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

2024-06-05

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通用12篇)

篇1: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

《民国的底气》读后感

民国的个个学术大家,性格或低调,或张扬,但无一不是没有本事之人,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前进的呢?我认为是坚持与不羁。

就拿《民国的底气》这本书书中第一个写的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来说吧!辜鸿铭先生出生于南太平洋马来西亚半岛西北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园主把他收为义子,后把他带到先进的欧洲学习,成为了一个精通西方文化的学者,那么是什么驱使他从先进的欧洲回到中国并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呢?我从书中读出,一共有四个人以及一种性格。辜鸿铭先生的父亲辜紫云先生在辜鸿铭临去英国时,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哪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义父英国人布朗先生并没有以为他是中国人而欺负他,反而淳淳教诲教诲他要学通中西,担负起富国强国的责任,并且对他的教育倾尽心血。著名作家卡莱尔对他说:“世界已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人的行径,社会组织,典章文物,是根本错误的〃〃〃〃〃〃”在新加坡与马建忠与他会晤的时候对他说了中华文明的神妙之处,这一席话对辜鸿铭来说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从此辜鸿铭开始埋头研究中国文化。

生父在祖先牌位前的告诫,义父的淳淳教诲与倾尽心血地教导,卡莱尔对历史的敏锐眼光及强烈的批判精神,马建忠和他的一见如故以及倾心忠言,这些对辜鸿铭后来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光靠外界的力量是不可能成为在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竞争的时代中的大家的,他自身也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辜鸿铭有着先天狂傲不羁的性格,和后天的机智敏捷的辩才与最朴拙的坚持。在初到英国后先生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与希腊文。在英国留学时,因为在重大节日时摆祭品,引发出与女房东的辩论;在去柏林的列车上倒读德文报纸的事情,也都显现出辜鸿铭先生与众不同之处。

民国的大家虽性格各异,思想不同,在不同地方任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后天特点那就是对所做之事的坚持。

篇2: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

《民国的气质》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开篇的文字很是吸引我:有时间,有阳光,还有喜欢的书,有安稳的心态,那是人生难得的奢侈。一排排书架,一行行图书,无声地立在那里,架上的图书一看便是长年无人拿取,无数尘封的历史都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一段不期而遇„„花了一段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同样作为女人的她们可以活得如此之精彩。书中介绍了民国时期的七位奇女子,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

秋瑾——革命女子,多少男儿她不如。“洒去犹能化碧涛”激励了那一代的革命者。吕碧城——芳华出众,驰骋政商界,游遍世界,看破红尘,终孤独一世。心累了的她最终选择在瑞士皈依佛门,此后以宝莲居士自称。张幼仪——以德报怨,经受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张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从嫁给丈夫王元化后,便做起了贤妻良母。无论是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她都那样平静、恬淡、优雅地走过去了。也许,在她眼里,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位学者。朱梅馥——生死相依。她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但丈夫是傅雷-这决定了她的不普通。他们之间的爱情似乎更像中国传统社会那样。丈夫是妻子生命的全部,即使要去到另一个国度,也要携手走过奈何桥,为的是不让你孤单。张充和——多才奇女子的昆曲坚持。一手好字,一墨丹青,一腔绝唱。她真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艺术家。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宋清如了。她纵有百般才华,也愿意默默地做丈夫背后的那个女人。宋清如是打破父母包办的婚姻,是之江大学的一代才女,是受新思想教育的新时期女性代表。丈夫朱生豪是她的学长,文采出众但却不善言辞,外表很冷,但在宋清如的温柔乡里他仿佛孩子一样可爱。经过十年的努力,朱生豪终于迎娶了她的诗坛公主。可公主的手却放下了笔,承担起所有的家务,为丈夫创造最好的翻译环境。由于战乱的恶劣环境,以及家人的好逸恶劳,终究把家里的唯一脊梁柱给累垮了。此时两人结婚才刚刚两年而已。幸福总是在人沉睡的时候就这么不打任何招呼就悄悄离去了。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儿子的啼哭,宋清如没有选择,只有吞下所有的泪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进了学校教书日子才稍稍好过一些。她默默地守着这份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尽管解放后来《莎》的译作大卖,也得以分得很多钱,可先人已去,有钱了又有什么用呢?

感动于宋清如的才华,感动于她与朱生豪之间的爱情,感动于朱生豪走后宋清如的坚强与勇敢„„

篇3:重庆的物流底气

一场富有成效的小规模海外招商活动, 让重庆在西部物流枢纽城市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7月11日, 由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带队的小规模物流招商团队开始了在新加坡的商务考察活动。短短5天时间, 重庆市就与新加坡签订了2个工作合作协议以及1个项目投资协议。在招商团队看来, 此次与新加坡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和重点物流企业建立的工作联系, 为日后引进新加坡客商来渝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2008年11月10日在香港举行的“重庆现代物流香港招商专题会”上, 由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率队的重庆物流招商团队不仅受到了众多港资企业的追捧, 而且总投资434亿元的41个项目的签约更是引爆了现场热烈的气氛。

事实上, 随着重庆物流业近几年来的崛起, 重庆物流业在吸引外资上正逐渐显现活力, 而一系列外海招商活动的成功则更加坚定了海外客商来渝投资的信心。

据记者了解, 在2009年重庆市重大招商项目上, 包括重庆空港物流产业园、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港渝国际物流园项目在内的17项物流项目也引起了众多海外客商的关注, 且已有数家企业表达了投资的意向。

海外客商对重庆物流业看好, 很重要的原因是重庆有着比较优良的物流投资环境, 其相关物流节点的分布以及仓储服务能力、运输服务能力、海外服务能力都在快速完善之中。可以说, 经过数年的发展及崛起, 重庆已经积累起了不小的物流家底。

布局清晰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以及物流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的显现, 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对区域物流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据记者了解, 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几个城市, 重庆、成都、西安都有实力及潜力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未来最大的物流枢纽, 相应地大部分西部地区的物流项目也在向这三个城市聚集。

“由于拥有长江黄金航道资源以及未来将成为我国铁路路网的中心节点, 重庆在三个城市的区域物流中心的PK中无疑抢得了先机。”重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某成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 在《重庆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中, 重庆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为此, 《规划》提出将布局建设寸滩、铁路、空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和万州、涪陵、长寿、大渡口-九龙坡、江津、永川、合川、黔江-秀山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及若干物流中心, 从而形成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和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的总体格局。

“寸滩、九龙坡、果园港、黄谦-铜罐驿、四大港区将组成主城区的主要港口群。其中, 寸滩港侧重于集装箱及国际联运, 九龙坡港侧重于散杂货运输, 果园港、黄谦-铜罐驿港区铁公水联运港区, 再加上外围长寿、万州等深水港的改造建设和与主城区港口的功能互补发展, 重庆港口发展战略已具雏形;以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为核心, 沿一纵线至黄谦-铜罐驿港区作为西部物流大通道, 将重点布局物流场站设施、物流与服务业项目以及商贸流通项目, 成为重庆物流发展高地;以寸滩港、空港和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为基点, 分阶段布局和发展保税物流项目;同时, 为配合重庆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 以高速公路、中环线、城市快速干道等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上述成员说。

值得注意的是, 根据铁道部《铁路网中长期规划》, 作为未来18个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将承担起改善我国内陆运输条件、打造未来我国高度发达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的重要使命。同时, 在重庆市直辖十周年庆典期间, 铁道部还明确了重庆市作为我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西部地区铁路枢纽的定位。

交通先行

在合理布局物流中心、节点的同时, 重庆市也在完善着自己的交通网络。事实上, 受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以及直辖效应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短短数年内, 重庆市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而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最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也已基本形成。

据上述成员介绍, 在水路方面, 近几年重庆市的航道条件在明显改善, 同时港口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众所周知, 重庆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嘉陵江、乌江、涪陵江等重要长江支线航道, 水运网络和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其实, 早在“十五”期间, 重庆境内的535公里的三级长江干线航道已经提高到了二级, 并新增通航支流51条, 新增航道里程111公里。除此之外, 重庆还全面启动了三峡库区淹没码头的复建工程, 与此同时, 九龙坡码头、寸滩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一批专业化、机械化码头也纷纷建成投运。

公路方面, 随着高速公路网以及国道的逐渐完善, 重庆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公路网也已初步形成。其中, “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重庆内环高速和成渝、渝黔、渝邻、渝武、渝万为骨架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也已全面形成。

据记者了解, 包括内环高速公路、外环高速公路、成渝、渝合、渝长、渝黔、渝邻、渝湘、渝遂、渝泸在内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项目也已全部开工建设或完成。

铁路方面, 铁道部在最新的规划中已将重庆定位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之后的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截至目前, 重庆已形成襄渝、渝黔、渝怀、渝遂、成渝的“一环五射”铁路骨架, 而包括成渝、遂渝、兰渝、襄渝、渝怀在内的铁路线的“一枢纽十干线一专线七支线”的铁路网也已开始建设。

而在空运方面,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8.4万平方米的第二候机楼已建成投运, 具有了年吞吐量700万人次的能力。除此之外, 万州五桥机场也已投入使用, 而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之中。

“公路、铁路、水运运输出口大通道的进一步完善, 寸滩综合物流园区、重庆北站、集装箱中心站, 江北国际机场以及公路客货运站场等节点建设的规模初显, 使重庆市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框架。”上述成员说。

提升服务能力

随着近几年重庆交通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 重庆的物流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而重庆物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也让重庆逐渐占据长江上游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城市的地位。

据记者了解, 在水运港口方面, 目前重庆港共有2 0个主要港区, 其中1 1个港区分布在长江干线, 而年货运吞吐能力100万吨以上的港区也有9个, 分别是主城、万州、涪陵、江津、合川、奉节、永川、忠县、潼南;铁路货站方面, 目前重庆主城区现有铁路货运站为6个, 其中重庆东站和重庆南站是吞吐量最大的两个货运站。值得一提的是, 重庆东站既能到发集装箱、又开通了五定班列、同时还能办理整车、零担业务, 是一个大而全的综合性货运站;而在空港方面, 2007年重庆江北机场共完成货运量3.96万吨, 完成货物周转量5457.88万吨公里, 比2006年增长46.67%和45.16%。

在物流节点上, 除上述节点能提供完备的服务能力外, 重庆市也在货运市场上不断完善着各自的服务能力。据了解, 目前的重庆货运市场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以华廷、华荣为代表的具有较强的集货配货能力的货运市场, 这类货运市场的配套功能比较齐全, 停车场面积大, 拥有集货仓、中转仓等设施, 能够为司机提供餐饮、住宿、修车等三产服务, 拥有较好的货运交易环境;二是以嘉峰为代表的具有较强分拨能力的货运市场。这类市场还包括部分专业批发市场里面或周边自发形成的货运市场, 如观音桥农贸批发市场、马家岩建材批发市场、老顶坡汽摩配件批发市场、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等, 都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拨能力;三是一些临时性的停车场。

而在仓储能力方面, 据记者了解, 目前重庆现有仓库大部分属于自发建设形成, 仓库地点集中在专业市场、车站港口、工业园区等附近, 而仓库面积从几千平米到数十万平米不等。其中, 国内最大的仓储类物流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重庆拥有三个仓库, 分别是位于九龙坡区的滩子口仓库、大渡口区的车家坪仓库和茄子溪仓库, 三个仓库分别拥有库房面积1万平米、3.1万平米、2万平米。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 重庆市的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不得否认的是, 由于起步较晚, 重庆的物流产业也有自身的许多不足。据介绍, 目前, 重庆物流业存在弱、散、乱的特点, 相关的物流资源配置没有统一的规划, 不同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之间也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重庆物流业一权威人士拿重庆的仓储资源向记者举例说, “这些仓库分布于重庆九个行政区的30多处, 而且单处仓库规模不大、无法使用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设备进行集约化作业, 同时仓库分散又加大了货车通行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除此之外, 记者还了解到, 尽管重庆拥有大小物流企业数百家, 但真正按照现代物流理念运作的企业不足10家, 这也使得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 重庆作为我国制造业大市, 其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有着巨大需求。据该权威人士介绍, 近几年来重庆市的货物运输周转量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 2006年全市货物运输周转量还达到了821.38亿吨公里。在其看来, 重庆物流需求的释放更激化了现有物流能力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已迫在眉睫。

重庆物流需求的释放更激化了现有物流能力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已迫在眉睫。

Logistics in Chongqing

Chongqing has grasped the preemptive opportunities in competitions between cities in western area as logistic hubs through a fruitful small-scale activity for attracting overseas investment.

July 11, 2009, a logistic team, led by Yang Qingyu, director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 Chongqing, started their business activity in Singapore.According to the members, the activity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ingaporean businessmen to invest in Chongqing.

With the ris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ongqing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is beginning to exhibit great energy i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a series of overseas activities for attracting investment really confirmed their confidence to invest in Chongqing.

nessmen bullish 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ongqing?One key reason is tha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ongqing has great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and the related abilities have been improving.

The Bottleneck of Large Transport by Ship and Railway

With the recove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large transport has again become hot in logistics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er, in the field of large transport, although transport by road has been the common choice, yet because the road transport needs high costs and can easily be influenced by such factors as roads, bridges, tunnels, etc., together with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human factor, the large transport by ship or railway have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However, because of such problems as latecomers, lack of fleet for large transport, railway transport and professionals, the large transport by ship and railway are facing lots of hangup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road transpor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of the large transport by ship and railway are badly behind practical demands of the large transport market.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Gra in Logistics

In recent years, conditions of storage, transport, stevedoring and package in grain logistic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However, as a whole, the modern grain logistics is still backward;such problems as high logistic costs, low efficiency and high losses are very pressing at present.

The disparity between domestic logistic costs and those of foreign countries is so wide that it is nearly impossible for lo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compete with overseas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market.

篇4:民国的底气

陈寅恪、辜鸿铭、王国维、赵元任……这些名字对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这些民国的大师们或有着显耀的成就,或有着独特的个性,或有着卓越的人格。是他们,在我们的民族与文化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所谓“底气”,是源自中国传统士文化的一种力排众议、敢于担当的人文精神。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充满着动荡、杀戮和苦难,也充满着流亡、变革和奋争,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民国的底气》一书描摹出了这样一个群体,正可谓是“民族的底气”。他们在个人命运零落的动荡年代,以独立的姿态演绎出中华最后之名士风度。他们的特立独行有时让人觉得可爱甚至怪诞,但他们没有一个不对学问充满理想与执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人说:阅读刖国,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段历史和文化,更是在回望和追念一种精神。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所谓“底气”就是无论远去了多久,依旧能穿越时空,不断滋养和激发着我们的精神力量。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这可以说是梅贻琦的很好的写照。梅贻琦不爱说话,以致后来得了“Gentleman of few words”(寡言君子)这个称号。当初韩咏华和他订婚的时候,韩的同学陶履辛(陶孟和的妹妹)得知消息,急忙跑去对韩咏华说:“告诉你,梅贻琦可是不爱说话的呀。”韩咏华说:“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这种沉默寡言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出白天生的成分,但和梅贻琦的成长环境也不无关系。

梅贻琦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2月29日出生于天津,其父母共有五男五女,梅贻琦为长子。梅家在明成祖时代由江苏武进北迁至天津,负责驻守天津卫,但到清朝末期梅家家道中落,梅父虽然考取了秀才,却不得志,只做得天津盐行的一名职员。庚子年问,梅家逃亡至保定,一年后返回时家产已经被洗劫一空,家境困顿,梅父更加郁闷难伸,以致经常吸食鸦片。其时梅貽琦十岁有余,除读书外,还帮助父母做家务事,踩着小板凳帮助父亲记账,协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梅贻琦的幺弟梅贻宝恰逢此时出生,后来梅贻宝回忆说:“诸兄姊每人都有一位奶妈,到了贻宝时期,只可一切从简,奶妈免聘了。母亲乳水不足佐以糕干。当时五哥十岁有余,抱着婴孩每贻宝喂糕干乃是他家庭劳作之一项。月涵寡言,举世皆知,即是家人聚首,亦无二致。然而他曾屡次描述抱着我喂糕干这一幕。据我心理分析,这是他对这还知自爱上进的小幺弟亲切满意的一种表示。”

1904年,15岁的梅贻琦以世交的关系进入严范孙氏家塾,和严氏子弟一同读书,主要教师张伯苓又聘请了几位教师教授别的学科,这个家塾后改为中学,同年末,男生迁入南开区的新校址,遂定名为南开学堂,张伯苓被正式任命为校长,梅贻琦也成为南开学堂的首届毕业生之一。

从南开学堂毕业后,梅贻琦被保送到保定高等学堂,次年,他考取了首批“庚款留学生”的第六名,赴美深造。其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自己在看榜时,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学生也在那儿看榜,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后来在船上碰见了,经介绍,才知道是梅贻琦。当时留学生留美选的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学校,比如徐君陶选的是麻省理工,而梅贻琦却单独去了东部的伍斯特理工学院,徐君陶后来才听说那是一所有名的工业大学,认为梅贻琦的选择的确和一般人不同。

在美国留学期间,梅贻琦不时将从伙食费中节省下来的5元、10元寄回家中,以资助弟弟妹妹们读书求学。1914年,梅贻琦自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15年,梅贻琦接受清华校长周诒春的聘请回母校教授物理,不久便厌倦了,回天津见恩师张伯苓,梅贻琦表示对教书没兴趣,想要换工作,张伯苓不同意:“你才教了半年书就不愿意干了,怎么知道没兴趣?青年人要能忍耐,回去教书!”连梅贻琦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坚持,就与清华再也没有分开过。

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改制为国立清华大学,梅贻琦在教授会的选举中在47张有效票中获得33票,成为清华第一任教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后来说:“那时清华教授中,有博士学位的大有人在,为什么选中了他,我认为这是出于大家对他的人品的信任。”之后在清华学生三拒校长的风潮中,沉默寡言的梅贻琦被推到了清华校长这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上。

1931年,梅贻琦在清华校长的就职演说中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教授是学校的主体,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对于真正有才学的人,梅贻琦高度重视,这在清华为之四次破格的华罗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篇5:《历史深处的民国2读后感》

在这部书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纷乱的民国。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开创民国,一直致力于推荐民主共和,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影响至今。下面摘录两段:

1、思想和信仰,是人心中所依赖的最根本的东西,有思想有信仰的军队才能长久。因为有思想有信仰的军队才能练就一种神秘无形但确实存在的恐怖力量——超越了世俗和利益的凝聚力。

2、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3、全书至此,关于孙中山的笔墨甚多,其中有褒有抑,这一切都是按照史料行笔,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孙中山,一个有血有肉的孙中山。孙中山只是一个凡人,他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他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

4、表面上看起来,他失败了无数次,也犯了无数次错误,甚至称得上幼稚的错误,可是仔细想想,像他这样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人,史上能有几个?!一个连续奋斗近四十年、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言放弃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5、无数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削弱他的勇气,每次他都以百倍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率领他的支持者们发起又一次进攻。他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站起。只要还能够站起来继续战斗,那么战斗就没有结束。孙中山从没有败给任何对手,他只是输给了时间。幸运的是他在受到时间致命一击之前,做了一生中最重要最英明的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那所如日中天的黄埔军校,那支依托黄埔军校而迅速成长的铁血国民革命军,将帮助他实现北伐中原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这群赤诚报国的铁血军人将在十二年后挺身而出,用悍不畏死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篇6:民国语文读后感

——读《民国语文》有感

梁屿桥妈妈四(2)班 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大课外阅读量,在一个炎热的休息日,和孩子结伴去新华书店淘书,意外地看到《民国语文》系列丛书。

《民国语文》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师叶圣陶、蔡元培等选编的语文教材选粹汇编本,分为“初小”“高小”两大卷。我和孩子一起读了“高小选粹卷”。很快我们就迷上了这本书中自然纯朴的气息!

《民国语文》(高小选粹卷)所选文章分为“神奇的科学”、“传奇的人物”、“灵动的话剧”、“深刻的寓言”、“实用的语文”、“传承的品德”等11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选文全部来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虽然时间上离现代已经非常久远,是我们的爷爷辈、孩子们的祖爷爷辈这一代的人用过、读过的语文课本,这些课文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可爱和有趣,里面的很多故事对人都有启迪作用,书中每页都有一副趣味性很强的配图,很能吸引人的兴趣。这些教科书蕴含了民国时期一批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责任感,这些先贤们都是既秉承传统文化血脉,又深谙西方文化精髓的文化大师,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特殊的知识结构与眼界,他们用这些优秀的语文课本向孩子传递科学的理念与优秀的品质,拓展孩子的知识视野,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从而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虽然年代上离我们比较久远,但现在读起来并没有觉得落后与古板,这和当时民国时期中西方文化的初步交融,刻板的文言文逐渐退出,白话文逐渐兴起有关,文字语言的纯朴风趣反而更让我们深刻反思当下小学生写作的刻板无趣,抄袭成风的不良风气。用一句白话来说:百年前的文字,现在看起来一点都不过时!

我是结合《民国时期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下篇)来和孩子一起读《民国语文》的,从“爷爷、奶奶们”小时候写的文章中,我们读出了“他们”还是孩子时纯真可爱,看到了民国小学生生活的场景,其间的语言风格也贴近当时的用语习惯,为现代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走进那个时代的通道,也为现在的孩子更好地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思想的来源提供素材。而且每篇作文后面都附有一些简单的评讲,用一种轻松交流的形式烘托作文主旨,给孩子们提供了整体感知、阅读感悟、拓展延伸等几个层面,提升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更方便于我们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子阅读交流。

篇7:《民国先生》读后感

读了一本书《民国先生》,读完掩卷,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被语文老师、历史老师骗了。当然老师可能也被他的老师骗了。

印象最深的是一篇《携来十侣曾游》,文章介绍了1923年九位民国的文人和一位美国教授的雅集,地点是在浙江海宁盐官。这九个人是:马君武、汪精卫、任鸿隽、朱经农、陈衡哲、胡适、陶行知、徐志摩、曹诚英。我才疏学浅只对活汪精卫、陈衡哲、胡适、陶行知、徐志摩略有了解,即使是这点了解也只是上学时课本上学的,老师教的。按照当时课本上的说法,无论如何这些人是不会走到一起的,他们根本不是一个‚阵营‛的人。但就是这几个人几乎是一生的朋友。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知道这首诗,却怎么也想不到是‚大汉*‛汪精卫写的。这是汪精卫抱着必死的决心刺杀清廷重臣载沣未果,被关在监狱中的诗作。汪精卫还曾经是厦门大学校长的第一人选,汪精卫文武兼备、内外兼修,在当时粉丝众多,但他一生只钟情于陈碧君一人,在封建社会实属难得。而我们从课本上了解的汪精卫仅恶贯满盈的大汉*而已。汪精卫死后胡适在日记中写道:‚精卫一生吃亏在他的‘烈士’出身,故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他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性命不顾是一件事;所主张的是与非,是另外一件事。‛我觉得这个评价似乎比历史课本更接近真实。

记不清从哪本书中了解到胡适暗恋陈衡哲(即莎菲),却不知道胡适与陈衡哲、任鸿隽夫妇保持着终生的友谊,三

人都知道彼此的心意,但心无芥蒂,做人纯净到这种地步,是现在的人难以企及的。胡适的婚姻是个巨大的不幸,但恪守父母之命的胡适,终生对无才无德的太太江冬秀照顾有加,至于感情的事是不能强求的。看看胡适在结婚前夕写的诗‚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这是真的绅士!不单如此,胡适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从未蝇营狗苟。胡适突然去世后,他的太太对儿子说:‚祖望啊,做人做到你爸爸这样,不容易啊!‛课本上怎样讲胡适?国民党的御用文人,走狗!叶兆言(叶圣陶先生的孙子)有一篇文章专门记述过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其实即使是鲁迅先生对胡适的才华和为人也是很佩服的,只不过是在观点上有些相左而已,在很大程度上无关政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直到今天也未被超越。当前甚嚣尘上的‚课改‛,实际上陶行知早在近百年以前就在身体力行了,而且他的境界要比现在 ‚课改名校‛的校长们高多了,最起码绝无商业企图。但是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与他的热爱生活、偶与好友吟风咏月并不矛盾,这不他不远千里从安徽来浙江仅是为了与一干好友观潮戏水,舞文弄墨吗?而我们习惯于把陶行知们塑造成‚鞠躬尽瘁‛的奉献者,其实一个没有高雅生活情趣的人,是很难把工作做到极致的。

徐志摩是个彻头彻尾的诗人,一生不曾涉足政治。汪精卫早年宣扬的‚六不‛:不做官、不走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他自己没做到,徐志摩做到了。他对感情的态度正如他的诗纯净而热烈,丝毫不掩饰,丝毫无猥琐。明媒正娶张幼仪,与之协议离婚后明媒正娶陆小曼,对林徽因‚发乎情,止乎礼‛,尽显爱慕与尊重。因为徐志摩死得

早,所以我们的课本对徐志摩还算客气、客观。也幸亏他死得早,否则以徐志摩的出身和做派,对他的评价可能比胡适好不到哪去。

民国先生们比我们活得真实,不管是真实得可爱,还是真实得可怜,甚或真实得可恨,他们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态度都让人敬佩。我在思考,是否可以让孩子们适当了解一下真实的历史,多给孩子几个视角,是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文学、历史的兴趣。这样是不是比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满书上抄题更有意义,甚至更能取得好成绩。当然这需要老师先解放思想,同时还要深厚一下底蕴。

明天要开课改推进会,之所以要推进,是因为需要推进。课改最重要的是真地为孩子们考虑考虑,激发人们心灵最深处的、最纯净的、最人性的东西。至于模式、流程、评价等,不可没有,不可全部依赖。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国先生们给我们做了榜样。

篇8:“中国梦”的底气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再到展现出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每一步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其中, 一个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始终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正是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理论自信在实践中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而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中国已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篇9:《民国多少事》读后感

《民国多少事》这本书讲述的是从1911年清朝覆亡,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38年民国时期的不为人知的一些事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野史,但是我并不认同,里面讲述的真实发生的事件,只是一些人们认为不重要,而被忽略的一些历史事件。

看到其中一章《青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始末》,讲到汪精卫青年时一段经历。曾经,我对汪精卫的定义是叛国汉奸。但是,看了《民国多少事》之后,我对汪精卫了解了更多。在民主革命的初期,汪精卫是有功劳的。他谋杀摄政王载沣,也动摇了满清朝廷。里面一段说到汪精卫反论肃亲王说到,我们革命党人所主张的绝不是立宪,而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实行三民主义。亲王既然读过汪某在《民报》上的文章,对汪某的革命主张应该有所了解。仔细查询了一下汪精卫的资料,了解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他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写了《民族的国民》等多篇文章驳倒梁启超的保皇谬论,为革命大张舆论。在南洋各地发展组织和筹款。在1920年归队后,做了很多组织和宣传工作,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筹备工作,1925年随孙中山北上,并成为中山“遗嘱”起草人。在汪精卫在谋杀摄政王载沣事败后入狱,孙中山也说,汪精卫是我们的一个大人才啊,失去他等于砍掉了我一条手臂。我觉得虽然最后汪精卫是背叛了祖国,但是这也不可以抹杀他曾经也为革命付出了许多。我觉得,不能单单凭靠一点来给他人的一生下定义。

我觉得,也许可能是因为自己见识少,也许是自己定向思维,就

只看到汪精卫是汉奸,他曾经也是为革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我认识到看历史不能仅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读了历书。要深入的从各方面了解,而且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进入误区。

篇10: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

可是在渐渐接触到民国的那些历史书籍之后,心中的那个柔软的角落里开始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民国,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个年代,军阀混战,人们流离失所,各种思想的火花不断地碰撞着,属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有人将这个年代称之为能与先秦“百家争鸣”相媲美的年代,只因这是一个充满不安定因素和迅速变化的时代。

我对于民国的前后时间段是比较模糊的,只是觉得也许从国人们纷纷开始剪去辫子,学习西洋文化开始,或许就已步入民国时代。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海外归来的学子,沉浸于中国千年文化的学者,各种思想的辩论或是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局面,再加上各种军阀混战,军人的思想不同于文人的思想,于是,形成了历史上的民国辉煌。

《民国的风度》,所写的是那些在民国时代具有影响的一部分人,对于这些人的描述,不仅仅是通过他们的光明一面,而更侧重于客观地描述,每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是辉煌的,也有那么一段时光是晦暗的,这些在民国时代能领一方风骚的人物虽然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洪流中,可是历史却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生平的种种事迹。作者对于这些人的把握恰到好处,不是长篇大论般地深入描写,而是每个人千字的精简描述,旨在表现这个年代这些人物的各种风骨,独属于这民国时期的人文风貌。

篇11: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

说他水,全篇看下来,每篇文章的套路不过三五八卦配三五图片。八卦也多是从《文史资料选辑》之类的回忆资料里摘出来的。此外,绝少个人见解。不同人物之间的描写也颇不均衡,大概是有的人资料好找,有的人资料难查吧。这种文章,写着费翻书的时间,但应该不怎么耗费脑仁儿。当然,资料的汇编也不是全无意义,要在两三页纸介绍清楚人物经历、风骨面貌,确实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本书的“水”字总是逃不了的了。

说他偏,则是与选人有关,民国历史色彩纷呈,但无论如何绕不过共产主义及其同路人。而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简单又粗暴,把相关人等一概剔除。谈徐伯昕而不谈邹韬奋,就是个再显然不过的例子。或许作者要狡辩说邹韬奋、瞿秋白之类的人物以往多有介绍,无需赘言。但说实在的,现在的一般读者有几个能知道邹韬奋的事迹风骨呢?剔除此类学人,最终呈现在读者,绝说不上是完整的民国风度,顶多是去共产化的民国风度。这么做当然可以迎合当前对党失望、对国怀念的情绪,但展现的民国风度真不真实、全不全面就很难说了。

篇12:《民国十年》读后感(精选)

在看这篇长篇著作之前,我先简单的了解了作者——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先生。唐德刚与师郭廷以,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大家,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吴国祯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袁氏当国》等。除此之外,他还撰有小说《战争与爱情》,被文学史家夏志清称为“别树一帜的散文 家”。

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能够用到的形容词只有:枯燥。特别是从中学开始的历史课,那是社会对我们的思想的洗涤。幸好到高中之后我选择的是理科,听文科的好友痛斥历史课的无聊和无奈„„

大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看看唐先生在《明国十年》的第一篇《告别帝制五千年》中有写道:民国初年的孙中山毕竟是个有世界眼光的政治家。他做临时大总统时,就反对所谓五族共和这套谬论。他主张采取美国式的民族大熔炉的哲学,而扩建一个包罗所有民族和多种文化的中华民族。其实在大清帝国时代,朝廷改满洲和新疆为省;民国时代改内蒙为省,当政者所采取的也正是这个大熔炉的哲学。不幸到人民政府时代,毛公因受苏联制度之影响就一反其道了。他把倒退误为进步,废流反土,把原已建省的新疆、内蒙、广西又全部化为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而又只许少数民族在中央集权下,享受点象征性的自治,这样就间接鼓励了少数民族中的分裂主义者和国际间的反华分子,或明或暗地搞其分裂活动了。这种伪君子不如真小人的制度,后来也就贻患无穷。今日新疆的乱源即在此。

暂且不去评论唐先生的这段话的对与错,至少在我看来,先生的这段话,比起中学时的老师对我们灌输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要好。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现在去主动的学习知识,从一味的去接受,到现在的以辩证的思维去看这些林林总总的观点。

“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先生,恕我大胆的说一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华侨青年’,甚至如粤人俗语所说的‘金山仔’。”曾经我看过一部电影《孙文少年行》,就是讲的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先生。我记得很清楚的情节有:少年孙文看不惯她

姐姐被缠脚的痛苦,扯掉了裹脚布;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兄长家,他反对兄长把关公视弱神明,还砸毁了的关公的塑像;他在家乡用所学的知识安装了明亮的路灯,却不被大家接受。就像唐先生所说的,这些“铸造后来革命家孙文的社会条件”。

现在是太平盛世,凤姐、著姐、这哥那哥充斥着我们的感官,都说,时势造英雄,很难说清,现在能够造出的“英雄”是哪种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少有革命家。现在其实需要像鲁迅先生一样的文学家、思想家,来引导社会的风气。以前买过一套《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届到第三届的作品。那是的参赛者现在有名的有韩寒、郭敬明等等,那时的文章我都蛮欣赏的,之后几届直到现在不怎么看了,也许是因为我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选择性的去看,观点选择性的去接受。

“孙先生环绕地球的不断旅行、观察和阅读书报,也使他对发生在中国的问题,有更深入、更广阔的理解。他掌握了加富尔、加里波的和俾斯麦的现代‘民族主义’(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华夷之辨);寄居英伦,他也更深的体验了英语民族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代议政府’的运作;更明白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分裂的毛病,而向往于当时正在美国风起云涌的‘国民运动’,尤其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导师亨利.乔治底‘单税法’的精髓。特别是对土地的‘无劳增值’和‘涨价归公’诸要点。好学深思的孙中山先生,在融会贯通之后,把它们有条理的编纂起来,这就是他后来指导‘国民革命’底政治理论的‘三民主义’了。虽然这三个‘主义’,都是当时在西欧北美,甚嚣尘上的政治经济理论,没一个是他具有原始性的发明,但是孙公能实际深入西方社会,耳濡目染,采自源泉,然后活学而活用之;较之与他同时或后辈之热衷‘西学’,奢谈‘主义’,而一知半解的夫子们、领袖们,那就高明得不可以道里计了。在那些多半是‘不知不觉’的青年信徒的眼光中,则‘总理’、‘国父’,就更是‘先知先觉’的天生圣哲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联系到现在在大学里面的抄袭风,从学生到教授,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不是已经没有能让我们思考、探索的东西了?黔驴技穷?看看我们中学开始的实验,仿照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一个步骤都不能错。这是不是抄袭?再者,现在流行的山寨产品,是模仿还是抄袭?

“辛亥革命,尤其是‘武昌起义’的故事,史家所记盖不下千百万言。”“可

是武昌起义的实际情形,亦不妨以三数百言一笔带过:‘武昌起义’是清末革命党人所发动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武装暴动,而能占领城池至一星期以上者。它也是如孙黄诸公所逆料的,一旦站稳脚根,则全国各地便会作连锁的响应(chain reaction)。从湖南、陕西、江西(十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开始,时未逾月,全国便有十三省宣布独立,而策动独立的主要分子往往不是革命党,而是各该省内,由立宪(保皇)党所掌握的民意机关─‘咨议局’。这一来,那些无用的满族王公应付不了,清廷乃召回已被摈斥的袁世凯来撑持危局,而袁氏则养寇自重─一面‘进剿’,一面又与革命党人私通款曲。他向武汉三镇反攻,也只取二城,留个武昌给黎元洪、黄兴这一架两头马车去慢慢拖延。”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异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之间。悲夫!”现在再次重温那段历史,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最终失败,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专制行不通,真正的共和达不到,各军阀先圈地称王。民国之初的军阀混战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这些军阀大多没受过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却也是驰骋战场,意气风发。想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这类非正规“军事班”毕业的军事家不少,特别是乱世之中。一个人的军事才能在真正的战场上才会有所发挥,“纸上谈兵”的事说明至少口才不错。和平年代的军人,是有那么一点远离了那个最能展示才华的舞台。

读唐先生的书像是“听”故事,不呆板,不枯燥,观点引人深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相关文章:

民国底气读后感07-13

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05-22

写底气的优秀作文600字04-16

《底气》面批04-15

底气讲评范文05-16

底气高中作文04-22

底气作文600字04-24

底气记叙文04-29

信心来自于底气08-18

民国风度读后感08-10

上一篇:小学生开学作文:爱是下一篇:供电局配网故障抢修管理规定(电网、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