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4-08-2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精选8篇)

篇1: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致知在格物 悟物而穷理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天长市炳辉中学

周风云

摘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数字技术重现物理实景、应用软件和互联网的使用等方式,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出色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开拓了师生的研究视野,促进了师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了“格物致知、悟物穷理、信息引领、改革创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一、物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大格局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声、光、热、电、力的现象,揭示其规律,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学科,这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最合适的用武之地。众所周知,近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物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实现课程目标。

(一)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

在中学各科课程中,物理应该算是与信息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信息技术的前提是各种设备,而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都是在建立在物理学发展基础上的。物理学是自然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倘若没有物理学的发展进步,是无从谈起什么设备的,更不要奢望所谓的信息技术了。在许多高校,物理学和信息技术是作为同一个专业设置的,这一点我们从基层中学的分工现状也能看出:许多中学的信息中心(或称“电教中心”、“数字校园建设办公室”)的负责人、管理人员,以物理教师兼职或转任居多。物理学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进步做出了尤其重要的巨大贡献,从某种角度讲,物理课也理当从信息技术的进步中获益。

(二)物理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多样。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益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组织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中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获取新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实验,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三)突破难点,拓展思维,扩大师生知识层面

信息高速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它们很多能够提供在线同步教学、课堂教案、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借助于网络论坛、校讯通、QQ群,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

56-

篇2: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姓名:宋冬冬

作者单位:登封市唐庄乡初级中学 电话:*** 时间:2012年5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进行课外延伸,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关键词:电子备课

教学形式(兴趣、情境)

课外延伸

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苏教版第四册语文《雨后》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雨中孩子的欢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

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

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

《2008,北京》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

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 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

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 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

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鸟岛》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鸟岛独特的风光以及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岛的信息,举行“鸟岛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鸟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鸟岛风采的图画。

4.创作或填写保护鸟的歌曲。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

篇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智能手机在化学课堂中的新应用

1.手机随时记录与电脑的同步呈现, 增强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

小组合作模式是当今较为流行的课堂模式。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方位采集学生学习的信息, 以高效的方式呈现?教师该如何采集具有吸引力的素材?如何更好地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我认为智能手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我在化学课堂中采用的方法就是用手机来拍照记录学生小组合作后的结论, 或是单独练习时的答案, 过程, 我可以有针对性、高效的选取典型的答案或是创新的想法, 然后联入电脑, 投影出来, 和大家一起讨论, 是否正确, 好在哪里等。因为是课堂上即时产生的内容, 学生们都会比较感兴趣, 非常愿意加入相应的讨论, 简单的题目大家会集体回答对错及原因, 中等难度可以个别回答, 一些典型的较难的错误, 会引起学生的大讨论, 这样大大提高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2.手机随时记录, 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环节, 学生实验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规范现象, 口说无凭, 要把瞬间记录下来。我们通常会以老师演示实验基本操作, 然后学生进实验室模仿操作作为规范学生实验操作的第一步。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后, 会产生各种兴奋, 老师强调的一些注意点就会遗忘或是根本没有听清, 这时我会不断纠正, 并拍摄几张只有手的错误操作在接下来的课上让学生纠错。这样既再次纠正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又不伤其自尊心。在接下来几节课的学生分组合作实验中, 我会不断重复某些重要的实验操作, 但还是会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就开始做实验, 那我就会找机会拍摄几张他们的错误实验操作, 比如加热固体试管口向上倾斜,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等, 在实验总结时联入电脑展示, 这时这些学生会开始不好意思, 等下次学生实验时, 他们会听得更认真些, 实验操作也会更规范。

二、制作多媒体模拟动画, 使各种知识形象生动

1.模拟动画使微观世界更形象、直观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例如:通过动画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如氯化钠、二氧化碳、水的微粒;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比较;在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时, 展示用动画制作成水通电时化学键的断裂、旋转和新键的形成。这些使得学生可以从动画中深刻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奥妙, 形象地构建起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模拟动画使危险实验、错误实验更生动、深刻

在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教学过程中无法演示的, 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以及没有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后果、没有先停止加热的后果等。对这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 可用动画模拟, 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实践证明, 在化学教学中用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 和一些无法演示的实验, 将以往只用语言叙述, 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用动画形象地展示出来, 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样给出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 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盎然,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播放录像, 让学生身临其境

1.录像使无论快、慢的实验一样清晰呈现

在化学实验中, 有些反应速率较快或较慢的, 可以采取录像定格, 慢放或实验全程拍摄后快进演示。比如:演示液氧的强助燃性, 液氧倒入燃烧的酒精溶液中会使其爆炸, 通过慢放的形式现象很清晰;用明矾净水时, 水的沉降需要很长的时间, 通过快进的方式就节省很多的时间。这些都需要通过录像的形式实现。

2.录像使危险性的实验一样安全呈现

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 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不纯的氢气燃烧会有什么样的现象, 一氧化碳燃烧时的现象等等。

3.录像使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环节简单呈现

在化工生产的教学中, 如液氮的用途,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工业炼铁、石灰石的煅烧等, 教师普遍感到学生提不起兴趣。对于工业流程、生产设备等, 学生摸不着头脑, 只能死记硬背, 效果当然不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如能带学生去实地参观, 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才是理想的、但往往受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 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而如果将有关内容摄制成录像或从一些资料库中摘取相关内容, 穿插在课件当中, 就可以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 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如同现场参观一样, 也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科技是为生产服务, 我们所学的理论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 它是多么有价值,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4: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声、光、热、电、力的现象,揭示其规律,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学科,这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最合适的用武之地。众所周知,近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物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实现课程目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笔者就曾多次在课堂上剪辑播放湖南卫视的《啊啊啊啊科学实验室》片段,极大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是八年级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持久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冰冻状态小金鱼的复活”、“液氮实验”、“浮在水面上的字”、“姆潘巴现象”……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物理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实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出来,如“海市蜃楼”、共振现象,能够开括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物理现象演示,更好地是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2.动画模拟,强化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实验中,因客观性原因,物理实验室中一方面由于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诸多限制,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够物理理论相符,甚至可能出现试验数据相反的情形,结果适得其反,严重局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层面,使学生更多地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益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组织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中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获取新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实验,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3.突破难点,拓展思维,扩大师生知识层面

信息高速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它们很多能够提供在线同步教学、课堂教案、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借助于网络论坛、校讯通、QQ群,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物理实验与网络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学生实验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己创建博客,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网站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接受、兴趣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了物理课堂学习的品味。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通过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也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总之,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丰富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挖掘信息技术潜在优势,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把握物理教学动态

物理教师要善于通过互联网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如利用“嫦娥玉兔号”上天,及时传授讲解绕地飞行、绕月飞行、万有引力等物理知识以及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等物理属性。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广袤的信息资源,通过搜索引擎等网络搜集如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课外自主探究,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很有裨益。

2.增进学习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效率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论坛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校讯通、QQ群、微信等交流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展示神奇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因为客观条件阈限,初中物理课中的很多内容很难通过语言讲解而表达清楚,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情景、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场景学生很难见到,更不可能都身临其境,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这些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宇宙的演化、闪电、光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飞机的空中加油、原子弹爆炸、船闸原理、“玉兔号”的发射等等。都可以通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资料显示,让学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拓专业视野。

篇5: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对这两年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整合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亮出你自己》一课时,课的伊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胡长清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胡长清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胡长清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灌输为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赵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继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教学《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来《2004年奥运冠军录》这套光盘,节选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再如我在讲《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2003年上半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击“非典”的斗争的影片片断。这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品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对提高思品教学实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品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我在教学《理解诚信》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陈庆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2004年

2、丁玉英 《运用多媒体 优化思品课》 2003年

篇6: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有效的实现“整合”。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是信息技术,所以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为语文课程的展开而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达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的目的。语文课学习的主体内容就是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而不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知识的信息通过人的种种感官接受,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录音范读,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小结对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能使每一堂课如虎添翼,真正取得事半功倍、以一当百的成效。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第一次利用多媒体讲授语文课时,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想象中的“高质量”的课堂离我并不遥远,是知识的生动、形象、逼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想而知,课堂效果将会较从前有怎样的提高。于是,我的语文课堂中又走进了一位新助手,学生有多了位新朋友——多媒体。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并茂,生动并存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从而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艺术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在大脑皮层中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外界对他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而且刺激越强烈,学生的注意力愈集中,感知愈深刻,愈有利于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生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利用多媒体声像系统的多彩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学”为“我要学”。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的反映客观事物,可以在形象的虚实、动静、快慢、远近、抽象与具体之间转换,不受时空限制,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前提。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的形象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因为通过审美感知,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触动学生理智、改善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学中即要发展智力又要发展能力。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知识直观化,把学生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的展现出来,时时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尽管课文将云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但一篇文章中介绍十几中云彩,学生难于接受,而且对于云的变化也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各种云的彩图展示给学生,在默读课文基础上,根据图画说出各种云的不同之处。还可放一段录象:晴朗的天空,白云朵朵;暴雨来临时,阴云密布„„直观形象,加上比较,学生对云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精心编制或采集的课件水平越高,学生在利用这些课件学习的时候,就越能充分发挥认知主体作用。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或经计算机测试后提出的建议,自主的决定学习进程,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策略。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充分的主动参与,形成了优化的内部心理进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语文是各学科之本,语文教师对此研究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应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去进行适时的教育,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树立“大语文”观,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用心

爱心

篇7: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川省简阳市玉成乡回龙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毛琼

摘要: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论述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引言:

我国学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育将从中小学普遍开设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课程,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三个方面全面抓进。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极大促进了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怎样从微观角度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实情。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便于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外形、真实的画面,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不但能把学生吸引到具体的实践中来,而且完全能刺激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课堂变成了真正的知识实践场所。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教材,采用自制或利用现成的国内外教学软件,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平台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有听其声、见其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全方位、更完善、多角度地展现教学信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同时使他们的审美情绪也得到发展。这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烈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并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记忆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形象化、兴趣化、交际化和生活化,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实践,体验和交流,这样不但扩展了学生运用物理的渠道,而且还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努力创设或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以学生为本,以趣味活动为手段,以学生身心发展为重点,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成为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成为他们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扩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例如:安全用电知识的教育教学和发电机的内部结构等教学,学生不能直接观察物体的内部结构,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不能直接从实验中感悟。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先利用现成的素材库和通过画图软件画图,在用Aouthoware软件进行脚本安排和利用交互图标的设置去装配仪器,让计算机去演示其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这样教学学生很容易认识、接受和理解。使教学自观、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好。

二、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作为一名乡村初中物理教师,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内容难以表述,并且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初中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如浮力,电功率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重难点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深刻的交互性,进行比较恰当的脚本控制,该停顿的停顿,该慢放的慢放,同时还得有很好的回放功能和选择功能。这样很多难点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分解展示,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启迪思维,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地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多器官的同时运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物理实验,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实验的原理,认识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结论十分重要。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难以接受存在而看不见的现象,而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手段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

譬如,我们在教学光的传播这部分内容时,会涉及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用实验很难演示,但是我们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课件,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上就能轻松、准确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看就明白,印象深刻,对于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一些实验,都可以这样做,效果很好。有的实验产生的现象不够明显,实验过程比较快,可视性不强,学生难以观察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进行结论的判断,这使学生无法对实验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课件教学,它能轻松的控制实验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分步骤观察实验的物理过程和发生的物理现象,明确产生变化的条件,理解实验的结论。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用常规仪器和传统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下来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观场景作微缩处理,对瞬间变化搞定格分析,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的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三、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更新教师的角色与教学方式。

在大力倡导课程整合的今天,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不仅是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决定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进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理性地看待课堂整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现代教师应具有全面的信息修养,能了解和熟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理解与把握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从而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人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在课堂整合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构建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据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当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并且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观念。

四、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有功能,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学科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采用教师主讲、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即所谓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凭老师“天马行空”的描述,被动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使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学生采用锲而不舍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然后到课后作业中加以应用,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只能够考试做题。学以致用是对学习的基本要求,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应用性是物理学科非常重要的特性,也是物理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获得信息的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往往只能对着课本和教师“满堂灌”的讲授被动学习,而不能得到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成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

2.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学科特点结合起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最主要的学习模式。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紧跟和赶超时代步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的裂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活跃了,师生活跃了。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听课者,而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不再单

一、沉静,而变得活跃。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便可搭建协作交流平台。这种交流平台即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学习。学生站在同一角度相互交流,有利于学习经验和学习灵感的共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如:在传统的电学实验课时,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这些实验不允许学生亲手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环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进行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实验仪器,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环境下,通过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在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3.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学科特点结合起来,采用创设物理情境的情境教学的学习方式。

物理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物理问题,选择物理问题就成为物理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如网络信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境资源。例如,我在《大气压》的教学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动态大气压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大气压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大气压在我们生活意义和作用。可见,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正确、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是新时代广大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许多优势,但并非使用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根据物理教学特点,适时、适度运用,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学要适当,要考虑教学内容和特点,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要灵活、恰当。在什么地方展示,结合什么问题展示,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用好、用活、用巧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学辅助手段,还需要广大教师去不断学习和探讨。

参考文献:

篇8: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传统作文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 不善于观察, 因此“无话可说”, 再加上平时阅读量少, 语言积累不足, 言语贫乏, 写出的作文味同嚼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以学生为客体, 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缺乏创新精神。很多学生照着《考场满分作文》的模板写, 在教师设置的框子里模仿, 甚至抄袭, 大大影响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在校园中普及开来, 恰如一股清泉注入学生心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合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可有效优化作文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促使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 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播放图片、视频或录音等多媒体手段, 创设特定教学情境, 通过形、光、色、声等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把客观事物具体化、直观化, 具体、直观的事物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 因而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真挚情感。面对情境, 学生兴趣盎然, 情绪高涨,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求知创新, 促使他们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写作文由苦差事转变为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 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例如, 在写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时, 我精心制作了课件, 课件上有“母亲在桌旁轻放的一杯茶”、“爸爸冒着风雨的接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希望学校里渴望读书的孩子的眼神”、“地震灾难后的断壁残垣”……这些让人震撼的图片, 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幸福的”, 激发学生兴趣, 触动情绪的燃点, 作文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又如, 每次遇到写景作文时, 学生几乎只选择校园、公园等地方。写出的内容大同小异, 于是我在上课时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 有苏州园林的玲珑秀美、泰山的巍峨高大、内蒙古草原的辽阔无边、“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神秘的“彩云之南”……学生在祖国的秀丽山水中遨游, 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时, 我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写写那儿的美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把心中的赞美化为文字, 文字中饱含真情。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把学生的心思和思维紧紧吸引在屏幕上, 产生浸润、诱发等效应, 促使学生自由翱翔在思维的王国之中。

二、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乌申斯基曾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一切创造活动都从创造想象开始。多媒体能把活动形象、逼真的声音和富于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 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给学生的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作文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 借用多媒体启迪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想象力。

在指导学生以“地球, 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作文时, 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了大量材料:看奥斯卡最佳短片《让我们一起污染环境吧》, 我们也许听惯了环保者们喋喋不休的絮叨, 说着环保有多重要, 说着我们应该怎样做, 但却没有真正在心里起到一点作用。这个短片反其道而行之, 大肆鼓励大家一起污染环境, 然后把污染环境的结果反讽式地加以美化, 风趣幽默, 引人深省。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触目惊心的事例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孩子们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播放过程中, 教室里静悄悄的, 或许他们在思考:为什么雾霾这么严重, 空气质量如此之差?为什么鱼儿越来越少, 水质越来越差?为什么城市里汽车越来越多, 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 保护我们唯一的共同的美好家园。最后,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了心中潜在的呐喊, 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 创造力大大发展, 于是一篇篇想象丰富、思考深刻的文章诞生了。

例如, 教学课文《与朱元思书》时,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直观立体的感受, 我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 制作课文的Flas视频, 展示给学生,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美丽的山水美景仿佛就在眼前。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在写景片段训练中, 写出许多的优美片段。

三、指导观察, 突破学生的写作难点

很多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篇幅短小、平淡如水、空洞无物, 并不是他们生活中真的没有材料, 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 不擅长细节描写。随着时间的流逝, 往事会在人的头脑中渐渐发黄、褪色。即使是一些曾经难忘的事, 也会变得模糊起来。有时学生想写却苦于细节不完整, 不得不编造, 让人看了有些失真, 于是现代信息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细节描写是学生作文的难关, 写好细节, 才能使文章丰满起来。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现实活动中的情景通过加入文字和声音搬进课堂, 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观察对象集中, 观察时间充裕, 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时, 可选取动物形态、动作、睡眠等细节, 对需要仔细观察的部分进行镜头定格, 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 用各种感觉体会电脑上形态各异的动物姿态, 并抓住特征, 学生按作文要求, 边听从老师的指导边抓住细节进行描绘, 在观察中轻松完成作文, 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积累对多彩人生的体验,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得失, 总结写作经验教训, 提高写作能力。以往作文评讲中几乎只有教师在活动, 缺乏学生的参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作文评讲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原作展示出来, 全体学生参与评改, 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智慧, 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 变传统的背对背的作文评改方式为面对面的作文评改方式。如我在评改《那一刻, 我心如潮水》时, 首先把写得不错的几篇作文投影在屏幕上, 用电子白板的电子笔圈画标注, 让全体学生品词析句, 共同评改。

另外, 我还利用网络建立了教师博客, 定期上传学生的优秀习作, 添加“学生作品”栏, 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多人同时阅读, 将自己的意见发到评论栏中。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非常方便。如某个同学先读了这篇作文, 就可以先撰写点评, 后读的同学不仅可以看原文, 还可以看这个同学的点评。这样, 除了评点原文外, 还可以就别的同学的点评发表见解。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及时鼓励, 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提高写作积极性。

我还尝试将学生修改后的优秀习作印刷成铅字, 写上评语, 将学生的作文放在一起组合成作文集, 取上雅致的书名印刷成册。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 写作热情高涨更乐于随手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 真正踏上“我手写我心”的快乐作文之旅。

总之, 信息技术涉及、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方面使用, 要在多环节加以利用, 使它真正发挥优势, 提高教学效率, 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确优化了作文教学过程, 给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但是,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手段, 都应立足于教学实际, 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势组合, 切实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中推动作文教学改革, 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使作文教学真正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

四、巧用评改, 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难点, 让学生有话可写, 写出真情实感, 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着力追求的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创设作文情境、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及提高作文评改效率等方面提供帮助, 为困境中的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一篇:国庆节主题班会记录表20下一篇:公司安全技术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