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2024-09-03

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精选8篇)

篇1: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资源与环境-周又红 目的: 了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城市与农村在能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方法:(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得到一张画有某地区城市发展的图。(2)各小组分析图中表达的问题,重点讨论。①图中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②该地区目前的发展布局是否合理?该地区可以开发哪些资源?③要想使该地区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当如何去做?(3)各小组推荐一个人代表本组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讲评并总结。活动对象:小学3年级~初中3年级。人数:20~40人 时间:40--60分钟准备用具:粗一点的彩色笔,大张白纸,胶条或图钉,事先画好的图。可以用图示来表达你们组对该地区发展的改进意见,这样可以使你的意见更为生动地表达出来。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理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帮树宝宝写日记

一、目的: 通过认养一棵树,照顾它,并对它作细微的观察,使学生学会接近、关怀树木,并了解树木的生活,以及树木与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一些相互关系。此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力工作的能力、自制力、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吃苦精神。

二、对象:小学中高年级(人数不限)。

三、适用课程:可作为生物或自然课的一种长期活动,也可以作为语文课的实践活动或少先队的活动内容。

四、活动条件:1.时间:此项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在最初,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做,并适当辅导,以后学生就可以每天花十几分钟时间自己独立观察记录,教师适当监督督促即可。2.场所:校园或生活区附近。3.必备物品:树木、笔记本、笔。

五、实施步骤:1.每个同学认养一棵树,它就是学生的朋友,给它起一个名字,做一个小牌挂在树上。日记本开头要记载开始观察时间(年、月、日),树木的名字、树种、地点等;描述其位置、树的形状、树种等;预估高度、胸径(约1米高处的主干直径)等。画一张该树木的简图,描绘树叶大小、颜色、形状、生长情况等。2.定期浇水、松土,每天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将所发现的变化记录在该树木的日记本里。3.记载树木季节变化。春季萌芽展叶的日期,秋季第一次落叶的日期和叶片颜色变化的情况;叶片全部脱落日期等;记载何时落叶、生长最旺盛等。描绘一张冬天该树木简图和春天嫩芽萌出时状态图。4.对该树木的花朵、果实、种子进行观察,分别记载大小、颜色、形状、数量,以及开花结果时间。5.该树木的树上和树下的动物活动情况,树干受损失情况。6.风、雨、雷电时树的状况,雨前、风后树叶片上的灰尘与雨后、风前的比较。还可以让学生隔一定的时间写一篇有关自己的树木朋友的作文或观察报告等。

六、效果评价 这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实践活动,贵在坚持。在树木比较多的地方效果更好,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会体会到园林工人的辛苦,提高爱护花木的自觉意识。选自《环境教育教师指南》

篇2: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一、资源状况

江苏海门市,是我的家乡,她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东临黄海,南依长江,同时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兼具“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之优势,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同时,她还是全国闻名的“科技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长寿之乡”,被誉为“金三角上小浦东、江风海韵北上海”。海门是我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我的骄傲。(百度百科)

资源的利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滩涂资源

海门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拥有丰富的江海滩涂湿地资源。黄海滩涂总面积9.7万亩,长江滩涂总面积11.90万亩,部分滩涂已被开发利用于水产品养殖。然而盲目的滩涂种植、水产养已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二)港口资源

地属长江流域范围,紧靠长江入海口,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兼具“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之优势。但现在由于各种交通的不断发展,港口优势已不如从前。

(三)风力资源

沿海地区风能特别丰富,是我省主要风能资源集中区,且风向比较稳定,沿海地势平坦,是开发风电场的理想场址。

(四)生物资源

气候有利于多种杂粮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黄麻、药材等作物生长,我的爷爷就从事药材、棉花及油菜花的种植。市境盛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全市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畜牧业有猪、羊、鸡、鸭、等产品以及水貂、鸽、鹌鹑等特种饲养产品,而如今优质土地在农药的污染下已不复从前,导致人均耕地不足,长此以往,农业产量将大不如前。

(五)旅游资源

我最熟悉的是海门叠石桥国家4A级景区,它是著名的家纺城,我母方的亲人有很多从事家纺业,还有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门江海风情园、海门证大游乐园、海海门张謇纪念馆、海门海宁寺等,但总体来说旅游资源并不突出。

这些都是对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无与伦比的恩赐,因此,我们必须正确、高效地利用恩赐的资源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我们生长的土地负责(海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二、环境状况

令我伤心的是,海门几乎有着城市大工业所有的污染类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问题。因为人口密度较大,产生的生活污水也相当惊人,据监测结果显示,地下饮用水硝酸盐超标率达50%,还有随之产生人地关系紧张,且农田还较零散存在着少量的闲置地、废坑塘、坟头等(基本每个村子都有一块放置逝去亲人骨灰盒的地,这是我们每个清明必去的地方)。

(二)农业面源污染。在乡下农村随处可见的农药、化肥、牲畜粪便,燃烧秸秆(在上高中时经常可看见燃烧秸秆时的浓烟),高残毒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带导致土壤变差,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乡亲重用不重养,致使土壤板结、肥效下降和土质恶化,小时候还尚且肥沃的土地现在已有很多沙化。

(三)家乡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从事畜禽养殖业,是海门市农民近几年来发家致富的一个渠道,但也导致废物和污水排放量剧增。我的父亲以前就是从事蛋鸭养殖的,鸭场周围各种养殖场林立,但由于一些中小型畜禽养殖场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等,导致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产生的畜禽粪尿超过百万吨,给周边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每一次路过那条小路都会闻到刺鼻的味道,因为周围有鸭场、鸡场、猪场等。

(四)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的程度太高,主要是由于水价低,工农业用水硬件差等原因。每当我在长江的江堤上行进,放眼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标准厂房映入视线。在沿江工业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海门市区的居民不时从空气中嗅到氨味、刺激臭味等异味,还有江面上漂浮的不知名物体,这意昧着我和我的亲人的身体健康在时刻饱受威胁。

三、措施

我们首先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的原则;坚持生态恢复、建设、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逐步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使有效的环境保护资金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

家乡的政府部门需要结合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具体措施应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着手,重点分析不同的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标准,剖析海门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三方面制定海门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首先,要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及节水型生态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农田的劣化,对此我们要兴健全节水、节地且高效的排灌系统,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虫新品种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增加农田面积。

然后,要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减少污染

最后,要确保取用水源的卫生安全,防止废水汇入水源保护区,限定工厂的排污量,滩涂开发应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等。

篇3:石油资源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分析

一、石油资源的横向流动特征

在石油供需条件的作用下, 石油资源由石油生产地向石油需求地进行输送所发生的石油资源的空间位移被人们称为石油资源的横向流动。本节将主要以M石油公司为例, 对石油资源的横向流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1. M石油公司石油资源的来源地与运输方式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快, 社会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M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加工量也呈现出大幅的增长。而由于M石油公司不隶属于中石油集团, 因此该公司的石油产源不包括海洋石油, 而一直靠陆地石油中的胜利油田、江苏油田、溱潼油田与从中东、地中海、东南亚等地区的进口石油资源为主要的石油加工原料[1]。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石油原油的采集, 就需要一定的途径将采集来的石油进行集中加工, M石油公司现阶段主要采用石油管道与水路两种运输方式来实现石油资源的横向流动。

2. M石油公司的石油产品输出特征

M公司是我国一家年产量可以达到千万吨级的石油炼化生产加工公司, 它所生产加工出的产品类型是十分多种多样的, 不仅生产燃料产品、炼油产品、沥青产品, 还生产各种化工产品, 如甲苯、邻二甲苯等, 除此之外, 该企业还能生产出各种液化气, 如丙烯、炼厂干气等[2]。这些被生产出来的石油加工炼化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被输出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必要的能源。

二、石油资源的纵向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1. 石油资源的纵向流动特征

当采集来的石油资源被聚集到某一个公司企业时, 石油资源就开始进入到了微观的发展层面, 也就是进入了石油加工炼化的生产过程。而通常来说, 石油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两大方面, 其中一方面为石油炼制工业发展系统, 主要以对石油原油进行生产加工、炼化为主, 通过利用各种专业的石油炼化设备, 经过过程的石油炼化工序, 生产出的产品主要为能够为各种机械设备提供动力的汽油、柴油、润滑油等[3]。而另一个方面则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系统, 主要是对经过蒸馏处理的馏分油进行热裂解, 从而将馏分油中的各种原料分离出来, 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合成与作用, 生产出各种工业化学用品。

M石油公司在对石油资源进行加工炼化时, 大致要经过石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与沥青生产与硫回收等一系列加工工序, 最终才能将产品加工炼化出来。图1向我们揭示出了M石油加工企业石油炼制的整个过程。

根据图示我们能够看出, 石油炼制生产过程主要分为流入、消耗与流出这三个主要过程。而M石油公司在原油炼制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物质主要由国产石油原油与进口石油原油为主, 而在加工的过程中则主要以燃料气、燃料油与烧焦的消耗量居多, 而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炼化过程, 企业最终生产出了类型多样的石油化工产品[4]。

2. 石油资源纵向流动特征的环境效应分析

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战略的号召下,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良好的环境质量不仅能够舒适人们的身心, 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而石油加工炼化产业作为重工业产业中的代表, 在生产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物, 会对社会自然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因此, 必须要加强对石油产业的优化改造, 让其朝着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方向上发展。

为了减少三废污染物的排放, M石油公司对石油生产中的常减压装置的脱硫净化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改造, 从源头上减少了石油生产硫化物的排放量。与此同时, 企业为了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M石油公司采用了瓦斯脱硫技术与水煤浆制气技术, 不仅提高了石油加工的产量, 节约了能耗, 而且还对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石油加工企业在纵向流动生产领域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并且减少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排放, 这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升区域内的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石油资源的横向流动性特征与纵向流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并且对石油资源加工生产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石油资源作为一种具有流动性的资源系统, 它生产过程涉及开采、加工、炼化及运输多个环节, 而最终消费石油的对象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石油具有着横向流动与纵向流动两种特征, 而石油资源的流动性特征不仅与其生产、加工、销售等具有密切的关联, 更对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具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提倡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现代社会, 对石油资源的流动性特征及其对社会环境效应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关键词:石油资源,流动特征,环境效应,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媛, 郝丽莎.20世纪末期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格局与流场特征[J].地理研究, 2011, 25 (5) :753-764.

[2]茹马古罗夫, 宋玉玲, 刘站立.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系统[J].国际石油经济, 2011, 13 (11) :59-61.

[3]赵媛, 牛海玲, 杨足膺.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J].地理研究, 2010, 29 (12) :2122-2131.

篇4: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本科生教学实践,探讨了实证分析案例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分别就实证分析案例的含义、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实证分析,案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X196-4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130101,K140107)

引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资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领域扩展和深入[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和采矿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由于没有西方经济学的先驱课程学习,增加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學的教学难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将实证分析案例用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思考,以期为提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1、实证分析案例的含义

实证分析案例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实证分析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实证分析来自于经济学分类中的实证经济学,它是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数据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将会怎样运行。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沟通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2]。实证分析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整合实证分析和案例教学的优点,一来使实证分析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二来使案例教学更加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

2、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实现基础理论与经济运行与环境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系统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充实和改进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大多以理论内容为主,特别是针对本科生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教材中,限于篇幅和内容深度限制,实证性分析案例还较少。一些教材在每一章结尾部分提供一则简短的案例供学生阅读与分析,但大多高度抽象和简化了实证内容。所以,将实证分析案例引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充实和改进原本的教材内容,实现对枯燥乏味的课本理论知识的升华,从而最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3)是科研型教学模式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课程中的重要探索。科研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穿插科研思维,教与学的过程都按照科研思维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正处于探索和发扬的阶段[3]。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科研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实证分析形式来实现的,将实证分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中,无疑是对科研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探索。

(4)有利于学生寻找科研兴趣,满足优秀学生的求知需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的实证分析案例,特别是基于国内外知名学府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的科研成果,往往对优秀学生具有感召力。具有科研志向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代表学科前沿领域的实证分析案例,从中发现自身的科研兴趣,满足学习需求,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5)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启发科研想法。在实证研究案例的备课准备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对大量已有研究结果及结论阅读、思考、分析、提炼,可以洞悉学科最新发展及学术动态,拓宽科研思路。特别地,对数据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还需亲自开展实证研究与分析来满足课堂需要,进而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3、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及对策

尽管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第一,实证分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实证分析案例又比普通的工程案例、应用实例更具深度、难度,加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识点繁多,这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一方面授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案例准备,下功夫积累实证分析案例,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的实证研究素材,如在讲授需求收入弹性理论时,设计主要国家恩格尔系数的实证分析案例。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全方位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全面深入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外,还要学习和洞察资源可耗竭性、环境经济学等前沿动态,例如,关注并研习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在内的国内外顶级经济学期刊最新出版的相关学术论文。

第二,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学生积极配合与参与的程度,而学生的兴趣、主动程度、学习效率不一也给实证分析案例的教学实践带来困难。对此,授课教师宜做好以下几点:

1)案例引入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如讲述资源税收的实证案例时从纳税人角度启发学生;

2)综合运用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案例,避免枯燥死板,既要有科学严谨性、深入系统性,又要有人物色彩和故事情节,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例如,实证分析案例中穿插政治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观点和行动;

3)实证分析案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例如,设计实证分析案例考察当前煤炭产能过剩和环境瓶颈,并据此判断当前和未来煤炭工业发展及就业形势;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程度,例如,采用包括现代信息手段(QQ、微信等)在内的多种渠道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表现成绩比例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等;

5)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学以致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基础科研课题、参与论文撰写,帮助学生挖掘学术潜力。

4、总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兼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多重特点,实证分析案例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讨论了实证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发现并探讨这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为进一步提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1] 薛黎明,石森森,龚爽.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课程教育研究.2014.8:23-24.

[2] 李秉承,何小媚.大学本科财务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问卷研究.财会通讯.2011,10:60-62.

篇5: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独之秀职业点津:环境与资源类就业分析

21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加速发展,资源危机,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资源问题和环境保护不再是某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战略发展问题。我国目前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消耗过大等诸多问题,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这一切无疑使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能否超越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难题,为此,早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已经开始采取相应得措施,全国著名高校也纷纷设立环境与资源类教育研究方向。

那么,目前国内环境与资源类相关专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如何,此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又是如何呢?恐怕大多数人对此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尚未达到明晰量化的理性层面。下面,独之秀职业顾问将根据职场动态和社会行业就业趋势,就环境与资源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还是让我们了解下该类专业的学科发展概况。

早期的环境与资源类研究主要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研究,目前已扩展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

环境和资源类牵涉学科太多,国内外高校一般根据自身原有的科研基础,根据市场形势的需要条整整合相关学科设立相应的学院和科系,不同的高校之间具体教学和研究方向差别很大。一般说来,环境与资源类相关专业被分为四大系别: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科学系、土地管理系。

开设环境与资源的著名高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

那么,环境资源类各专业的专业前景、就业状况和就业趋势到底如何呢?作为此类专业出来的毕业生又当如何在求职中扬长避短,顺利就业呢?下面请听听职业顾问的具体分析:

一、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现状和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个汇文、理、工等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专业。本专业十分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的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管理学、生态学、环境法知识、环境信息系统等有深入的把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环境科学方向、环境规划管理方向。环境科学方向研究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体健康以及其它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等。环境规划管理方向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从规划、管理、政策、经济等角度提出解决途径。

随着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各类有关环境的规范法规日趋严格,本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地域范围也正在不断拓展,对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攀升。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及求职建议:

环境科学专业是个学术气息非常浓厚的学科,涉及学科专业领域非常广泛,对于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适合性格冷静谨慎,思维严密,知识面比较开阔的人。

篇6: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十五”期间,昆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及有机污染特征;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平稳趋势,但总磷污染有加重趋势;滇池总体污染情况趋于平稳,多数污染指标有所下降,外海水质类别达到Ⅴ类;阳宗海水质呈好转趋势;主要河流中,除盘龙江、大青河、牛栏河水质状况下降外,其他河流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地下水孔隙水水质较差,水质呈片状或面状重度污染;基岩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仅在局部地段出现岛状或点状轻-中度污染。

一、水资源状况:

(一)饮用水源

1.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主城区有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地表水源地6个:

松华坝水库:达标率98.09%,水质较上年下降。

大河水库、柴河水库:达标率96.64%,大河水库水质较上年无变化。柴河水库水质较上年下降。

宝象河水库:达标率98.20%,水质较上年下降。

自卫村水库:达标率97.57%。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滇池罗家营:备用水源,达标率83.83%,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地下水源地2个:

海源寺:达标率94.6%,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白龙潭:达标率94.24%,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2.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

10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东川区92.00%,安宁市100%,呈贡县93.48%,晋宁县100%,富民县88.86%,禄劝县91.07%,嵩明县96.13%,宜良县100%,石林县95.56%,寻甸93.00%。

(二)地表水

1.湖泊

滇池草海水质为劣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未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外海水质为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阳宗海水质为Ⅱ类水,综合营养指数29.04,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略有加重,水质类别较上年没有变化,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清水海水质为Ⅱ类水,水质类别较上年没有变化,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2.河流

金沙江水系

(1)松华坝入库河流

牧羊河 主要超标项目2项,水质类别由Ⅲ类上升为Ⅱ类,达水质保护目标。冷水河 水质类别为Ⅱ类水,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达水质保护目标。

(2)滇池入湖河道

盘龙江 :主要超标项目5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新河 :主要超标项目8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运粮河 :超标项目7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船房河 :主要超标项目9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乌龙河 :主要超标项目10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大青河 :主要超标项目11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宝象河 :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洛龙河 :主要超标项目1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东大河 :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上升。

柴河 :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采莲河 :主要超标项目7项,水质类别劣Ⅴ类。

(3)其他河流

螳螂川 :主要超标项目6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普渡河 :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牛栏江 :崔家庄断面主要超标项目2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上升;

河口: 断面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金沙江 :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下降。

小江 : 水质类别较上年下降。

珠江水系:

南盘江、柴石滩断面、狗街断面、禄丰村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均为2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3.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全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17%,较上年下降8.33个百分点。

(三)地下水

2005年,昆明市地下水的孔隙水水质超标率达70%,基岩水水质相对较好,超标率41.85%。

“十五”期间,地下水水质优良级所占比例较“九五”明显下降,良好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总体上污染面不断扩大,但污染程度有所减弱。

动态监测:全市共有地下水位、流量及开采量动态监测监测点28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有9个。共设水质监测点91个(含热水),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个。水质监测常规分析项目25个,微量元素分析项目6个,有毒有害元素分析项目18个,细菌分析项目2个。

水位:孔隙水水位随着开采量逐年减小,水位呈持平或缓慢上升趋势。基岩水水位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加大。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富水块段因开采状况不同水位有升有降。地热水水位随开采量的增大呈逐年下降趋势,水位年平均降幅1.2米,在市中心区、滇池路一带、海埂、关上等地尤为突出。

水质:第四系浅层孔隙水已普遍受污染,水质状况较差,质量级别以较差级为主,水质呈片状或面状重度污染。基岩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局部地段污染呈点状或岛状分布,质量综合评价以良好级为主,无极差级。地热水水质动态稳定,仅有少量的井孔由于周围卫生环境因素的影响微生物超标。

(四)废水排放

2005年,我市环境统计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757.5174万吨,较上年减少10.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307吨,较上年减少1.22%;氨氮排放量为199吨,较上年增加0.42%。工业污染物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废水12.29吨/万元,化学需氧量0.00085吨/万元,氨氮0.00004吨/万元。

较“十五”期间,我市环境统计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197家增加至294家,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年均分别减少9.33%、19.05%、35.32%。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年均减少19.05%、26.43%、41.89%。

主城区全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19930.78万吨,集中处理的城市污水

16951.56万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85%;达标排放的城市污水16004.5吨,其中生活污水12898.94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38%。

“十五”期间,主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由2000年的36.5万吨/年增加至55.5万吨/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1年的54.43%提高到70%以上。

二、水资源现状恶劣

近些年来,用水量激增,但清洁水源日益减少,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超过了洪涝灾害。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等许多问题。

据资料显示,由于昆明地区近200家地下水开采户对地下水滥

滥用昆明地区的官渡和北郊片区的石咀地区,已出现地沉地裂地

开采,海口地下水已极度开采,已影响到人畜饮水。

昆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工作,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却依然困难重重。正如许多专家及部门人员所言:“各行政职能部门在保护滇池时存在着保护部门利益的现象”当一些部门利益与滇池环境保护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有时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立场出发,从而发生回避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和推卸责任的现象,这也是各部门在滇池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有利相争,无利推诿”的原因。一座连自己周围的江河都不去呵护,都不让其自然生存的城市,守着一潭臭水,看着自然生 态在逐渐衰败,再建多少高楼大厦、再开发多少经济区、高新区、商业区又将怎样。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形成开发权力大,保护责任小,大道理管不了小道理的局面,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机制缺乏活力和效率。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是“多龙头”管水,水源工程归水利部门管理,但配水设施和污水处理工作却分别是城建和环保两家的事,这极大制约了我国城市节水机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鼓励居民多用水的事件。专家认为,建立健全水 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是我国城市节水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我国第十四个“中国水周”的主题是“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倡导居民节约用水,使水资源从开发、利用到治理回收呈现良性循环。可担负主要职能的水利部门却面临尴尬局面:“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 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

首先城市供水部门节水的积极性不高,甚至用水户减少了用水量,还要影响供水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因此城市及工业的节水新器具和新工艺推广缓慢,甚 至有些地方供水部门因设施老化,造成漏水浪费,就用直接提高水费来弥补损失。

二是废污水的排放量与供水量成正比,环保部门希望用水户尽量少用水以免增加污水处理费用。但供水部门不负责污水处理,希望多供水,增加水费收入,节水意识不强,如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试图在供水环节中加上专门的废污水处理附加费,以达到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却因供水和污水处理各有 各的“婆家”,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三是水利部门管理水源,投入大,但水资源的利用收益主要集中在供水部门,造成相关水资源费无法落实,如江西省有些自来水公司就称自来水价格中不 含水资源费,还有少数城市地下水资源费让城建部门收走了。

篇7: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学时数:5周学分数:5学分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全部基础理论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并且已进行过地学及环境学基础实习的教学实习之后,到野外、经济开发区及环保相关部门如水泥厂、太钢渣场、污水净化厂等进行地理、环境的教学实习。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特别是地理课程(如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和环境类课程(如环境学导论、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接触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参观实习:①熟悉和了解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大气污染除尘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过程、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等;②了解自然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实际表现,经济开发区的布局规划、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3)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植被和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实际表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布局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区位、空间组织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践具体深入了解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3.通过参观水泥厂、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等了解主要的除尘设备、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处置过程,增强环保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4.实习期间,应结合实习内容阅读资料、图纸,根据需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作技术报告或由老师组织现场教学。

5.参观实习、现场调研要腿勤、嘴勤、手勤,多走、多问、多动手记录。

三、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记实习日记,在实习日记中,记录每天主要的观察内容、学习内容,记下必要的资料。实习结束时,学生每人必须提交一份亲笔写的实习报告。它是学生向学校报告实习完成情况,实习内容以及收获、体会、建议等的书面材料。

要求用统一的实习报告(word编辑,包括图、表);用计算机打印,资料要准确,有单位;图表清晰;语言要简练、通顺、易懂。

要求装订成册,封面注明:报告名称,实习地点,实习日期,学生班级及姓名(签名),指导教师姓名(签名),写完报告日期,第二页是目录,实习目的、任务及实习内容简介,1

正文每一页应编页码,图和表格应有编号和图名、表名。

实习报告内容应有层次,语言流畅,各部分,各节要有规格化的标题。

四、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时,由指导教师组织对学生全面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最后按五级分制折算(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的依据是:

1.平时成绩(满分30分)

包括实习态度;安全纪律执行情况,出勤率;实习日记的记录情况等。

2.实习报告成绩(满分70分)

包括报告的正确性、广度、深度、概括性、文字表达能力等。

(1)实习考试成绩(满分70分)

(2)这里指出应注意的是:

(3)实习报告文字草率,发现错别字不改者,不得给“优”、“良”成绩。

(4)照抄有关部门及他人资料而没有消化,平时对生产实际一无所知者,应给“不

及格”成绩。

(5)实习不认真,违反部门和校方规定,无组织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4)不论什么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成绩,按“缺教学实习”对待。

(5)对于“实习不及格”及“缺教学实习”者,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五、其它

(一)实习队长与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实习队长职责

(1)全面负责实习工作:实习之前组织指导修订实习大纲,编制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地点,制定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指导、检查实习完成情况;实习结束前组织成绩考试,进行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返校二周内向教研室做出汇报,实习总结上报学院备案。

(2)听取实习地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协调双方关系。

(3)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队长有思想教育、批评、警告、直至停止实习的决定权,对违反纪律,工作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队长有批评,直至停止其指导工作的决定权(停止工作期间,不计算教学工作量)。

(4)队长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接受实习地、教师、学生的全面监督,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共同协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指导教师职责

(1)执行实习大纲,实习计划,提前认真准备,完成实习队工作任务。

(2)实习前指导学生进行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工作。

(3)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实习,引导学生深入向实际学习;检查实习日记;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实习效果,掌握实习进度,进行日常考核;组织专题讨论,进行现场直观教学活动;协助队长组织技术报告、讲座等。

(4)实习结束前协助队长进行成绩考核,搞好实习总结。

(5)实习结束后,审阅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写出简要评语。(返校一周内完成)

(6)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 伍光和主编《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何强主编《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8: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是高校环境本科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环境类课程的入门课, 也是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共同课, 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深刻认识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环境的影响, 深刻理解资源与环境间的有机联系, 深刻意识到资源环境的经济价值, 同时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掌握资源环境学和可持续发展学相关知识理论, 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目前, 已有多位专家学者及高校教师对高校环境类课程如《环境学概论》、《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等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1,2,3,4,5]。而针对财经类院校环境类课程的此类教学改革研究尚为少见。为此, 笔者结合在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开设《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的教学情况和教学体会, 进行了几方面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特点

1. 课程综合性强, 内容多。

《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及其他环境类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 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共同课。本课程综合性、理论性强, 包含的内容很多, 涉及到物理学、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 学生要掌握这些内容并应用到实践中, 需要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要有相关的知识才能把这门课上好。

2. 财经类院校学生普遍重实务轻理论。

对于财经类院校应用类学生而言, 要学好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文理兼收, 高中阶段是文科的同学对于与化学、物理及生物相关的课程内容学起来就稍显吃力, 而理科同学对于与地理有关的课程内容的学习要稍逊于文科生。另外, 财经类院校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相对于理工科、地质类院校的学生, 其学习态度往往不够端正。财经类院校尤其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学习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和实效性, 对理论性非常强的知识, 学生往往很难提起兴趣, 而实用性的知识比如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则易唤起他们的兴趣,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更加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

二、《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1. 完善教学内容的编排。

《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涉及资源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评价、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内容。本课程将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选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资源与环境概论》 (王慧主编, 2009年6月第1版) , 并结合多本资源环境学相关参考教材如《资源科学导论》 (史培军等编著, 2009年2月第1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钱易等编著, 2010年7月第2版) 等, 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讨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规律以及作用机制[6]。课程内容共分为四篇, 第一篇是资源与环境概述, 第二篇是资源环境的生态学原理, 第三篇是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污染, 第四篇是资源环境保护的途径。其中第二篇和第三篇是课程的重点内容, 选择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固体废物与环境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便于学生掌握相关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原理及治理措施, 为后续资源环境经济学、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 重视课程知识的更新, 由主讲教师及时补充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以及国内外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动态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比如讲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时, 引入新加坡再生水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讲到全球气候变化时, 引入碳足迹、碳政治、低碳经济等新概念;讲到水污染时, 引导学生初步评价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并引入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时将学科领域的新概念、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将知识的深度、广度推进到科学的前沿。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在讲大气污染、水污染时, 可先由学生课后准备相关污染事件并在课堂讲解, 讲到资源环境的生态学原理时, 让学生准备生态学原理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的相关资料, 再由老师就相关知识点提问学生思考并作答。另外, 老师课堂组织案例教学, 也深受学生喜欢。比如讲大气污染时, 老师在课堂给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雾霾”案例, 请学生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讲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时, 引入“南水北调”案例;讲到固体废物污染时, 介绍发达国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案例;讲到噪声污染时, 引入当今我国城市普遍的“广场舞”带来的争议。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并从多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艰难性, 并最终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 需要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评价资源环境损失以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兼具经济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眼光, 进而更好地开展后续的专业学习。最后, 根据教学需要, 在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 强调实践教学的比重,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节水节能状况调查以及校园环境状况调查, 分析并评价校园节水节能状况和整体环境状况, 师生对环境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及学生的环境意识, 并提出如何加强“生态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从对书本内容的认知到验证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独立完成事务的能力以及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能力。

3. 改革考核方式。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考核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 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5]。将平时课堂上的ppt演讲、案例讨论、发言的表现等以0.2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中, 实践成绩以0.2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中, 期末卷面成绩的权重为0.6, 期末卷面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选择、案例分析、简答和论述等题型, 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 实施综合评价方式, 可以真实考核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课程理论体系掌握程度及其知识应用能力, 并实现以考促学和以考促教的考试功能。学生通过考试, 可调整学习方法, 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可通过考试检验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改革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综合设计及研究创新能力,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 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 比如随着贵州财经大学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逐步建设本专业课程的网络资源, 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实验指导等, 开展网络教学, 以进一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联系,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俊杰, 王伯铎, 宋进喜, 等.“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4) :57-59.

[2]徐颂.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 27 (7) :79-82.

[3]杨淑萍.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0 (5) :92-94.

[4]万大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1) .

[5]谭文莉.工科院校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6) :211-212.

上一篇:入职磨合期协议下一篇:院感知识—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