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024-09-06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精选8篇)

篇1: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

过高渗或过低渗

刺激性较大

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 10.0

磺胺合剂

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

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 2.5~4.5(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

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

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

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

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

静脉炎的例数

静脉炎发生率= × 100%

静脉输液的总数

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5%或更低(INS标准),如果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5%,应寻找原因并予以排除。

5.静脉炎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7.4);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6.静脉炎的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 搽喜疗妥软膏;

中草药外敷;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渗漏发生原因

(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静脉痉挛;

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

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

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

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贲妥钠等。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5)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阿霉素

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

氮芥

丝裂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酰胺

长春花碱

去甲长春花碱等

(6)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

氮烯咪胺

足叶乙苷

鬼臼噻酚苷

链脲霉素等

2.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

(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

3.外渗的严重合并症

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神经损伤:如高渗液外渗造成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4.渗漏的预防

(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3)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6)穿刺前局部热敷、输注时以缓释型硝酸甘油敷贴局部。(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11)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2)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

5.渗漏的处理

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6.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2)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3)局部封闭治疗,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需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

(4)使用拮抗剂。氮芥,丝裂霉素——5%-10%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渗漏的区域作皮下注射。

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外渗——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6小时一次共两周。

柔红霉素外渗——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可的松或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

长春碱类药物——局部封闭+磁疗以缓解症状。

(5)局部冰敷。

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副作用的发生。

(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

(7)磁疗:减轻疼痛和肿胀。

(8)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9)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

1.发生原因

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针头对穿血管壁。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

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2.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3.预防及处理

1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2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3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4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5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6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

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1.发生原因

使用夹板使外周浅表神经受压(尺神经经尺沟处、腓总神经经腓骨小头处)、静脉针刺伤神经或发疱性药物渗漏损伤神经。

2.症状

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3.预防及处理 避免局部神经受压。

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

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1.发生原因

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2.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

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3.预防和处理

1询问过敏史。

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2正确判断阳性指征。3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4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1.热原样反应的原因

(1)非代谢微粒:如橡胶屑、纤维、玻璃屑、药物结晶等。

(2)某些药物:如右旋糖酐中带有大分子物质、生物制品含有微量蛋白质、还有类胆固醇类药物等。

(3)某些机械刺激:如输入静脉的液体温度与人体体温差异过大,输液速度太快,药物浓度太高、刺激性过大,都会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发冷发热。

(4)溶液的质量问题: 瓶盖松动、瓶身破裂,使瓶内液体被污染。

(5)某些药液本身就易致输液反应,如白蛋白、B-内酰胺类药物、细胞色素C、蝮蛇抗栓酶等。

(6)输液器具被污染: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袋、管道及针头等。

(7)联合用药:①加药时被污染或药品变质。②有些液体在加入某种药物后,可导致pH改变,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分解、聚合、沉淀、产生微粒而导致热原反应。

(8)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9)病人机体自身因素:①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②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处理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2)对症处理。3)药物治疗。

3.预防

1)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3)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

4)减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5)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七、静脉输液危象——气栓型危象 1.原因

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大量双氧水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

2.机制

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3.临床表现

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4.预防处理

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八、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

1.原因

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2.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

3.预防处理

控制输液速度。

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

九、静脉输液危象——超高热危象

1.原因

输液过程中致热原进入静脉系统。

2.机制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病理性体温升高,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

3.临床表现

病人表现为寒战、体温高达40℃以上,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4.预防处理

严格执行操作前查对,如有效期、密封情况等。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清洁。

高热病人先降温再进行输液。

输液时,不能食用冰冷食物及冷水,减少因冷刺激引发过敏反应。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要立即停止输液,适当保温;病人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抽搐时用安定、地塞米松等药物;物理降温时可用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交替进行。

十、静脉输液危象——晕厥型危象

1.原因

病人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2.机制

该反应平均10分钟可以自行缓解。反应实质是血管性晕厥:精神紧张可造成迷走神经亢进,内脏血管扩张。

3.临床表现

突然晕倒、出汗、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呼吸加快,呈迷走神经亢进样反应。

4.预防处理

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细致观察、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体质虚弱者卧床。

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将病人平卧床上,松解衣扣,约10分钟不能自行缓解者,吸氧,必要时药物治疗。

篇2: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喜疗妥外涂。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病人活动时防止导管折叠,注意滴斗勿倒置;输液完毕及时抜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密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收缩,空气被震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

5.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6.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并发症五:液体外渗

(一)临床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二)预防与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2.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和针头重新穿刺。

3.抬高患肢并适当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24小时内严禁热敷)。4.特殊药物外渗时,根据医嘱做相应处理。

二、静脉输血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随着输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节省了大量血源,也减少了由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输血的目的有:①补充血容量;②纠正贫血;③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④输入抗体、补体;⑤增加白蛋白;⑥排除有害物质。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于数小时内缓解,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输血查对制度,做好“三查十对”,使用一次性输血器。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观察单》,如出现发热反应,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及时送检。并发症二: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二)预防与处理

1.正确评估病人,询问有无过敏史。

2.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3.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并发症三:溶血反应

(一)临床表现

1.血管内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保证输血安全。

2.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定,不输变质的血液,避免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受到细菌污染等因素。

3.发生血管内溶血反应时的处理:①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在远离输血部位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给升压和其他药物;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⑥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4.对发生血管外溶血的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并发症四:急性左心衰

(一)临床表现

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咳吐大量血型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查体: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血速度,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20滴/min,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而输血小板的速度应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立即给予高流量(6-8L/min)酒精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酒精中毒。

篇3: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 穿刺失败

由于穿刺技术不娴熟, 或者操作技术不正确都可以造成并发症。处理:①要选择好血管, 要具有娴熟的技术与正确的操作方法;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2 静脉炎

发现患者的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滴速减慢, 经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 静脉呈条索状, 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时, 应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 并给予局部热敷。处理:①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③稳妥固定导管和输液管, 减少移动;④必要时可改用手臂固定托或其他固定工具;⑤操作前要洗手, 彻底消毒穿刺部位;⑥避免一根导管多次使用;⑦输入化疗药物时应选择较粗大的血管, 确保足够的血液稀释, 输入刺激强的药物时可适当减慢速度。

3 导管堵塞

发现滴速减慢或者停止应考虑血液药物在血液内形成栓子造成堵塞, 应立即拔管。处理:① 严格遵守封管原则, 严格掌握封管液的浓度剂量, 用0.9%生理盐水5~10 ml/次, 维持6~8 h稀释肝素盐水110单位/ml, 2~5 ml/次, 维持12 h;②掌握药物配伍禁忌:pH值是导致配伍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③导管不能打折;④正确地选择穿刺点避免在关节活动部位进行留置, 正确固定避免导管移动或滑出, 保持干燥密闭的固定方法, 穿刺时直刺血管减少在皮下行走的距离。

4 渗出组织坏死

在穿刺部位或近端有触痛、肿胀、皮肤紧绷发亮, 穿刺部位或末梢温度低, 局部微循环障碍, 穿刺点有渗液, 应抽回药液, 尽量减少在组织内的药液, 停止输液、拔管、冷热温敷。预防:①选用导管材料柔软的留置产品;②移定固定;③对老年患者加强固定;④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并避免关节部位穿刺;⑤严密观察及早判断, 渗出早期不会影响滴数, 甚至组织肿胀的压力与重力持平。区分堵管与渗出的方法:扎止血带, 滴数停止表示导管在静脉内;滴速继续, 表示导管在静脉外。

篇4: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58-01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为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操作,降低患者的痛苦。随着医学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静脉留置针的输液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临床护理经验表明[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避免或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产生。现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进一步探析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患者中,3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73岁,平均年龄(46.72±5.18)岁。研究组59例患者中,31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围6-70岁,平均年龄(45.92±5.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仿,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存在突出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9例患者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是观察穿刺部位情况、胶带固定情况、皮肤清洁护理等。

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专门静脉留置针护理。(1)液体渗漏的预防护理:液体渗漏情况较轻时,容易产生局部镇痛剂胀痛等刺激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组织坏死。所以,在穿刺操作期间,必须注意保持患者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存在干扰,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规范化护理。在发现液体渗漏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重新选择穿刺部位,把患者患侧适当抬高。仔细分析液体渗漏的原因,如果为小量渗漏,则不需干预机体能够自行吸收;如果渗漏液体为刺激性化疗药物,必须及时进行特殊处理,注射相应的拮抗剂或是局部外敷。(2)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全程无菌操作[2],注意药品的配伍、剂量以及注意事项。静脉选择时,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最好一次性成功。如果患者输注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应利用 NS 进行冲管处理,同时重新选择穿刺部位,同一部位不能多次输液。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有红肿出现,需及时拔掉留置针,24小时内冷敷处理,24小时后开始热敷。或是应用硫酸镁(浓度为50%)溶液湿敷在局部表面,每天二次,每次湿敷时间20分钟。(3)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为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症状,穿刺部位选择时,应尽可能排出感染、关节、神经、损伤以及硬化的静脉,以弹性较好、粗大的血管为宜。护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宣教工作,告诉患者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局部炎症或者胀痛感,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勤于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4)皮下血肿的预防护理:引起皮下血肿的主要原因为穿刺皂搓技术不熟练,欠缺穿刺技巧。所以,才穿刺期间,护理人员动作必须轻、准、稳,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出现静脉破损、皮下出血而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必须立即停止穿刺输液,若皮下血肿较轻,可让机体自行吸收;若皮下血肿较重,应及时进行冷敷,促进血液凝固,24小时后应用适宜的硫酸镁湿敷血肿部位,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凝血吸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 X2 进行检验。当 P 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4/5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10/5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中留置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对血管造成穿破损伤,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治疗中,可明显降低因为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进而降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以便输液过程中患者血管处于通路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穿刺,有助于患者的紧急抢救治疗。现阶段,静脉留置针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状态,但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及好评,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治疗期间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在留置针期间应该针对常见的输液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尽可能避吗免临床并发症发生,以便确保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这与余斯玲等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相近[3],说明本次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由此,我们进一步论断,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21):1996-1997.

[2]徐兰慧,董克平,樊景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4):460-461.

篇5: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素质要求:仪表、举止、语言、符合专业规范

——评估与指导:1 携治疗牌至床旁、核对、评估环境及患者合作态度 告知输液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查看血管、准备输液架于穿刺侧协助患者做准备:上洗手间 取舒适体位

——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

用物:治疗盘、治疗牌、利器盒、排液罐、治疗车、无菌纱布、镊子罐、必要时备绷带或夹板 操作步骤

* 核对溶液瓶签、溶液质量、检查药物、棉签、输液器等 * 核对医嘱、抄写填写输液卡

* 常规消毒瓶口至瓶颈部、砂轮锯安瓿、消毒安瓿、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吸药液加入溶液内、核对无误后签名及时间

* 再次消毒瓶口至瓶颈部、关闭输液调节器、打开包装、插输液器 *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挂输液瓶、排气

* 选择穿刺部位、嘱患者握拳、在穿刺上方10-15cm处系止血带、松拳、松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在8 10cm * 准备输液贴

* 再次消毒皮肤、系止血带、反方向消毒皮肤8 10cm * 再次排气、取 安全帽、嘱握拳、安慰患者 * 固定、调节滴数

* 收拾压脉带,摆体位、整理床单位、告知注意事项 * 消毒手、核对安瓿、收拾用物、洗手 * 记录、签字

理论

目的: 补充水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灌注量

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注意事项:

1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2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3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

4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处理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一)发热反应 预防和处理: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机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一备查。5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二)急性肺水肿 预防和处理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A 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去端坐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B 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除,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 预防和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3仙人掌外敷,每日两次,每次30min。4超短波理疗,每日两次,每次30min。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预防和处理

1输液前将输液器内空气排尽。2输液中加强巡视,发生故障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时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格封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位,深吸气增加胸腔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5高流量氧气吸入。

6有条件科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7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立即处理。

(五)液体外渗 预防和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

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4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可酌情进行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六)血栓栓塞 预防和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穿刺后,应消毒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3正确切割安瓿,避免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4正确抽吸药液避免注射器反复使用。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6输液终端过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威海的而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超短波理疗或TPD灯照射,每日来那个词,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七)导管阻塞 预防和处理

穿刺前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抽回血,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疼痛 预防和处理

1注意输液配置的浓度,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时,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生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立即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疼痛。

(九)败血症 预防和处理

1配制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熟料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自己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动脱落等。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小时更换一次,每日更换清洁敷料。6发生败血症后,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十)神经损伤 预防和处理

1输入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物,先用等渗盐水进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自血管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2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冷敷每日两次,也可肌注VitB12 500ug、VitB1100mg每日一次。

(十一)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2使用输液固定带。

3在输液结束揭去胶布时,动作缓慢轻柔,防止表皮撕脱。

篇6: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和要求: 掌握: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出血﹑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气胸的判断﹑预防及相应处理。熟悉:预防气道内灼伤﹑气道壁穿孔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3了解:少见并发症的种类。

目前所开展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及冷冻治疗。其中高频电、氩气刀和激光发挥治疗作用都是以电、氩气及激光所导致的即刻的组织破坏为基础,由此导致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综合论述。而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和冷冻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各有其特点,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1 出血

导致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变组织血供丰富,如恶性肿瘤、新生的肉芽组织、及存在血管变异时。(2)对于血供丰富的病变,清理表面坏死组织时,其深部没有完全坏死的组织钳夹后容易出血。(3)支气管壁穿透导致伴行的肺动脉或肺静脉损伤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在进行此类介入治疗前,应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查,详细评估基础疾病,行胸部增强CT、必要时进行气道三维成像,了解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以及病灶部位的血供情况、管腔的走向,并结合镜下表现评估出血的风险。另外,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出血,具体方法有:(1)应在组织充分坏死后,再进行钳夹、清理,清理时不宜过深,损伤到深部组织。(2)当治疗达到病变基底部时,应慎重,不要损伤气道壁,甚至破坏支气管伴行的血管,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3)对于远端管腔走向不明的病变,应慎之又慎,避免穿透气道壁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少时,可局部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凝血酶、冰盐水等止血。大量出血时应按照以下处理:(1)使患者采取患侧卧位,避免大出血时血液灌入健侧,同时积极吸引出血。(2)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吸氧。(3)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如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氨基乙酸、注射用血凝酶。(4)如无禁忌症,静脉使用垂体后叶素,首先以5-1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注射50-10min,再予10-2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维持静滴。如果不宜使用垂体后叶素或效果不佳时,可选用血管扩张药物,如酚妥拉明,酚妥拉明10-2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500ml缓慢静滴。(5)双腔支气管导管 如经上述治疗无效,有窒息的先兆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插入双腔插管可以保证健侧肺通气。(6)急诊行介入或外科手术 经内科积极治疗出血不能停止,如无手术禁忌症可考虑手术治疗。1.2 坏死组织脱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各种治疗方法均可引起组织坏死,理论上脱落组织导致窒息可以发生在治疗的当时或返回病房以后。因此进行此类治疗的患者,参与治疗的医生应根据镜下治疗的情况估组织脱落导致窒息的风险,避免患者返回病房后出现危险。实际工作中常发生于(1)采用高频电圈套治疗位于气管内体积较大的新生物时,脱落的组织阻塞在气管内引起窒息。(2)气管内新生物在初次治疗时管腔狭窄解除不充分,在两次治疗的间歇期,组织坏死脱落或同时合并组织水肿加重狭窄,可能导致窒息。

应采取以下预防及处理措施:(1)高频电圈套后脱落的组织如体积过大,难以用组织钳或异物钳钳夹时,可嘱患者坐起后用力咳嗽,将组织块咳出。(2)在处理气管内新生物时,初次治疗应使气道狭窄充分解除,避免因组织水肿和/或组织脱落加重狭窄导致窒息。(3)如介入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有条件应急诊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了解气道阻塞情况,可在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插管应越过狭窄段)解除阻塞。1.3 气道壁的穿孔

一般来讲,发生气道壁穿孔的风险大小依次为:激光>高频电>APC。无论何种治疗,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组织破坏过深损伤气道壁。具体方法如下:(1)分次治疗,在下次治疗前充分清除坏死组织。因为在治疗后即刻无法精确判断组织变性、凝固坏死的范围,可能造成处理过深、或组织发生延迟坏死后造成气道壁穿孔。(2)治疗时不应偏离支气管走形的方向,如果远端管腔走向不明,应谨慎。术前应进行胸部CT(增强)、气道三维成像判断管腔走向及病变范围。

一旦发生气道壁穿孔将无法补救,而且可能并发大量出血、纵隔气肿、气胸、血胸等,重点应积极预防。1.4 气管软骨破坏

多个软骨破坏后将造成气管管壁支撑结构缺失,管壁局限性软化、塌陷,管腔狭窄。预防的要点在于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气管走形,勿损伤气道壁及软骨结构。理论上来讲多个气管软骨环损伤可造成气道壁塌陷、管腔狭窄形成大气道阻塞,需要积极处理,如置入覆膜支架,但后续处理繁琐,并且会因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仍是重中之重。1.5 气道内灼伤

当患者吸入氧气浓度过高或全麻吸入纯氧时,高频电和激光可引燃氧气而导致气道烧伤,后果十分严重。预防措施主要为使用高频电和激光治疗时务必将吸入氧气浓度降至40%以下。氩气刀不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在需要高浓度供氧的患者可以选择氩气刀治疗。1.6 术中血氧饱和度下降

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十分常见,主要原因(1)持续剧烈的咳嗽;(2)频繁而持续的负压吸引;(3)出血;(4)情绪紧张影响正常的呼吸节律;(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6)坏死或脱落组织阻塞气道;(7)诱发心律失常;(8)气胸及纵隔气肿等。

针对上述原因有以下预防及处理措施:(1)充分麻醉,对于治疗时间长需要更好配合的患者可以进行全麻,避免剧烈咳嗽影响操作的安全性;(2)操作气管镜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频繁而持续的负压吸引;(3)及时充分止血;(4)清醒而情绪紧张的患者要多沟通,缓解紧张清醒,保持平稳呼吸;(5)及时清理坏死及脱落的组织;(6)及时清理气道内分泌物,(7)术前充分评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风险,一旦诱发心律失常应及时停止操作,积极处理心律失常;(8)及时发现气胸及纵隔气肿,积极处理。1.7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且此类并发症较常见,尤其在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导致严重后果,主要在于预防:(1)首先应系统评估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对于心功能差、近期发作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重检查和治疗;(2)吸氧保证氧合指数正常,避免因缺氧诱发心律失常;(3)适当镇静,避免因情绪过度紧张诱发心律失常;(4)操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剧烈咳嗽等不适诱发。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积极处理。1.8 气胸

气胸为介入治疗早期或直接的并发症。经证实的中-大量气胸应按照内科处理气胸的原则积极穿刺引流,缓解有气胸导致的呼吸困难症状。少量气胸不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当然也存在发生张力性气胸的可能性,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当遇到短时间内复发的气胸时,可能的原因为气道壁或胸膜破损处未愈合,此时也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严重的气道壁损伤造成气道穿孔,处理参考前节所述。1.9 纵隔气肿

气管、支气管壁损伤后可引起纵隔气肿。少量的纵隔气肿不引起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大量纵隔气肿可引起呼吸困难、缺氧时应积极处理。1.10 空气栓塞

罕见,报道见于血管与支气管树存在交通的患者,在进行正压机械通气时可能发生。

2.冷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冷冻治疗的机制决定了这项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高。但冷冻治疗的最终途径仍是细胞损伤坏死,只要涉及到组织破坏,就应该要警惕气道壁穿孔的可能性。另外冷冻治疗所导致的延迟破坏可能引起相关的风险,如(1)组织水肿导致气道狭窄;(2)坏死组织脱落导致气道狭窄。对上述两种状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治疗时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高频电,保证气道狭窄的充分解除,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3.支架置入的常见并发症

气道内置入支架可以解决因肿瘤呈管腔内型生长或外来压迫导致的大气道狭窄问题。就目前常用的镍肽合金金属支架来讲,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移位、支架损伤断裂和嵌入气道壁。3.1 肉芽组织及肿瘤组织增生导致支架腔内再狭窄

支架腔内再狭窄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1)肉芽组织及肿瘤组织增生;(2)置入支架的气道粘液清除力下降,分泌物引流不充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狭窄。

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置入支架后要定期复查,管理气道,及时处理新生的肿瘤组织,可以采用高频电、激光、APC、冷冻和腔内放疗的方法清除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组织生长。(2)肉芽组织的生长多集中在支架受力较集中的部分,肉芽组织增生程度因患者体质不同有轻有重,对于增生明显导致管腔狭窄的可以采用高频电、激光、APC联合冷冻的方法处理,如果单纯以高频电或激光或APC治疗,反而可能刺激肉芽组织加速生长,冷冻治疗值得提倡。由于支架置入需要规范的气道管理,频繁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尤其在长期置入时,因此良性病变慎重选择此项治疗。3.2 支架移位

目前应用的镍肽合金支架膨胀性好,可塑性高,移位的总体发生率不高,存在以下因素导致支架移位(1)患者咳嗽剧烈。(2)置入覆膜支架时移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支架过短。(4)支架释放位置不佳。

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应用止咳药物减轻咳嗽。(2)如需要置入覆膜支架,在订制支架时可以将支架两端做成裸支架不覆膜,以增加支架与组织之间贴合的稳定性。(3)定制合适长度的支架。(4)制定治疗方案时选择合适的支架释放位置。

3.3 支架损伤断裂

支架置入后发生断裂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见于以下情况(1)咳嗽频繁且剧烈,导致支架疲劳性断裂损伤;(2)由于肿瘤压迫或气道解剖学结构存在的一些角度或弯曲,导致支架受力不均,咳嗽或体位、活动的变化等长期作用使支架疲劳断裂。

预防及处理要点(1)有效控制咳嗽。(2)直筒状支架避免置入后存在角度弯曲,在需要时应根据解剖学要求置入T形或Y形支架。(3)置入支架后定期复查支气管镜,如发现支架断裂应及时取出。断裂后的支架取出是一项风险大,耗时长的工程,主要困难在于(1)支架断裂端的金属丝可能穿透气道壁损伤大血管及比邻的器官,造成大出血、纵隔气肿等并发症。(2)支架解体后,通常需要一根根的取出金属丝,耗时长,对技术要求高,通常选择全麻下进行,必要时分次进行。

3.4 支架嵌入和穿透气道壁

支架置入后由于支架自身向外的膨胀力与气道收缩时的作用力相反,可能发生支架嵌入和穿透气道壁的情况。发生此种并发症的几率不高,但危险性极高,可能并发大出血、支气管瘘等。预防要点为(1)有效控制咳嗽。(2)直筒状支架避免置入后存在角度弯曲,在需要时应根据解剖学要求置入T形或Y形支架。(3)定期复查观察支架位置。4.球囊扩张的常见并发症

球囊扩张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治疗后当时或短期内,以咯血、气胸、纵隔气肿常见。4.1 出血

常见原因为组织撕裂严重,严重时可能发生大咯血。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选择合适型号的球囊,采用逐步扩张的方法,避免第一次扩张就使用过粗的球囊引起组织撕裂。(2)治疗应选择在病灶的稳定期,如结核后狭窄,急性期不宜进行球囊扩张治疗。(3)出血后积极处理。4.2 纵隔气肿

常见的原因为组织撕裂严重损伤到气道壁,多发生在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的膜部。预防及处理的要点仍是由小号球囊开始,逐步增加球囊直径,逐步扩张。4.3 气胸

常见的原因有(1)球囊过深,尤其当内置有导丝时,置入过深可能损伤胸膜导致气胸。(2)组织撕裂严重损伤到气道壁和胸膜。

操作时应注意(1)较小的气道如段支气管管腔的狭窄,在球囊扩张时避免球囊及导丝置入过深伤及胸膜。(2)小号球囊开始,逐步增加球囊直径,逐步扩张。4.4 支气管瘘 常见原因为(1)组织撕裂严重损伤到气道壁。(2)球囊充盈时间过长,压迫气道壁,影响血液供应,时间过久导致缺血坏死。

预防及处理的要点(1)由小号球囊开始,逐步增加球囊直径,逐步扩张。(2)球囊充盈时间避免过长,通常维持2-3min。4.5 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窒息

球囊扩张时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但最为危险的情况是球囊充盈后滑脱至气管,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但临床常见气管狭窄需要球囊扩张治疗的情况,此时不可避免地在治疗时出现充盈的球囊阻塞大气道人为地造成窒息。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全麻下治疗,在充盈球囊前高浓度供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及氧储备,球囊充盈后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使球囊减压,通气、供氧。

5.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腔内近距离放疗适用于治疗中央气道的病变,通常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或腔内姑息性治疗。当放射治疗区域存在活动性感染及大咯血时禁忌。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咯血,其他可并发气胸、支气管瘘、放射性食管炎、支气管狭窄、气道痉挛以及窒息等。5.1 咯血

发生咯血的主要原因有(1)肿瘤位于气管、右上叶支气管与肺动脉解剖关系密切。(2)照射剂量过大。(3)凝血功能异常。(4)鳞癌,有报道鳞癌在进行近距离放疗后容易发生大咯血。

预防要点及处理为(1)治疗前检查评估合并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凝血功障碍能,如有异常不能进行治疗。(2)计划合理的照射剂量。(3)如出现咯血应积极处理。5.2 气胸

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实施过程需应用导丝,导丝置入过深损伤胸膜可以导致气胸,操作时应注意避免。5.3 支气管瘘

放疗后组织破坏过深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瘘,在同时进行外照射时发生的几率更大。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结合外照射情况,计划合适的内照射剂量。(2)气管、支气管瘘的处理同前节所述。5.4 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食管炎在颈、胸部外放射治疗时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粘膜糜烂出血。腔内近距离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与外照射相似。

预防要点及处理为(1)结合外照射情况,计划合适的内照射剂量。(2)预防性应用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3)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后治疗可以应用粘膜保护剂及制酸剂。

5.5 放射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狭窄甚至窒息

常见以下原因(1)放射治疗后组织会发生急性水肿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2)瘢痕形成。(3)组织坏死脱落。(4)照射局部炎症反应伴膜性渗出。

篇7:静脉输液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

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对症治疗;

临床为了治疗或抢救病人常采用静脉输液的给药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导致临床中药物调换频繁,化学变化的多样生及复杂性也随着增加,静脉输液的体内药物的合理配伍是护士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1〕,70%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输液,100%的急症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为抢救生命需建立双静脉通道或三通道治疗。可是,一针见血保证液体通畅,给药顺利防,防止液体渗漏,对

〔2〕抢救及治疗的成功起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静脉输液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新方法:

1.1 新方法:针刺入皮下后,将针口斜面转向下方,对准血管壁(与常规静脉穿刺方法相反)以增大针尖接触血管壁的面积,用针斜面向下压迫血管,针头呈15°-25°角向下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向前送针,送针时将针尖稍抬起左右晃动缓慢送进,使针头沿血管前进,这样不易刺破血管。然后,将针斜转向上方固定。以防止固定针头时斜面压向下方的血管壁,影响穿刺针的通畅。用此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达78.9%,尤其给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选用此法效果更为〔5〕突出〔3〕。

1.2 合理选择血管:为了减少药物化学性刺激,应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若静脉滴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高渗液、红霉素、化疗等药物应选择较粗大的血管。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由细小的静脉到大静脉。需持续维持升压药物治疗的休克病人应建立两条较粗的静脉通道,每隔2-4小时将升压药的液体与不含升压药的液体交换静脉滴一次。

二、临床应用

2.1 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腹静脉插管留置术。因为,他解决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病人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以上置管法仍存在一定操作和护理难度,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腋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若损伤腋动脉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容易止血。特别适用于血管脆性大的老年人,距胸膜较远,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容易清洁换药及固定,给护理带来方便。不输液时,上好肝素锁后可自由活动〔4〕。

2.2 腋静脉置管的适应症

适应用于血管脆性大的老年人,因距胸膜较远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容易清洁换药及固定,给护理带来了方便。不必持续输液的病人上好肝素锁后可自由活动〔6〕。

三、输液药物相互作用

3.1 如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和β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等)联合,两类药物置于同一器皿中时,可相互作用影响而降低疗效,并且头孢霉素与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往往可使肾毒性增加,当两类药物确实需要联合使用时应分开,静脉输入并加强观察。

3.2 庆大与VC

VC所致的酸性环境可抑制庆大的抗药活动性,庆大在PH8.5时抗药产力比PH值5时约强100倍,与VC合用降低疗效〔7〕。

3.3 庆大与氯茶碱合用

庆大霉素PH值4-6呈酸性,氯茶碱PH9.5左右呈碱性,两者属酸碱,配伍禁忌。

3.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输液中PH值小于5.5或大于8.0时能迅速地发生酸或碱的催化水解反应。温度升高加速故有酸性药物(VC氨基酸)碱性药物(氨基酸、NaHCO3)等明显改变,输液中PH值加速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故不应混用〔8〕。

四、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4.1 渗漏性损伤的因素:

4.1.1.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药物浓度等可引起渗透性损伤。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阳离子溶液如葡萄糖酸钙,高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9〕;

4.1.2.机械因素:机械性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时按压针眼不正确和忽视病人心理护理造成病人不合作等原因〔10〕。

4.2 静脉外渗的处理: 4.2.1 药物湿敷:

1.常用MgSO2,多巴胺等药物外渗〔11〕。

2.六神丸:六神丸研细加蜂蜜调成糊状治瘀血和水肿〔12〕。3.654-2外敷:复方丹参外敷均有很好疗效〔13〕。4.2.2 拮抗剂的处理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用解毒拮抗剂局封,主要是拮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外渗可引起局阴肿胀、苍白、缺血和缺氧。可用酚妥拉明5-10mg+20ml生理盐局部注射,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缺氧,增加组织营养促进其恢复。如高渗液可用透明质酸酶。碳酸氢纳可用维生素C。化疗药物渗出可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或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穴位封闭,热敷可用血管收缩药物如阿拉明〔14〕。葡萄糖酸钙冷敷或冰敷,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扩散,以灭活外渗液。发泡性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必须保留原针头,尽量回抽残留在皮下的药物并注入拮抗剂〔15〕。

五、小结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是各科室在治疗和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必不可缺少的途径,保证一针见血尤其重要。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静脉针穿刺的角度,选择好穿刺部位,熟知各种药物的药性及配伍,严防在输液过程中渗漏现象出现。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篇8: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病例资料

收集2011年3月至10月之间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32例, 其中男72例, 女60例。年龄15~82岁之间。保留时间最长的7d, 最短的7h, 其中出现液体渗漏23例, 导管堵塞15例, 静脉炎2例。

2 预防及处理方法

2.2.1液体渗漏

静脉选择不恰当、进针角度过小、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留置针固定不牢固、而且患者对留置针部位的碰撞挤压等原因均可以导致液体渗漏。较轻者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5]。为了避免液体渗漏的发生, 护士除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优秀的心理素质、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外, 还要做到:不但要选择弹性较好的、没有静脉瓣的、粗直的、便于固定的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 并且要避开关节, 进针角度不宜太大, 进针速度要慢, 操作要熟练, 不可操之过急。若套管与血管壁接触的面积太大, 进针的角度太小, 否则容易引起渗漏, 或者进针的角度太大则容易穿破血管后壁而引起肿胀;见到回血后, 将留置针沿着血管前行0.3cm左右, 退出针芯后再往静脉内送套管, 套管要全部送入血管内, 否则患者对留置针部位的碰撞挤压时针体易滑出血管外造成液体的渗漏, 应固定好留置针, 嘱患者尽量避免过度活动留置针的肢体, 在输液过程中不但要加强责任心, 而且要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处理。一旦出现液体渗漏应立即拔除套管针, 停止在患处输液, 局部给予热敷或50%硫酸镁湿敷, 20分钟/次, 每日至少湿敷3次, 如患者身体状况且允许应尽量适当活动手指关节, 用枕头垫高患肢, 可以全部痊愈。

2.2.2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通常与封管液体的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或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都有关系。封管操作不恰当容易导致血液反流形成堵塞, 因为封管针头若全部插入套管内, 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 会使血液随拔针时负压倒流入套管内, 导致血液凝固而发生导管堵塞。因此封管后的留置导管在使用时应先回抽血, 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输液, 不宜用注射器用力把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以免发生堵管。输入高营养物质时因为分子颗粒大, 容易黏附在导管腔内而导致堵塞, 因此在输入高营养物质前后一定要用0.9%生理盐水冲管, 用量一般不少于5mL, 冲洗速度也不能太慢, 以减少营养液在导管内的残留, 也可避免导管堵塞。如果不通畅则应考虑拔管。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避免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 也是降低留置导管堵塞的有效措施之一[6]。

2.2.3静脉炎

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刺激及机械损伤。老年人因为血管弹性较差、脆性较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 所以容易产生静脉炎。研究发现管径<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 4d内静脉炎发生率100%, 故老年人尽量选用管径≥3.0mm的静脉, 例如手背的浅静脉以及四肢的其他静脉内留置套管针。管径<4.0mm的血管留置的最佳时间为3d, 管径≥4.0mm的血管留置时间为5d。血管好坏也是引起静脉炎因素之一, 因此应根据输入药物性质来选择合适的静脉及留置针, 不但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而且要减少机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 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 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 护士输注强刺激性的药物前后一定要应用0.9%生理盐水冲管[7], 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可减少发生静脉炎的机率。本组2例静脉炎发现后立即拔除套管针, 停止在患处输液, 给予热敷或50%硫酸镁湿敷局部, 用枕头垫高患肢, 可全部痊愈。

2.2.4加强健康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的有关知识, 向患者讲解留置针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使患者对留置针有基本的了解, 消除紧张情绪, 置管期间注意留针肢体勿剧烈活动,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等, 预防针口感染、堵塞、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告知患者避免对留置针部位的碰撞挤压 (尤其是睡眠时更应注意) , 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 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时间[8]。

3 结果

保留静脉留置针时间最长为7d, 最短为7h。发现并发症后立即停止在患部输液, 给予及时的处理, 用枕头垫高患肢, 可以全部痊愈。

4 讨论

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产生的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 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发生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原因也比较复杂, 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 患者的机体素质对留置针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9]。但只有正确使用, 做好日常观察护理, 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让这项技术有更广阔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将留置针应用于临床, 实施于患者, 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探索,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 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10]。

摘要: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2011年3月至10月收治患者随机抽取132例进行浅静脉留置针使用患者进行观察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 选取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静脉炎、液体渗漏作为本次观察和护理对象。结果 留置静脉留置针最长时间为7d, 最短时间7h。发现并发症后立即停止在患部输液, 及时处理, 能全部痊愈。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忧点突出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静脉, 掌握正确的输液速度和封-管方法,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与加强责任心, 是预防出现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处理

参考文献

[1]杨丽娟.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堵管的原因探讨[J].吉林医学, 2011, 32, (8) 4936.

[2]常丽英, 刘玉梅, 温红.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师, 2007, 45 (14) :138.

[3]许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3, 9 (11) :75.

[4]罗秀荣.静脉留置针156例常见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7 (5) :99.

[5]杨维贤.静脉输注渗漏情性损伤的防治近况[J].中华护理学杂志, 1997, 32 (9) :548-555.

[6]黄正凌.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9) 1606.

[7]陆瑾.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5) 3068.

[8]霍青, 周科, 刘利, 等.骨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8) 695.

[9]余斯玲, 江淑君.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9) :3210-3211.

上一篇:研发部经理职位说明书下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