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书工作总结

2024-05-25

小学语文读书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小学语文读书工作总结

文登小学

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方案总结

青州市邵庄镇文登小学

2013.

1文登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举行以来,进一步推进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在我校营造了“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书香氛围,根据市教研室决定,我校在各年级开展了一系列语文主题学习读书征文与演讲比赛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这次语文主题系列活动的主题是“我与主题学习”,旨在搭建一个展示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变化的平台。活动中,学生们交流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的感悟与收获,分享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幸福,充分展示了自己语文素养发展的成果。

二、活动形式及参加对象 本次活动分为三种形式:

1.征文:参加对象为小学5-6年级学生。2.演讲:参加对象为小学5-6年级学生。3.讲故事:参加对象为小学1-4年级学生。

三、活动程序

1.班级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在本班内全面开展相应年级的读书活动。并且把这一活动持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读书效果,现在孩子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大大提高。

2.校级比赛:各班级选出各项活动的优胜者参加校级评选。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比赛方式评选出优秀征文5篇、演讲优胜者3人、讲故事优胜者3人。

3.参加镇级比赛:根据校级比赛选出各项活动的优胜者参加教

管办组织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去参赛的四个学生,蔡浩田获得讲故事一等奖,窦凯欣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王丽婷获演讲比赛二等奖,王英琦获讲故事二等奖。

四、组织领导

1.确保全员参与。青州市教研室把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活动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进行督查和管理。我校坚决服从市教研室的指挥,在各个年级广泛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活动,确保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征文展示、演讲、讲故事比赛中,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素质的提高。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活动过程管理,把比赛活动方案、征文、演讲稿、故事稿、获奖名单等过程性资料以及现场照片等资料存档,各班级的活动资料交学校统一保存。

3.开展活动奖励。本次活动,学校将为主题学习实验课获奖学生提供比赛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坚持把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努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把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做得更好。

附语文主题系列活动比赛情况:

语文主题学习系列活动比赛

评委名单

陈凤荣付正芹

潘景花

燕兴群王俊玲

曹玉军

文登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系列活动比赛参赛学生名单

文登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系列活动比赛

获奖名单

一等奖杨锦祯窦凯欣

二等奖蔡浩田王英琦窦守佐三等奖 优秀奖

王丽婷

曹畅马文清杨丽洁

蔡宗霖

窦雪瑜 曹仁越曹仁旭 蔡雨乐王亚楠 窦冰雁窦媛馨潘景芝

窦昱靖杨瑷玮窦再志 王萍

篇2:小学语文读书工作总结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若干个。 理解并积累“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出几条吗?

学生交流。

师也出示几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学生读一读。

2、出示课题:31 读书再读书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师:那就让我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吧。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

思考:

读书有什么好处?哪几节写到了?

生交流。

3、指名读5——10小节。

出示:

那么多人喜欢读书,是因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准备,交流。

4、穿插阅读新体验3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理解:

(1)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既然说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这里的“偷”字可理解“学”,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可理解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2)不读书的人,只有一个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丰富的人生”就是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6、指导朗读5——10小节。

7、师:读书的好处真是多多,读书为作者带来了什么好处?

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出示练习:

读书给作者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

生自由准备,交流。

8、穿插说写双通道

读书带给你什么好处?用总起分述的方法说一说,课后写下来。

生自由准备,交流。

8、师;读书带给作者那么多好处的同时,作者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呢?

出示练习:

作者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庆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名交流。

9、师:作者除了在文中写到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并列举了五种读书的好处之外,还写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默读1——3小节。

思考:阅读新体验1

说说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讲一个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它与读书有什么关系?

(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出课文,形象地把读书比喻成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益处比作宝石,便于读者了解读书的益处。)

10、师: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作者由衷地号召我们小读者——

生读第11小节的有关语句。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文章。

1、开展“以书为友,走近名家”的读书活动。

教学板书:

31 读书再读书

故事引入(比喻)

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

五种读书的好处

号召多读书。

篇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教孩子去读书

一、借鉴他人的经验

语文教学,要提倡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我要求每人每天读半个小时的书,并且家长签字。一次家长会上,一位男孩子的家长说,老师、家长朋友,想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 孩子从一开始上学时就爱读故事书,也爱听家长讲故事,还参加了学校办的每周一次的故事班,还当了故事班的班长,爱看《一千零一夜》。电脑上爱玩“植物大战僵尸”,学校老师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自己画画时,总是画了好多篇植物大战僵尸的图画,我问他害怕吗? 他说: “那也不是真的,不怕! ”可是,此次放暑假期间,孩子不爱看故事书,家长与其一起看也不乐意,很排斥看故事书,问其原因,他说看了故事后,夜里总爱做故事里的情景的噩梦,我想了好多办法想提高他的阅读兴趣,可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孩子开学该上4年级了,我很担心,请你们支招,多谢了!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家长说: “一定是电脑惹的祸”。有的说: “给孩子看点温馨的故事啊或者看看动物小说,我儿子就看得不亦乐乎”。有的说:“书呢,我们自己也得选择一下,不是所有书都能给孩子看的。我给孩子看的好多都是老师推荐的书,至于为什么突然不喜欢? 我们要找原因,是不是迷电脑? 说看书后晚上做噩梦,是不是不愿意看书的借口? 后来发现果然是,他有点迷上动画片和游戏”。通过大家的交谈,可以更深地揣摩孩子们的心理,从而对他们做出更准确的引导。

二、培养孩子的习惯

关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功夫,其实读物固然重要,关键阅读还要养成一种习惯,之后再在深度与高度上做文章。我经常在家长会上请家长都说一下,孩子在家读了哪些课外书? 我给家长们说,实践证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博览群书的,绝对不能忽略阅读的价值。对于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我觉得大家只要记住一点: 无为。人为的安排固然有用,但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个体独立的存在。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各种可能的人才,不要过早为孩子图画人生轨迹。现在孩子束缚的太多,对其发展极其不利。解放孩子,从解放孩子思想开始,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力,思想自由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真正独立的,真正完整的人,才会有伟大的创造和成就。把孩子带到书店,和孩子一起慢慢静下来,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书目。想让孩子们阅读,首先是引导他们爱上阅读,有阅读的乐趣,然后才会有阅读的收获。文学自古就是人学,博览群书就是全方位的自我陶冶,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疑惑,提升认识,增强意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认识变得厚重,心灵世界开阔宽广,通过思索省悟,让精神得到升华。在学习上一往无前,生活中百折不挠,做事情能够善始善终,困难面能够坚持不懈,富有创造精神,不断加大文字智慧与思想道德的培养。

三、因人而异的施教

语文学习是做人的学习,语文素质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会水涨船高。语文教育尤其要注意因材施教。孩子们的学习,不可缺少激励,但要适宜,如学校里每个孩子都发奖状,开始效果不错,后来家长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学生也不当宝贝去珍惜了,奖励贬值了,也等于没有奖状。做任何事都应恰如其分,批评要慎重,难道奖励就可以滥用? 激励的同时要有挫折教育,如孔子教育子路就是不断打击他,但是普遍情况下,激励教育与挫折教育都忽略了一个应该遵循的基本教育规律: 因材施教。鸡蛋里挑骨头那样找孩子的优点,也违背了因材施教,更违背了实事求是,说是教育策略,其实有所偏颇。有的学校和教师,独出心裁,没有具体的分数,分等级,而家长要问优秀是多少分到多少分? 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换算了。这不是朝三暮四式的忽悠吗? 人必须有敬畏心,若无敬畏心,很容易成为大胆狂徒,不敬父母师长,将来不敬领导同事,不敬生命生灵,不敬业,不敬天地,不敬德……不畏法、不畏规律,等等。一般情况下,我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但并不是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即使在以“自由”闻名于世的英国夏山学校里,也只是相对的自由。让孩子们在一定的空间自由自在地翱翔,教师起着引领作用,从中发现有潜质的、有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他们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老师也要引导家长,进行方向引导,那就是家长应当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该让孩子做的,一定不要代做,养成自立意识,孩子受益终生。不溺爱、不摧残,这在前些年已经达成了共识,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普遍认同的。最近几年,不是虎爸虎妈就是各种无微不至的溺爱教育,这样都会适得其反。孩子毕竟是孩子,是要受教育的,你非得把他拔苗助长成大人,把他当作比大人还明白的,那就是本末倒置,家长过分苛求孩子,本来就是把他误解成大人了,现在要家长把孩子的认识提高到与大人同等水平,犯了严重的错误。孩子是幼苗,要耐心培养,用心呵护。

四、关注写作的内容

阅读在于积累表达。读书要关注到小学生的写作,要从小让孩子们对真善美进行揣摩。四时变迁,人类的思想非常复杂,表达积极的思想,吸收正能量,传递责任感,渲染博爱,歌颂祖国,描写文明,讴歌善良与道义。一篇文章之所以千古流传或者受到大家的喜欢,往往先是因为它的内容优秀,然后再是它的质量拨动读者的心弦。一篇诲淫诲盗的文章,纵然文字珠玑,也令人唾弃一文不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数文学家前赴后继,他们呕心沥血,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传承我国优秀的文明。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从书中学来的优秀传统要继承发扬,做到知行合一; 要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用我们的眼睛学会捕捉,抛去千篇一律,舍掉人云亦云,处处用心,时时留意,认真思维,勤加总结,多做笔记,眼观口读,要有鲜明的立意,独辟蹊径,如果一个小学生能够从小有这样的敏锐,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写手。文如其人,也就是古人说的文以载道,文章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表现,有了优秀的品质,深厚的思想,出人的见地,才会有盖世的学说。

综上所述,书籍是人一生的伴侣,读书是孩子们最好的成长方式。读书、写作与做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三部曲,让学生热爱读书、博览群书,再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一边感悟,一边做人,天长日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一定会笔下生辉、一定能勾勒出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从而热爱生活、认识自我,知机识变,鉴往知来,走向成熟。

摘要:从借鉴他人经验,培养读书习惯,因人而异施教,关注写作内容等方面,解读小学语文教学怎么教孩子去读书,让语文教学成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热爱生活、认识自我、鉴往知来,走向成长的舞台。

篇4:小学语文读书工作总结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好处 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小学生阅读不仅是小学生自己的事,更是校长、老师、家长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大事。如何阅读、怎样阅读、读什么书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引导的。

一、小学生阅读的好处

一个多讀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名人对话,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是聪慧的。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乐趣。可以增加广阔的知识,还可以写作文的时候用到很多优美的词语和段落等等,不仅如此,因为读书,你浮躁飘忽的心态会趋于平静;因为读书,你粗俗鲁莽的言行会走向文明;因为读书,你就能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改变……

1、多看课外书可以增加知识,懂得越多,视野也越开阔,同时也能从小就培养一种很好的习惯,这样读书人的气质也慢慢流露,以后就不会轻易受外界形形色色的干扰。

2、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二、小学生应该怎样阅读

小学生应该怎样阅读才有效、才高效呢?毫无疑问,这需要老师的指导。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读好书,为他们列出具体的书目;绝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读。其次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第三,教师与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了解其阅读情况。对其阅读热情要不断予以鼓励,予以强化。但发现其阅读不良书刊,更要及时制止或引导。一些坏书,暴力凶杀,犯罪倾向类则要坚决制之,要防止小学生受坏书的影响。

其实,通常的阅读方法,无怪乎几种方法:闲读、精读、略读或速读、摘读,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该告诉学生,哪类需闲读,比如一般的童话;哪类需精读,比如经典诗文,甚至需要熟读成诵,或背诵如流;哪类需速读,比如一般的报刊;哪类需摘读,需要建立摘抄本,当作知识积累起来等等。特别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序,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导读非常重要,要有读书推荐、读书计划和读书随笔,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每个年级段的书目,并科学指导学生阅读。一般不要让学生盲目阅读、无序阅读、随意阅读,要真正让学生通过读书受益,为其一生发展打下基础。

四、小学生该读什么样的书

教师传授学业要授之以渔,首先必须让学生识别何为鱼。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而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限制又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很多家长也是以为看的书越多越好,贪多求量。我指导学生低龄学段可以多看童话、神话故事和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可以涉及小说、散文、历史人物传记、诗歌等多种体裁。尽量少看那些漫画和笑话,因为这些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没有多大作用。看多了,反而会让语言直白干涩。在选书时,要带领学生读多个人多种题材的书,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等等。其次,我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五个步骤:读、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读物,要认真的读一遍,可以是默读或朗读。在读的过程要专注其中,感受情节,捕捉文章信息。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平时多诵读积累,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写作实践中。

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可是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内容的书籍,这些书籍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延伸向学生介绍优秀读物,带领学生选择书籍。可以根据年龄段、性别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书刊,可以推荐学生订阅一些物美价廉的少儿读物,如《中国儿童报》、《小学生学习报》、《少儿画王》、《小学生导读》等,也可以自行订阅《课标》推荐的同步阅读文库。在读书过程中,我注意教会学生根据作品内容的实际选择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并把所读所感与语文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与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去芜存菁,取长补短,真正做到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如何实现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复兴。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为社会输送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少年为己任,让孩子们树立终身读书的理念,接过华夏祖先传下来的文明的接力棒,凭借丰厚的学识和睿智的大脑叩响新世纪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孙颉,原保忠. 日本少儿阅读的发展及启示[J]. 图书馆. 2011(04)

[2]梁祥珍. 浅谈我国儿童阅读危机的成因及对策[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06)

篇5:小学语文读书笔记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读了她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眉飞色舞地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强调:“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在工作中,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天气有变,她总能及时地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大雨过后,门口积水,她总会一趟又一趟地背着学生进进出出;家长有事,她总是欣然地把学生接回自己家中;学生得奖了、进步了,她总是手舞足蹈,比谁都开心。同样是小学老师,我问自己:我能做到吗?答案是:很难!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我这样做了吗?我又做到了吗?哦,不,还是有点距离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拨动了我爱的心弦,激起了我对爱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远都站不到斯霞老师的高度,但我会向斯霞老师看齐,努力修炼,一辈子修炼,做到: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像她那样满腔火热,无怨无悔。不管学生将来是成为小草还是成为参天大树,都去真诚地关爱,都像“妈妈关爱孩子一样”的关爱学生。如果学生是小草,就引导他去装饰大地,如果学生是参天大树,就培养他成为栋梁之材。

篇6:《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篇7: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

我们应该“敞开怀抱,品尝母语的味道,体会母语的性情——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动于母语,感恩于母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母语日。这番苦心,源于世界7000多种语言当中,每年有70种归于淹没。这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他事实存在的,就像亚马逊河流的热带雨林在逐年递减,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也将走向消亡。正像窦老师所说“集体无意识”。我们也要和窦老师一同呼吁:对母语要维护她自身的本色,同时要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时候,这都应是我们最基本的语言操守。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这一点是窦老师一直以来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作一次精神的短暂漫游。读书,让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窦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读书,让窦老师的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第四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文章,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

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

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而她也在“公开课”这一“熔炉”中,获得了“熔炼”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上公开课,真的是“痛而后快地成长。”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窦老师却有着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亲身的体会。她一直认为公开课是教师最好的平台。她认为公开课可以给自己提供丰厚的“利息”,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宁静的读书只是点滴的积累,而公开课的“利息”,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经常的写作,不但让窦老师“妙笔生花”,更让“写作”这辆推土机,将窦老师的思维推向纵深发展,去开垦灵魂深处最丰饶之地!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教师各方面的风采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外化为丰富而富有魅力的立体形象,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为什么老师要用笔静静地记录自己?窦老师说得很清楚,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的“我”。就像苏霍姆林斯所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第七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篇8:小学语文读书工作总结

一、“好读书”——以兴趣培养为前提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出一辙, 都突出的是兴趣培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爱玩是小学生特有的天性, 教材本身是相对枯燥的, 如何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 既不脱离教材基本知识点的传授, 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创设情境,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故事中, 感受故事里的精彩, 完成“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换。如果教师能够换个思路, 课堂上完成了知识点的讲授后, 重点放在对于学生阅读的引导方面, 效果会更佳。

二、“读好书”——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能力

这是第二个层次的要求, 通过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基本上能够完成自主阅读。这也是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读物, 尽量使学生选择内容积极健康, 具有正能量的书籍进行阅读,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获取的营养都是对其有利的, 不至于被一些低俗、消极思想所影响。渐渐地, 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对于有利的知识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 对于有害的东西开始懂得舍弃。正如冰心老师所写:“书看多了, 我也会挑选, 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 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 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 堆砌了许多华美词句, 无病呻吟, 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文字, 我一看就从脑子中抹去, 但是那些满带真情实感, 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 往往也会使我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在安排学生阅读之前, 先穿针引线提出一些针对性、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 这个答案或许会根据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有所差异, 但却能够达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效果。最后, 教师一定要注意结果的验收, 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想法,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仅仅做一个倾听者, 而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 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读书好”——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说明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冰心老师在其文章中提到自己刚开始读《红楼梦》时兴趣并不大, 因为她当时读到的是贾宝玉的女声女气, 看到的是林黛玉的哭哭啼啼, 而人到中年后再来看这部作品时, 看到更多的是通过一个家族的没落看到整个满清王朝的盛衰。人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往往跟人的生活阅历直接关系, 年少时更多关注的是情节的精彩与否, 而年长后看到的更多是故事背后蕴含的哲理, 正如佛家所谓人之三大境界“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忆读书》是冰心老师在1989年国际扫盲日和中国教师节前夕写的一篇随笔散文, 她从自身从小读书的经历谈起, 将自己从小读书的所见所想所感清清楚楚告诉读者, 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 对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其能力的提高, 更关乎其价值观的形成, 并对学生往后人生中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篇9:还小学语文课堂以琅琅读书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中国传统的私塾教学中,读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中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

题海茫茫,淹没了琅琅书声。现今的语文课堂,常常是语文教师的独角戏。即使课堂活跃之时,也普遍缺少了读书声─━兹可痛焉。让语文课堂重新充满读书声!

【关 键 词】 朗读教学 指导 策略

一、改变当前缺乏朗读的对策 ——针对朗读的要求,设立分层目标

我们注意到每个学段对朗读的要求中都有这样几个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细品这几个词,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个层次的问题,同时,这三个词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既分层又紧密相关的整体。

1.初读──读正确。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教室内充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初读的同时,学生可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2.细读──读流利。

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思索,同时通过几遍的朗读,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读通顺。

3.品读──培养语感,读出感情。

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

4.诵读(也称美读)──融入感情,积淀语感。

这个层次是在对上个层次的深化、延展。学生此时已深入地领会到了作品的精髓与内涵,已和文中的人物、事物融在了一起,必然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为文中之喜所喜,之悲所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这样反复读,学生已将文章之意了然于心,可以不言传,但已意会,这时的朗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的“二度创作”了,不知不觉中,这些语言已成为学生的积累。

二、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小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2.朗读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不是少数学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以外,教师一定要当好朗读活动的组织者、调控员,多抓学生闪光点,多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養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可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朗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甄别能力有限,起始阶段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朗读篇目,可联系家长辅助学生朗读。

3.朗读要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朗读材料进行筛选,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内化于心”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篇进行反复朗读,在班内组织朗读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多朗读、积累,可暗示学生:“大家看某某同学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这段文章读下来,他还能很流利地背诵下来。”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4.处理好朗读与学习(或感知)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的关系。

朗读材料中涉及到一些语法修辞知识,这里指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比如标点符号的运用及语气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涉及到这类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处理,也不要凡是这方面知识都避得远远的,唯恐被扣上“讲得太深,超范围”的帽子。《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和知识。”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处理的问题。与朗读关系密切的语法知识,比如标点符号的运用,可以通过文字,让学生体会句意,意会其用法,教师不要作明确讲解,可以通过读,读出不同的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再让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简单地处理其用法。比如问句“咦,棉鞋里怎么这么暖和?”可以范读,让学生跟着读,再让学生说说平常问别人话时怎么问,举出几个例子,体会出问句上扬的语气,趁机让学生认识问号,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出了问号的作用,还用得着我们“深奥”地讲解吗?再如感叹号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感叹句的读法,从而认识其用法。对于部分修辞知识,可以让学生重点读相关的句子,通过文字传递过来的信息,使学生能很喜欢地读这些比喻句、拟人句,体会出作者这样写“把句子写得很有意思”,就足以说明学生认识到了其妙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明白好在哪里,也会逐渐运用的。

5.要处理好朗读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关系。

朗读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都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而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进行感情朗读,它们不能孤立地进行,也无法孤立地进行。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之后,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谈一谈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有的学生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我觉得很美,很舒服。”有的说:“小蜻蜓像一架小飞机落在绿色的荷叶上,就像落在绿色的机场上,我觉得很有意思。”……从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已经悟出了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还能说学生对课文不理解吗?没有自己的感悟吗?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朗读,学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上一篇:责任议论文写作课件下一篇:难忘的儿童节作文400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