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践作业

2024-09-03

物理教学实践作业(精选8篇)

篇1:物理教学实践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河北省故城县辛庄乡东辛庄小学

周文生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以来我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对孩子富有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几十年的工作使我也在教学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如下反思: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篇2:物理教学实践作业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

根据要求,我们设臵了以下一些基本问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4个问题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并提交作业,答案尽量详细。

时间为1周,下一周上课时提交。

第一章

一、长江与喜马拉雅海

浩浩长江,奔腾汹涌,一泻千里,流向大海。正如古人诗词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从西向东流入大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人们很少能够想到,长江并非从来就是由西向东流的,最早的长江是由东向西流的,万里长江有过倒流的历史?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在1.5亿年以前,万里长江地带经历了从汪洋大海逐步演变为陆地的过程。长江形成后,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 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在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演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流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流入太平洋。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 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峰。

同样,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并非自古就是如此。地质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是由喜马拉雅海变化而来的。一直到18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生活着当时在水族中称霸的喜马拉雅鱼龙。后来,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升出海面,此后不断上升。现在,珠穆朗玛峰仍在缓慢地增高。最为明显的例证是,杜鹃花现在生长在峰区3 400~3 900米的高度,但在1万年前则生长在4 300米的高度。可见,珠穆朗玛峰在1万年间有过剧烈上升的运动。

相关知识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运动。案例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今天的花开时间比一个世纪前早10天 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今天的植物开花时间要比一个世纪以前早一个星期多。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从1900年到1920年的二十年间所生长的植物开花的时间要比1980年到2002年间植物平均的开花时间晚8天,有的植物可能相差半个月左右。

研究人员收集了从1885年开始的一些植物的数据和资料,并在1980年到2002年利用20年时间着重分析和观察了229种开花植物。通过对比,他们发现气温的变化可能和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大体上是气温平均每升高1摄氏度,植物的开花时间就要提前3.9天。而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开花植物,特别是开花季节为2月到5月的植物。

研究人员还发现,植物开花时节的变化在最近几年也有明显的变化。当然影响植物开花的时间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植物的年龄和大小等,其中地域因素也非常重要,而全球变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程度还不完全一样,因此也不排除这种变化仅仅是局部的和短时期的变化,但是研究人员似乎更倾向于相信,这种变化是全世界范围的。

相关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客观规律。案例讨论:

(1)今天的植物花开为什么会提前?(2)这一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转基因植物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科学家们相继开始进行地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转基因植物大都具有对害虫、病毒、除草剂、逆境等的抗性,因而人类获益匪浅,特别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更快、更新发展,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除农作物、花卉的品种改良外,还可以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糖类物质、抗体、疫苗、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及工业用酶等。如科学家们认为香蕉最适合生产培植疫苗,将来孩子们可以不必为打预防针而哭泣,吃个香蕉就可以了。这样的事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尚未定论,人们担心转基因植物会不会导致超级毒草和致病力更强的病毒的产生,是否含过敏源等问题,因此不时听到欧洲人拒绝接受转基因产品的消息。

相关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案例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四、我们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

一、舍罕王赏麦的故事

印度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1蒲式尔(计量单位折合35.2升)麦子约有500,000颗,把这个数折成蒲式尔,那就得给西萨〃班拿来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么一来,舍罕王发现自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嘛是忍受西萨〃班没完没了的讨债,要嘛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国王大概选择了后面的这个办法。

相关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案例讨论:上述案例对我们正确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有何启发?

二、判断分析: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三、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查缉马加爵。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四个死者中,除龚博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加爵的东西,马加爵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据马加爵以前的中小学老师讲,马加爵读书比较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据马加爵在落网后交代,他之所以杀死同学,起因只为一次打牌时吵架。自认为打牌不作弊的马加爵,对唐学礼等人说他打牌经常作弊心生怨气,由此产生杀念。马加爵已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已执行。但是,马加爵事件引发的思考却并未就此结束。

2、案例讨论:

(1)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马加爵事件?

(2)如何从生观、价值观的角度看待马加爵事件?(3)大学生应该从马加爵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训?

篇3:物理教学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 也是学生独立运用与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然而, 在现实的教学中, 作业却成了学生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而且对其心理健康也产生严重危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我们深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作业实效的迫切性, 作业“减负增效”更具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2 目标与意义

探索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还要提高作业的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本课题的研究, 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把握知识与能力的需要,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是教师与学生减负的需要.

3 研究方法

3.1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更新观念, 在布置作业时应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 反对题海, 注重实效.教师应进行认真地筛选, 精心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作业, 力求少而精, 力争作业能够“以一当十, 举一反三”.这样, 既保证了学习效果, 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

3.2 注重实践与家校合作

我们制定了周密的研究计划和实践方案.对每一个实践方案, 都要经过充分的考虑与讨论后才能实施, 并及时对其有效性作阶段性评价.同时, 我们把家校合作纳入研究过程, 寻求家长的配合, 指导家长监督检查孩子的作业, 使家长有效地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管理之中.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与作业的质量, 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3 精心编写数学校本作业

为了更有效地布置作业,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针对本校学生特点, 我们精心编写数学校本作业.我们有意识的将数学作业分成三个部分:基础训练题、巩固提高题、选作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 使各个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4 研究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的信心.

4.1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只有在听懂了、学会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后才能有效的去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本身比较抽象单调, 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能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 效果会更好.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等教学方式.同时, 数学课堂要做到多练, 使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 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2 分层作业, 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有选择地布置家庭作业, 避免大量重复性的练习.作业太多, 学生在规定时间难以完成, 就必然影响作业的质量, 甚至出现抄袭作业与不交作业的现象.新课程标准承认学生差异.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作业也应因人而异, 增加作业的层次性, 根据不同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作业, 既保障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学习, 又照顾了后进生,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 个性得到张扬.

4.3 关注后进生

实际上, 对家庭作业感到负担最大的仍是后进生.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书写速度慢、理解能力弱, 做作业的时间相对较长.怎样做才能使这些学生感到作业不再是负担呢?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①区别对待, 适当减少这部分学生的作业量, 降低作业难度, 重点要求他们完成简单题和基础题;②个别辅导, 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做家庭作业,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作业中的困难;③多鼓励, 鼓励既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

4.4 有规律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应尽量有规律可循,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有规律地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学生不仅能清楚地记住每天都需要完成哪些作业, 什么时候上交, 如何对待作业中的错误以及老师的评语, 而且还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提前完成作业, 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5 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

我们设立各种数学兴趣小组, 积极开展一些兴趣活动.例如, 在学习“教育储蓄”一节前, 我们组织学生到银行作了大量的调查, 收集了很多有关储蓄的专业知识;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一节时, 我们指导学习自行制作七巧板, 拼成各种有趣的图形;关于“计算器的使用”一课, 我们组织学生自己来讲课, 同学们参与热情非常强烈.这些活动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更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6 寻求家校合作, 确保作业的质量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们不断寻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指导家长辅导、监督、检查、批改孩子的作业.有了家长的配合, 学生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检查、批改作业的负担, 取得了良好效果.

4.7 协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各学科协调发展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不考虑或是很少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如此一来, 如果只是某一科目的作业量小了, 而其它科目的作业量依然如故, 减负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 甚至使学生用在该学科的时间比例减少, 影响了该学科的成绩.所以各学科的任课教师相互协调非常必要.我们不断寻求与其它各科老师合作, 协调各科的作业量, 使学生各科均衡发展, 共同进步.

5 初步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 我们的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 作业数量的减少, 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有了一定的时间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其它活动;其次, 形式多样的作业, 丰富多彩的数学兴趣活动, 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再次, 分层作业, 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5.2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作业, 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 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加入各种数学兴趣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在各种兴趣活动中, 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

5.3 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由于作业布置的规律性, 以及家长的配合, 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不交作业现象和抄作业现象显著减少.很多学生已经能做到有规律地学习和完成作业, 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并掌握了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5.4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作业数量的减少, 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也大量节省了教师作业批阅时间.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习积极性的增强, 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6 体会与反思

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需不断加深, 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6.1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

各班级仍然有个别同学学习兴趣不高, 习惯不好, 不交作业现象还末彻底根除.所以, 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6.2 教师的教学理论不足, 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将自己的经验、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出来.而教学理论的不足, 将制约研究过程的发展.我们时时有“书到用时方觉少”的感叹, 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并且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能力.

6.3 各学科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

由于各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的不同, 协调工作有时难以有效进行.为了各学科能够协同发展, 我们建议学校或上级部门能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 对各学科的作业量作一个量化的规定或限制, 来协调学科关系, 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篇4:设置初中物理弹性作业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物理;弹性作业;实践

一、把物理课后作业布置跟我们的生活相结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搬到实际生活当中灵活运用。那么,在物理作业布置时,我们采用的弹性作业布置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弹性作业的布置,更能把课堂知识与生活互相联系起来,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它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举个例子,在物理现象中我们学习的声音和光的速度,可以让学生在身边多注意有关这方面的实际例子,观察并记录下来,就拿我们体育短跑竞赛中裁判的手势和声音是哪一个先引起注意的这一现象来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答案,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喜欢上物理学习。

二、结合日常学习,把学生分类分组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都是存在差别的,有的更全面一些,有的就比较主观一些。在实践方面,有的学生好动,比较喜欢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积极探索,有的就规矩一些,需要间接推动他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对他们有促进作用的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特长,都有奋发向上的学习信念,通过正确引导,都能成为喜欢学习的好学生。

具体到物理教学中,书本上的原理公式都是死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学习效果不好。相反,如果让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多实践一些有关物理现象的实验,学生不但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增强有关物理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这样学习起来就不再费劲,学习效率也提高了。物理学习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有关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比如,什么样的车子走得快,如果下坡时,轮子大的快还是轮子小的快?下雪时,穿什么鞋底的鞋子更能起到防滑效果?下雨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物理学已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只要学生认真观察,多加思考,一定能感受到学习物理学的快乐和用处。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出来,所以说,物理学好了,在生活中使用性很强的,弹性作业的布置,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中不断学习,共同进步,不但书本知识学扎实了,记熟练了,更好的是可以让学生能把掌握的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我们身边,学会活学活用,学习就变得轻松了,为学习其他功课也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种类作业,但也要注重学生团体合作能力的培养。正如老话说的,“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意见,可以在同龄人之间更好地沟通,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相处更加融洽。

在物理课后的作业布置中,适当布置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一起去完成,让学生根据作业内容,从身边的生活取材,这样学生分工合作,然后共同组织起来准备实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总结出大家认可的最好观点,这样的作业越多越好。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以他们为中心,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弹性作业的教学模式后,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同龄人在一起,在思想观念上和对事物的看法都是很接近的,大家都愿意交流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学习,结合物理学习来讲,大家经常在一起学习,实践,交流学习经验,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达到了学习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性格和自身的一些坏毛病,让学生能更轻松地与人交流,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变得更加活泼自信。

一句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行弹性作业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受益人,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效果上去了,而且也培养了良好的性格,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弹性作业的教学实践是最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馨芳,吉日嘎拉.刍议中学物理差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2]吴小欧.课外作业的依赖现象及其改变[J].湖南教育:中,2013(5).

篇5: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基础模块的主要内容分为阅读与鉴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板块,本文属于第一板块——阅读与鉴赏部分内容。这一部分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在阅读体验中发掘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情感价值,获得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三)学生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全部为女生,且有一学期的中职学校学习经历,语文知识水平基本达标,但学习内趋力不足,感恩励志方面的情感体验尚有欠缺,急需唤醒她们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学习主要结合多媒体采用师生讨论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所体会; 通过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

问题引导策略

(六)教学用具

课前预习资料卡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通过向学生下发课前预习资料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新课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奶奶的星星》)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

(多媒体展示作家史铁生的日常和领奖时均乘坐轮椅的照片)

(三)师生互动进行教学 1.探究课文题目及蕴含意义(请一组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及图片或视频等进行介绍)

合欢树,有“马缨花”、“绒花”之称,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为偶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常象征阖家幸福、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分组展示已收获的资料,包括个人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与母亲的故事等)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残(“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5年《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代表作: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

3.掌握重点字词(老师多媒体打出字词资料,同学展示自学及掌握成果)

够呛(qiàng)

敷(fū)

瘫(tān)痪(huàn)

熏(xūn)

针灸(jiǔ)

虔(qián)诚

胯(kuà)上

烫(tàng)伤

惊惶(huáng)

侥(jiǎo)幸

召(zhào)唤

瞎逛(guàng)

侍(shì)弄 4.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一:浏览全文,根据合欢树出现的前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两部分。说说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分组探究:

第一部分(1—6)写母亲生前的事,以写“人”为主(实写)。

第二部分(7—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以写“树”为主(虚写)。

主题是母爱。全文“无处不在写母爱”。

5.诵读课文1--6段

任务二:找出第一部分文中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说看作者写了人生中这几个年龄阶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

学生分组探讨,教师辅助板书: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生了白发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的

教师引导: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任务三:教师分发问题卡,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Q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答案参考: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Q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答案参考: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Q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答案参考: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Q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答案参考: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Q5、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案参考:感激、内疚 6.课堂总结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那么,这些究竟与课文题目——合欢树有何关系?课文中又是怎样来描写合欢树的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探究。7.布置作业

1.字词作业:掌握生字词

2.预习作业:思考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情感作业:用实际行动感恩母亲,回报母爱

8、板书设计

一、合欢树

史铁生

(怀人散文)年龄

“我”

母亲(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生了白发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主题:母爱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篇6:物理教学实践作业

摘 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生态作业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良好的运用于分层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因此,本文主要对生态作业在初三英语分层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利用时间表明,生态作业的应用是可行的。

关键词:生态作业;初三英语;分层教学

一、教学常规下的分层理论依据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去若干个差异性学生组建在一起,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将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结合,强化彼此之间的互动,学习,以此来填补分层次教学在应用中的弊端。

(二)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清晰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倡导:让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根据认知、实践、参与以及协作等模式,完成任务的目标,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措施的调整,以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提升其语言能力。

二、学生以及生态作业的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未来的综合表现进行调整)。高层次的学生为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自主学习能力强、课堂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课后作业完成率高;中层次的学生为班级学习成绩中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主权能动性薄弱、课堂和教师的互动频率较少,而且课后作业的完成率较低,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必须通过本班的人数进行确定。通过分层次,设组的方式能够对处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顾虑到,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在能力,启迪学生,更有利于教师随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怎样在初三的分层次教学中实施生态作业

以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高层次以及中层次的学生在语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必须突出这个差异,并围绕教学目标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作业设计成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以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中的宾语从句进行生态作业的设计:

比如高层次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宾语从句:We Know him(简单句),We Know he likes English(宾语从句)。然后准确地掌握目标词句,并明白宾语从句的否定转移: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guess、think等词,并且主句的主语又是第一人称时,其后面连接的宾语从句否定句必须前移到主句中……然后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宾语从句来进行语句练习。

比如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带有宾语从句的句子,与此同时了解其准确的表达:He asked me“Where”did you go yesterday?-He asked me where I went yesterday。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听到和看到的带有宾语从句的句子来进行合理的判断,并进行修改句子。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继续让其在知识理解的前提下,根据一个单元所讲述的具体语法来填写个人意愿表,进而实现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实际应用。针对中层次的目标设计必须更加偏向于基础知识的渗透,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根据大量多元化的练习,深化学生的理解。

四、生态作业在课堂中的实施

(一)课前作业设计

例如高层次学生:巩固宾语从句的重点知识,利用if和where进行造句。中层次学生:巩固Unit 2,根据CD的播放进行词汇朗读,布置学习任务并让其掌握其基本词句知识。针对高层次学生制定自主思考以后掌握和运用的目标,然后教师利用课堂的正确指引,?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创造潜能,帮助学生构建独立的知识结构。利用这样的概念引导,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学将本单元所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前预知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前巩固练习。对于高层次学生来说,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学习兴趣以及深化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针对中层次学生在开展有效的预习之后,可以尽快跟上教师的讲课步伐,并对基础知识进行重复练习,进而实现学习并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课中作业

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带领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些教学任务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课堂过程中生态作业的表现。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后作业可以有效地测评教师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优劣,它并非是为整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而是经受测评的破折号。对于教学内容的梳理整合以及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后生态作业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后作业差异化处理。高层次学生必须偏向于应用文章实例对其展开拓展训练。中层次学生必须偏向于基础模仿,进而实现知识内化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讲,在初三英语分层教学中实施生态作业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师实际,来不断优化生态作业,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平.初三英语分层教学中实践生态作业的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7(02).[2]李海峰.课堂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三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关爱明天,2015(06).作者简介:

篇7: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作业

2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活动实例分析予以阐明、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环节,原则,注意的问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仅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加以强调,作为教学建设加以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要建构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者、探索创新者、情感发展的体验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在三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一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建构知识的意义;二要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论证;三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反映事物尽量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授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

3、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

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仔细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它与今天所说的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蕴涵探究的学习活动模式。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对当时的科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如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探究式学习是指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化学探究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一)提出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中如观察、实验、阅读等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符合逻辑的猜想和假设。

(三)收集证据: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上网等收集有价值的证据。

(四)解释:对所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筛选、归类、设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五)评估: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合理的评价。

(六)交流与推广:用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要能够解释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将结论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探究性活动包括以上的六个步骤,有的可能会有更多的环节,如在交流了探究结果后,又发现了新的证据,这时还需补充或重新解释等,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只由上述某些步骤组成。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验证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教学心理学认为:决定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价值有多大,二是学习活动中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如在让学生探究铁的锈蚀和防护前,教师通过播放铁生锈而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录像,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发生在身边的铁生锈的事实和已知的防护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问题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的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问题引入的方式很多,如可采用实验引入,通过日常生活观念与科学观念的矛盾引入,也可采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问题,也可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引入等。如在Na2O2性质的探究学习活动,可通过“滴水生火”,“吹气生火”,两个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由趣生疑,由疑引探,最后获得知识。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不是通过学生事先得到问题的结论,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制作、查阅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设计。如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可设计成如下的探究过程:红墨水中滴入氯水,红墨水褪色:(1)提出问题:红墨水褪色为什么褪色,是氯水中哪些成份起作用了?(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氯水中的HCl;②可能是Cl2;③可能是ClO-;④可能是HClO;(3)设计实验:①将HCl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②将干燥的氯气通入放盛有干燥布条的集气瓶中;③将Ca(ClO2)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④在次氯酸钙溶液中滴入少量HCl溶液,再滴入红墨水;(4)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析得出结论:在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成份为HClO、ClO-。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同时体会了一定的成就感。

4、量力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活动难点的突破应是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目标过于容易,失去探究的魅力,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深入思考、不会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探究的要求过高,学生会失去探究兴趣和学习信心。探究性学习活动要应用的知识技能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要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又应是经过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另外,还要关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探究方案将难以实行。因此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条件,包括探究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施,教学工具,实验经验,活动空间,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使探究式学习活动方案能成功实施。

5、合作性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从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的,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建构知识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假设,探究活动方案,收集信息的方法、角度、活动的体会和感受,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应注意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者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共享思维的成果,使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全面、准确。同学的合作、交流和讨论可以最有效地发挥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用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在发展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和方法,交流探究性体验和感想,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丰富自己的探究成果。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解决问题,发展科学体系的有力手段和工具。教育家施瓦布曾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科学探究活动是进行科学方法最好、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地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阶段渗透观察、记录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设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泽推理等方法;在结论阶段渗透如何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及表达和交流的方法等。

2、处理好探究性学习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用一种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强调探究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有人将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比,认为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从探究过程看,两者之间确实只有内容和程度的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但是,如果将这种质的相似性随意推广,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科学探究,忽视学生学习上的特点,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小结的,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之后,需要把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概括与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在后继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能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它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知识,完全靠探究性学习无法完成,且也没有必要,况且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外,还与所学知识内容有关,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易设计或通过探究性学习去获取。但这不意味着间接的知识学习就只有靠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大力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篇8:物理教学实践作业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作业,教学实践

相关调查显示, 传统的高中课堂数学作业, 超过八成的作业来自于教材、练习册, 以及各级各类的辅导资料, 应考宝典在不断地机械操练与反复巩固中, 学生越做越糊涂, 如走进苍茫无垠的黄沙戈壁, 看不到尽头, 感受不到希望。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学习兴趣的培养显然毫无益处。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该给予课堂作业环节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积极创新, 大胆改革,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作业环节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敬请指教。

一、加大操作性作业的比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我们的课堂活动不应仅仅着眼于高考, 更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实践水平。鉴于此, 我们应当在常规的课堂作业的基础上, 加大操作性作业的比例,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动手实践中, 亲自观察动手实践、实验分析, 得出具体的活动结论。这种作业形式所取得的效果, 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更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为素质教育做出强有力的注解。

譬如, 笔者在教学“三角函数”和“线性不等式”的内容之后, 组织学生至少选择20户家庭, 分别测量父母、儿女的身高并记录父母身高的平均值与儿女身高的平均值, 画出测量数据的散点图, 组织学生探究是否能够根据父亲的身高预测儿子的身高。另外, 如果学生绘出的图形是直线, 则要求学生要写出直线方程。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课堂知识, 更大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并从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到父子亲情、伟大母爱。

二、课堂作业要融入生活气息

从数学课堂作业教学的有效性来看, 作业题目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与质量;从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来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终将要为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服务。所以, 我们的课堂作业一定要融入生活气息, 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实物出发, 建立相关概念, 感受空间几何及高等数学的知识特征, 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譬如, 在讲授“球的体积”时, 笔者组织学生自己动手, 请教家长, 或者求师于相关行业的技能师傅, 制作出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 半径为10厘米, 高为10厘米的圆锥、圆柱, 然后再将圆锥放入圆柱中, 把半球装满沙子, 倒入圆柱中。不断地实践, 不断地观察、思考, 学生在充分体验球的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还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割补转化方法等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根植于自己的思想深处,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大有裨益。此外,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 学习到不少钢铁、土建方面的生活知识, 甚至利用所体验到的“球的体积”知识指导家人买西瓜、买鸡蛋等, 不但深化了数学知识的运用, 更升华了数学素养, 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

总之,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课堂作业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地位举足重轻。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不但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更要通过这一课堂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质疑精神、思维习惯、观察水平, 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堂作业中得到升华, 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业环节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锋华.新形势下高中数学作业、试卷评讲课教学法探索[J].祖国, 2013 (2) .

上一篇:一例病例分析下一篇:演讲稿《做一名有创新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