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与投行业务拓展

2024-05-18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与投行业务拓展(精选2篇)

篇1: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与投行业务拓展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包括证券资本开放和证券业务开放两个方面。证券资本开放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证券融资开放,即本国融资主体可以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证券筹资,外资企业也可以在本国证券市场筹资;二是证券投资开放,外国投资者可自由买卖本国证券,本国投资者也可买卖它国证券。证券业务开放主要是指允许外国证券机构在本国市场提供服务。外资企业上市是证券资本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关键步骤。2001年5月外经贸部发出《关于外商投资股份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规范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的发行、上市有一定的规定。尤其2001年11月《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对于规范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在境内外发行上市有明确规定,符合产业政策及上市要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可以在境内发行A股和B股;同时,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可在境外发行股票,外资企业上市的外部政策环境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条件趋于宽松。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对外资企业上市没有明显的障碍,我国上市公司中外资企业已经有六、七十家,但外企上市仍在试点阶段,《意见》的颁布对大盘格局的影响仍非常有限。然而从证券市场开放深层次出发,在中国加入WTO之际,国家针对外企上市的专门规定标志着证券资本开放步入法制化轨道,也是加快证券市场开放的重要信号。从这一政策必然影响外资企业的投资环境,并逐步影响到国内企业的融资结构,从而对产业发展及投行业务拓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所称投行,除另加限定外都专指国内投行,其业务也是广义的投行业务)。

一、证券市场开放使外资企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我国外企上市政策法规的演变是和有关利用外资政策相关联的,主要以1995年为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年之前为基础性立法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国家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下,除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外,国家开始加强外资上市的相关基础性立法工作,但外资进入基本上以合资合作为主要形式,是进入中国的初期投资;中国的股市尚不成熟,股权投资和上市还是少见的现象。第二阶段为1995年后,市场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企投资以设立独资企业和购并型投资为主,国家对外资企业上市也采取鼓励政策。中国引进外资最初动机是出口导向,发挥要素优势,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鼓励外商到我国投资建厂,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产业;而外企上市则是“两头在内”的当地化融资模式,与外商投资的初衷明显不同。国际成功的经验表明:在出口导向期后应该有一个当地市场导向的阶段。在早期阶段,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并不十分确信,东道国也多属开放早期,两者合作主要集中于东道国具有要素秉赋优势的领域。随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确信和东道国开放度的进一步加大,两者一体化的要求会更加突出,这时的跨国公司就转而寻求东道国的市场,着手于投资和融资两方面的“本土化”,将东道国纳入自己的市场范围。通过证券市场的开放并进一步制度化,调整证券市场的主体结构,可以满足外资企业的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改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这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政策从初期阶段转向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empirenews.page--]

二、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证券市场后,外资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华投资,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表明外资企业的发展已融入中国经济的大熔炉。外资企业国内上市首先是融资方式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变化将使外资企业股权结构发生质的改变。按照外经贸部的通知要求,申请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为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上市之前其股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上市之后其股本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其中国内投资者股份将在其股权结构中呈上升趋势。以联合利华为例,IPO最简单的动机就是募集资金,正如联合利华上海研究中心主任Paul˙Neely所说的那样,“我们要贴近中国的大众投资者。”从这个角度看,联合利华是想把中国不仅当作产品市场,而且还要当作资本市场,他们想利用中国的资本市场实现就地融资,以支持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如果联合利华能成功在中国进行IPO,它就可以找到一个更为有效的融资渠道来建立自己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引入期股制度(StockOption)以促进和挽留中国的员工、进一步向中国的农村地区扩展自己的市场。第二、为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创造新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遵循渐进的原则,比较重视其融资的职能,采取逐步由向融资者开放到向投资者开放的次序,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拓展和投资渠道改善将带来更多的融资便利。国内的上市公司吸引外资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开放能够带动B股市场的活跃,直接提高了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同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内的领先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境外实现上市。第三、利用外资的重点向鼓励并购型投资转变 国际上一般将FDI一分为二:新投资(GreenfieldInvestment)和并购型投资(Mergers&Acquisitions),据联合国2000年的投资报告分析,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FDI是采取M&A型的,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几乎整个外来投资都是购并型投资。过去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但这些原有的优势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已不断弱化。近几年,我国在通过跨国并购吸引外资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中国的外资战略已经到了某个转折点,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购并尚属于偶发事件,跨国企业购并更是罕见现象,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已经变得常见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股权投资渠道,今后外商投资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将股权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通过购并加快投资的速度,不必兴建厂房、添置设备等都一切自己从头做起。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具体体现在要求对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上。这点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并购行为都属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应成为我国下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应从政策法规角度多予引导。近来国内发生了不少外资企业增资的现象,同样也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empirenews.page--]

三、证券市场开放给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带来新的机遇 投资银行具有媒介企业资金需求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重要职能,作为“金融工程师”,投行对企业从事资本扩张和结构优化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在开放的证券市场中,基于上述的外企投融资机制的变化也给投行业务带来新的机遇,产生了新的要求。一,顺应证券市场开放的趋势,促进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股权交易 随着证券市场开放,中国庞大的外企群体将成为投行的重要客户群。鉴于上述外资企业对并购型投资的需要,投资银行可开发优质外资企业客户,针对其多元化需求,提供购并中介服务,帮助它们完成对中国市场的迅速渗透;投行也可以争取和外商企业密切合作,在项目融资和退出渠道上采取协作,共同完成资本运作,取得安全性好和回报率高的投资效应。投资银行在资本运作时应争取抓住证券市场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机遇,利用外资来促进国内企业发展。其一是通过资本运作,鼓励客户寻求[1][2]下一页 和优秀外资企业合作的机会,嫁接外资的优势于内资企业,以各种方式向内资企业输入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其二是推进有实力的客户直接参股某些跨国公司,或与其通过新设企业共同投资,让外资与内资相互竞争,以竞争、以生存求发展。第三,购并海外有市场基础的企业,使国内产品借助其销售渠道和品牌直接和海外企业竞争。帮助国内企业引进外商合作伙伴、战略投资人,是值得投行关注的新业务。这方面国内一些主导产业、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企业有比较迫切的需求。以外商投资最热门产业之一的汽车业为例,与外资合作已成为汽车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虽然汽车业上市公司不少,但中国汽车生产能力大多集中在合资公司中,而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大多依靠那些合资公司支撑。在客车市场上,证券市场适度开放已经对企业合资合作者起到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引进合作伙伴,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企业,中国企业也同样都拥有与外资合作的项目,中国客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是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结果是国内车在国际市场不但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也质量上也有了相当的竞争力。随着证券市场开放的力度加大,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中介业务将更有市场。表一客车行业上市公司与外资合作情况 企业时间(年)合作对象 江苏亚星1996德国梅塞德斯-奔驰公司 安徽安凯1993德国凯斯鲍尔公司 厦门金龙1989德国奥格斯堡-纽伦堡公司 宇通客车2002德国MAN公司 中通控股2000荷兰BOVA公司 从专业方面来讲,我国投行在企业购并和财务顾问等业务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也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同行,面临巨大的挑战。投行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股权交易中发挥作用,需要组织结构、人才培养和信息平台等一系列的系统优化。第二,调整投资策略,开拓新的投资领域 大致说来,跨国公司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按照其战略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要素寻求型战略(Factor-seeking)时期、市场寻求型战略(Market-seeking)时期和效率寻求型(Efficiency-seeking)时期。从总体上看,我国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转折期,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市场寻求型特征会更为明显,多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已有相当的规模,分支机构数量也日益增加,为了利用中国的产业优势,它们希望依靠开放的资本市场力量,更迅速地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当地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出口,或从中国进行成品采购。作为中国的投行应顺应这一趋势,关注因证券市场开放带来的投资新热点。[!--empirenews.page--]这些行业、企业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与国际企业巨头相关性很大的行业,如大众、福特等汽车公司介入中国的汽车行业,达能进入中国的饮料食品企业。

2、国内的行业龙头,如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美国航空LDC公司控股海南航空等,选择的对象有较大规模、良好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3、国家实施保护政策的重点产业,典型的如保险业、银行业。

4、已与外资建立合资或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基于获取充分的信息,外资往往选择那些已经与之建立了合资企业或有良好战略合作关系的公司为收购目标。

5、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规范的公司,因为这些企业较容易掌握控制权,跨国公司通常会偏好。国内的投资公司还可以挖掘一些符合中国的国情,市场对外资进入有很大限制的行业或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争取海外上市或向国外战略投资者转让。医疗服务、商业连锁、乳制品等行业是其中的亮点。第三、推进行业整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行业整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是投行业务的重要思路。整合思路有两种,一是先做产业后找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二是先介入证券市场后进行产业的整合,不论是何种整合,证券市场是不可少的融资渠道和退出通道。在跨国购并中,开放的证券市场更是成功的关键条件。收购企业,再利用控股公司包装上市,创造其全球化价值链中的一环,并从中获利,已经是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外资企业参与行业整合的案例现在越来越多,行业整合力度加大,对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并吸引了一些外国专业性的投资公司加入其中,如中策公司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当中先后购并300多家国有企业的“中策现象”,从事中国中间产品整合的亚洲战略投资公司(ASIMCO)。1992-1993年中策公司在中国购并企业300多家,其主要模式是选择那些效益良好的行业骨干企业,组成中策控股的集团公司,分别在海外上市,另外还一揽子收购一个地区的国有企业。这种大规模的整合没有国际资本市场的帮助是难以实现的。当时由于缺乏开放的市场环境,外资参与行业整合注定是偶发现象。资本市场的开放给行业整合战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增加了投行投资退出通道,必然会使更多的外资企业加入国内的行业整合,从而挖掘更多的整合概念。但即使有了证券市场的开放,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整合仍然会面临很多的难题。正如ASIMCO的CEO所言,管理中国企业的困难和介入中国市场的难度,是其整合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这是外资企业尤其是外资投行所缺乏的功夫。国内部分投行已经深入资本市场、了解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富有投资经验的外国投行在行业整合方面如果能与这些投行合作,则可化解很多难题,取得双赢的效果。第四、通过开展中外合资基金业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给海外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长期利好的预期。而就目前市场条件来看,投资性企业在直接进入A股之前,以中外合资基金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基金即可以是证券投资基金,也可以是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引进外资的新形式,以未上市企业为服务对象,帮助这些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在国内市场有很大的需求,在证券市场开放之际具有可行性。[!--empirenews.page--]首先,目前还不容许外国投资性公司受让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所以他们很难直接购并中国的上市公司,通过和国内的投资机构合作建立基金,则可以突破政策的限制,顺利地进入这一市场;部分有意向到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商,因为不了解中国市场,又不愿意进行证券投资时,可以利用剩余的资本投资于产业基金。其次,很多外商投资性公司具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在投资技巧、经营理念上比较系统和完善。通过寻求海外高水平的机构投资人合作,中国的投行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运用国际通行的分析方法和运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外企往往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客户,在服务外企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而国内的投资公司利用熟悉中国市场的优势,能够和外资投资公司形成优势互补。蒙特利尔银行与富国基金,荷兰银行与南方基金等都在寻求合作;而在沪产生的第一只中外合作产业基金—中瑞合作基金,已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正式运行,用以资助经济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小企业在华与中国公司共建合资企业。外资进入中国基金市场的意愿已越来越强,动作也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已经跨越了国际化时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经济的特征在于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一体化,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日益趋同。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开放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抵御住开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是中国市场上的投资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

篇2: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与投行业务拓展

关键词:证券,投资银行,现状,发展

投行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其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投行业务作为证券市场与金融体系的主体, 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 推动企业并购、构造证券市场、促进产业集中等重要的作用。如今, 证券投行业务在金融领域当中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 其经过20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有效的进步, 但拥有者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挑战, 本文则针对此具体探讨证券投行业务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

一、证券投行业务的主要内容

首先在金融领域当中, 投资银行的含义非常宽泛,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 其主要包括有承销业务、并购与融资业务等某些资本市场活动, 而从广义角度来看, 投行的含义包括了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 例如公司融资、资产管理、风险投资业务、投资研究等。此外, 由于投资银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日新月异发展, 其界定也显得更为困难, 国际上不同国家对其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 即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第二种即只有经营一部分或者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第三种为把从事证券承销与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第四种定义为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和现代金融业适应经济发展形成的新兴行业, 发挥着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证券投行业务已经突破传统的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济等结构, 诸如金融创新等都逐渐成为了投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投行业务的现状

我国现代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只有20余年的时间, 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才有了投行性质的证券公司, 自90年代的快速发展, 如今我国的证券公司已有130余家, 而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则超过了3000家。总体来看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为以证券经营机构为主要组成部分, 并且一些金融投资公司、财务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并存的形式, 内容组成较为广泛。

具体来看, 我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大类, 即为全国性、地区性和民营性, 其中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可以具体分为两大类即以国务院直属或者国务院各部委托为背景的投资公司, 另一类为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 例如华夏证券、银河证券等。而地区性的投资银行则为省市级别的专业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例如华泰证券。民营性的投资银行则为一些财务顾问公司、投资管理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等, 这些民营性质的投资银行在金融创新、企业并购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而全国性与地区性投资银行则占据着投资银行业的主体地位。总体来说, 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业相比, 还处在相对落后的承销商时代, 其现状是以证券经营机构为主, 主要的业务体现在证券承销发行、自营业务等, 我国投资银行业如今经纪业务的收入比重逐渐下降。此外, 我国投资银行业逐渐朝着业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针对创新型业务—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务较少涉及并购与资产管理等, 虽然有并购业务的发展意愿, 但由于我国投行的发展水平较浅, 常常体现为体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并购业务局限在表面的效仿, 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投行业相比差距明显, 如今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以股权置换和资产置换为主, 其融资工具单一, 并且发展相对不成熟, 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 实现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立足于国内的经济形势, 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为支持国家宏观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存在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 与国外大型投资银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其正处在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如今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摆脱了传统的狭窄的业务内容, 朝着更为国际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在这种大形势之下, 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有了更为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证券投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文有所提及, 我国证券投行业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笔者认为, 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行业务存在政策瓶颈。

作为证券市场的中介与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银行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集中、沟通资金供求等多重作用, 投资银行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但总体来看, 商业银行面临着金融政策与授权管理等多重约束, 其次, 政策法规也存在盲区, 如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规模化经营限制较为放松, 但投行业务的具体管理体制细则则存在空缺, 在政策上具有很大的弹性, 如今商业银行开办新业务需要对相关监管部门实行报批的市场准入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并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导致投资银行业务的不规范操作。

2. 高端投资银行业务人才的匮乏。

投资银行业务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金融服务类型, 对人才具有很高的要求, 业务人才需要精通财务、金融、法律法规等多重专业知识, 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从业经验, 只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够支撑起整个投行业务。而如今我国专业的投行业务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欠缺, 诸如投资顾问、风险控制以及风险投资等方面的高端业务人才尤为欠缺, 现有的业务人员知识结构大多比较单一, 并且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 无法有力胜任投行业务的开展与创新, 导致了投行业务的创新能力不强, 使得人才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2.国际化程度不够, 业务范围较窄。如今一些境内投资银行拥有广大的客户群等优势的资源, 但由于利润分成、风险控制等相关制度的缺失, 导致其业务无人问津, 影响了投行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局限于证券承销业务和二级市场的经纪与自营业务, 一些新兴业务诸如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等鲜有问津, 相关数据表明类证券公司的收入中80%来自于承销经纪与自营业务, 这种业务范围较窄的发展模式影响了证券投行的竞争力, 同时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四、我国证券投行业务的发展建议

1. 扩大资金渠道。

如今我国证券公司的总股本大都在20亿元之下, 融资渠道不够丰富, 资金因素是目前我国证券投行业务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也是投行并购业务的最大障碍所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的融资可以借鉴国外大型投行共同参与的模式, 具体来讲,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扩充资本金, 首先, 可以推进证券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 由于我国的证券公司众多并且规模大小不一, 资金相对分散, 本土竞争弱化了与国际投行竞争的优势, 因此并购重组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证券投资银行的规模。第二、促进证券公司上市, 上市是一个公司的“成人礼”, 证券公司的上市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融资问题。

2. 制度改革完善, 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发展的趋势, 我国投资隐含的制度完善, 需要紧密依托经济市场形势, 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切忌陡然间较大的制度调整。同时, 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环境, 因此, 各种制度都需要依照市场化原则, 并且随着投行业的发展, 需要有专门的投资银行业的立法, 而不是仅仅参照《证券法》、《公司法》进行笼统的约束管理。同时, 要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 如今我国大部分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质量参差不齐, 加大了经营风险投行业务需要建立起相关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 健全各项风险约束机制, 确保自身投行业务的稳定运行, 保证收益, 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创新。

针对专业人才的匮乏, 需要大力加强对投资银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人才队伍培养的资金投入, 利用先进的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股权激励、福利激励等各种方式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同时也要加强对在岗人员的系统专业培训, 建立起高端的人才队伍。同时, 在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之上, 要积极创新业务,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金融行业的生命, 因此, 投资银行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开拓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 拓展并购业务, 促进投资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结束语

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 在金融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证券投资银行起步较晚, 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需要在发展当中不断探索、借鉴西方国家的投资银行成功发展模式, 进一步推动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强化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佳琪.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 2010, 5.

[2]宋雅楠.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选择[J].浙江金融, 2009, 12.

上一篇:教师调动工作申请表下一篇:羽毛球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