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的荣光》观后感:爱是相互的救赎

2024-05-14

《家门的荣光》观后感:爱是相互的救赎(精选2篇)

篇1:《家门的荣光》观后感:爱是相互的救赎

最近抽空看完了《家门的荣光》这部韩剧,自从看过《人鱼小姐》之后,我几乎不看韩剧的,因为韩剧的剧情太长,很浪费时间。《家门的荣光》这部电视剧,在看的过程中一直觉得爱情是这部电视剧的主旋律,但是却越来越发现融入爱情当中的其它东西太多太多了,如亲情,伦理,名门望族的循规蹈矩,罪恶与善良,等等。在这部电视剧里表现得淋离尽致,近乎完美。《家门的荣光》这部电视剧人物繁多却性格各异,父子两代不同的爱情经历。都是幸福的结局,但经过皆然不同。

李康石和何丹雅从演戏开始的爱情直到幸福的婚后生活,让人跟着剧情,时而动情流泪,时而开怀大笑。甜蜜幸福的感觉由然而生。这部电视剧向我们展现了韩国的现代生活,传统文化,人性的光辉,家的温暖,现代中坚持着传统。美食,旅游,亲情,善良等等。当然,何丹雅与李康石的爱情是贯穿整剧的核心。何丹雅,人如其名,就像一朵优雅的兰花,默默地以同一种姿态高雅安静地生活着。如果没有李康石的出现,估计她会一个人默默地慢慢老去,生活将没有一丝波澜。李康石确实像一颗大石扔进了何丹雅平静的心湖,撩起了她心中一圈圈的涟漪,从而展开两个人曲折而又浪漫的爱情之旅。本剧的编剧,试图一直在述说和强调,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仅能让两个陌生的人碰出火花,更大的魅力在于爱情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让一个人从罪恶走向善良,从内心深处忏悔自己以前所犯下的错误,而慢慢走向光明、善良的一面。甚至能变成像丹雅一样的人,优雅善良。

真正的爱情,是超越了身材容貌的,那是已经上升到心灵的境界,是一种真正的爱,是一种物我融合在一起的感觉,是彼中有我我中有彼的感觉,不是我还需要她,我还要思念他,不需要,这些都不需要,因为我就是他,我和他已经是一体,是我们的心已经融合在一起,哪里还需要什么思念,哪里还需要什么话语,他生即我生,他亡即我亡,那是真正的永恒,是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而变换。那其实是上升到了灵魂的层次,那才是真正的爱。而家门的荣光正是诠释了这种爱。李康石,暴发户的儿子,为了父亲,可以违背自己的良心来做一些利欲熏心的事情。嚣张拔扈,行事怪异,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不择手段,颇有点不惜任何代价心狠手辣,以为达到目的,就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却因为命运的安排,屡屡碰到丹雅那个纯洁的女孩,且因此受到三个重重的耳光。第一次,因为语出调戏,让丹雅气愤不已。第二次,因为污蔑其与教授有染,又让她以一次清脆干练的耳光打在脸上,那时,我个人觉得,他完全可以避开,毕竟有过第一次的教训,为什么又要这样实实地挨凑呢?第三次,再次侮辱她与她的学生有染,当第三记耳光划过他的脸颊的时候,我看到他目露凶光的惊讶的样子,真的有点害怕,怕他会伤害到一个优雅的女子,看的真让人惊心动魄。却换来一句,是你先惹到我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爱情的挑衅,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果然爱情是由打骂开始的。在开始他们的爱情之前,真的很欣赏那个人淡如菊的女子,优雅,娴静,贤慧,能烧一手好菜,能做任何家事,包括重大的祭祀等。是一个典型的名门望族的大家族中非常优秀的女子,身材高挑,举止符合大家闺秀的典范,秀挺的鼻子透露出一丝不像外表中柔弱的刚强,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的坚强女子。没有惊艳的外表,甚至衣着也略显保守,但丹雅拥有绝大多数女人所不曾拥有的优雅气质,这或许是后天的,那种天然去饰的淡定端庄,那种温文尔雅,在众多人中,注定将会被康石一眼看中;没有逞强的个性,没有故作高雅的扭捏,丹雅在不经意间会成为众多女人中最具吸引力的一位,篮球场上、舞台上下、宗家仪式中,丹雅没有一处张扬,却一直吸引着李康石,吸引着电视机旁的我们;爷爷说得没错,丹雅是最能代表这个家族精神的女子,她会用她独有的处事态度去感染周边的人,无论何泰英,无论李康石,无论郑玄圭……无论李家父母……

因为一次不幸的婚姻,使她与之心爱的他人鬼殊途,她却准备为了心中永远爱着的他孤独终老,仿佛名门之后,忠贞是她们的代名词,永远都抹灭不了。她的家族里的父母爷爷哥哥嫂嫂们,都心疼她,但又小心翼翼地陪伴着她,不想让她再受到任何的伤害。但如此乖巧懂事的她,何尝不知道呢,她所能做的就是不让家人知道她的伤心,不想因为她而使全家人而感到悲伤。所以她经常努力在家人中微笑,让家人不担忧。而她更喜欢呆在学校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一个与书为伴,安静的角落里,她才能以一种真实的感情来面对自己,完全可以卸下自己伪装坚强的面具。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酸令人心疼的女子,而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女子,才会使得一个硕大的名门,更加的素质高贵,因为她的核心使一个家族更加团结和兴旺。

而如此懂事的她,正是因为有她,才会有家族更好的发展和不断的增添人气和欢笑。她烧给未来继母的海带汤,使的未来的妈妈不忍心放弃小孩,而成为这个家庭的宗妇,而丹雅做为唯一的一个女儿做出了最支持他们的事情,终于可以使心痛的爸爸得之抱得美人和小孩归的欣喜之情。牵绊和促进丹雅与李康石爱情的,是李江石的妹妹,李慧珠,这是单纯的小姑娘,因为单恋郑玄圭而引发其哥哥的假恋爱计划。因为郑玄圭的眼里只有何教授,而李康石却拿这个借口假装想跟何丹雅谈恋爱,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美妙的借口了。绝对的天衣无缝,出于老师的这个身份,她不能拒绝,出于想治疗慧珠这种病态的学生,她不能拒绝,出于回绝那张与自己心爱的死去的人一样的面孔的男生玄圭的单恋,她不能拒绝,更甚至于拯救一个本性还不是很狠毒的灵魂,她更不能拒绝。因为她是如此的善良和承担起一个老师最起码的为人师表。聪明而狡猾的李康石正是利用这样的一个借口,使得距男人千里之外的丹雅,有了太多太多难以拒绝的理由来搪塞,与其逃不掉,不如正面迎战。

狡诈的李康石以一句,在这场假恋爱中,我所说的每一句,你都不要相信,要清醒的知道,我们俩是在演戏,而不是真正地谈恋爱。刚开始的何丹雅,从木讷的相处当中,让李康石欣喜若狂,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如此单纯可爱的女子,虽然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活寡妇,但是让他心疼的是那个男子到死都没能与她好好的谈场恋爱,因为她是如此的青涩和羞怯。

篇2:《家门的荣光》观后感:爱是相互的救赎

麦卡勒斯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Columbus。29岁后瘫痪。著有《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五部中长篇小说作品。其中, 《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所评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除此之外, 麦卡勒斯还为世人留下了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 两部戏剧, 六首诗歌和二十一篇散文。1967年9月29日麦卡勒斯在纽约州的Nyack去世, 时年50岁。

在麦卡勒斯留下的这五部中长篇小说中, 其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自1943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誉为一部扛鼎之作。作品最初发表于1943年8月的《哈泼斯市场》, 后被收入1951年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卡森。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 引起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一直是麦卡勒斯最受关注的小说之一。

在这部中篇作品里, 作者延续其前两部小说中的主题:个体的精神隔绝和孤独, 以及爱之无力。哈德罗。布卢姆曾评价卡森道, “对孤独的恐惧很明显是麦卡勒斯想象的动力源泉”。她的第一部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通过对五个主要人物的描写, 即哑巴辛格、“纽约咖啡馆老板比夫、沉迷于音乐的少女米克、醉鬼杰克·布朗特、黑人医生考普兰德, 表达了孤独、寻找人类之爱及其失败的主题。卡森·麦卡勒斯认为, 这种孤独是人类自我相伴而生的, 是人类的一种命定的无法摆脱的精神状态, 即使最深刻的爱也无法拯救最终极的孤独。1959年她在散文《开花的梦, 写作札记》中说到:“精神隔绝是我大多数创作的主题, 我的第一部作品与此相关, 几乎全部有关, 此后的所有作品都以一种或者另外一种方式涉及生之孤独爱之无力

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 (到它。爱, 特别是一个无力偿还或者承受它的人的爱, 是我选择作为表现对象的怪诞人物的关键所在——那些人身上的生理残缺象征着他们无法爱或被爱的精神残缺——亦即他们的精神隔绝。”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南方小镇上的悲伤爱情故事, 展示了孤独的个体对于爱的寻求以及最终无可避免的失败。爱密利亚小姐是小镇上的富人, 她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房产和店铺以及酿酒厂, 但是她却是个孤僻冷漠之人, 外表和性格都很男性化, 这样的一个女人却赢得了镇子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棍的爱慕。为了娶到爱密利亚小姐, 英俊但邪恶的马文·马西决定痛改前非, 但是他的种种努力却在新婚之夜后付诸东流, 婚后十天他受尽新婚妻子爱密利亚的冷落和折磨, 进而被赶出家门。不久因谋杀和抢劫罪坐牢。对马文·马西如此冷酷无情的爱密利亚小姐却在几年之后不可思议地深深陷入对表哥罗锅李蒙的爱情之中, 李蒙是前来投靠爱密利亚的远亲, 身体畸形, 外表丑陋, 只到爱密利亚腰部那样高。为了取悦李蒙, 爱密利亚将杂货铺该做咖啡馆, 于是小镇居民有了娱乐聚会的场所。六年后, 马文·马西出狱后向爱密利亚寻求报复。李蒙被马文·马西深深吸引, 处处追随, 不惜抛弃爱密利亚小姐。最后爱密利亚小姐决定通马文·马西决斗, 在爱密利亚快要取胜的那一刹那, 李蒙从观战的桌上跳下来扑向爱密利亚并把她打倒在地。随后, 马文和李蒙捣毁咖啡馆, 洗劫了爱密利亚所有的财产后离开。爱密利亚小姐身心受到重创, 从此隐居, 一蹶不振。跟随马文的李蒙在帮助马文战胜爱密利亚后被马文卖到杂耍班子, 不知去向。

小说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对于爱的渴求, 以及对于被爱人所做的种种努力, 但是每一个爱着所投射的爱不仅不为被爱者接受, 反而使爱者因此成了被爱者的奴隶, 导致了爱者的毁灭。每个人对于爱的寻求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自己受奴役的最终原因, 在这里, 爱不仅不像其他的文学作品里成为决绝人类孤单和绝望的工具, 反倒成了被囚禁的工具。爱者因为爱而受苦, 被所爱的人毫不留情地抛弃, 沉浸在绝望和沮丧中, 导致最后的灭亡。

1生之孤独

麦卡勒斯一生饱受疾病的折磨, 在她1967年五十岁去世的时候, 她已经瘫痪了25年, 这期间, 她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进行着写作, 很多时候, 她的写作不得不因为健康原因而停下来。据弗吉尼亚·卡尔所著的《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中介绍, 从麦卡勒斯童年起, 疾病就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恶性贫血, 胸膜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直伴随着她;15岁她患上风湿热, 但被误诊误治。再后来她经历了三次中风, 导致她的日趋严重的瘫痪。

特殊的身体原因导致了她比常人更加严重的孤独感, 再加上性格的敏感以及双性恋的倾向, 使得她在成长以及婚后的生活中, 长期遭受孤独的折磨。

1940年夏, 卡森·麦卡勒斯成了纽约文学界的新宠, 因为在她23岁的年龄里就已经出版了一部畅销书, 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的作品还具有显然超越她的年龄和阅历的知识和见解。就在这一年她认识了让她着迷的安妮玛瑞·克拉拉克—舒瓦森巴赫, 一个无比漂亮优雅又有才华的女人, 并且狂热地爱上了她。她的第二部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就是题为献给安妮玛瑞的。而且她还把丈夫利夫斯拉进了这场感情里, 像《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所渴望的“我的我们”的关系一样。但是安妮玛瑞对利斯夫的忠诚似乎是对她的背叛, 这一拒绝最终让卡森无比受伤。也是这一段三角恋的关系, 让她开始构思后来成为《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三角恋故事:爱密利亚, 马文·马西、李蒙表哥。整个1940年夏天, 卡森亲自体会到了她后来总结的要义:爱情要长久, 激情必须成熟为友谊, 或者不求回报的爱和奉献。

在小说中, 爱密利亚小姐是个相貌奇特的女人, 具有男性的特征, “她是个黑黑的高大女人, 骨骼和肌肉长得像个男人。她头发剪得很短, 平平地往后梳, 那张太阳晒黑的脸上有一种严峻、粗犷的神情。”她靠了自己的一双手, 日子过得不错, 除了擅长酿酒, 做糖浆之外, 她还能自己盖厕所, 做木工, 但爱密利亚小姐惟独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在她看来, 人的唯一用途就是从他们身上榨取出钱来。除了她那次短到为期十天的婚姻之外, 爱密利亚小姐似乎是不爱男人的, 对待她的新婚丈夫也冷酷道不可思议的程度, 尽管他英俊, 痴情, 甚至把自己全部的财产都存入她的名下。她的孤独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爱密利亚小姐似乎习惯于这样的孤独。文中没有提及爱密利亚小姐和其他人有什么有意义的交往, 她惟一热衷的事情是和人打官司。除了打官司之外, 她的日子过得很平静, 每一天都跟上一天差不多, 一直到三十岁那年遇到前来投亲的表哥罗锅李蒙。爱密利亚象征着大多数人经历的难以避免的孤独和精神隔绝的状态。

文中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马文·马西, 爱密利亚的丈夫, 年轻英俊, 却是小镇上的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棍, 他残忍地割下对手的耳朵, 风干盐渍后揣在兜里, 紧紧出于好玩就剁下松鼠的尾巴, 而且还随便糟蹋年轻的姑娘。但是对爱密利亚的爱情却彻底改变了马文·马西的性格, 他开始变得对养母孝顺, 对弟弟友爱, 而且还去教堂参加礼拜, 学习好的礼貌尊重女性。但是他的这些改变在爱密利亚身上并没有换来多大的用处, 在新婚之夜他便被爱密利亚小姐赶出了房间。最终马文马西离开了小镇, 没有人见他离去, 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在四月的一个晚上前来投奔爱密利亚小姐的李蒙表哥, 身体畸形, 只到爱密利亚小姐身高的一半, 然而这样一个罗锅却奇迹般地激起了爱密利亚狂热的爱情, 她宠她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为了怕他寂寞把原来的杂货店改成了咖啡馆, 让他有娱乐消遣的地方, 这样度过黑夜就会更容易一些, 甚至在路过泥沼地的时候背李蒙表哥过去。即使爱密利亚已经几乎倾其所有来讨李蒙表哥的欢心, 他还是没有因此而摆脱掉自己的寂寞, 在马文·马西出现的那一刹那, 他迷恋上了马文·马西。也因为对马文的迷恋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这是爱之孤独, 因为马文对这畸形的男人毫不在意, 甚至动不动就辱骂到:这个断脊梁的家伙。

每个角色都活在自己的孤单之中, 甚至小镇上的其他人物, 这种孤单和精神隔绝在麦卡勒斯笔下是惯常的状态, 无法打破, 无可救赎。即使有过短暂的希望出现, 然而希望过后, 依然是漫无边际的孤单和绝望。因为, 在卡森看来, 要彻底摆脱这样的精神隔绝, 建立人和人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 是不可能的。

2爱之无力

小说中的人物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孤单, 所以开始寻找救赎的途径, 即希望通过爱来消除这种精神隔绝, 渴望能和别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帮助自己摆脱孤单, 找回温暖。所以, 爱密利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宠着李蒙表哥, 马文·马西几乎失掉尊严地巴结和讨好爱密利亚, 李蒙表哥又同样卑躬屈膝地跟随着马文·马西。这是他们每一个人找寻爱的过程。然而, 越是因为这样卑微的爱情, 使得他们各自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所爱者本身成了他们各自的地狱。

因为作者自己的双性恋经历, 以及在这些双性恋、三角恋中所承受的痛苦, 特别是感觉被安妮玛瑞所不接受而带来的深刻痛苦, 以及安妮玛瑞最终爱上卡森的丈夫而忠诚于他, 让卡森所感到的背叛和抛弃, 作者得以在文中大段描述爱和被爱的感觉, 爱者和被爱者的关系。“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的经验——不过, 说它是共同经验并不意味着它在两个人身上所引起的反响是同等的。世界上有爱者, 也有被爱者,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往往, 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 正视这种发现使他痛苦。”

这样的爱情并没有使人从孤独中摆脱出来, 相反, 它让人愈加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 以及这种孤独的无法摆脱。它成了人类的精神的一种绝症, 无法治愈。

爱密利亚爱着李蒙表哥, 却最终遭到他的残酷背叛, 在她和马文·马西的决斗快要的胜利的一刹那, 李蒙倒戈一击, 彻底打败爱密利亚, 然后卷走她的钱财, 捣毁咖啡馆, 和马文·马西扬长而去。马文·马西真挚而热烈地追求爱密利亚, 却处处遭到她的嘲笑, 甚至是暴力。马文·马西所做的一切都是使爱密利亚更富裕——买礼物给她, 把自己的财产划入她的名下, 使她得到爱情, 可是奇怪的是, 一提到他, 爱密利亚就咬牙切齿, 甚至从来都不用他的名字, 而是嘲讽地说“跟我结婚的那个维修工”。当马文的骇人听闻的故事传到小镇时, 爱密利亚高兴极了。最后, 马文受审判了罪, 关押在亚特兰大的一所监狱里, 这使爱密利亚小姐感到心满意足。李蒙表哥真诚地崇拜着马文, 理由甚至是他曾经蹲过监狱, 他处处跟随着他, 想尽办法讨好他, 为了他, 不惜背叛爱密利亚, 和他联手打败爱密利亚。但马文始终不曾正眼看过李蒙, 而是时时恶声恶气对他说话, 称呼他为“断脊梁的东西”。在李蒙最终帮他赢得了胜利后, 他把他卖到了杂耍班子。

这样的因为爱情而受的苦役, 或许正是卡森所要表达的观点:在每个人命定的孤独中, 爱只是无力的救赎, 它给人以改变命运的幻觉, 但最终这种幻觉会消失, 每个个体依然处在彻底的精神隔绝的状态。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继续对爱者和被爱者的阐述:“正因为如此, 我们大多数人都宁愿爱而不愿被爱。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充当恋爱着。道理很简单, 人们都朦朦胧胧地感觉到, 被人爱的这种处境, 对于许多人来说, 都是无法忍受的。被爱者惧怕而且憎恨爱者, 这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者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疯狂地渴求与被爱者发生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 纵使这种经验只能给他自身带来痛苦。”

卡森的高明之处, 在于她没有像很多其他的作家一样, 迷信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她在所有作品中直视人类在现代社会所处的精神隔绝和永恒的孤独中, 并且她隔断一切幻想, 告诉读者打破孤独之不可能。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得以窥见人类生之孤独, 爱之无力的困难局面, 也体现了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努力和无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伤心咖啡馆之歌》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去探讨和研究。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悲伤的爱情故事, 透过其荒诞的人物和情节, 其寓意在于人类个体的彻底孤独和精神隔绝, 以及单个个体在冲破孤独之渴望中的爱之无力。本文通过分析整个文本, 尝试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精神隔绝,生之孤独,爱之无力

参考文献

[1]卡森.麦卡勒斯, 李文俊[译].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

[2]卡森.麦卡勒斯, 陈笑黎[译].心是孤独的猎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3]赵毅衡.孤独的悲歌——评卡森麦卡勒斯[J].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4]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 冯晓明[译].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6.

[5]林斌.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研究评述[J].外国文学研究, 2005 (4)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二元性别观”透视[J].当代外国文学, 2003 (4) .

[6]朱方方.《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孤独”的矛盾双重性[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4) .

[7]徐明, 汪洋.《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与现代主义孤独[J].外国文学研究, 2008 (6) .

上一篇:图书管理测试报告下一篇:红十字会招新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