之间审题宽严有所不同: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加以审查与落实, 既要审文体、审范围, 又要审写作重点理解命题意图。话题作文只有一个松散的话题, 在话题的范围内,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体, 题目可以自拟, 立意、取材不加限制, 写作重点也由自己确定。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然都有“材料”, 但二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 在试卷上的指令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话题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虽然都有“题”, 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 所有的考生都必须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 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 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

作为话题, 可以无限多, 举凡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学习、生活、情感、幸福等都可以成为话题, 但就高考作文而言, 话题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即话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就高职单招作文来看, 以下的话题是每年必须关注的作文话题。

关注自我———学会做人, 学会交往, 学会协作, 学会发展。

感受真情———亲情, 友情, 师生情, 乡土情, 爱国情。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不过是个引子, 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 进行分析。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只要与话题有关的, 不论写什么, 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可以。

话题作文是一种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 而没有限定立意、选材和写作方法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正是因为这样, 审题对于写好话题作文尤其重要。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题”, 包括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写作要求。“审”, 即是对题的内容逐项细读, 咀嚼话题及各项要求的意味, 准确地把握话题中所“明示”和“潜在”的各项界定。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与话题, 动笔之前要好好地分析背景材料、作文要求及限制条件, 进而确定作文的写作内容, 否则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二、帮助学生分析话题作文审题不当的原因

学生写不出高质量的话题作文, 审题不当是根本原因。学生审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只看话题要求中的一个词, 而不顾其他, 就会出现审题不当。例如, 2009年福建省高职单招作文题:“舞台上, 几个角色演出一台戏;生活中, 众多角色组成一个团体。你对‘角色’有什么见闻或体验, 认识或感想?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得抄袭。”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只强调舞台上的“角色”, 忽略了“生活”中的角色, 就有可能导致审题失误。有一部分考生立意时只侧重于“舞台”, 认为只要文章内容与“舞台”有关就可以, 如果忽视话题后边的限制性语言, 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 顾此失彼, 理解狭隘。

也就是说, 对题意的理解不全面, 导致审题不当。如有的学生面对《诚信》文题, 往往把“诚信”拆成“诚实”、“诚恳”、“真诚与信任”、“真诚与自信”等, 导致审题偏差。又如2010年福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照亮理想的月光”, 有的学生只写了“理想”而没有写到“月光”, 基础等级只能归入三类卷以下打分。有的学生只写了“月光”, 根本没有提及“理想”, 这就更属离题, 这类作文只能归入四类卷打分。

(三) 分析肤浅, 中心游离。

也就是说, 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和把握材料的中心, 导致审题失误。话题作文一般都会给一个材料, 而所给的材料都与写作的中心有关。例如2012年泉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1.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 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2.每年犹太人都要过一个‘赎罪节’, 到那天, 所有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 为自己的罪过由衷地忏悔。请以‘忏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这个材料的中心是“忏悔”。忏悔不同于我们经常讲的后悔、检讨或自我批评, 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是迎合某种需要, 而是真诚的自发行为, 它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 更伴随着悔恨、愧疚、羞耻、自责等情感体验。只有深入地分析理解材料, 把握中心, 拓展思维, 才能写出生动感人、入情入理的好文章。人不可能不做错事, 但若有忏悔之心, 就能回归正确, 不至于错了又错, 不可救药。有忏悔之心的人是正直善良的, 而有忏悔之心的民族是强大的、优秀的。忏悔是对灵魂的自我拯救, 也是良知的闪耀、人性的升华。它能荡涤污秽, 净化心灵, 催人上进, 促人有为。也许在你的内心早就有过忏悔, 也许你的朋友也曾向你吐露过他的忏悔, 也许你已认识到忏悔对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也许你感到正是由于忏悔意识的缺失使社会道德日益滑坡。有些忏悔虽然是迟到的, 已于事无补, 但对世人却是一帖清醒剂。抓住了这一中心, 记叙、议论或二者兼而有之, 对此文题皆相宜。

三、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如前所述, 写好话题作文, 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审题, 审题不准造成的影响极大, 一旦偏离题意, 得分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话题作文不是没限制的, 只不过限定的范围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范围宽了一些。审题

WENJIAOZILIAO

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弄清题目中到底有哪些规定。

作文的审题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审题法和间接审题法。

直接审题法就是直接解剖题目的词语, 分析词语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命题的范围和写作重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间接审题法要求写作者按照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 联想、想象、思考与话题有关的生活情景、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历史故事……确定立意、选择文体、拟定题目, 进行作文。这种方法适用于话题作文的审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 为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一) 不要漏掉题中的任何一句话, 一定要把题目反复看几遍。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 如果一个已知条件都没用到, 这个题就很可能解错了, 作文题目也是一样, 每句话都要考虑到, 想一想这句话对作文内容作了怎样的限定, 写作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才能动笔。

(二) 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特别是有的题目中用了比喻、寓言等材料, 一定要弄清比喻或寓言的含义。

(三) 学会分析材料。

有时候, 材料比较复杂, 在审题时, 要学会分析。如“照亮理想的月光”, 关键词是“月光”, 月光在材料中的含义有四种:一是实指的月光, 可以借助它来抄写乐谱。但光凭月光还不足以支持巴赫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二是明亮温柔的月光, 一种美好境界的象征。三是哥哥的帮助, 这种帮助虽然微不足道, 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如屋顶上的月光, 在艰苦的岁月总是无法叫人忘怀。从这个角度出发, 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四是艰苦的环境。巴赫靠哥哥的辛勤演奏来生存, 徒步求学, 借助月光抄乐谱, 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位音乐大师。从这个角度来看, 逆境造就人才, 似乎也可以写, 但范围较大, 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篇13:以盼望为话题的小学作文优选

我的脑海中还会经常浮现出小妹妹那可爱的模样;她会有一双像我一样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红红的小嘴巴,像苹果一样粉嘟嘟的小脸蛋。笑起来嘴角有两个小酒窝,让人看了就会忍不住想亲她一下。想到这些,我就会开心的笑出来。

有时我也会担心,爸爸妈妈有了小妹妹会不会就不爱我了?但妈妈告诉我,爸爸妈妈会像以往一样爱你,只是我要学会分享,分享爸爸妈妈的爱、分享心爱的玩具、分享好吃的东西、分享可以分享的一切,你就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我更加期待小妹妹的到来,那样我就不再孤单了。

等她出生了之后,我会做个好哥哥,每天放学写完作业之后,我就陪她玩,做各种鬼脸逗她笑,帮妈妈一起照顾她。等她长大一点,我就给她讲故事,教她读书认字,她被人欺负的时候我保护她。

篇14:以盼望为话题的小学作文优选

一阵风吹来,草地上的草儿随风摇摆,我伸出头望着那盆“土”。我走近一看,一支细细的小芽上有两片嫩绿的叶子。上面有着细小的露珠,晶莹剔透。我用手轻轻一动,叶子颤动起来,露珠如滑滑梯一样滴在我的手上。我盼望着,盼望小芽茁壮成长,开出花朵。

蝴蝶飞舞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映入我的眼帘,那盆花又出现在我的眼中。经过风吹雨打,花盆有些脏,不过那泥土的芬芳,钻进了我的鼻子,让我有一次起身去观察它的成长足迹,一朵朵风信子长在枝干上,橘色的,粉色的,红色的… 我低下头去,一阵微风吹来,我慢慢享受着花香,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篇15:初中关于盼望的话题作文

是那秋风习习的秋天给了我独特的灵感。

在其他人眼中,这并不算盼望,期待的东西,世上没有房里没有窗。自从我住进来时,我根本不在意那些窗,那些窗有什么用?除了看外面的天空、汽车,没有什么用。

我期盼的窗是这样的。

大气的落地窗,刷上深棕色的油漆比较好看。我比较喜欢即碰就落的油漆,它给我述说着岁月的苍老、历程。

春天,阳光透过那点点的空隙,洒进我的房间,拉开窗帘,花香和着泥土的清香立即充满整个房间。也许,窗外种几十枝竹,竹下一片清新,许多笋探出头来;也许,窗外是一片花海,花的香气被春的微风飘散出很远,很远......也许,窗外是一片森林,鸟叫声充满着整片森林,小松鼠在树枝间来回跳跃,抱着那硕大的松果回家。

秋天,窗外落叶纷飞,眼前一片黄色,只有那松树翠绿挺拔。也许,窗外一条小桥流水树叶落在水中顺着水流滑向远方。也许,窗外一片枫树,正如诗人所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一片片枫叶,仿佛是小鸡走在枫林中嬉戏。

雨天,窗外一片模糊,我经常在窗前发呆,看那条条曲折的流水,眼前一片模糊。隐隐约约看见一些人撑伞走过,有些私下交谈,有些大声讲话,还有些独自一人匆匆赶路。也能听见雨的歌声。

雪天,我在壶中泡杯奶茶,捧在手心中,感到心暖暖的,有时外面雪球互飞,有时笑声不断。

我想在窗前搭一书桌,几本书放在一旁,还有一把小椅,两个坐垫,简朴中又有华丽。

如果我有那样一扇窗,就是开启我心灵心底的钥匙。

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 蔡嘉恒

篇16:初中“话题”作文写作之我见

关键词:“话题”作文,切入点,文体,情感

“话题”作文是指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选材而写出的文章。作文题表面上不含观点, 内容上不予限制, 写作形式也往往体裁不限。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命题”作文的新写作形式, 是当前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新要求, 正因这类作文显得非常“散”和看似没有要求, 往往使学生写作时感到困惑, 无从下手。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 适应新课改要求, 提升初中学生写好“话题”作文能力呢?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选准切入点是关键

选准切入点。就是指学生在所给的话题范围内,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 切实展开, 充分发挥, 以表达某一观点或反映某一现象。同一话题, 切入点不同, 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等呈现形式定也多种多样。如果在作文构思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就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一) 从“点”上切入

作文所给“话题”往往比较开放, 限制少, 题目大, 范围广, 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 学生难以把握和驾驭, 因此, 大处着眼, 小处着笔, 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 从“小”处切入,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 表达独到的见解。如: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话题作文“喝彩”, 可写的层面很多, 可以为人而喝彩或为事而喝彩, 为景而喝彩或为物而喝彩;为成功而喝彩或为失败与挫折中的坚强而喝彩;还可以为伟人大事而喝彩或为自己而喝彩等。我们写作时要尽可能收缩到一个“小”层面, 或写为朋友喝彩, 或为父母喝彩, 甚至让笔墨更集中, 专写某次成功, 从某一点上切入, 便迈出了“喝彩”的第一步, 使主题更鲜明。

(二) 从“面”上切入

对于思考空间大、取材范围广的话题, 我们可以宽题窄做, 在标题上做文章, 通过添加修饰语的方式加以限制, 以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 从面上化多为少, 化大为小, 化粗为细, 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如: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作文以“童年”为话题, 我们可以在标题的前面加修饰语, 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 还可前后同时加, 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童年的趣事、欢乐的童年、那一年的夏天、童年的无知等。话题缩小了, 思路容易集中, 避免了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等。

(三) 从“新”上切入

作文所给材料的内涵往往很丰富, 理解角度多样化, 如何将材料用活用新, 可运用一些技巧, 可以从特定的情景, 或就某一句话、某一个细节, 作为突破口, 开口小, 挖掘深, 由此及彼, 引领创新, 做到思维新奇,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层次分明, 内容深刻。如:在写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时, 我们就可从材料的提取入手, 创新思维, 标题定为《生活的调味瓶》, 以酸、甜、苦、辣等分层依次叙写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甚至将范围定格在初中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从标题的选取到内容的层次, 均给人耳目一新,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定是好文章。

(四) 从“实”上切入

对于虚拟话题的作文题材, 所隐含的寓意往往捉摸不准, 难以下手, 这时我们可以化虚为实, 变抽象为具体, 把抽象的话题转变为对某具体问题的议论, 便可有效地避免作文的空泛。如:某年的中考作文以“变化”为话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虚题作文, 学生作文前必须要先锁定一个实体目标, 如果写家乡的变化, 就应考虑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如果写精神上的变化, 还应再缩小角度, 写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并且紧扣时代精神, 把“变化”这个大而宽的话题通过实写一件小事而表现出来。有位考生就以奶奶穿裙子为切入点, 通过奶奶思想观念的变化, 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一个小的“变化”现象, 却反映了当前农村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 避虚就实, 便成了一篇好文章。

(五) 从“情”上切入

作文特别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 提倡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只有写出先打动自己的人或事的文章, 你的真情才会感染别人。如我曾在指导写话题“心事”时, 有位学生满怀深情地在文章中写道, 爸爸妈妈经常吵架, 最后离了婚, 从此使他感到自己孤独和自卑, 以及她对温暖亲情和家的渴望, 反映了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催人泪下, 让人震撼, 产生了很强的“情感”艺术效果。

二、选择适宜的文体是重心

“话题”作文文体选择自由, 立意多向发散, 选材范围宽广, 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 展示写作才华, 激发创新意识。在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后, 学生还应结合自己的选材内容, 选择最适宜的文体来表情达意, 才能够让文章更加有血有肉。选择文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 根据侧重点不同选择文体

有些话题对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是有所侧重的, 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 各类文体均可用, 但最好选择记叙文和抒情散文, 如果选择议论文写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选择议论文要比选择记叙文等要顺手得多。

(二) 结合自身所长选择文体

对于侧重点差异不大的话题作文, 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特长选择文体。如:形象思维较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擅长讲道理、逻辑思维较好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脑子灵活善于讲故事的同学可以写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小小说等。

(三) 适时运用特殊文体拓宽深度和新意

特殊文体指应用文体和文艺性文体。日记、书信、演讲搞、辩论稿、会议纪要、实验报告、新闻报道、广告等属应用文体;小说、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新编、散文、诗歌等属文艺性文体。在作文时我们运用特殊文体较少, 近些年来, 中考时运用此文体获取高分的学生也不乏其人。为此, 适时运用这类文体或可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运用不好, 也常有很大的风险。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应文体的特点才能保证效果。

1. 使用特殊文体表达观点更有创意。

如:“缺陷”这个话题, 思路是“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缺憾美”。选择议论文比较平淡, 若写成一篇想像文章就比较新奇了, 设想维纳斯当初双臂齐全时默默无闻, 偶然失去双臂后却一举成名, 成为美的化身;或者设想维纳斯的双臂被发现并修复。再如:“环保”这个话题, 思路是“批判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既可选择议论文;也可以某地为例写成一篇记叙文;但这两种文体的文章很一般。如果我们以童话方式来写, 让各类动植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纷纷到法庭来状告人类, 文章就很精彩了。

2. 特殊文体有时能有效地扬长避短。

如:“日记、书信”两种文体具有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可自由表达的特点;其结构自由, 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对于写作时文体不太规范的同学也能写好。“戏剧、对话体”两种文体具有不必叙述描写、文章结构也较灵活等特点, 对很适合思路活跃、善于写对话的同学。“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文体很适合素材缺乏而又善于想象的同学。“故事新编”这类文体适合素材缺乏而又有大量故事原型、头脑灵活的同学。

三、写出真情实感是根本

“文非情不深”, 即文章没有感情就没有深度, 更谈不上感染力。生活乃情感之源, 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真诚之心去观察生活,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加深情感体验,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巴金说:“我写作, 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只要我们在观察中抓住动情点, 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早晨叶片上的一滴露珠、傍晚天边的一抹晚霞、伤心时好友的一句话都可以让学生感动不已。语文教育专家孙绍振说:写作, 贴近生活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要贴近自己的经验, 写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观察、思考、体验和想像, 有了观察所得、思考所获、体验所感和想像所创, 通过平时的积累, 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情。

虽然说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 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 但是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 依然存在一个怎么说事、如何抒情的方法问题。所以,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老师依然要指导学生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一些具体方法和途径。例如, 我在指导写作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时, 我用多媒体配乐式朗读一个有关此话题的文章, 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 引领学生感悟生活, 挖掘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 或者是自己一想起来就心潮起伏的人和事。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静心地聆听, 我又建议大家捂上眼睛, 这样会听得更加投入, 并且让几位同学在背景音乐中倾诉自己的感情, 叙说自己感慨最多、记忆最深、情感最炽的往事, 最终唤醒了所有学生脑子里感人的事情。

总之, 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教会他们写作方法, 就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篇17:关于盼望的作文800字

那天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一层薄雾悄悄地伏在地面上。正吃着饭,背后突然传来爸爸的声音:“今天你爷爷要来喽!大概下午能到!”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心情如同失散的鸟儿和同伴重聚那般欢乐,干什么都利利索索的!

上学路上,我沐浴着阳光,一蹦一跳,哼着小曲儿走在小巷里。脚踩在石板路上“哒哒哒”的声音清脆悦耳,煞是好听。今天的微风似乎特别调皮,一个劲儿地钻进我的衣袖,抚摸我笑眯眯的脸颊。路边的花朵摆动着它们可爱的脑袋。几只麻雀掠过我的头顶,在空中划过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但是今天的钟表似乎生病了,指针慢悠悠地挪动着:滴――答,滴――答,滴――答。我盯着钟表,看着那时针指到10,指到11,指到12,指到1……我望着窗外,想象着到家时的情景:爷爷穿着什么衣服,见到我他会说什么呢,也许会抱我,亲我,也许还会给我带什么礼物呢……想着想着,我竟傻傻地笑了。就这样等着,也不知看了多少回时间,焦急、兴奋、盼望。

终于熬到了放学,我二话不说整理好书包就飞奔回家,哪还有心思欣赏路边的风景?书包里的铅笔盒在剧烈的晃动下“哗啦啦”的声音不绝于耳。仿佛在用催促的

口吻对我说:“快点,快点,爷爷在家等你呢!”我真是恨不得给自己插上一对翅膀啊!

到了家,我来不及擦掉满头的大汗,就忙打开了门。可是屋里空空如也!一开始,我还以为爷爷藏起来了,想给我个惊喜。但是,我把屋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爸爸的解释是:可能路上堵车吧。我的肩膀顿时垮了下来,但眼里仍是期待。于是――干什么都心不在焉;坐在书桌前,双手撑着头,盼望着;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盼望着;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们在楼下追逐打闹,盼望着;时不时还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听有没有脚步声。

“爷爷什么时候到啊,爸爸?”“现在几点了?要不打个电话?”“现在到哪儿了?再问问吧。”“现在呢?”天色渐渐昏暗下去,但我的期盼不肯走,执着地等待着。可当窗外的黑幕拉下,月亮来接班时,我的眼皮也禁不住耷拉下来了。我垂头丧气,心想:看来爷爷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了。“咚咚咚”突然一声敲门声传入我的耳畔。谁?我的心莫名地激动起来!我从猫眼里一看,是爷爷!我欣喜若狂,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门,和爷爷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上一篇: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下一篇:田忌赛马(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