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2024-08-27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共8篇)

篇1: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小学部 洪珍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世界各国来华人数与日俱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市更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穗投资贸易,游览观光,找工作。外国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外国人选择了让孩子留在广州学习中文。有些国家的家长自己并不在中国,却也把孩子送到广州专门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加强中国的对外交流,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经过两年多在华美国际班的中文教学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营造中华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学习,环境尤为重要。为了营造一个学习中文的良好氛围,我要求,无论是在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要求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

从课前的师生用中文相互问好,到在课中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一律用中文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表扬学生与提醒注意,我都严格遵循“使用规范中文”这一原则,同时我也用这一原则训练学生说完整的中文语句。针对学生表达的需要,我也有意识地营造中文氛围。如当学生要去喝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比划喝水的动作。这时,我就教他说“我想喝水。”这个语句。强调“喝水”这个动作。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在不断强化过程中,他们的中文水平得到提高。

营造中文环境还还需要让这些小留学生从内心喜爱中国文化。针对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特点,每周我都会放一些中文动画片给学生观看。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也是训练他们听力的绝好机会。无论是看国产动画片,还是唱中文歌曲,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留学生们慢慢够掌握中国人说话的语调,对中文也慢慢产生兴趣。

另外,教室布置也注重营造中文氛围。从整读音节,到基本词汇,到日常对话,到中华名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中文,学习中文,感受中文。

二、突破中文基本句型,养成运用汉语习惯

中文学习有章可循。我就从中文基本句型入手,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小留学生尽快切入中文的听说读写。小学生接触到的基本句型有问句(包括疑问、反问、设问)、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几种。在教外国学生时,这些基本句型的运用对规范他们的中文表达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我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中文句型,如:大卫在操场跑步。她爸爸是医生。树上有只小鸟。王英是哪个国家的人?你的班主任是王老师还是林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辩这些句型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句型的特点,并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如:为了让学生掌握 “是” 字句,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是”字说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我是学生。”“我不是坏孩子。” “你是国际班的学生吗?”“他真是个聪明的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相机进行“有”字句训练。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他真好!”“我没有书包。”“你有哥哥吗?”就这样点点滴滴的训练,孩子们驾驭中文的能力日新月异。

此外我还根据汉语的一些特点设计打乱句子,整理顺序进行句型训练。如:“花

美丽的 公园

一朵 有 ” 几个词让学生整理成几句话。肯定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疑问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然后请学生读出来,体会两句话表达意义的不同。通过这样一些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汉语句形的基本特点。

在课堂教学及在课外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学用结合。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运用汉语的习惯,我在班上设置了“加分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获得积分,并可获得奖励。

经过课堂内外句型的强化训练,不到一个学期,这些小留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学生用汉语表达已不再困难,运用汉语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三、重视拼音声调教学,“手势”辅助四声发音

外国人说中文,总感觉舌头转不过弯来。究其原因,他们口中的中文缺乏声调,或调值不准。国际班的儿童发四声时也是抓不住调值,发音不标准。特别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二、三声,更是不好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像上音乐课那样每次上课前坚持唱《四声歌》,国外的孩子兴趣盎然。在基本解决生字难关后,在朗读时要求要逐字标出一、二、三、四声。或用图示、或打手势等方法帮助他们学习。例如在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标出:

ˉ ‵ ‵ ˉ ˇ “一 去 二 三 里,ˉ ˉ ‵ ˇ ˉ

烟 村 四 五 家,′ ′ ‵ ˉ ‵

亭 台 六 七 座,– ˇ ′ ˉ ˉ

八 九 十 枝 花”

要求学生用手势辅助读准四个音,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话声调起伏的变化。学生在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中深刻感悟了普通话的四声。这种“疯狂汉语”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大声诵读简短的古诗、儿歌,比比画画中,连一向不爱开口的学生都在课堂上神采飞扬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四声调不准的问题。随着汉语学习的不断加深,这种形式到后来就逐渐发展为具有个性化的模式,即学生根据自己容易错的音自主标出正确的声调再配以手势强化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

四、关注学生中文体验,感悟汉语博大精深

由于母语的习惯性影响,也由于生活体验的不足,这些小留学生在理解一些中文课文时,认知理解不到位。为了弥补不足,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实物丰富感知,运用野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悟。

在学习“水果”一课中,我运用电脑多媒体让学生认识:苹果、香蕉、橙子、李子„„。接着,将洗好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分下去,让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有何不同。最后,引导小学生根据场景用苹果、香蕉、橙子„„说一句话。学生七嘴八舌说起:我喜欢吃香蕉,苹果真甜,橙子好大呀!„„说完话以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送礼物”游戏。要求学生先上讲台用中文说他出他手中水果的名称,然后请他把水果送给其他同学,一边做一边说。有的说“我把香蕉送给JOSE,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说:“我把水果送给一个人,是谁呢,你们猜一猜,就是我自己。”逗得全班同学都会哈哈大笑。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中文已经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了。这种方式学生非常喜欢,他们也乐于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开口说中文。在学习“跑”“坐”这类关于动词的词语后,进行接力游戏:老师在教室里跑一圈说,老师跑完嘉慧跑,嘉慧跑完之后就又说,嘉慧跑完某某同学跑,在这个过程中,既加强了学生对于动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对于中文口语基础为零发音又不准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美文━━━《阳光》,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阳光使树苗变绿了,变高了。考虑到孩子们的中文水平有限,年龄也小,生活体验不丰富,我采取简笔画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太阳、小树、窗帘等词的意思。一节课下来,他们都学会了朗读,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发现,大家并没有充分理解阳光的伟大。我总感觉得这节课缺少点什么。细想一下,缺的就是学生对阳光的真正感悟。第二节课,我带领孩子走出教室,来到大操场旁边的走廊上。这时,太阳从郁郁葱葱的树林间照射下来,从斑斑驳驳的叶缝间透射下来,一道道光芒投射在我们身上。我顺着光线的方向,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日本孩子大声说:“阳光!”“很对!”。于是我又让别的同学来看阳光。他们都显得很兴奋。内向的孩子也大胆的说起了中文,“老师,树的叶子更绿了。” 孩子们在观察、体验、交流间快乐地学习中文,感悟大自然美妙。

在学习“拍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这一组词语搭配中,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先拿出一个皮球请他们拍,然后要他们说出自己在做什么,在玩过打羽毛球和踢过足球后我带领学生返回教室,在幻灯片上请学生填空:()皮球()羽毛球()足球,并让学生演示三个动词的不同之处,经过学生自己的体验,他们很快掌握了这三个动词。美国的孩子说,老师,原来中国每个字的意思不一样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在不经意间扎根小留学生的心间。

五、落实“因国施教”策略,提升汉语学习水平

国外学生学习汉语的好坏,除了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语言天赋等因素以外,还牵涉到许多诸如国别因素,环境因素。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四声的发音,所以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语调的训练,坚持以上所说的“唱四声”,“疯狂汉语”学习法。越南学生在语法方面存在着倒装现象,例如“我妈妈来到中国”这句话,他总说成“妈妈我来到中国”。经过谈话,发现越南的人称顺序跟中国表达的顺序相反。掌握到越南学生学习中文的特点后,就有针对性地设计类似句型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效果显著。在指导书写过程中,一个“雪”字,日本孩子马上就知道了这是上下结构,“雨”字头,就可以顺利的书写。但是英国孩子不同,他可以把“雨”字的第一笔一横视而不见,要反复强调多次才能正确掌握书写。

只有掌握不同国籍学生学习汉语时遇到的共性问题,因国施教,我们的教学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前瞻性的工作,挑战性强的工作。追求无止境,止于至善。只要我们襟怀光大中华文化的信念,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纳。

篇2: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熊颖,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师,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和雅思英语教学等研究工作。

赵伟,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师,从事英语翻译,雅思英语教学等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2

长期以来,我国的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教学工作中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目前汉语教学界通行的汉字教学方法是随文识字、随词识字,把汉字的识认、书写作为课文生词学习的附庸。许多汉语教材常出现难字先出、易字后出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从事汉子教学的教师,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缺乏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所以说汉字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汉字教学工作亟待提高和完善。

一、汉字教学亟待改进和提高

(一)汉字难学的原因

许多专家就汉字难学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大部分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是由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而成的拼音文字书写系统,而汉语是由笔画组成的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书写系统,这套书写系统对于外国学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

很多汉字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据统计,《现代汉语通用字表》5631个形声字中包含246个不同的意符。但表示同一义类的意符往往不止一个。外国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表示同一个义类却用不同的意符去记录它。这就造成了记忆负担。

汉字的基本笔形只有横竖撇点折五种,但还有很多笔画是基本笔形的变形。其中有些变形的区别度非常小,难以区分,外国学生能够分辨这些细微差别已经很困难了,更不要说要把它们都一一记住了。

在汉字体系中,笔画之间的不同关系是区别汉字笔形的手段之一。“己” 和 “已”的差别就在于“横”与“竖折钩”是相接还是有交叉;“八”和“人”的差别在于“撇”和“捺”是相离还是相交。外国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往往记不清楚到底哪里该分开写,哪里相交,稍不留心就写成另外一个字了。

汉字是由部件与部件组合构成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就存在一个搭配的问题。费锦昌(1998)举例:“口”与“木”组字:“口”在上“木”在下为“呆”,“木”在上“口”在下为“杏”。对外国学生而言,这些部件间的组合很难找到理解的规律。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周健(1998)认为,目前所实施的汉字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国内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一致的。描红、临摹、抄写和偏旁部首的分析都是常用的手段。事实上,作为汉字初学者,留学生与中国小学生之间有很多区别,小学生上学之前已经习得了很多词和句子,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但是留学生对于形音义的学习同步进行的。

另外,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汉字教学通常依附于综合课,很少单独开课,教学内容与综合课内容基本一致,一开始便教授“你好、请问、谢谢”这些难写的汉字。此外,在学习汉语的初期,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学习负担很重。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当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单独开设汉字课。但因为缺乏合适的教材,汉字课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二、汉字教学方法

(一)基本的汉字教学原则

1、赵金铭先生曾提出过“先语后文”的四步教学方法

先进行口语交际,只学口语,不学汉字;初步掌握口语以后,开始识字,只看字不写字;认识300个汉字之后,学习描红;学习写汉字,听说读写同时进行。

2、合理安排识字顺序

有关识字顺序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吕必松(1999)指出:教授汉字应当遵循如下规律,笔画由少到多,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由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先教常用部件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认字数量。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1、针对初学者的教学策略

(1)新说文解字法

使用一切认知手段: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用理性和荒诞,来帮助初学者学习和记忆汉字。

“形象法”:例如“口,日,山”之类的象形字。“描绘法”:如“早”:太阳(日)在教堂上的十字架上升起,预示早晨的到来;“联想法”:如“左右”:“左”下边是“工”字,可以联想成z,是zuo的首字母;“右”下边是“口”字,人们用右手吃饭,这样便可以形象地区分“左右”二字;“说明法”:如“休”字:人在大树边,表示人在树荫下休息;如“男”字:男人在田里劳动。“谐音法”:“离”与leave谐音;“哭”与cry谐音。“比较法”,“千”与“干”,“此”与“比”等字应通过比较来鉴别。“组合法”:如“解”字,“角刀牛”即为“解”;“赢”字,“亡口月贝凡”即为“赢”。

2、学生入门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以教学部件为主的教学策略

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好部件是学好汉字的基础。崔永华(1997)认为,汉字拆分出的部件单位越少,越容易被记住;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可称谓性越强,越利于识记字;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有理性越高,越利于识记。跟笔画和整字相比,部件是最理想的。

部件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视独体字的教学。优先考虑构字率高的独体字,在教学中要提早出现,为后面的汉字教学做铺垫。如“人、口、八、木”等字;注重对比分析。一是形似部件的对比。如“牛、午,广、厂,木、禾”;二是结构对比。如“兑、况,呆、杏,部、陪”;注重汉字结构教学。不但要教授一个汉字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还要强调部件的排列方式。(2)重视声符的表音作用策略

重视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这样既能利用汉字表音功能的积极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留学生从小就形成的善于将字形和字音相结合的习惯。柯彼德(1995)认为,在说明形旁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在汉字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发挥声旁的潜在优势,应当努力完善从汉字的表音功能出发的汉字教学体系。柯彼德进一步提到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学会“太”和“心字旁、三点水、金字旁、肉月旁”等形旁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教授“态、汰、钛、肽”等汉字,为的是使学生学习带有“太”声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声旁与形旁的互补作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字义,也不要求其会写会用。

(3)重视意符的表意作用策略

第一,意符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属,有助于分辨形近字。例如:“拥、佣、痈、涌”这四个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但是通过意符,可以弄懂这四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抱”需要用手,因此成为“拥”;“仆人”亦是人,因此而成“佣”;“恶性脓疮”视为疾病,进而形成“痈”;“水冒出来”形成水的一种运动,是为“涌”。

第二,针对组字能力强的意符,可以根据汉字的不同意义,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类别学习。例如,汉字中用“口”作形符的汉字数量达到100多个,我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用口吹的器具:喇、叭、哨;用口喝的液体:咖、啡、啤;口腔的不同部位:唇、咽、喉;模仿不同的声音:哈、嘿、哼;动物口的不同动作行为:叼、叮、啄;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鸣、吼、啸;人类口的普遍动作:吃、喝。汉语教师可以把这些汉字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比较和学习。

第三,在利用意符作为部件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将同属于一个语义场的形符联系起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集中由同一个形符构成的汉字时,可以把与这一形符同属一个语义场的其他形符一起学习。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来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篇3:对外汉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

一、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

对课堂互动的研究, 一般会以克拉申在1985年提出的输入假设为理论依据。克拉申认为, 第二语言学习者只有在接触到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并对其进行吸收之后, 才会出现语言习得的效果。之后, 以Long为代表的一系列语言学家经过研究进一步证实, 学习者不断进行对话调整的互动活动有利于增加可理解输入。再到后来, 在1992年Erwin Tshchirner提出了著名的输入———输出教学模式, 进一步指出了只有学习者能将自己内化了的语言知识表达出来, 语言水平才能获得提高。

有效的互动不仅能够改善呆板的课堂气氛, 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外力上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而互动成败的关键很大部分取决于教师在互动所采取的策略。好的互动策略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并且会越学越有动力。而不当的互动策略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令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畏惧或是厌烦心态, 从而放弃学习汉语。

二、互动策略分类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一开始上课便开始, 它不仅包括言语上的、肢体上的, 甚至还包括眼神上的交流。要做好整堂课的互动, 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掌控局面的能力。根据互动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提问互动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 教师能够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合适的提问还能唤起学生的情绪,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提问策略时, 一定要有个具体的操作目的,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方式。根据提问内容的不同, 可以分为课前提问、课上提问和课后提问。

课前提问的目的一般是调动学生的情绪, 营造活跃的课堂的气氛。由于文化上的差异, 有些教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有技巧的课前提问策略。根据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联系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 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即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 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互动中来,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与兴趣。另外, 由于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课文的侧重也会有很大不同。如果教师不能提前加以引导, 学生对文章的知识点的关注和把握可能会出现偏差。

课上提问即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即兴提问, 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当学习进行到中间阶段的时候, 学生容易出现疲惫的状态, 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 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教师突然的提问能使学生较快地集中精神, 收回注意力, 投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当中。这时的提问一定是紧紧围绕正在学习的内容, 不易过难, 还可以默许他人的提示和帮助。因为提问的目的只是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并不是真正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测试。

课后提问是学习结束之后的提问, 提问目的便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此时的提问一定要注意覆盖范围, 最好是每个学生都能开口回答, 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问的内容一定要是课文内容, 尽量不要有所扩展延伸。由于表达方式和写作习惯的不同, 一定要注意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合理地使用课后提问策略, 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加深记忆。

2、纠错互动

对外汉语的课堂中, 留学生的口语出现错误频率是很高的, 不管是初级汉语学习者还是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 都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意识到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别, 才能不断地做出调整, 提高汉语水平。因此可以说, 纠错的得当与否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处理错误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

对学生的纠错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不能逢错必纠。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老师反复正音后仍不得要领, 教师应对其不准确的发音采取容忍态度, 并给与学生一些鼓励, 期待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

纠错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纠错教师能及时反馈给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 对于学生的进步至关重要。选择恰当的纠错方式是衡量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教师应在考虑学生情绪的前提下尽可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兼顾有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原则。

3、游戏互动

互动式教学中, 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 都会比较亲睐游戏互动。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因此用好游戏互动对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儿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学习初期对汉语的印象会伴随他们学习过程的始终, 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效果。因此, 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歌是幼儿汉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课堂活动, 儿歌形式简短押韵、内容活泼有趣, 对于教授汉语声调、单词有很好效果。此外, 还可以运用一些肢体活动来进行课堂活动。例如学习《找朋友》这篇文章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便唱边跳: 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笑一笑, 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抱抱! ”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词的记忆, 也使孩子们加强了学习汉语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天性好动, 极易在游戏中找到兴奋点, 但却容易忽略学习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充分掌控, 不能使课堂虚假的热闹而忽略了操练的任务。

成人教学区别于儿童教学, 成人都已经具备成熟的心智, 在课堂上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课堂不需要游戏活动。其实, 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 合适的课堂活动能够减少他们对汉语的畏惧, 消除学习汉语的挫折感和乏味感, 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成人的活动设计一定要联系实际, 以操练为主, 并赋予一定的趣味性、竞争性, 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氛围中学习汉语。游戏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但一定要注意游戏的难易程度, 符合成年人的特点。不能太简单, 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不能复杂, 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游戏规则, 课堂难以推进。

4、反馈语互动

反馈语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另一项重要领域。学生做出一定的回答、判断之后老师需要对其回答进行点评, 这样的点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反馈语。消极的反馈语也就是纠错, 这里主要讨论积极地反馈语。

积极反馈语是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做出的肯定性的评语, 这对于促进课堂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使用积极反馈语的时候也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首先, 要改变反馈语单一的形式, 不要对所有的回答反馈都是“很好”, 没有层次性, 甚至一些老师把“好”作为口头语, 无论学生回答的好坏都用这样的反馈语, 这样便无法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反馈信息。其次, 积极反馈语要有一定的指向性, 明确地告诉学生“你很努力”“你的思路很好”, 这样会使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三、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需要教师全程把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课堂教学, 留学生往往比较活跃, 行动比较随意, 课堂秩序比较难以维持, 但同时他们又容易被调动兴趣, 喜欢发言, 这对于学习语言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课堂互动策略, 利用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不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首先在课堂设置时, 教师就要充分考虑这个活动能否利于学生参与和互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 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交际为目的。其次, 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对于那些内向不爱开口的学生, 教师要多加鼓励, 帮助他们客服心理上的恐惧, 建立自信心。最后, 教师的练习和作业也要有助于互动, 不要只是机械式的练习,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摘要:与大多数语言教学一样, 对外汉语教学, 最终目的也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课堂上的两大主体, 教师负责传授语言知识, 学生则要尽量地吸收和内化这些知识。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往往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环节——互动。实际上, 互动作为衔接两大主体之间的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合适恰当的互动策略也会对汉语课堂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 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岩, 赵宏.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8) .

[2]刘清平.初级口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 (3) .

[3]何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启发与互动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 2010, (8) .

[4]陈流芳.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策略[J].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DB/OL].

篇4: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 惯用语 教学

关于惯用语的定义,学界至今还没有明确,但惯用语具有结构定型、含比喻意义等特点是大家公认的。本文从探讨惯用语的基本特性出发,结合惯用语特性,借鉴心理学研究汉语惯用语心理模型,分析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惯用语实际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构想如何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惯用语的具有以下特性: (1)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 (2)固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3)语意表达形象性 。(4)传承与消亡相统一。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和运用习惯语的难点分析

惯用语在母语者的言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用现象,在成人本族语者的言语中更高达80%。理解惯用语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内在含义或语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气管炎”这种气管的病症为什么会和怕妻子的男子联系起来?只有当学习者了解“气管炎”的发音和“妻管严”的发音相似时,才能了解该惯用语的用法。惯用语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汉语学习者最难把握和容易混淆的。汉语学习者学习了“开夜车”,再听到“开了一夜的夜车”“开什么夜车”“夜车开了多长时间”等语句,但把这些语句和“开夜车”联系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除了在惯用语成分中加字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困扰以外,同一意思的惯用语还不只有一种说法。如“捅马蜂窝,捅娄子”都表示惹麻烦的意思,但所用的名词完全不一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惯用语在心理词典中没有词汇化,汉语惯用语的理解不是一个提取过程,而是一个构造过程。当我们遇到惯用语时,惯用语成分字(词)的意义首先被激活,同时开始构造惯用语的比喻意义,当有足够多的信息(不一定需要惯用语的所有字的意义都被激活)时,就可以构造出惯用语的比喻意义。以上分析是针对以汉语为母语者的,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来说,惯用语仍作为词汇保存与使用,而对于惯用语的理解是以整体提取而不是以构造其比喻意义为主,这正是汉语学习者对惯用语的“灵活性”感到无所适从的原因所在。

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应对策略

1. 听说优先,汉字跟进

由于惯用语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所以惯用语教学应以听说优先。可以在惯用语的引入中采用拼音教学,这样甚至可以使零基础汉语初学者感受惯用语。等到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达到HSK三级或四级后再引入他们已经熟悉的惯用语的汉字。这种先不引入汉字的做法,免去了汉字对惯用语理解产生的错觉和误解。

2. 日常教学引入惯用语,设置惯用语选修课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适量引入惯用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用惯用语。随着汉语学习者汉语能力增强,可考虑开设针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惯用语选修课。在选修课中可以比较不同语言的惯用语,尤其是在中外文化和中外思维方面进行比较,可增强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兴趣。对他们了解汉语文化、培养用汉语思维也有促进作用。

3. 语境练习和完型练习构造汉语惯用语心理习惯

任何语言的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语境。惯用语也不例外。对于惯用语教学,应以汉语学习者能接触到、能设想到的语境为先决条件。还可利用多媒体突出惯用语的形象性。构成惯用语的字(词)对理解惯用语有重要作用,所以扩大词汇量(并不是扩大惯用语量)是必要的。但是只扩大词汇量而不形成汉语惯用语心理习惯,也是不利于惯用语学习的。因此建议不把惯用语的整体列为词汇,而是将构成惯用语的不同部分作为多个词汇处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词汇意义构筑惯用语意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惯用语后,适当引入惯用语完型练习,如:开夜(车)、马后(炮)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汉语学习者在应对HSK应试中综合填空的解题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对汉语惯用语语义的预测性,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养成构造惯用语比喻意义的心理习惯,进而形成语语感和用汉语思维的习惯。

三、结语

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惯用语的教学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给留学生与中国人的交流沟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分析汉语惯用语的来源及本体特征,综合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汉语惯用语教学的重视。另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对留学生特别是中高级留学生的汉语惯用语使用情况进行偏误分析,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秦杰茹.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浅论[J]. 文教资料,2010,25:67-69.

[2]潘洪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分析及启示[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7:136-139.

篇5: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根据对“看”类近义词语的语义考察,为了提高对外汉语“看”类近义词语的教学效率,我们在普遍性的同义词辨析方法上,针对“看”词,提出了几点外汉语教学策略建议,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与“看”有关近义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1.简明性原则

“看”类近义词的分析是相当复杂的,教师尚且不能彻底掌握,更不用说留学生了,教师如果全方位的对一组“看”词进行分析,不仅分析过程十分复杂,并且很可能给学习者的同义词学习带来更大的难度,更不用说成百个的“看”类近义词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秉着简易、明了的思想,将一组“看”类词中最明显、最易区别的特征教给学生,相同的部分则简单带过,这样,学生会记得更加清楚,教师也不必在讲解同义词上花费大把的时间。

2.区别性原则

汉语学习者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母语和不同文化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需求等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据前文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工作”、“文化”为主要学习目的的学习者认为“看”类近义词的学习“不太难”或“不难”,而以“学习”和“兴趣”为主要学习目的学习者认为这类词学习起来“很难”或“有点儿难”,由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对前者的教学,可以更多地扩展知识面、文化知识点,帮助其理解得更多、更好,深入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后者,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课堂学习纪律、效率上严格要求他们,让学习成为他们的推动力。

3.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客观真实性原则

经调查,“看”类词语在大纲中以丁级词占优势,也就是说这类词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所以,初级的教学,不必急于向学生树立同义词辨析的意识,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和大纲中的词即可,教师可在中级教学中慢慢渗透同义词辨析思想,碰到一个新词,可以讲其于已学过的同义词进行初步辨析,高级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将涉及到的几个或几组词放在一起,用简便、快捷的方法教会学生辨析同义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看”词的语用掌握远不及语义的掌握,所以在平时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是什么学习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参照语料库、大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或凭经验判断学生会出错的情况来设计情景,进行情景教学。

4.灵活性和运用性原则

在“看”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扩展新的“看”词来与之进行对比讲解,若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教师可以适当的扩展几个合适的同义词来与之进行对比讲解,相反,若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可以暂不扩展,将目前需要学习的“看”词掌握好即可。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用所学的“看”词进行表述,还可以设计一系列情景练习题,让学生来实际操作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类“词”。

二、与“看”有关的近义词语在语义方面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看”类近义词语的语义有如下区别:单、双音节的区别;表示语义轻重,如“轻蔑”和“蔑视”等的区别;表示具体和抽象的区别,如“望”和其他“远看”类词等的区别;语义侧重的区别。其中,以词义侧重的区别为最典型的语义区别。所以,在设计语义方面的教学策略时,教师应有所侧重,多从同义词组之间的语义侧重点入手进行考察。

1.凸显个性

张博老师在云南大学的“中文论坛”报告中告诉我们“凸显个性”是一种“以不辨为辨”的隐性辨析策略,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建议在讲解一个新词时,首先,不能用已学的近义词来解释新词,这样会误导学生这两个或几个词都是一个意思,加大了同义词辨析的难度;其次,在讲解新词时,以突出其个性特征为主要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打量”这个词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词表示从上到下地看某人或某物,如“静观”表示“冷静地看”,“呆看”表示“呆滞地看”,“目击”表示“看到了某种犯罪过程的发生”,“窥伺”表示“暗中看,等待着机会”,“怒视”表示“愤怒地看”等等。

2.对比示差

对比示差就是将两个或几个近义词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它们的差别。前文已经说到,在讲解新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凸显个性”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不断交替的过程,且学习者的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习者要保持记忆的持久,就应该经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同时,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同义词,所以,我们应该在将已学和新学的词进行对比,强化记忆,提高同义词的学习效率。如《博雅汉语》准中级的“观察”和中级的“视察”,在学习“视察”时,我们可以将已学过的“观察”与之进行对比,教师只需要突出两者的不同点,即“视察”表示上级对下级;《博雅汉语》高级Ⅱ中的“凝视”和高级Ⅲ中的“藐视”,很显然,“藐视”表示“看不起,看轻”的意思,而“凝视”就是仔细看的意思;再如《博雅汉语》高级Ⅰ中的“瞅”和“盯”,“盯”位于第一课,“瞅”位于第五课,在学习第五课的“瞅”时,应将其与已学过的“盯”进行对比,两者都是看,就语义来说,“盯”表示视线集中于一点地看。

3.语素教学

对于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看”类词,如“瞰”和“俯瞰”,刘叔新(1984)指出:“同义的复合词和单音词,相互在意义上的差别,通常主要在于单音词不如发展出的复合词表现得那样显豁、具体,往往还没有复合词所强调的地方,没有它的特殊意味或较重语气。单音成员一般多同单音词搭配,双音词成员却往往同双音词搭配较为恰当。”

对于拥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双音节“看”类词,经调查发现,这类词以“...视”、“...看”、“...望”、“...见”、“目...”等形式为主。我们不难发现,“视”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浓烈的词,含有“视”语素的词,当然也是书面色彩浓烈的词,如“仰视”、“轻视”、“斜视”等;“看”的使用范围广,没有特殊的意味;含有“望”语素的词,带有“远看”的意思;含有“目”语素的词,都是主谓结构,表示“眼睛看”。针对这一问题,刘叔新指出:“由于现代汉语大多数的词都是双音复合词,再痛一次范围内尤其以双音复合词占”它们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与“视”搭配的语素上,如“仰视”的“仰”表“向上”,参考文献:

篇6: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自1988年9月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后,这一总体指导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体现。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采取了一系列建国以来首次颁布的重大举措。

1990年6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12号令,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随后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担任。

1992年9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21号令,颁布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把HSK确立为国家级考试;后又于1997年8月成立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任主任委员。

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此后,“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科目录上。

1995年,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向我驻外使、领馆发出了教外专[1995]653号文件,要求各驻外使、领馆在国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把成立于1987年由八个中央部委和一所高校组成的国家对外藏语教学领导小组调整扩大为全部由中央十一个部委组成,即: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财政部、文化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署了教育部令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设置规定》,将授予在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学者和友人。

对外汉语教师——儿化音及数词进位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汉语的儿化韵,实际上也有相当的方言色彩。儿化韵特别丰富主要是北京方言的特点。某些儿化韵虽然被当作标准汉语而标准化了,但方言地区民众说普通话并不用。

对外汉语教师发现,不妨把儿化韵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别作比较。美国英语保留韵尾-r,而英国英语中韵尾-r 都消失了。比较而言,美国英语象大量使用儿化韵的北京方言,而英国英语象不用儿化韵的其他汉语方言。

不过,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相比较,是美国英语比较容易学,因为比起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发音和拼写更趋一致。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汉语的儿化韵方言和非儿化韵方言,是非儿化韵比较容易学,原因有几个。一,书面语很少标示儿化韵,也就是说,没有儿化韵的方言中,文字和口语更一致。二,外国人除非去北京学汉语,他们接触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常用儿化韵。三,就语音体系本身来说,儿化韵比起相应非儿化韵,或者是多了一个音位,或者虽然音位数目没增加,从非儿化韵变为儿化韵,要经过不那么简单的转换过程,从心理上看,运作过程比较复杂。

儿化韵,不少方言地区的人也感到难学,难把握,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是否要教儿化韵,是很值得探讨的。其实在汉语中,儿化韵真正有辨词功能的,常用词只有“这儿,哪儿,那儿”等。而这三个词,没有儿化韵的方言地区,都用“这里,哪里,那里”去代替了。此外,象“盖儿,帽儿”等等中的“儿”音在没有儿化韵的地区则换成了“子”,如“盖子,帽子”。总之,儿化韵在汉语中,其地位并不如我们以前强调的那样重要,不妨当作一种方言变体处理。

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由于中国的数制是四位一段的“万进制”。这同国际通行的三位一段的“千进制”不同,因此这也是一个外国人的一个难点。当然道理上不难理解,难的是做到实际应用时的熟练。中国从事汉英口译的人员,尽管经验丰富,在商务业务中遇到大量的数词翻译仍然难以做到熟练;因为这不仅是翻译,还牵涉到换算的过程。其实,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普通话中是用“十千”代替“万”的。国内科技人员在口语中也广泛使用“10 K”这样的说法。直到五十年代前期,还有“四百兆同胞”的说法。这些方言资源,口语资源和历史资源也可以善加利用。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容许初学者用“十千,十四千,一百三十三千”来代替“一万,一万四千,十三万三千”,对于他们无疑也是个福音。当然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的说法,并且学生也应该知道“万”的用法;但这可以作为消极词汇和格式处理,能懂就好,说话表达时可以容许他们用“十三千”等代替“一万三千”等。到了中高级阶段再要求他们讲话也用“一万三千”等也不迟。其实,五四以来,一直有有识之士提倡取消万进制而改用千进制,以便同国际接轨。当此国门大开,钕,这一接轨似乎更有必要和可能。

篇7: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通过一周以来的儒森汉语岗前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各个点上都有着很多弱点。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篇8: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汉字教学亟待改进和提高

(一) 汉字难学的原因

许多专家就汉字难学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大部分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是由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而成的拼音文字书写系统, 而汉语是由笔画组成的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书写系统, 这套书写系统对于外国学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

很多汉字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据统计,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5631个形声字中包含246个不同的意符。但表示同一义类的意符往往不止一个。外国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表示同一个义类却用不同的意符去记录它。这就造成了记忆负担。

汉字的基本笔形只有横竖撇点折五种, 但还有很多笔画是基本笔形的变形。其中有些变形的区别度非常小, 难以区分, 外国学生能够分辨这些细微差别已经很困难了, 更不要说要把它们都一一记住了。

在汉字体系中, 笔画之间的不同关系是区别汉字笔形的手段之一。“己”和“已”的差别就在于“横”与“竖折钩”是相接还是有交叉;“八”和“人”的差别在于“撇”和“捺”是相离还是相交。外国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往往记不清楚到底哪里该分开写, 哪里相交, 稍不留心就写成另外一个字了。

汉字是由部件与部件组合构成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就存在一个搭配的问题。费锦昌 (1998) 举例:“口”与“木”组字:“口”在上“木”在下为“呆”, “木”在上“口”在下为“杏”。对外国学生而言, 这些部件间的组合很难找到理解的规律。

(二) 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周健 (1998) 认为, 目前所实施的汉字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国内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一致的。描红、临摹、抄写和偏旁部首的分析都是常用的手段。事实上, 作为汉字初学者, 留学生与中国小学生之间有很多区别, 小学生上学之前已经习得了很多词和句子, 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但是留学生对于形音义的学习同步进行的。

另外, 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汉字教学通常依附于综合课, 很少单独开课, 教学内容与综合课内容基本一致, 一开始便教授“你好、请问、谢谢”这些难写的汉字。此外, 在学习汉语的初期, 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 学习负担很重。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当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 单独开设汉字课。但因为缺乏合适的教材, 汉字课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二、汉字教学方法

(一) 基本的汉字教学原则

1、赵金铭先生曾提出过“先语后文”的四步教学方法

先进行口语交际, 只学口语, 不学汉字;初步掌握口语以后, 开始识字, 只看字不写字;认识300个汉字之后, 学习描红;学习写汉字, 听说读写同时进行。

2、合理安排识字顺序

有关识字顺序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吕必松 (1999) 指出:教授汉字应当遵循如下规律, 笔画由少到多, 由独体字到合体字, 由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先教常用部件字, 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让学生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认字数量。

(二) 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1、针对初学者的教学策略

(1) 新说文解字法

使用一切认知手段: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兼用理性和荒诞, 来帮助初学者学习和记忆汉字。

“形象法”:例如“口, 日, 山”之类的象形字。“描绘法”:如“早”:太阳 (日) 在教堂上的十字架上升起, 预示早晨的到来;“联想法”:如“左右”:“左”下边是“工”字, 可以联想成Z, 是zuo的首字母;“右”下边是“口”字, 人们用右手吃饭, 这样便可以形象地区分“左右”二字;“说明法”:如“休”字:人在大树边, 表示人在树荫下休息;如“男”字:男人在田里劳动。“谐音法”:“离”与Leave谐音;“哭”与cry谐音。“比较法”, “千”与“干”, “此”与“比”等字应通过比较来鉴别。“组合法”:如“解”字, “角刀牛”即为“解”;“赢”字, “亡口月贝凡”即为“赢”。

2、学生入门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 以教学部件为主的教学策略

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好部件是学好汉字的基础。崔永华 (1997) 认为, 汉字拆分出的部件单位越少, 越容易被记住;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可称谓性越强, 越利于识记字;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有理性越高, 越利于识记。跟笔画和整字相比, 部件是最理想的。

部件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视独体字的教学。优先考虑构字率高的独体字, 在教学中要提早出现, 为后面的汉字教学做铺垫。如“人、口、八、木”等字;注重对比分析。一是形似部件的对比。如“牛、午, 广、厂, 木、禾”;二是结构对比。如“兑、况, 呆、杏, 部、陪”;注重汉字结构教学。不但要教授一个汉字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还要强调部件的排列方式。

(2) 重视声符的表音作用策略

重视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这样既能利用汉字表音功能的积极作用, 又能充分发挥留学生从小就形成的善于将字形和字音相结合的习惯。柯彼德 (1995) 认为, 在说明形旁所表示的意义之外, 在汉字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发挥声旁的潜在优势, 应当努力完善从汉字的表音功能出发的汉字教学体系。柯彼德进一步提到了实际的教学方法, 例如, 学生学会“太”和“心字旁、三点水、金字旁、肉月旁”等形旁之后, 接下来就可以教授“态、汰、钛、肽”等汉字, 为的是使学生学习带有“太”声旁的汉字, 了解汉字的声旁与形旁的互补作用, 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字义, 也不要求其会写会用。

(3) 重视意符的表意作用策略

第一, 意符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属, 有助于分辨形近字。例如:“拥、佣、痈、涌”这四个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但是通过意符, 可以弄懂这四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抱”需要用手, 因此成为“拥”;“仆人”亦是人, 因此而成“佣”;“恶性脓疮”视为疾病, 进而形成“痈”;“水冒出来”形成水的一种运动, 是为“涌”。

第二, 针对组字能力强的意符, 可以根据汉字的不同意义, 分成不同的小组, 按类别学习。例如, 汉字中用“口”作形符的汉字数量达到100多个, 我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用口吹的器具:喇、叭、哨;用口喝的液体:咖、啡、啤;口腔的不同部位:唇、咽、喉;模仿不同的声音:哈、嘿、哼;动物口的不同动作行为:叼、叮、啄;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鸣、吼、啸;人类口的普遍动作:吃、喝。汉语教师可以把这些汉字进行分类, 然后进行比较和学习。

第三, 在利用意符作为部件进行汉字教学时, 可以通过将同属于一个语义场的形符联系起来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集中由同一个形符构成的汉字时, 可以把与这一形符同属一个语义场的其他形符一起学习。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来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 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由于汉字自身特点和汉字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等原因早成了我国汉字教学相对滞后的状态。为此, 众多学者就改进汉字教学方法上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认为, 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这些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以达到逐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还有很多的教学技巧和小窍门需要去努力挖掘, 在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的前提下, 这些教学技巧很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汉字教学工作的发展相对滞后, 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首先探讨汉字教学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主要讨论汉字教学方法问题。在教学方法上, 本文从汉字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以及针对初学者和入门后的学习者的不同的教学策略等加以论述。

关键词:汉字难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2]、费锦昌,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 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3]、周健, 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新思路, 暨南学报, 1998年4月, 第20卷第2期。

[4]、赵金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 2008年第1期。

[5]、崔永华, 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 语言文字应用, 1997年第3期。

[6]、柯彼德, 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

上一篇:小金鱼的作文三年级300字下一篇:随机应变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