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事求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2024-05-24

如何实事求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精选12篇)

篇1:如何实事求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如何实事求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干部考察工作是一件复杂、慎重、严肃的工作,要走三个环节,即考察前准备、考察中操作、考察后任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工作,本人提出几点看法。

一是考察要符合实际,要真正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考察内容。干部是干工作的,因此,考察干部前必须首先考察这个单位的需要、这项工作的特点、这个岗位的特征。从这一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人的条件、标准和具体考察内容,将“工作需求”具体化为一系列可以衡量的具体条件、指标,据此描绘出这个岗位的本质特征。

二是通过考察,要真正把握住一个干部的本质特点。考察一个人、一个干部,要看他的什么,这不是一个主观随意确定的东西,而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分析、界定和明确的标准。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将干部标准定为四化方针、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三大方面,但在具体的掌握中,我们往往又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具体衡量,把考察对象的本质特点如实反映出来。

三是考察人是个“独立人”,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考察对象。考察人要具有“独立性”,既不要是被考察者的亲密朋友,也不要是被考察者的对头仇人。考察人要用宽阔胸襟去考察考察对象。

四是对考察对象信息的了解了全面,要准确,要进行延伸考察。拓宽考察范围,对考察对象不仅要考察目前岗位上的情况,还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工作圈子中的人对他的看法,不仅要了解考察对象本身,还要了解与他紧密相关的人。当然,这个延伸要明确和规范,做到合理延伸,不能无限拓宽。

五是考察材料应当形成于考察之后,而不是诞生于考察之前,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考察对象。经过实际考察,深入分析,出于公心,出于事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撰写考察材料,为工作的需要尽可能找到最适合的人选。

篇2:如何实事求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关于做好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办、社区)党委、县委及县级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县委同意,决定对全县科级后备干部进行集中推荐考察,进一步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库。现就做好推荐考察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这次推荐考察工作从2015年4月17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大致安排半个月时间。

二、后备干部的条件和资格

1、后备干部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突出年轻化、专业化,同时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①正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是任职满两年的副科级领导干部;

②副科级后备干部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③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④正科级后备干部年龄原则上要求35岁以下,副科级后备干部原则上要求30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⑤身体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推荐为后备干部:

①正在受司法机关立案侦察、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的人员;

②在党纪处分期限内的人员;

③受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人员;

④不是本单位在册在编的工作人员。

三、后备干部的数量和结构

1、正科级后备干部。乡镇(街道办、社区)按领导班子党政正职编制职数1∶1的比例进行确定,县直部门、事业单位按正职编制职数1∶1的比例进行确定,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应有一定数量。

2、副科级后备干部。乡镇(街道办、社区)按领导班子党政副职编制职数1∶1的比例进行确定,县直部门、事业单位按领导班子副职编制职数1∶1的比例进行确定,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应有一定数量。

部门有内设机构、非单独预算事业单位的,后备干部数量由部门提出意见,经考察组与组织部沟通后确定。

3、后备干部队伍专业知识结构。要有比较熟悉党务、意识形态、zd、经济贸易、科技、农业、工业、财政金融和城建规划等方面的人选,又要有既懂党务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选,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应注重选拔具有国民教育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优秀干部。

四、方法步骤

1、会议投票推荐。会议投票推荐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后备干部人选,应当在民主推荐票数相对集中的人选中产生,得票相近的可根据干部表现情况确定为差额人选。参加民主推荐大会的范围是:(1)乡镇(街道办、社区)参会人员范围:全体干部职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站所负责人。(2)部门参会人员范围:全体干部职工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3)事业单位参会人员范围:全体干部职工及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2、个别谈话推荐。参加谈话推荐人员范围按不低于参会人员60%确定,参会的全部领导干部要进行谈话推荐,参会的其他各方面人员要有一定人数参加谈话。参会人数少于10人的单位,所有参会人员都要进行谈话推荐。

3、撰写考察材料。考察组综合分析推荐情况后,提出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并采取民意调查、与本人面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全面考察掌握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熟悉领域和主要专长以及缺点和不足,撰写书面考察材料,向县委组织部汇报。

4、审核认定人选。县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对考察组上报的建议人选进行审核,研究确定正式人选名单,向县委报告。

五、考察纪律

推荐考察工作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考察组要加强与县委组织部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按时报送材料。考察组成员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观点,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尤其是不同意见,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考察情况。考察期间,考察组成员不得接受吃请和收受礼品,不得参加考察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动,确保考察工作的公正性、真实性和严肃性。

对违反上述纪律的,视其性质、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将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六、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

考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具体担负以下职责:(1)拟定干部考察工作方案,明确考察的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序。(2)考察过程中遵循考察方案,严格按干部考察工作的程序和具体要求办事;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了解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详实记录,并及时反映考察中发现的问题。(3)考察结束后,考察组成员经集体研究讨论、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后,按要求撰写规范的干部考察材料。(4)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向县委组织部汇报考察情况,并将考察形成的有关材料,全部上交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存档。

七、几点要求

1、考察组对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进行认定。对不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或未经县委组织部同意擅自增加名额推荐的,调整出后备人选名单。

2、后备干部仅做为组织部掌握全县干部状况,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的依据,干部任用时另行考察。

3、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一般每年考察一次。对思想不上进、工作表现一般或者受到组织处理的,要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库;对虽未录入后备干部库,但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及时予以补充;对连续几年在后备干部考察中表现优秀者,在干部任用中优先考虑。

4、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考察准备工作,保证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考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请及时与县委组织部干部科联系(3216XXX)。

附:

1、考察组分组名单

2、《正科级后备干部人选推荐表》和《副科级后备干部人选推荐表》

3、廉政鉴定表和计生鉴定表

篇3:如何做好民生实事报道

1 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细化梳理

每年年初的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都会有当年为民办实事工程的相关介绍。但这些公布的实事工程受到荧屏限制,大多数笼统、简明扼要,往往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牵头来办理,所以需要记者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并加以分类。例如,2014年南通市通州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有10件,分别为教育均衡发展、医疗服务改善、健康管理促进、养老机构建设等。就拿教育均衡发展第一件民生实事来说,里面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仅通过这6个字是根本看不出有哪些事情要办。记者通过采访教育部门才了解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民生实事包括:实施22所学校的教学楼加固安全工程、继续为30所学校配备电子黑板和开工建设高标准高级中学。6个字笼统概括了4项实事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联系几个部门和几十所学校,分别来了解报道这件民生实事工程的建设情况。

记者只有完全掌握民生实事工程的相关内容,包括进度、质量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为报道打好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实事工程线人制度,采用“庖丁解牛”的方式,进行细化梳理,使实事工程每一步进展,每一项措施,每一件成绩都能及时告诉给广大观众,使观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2 紧盯实事项目工程进度,用连续报道的方法告诉广大观众

民生实事工程内容公布后,各相关部门会陆续启动对民生实事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报道各项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例如,2014年通州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当中,提到要开工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2015年6月投入试运营。2014年6月17日,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进行了新闻报道。由于这件民生实事建成后备受老年群体关注,又分别进行了三次追踪报道。《社会福利中心开始基础设施建设》(7月20日)、《社会福利中心完成工作量30%》(10月8日)和《福利中心主体封顶进入装修阶段》(12月13日)。接连三篇追踪报道,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如何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建成后会带来哪些实惠等方面进行报道。如果只对开工和竣工这两个时间节点进行报道,必然导致新闻缺乏连续性,民众了解不到建设过程中的细节信息,将会降低整个媒体的受众关注度。

3 学会换位思考,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角度报道新闻

对于新闻来讲,最重要的就是通俗易懂,信息量大以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策划新闻报道。因此,要多关注项目建成后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例如,农村水泥路建设可以改善老百姓的出行环境。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今年都会有兴建哪些水泥路,我家旁边有哪些水泥路兴建?长度和宽度是多少?道路建成后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因此,在进行报道时就要围绕着这些方面来展开,而不是拿出大量的篇幅,去报道施工单位如何加强组织领导的,施工负责人多少天过来巡查一次等百姓关注度不高的信息。因此,报道时一定要坚持群众视角、多去关注采访群众对于民生实事工程的反应和反响,多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的新闻报道。这样才能提高群众对民生实事新闻报道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4 上通下达,当好百姓和政府的连心桥

每年政府都要拿出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资金,来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希望可以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多实惠;同时,也希望得到百姓的赞扬和支持。这就需要媒体要做好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既要及时将百姓的心声传递上来,也要把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下去。例如,近年来,通州区政府大力实施公交村村通工程,让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公交出行的便利。2013年,区政府准备开通从平潮汽车站前往平东镇弥勒禅寺的镇村公交。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如何沿丁平公路行驶的话,可以让三港村、任口村、四十里村的6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坐公交车。记者马上将这一信息及时传递给交通部门。公交开通时,附近村民纷纷撰写横幅,悬挂在路边,感谢交通部门和新闻媒体为方便群众出行所作的工作。

篇4:实事求是地做好对接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已经在企业的学徒,行业协会是管理企业职业教育的法定机构,负责行业内的企业职业教育,包括预测培训岗位、实施统一的培训规章和考试等。德国各地劳动部门都建有劳动信息中心,负责就业信息发布,实行全国联网,可即时上网查询。德国还建有拥有500余人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专门研究职业教育问题。这样的体制,使得企业的职业教育最大可能做到针对性。澳大利亚TAFF是由行业委员会提供培训信息和培训标准。我国香港职业教育是由行业委员会负责培训信息和培训要求的管理指导。可见,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外,行业组织作为法定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方面担当重要职责,保证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畅通的对接渠道和机制,就可避免人才培训的盲目无序。,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实行学校模式,大多数学校由教育部门举办,缺乏清晰的行业背景,政府和社会也没有相应机构为职业学校提供即时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服务指导,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是不可能的,即使地方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专业与产业吻合度调研,由于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信息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又缺乏调研的科学方法和专业技术,其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都是很低的,不可能作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而且也不可能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在当前体制下,职业学校要成为专业对接产业的主体。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要改变传统学校运行模式,建立起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对接产业与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有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经济部门和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建立对接产业与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的专门或挂靠职能部门,专职负责研究地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捕捉人才需求信息,相当于企业的市场部或供销部门。在培养模式上,一是实行“平台+模块”,即实行“大类专业+专业方向”,大类专业就是专业平台,在大类专业上设置若干专业方向,专业方向采用灵活独立的学习模块,最大可能地对接实际需求。二是实行“订单式”培养,即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在办学体制上,建立地方性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吸引地方相关专业职业学校和企业加盟,成立集团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集团运作,在区域范围内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和需求信息共享。这样,通过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做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

观点链接:

研讨会上代表们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下面两个问题:

1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专业对接产业之难;2从宏观制度建设的角度看专业对接产业之难。综合所发表的观点,我们发现:

一、对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职业教育而言,破解这些难题的思路大概可分三个层面:

(一)专业建设方面

1马成荣提出,专业建设要考虑和兼顾专业内涵的职业性,专业服务的属地性,专业组织的多样性,专业发展的融通性,这是解决专业对接产业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教育部门与企业股份制办学,职业学校才会有生命力:学校与行业企业等共同规划专业计划开发、进行专业目录修订、专业市场分析等。

2楼世洲提出,要将不是职业化的职业。转化为职业化的职业。减少专业的可替代性,也就是进行职业的专业化。德国的清洁工可以根据清扫情况自行配置清洁剂,有专门的工具,但就这个清洁工的工种,在职业教育里要学3年。

对于一些传统产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可适当拉长产业链。比如农业里的养殖业,就可以延伸至农业经纪、育种育苗、动物医疗、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等。

3徐朔提出,在专业开发上,一方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属地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梯度,考虑人才流动的问题。要把行业企业的需求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中,但也不是唯企业之命是从。传统专业需要内容更新和技术提升,但如果完全对应新产业而建设专业,也将会造成专业的过分窄化。

4李应柏提出,职业教育应该首先是人的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培养人应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方面

1徐朔提出,除了订单培养,不能企业要什么,我们就开什么课。课程应该是教育过程和工作内容的系统化配置。到企业实训的时候。就是把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当中,把抽象知识应用到情境当中的过程。

2张宁新提出,现在江苏要求每个专业、每个老师都要开发课程。在德国,这样的事情是国家行为,由各州政府委托各行业协会来做,行会把所有该类企业对此岗位的需求集中起来,从中提炼、归纳出学习领域,再细化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理论和实践各有什么内容等,而老师应做的是通过教学把学习目标达成,把学习任务落实,在现有的条件和框架下让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现在既要求老师做专业和课程的开发者,又要做课程的实施者。结果很有可能是一个“者”也做不到。

(三)教学实施方面

1徐朔提出,要增加现有顶岗实习的教育含量。比如可分为教学性的和就业性的顶岗实习。教学性的让学生在这个行业全面轮岗;就业性的,就针对学生有就业意向的具体岗位进行技术强化,加大培养力度。

2楼世洲提出,目前我们对技能的理论知识如何教给学生研究得很多,但实践性、默会性的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却研究得不多,要重视实践性技能知识的传授技巧、方法的研究。

二、对接之难,制度之困

研讨中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破解专业对接产业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多方位的努力,其中行政力量的到位、相关制度的建设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么,具体需要哪些行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呢?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准入政策

梁晓峰提出,由于目前行业资格准入制度执行不尽完善,导致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不能充分体现,也局限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南京的美容羡发行业现有10万从业人员,只有2万人有职业资格,其他的连初级资格都没有,用工格局非常混乱。所以严格准入制度是破解对接难题的第一步。

(二)协调行政职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校企合作

徐朔提出,目前我们国家在制度上对企业介入职业教育、进行人力资源培养没有硬性要求,加上对企业好像没有多少现实利益,所以校企合作校“热”企“冷”。建议对企业要有一些减税等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投入职业教育。企业有了热情,对接就有了深化的可能。

(四)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规划,创造优质对接空间

篇5:如何实事求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思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2020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了让人十分“解渴”、茅塞顿开。对于新时代组工干部来说,唯有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真正做到用哲学观点考察识别干部,深入认识现象与本质,克服看人识人的主观性、片面性和狭隘性,方能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善用哲学观点考察识别干部,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选人用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去伪求真,拨开迷雾,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考察识别干部。然而现实中,个别同志不能够透过访谈对象的语言表象准确地发掘事物的本质,要么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要么大而化之、一了百了,从而导致访谈中经常出现“一人说了听、二人说了信、三人说了定”的现象。俗话说: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组工干部考察识别干部就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擦亮火眼金睛,识破金玉其外、虚有其表的“假把式”“花架子”,让喜欢“装”的干部“丑态毕露”,无立锥之地。除

此之外,还得注重看干部表现出来的实绩和能力,注意分析干部潜在的能力和水平。既要看总体跟细节,又要看表面跟内在;既要注重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唯数字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干部的真面目,才能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不至于被表象所迷惑。

善用哲学观点考察识别干部,就是要防止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人们在观察、评价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感受,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对组工干部而言,以偏概全乃选人用人之大忌。组工干部作为选人用人工作的直接把关者,能否在识人用人时,跳出片面、偏执的怪圈,不被所处的位置、特定的情绪所左右,不仅决定着选人用人导向,更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组工干部只有避免以偏概全、剑走偏锋,才能获得全面、理性的认识,才会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因此,组工干部要练就一双慧眼,看问题要力求全面,在提出建议人选时要准确识别、正确评价,不独处一隅、不以偏概全、不主观臆断,不先入为主。要全面地了解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对干部的过失进行客观分析而不求全责备,公正看待而不以偏概全,莫让干部被一个缺点影响、被一个错误困住、被一个污点束缚,切实站在党的事业的大局角度去思考,育好人、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真正给为民办事的干部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篇6: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要大力发扬敬业精神,一门心思干工作。一台机器的运转需要各个部件的有机配合,改革与建设事业也需要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人们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希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人,都应当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将全部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在一个岗位干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一些情况后,就以为工作“不过如此”,可以随便应付;或大部分心思用于“拉关系”、“走门子”,工作敷衍塞责。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的表现。若以那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工作,工作怎能有进步?事业怎能有发展?其实,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岗敬业者,真正做到用心学习,用心钻研,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每个单位都已实行职位分类,以事定岗,以事定人,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不能把主业当副业,尽做些赶热闹的事,结果“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要敢于面对矛盾,触及问题,尤其要尽心尽责地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决不回避、推诿,自己能够化解的矛盾决不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是要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求创新。任何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想当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因此,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有的地方、有的人干工作,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动辄“大思路”、“大手笔”,看似热闹,实则虚得很,瞎折腾。讲究务实,就应当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这样,工作就必有所成。

篇7:乡镇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王秀红

乡镇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骨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担负着上传下达、服务群众、维稳带富的重担。乡镇干部愿不愿做群众工作、善不善做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和建设大局。当前我国农村建设进入改革攻坚期和发展瓶颈阶段,各种不稳定因素凸显,对乡镇管理者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在新形势新背景中,乡镇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德服众,精于引导,将表率作在高处。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德者,国之基也。”乡镇干部作为党委政府的具体代表,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群众中,其道德品行、素质修养如何,关系着自身在群众中的地位威信和党委政府的形象,对群众具有重要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影响一方风尚。因此,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要以德服众,做好“养德”“扬德”和“立德”:“养德”是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公仆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从思想上打造道德高地;“扬德”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良风尚,引导做到“精”字,树立道德典型,宣传道德模范,营造健康的民风氛围;“立德”是立廉政之德业、亲民之德业、自律之德业,对于人人从而颂之的品德,要身体力行,主动站在道德高地作表率,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考验。

二要问需于民,勤于调研,将步子迈在深处。胡锦涛曾经说过:“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农民群众作为乡镇行政工作的直接作用人,对于政策的好坏、工作的优劣和执行力度的强弱,了解的最清,感受的最深,因此也最有发言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镇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必须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见、掌握群众动态。一方面,乡镇干部要广开进言之路,主动敞开言路之门,让群众能进来、愿进来,通过营造平等、互信的氛围,使群众对乡镇干部愿意诉真情、敢于讲真话,将实际中的困难说于乡镇干部听;另一方面,乡镇干部要主动走下去调研,做到“勤”字,变上访为下访,深入考察、综合分析群众实际状况,不仅“身入”,更要“心入”,将步子迈在基层最深处,获得群众现状和意见的第一手资料,为做决策找思路提供现实依据。

三要知性合一,专于执行,将政策落在实处。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好的政策而不执行,或者落实不到位,政策就形同虚设,会严重损害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乡镇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乡镇干部应当认真学习政策内容,领会内涵要旨,做好执行落实,使各项惠民的政策真正“惠”到民众。纵观当下,个别乡镇干部面对上级制定的政策时断章取义、阴奉阳违,执行过程中偷工减料、虎头蛇尾,统计结果时欺上瞒下、谎报瞒报,违背了制定政策的初衷,损害了好政策的实际效用。

乡镇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知行合一,执行政策做到“专”字,杜绝言行不

一、朝令夕改的现象;要将上级制定的好政策执行落到实处,坚持原则不动摇、履行程序不变通、执行标准不走样,用实际行动捍卫政策的权威、生命力和公信力。

篇8:组工干部如何做好组工信息工作

一)要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这一性质,不仅决定了信息工作在党政机关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也决定了信息工作本身只有在发挥好辅佐决策的作用之后,才会获得应有的地位。因此,开展信息工作,必须要把为领导决策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目的,把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质量作为努力方向。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必须以提高信息质量总揽信息工作全局,把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作为重点。一条信息价值大小,关键看它是否被用于领导决策。能作为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的信息,并不是一般化的信息,而是能留住领导目光、启发领导同志作出某项决策的高质量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具有全局性、典型性和倾向性,能反映出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同时还要认识到,领导决策对信息的需要,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能否从中发现新的确定性,如果你反映的信息不含有某种新的确定性,它就不会被用于决策。所以,信息一定要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这里所说的“新”,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前所未有的;人无我有的;以前存在又有新的发展的;突破了常规做法的等。对领导决策而言,真正有价值的是这些信息。那些仅仅反映表面现象和常规做法的信息,对领导决策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影响,起不到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作用,因此还是宁缺勿滥为好。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还要注意处理好为本部门领导服务、为上级领导服务和为下级领导服务之间的关系,做到“三个服务”相统一。从组织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和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决策目的的一致性来说,“三个服务”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完全应当做到互相兼顾、相辅相成。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既不能只重视向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忽视为本级和下级领导提供服务,也不能只为本级领导提供信息服务,而忽视为上级和下级领导服务。只有这样,信息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作用。

(二)要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和组织部门的中心任务提供信息。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组织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组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大局就是党在一个时期工作的总方针、总任务、总目标。围绕大局开展组织部门信息工作,就是在了解全党工作大局的基础上,从组织工作的角度总结维护大局的经验,发现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与大局不相适应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立足大局的前提下,还必须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反映信息。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信息服务是否有力和有效,取决于所报信息与中心工作任务的贴近程度。只有根据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进程,及时把领导需要了解的情况反映上来,才能提高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有效性。

(三)提供信息要做到全面、准确、及时、适用。组工信息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直接影响着组织工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强调报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适用性,以防止决策滞后或决策失误。全面,就是要反映组织工作的整体面貌,使领导对工作有个宏观的把握。一是收集每一条信息都要做到内容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二是要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做到喜忧兼报;三是拓宽收集信息的领域,着眼于全党工作大局,把信息触角伸展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四是着眼于领导决策和开展工作的全过程,分阶段、全方面地反映情况。准确,就是搜集的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真实是信息的生命所在。及时,就是在信息的收集、写作、传递、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要抢速度。特别对于突发性事件、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工作动态等,要即发即报,确保时效性。适用,就是提供信息要注意分层次。根据中央、省(区、市)、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等不同层次组织部门领导决策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信息。

贯彻上述几条原则,重点要解决好报忧难,尤其是重大问题性信息报送难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怕“报忧得忧”,不愿反映问题。其实,敢于大胆揭露矛盾,向上级反映问题,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现,也是作风深入,思想敏锐,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强的表现。领导同志对一些信息作出批示,是为了让大家引起对有关问题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给党的事业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必须看到,能否如实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是个党性原则问题。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如实地向中央报告,这是我们加强和维护党的纪律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对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执行党的纪律的一个重要检验。所以,从事信息工作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讲实情,说实话,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要支持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实事求是地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情况。当然,反映问题要真实可靠,核实清楚。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要以偏概全在反映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给领导决策提供预案。

(四)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组工信息内容往往涉及党和国家机密,有些虽不在机密范围,但也不宜公开传播。这就要求组工信息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保密意识,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要把保密工作贯穿于信息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保密信息要通过机要通信或密码传真报送,要严格按规定范围分送,并及时归档或核销,防止找失泄密的发生。

三、组工信息收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方法

(一)关于组工信息的收集。组工信息收集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信息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领导同志制定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组织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以及与组织工作相关的情况,为撰写信息作好准备。

组工信息的收集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工作业务内的情况。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老干部工作、干部审查与监督工作、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二是党的建设中与组织工作有关的重要情况。如党风廉政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情况。三是与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有关的重要社情民意和突发性事件等。搜集信息要着眼全局,拓宽视野,有些信息虽然不是组织工作的直接内容,但只要这些情况对于领导同志把握全局,分析和认清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预见性具有重意义,就要认真搜集报送。

篇9:浅谈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如何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指导和统领老干部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老干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老干部出发,通过各个方面的工作,最终保证老干部在政治上保持晚节,思想上积极向上,生活上安康幸福,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一,要始终重视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重视“做人的工作”,必须把它摆在老干部各方面工作的首位。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对老干部政治上、思想上的关心和爱护,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老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思想更加活跃,兴趣和需求更加多样化,想法多,议论多,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发生某种行为的偏差。针对这一新特点,必须始终重视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经常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引导他们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自己。采取与党委、机关同步的方式,按照统一的学习计划,根据老干部实际有重点、有侧重地选择学习内容;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收听、收看、讲座、交流等适宜老同志的形式和方法,组织老干部学习。二是要不间断地在老干部中进行集中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采取以党日活动、参观学习或采用能够发挥老干部特长、投其所好等老同志易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好老干部的经常性思想工作,采取老干部原单位与老干部工作部门相结合的方式,对老干部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做好深入了解,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实际生活问题。

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一是工作要有层次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刀切”或是“一锅煮”、简单从事的做法。二是要注重感情沟通。只有感情融洽,思想上才能交流,工作

才能做深做细。而感情的真正沟通,来源于对老干部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应当克服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的对老干部的不理解、急躁甚至厌烦的情绪,努力培养诚心、爱心、耐心和细心,把工作做得体贴入微。第二,要努力维护老干部的正当权益和切身利益。

每一个老干部都有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有正当的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包括政治权利、物质待遇等。对此,党和政府历来都从法规、制度和政策上作出明确规定,给予关照和维护。但是,现实生活中出于种种原因,老干部的权益和利益有时未能完全实现,有时甚至受到损害,引发了少数老干部的不满情绪。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实现和维护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作为老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地抓好。对于老干部的民主权利和医疗、住房、交通、文化娱乐等问题,一定要按照政策规定妥善处理,能办的要办好,不能办的要耐心解释,发现错漏的要及时纠正;对于老干部提出的政策规定以外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满足。

第三,要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

篇10:浅谈社区干部如何做好社区工作

有这样一个故事,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长得最高的尖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的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他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他就会长至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大片的尖毛草,就像一堵突然竖起的墙,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后经专家研究发现: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他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根部长的超过28米。无声的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的草,拥有了28米的根茎,当积蓄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里便一下长成了草地之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打好根基是根本,默默的积攒能量,在不声不响中,养精蓄锐,才能厚积薄发,创造奇迹。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一种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原因可能与我们所从事的社区工作有关。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的就是居民,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平台和纽带,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根基,而居民又是社区工作的“根”。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说做好社区工作、做好居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几年的社区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区干部的能力建设:

一、社区工作者定位。

社区干部与居民群众面对面的开展工作,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居民的信任度,这是社区干部工作的特殊性,而社区委员会虽然《组织法》定义为居民自治组织,但社区的办公经费和干部的工资由政府财政支付。这就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既要担任居民的利益诉求代言者,又要充当政府的相关行政工作的办事员。要做好社区工作就要求社区干部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增强对社区工作的正确认识。

1.社区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社区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党员带动居民自己管理自己,增强最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维护稳定,让社区真正牢固管用。

2.自己在社区工作充当什么角色?自己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为居民提供服务活动的过程来凝聚居民。增强政府与居民间的沟通与联系,将自己的工作落实过程变为为民提供服务的过程。

3.自己要发挥怎样的作用?自己的角色就是既是居民利益的代言人,又是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者。

三、社区干部在工作中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一)、服务宣传社区的能力

社区的工作就是要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百姓解难,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将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灵魂,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特点。社区承担的各项职责、任务,及目前的服务范围。并善于将政策法规的落实及行政管理的要求,化作为居民服务的过程,宣传社区各项工作的过程,更大程度的使居民了解社区,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与单位、居民沟通的能力。

1、辖区单位是各社区的比较重要的一支力量,近几年的社区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2年提出的帮扶共建是在社区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都很薄弱下提出的。主要突出单位对社区的帮扶与资助。在社区服务功能逐渐完善、有固定的办公经费,各项工作日益规范的情况下2005年提出的共驻共建,重在与辖区单位之间关系的互惠共赢。目前社区与单位联系时更要注重态度大方、自信、语言不卑不亢,突出单位的行业、资源及专业优势,提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及为居民服务的能力,最终实现双赢。

2、在与居民沟通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亲和力。舍身处地的为居民着想,做好社

区工作,要对社区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感情,对社区居民有着浓厚的感情和热情,任何淡漠社区工作的人都不可能做好社区工作。

(三)掌握采集居民各类信息的能力。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入户采集信息,处理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也是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现在每一名干部都有自己的所包片区,在入户时首先要自我介绍,让居民了解你的身份与意图,取得居民的信任才能得到居民的积极配合。其次善于观察,从住房的整洁、装修等方面初步了解主人的生活经济状况。第三、从主人的书画、花草等初步了解主人的爱好情趣及特长。第四、针对第一次入户的居民,基本信息即我们现在居民信息台账可通过主人的户口本、结婚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抄录及询问的方式获得。第五在交谈中根据主人的性格气质等,尽量找到共同话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引导其介绍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及其特长、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第六、根据基本信息、其性格特点、热心程度及其所表现出的需求愿望,综合判断此户属社区的哪一类服务对象,能否成为自己片区中的积极分子。并将其需求愿望进行分析、总结,判断是否是周围居民或者小区的共性问题,以此来达到掌握居民区有价值的社情民意的目地。第七在一个小区入完户后,就要结合入户的结果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总结出小区居民构成特点,判断是以纯居民,在职居民,贫困居民,老年人等人哪一类人群为主的小区.从而定位小区可开展的特色工作与活动.四、善于发掘利用社区资源优势的能力。

从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区最大的资源就是社区全体居民,而党员群体作为其中的精华部分,更是可贵的政治资源。首先要善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如通过联合党支部,将组织关系在不同地方但居住在同一小区的党员聚集在一起,开展以“共建美好家园”为平台的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党员对自身责任的认识,调动党员在推进社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党员在居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其次要善于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结合居民找爱好特长,通过公共利益与公共需求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如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的各类文艺队、维护小区居民公共利益的业主委员、能将两新组织、党员、居民都动员起来的“七彩义工队”、提供奉献爱心平台的爱心超市、爱心妈妈、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等都是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的形式。

五、善于处理社区复杂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社区内矛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对社区内公共事物的处理,不能用简单手段想当然的进行操作,而是听民意集民智,集体决策民主解决。比如通过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小区单元长楼长会、小区联合党支部会等多种形式,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来解决。从而不断地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篇11:基层干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的本领。

一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工作意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中依靠群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基本标准。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事做事的出发点,以赤子之心、公仆之责、孺子牛的精神,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心中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广开富民渠道,用为群众造福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要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境界。基层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想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自己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在群众面前站得正、立得直,树立良好的形象。群众看基层干部,不是光看他口头上是如何说的,主要是要看他行动上是如何干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史来贺,在担任刘庄村负责人的50多年中,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文秘杂烩网俭创业,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史来贺不管职务发生多大的变化,他始终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时常扛着农具参加劳动。他把刘庄群众脱贫致富视为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从来不想个人得到了什么。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觉悟和境界,他才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群众办实事,站起来做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蹲下来做一头牛,为群众鞠躬尽瘁,在世人面前矗立起一座巍峨高耸的爱民丰碑。广大基层干部都应象史来贺那样,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境界。要“忧百姓之不宁,贻百姓以安”,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心贴群众,访民情、察民意、排民忧、解民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忠实、扎实、朴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要苦练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大量事实表明,哪里经济发展快,群众收入高,日子过得好,哪里的群众工作就好做,就做得好。不论工作多忙,基层干部都要不断加强学习,苦练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一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市场经济知识。要通过学习,在思想上与市场接轨,抓法上与市场合拍,措施上与市场相符,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增强做群众工作的主动性。二是要强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如果基层干部只会讲空话,在发展经济时不能给群众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群众就会认为这个干部没能力,也就难以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从技术上、政策上指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教给群众怎么办,使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主动调适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定位,真正成为产前市场预测的信息员、产中的技术指导员、产后农副产品的销售员和抢占市场的导航员。三是要积极引导群众换脑。要从培训学习、示范引导抓起,引导干部群众走出传统思维定势,使他们思想围着市场运转,眼睛盯着市场经营,产品围着市场赚钱。通过换脑,真正把镇村干部打造成精通农村各项政策、熟悉农村各项工作、掌握各种科技信息、随时为群众提供各方面服务的活电脑;使他们成为收录机,为农民收集各类致富信息;成为播放机,把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成为编辑机,为农民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篇12:如何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中共华池县委老干部工作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干部队伍也越来越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工作任务,将出现做好离休干部服务的情况下,服务对象逐渐转变到以退休干部为主的趋势。华池县退休干部较多,又是老区、山区,如何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通过调研,对新形势下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华池县现有退休干部684人,其中党员307人,分别纳入在县城、社区、乡镇、村的33个党支部和8个党小组过组织生活。退休干部按级别分:县处级76人,乡科级317人,一般干部291人;按单位性质分:行政机关378人,事业单位262人,企业单位44人。居住在县城264人,居住在乡镇229人,居住在外地191人。

二、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退休干部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县人事局原则上负责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含县处级)的宏观管理,并负责办理退休、调资等工作,原单位负责政治待遇的落实及具体服务管理工作,县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走访慰问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则上负责企业退休干部的宏观管理,并负责工资调整,县社保局负责全县退休干部的医疗保障工作,并按时发放企业退休干部退休费,原单位或主管部门负责政治待遇的落实及具体服务管理工作; 直属单位负责本系统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单位不再具体负责退休金发放、医药费报销等日常事务,单位与退休干部的关系由紧密型向松散型转变,退休干部基本上逐步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退休干部管理方式陈旧,方法单一。多年来,退休干部这个群体在原单位退休之后,就是回家看孩子,有的无事可做,甚至搞一些不正当的活动,作为供养单位好一点,重大节日进行看望慰问,有的单位多年不闻不问。在调查中,有些单位只知道这个人的工资账号,住在什么地方,怎样联系都不知道。认为退休就是人生终结,这是退休干部本人和供养单位共同认识的错觉。没有把退休干部这个社会特殊群体提高到社会增砖添瓦、维护社会稳定这一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误区。

2、医疗待遇低,慢性疾病患者生活困难。目前,退休干部的医疗待遇和在职干部一样对待,这是不合理的。退休就意味着多年为党工作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才退下来,就年龄而言,年龄越大,相应身体就越差。发病率高,尤其在退休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七、八十年代在艰苦环境中工作过,慢性病缠身,常年药不离口,但报销药费只报住院病人,门诊费不能报销,这些慢性病人因此造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3、组织生活不经常,有些流于形式。这些人退休之后,单位在职职工过党组织生活不通知,单位其他活动更不参 与,好像成为无组织、无约束的游民,因此,产生对党、对政府消极态度,认为党组织对退休干部只是收党费,再没有什么作用。

4、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要有经费保障。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一项社会事业活动,不论供给单位、社区、乡村或老干部工作部门,都要有经费来保障各项公益活动。根据市委老干发[2009]57号文件精神规定:离休干部年人均500元特需费和人均350元的公用经费,退休干部人均年500元特需费,年人均50元管理费和年人均50元的活动经费。但目前县财政困难,历年我县只兑现特需费年2万元,其他活动经费难以落实,退休干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费用只能依赖所在单位的办公经费,没有相应的财政专项经费保障,致使一些活动难以开展。同时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现有的学习、活动阵地狭小,设施简陋、破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量的退休干部队伍学习和活动需求,也制约了许多活动的正常开展。

5、各级要不断加大对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论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社区、乡村都要建立老干部活动阵地,没有活动阵地要为老干部服务将是一句空话。

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建议

从调研的情况看,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也是广大退休干部的迫切希望。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扎实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充 分认识退休干部的历史功绩、现实奉献和社会影响,充分认识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进而把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范畴,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评先表模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职责,形成党委领导,组织、老干、人事、财政、社保以及老干部原管理单位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合力推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2、大胆创新,重视加强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在确定工作职责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与离休干部相对应的政治待遇落实制度,将阅读文件、听报告、走访慰问、参观学习、情况通报等制度一并纳入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注重把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退休干部党员,选配进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中来,不断充实支部力量,增强活力;充分利用各单位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抵制消极、颓废思想的侵蚀。

3、结合实际,及时制定落实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医药费保障机制。要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大对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医保统筹金的财政补贴,对身患重大疾病的退休干部,应按政策规定优先纳入“大病医疗救助”,确保退休干部老有所医。二是建立退休干部晚年关怀机制。加大困难退休干部生活上的关爱力度,坚持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伤亡吊 唁必访。对于退休金偏低,而家庭又很困难的退休干部,给予他们必要的财政补助。三是建立健全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退休干部及无固定收入退休干部遗孀、配偶的生活待遇。在进行涉及退休干部切身利益的改革时,要同步研究制定相应的保障办法和措施,努力使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4、落实经费,确保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一是要认真落实关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收缴的党费按50%比例留成,定期返还支部作为开展活动经费的规定,确保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给予必要的交通、通讯费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按照中组发[2008]10号、市委发[2009]22号文件要求,把退休干部公用、特需经费和管理费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经费标准,退休干部的各项经费纳由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5、相互协调,夯实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健全机构,配强人员,是做好新形势下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随着退休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要根据工作需要设臵专职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切实把懂业务、善管理、会服务、能吃苦、敢拼搏、肯奉献的同志选拔到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岗位上,确保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相适应。针对有的基层乡镇编制有限、增配专职人员不够现实的实际,要善于优化整合内外资源,着力解决服务 管理退休干部人手不足的问题。

上一篇:申请英国留学慎入四大误区下一篇:四年级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