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初步设计说明

2024-06-03

教学楼初步设计说明(通用6篇)

篇1:教学楼初步设计说明

县第二中学

教学楼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部分

一. 设计依据

1.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以及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合同和要求。2.国家现行规范及规定。

二.项目现状情况

1.项目区位图

新建教学楼拟建于南郑县高台镇县二中学校园内,西侧与原教学楼相接.详见平面图位置示意图.2.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学生总数也不断攀升,现有学校教学及办公建筑面积已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要求.在不破坏学校原总体规划前提下,拟建场地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是建设教学楼的理想之地.三.项目概况

1.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

2、建筑层数;5层,层高3.6米.3.建筑耐火等级:二级。4.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四.规划设计总体布局:

在不破坏原总体规划及合理利用场地的前提下,项目拟建于学校原教学东侧位置.五.建筑设计

1.功能分析: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新建建筑功能上主要由普通教室,办公室,教师休息室等用房组成。

2、建筑用料

〈1〉外墙面:水泥砂浆压光刷外墙乳胶漆。

〈2〉内墙及天棚:混合砂浆打底,5厚水泥白灰膏罩面, 刷白色乳胶漆。

〈3〉楼(地)面:均为水泥砂浆楼地面.〈4〉屋面:平屋面贴4厚SBS卷材防水层,120厚水泥聚苯保温板。顶部加设木基层水泥彩瓦坡屋顶保温隔热层.〈5〉门窗:门窗均为白色塑钢节能门窗。

3、建筑节能部分

〈1〉根据陕西省建筑节能标准和实施细则:对建筑的屋顶,外墙,门窗按规定,进行保温,隔热,隔声措施,提高建筑标准。〈2〉对建筑水电设备选用,尽量采用节约能源,能耗低的陶瓷封闭水龙头,自闭式冲洗阀,延时开关等.〈3〉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

〈4〉外墙采用240空心砖,25膨胀玻化微珠干混(A1级防火)

砂浆.〈5〉屋顶保温隔热采用120厚水泥聚苯保温板。4.消防设计及建筑疏散:

建筑内设两部封闭疏散楼梯间,出入口均直接对外。

第二章 结构部分

一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 自然条件抗震设防:

1)基本风压: 0.30KN/m2 2)基本雪压: 0.20KN/m 3)地震设防烈度: 七度二组。

4)抗震设防类别: 重点设防类(乙类)。5)建筑物安全等级: 一级 2 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平面及方案说明。2)现行国家规范、规定、标准。二 结构设计:

结构选型:框架结构。2 基础形式:独立基础。3 主要材料选用:

1)混凝土:基础垫层C15,基础、柱、梁及板C30; 2)钢筋: HPB300,HRB325,HRB400.梁板主筋采用HRB400钢筋;梁箍筋采用HPB300钢筋;柱箍筋采用HRB400。

3)填充墙砌体:内隔墙采用A3.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

砌筑;外墙采用非承重页岩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4)楼、屋面:各层楼、屋面混凝土板厚为120mm。

5)框架柱;一层及以上框架柱截面取500X500,框架柱箍筋、主筋

均取HRB400钢筋.4 使用条件:

恒载:按实际情况选取。

活载: 教室: 2.5KN/m2

上人屋面 : 2.0KN/m2

卫生间: 2.5KN/m2

走廊、楼梯间: 3.5KN/m2

三 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四 计算应用软件:

建科院PKPM、SATWE、JCCAD、LTCAD

第三章 给排水部分

一、设计依据

1.甲方设计任务委托书及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2.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图文资料。

3、给排水专业相关设计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给水排水》2009年版。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建筑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三、给水 1.水源及水压:

本工程为五层教学楼。水源利用校区内市政给水管网,相对压力约0.34MPa。2.水量:

用水量标准采用:生活:40L/每学生.日;消防用水量另详消防专篇。

四、排水

系统管网可供本工程污水及雨水排入接口。本工程的污水、雨水均排

入雨、污水

1、排水体制及污、雨水接管位置

本工程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校区内道路上有市政排水系统干管。2.污水量

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90%计。3.污水系统及处理设施

校园内设置集中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停留时间为为12小时;清掏周期为180天。

室外污水系统管道采用聚氯乙烯双壁排水波纹管,埋地敷设。

4、雨水量及雨水系统

雨水量按汉中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雨水由雨水管收集,汇合再排入校内雨水系统。室外雨水系统管道采用聚氯乙烯双壁排水波纹管,埋地敷设。5.给排水节能

1)、室内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节省运行费用。2)、卫生器具均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其中公共卫生间龙头采用触摸式,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大便器均采用6L水箱,节约用水。给水管道均采用塑料类管材,过水能力强,沿程损失小,节省能耗。

五、管道材料

1.生活给水管道:室外管道及室内干管、立管采用内筋嵌入式钢塑复合管,室内支管采用PPR给水管。

2.污水管道:室外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室内立管采用空壁

螺旋消音管,横干管、支管采用UPVC排水管。3.废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

4.空调冷凝水排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管。

六、消防给排水设计专篇

1、给水排水

本工程与原有教学楼连通,建筑体积大于10000m2,故室内设置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15L/s,同时使用水枪数量为3支,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

2、室外消防

从市政给水干管上接2条DN150给水管进入本校区,并沿校区道路形成环状供水,沿室外生活消防给水环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保护半径小于150m。

3、消火栓系统

建筑室内每层均设室内消火栓;消火栓布置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防前期用水由屋顶12m3消防专用水箱提供,后期由消防车供水,屋顶设试验栓,室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

4、本建筑每层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放置在消火栓箱下面专用灭火器箱内。

5、消防管材:

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热浸镀锌无缝钢管,卡箍式连接或丝扣连接。

七、卫生防疫

1.生活供水管采用内筋嵌入式钢塑复合管及PPR给水管,水龙头采用

陶瓷阀芯龙头,给水阀门采用铜质或塑料阀门,彻底杜绝水龙头出流黄水、黑水现象,确保水质卫生。

八、环境保护

1.本建筑排放污水为普通生活污水,不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经校区内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第四章 电气部分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

1.相关专业提供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2.国家现行电气规范及规程: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034-200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电源、电压:

本建筑进线电源为直埋式电缆,在室外埋地0.90米处接入。电压采用380/220伏,三相五线制,照明采用220伏。

(三)导线敷设:

主干线、支干线及垂直干线采用YJV电力电缆及BV铜芯绝缘导线,分别穿SC电线套管及PVC电线套管暗敷设。(四)配电箱及开关箱:

总配电箱设在一层,每层分设照明配电箱并集中设在楼梯间。

(五)电气设备:

教室、办公用房采用日光色光源的灯具照明,其余场所均采用圆盘节能灯。楼梯间采用声光控节能延时开关。公共部分设应急照明及应急疏散指示灯。所有房间均采用暗开关、暗插座,卫生间采用防溅暗插座。照明、插座回路设漏电开关,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六)避雷:

1、采用TN–S接地装置保护。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在总电源处装设浪涌保护器。

2、本工程按要求设计防雷。本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在屋面四周设环形避雷带,利用钢筋砼柱内钢筋做暗装引下线,且焊接。

3、防雷等级:按三类设防。

(七)弱电部分:

1、有线电视从室外地坪下0.9m处敷设电视电缆,引至一层电视进线箱内,再从箱内分别引入各分支器。

2、电话线及网络同有线电视,集中设电话分线箱,再从箱内分别引入各电话插座。

3、以上弱电部分的安装与接线,请建设单位与有线电视台、电信通讯部门协商解决。

(八)电气节能:

所有变配电设备、开关、光源及灯具,均采用新型低耗产品。公共照明开关尽量采用自断点延时开关。荧光灯自带电容器且变电所采用集中电容补偿以降低无功损耗。

第五章 第二中学

南郑县第二中学教学楼投资规费明细

教学楼投资概算汇总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3809550元 其中1.土建工程:3495000元 2.给排水工程:93200元 3.电气工程:221350元 二.建设项目规费:397154元 1.按面积缴纳的规费:48930元 2.按造价缴纳的规费:348224元 三.其它费用:50000元 1.建设单位管理费:15000元 2.不可预见费用:35000元 四.工程概算总投资:4256704元

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 一.按面积缴纳的规费:48930元(1).施工图审查费:4660元(2).防雷审查费:4660元(3).地勘费:6990元(4).放线费:4660元(5).防雷审查费:4660元(6).墙改费:23300元 二.按造价缴纳的规费:348224元

(1).招标交易费:4953元

费率:(2).招标代理费:14478元

费率:(3).决算审查费:22860元

费率:(4).监理费:76200元

费率:(5).质检费:14478元

费率:(6).劳保统筹费:135255元 费率:(7).设计费:80000元

费率:三.建设项目规费合计:397154元

0.13% 0.38% 0.60% 2% 0.38% 3.55% 2.1%

篇2:教学楼初步设计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列出本工程中主要应执行的国家规范名称及编号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规、标准)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本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可行性报告(方案)的批复文件(文件号)2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方案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文件号)3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日期、文件号)4有关部门编绘的地形图(编制单位及日期)5规划部门核发的坐标通知书(文号)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编制单位及日期)7有关市政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文件(文件号)8设计合同(文件号)9其它设计依据

1.1.3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夏季主导风向,夏季平均风速 m/s,冬季主导风向,冬季平均风速 m/s,年降雨量 mm,日(小时)最大降雨量 mm,最大积雪深度 m,最大冻土深度 m(本地区其它影响本工程的气候、地理特征数据)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场地上卓越周期为 s,地貌属,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地下水位 m,变化幅度 m,(有无)侵蚀性。(本场地特征地质情况,不良地质情况的表述和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抗震设防烈度 度。

1.2工程概况

1.2.1本工程为(建筑单位)(新、扩、改建)的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 市(县)区(具体地点),距(市区或标志位置)公里。

1.2.2用地范围:(方向)长 m,(方向)长 m,呈 形状。东侧临,西侧临,南侧临,北侧 临。用地(平坦、高差)。用地现状房屋、古迹、古树,需要(拆迁等情况)。

3.1一般要求

3.1.1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条文说明】关于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的问题,在修编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了确保设计文件中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或避免设计文件中有关内容的重复,本规定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设计总说明

3.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3.2.4总指标

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5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2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4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2.6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3总平面

3.3.1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3.2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场地概述

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4)摘述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3总平面布置

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巾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的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

3)说明室外空间的组织及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等。

4竖向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共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

3)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方工程量。

5交通组织

1)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人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2):

表3.3.2 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总用地面积 hm2 总建筑面积 hm2 地上、地下部分可分列建筑基底总面积 hm2 道路广场总面积 hm2 含停车场面积并应注明停车泊位数绿地总面积 hm2 可加注公共绿地面积容积率(2)/(1)建筑密度 %(3)/(1)绿地率 %(5)/(1)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室内、外应分列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注:l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时,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应按其执行。

2计算容积率时,通常不包括±0.0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涉及总平面设计中的指标和标准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阐述其情况及建议处理办法。

3.3.3设计图纸

1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2),该表也可列于设计说明内;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竖向布置图

1)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值(或注尺寸);

2)场地四邻的道路、地面、水面,及其关键性标高;

3)保留的地形、地物;

4)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标高;

5)主要道路、广场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的控制性标高;

6)用箭头或等高线表示地面坡向,并表示出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

7)指北针;

8)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9)本图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合并;

10)根据需要利用竖向布置图绘制土方图及计算初平土方工程量。

3.4建 筑

3.4.1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3.4.2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表述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人防等级,防水等级及适用规范和技术标准;

3)简述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等要求。

2设计说明

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结构选型和对设计方案调整的原因、内容;

2)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无障碍、节能、智能化、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5)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部的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

3多子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4.2)作综合说明。

表3.4.2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项目名称 备注

编号

建筑类别

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

主要结构选型

建筑层数、总高 地上、地下分列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总面积

建 筑 构 造 及 装 修 墙体

地面

楼面

屋面

天窗

顶棚

内墙面

外墙面

注:建筑构造及装修项目可随工程内容增减。

4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

5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它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的必要说明。

6需提请审批时解决的问题或确定的事项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7必要的计算资料的说明简图。

3.4.3设计图纸

1平面图

1)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2)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上空)、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3)表示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水池、卫生器具等与设备专业有关的设备的位置;

4)表示建筑平面或空间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分隔位置和面积,宜单独成图:

5)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6)标明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

7)标明剖切线及编号;

8)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9)列出各类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可在说明中列出)

10)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2立面图

应选择绘制主要立面,立面图上应标明:

1)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2)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逢、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3)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4)图纸名称、比例。

3剖面图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出剖到或看到的各相关部分内容,并应表示:

1)主要内、外承重墙、柱的轴线,轴线编号;

2)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吊顶、梁、柱、内外门窗、天窗、楼梯、电梯、平台、雨蓬、阳台、地沟、地坑、台阶、坡道等;

3)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4)图纸名称、比例。

篇3:《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3上的内容。对于“加法”, 很多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者生活中接触过, 有的学生会算10以内的加法, 有的甚至会算20以内的加法。显然, 作为系统学习四则运算的起始课, 引导学生体验运算产生的必要性和理解运算意义更为重要。人教版教材将《加法》这一课, 编排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比大小、第几、数的组成与分解之后进行。应该说, 学生已经有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 对于加法运算的核心思想———“合起来”的意思也有了足够的经验。教材通过两幅直观图呈现情境, 为我们老师提供了教学材料。主题图呈现了“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走到一起, 并把手中折的1只蓝千纸鹤和2只红千纸鹤放在一起”, 从左图到右图, 中间又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动态的过程, 意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把“1和2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引出加法算式。接着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小朋友左手拿1个蓝色的气球, 右手拿3个红色的气球, 仍然通过一个箭头表示“小朋友把气球合在了一起”, 让学生再次感知“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从两个情境所表达的信息可以看出, 加法意义中“合并”的意思理解需要学生结合事物动态发生过程, 加以直观的感知和不断的描述来完成, 它是一个引导学生分析事物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设定

1.结合具体情境讨论, 使学生体验“加法”产生的过程, 认识“+”和“=”, 并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引导学生用算式表达情境的意思和用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初步建构“加法”模型, 理解“加法”的内涵。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媒体创设情境:屏幕上先出现一位小朋友玩折纸游戏。停一会儿, 又来了两位小朋友加入到玩折纸游戏中。

请学生描述看到的情境: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先来了1名同学, 又来了2名同学。

生:先来的同学手中拿着一个纸鹤, 后来又来了2名同学, 也拿着纸鹤。现在有3名同学了。

……

学生回答后, 教师小结:一开始屏幕上只有一位小朋友 (板书数字“1”) , 后来又来了两位小朋友 (板书数字“2”) , 现在屏幕上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了呢?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数字“3”, 并接着引导: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1+2来表示 (板书:1+2=3) , 这种运算叫“加法” (板书课题:加法) 。

简析:从情境出发, 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产生过程, 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 为后面进一步理解意义作准备。

二、展开

1.图形拼组, 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呈现1个小方块:请学生说说用什么数来表示? (用数“1”表示)

呈现下图:

先请学生说说两个图形 (上左) 分别是用几个小方块组成的, 又分别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用数“2”和“3”表示)

动态演示:把两个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 (上右) 。先请学生描述看到的情境, 再用一个算式表示。

生:把2个小方块和3个小方块拼在一起, 算式是2+3=5。

师:这是一道完整的加法算式, 它读作“2加3等于5”。

请学生读一读, 并请学生就算式2+3=5中的数说说意思, 2表示什么?3呢?算式2+3表示什么?5呢?

简析:这是一个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环节, 结合小方块的拼组———把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图形, 不但揭示了加法的基本含义, 而且还从更为直观形象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的本质意义。

2.累积经验,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1) 观察情境图, 写出算式。

第一组:先说图意, 再写算式。

以上情境图逐题呈现。图1、图2的情境为直接呈现, 让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 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图3的情境则为动态呈现:屏幕上飞来了2只小鸟, 又飞来了3只小鸟。学生理解图意后列式。

质疑思考:这些图中所讲的事情不一样, 为什么都可以列成加法算式呢?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 知道了把两部分合起来, 可以列成加法算式。

第二组:看图直接写算式。

质疑思考:这些图中的物品不同, 为什么列出的算式都是3+1=4呢? (引导理解三个情境中, 都在把数量3个和数量1个“合并”起来, 所以都能用3+1=4表示)

(2) 根据算式, 想象情境。

顺接着上面的问题进行追问:像这样能用3+1=4来表示的情境你还能举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 组织互评。

简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是深刻体会加法意义的环节, 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从情境到算式, 是抽象提炼的过程, 期间又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体会“合起来”, 即表示加;二是体会“合起来”时, 关注的是两部分数量的合, 跟情境中的物品无关。第二层次从算式想象具体情境, 让学生体会算式抽象性的同时, 再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提升对算式内涵的理解程度。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3.数形结合, 再次体会加法运算的意义。

(1) 右面几号图形中藏着算式1+2?

(2) 右面几号图形中藏着算式2+2?

请学生打手势完成, 并说明理由。

简析:因为学生在认数时已经有过用小棒搭成图形表示数的经验。此时, 以这类图形来找对应算式, 既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又与数的组成进行了适时的沟通, 一举两得。

三、延伸

1.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呢?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呈现练习 (机动) :根据下面的情境, 你能列出几个加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简析: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练习,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加法算式, 只要符合“加法”的意义均可。

课后分析与思考

加法是一种运算。数学运算的产生源于事物数量间关系的分析处理。从教材编排来看, 本节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入学两个星期左右。这个阶段的学生, 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 不精确, 往往只注意到孤立的现象, 还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 注意的稳定性差, 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 本节课教师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通过不断地鼓励与表扬, 让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同时, 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比较扎实:

1.借助直观情境材料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活动中建构“加法”模型。感知是认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感知加法的意义, 较好地建构加法模型, 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 把静态的材料设计成动态的, 用媒体把小朋友的出现、小方块的合并等过程充分展现出来;第二层次, 则是引导学生用语言把观察到的情境表述出来, 借助语言的表达, 对情境中数量的变化状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第三层次, 多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解释所列算式, 强调加法算式中的数与具体事物中数量之间的对应性, 从而体验加法算式的抽象意义。三个层次的活动是逐步推进, 且多次重复强化, 使学生较好地建立“加法”表象, 建构模型。

篇4:“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一、引入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装在信封里,现在倒出来看看,有哪些学具?

2.请同桌把这些学具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到几个?

3.分一分。(有学生认为多了一个圆形就放在中间,有学生把一个圆也平均分成2份)

4.汇报分的情况。

5.师:分时遇到了什么问题?(1个圆形不能平均分成2份)有人分了吗?怎么分的?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2。

(1)每人分到2个,用2表示;每人分到1个,用1表示;每人分到半个,该用一个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请大家想想办法,想好后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2)你用哪个数来表示?(0.5、1/2、2/1)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

(3)大家很有办法,用自己创造的数来表示半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半个,也就是说每人分到这个圆的1/2。跟谁的方法一样?

(4)谁听见老师是怎么读这个数的吗?又是怎么写的呢?

(5)1/2也是一个数,说得更具体些,它是一个分数。

(6)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同时比一比,看谁跟分数最先交上朋友。

2.探究1/2。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同桌再分一分、说一说。

(2)再次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2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2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

(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指同桌)你呢?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圆的1/2,那份也是这个圆的1/2。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2,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2。

师: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即每份是它的1/2。

(6)读一读,你觉得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7)观察图:有几个1/2?2个1/2合起来是多少呢?划斜线的这份是圆的1/2,那么整个圆是划斜线的多少呢?空白部分呢?

(8)刚才找到了圆的1/2,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2。

(9)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吗?为什么?(指名说说怎样得到的1/2)

结合图,说说1/2中的2、/、1分别表示什么?

(10)看着图,有问题提吗?或有什么话要说?

3.创造1/()。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2。

还能继续对折下去吗?(能)那么,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呢?请大家用刚才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2)创造1/()。

(3)展示、汇报。

如1/4:你是怎么折的?这个1/4表示什么意思?从图中还能找到这样的1/4吗?共有几个这样的1/4?4个1/4合起来就是——1。

(4)猜一猜、想一想。

看着图与分数,如1/8,它是怎么折的?1/8表示什么?看到1/8,还想到什么?

(5)1/4、1/8与1/2一样,都是分数。从图中,可以看出1/2、1/4、1/8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创造()/()。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2次、3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只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得到1/2、1/4、1/8。那么,能不能涂2份、3份,甚至更多呢?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创造分数。

(2)先思考准备涂几份,再创造分数。

(3)汇报:你创造的分数表示什么?

如2/4,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涂色,涂色部分是它的2/4。联想:看到2/4,还想到哪个分数?(2/4、4/4等)各表示什么?

(4)2/4、3/4、4/4也是分数,与前面的分数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5)你认为分数还有吗?写一个,并读一读。

如7/8,其中的8、7各表示什么?7/8呢?看到7/8,还想到哪些分数?

(6)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如7/8,8是分母,/是分数线,7是分子。

三、练一练

1.观察主题图,用分数说一说图意。

2.看图写分数。

3.出示一条彩带。

(1)猜一猜:平均分成几份?这一份是多少?

(2)补充:1分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然后看图填空。

(3)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除了这三个分数,还想到哪些分数?

(4)出示第二条彩带。想一想:哪条长?为什么?

四、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你脑中的分数是怎样的?

2.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认识分数的?(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

课后反思:

1.在磨课中,学会课前研究。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钻研教材,通俗地说就是读教材、理解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与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本节课中,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以“平均分”为基础,与倍数也相通,同时又是后继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钻研教材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对教材作出恰当的处理。本教材是将“认识几分之一及几分之一比大小”作为一课时。笔者将“认识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整合为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在磨课中,学会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课前预设教学流程时,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中,教师最希望学生能按预设的程序进行,害怕出现生成不会处理。其实,课堂上可能会因为生成而精彩。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折出圆形的1/2时,学生说这条折痕就是圆形的对称轴,其他学生检查自己的图形后表示赞同,此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在创造几分之一时,学生介绍1/4的折法时,说:“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把对称轴的折痕画出来,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1份就是长方形的1/4……”不等该学生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表示有意见。他们认为:这2条折痕中只有1条是对称轴,不能说把对称轴的折痕画下来,确切地说是把平均分的折痕画出来。创造1/2时,折痕是对称轴,辨析的理由不充足,所以暂时放一放;创造1/4时,争辩时机到了,折痕中有对称轴,也有不是对称轴,所以给时间让学生辨析,达成共识,再次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轴的理解。因此,一旦课堂上出现生成,教师不要手忙脚乱,而要思考:要不要处理?何时处理?怎么处理?

3.在磨课中,学会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理想状态是:认识1/2后,学生能创造几分之一,接着会创造几分之几。其实这样想、这样做的教师把学生估高了,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其他学生都很茫然,学习气氛沉闷,原因就是把要求拔得太高。“从整数的认识到分数的认识是一次质的飞跃”是有道理的,1/2还没认识到位,学生怎么会去创造其他的分数呢?所以在教学时,应这样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2;(2)重点认识1/2,理解1/2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2;(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从集体学到自主学,学生具备了学的条件。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更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在课改中磨课,给我的启示很多。要设计好一节课,应从目标的定位、学习材料的选择、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认知起点与认知规律等多方面考虑,让学生先学扎实,再学创新,逐步提高要求,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篇5:××公园初步设计说明1

一、基地的位置

长兴县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地带,拟建的龙山公园位于龙山开发新区西南部,北面为规划中的体育文化休闲中心,东面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基地占地面积约38公顷。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龙山公园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基地中,分别有龙山南、北两座山头。两山头东面为农业用地,地势开阔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长兴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植被的生长。

三、植被情况

植被形式较简单,龙山山脚为杉木林,以上为以马尾松为主的乔木林,植物种类比较少,应在规划设计时配置较多种类的植物树种,丰富、陪衬、升华公园内的人文历史景观。第二章 设计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2、甲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

3、国家省有关法规、规范、规定

4、设计人员现场勘察

5、中标方案及专家修改意见

二、设计目标与原则

1、目标

根据长兴有关部门及领导意见将原植物园西区改建为纪念陈霸先及陈列、展现陈霸先丰功伟绩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合理安排游览空间序列,统筹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综合安排配套服务设施,使景观和功能相互统一,强化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使龙山公园真正成为流芳百世的风景名胜区。

强化入口空间的引导功能和牌坊区的视觉景深透视效果,吸引公路上人流的注意,使之成为龙山公园第一景,成为龙山公园标志性的入口空间。

2、原则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使基础设施区域共享、有效利用;切实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风景区内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反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放在首位。

(1)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为指导

遵循龙山开发新区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建筑及小品、石景、绿化造景等造园要素,突出陈霸先的主题,使其与龙山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提高龙山新城区的城市品味。

(2)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

注重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景观观赏性,同时使公园景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有载体,突出陈霸先主题公园的景观不同于其他景观的特色。

(3)保护好现存绿地和大树

龙山现有野生植被现状较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应严格的加以保护。在新的环境景观建设时,尤其是园林建筑和小品建设,应尽可能保护好现存乔灌木,并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置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品味。

(4)园林建筑和小品力求体现时代特征并充分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

园林建筑和小品既要具有现代建筑所必须的设施和便利,体现时代特征,又要在外形上力求与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相符。使瞻仰参观者能够充分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规划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

(5)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龙山公园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建筑及小品能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成为大自然的一分子。

三、规划目的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

1. 明确龙山公园性质定位

2. 提出龙山公园发展建设的主题,即以陈霸先为主题的文化公园 3. 建立龙山公园与龙山开发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关系

4. 构建纪念陈霸先和展现陈霸先丰功伟绩及南朝历史文化的整体形象 第三章 历史背景与分析

1.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开国皇帝大多生长在北方,土生土长在江南的开国皇帝屈指可数,他们就是南朝宋、齐、梁、陈的四位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其中陈霸先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出生并成长在浙江土地上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的出生地,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无论迷信也好,崇拜也好,猎奇也好,瞻仰者总受一种好奇的心理因素驱使。于是,帝王的出生地就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2003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诞辰1500周年,借此,建立以陈霸先为主题的龙山公园,使之成为纪念陈霸先的风景名胜地。第四章

设计构思

龙山公园面积约310000余平方米,如同一副古代绢本画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龙山由南北两座山头组成,并且南部山头低与北部山头20余米,在两座山头中间形成了一山窝,北部山头南侧面有好几处较为平坦的台地,根据此现状特点,在南部山头上设置了郊坛区,北部设置了宫殿区。中间山窝设置陈霸先“戎马一生、亲政廉明”的红铜雕塑,作为连接牌坊区、宫殿区、郊坛区的纽带,既是牌坊区的景观焦点和视觉收尾,又是宫殿区和郊坛区入口的起点。在龙山东面为农田,土质肥沃,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建造以展现陈霸先伟绩和南北朝历史文化的展馆区,从外部水系引入水流进入园区,丰富区内的景色。其南部为民俗园区,民俗园区内主要体现长兴古代,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和近代的民俗文化,让游人不但了解历史故事,还能亲身体念到长兴的悠久民俗。第五章

结构功能分区

根据本案基地区块现状特色,本着尊重场地个性,重视长兴的山水文化,以龙山为中心,结合基地内河道水网及农田特色环境,因地制宜,设计为八大景观区块,以蜿蜒通幽的园路贯穿,以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功能需要,按功能及景观效能分为入口区、江南古典园林式展馆区、牌坊区、宫殿区、郊坛区、摩崖石刻园区、民俗园区、梁陈名将纪念区等八大区块。

1. 入口区

入口区有如龙山公园的招牌,应重点加以修饰。使其成为公园的标志性入口景观,为使公园突出其主题特征,在规划设计中,于入口处设置了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的传达室和入口大门,让游人能明显感觉到龙山公园与对面植物园为两处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园。入口区中部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游步道,两侧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雕刻物反映出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再一次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同时让游客了解到长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间为四季草花围合成的色彩带,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入口区西侧为陈霸先纪念碑,此处为入口区的视觉焦点,首先向游客交代了公园的主题,入口区最西端为一组太湖石假山,以此为入口区的景观结点,成为收尾景观。同时转移游人的游线,具有游览导向性。2. 江南古典园林式展馆区

此区位于龙山公园的东北部,为一处具有鲜明江南园林特征的古典建筑群。此去的功能为展现陈霸先的丰功伟绩和南征北战的历史故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民俗及科技等。展馆整个展馆区以兴国堂为中心建筑,其为展现陈霸先伟绩及故事的场馆。兴国堂对面水池为展馆区的主水体,其外形轮廓为陈朝疆域图,以赋予展馆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游人在游玩及参观中更加深入的了解陈朝的历史。此区东部为主入口,西北部为次入口,次入口连接展馆区和宫殿区,让游人能来回于两区。3. 牌坊区

此区位于龙山南北两山头山窝的东部,此区现状地形为一缓坡,根据此合适的地形,因地制宜,建造成九重牌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大数,九九归一,天人合一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词汇,牌坊正面上刻有“功盖东南”“用贤惠民”“德显古今”“文韬武略”“志度弘远”“怀抱豁如”“恒崇宽政”“任贤使才”“亲政廉明”等反映陈霸先卓异品质的词汇,反面刻有为诸如“度海讨敌”等反映陈霸先南征北战,戎马生涯和陈霸先在国家危难之中为挽民于水火登上政治颠峰的词汇。在牌坊区步行道面上刻有陈霸先南征北战的历史故事浮雕。以此纪念陈霸先曲折的一生,并让游人深刻了解到陈霸先的高贵品质。4. 宫殿区

此区位于龙山北部山头的南侧面,根据龙山的现状地形,将宫殿区设计成台地式的皇家园林。此区的规划参照了南北朝宫廷的规划形式,即: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全区内又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布局风格,以回廊围合成大庭院与主体建筑形成一组合群,建筑形式为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入口大门为“应门”,大门两侧为两座“貔貅”石刻雕塑,“貔貅”为南北朝独特样式的雕塑,进入“应门”后,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由回廊和入口大门围合成的南院落,回廊为南北朝建筑群体的一大特征,此院落中部为一方形水池,设置此水池一方面体现皇家园林庄严的气势和氛围,另外又起到提供消防用水的作用。与“应门”对应的入口为“太阳门”,“太阳门”位于宫殿区中部,经过此门就进入到宫殿区内由主体建筑和回廊围合成的北院落。北院落中,主体建筑为“显德殿”,此殿构成了宫殿区的焦点,此殿左右两侧为“显德东堂”“显德西堂”,与“显德殿”共同一起成为整个龙山公园的灵魂,为游人提供一处瞻仰陈霸先,烧香纪拜陈霸先的场所。“显德殿”北面为钟楼,以此构成宫殿区的规划结束点。5. 郊坛区

此区位于龙山南部山头,外形为由一组方形拼接的几何形体,其中间设置祭天的圆形圜丘。郊坛的规划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说法。圜丘的设置一是为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陈朝的皇家园林规划,另外为游人提供观景平台。圜丘左右两侧各设置“貔貅华表”和石质观景亭。从整个郊坛区外形上看,基本体现了陈朝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形式,同时赋予了现代的时代特征,那就是“以人为本”,为游人服务,为游人提供良好的观景平台和休息场所。

6. 摩崖石刻园区

此区位于钟楼北面,现状为一处采石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出于反映陈霸先主题的需要,将原采石场改建为摩崖石刻园,在现有的石壁上雕刻上富有文化内涵的石刻文字或将刻好的石刻碑镶入石壁中。以丰富龙山公园内的景观表现形式。7. 民俗园区

此区位于龙山公园的东南部,此区主要表现长兴悠久的水乡历史文化和陈朝的民俗文化,从农耕、桑蚕、渔事、服饰等等方面,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将其表现在方寸之间。园区内放置了长兴的特色物产,如:百叶龙、手摇船等等;并能让游客亲身体念制茶的工艺。8. 陈朝名将纪念区

此区位于龙山公园的南部树林中,以小品形式分散在区内合适位置设置塑像、简介或小型纪念馆,以纪念包括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跟随陈霸先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得力干将和有如谢安、归有光、吴承恩、陆羽等等文化名人。

第六章

种植设计及地形设计 1. 种植设计

现状原有野生植被保存良好,并形成了龙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应尽最大努力加以保护利用。因此,本方案的植物配置主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填补,以丰富景观带内的植物种类。在植物配置时以生态造景为原则,以营造多种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小森林、树丛、疏林灌草丛、林荫带等植物景观。从而获得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选植长兴当地的乡土树种,常绿树和阔叶树相结合,与灌木、地被、水生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分隔竖向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为城市的绿地生态效益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面积的大小,所以乔灌草合理配植绿地的生态绿量远大于大草坪和大色块的平面绿量,所以在本案中极少采用草坪和色块,尽可能利用品种较多的植物进行植物配景。大乔木的种植也能产生很好的绿廊效果。列植榉树,夏天可以遮荫,冬天落叶可以使人们充分享受阳光。点植银杏、广玉兰等,以丰富植物景观。灌木树种考虑到植物的季相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景观效果:春季,山茶、杜鹃花展开鲜艳的花朵;初夏,广玉兰宽大的叶子中间露出洁白花朵,栀子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秋天,阵阵桂花香气四溢,红枫,鸡爪槭以其鲜红的叶色吸引游人的视线;冬季,常绿树尽显身姿。总之,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和冬季的充足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结合配置观花、观叶、观果及芳香树种。下层采用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在牌坊区、宫殿区及郊坛区内配置较多的侧柏、圆柏、龙柏、翠柏、黑松、马尾松、五针松、湿地松、罗汉松、柳杉、水杉等针叶树种和银杏等变叶树种,以陪衬体现和营造出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氛围。

树种的选择:

a)上层乔木:侧柏、圆柏、龙柏、翠柏、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柳杉、日本冷杉、香樟、小叶杨、柿树、乐昌含笑、杜英、枇杷、枫杨、花石榴、广玉兰、水杉、鹅掌楸、枫香、银杏、榉树、白玉兰、紫玉兰、垂柳、合欢、栾树、金钱松、白桦、泡桐、三角枫等;

b)中层乔木:桂花、樱花、罗汉松、无患子、红枫、鸡爪槭、海棠、紫薇、乌桕、木槿、碧桃、腊梅、紫竹等;

c)花灌木、色叶灌木:杜鹃、金丝桃、含笑、黄栀子、女贞、火棘、日本五针松、茶梅、山茶花、紫叶小蘗、南天竹、苏铁等;

d)草花、水生植物及地被植物:迎春、云南黄馨、剑麻、麦冬、石蒜、二月兰、葱兰、红花酢浆草、大花萱草、鸢尾、唐菖蒲、美人蕉、睡莲、葡地柏、羊齿苋、蔷薇等; e)攀援及藤本植物:紫藤、络石、爬山虎、花叶蔓长春花、常春藤等;

2. 地形设计

篇6:中天广场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 步 设 计 初 步 设 计 说 明

目录

一、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三)建设规模与任务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二、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二)总体布局

(三)平面设计

(四)立面造型设计

(五)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六)建筑消防设计

(七)建筑节能(八)环保设计

(九)建筑装修

三、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四)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

(五)本工程初步设计所

(六)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

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七)荷载

(八)结构选型

(九)主要结构材料

(十)结构计算分析

(十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确定的问题

四、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给水系统

(四)排水系统

(五)雨水系统

(六)消防系统

五、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供配电设计

(四)电力、照明设计

(五)自动控制

(六)防雷与接地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八)电话管线系统

(九)有线电视管线系统

(十)计算机宽带网络

初步设计说明

一、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计划文件:玉发改备(2012)1号

2、怀化中房房地产开发公司玉屏分公司贵鑫中天广场项目设计要求。

3、贵州黔美基础工程公司 提供的地质勘察初勘报告。

4、铜仁市、玉屏县规划局划定的规划控制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审查通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5、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及《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概况

水畔铭城项目位于玉屏县城区,地块西侧及西北侧为舞阳河,东北侧为司法局住宅楼,东侧及东南侧为中山路;地块总用地

面积20613平方米,西南-东北最长约296米,西北-东南最宽约77米,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向最大落差2.2米。

贵鑫中天广场项目总用地面积20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883.28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120410.56平方米 ,地下部分16472.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8652.79平方米,容积率5.84,密度41.98%,绿地率25.3%,整个小区总户数553户,小区总停车位504个。

2、根据合同,本院负责贵鑫中天广场项目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计内容。

总用地面积:20613㎡ 总建筑占地面积:8652.79㎡ 总建筑面积:136883.28㎡ 总建筑密度:41.98% 容积率:5.84 绿化率:25.3%

根据玉屏县城市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本着有利城市改造

(三)建设规模与任务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和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代民众精神文明和

物质物质文明的指导思想,依据地理位臵特点展开区域规划。综合考虑玉屏人文、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等诸

多因素,协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提倡顺其自然又改造自然,充分利用基地的每一寸土地,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引导开发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步行街商业广场,力求打造玉屏县中心地带的人文、景 观、商业文化中心。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臵自然资源,优化用地配套建设各项设施。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人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强调因地制宜,自由式布局,在造景的同时尽量利用原有的地理环境。

根据玉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及要求,将船型地从西到东块依次划分为:绿化公园、星级宾馆及步行商业街区,综合各功能及内在联系,可把该地段定位玉屏县高档的集休闲、娱乐、购物、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带动老城区周边的发展,使老城区重新焕发蓬勃生机,并成为老城连接新城的一面新的旗臶。

二、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 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 0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0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0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0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3、《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14、《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版)

1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8、规划用地红线图

19、甲方提供的方案设计要求

(二)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贵鑫中天广场项目用地为不规则多边形,西北侧为河滨路及舞阳河,东南侧为中山路,项目中部设有一条9米宽的紫气路连接风雨桥和中山路。

(三)平面设计

贵鑫中天广场设计依据市场住宅样板及甲方要求,正确定位定级。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当今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最新设计手法和最新技术手段。

住宅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不同档次、不同面积的套型。同时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避免户与户、楼与楼之间的视线干扰。住宅各户型均有生活阳台,主卧室均设有转角飘窗,提高采光和观景效果,提升生活居住质量。

1#楼为26层高档旅馆,设有疏散楼梯两部,电梯5台(其中客梯4台,服务用电梯1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 2

层层高5.4米,四至二十六层层高均为3.3米;2#楼为28层商住楼,设有剪刀楼梯一部,电梯两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四至二十八层层高为3米;3#楼为24层商住楼(3#楼由三个单元组成,其中两个单元24层,一个单元23层),4#及5#楼均为18层商住楼,设疏散楼梯一部,电梯两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上部住宅层高均为3米。地下室层高4.2米。

空间的构成源于建筑的功能,来源于环境的限制,来源于对地形的充分利用。坐落在已经形成本土特色建筑环境中的风雨桥畔,结合了新与旧的统一与和谐,强调风格一致又有所创新,是现有建筑环境的点缀和延伸。竖向块体的连续突起及阳台栏杆栏板的变化组合,加上竖向百叶窗的点缀,凸出了建筑视觉的层次感与活跃感。挑阳台、大玻窗的设臵,使得建筑更富有现代气息,凸显周边建筑特色和当地文化,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剖面设计:该项目地下一层为附属用房及停车库,利用住宅楼

(四)立面造型设计

(五)剖面设计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梯、电梯部分与上部连通,并于关键位臵设防火墙及防火门划分防火分区,层高4.2米。

(2)所有疏散楼梯均直通室外,建筑设计符合消防规范要求。(3)、本工程的疏散距离,疏散走道及首层疏散门宽度以及出入口的数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层层高:地下一层为4.2米,一层层高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四层及以上旅馆层高为3.3米,住宅为3米。顶层电梯间升高1.5m,电梯机房层高3.0m。

(六)建筑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总平面 每栋建筑四周均有道路,可供消防车环绕,总体布局满足消防扑救要求。详见总平面图。

3、建筑防火设计(1)地下室面积为16472平方米,防火等级一级。考虑设臵正压送风及机械排烟系统,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相邻防火分区间用背火面耐火极限>3h的防火卷帘和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墙分隔.并在合理位臵上留设乙级防火门,以便联接两个防火分区。地下室共设有与住宅共用的防烟疏散剪刀楼梯间13部。所有楼梯间的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为乙级防火门。

七)建筑节能

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2、一般说明: 1)本工程外墙采用内保温做法,具体构造及热工指标见相关详图

及节能设计报告书;施工要求、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未注明

窗台、挑檐、勒脚、女儿墙、变形缝等节点保温做法参见国标

02J121-1的说明及构造详图;2)、楼面、外墙、屋面等按节能大样图施工.3)、外窗采用铝合金普通单框双玻璃6~12mm(推拉),建筑外窗及阳台气密性等级为6级。外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3、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聚苯颗粒保温沙浆)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耐碱破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厚度5mm

第2层: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厚度40mm

第3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分户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聚苯颗粒保温沙浆)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耐碱破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 厚度5mm(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第2层: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厚度20mm 第3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内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第2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3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八)环保设计 本建筑内所有卫生间均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再排至城市下水道。本建筑的雨水经雨水管会合,均直接排至城市下水道。

上一篇:枯叶之蝶优秀作文下一篇:《学会合作》补充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