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2024-08-31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精选6篇)

篇1: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苏州市道路运输条例

【颁布单位】

【颁布文号】

【颁布时间】200-09-29

【实施时间】2011-01-01

【正 文】

苏州市道路运输条例

(2010年8月27日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制定 2010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维护道路运输经营者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江苏省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以下简称客运)、货物运输(以下简称货运)、运输辅助业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运输辅助业,包括客货运输站(场)服务、货运代理和配载、机动车维修、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等。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三条 市、县级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的监督管理。

市、县级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公安、市容市政(城管)、工商、价格、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领导,并将道路运输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道路运输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客货运输站(场)枢纽、应急运输保障以及农村客运等公共服务事业给予财政扶持。

第五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规划等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发展规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鼓励道路运输科技进步,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发展新能源道路运输,促进节能减排,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

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现代运输方式。推进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的封闭式货物运输方式。

第七条 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规范和指导会员的经营行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参与道路运输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宣传贯彻。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八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市场供求状况,通过招标投标等公开、择优、无偿的方式,合理引导客运、货运出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的发展。具体办法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 客货运输、运输辅助业经营者应当对营运车辆加强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货运出租汽车、教练车等车辆,安装和使用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接的监控设施、设备;

(二)客运车辆、货运出租汽车、教练车按照规定设置标识,禁止在车厢内外喷涂、张贴、设置不符合规定的标志、标识,客运车辆按照规定悬挂营运标志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按照规定设置或者悬挂标志灯、牌;

(三)定期对客货运输车辆、教练车、租赁汽车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符合国家、省和本市规定的技术标准、排放标准和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四)每年对客运车辆进行类型等级复核。

第十条 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应急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因此产生的费用由人民政府给予合理补偿。

第十一条 客货运输、运输辅助业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不得擅自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道路运输证件。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客货运输、运输辅助业经营者的服务质量考核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记分考核。

第十二条 公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客货运输驾驶员、教练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客货运输驾驶员、教练员被依法吊销、注销、撤销驾驶证的,公安部门应当及时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其所属企业通报,发证机关应当注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公安部门应当根据驾驶员从业申请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安全驾驶证明。

第三章 客货运输

第十三条 鼓励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客运班车实行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模式、车辆使用城市公共汽车车型的,参照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超市、商场、房地产企业、航空公司、医院等经营单位使用车辆定点、定线免费接送服务对象的,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按照营运方式纳入班车客运管理或者包车客运管理。

学校、幼儿园专门用于接送中小学生、幼儿的客车应当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不得从事经营性运输。

第十五条 客运班线经营者变更班次、起始地或者目的地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客运包车除执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下达的应急运输任务外,起始地或者目的地应当在车籍所在地。单程包车回程载客的,应当向回程客源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新增或者更新客运车辆,从事高速公路客运、省际和市际包车的,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一级,类型等级应当达到高级;从事县际和县内包车的,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三级以上,类型等级应当达到中级以上。

第十七条 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资质的快递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使用客车从事快递运输,并使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制发的道路货物运输证件。

第十八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定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价,配备专人负责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和安全管理,并按照规定填报监控数据及运输车辆、从业人员等相关信息。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及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按照核定的类别、项别运输危险货物。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设有固定的停车场所,不得在人员密集场所、居民小区(新村)或者其他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场所停放危险货物运输车辆。

从事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应当遵守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运输辅助业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客货运输站(场)规划。客货运输站(场)的设置,应当符合客货运输站(场)规划。

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公路,应当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农村客运站(亭)等设施。

市、县级市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应当在城区范围设置适当数量的客车停靠点。

第二十条 一、二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在站前广场、售票厅、候车厅等场所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备,并接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建立的监控系统。

需要进站经营的客运车辆,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配发的进站证件,服从客运站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 从事货运交易市场经营的货运站(场)经营者,应当具有合法的不少于一万平方米的封闭、硬化停车场和五千平方米以上的库房。

从事仓储理货经营的货运站(场)经营者,应当具有合法的不少于二千平方米的库房或者五千平方米的场地。但进入货运交易市场经营的,其经营场所面积可以按照市场设施条件核定。

第二十二条 从事货运代理、配载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固定营业场所。

1.经营货运代理业务的,其营业用房面积不少于五十平方米。但进入货运交易市场经营的,其营业面积可以按照市场设施条件核定;

2.经营货运配载业务的,其营业场所面积不少于五十平方米、仓储面积不少于一百平方米。但进入货运交易市场经营的,其营业面积及仓储面积可以按照市场设施条件核定。

(二)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装卸、信息等设施、设备。

(三)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流动资金。

(五)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分别配备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相适应的具有从业资格证的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价格结算员,以及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维修技术人员。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执行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常用配件价格和工时定额等内容。

机动车托修人无法提供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为车辆喷涂或者改装客运出租、货运出租、教练车标识和设备。

第二十四条 鼓励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实行专业化、连锁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业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从事机动车维修直营连锁经营的,其总部与各网点可以在市区或者本县级市范围内共享技术负责人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的大型维修设施、设备。

第二十五条 从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经营的,应当向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下列要求的相关材料:

(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检测场地、设施、设备和计算机控制检测系统;

(二)有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经培训考试合格的检测人员;

(三)有健全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管理制度;

(四)检测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通过计量认证。

第二十六条 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的,应当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和教练车道路运输证件。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应当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注册地经营,并在核定的教学场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十七条 教练员应当具有教练员证,按照规定使用教练车和随车电子教学设备,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和学时。

教练员不得酒后教学或者让学员单独驾驶教练车,不得索取、收受学员财物或者向学员谋取其他利益。

学员应当遵守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制度,有权选择教练员,并与机动车驾驶培训经营者协商培训时间。

第二十八条 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应当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行政许可手续,租赁车辆应当使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制发的道路运输证件,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自有二十辆以上客车,每辆座位数不超过十二座;

(三)车辆技术等级达到三级以上,并具有齐全有效的车辆行驶证件;

(四)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

(五)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九条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当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将车辆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但婚车租赁和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年以上汽车租赁的,可以提供驾驶劳务,其驾驶员应当取得客运从业资格。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二名以上人员参加,持执法证件,按照规定着装,文明执法。实施上路检查时,不得妨碍道路畅通。

道路运输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统一、便于识别的道路运输稽查标志和示警灯。

第三十一条 违反道路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又无法当场处理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暂扣道路运输证件和从业资格证件。

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超越经营许可范围从事客货运输或者运输辅助业经营活动,客货运输车辆、教练车、租赁车辆无道路运输证件或者超越车辆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暂扣车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实施暂扣措施的,在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解除暂扣措施。

第三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客货运输经营者的经营条件以及车辆实行审验。审验不合格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整改不合格或者超过一年未参加审验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注销其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道路运输证件。

客货运输、运输辅助业经营者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经营,或者开业申请时承诺的开业条件在承诺期限届满未履行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注销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道路运输证件。

第三十三条 质监、工商等部门应当对生产、销售的机动车配件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配件的行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销售假冒伪劣配件行为的,应当移送工商部门依法处理。

工商、公安、市容市政(城管)、旅游等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客运经营活动中的非法组客、拉客,以及违反规定行驶、停靠车辆等行为的监督检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前述行为的,应当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客货运输、运输辅助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一)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货运出租汽车、教练车未按照规定安装或者使用监控设施、设备的;

(二)客运车辆、货运出租汽车、教练车未按照规定设置标识,或者在车厢内外喷涂、张贴、设置不符合规定的标志、标识的;

(三)客运车辆未按照规定悬挂营运标志牌的;

(四)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未按照规定设置或者悬挂标志灯、牌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客运经营者从事包车客运活动,起始地和目的地均不在车籍所在地,或者单程包车回程载客未备案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在考核周期内记分考核不合格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依法暂扣、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客货运输从业人员、教练员、为租赁车辆提供劳务的驾驶员未携带从业资格证件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从事运输辅助业经营的;

(二)客运班线经营者变更班次、起始地或者目的地,未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的;

(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超越核定的类别、项别,运输危险货物的。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按照规定聘用具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维修技术人员的;

(二)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擅自为车辆喷涂或者改装客运出租、货运出租、教练车标识、设备的;

(三)机动车驾驶培训经营者、汽车租赁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的;

(四)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符合危险货物运输类别、项别的许可,但使用无相应道路运输证件的车辆运输危险货物的。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汽车租赁经营者使用无道路运输证件的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按照每辆车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证件:

(一)未在核定的教学场地开展教学活动的;

(二)教练员未按照规定使用教练车和随车电子教学设备,或者未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和学时的;

(三)无教练员证的人员从事教学活动的。

教练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暂扣教练员证三个月至十二个月,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客货运输、运输辅助业经营者实施监督检查时,发现经营者不符合开业条件仍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开业条件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道路运输证件。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汽车租赁经营者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道路运输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客货运输经营者的车辆未按照规定参加审验,时间不超过一年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暂扣车辆,当事人三十日内不来接受处理,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告知后三个月内仍不来接受处理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送交拍卖机构拍卖,所得价款扣除拍卖费用、保管费,抵扣应缴罚款后,余款退还当事人,不足部分予以追缴。

第四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30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制定、2002年9月18日修改的《苏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办法》,1995年3月20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制定、1997年4月25日修改的《苏州市搬运装卸业管理办法》,2000年6月9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制定、2004年7月22日修改的《苏州市机动车维修与配件经营行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篇2: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5年10月20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占用城市道路。因建设等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有关项目批准文件,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占用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占路费和占路损坏修复保证金。”

二、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未经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三)相关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挖掘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三、第三十五条修改为:“车辆通过桥梁时,应当在标志牌标示的重量、高度、速度范围内通行。

“超重车辆因特殊情况需要通过桥梁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行车证件和车辆轴数资料;

“(三)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通行的,申请人应当按照许可的路线、时间和标准通行,并交纳超重车辆过桥补偿费;需要采取桥梁加固保护措施的,还应当交纳桥梁加固费用。”

四、第三十六条修改为:“需要依附桥梁架设管线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架设的,申请人应当与桥梁管理专业单位签订管线过桥使用协议,并交纳补偿费用。”

五、第三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第三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限期修复;逾期不修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不履行修复义务造成人员、车辆事故的,由产权单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七、第四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者改正,按照规定的标准追缴占路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第四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工、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九、第四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交纳道路挖掘修复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回填质量不合格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道路挖掘单位返工。”

十、第四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设施,对个人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一、第四十八条修改为:“故意损坏城市道路设施,阻碍城市道路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1995年1月18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0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2年12月19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0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贯彻为经济建设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远期近期结合、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城市道路,是指本市市区、建制镇和独立工业区范围内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坊路等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

道路设施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里巷道路、楼间甬道、路面边缘至现有合法建筑之间的土路、广场,以及路肩、分隔带、道路两侧边沟、路名牌、吨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

桥梁设施包括:跨河桥、立体交叉桥及垂直投影部分、过街人行天桥、地道、涵洞等各种桥梁以及桥上和地道内照明灯具、桥名牌、吨位牌等桥梁附属设施。

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征用的道路建设用地和局部拆迁退线后道路建设用地,属于本条例所称的城市道路范围。

第四条 从事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路政管理以及使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 城市道路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

市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和区、县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市管道路和区、县管道路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保护道路设施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第八条 城市道路的远期、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交通发展的需求编制草案,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城市道路发展与建设应当坚持超前建设、协调发展、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城市道路应当预留各种管线的位置。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消防、交通标志、城市绿化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和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道路技术规范,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

跨越河道的城市桥梁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

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道口技术条件必须符合城市道路与铁路双方的技术标准;应当逐步建设立体交通设施;城市规划应当预留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位置。

第十条 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城市道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接受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城市道路建设资金采取政府和社会投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措。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必须经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竣工后,城市道路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应当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第十四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道路可以实行有偿使用。其收入用于贷款偿还、投资回报以及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管理和建设,不准挪作他用。

第三章 养护维修

第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的技术等级、数量和养护维修费用定额,逐年核定养护维修经费。

第十六条 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核定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城市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的养护维修。

第十七条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工程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第十八条 单位投资建设的专用道路、桥梁设施和单位内部的道路、桥梁设施,由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维修,或者委托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

第十九条 道路与铁路平交道口的养护管理,钢轨之间和距钢轨两米范围内的铺面部分,由铁路产权单位负责;距钢轨两米以外的路面,由道路产权单位负责。铁路、道路产权单位应当相互配合,保证道口路面平顺。

第二十条 从事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的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在执行特殊施工任务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保证其顺利通行。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一条 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监察管理队伍,依法行使道路设施、桥梁设施管理职能。

第二十二条 禁止下列损坏道路设施的行为:

(一)在道路上拌合水泥、砂浆、混凝土等;

(二)在道路上打砸硬物,碾压炉灰、铁板,晾晒农作物等;

(三)在道路上洒漏白灰、腐蚀性物质,油浸或者水泡道路;

(四)在道路上焚烧物品、明火或者焊接作业;

(五)两吨以上的机动车擅自在里巷道路和楼间甬道中通过;

(六)机动车和兽力车擅自在人行道上通行和停放;

(七)履带式车辆、铁轮车以及其他对道路有损坏的车辆在铺装路面的道路上行驶;

(八)挪动、拴拽、涂改、遮挡、损坏路名牌、标志牌、吨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

(九)在非指定的道路上进行机动车试刹车;

(十)在道路、路肩和道路两侧挖掘取土,倾倒垃圾、污水以及其他废弃物;

(十一)其他损坏道路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设置在道路上的窨井井口,不得高于或者低于路面十五毫米,发生窨井塌陷、井盖缺损等现象,产权单位应当及时修复。

地下管道发生渗漏时,产权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标准修复。

第五章 临时占用和挖掘道路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占用城市道路。因建设等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有关项目批准文件,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占用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占路费和占路损坏修复保证金。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清退占路市场、停车场,恢复道路设施功能。

第二十五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所收占路费应当用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六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和用途占用。确需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和改变占路用途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期满后需要继续占用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延期的占路费累进收取。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不得损坏道路设施,占用期满后,应当恢复城市道路的原状;造成道路设施损坏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根据损坏面积与程度,责令予以赔偿。

第二十七条 根据特殊需要,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决定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缩小占用面积、减少占用时间或者停止占用。

第二十八条 未经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三)相关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挖掘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第二十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在竣工后五年内不准挖掘。因地下管线事故进行紧急抢修的,按照有关规定收取道路挖掘修复费。其他原因确需挖掘的,按照有关规定增加收取道路挖掘修复费。

冬季不准挖掘城市道路。确需挖掘的,按照有关规定增加收取道路挖掘修复费。

第三十条 挖掘城市道路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批准挖掘的位置、面积和时间进行施工。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一条 城市道路挖掘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交通安全和环境整洁。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负责将路面清理干净,并在三日内通知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检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各种地下管线的产权单位,因管线事故进行抢修需要立即挖掘道路的,应当同时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口头通报,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补办手续。

第三十三条 道路挖掘后的沟槽回填工作,由挖掘道路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规定的土质和方法分层夯实,并符合土基密实度和沟槽回填标高等技术标准。

路面结构修复工作,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负责。修复时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但冬季除外。

第六章 桥梁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下列损坏桥梁设施的行为:

(一)在桥梁上下游二十米的河道范围内擅自埋设管线,挖沙取土;

(二)在桥梁下停泊船只;

(三)船只通过桥梁时,碰、撞或者用篙杆点触桥桩,或者拴拉桥桩和纵横架;

(四)在桥梁设施上乱贴滥画、堆放物料、摆设摊点、停放各种车辆;

(五)在桥梁上架设有腐蚀性、易燃易爆或者降低桥梁承载能力和改变桥梁设施结构的管线;

(六)擅自侵占桥孔和立体交叉桥垂直投影部分;

(七)擅自在桥梁和桥梁照明设施上设置广告牌以及其他悬挂物;

(八)其他各种损坏桥梁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车辆通过桥梁时,应当在标志牌标示的重量、高度、速度范围内通行。

超重车辆因特殊情况需要通过桥梁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行车证件和车辆轴数资料;

(三)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通行的,申请人应当按照许可的路线、时间和标准通行,并交纳超重车辆过桥补偿费;需要采取桥梁加固保护措施的,还应当交纳桥梁加固费用。

第三十六条 需要依附桥梁架设管线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架设的,申请人应当与桥梁管理专业单位签订管线过桥使用协议,并交纳补偿费用。

第三十七条 开启式桥梁开启时,各种船只、车辆应当在距桥梁五十米以外的地方停泊或者停驶,待许可通行的信号发出后方可通过。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限期修复;逾期不修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不履行修复义务造成人员、车辆事故的,由产权单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者改正,按照规定的标准追缴占路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工、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交纳道路挖掘修复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回填质量不合格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道路挖掘单位返工。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设施,对个人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不服从管理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以暂扣其违法机具、物品,强行拆除或者清除其违法设施,由违法者支付拆除费用或者以料抵工。

第四十五条 无正当理由逾期缴纳本条例规定的费用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按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对逾期不缴纳罚款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第四十六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监察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识别标志,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否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拒绝接受其管理。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 故意损坏城市道路设施,阻碍城市道路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使职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第五十条 本条例中占路费、道路、桥梁通行证工本费的收费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的损坏赔偿标准、超重车辆过桥损失补偿费、管线过桥损失补偿费、道路挖掘修复费的标准,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篇3:浅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政府,市场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脉, 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促进国民经济保质保量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要实现“双赢”, 就必须协调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 既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利益, 又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必须着力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不断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率, 来实现与经济相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其可以从管理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强调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技术的创新发展、运用和结构的调整、升级, 保证交通运输产业的高效运行, 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

1 恰当的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要实现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就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和市场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1.1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作为行政的主要机关, 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 其在把握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运输的具体路径设计上以及运输的结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 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与经济的把关者———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指明灯”的作用, 从而有效弥补自身在经济发展方向把握不准确、信息封闭等缺陷。比如安徽省政府为了实现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出台了相关文件《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若干意见》, 着力解决组织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比较优势发挥不够等问题。其从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引导重点企业健全成长机制、加速推进重点企业升级、积极优化运输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和切实加强组织指导六个方面来具体落实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当然, 政府除了把握交通运输业的大体发展方向之外, 还可以加强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 从政策方面来鼓励产业自身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探索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等, 比如鼓励、扶持交通运输企业引进、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另外, 政府一方面可以增大资金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建立和完善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 大力建设运输站场、物流园区、邮政枢纽、农村客运、运输信息化、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建设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研究开发、应用信息及网络技术, 提高企业科技管理水平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 大力扶持创建省域或行业门户信息网站的研发, 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申请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这些扶持和鼓励措施, 在强调交通企业自身内部发展的同时, 也提供有利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2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交通运输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资源配置, 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其通过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变化来反映资源的分配情况。它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很大的不同, 其具有微观性、相对准确性等特点, 能够较准确地传达资源短缺或资源不足等情况, 便于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作出调整, 避免资源浪费或由于资源分配不及时而引起的社会矛盾等问题。因此, 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机制, 拓宽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 比如通过定期的市场信息收集, 分析和概括不同地区对于物资的需求情况, 关注市场的变化等。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条件, 灵活地做出调整, 制定正确的运输战略与策略, 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当然, 运输企业也可以关注相关报刊、杂志、电视报道等, 便于了解行业内情;也可以注意权威部门披露信息的动态, 因为国家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披露的信息主要是行业规划、政策约束及相关发展前景展望和数据公布, 具有“指向标”的作用。

1.3“双管齐下”

无论是政府的调节作用, 还是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其都有一定的缺陷。政府过于主导, 交通运输企业的自主性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弱, 对于政府的依赖性就会大大增强, 自主能力被削弱;而市场调节同时具有事后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因此, 交通运输企业必须提高眼力, 实现两者的结合, 双管齐下, 达到趋利避害、优势互补的目标。

2 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升级, 这将为交通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2.1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

我国目前的交通方式主要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 其各有优缺点, 主要表现在速度、成本、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我国地大物博, 地理环境十分复杂, 从平原、盆地到丘陵、山地再到高原, 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交通发展情况。我国主要以公路的建设为主, 它对地理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 也比较灵活。就山东来说, 以省会济南为中心, 形成了“五纵连四横, 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主框架, 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运输方式。铁路作为第二大运输工具, 在中长距离旅客和大宗物资运输中起着骨干作用。另外, 民航和水运也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 我国交通运输方式比较丰富, 但以下几个问题表现也比较突出, 是影响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一, 总体运能不足。我国人口庞大, 对于物资、出行的需求大, 但已有的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其需求。特别是在节假日高峰期, 火车站人山人海, 一票难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的增长滞后于吞吐量的增长, 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 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不均衡。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东西来看, 东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交通发达, 人们出行较方便, 而西部则相对比较落后。另外, 从交通的自身来看, 公路发展较快, 港口、铁路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第三,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自成体系, 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畅。我国难以形成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目标, 主要表现在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作等问题上。

2.2 借鉴成功案例, 着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和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 其在交通的建设上可以为其他地方的交通发展提供一定成功的经验借鉴。翔殷路越江隧道通车、轨道交通4号线“C”字形线路开通试运营、中环线北段投入使用……上海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升能级的各项措施, 在“十五”期间全面落实到位, 基本形成客运交通“三网一枢纽”格局, 即轨道交通网、地面公交网、长途汽车网和多层次的客运交通枢纽, 编织成了一张安全、高效、畅达的一体化综合的交通网络。

各地区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 要善于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 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比如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 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逐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大力建设城际客运铁路、快捷公共客运系统,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轨道交通;鼓励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完善道路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制度和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 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和新能源车辆船舶, 限制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船舶等。

3 结论

交通运输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动力, 协调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雷怀英.基于DEA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7 (1) .

[2]陈大鹏, 姜霞, 李同升.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4) .

[3]武旭, 胡思继, 崔艳萍, 等.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4]王庆云.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J].综合运输, 2003 (7) .

篇4: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一、广西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2000年以来,广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6.8 ∶ 35.2 ∶ 38.0调整为2011年的17.5 ∶ 48.4 ∶ 35.1,三次产业格局由“三、二、一”向“二、三、一”转变。

图1 2000—2011年广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一)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以来,广西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26.8%下降到2011年的17.5%,下降了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经历初期的短暂下降后显著上升,2011年广西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8.4%,比2000年提高1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由2000年的38.0%下降到2011年的35.1%,下降了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虽然广西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略有下降,发展相对不足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广西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二)第二产业比重提升,呈现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

2000年以来,广西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力度,相继出台和实施了 “广西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等战略发展政策,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0—2011年,广西工业年平均增速达到16.5%,比GDP年平均增速高4.2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2.37,工业化水平实现了从初期阶段向中期转变的跨越式发展。

(三)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演进

2000年以来,广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高级化。传统制造业改革步伐加快,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大幅度增长。随着电子信息以及网络技术普及,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2011年广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比重达到3.8%和4.0%,分别比2000年高2.8和1.5个百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广西产业体系逐步由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二、广西就业结构变化特征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广西就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1.2 ∶ 10.8 ∶ 27.9调整为2011年的53.3 ∶ 19.1 ∶ 27.6。

图2 2000—2011年广西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一)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各国实践发展证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逐次转移。2000年以来,广西就业结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61.2%下降到53.3%,下降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由10.8%上升到19.1%,提高8.3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成为广西就业增加的主要源泉

2000—2011年间,广西新增就业人数为370万人,其中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员284万人,其贡献率为76.8%,第三产业贡献率仅为24.9%。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提高了吸纳就业能力,吸收了大量从第一产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成为就业增加的主要源泉。

(三)从横向看,广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二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偏低

2010年广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高达54.1%,比全国高出16.6个百分点,高居全国第2位,而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低9.0个百分点,为全国最低;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低7.6个百分点,也仅在全国排第22位。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就业结构水平仍比较落后,处于传统型结构。

表1 划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类型的标准

三、广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性分析

(一)相关系数分析

在经济社会中,各产业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技术联系,某一产业的发展不但影响本产业的就业,而且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就业。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分析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 2000 年以来广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广西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如下:

矩阵R反映了2000—2011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

1.第一、二产业比重与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高度相关。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818;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355。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209;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44。这说明随着广西经济发展,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大幅降低的同时,富余劳动力不断产生和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劳动力吸纳较强。

2.三次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是低度相关,即使是第三产业比重与自身的就业比重也只有0.28211,这说明现阶段广西第三产业就业已近饱和,不能再吸纳新的劳动力。

nlc202309010902

(二)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益的量化测度指标,用某一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值来计算。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客观地反映某一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产出和就业增长幅度并不完全一致,致使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产生差异,但从长期而言,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及由此导致的收入差异,会促使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应趋近于1。

图3 2000—2011年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从图3可以看出,在现阶段广西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位居中间水平。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长期偏低,基本上低于0.5。说明广西第一产业具有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且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长期偏高,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在2011年下降到1.24,总体上向1趋近,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趋势是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降低,直至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第二、三产业的水平时,产业结构的均衡性和总体效益达到最佳。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在 2011 年,广西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0.33、2.53 和1.24,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仍然存在较大差别,趋同的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

四、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从2000—2011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可以看到,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结构偏离度就是研究这种结构性偏差的分析工具,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产业GDP相对比重/某产业就业相对比重-1

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结构偏离度越接近零,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合理。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说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应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使产业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一致。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说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大量需要转出的剩余劳动力。从长期看,随着市场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趋于一致,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均逐渐向零靠拢。

图4 2000—2011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从图4可以看出,2000—2011年,广西第二、三产业的偏离现象有较大改观,逐渐趋于零,但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呈扩大趋势。

1.第一产业偏离度为负数,且逐步扩大。2000—2011年,广西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负数,说明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广西第一产业偏离度偏离零值越来越远,从2000年的-0.56扩大到2011年的-0.67,第一产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劳动力转出的步伐过于缓慢,要加大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

2.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2011年时仍高达1.53,说明该产业结构与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不一致,应当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3.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空间逐步缩小。第三产业是结构偏离度最小的产业,2011年仅为0.24,说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向均衡状态靠近,同时也说明未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越来越小。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是描述某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或者均衡程度的指标。协调系数越接近0,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越差,两者越不均衡;协调系数越接近1,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越好,两者越均衡。具体计算公式:

其中,Hse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Si为某一产业的产业结构,Ei为某一产业的就业结构。

图5 2000—2011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

如图5所示,2000—2011年,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都低于0.8,而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两者协调性较差,不均衡程度加剧。主要是现阶段广西依靠第二产业吸纳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而第二产业走重工业发展道路,更多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与其产业发展水平相比,其就业吸纳能力较弱,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总体而言,现阶段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符合现代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结构地位稳固提升,呈现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从就业结构看,广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依然过大,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仍然较低。相关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等分析方法显示,2000—2011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与第一、二产业就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第二产业比重快速提高,吸纳了第一产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但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仍然偏慢。第三产业就业趋于饱和,吸纳劳动力空间缩小。结构偏离度与协调系数分析则显示,现阶段广西就业结构相对滞后,与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均衡的程度在加剧,就业结构滞后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调整工业发展战略,走新型化工业道路

现阶段,广西走的是传统重工业发展道路,工业化发展同时,农业和第三产业效率提高缓慢,发展滞后,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因此,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尽快在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巩固和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发挥政府职能,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进一步落实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改造提升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就业人员,形成经济发展和就业扩大的良性互动。

(二)提高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降低劳动力市场运行成本

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存在阻碍了劳动力合理流动,降低了劳动力配置效率,最终也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发展。因此,要建立统一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一是要打破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制度障碍,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市场机制使劳动力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二是要建立有效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和劳动者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真正主体,提高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三是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给、需求信息系统,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政府有关部门应搭建良好的劳动力供给、需求信息网络平台,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流动性,引导劳动力有序高效流动。

(三)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

劳动力的质量、素质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重要作用。广西高等教育质量不高,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导致整体劳动力素质偏低,跟不上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影响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现阶段,广西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且受教育水平低、技能单一制约着他们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因此,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尤其重要。各地劳动就业部门应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并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开展定向培训以提高培训针对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加有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篇5: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摘要: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作为国民经济的运载体—公路运输,这段时间,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改造。由于公路运输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可以将该区域的物质运出去,当然,也可以将外界先进的技术带进来,因此正印证了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可以有效的协调区域经济与区域运输两者的关系将是提高该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区域经济与区域运输的关系,通过发掘两者共同发展的新对策,从而为后续其他研究人员对区域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公路运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交通发展可以算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通往西部的交通网络没有建成,从而造成西部大量的物质财富无法运输出来,而大量的科技人员以及先进技术不能进入西部,从而出现我国沿海城市先发展起来,而西部相对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就非常的缓慢。这些年,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尤其是公路运输,更是先于铁路、海陆开始发展,越来越的资源从公路运输出去,进而拉倒公路交通网所覆盖的区域经济,如何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经济发展,有效协调区域经济与区域运输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篇文章的研究势在必行,同时也会通过文章提出自己对于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二、区域经济的相关概述

所谓区域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生产以及资源配置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它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开放性以及动态性。通过相关数据的查询和研究,我发现区域经济与该区域的运输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区域公路运输能力比较强,例如我国的交通枢纽——郑州,它的公路运输能力就非常的强,那么郑州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快,反之我国西部的一些地方,公路运输能力要弱一些,那么它的经济发展也就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区域经济的好坏与该区域运输能力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三、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交通参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公路运输可以带到区域的经济,例如运输、装卸、存储都可以直接创作社会的劳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其次公路运输能力也会额外的创造一些附加值,对区域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公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服务,与之相应的各大产业就会生产出社会价值。

(二)公路交通优化生产力布局。公路交通运输的另一大作用就是优化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布局。举个例子,就是公路交通运输能力比较大的地方,生产力密集程度就比较高,反之,生产力密集程度就要小很多,这样对于该区域的布局有很大的优化作用,可以更多好的企业布局到更加合理的运输区域,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公路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以来公路运输能力,例如西部地区的敦煌,敦煌的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位去往莫高窟参观的人都会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叹为观止,但是通过数据显示,每年参观西安兵马俑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参观敦煌莫高窟的人数,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人数的差距那么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公路运输能力之差,敦煌的公路运输能力要远远低于西安公路的运输能力,因此旅游业的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公路交通对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公路交通行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公路运输的最后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劳动价值的创造中去,这样以公路运输为核心,消费增加、生产也越来越多,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起到很大的助力,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输战略。首先应该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公路运输的具体战略,通过区域运输可能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积极作用,有效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公路运输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制定运输战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推动区域交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区域交通和区域经济本身应该需要一体化的规划,两者在实质内容方面是统一的,目前,我国很多区域运输的规划缺乏一定的战略性,长远考虑不够,没有真正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布置,建设处理的公路运输往往脱离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两者的协调发展就很难进行下去,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运输的作用,因此在做前期规划的时候,应该将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一体化的规划,从而优化配置,实现两者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公路运输不是独立记得个体,它往往需要连接各个区域,这就容易产生空间方面就的冲突,因此在做公路运输的规划时,应该充分利用交通运输的有效资源,优化配置,在有关部门和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资源网络,从而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公路运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使用效率。

五、结论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依托于该区域的公路运输能力,因此,想要提高区域的经济,就要将区域经济与区域运输合二为一,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协调好两者的发展关系,有效的让两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元明玉.谈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协调性[J].《才智》,(13):30

[2]梁振芹.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43-43

[3]杜渐,刘小明.我国区域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成分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639-646

[4]刘世亮.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篇6: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2004)

【颁布部门】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 查看

【发文字号】 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4年第12号

【颁布时间】 2004-08-10

【实施时间】 2004-08-10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2004)

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4年第12号)

《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长沙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4年6月23日通过,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年7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4年8月10日

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4年6月23日长沙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长沙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长沙市人民政府提出的《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议案,决定对《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八条第二款中的“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

二、删去第十二条。

三、删去第十三条。

四、第十八条第四项修改为“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条件的专职从业人员。”

五、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申请后的20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应当核发职业介绍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

六、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七、第三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用人单位招聘劳动就业证件不全的求职者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招聘一人处以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

八、删去第三十三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四年级期末评语小学下一篇:征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