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2024-09-06

圣诞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精选19篇)

篇1:圣诞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圣诞节的圣诞树含义是什么

圣诞节到来之际,西方国家不论是街头还是家中,经常都能看到圣诞树苍翠挺拔的身影。传说最早的圣诞树起源于德国,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在家中设计出一棵装着蜡烛和球的圣诞树,此后圣诞节必备圣诞树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圣诞节铺天盖地的红色,其实不是随便挑选的颜色,而是象征耶稣被钉于十字架所流的宝血的颜色。而圣诞节必备的圣诞树,其原型是冬青树。由于树形呈三角状,冬青树首先被16世纪信徒们当作“三位一体”的象征。也因为它在冬天不会死亡,所以象征着长存的生命。

欧洲冬青那带刺的叶片,象征着耶稣受难时头顶所带的“荆棘冠”,而树上红色的果实,代表了耶稣所流出的鲜血。因此,欧洲冬青也有“基督的冠冕”(Christ’s thorn)之称。

圣诞树上的装饰品都有什么含义

圣诞树顶端的那颗星叫做“伯利恒之星”,是圣诞树装饰中最具特征的一个标志,象征着耶稣诞生时空中出现的超新星,它启示着耶稣降生的位置,象征着耶稣的救赎,基督的荣光,人类永远的盼望。在圣诞树下放礼物,源自传说中三博士向婴儿耶稣献礼,象征着人们应该向基督献上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圣诞树上常见的铃铛,原型是牧羊人手中的铃铛,牧羊人摇动它能让迷失的羊儿寻着声音回到牧人身边,寓意迷失的人们寻声找到上帝这位好牧人,铃声既有通知诞生(救世主到来)的喜悦福音之意,同时也有驱赶邪魔的意思。

圣诞树上的银/白色彩带表示耶稣基督的圣洁,金色彩带表示荣耀。圣诞彩球的原型是苹果,象征着人间天堂伊甸园富足的供应。作为伊甸园的智慧果实,苹果不仅象征着带来产生丰硕成果或幸福等的喜悦的果实,作为在伊甸园中带来永生的生命之树,有时也象征着永远。

手杖原型是旷野中牧羊人的手杖,牧羊人用它来将跌入陷阱的羊羔重新拉上来,而倒转的拐杖与耶稣Jesus的首字母J相似,因此也寓意耶稣。蜡烛是平安夜星光的象征,代表了世人对伯利恒之星的感谢。

蝴蝶结象征着人类应该被神永恒的爱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圆形的圣诞花环,形状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象征着神对世人的爱无始无终。

篇2:圣诞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词目】 含义

【拼音】 hán yì

家的含义

家的含义

【注音】 ㄏㄢ@ ㄧA

【 同义】 涵义

【英文】 meaning

【基本解释】

(1) [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这个词用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2)暗示,示意;涵义

这句话含义深刻

详细解释

含义

所包含的意义。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今天,看见 钱少奶奶 ,他又想起来那句话,而且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示例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她开始搜索他们认识以来记忆中的每一件事情,从新的角度上来思索它的含义。”

词语辨析

含义、涵义和含意

“含义”是指字、词、话语等所包含的意义。“涵义”与“含义”的意思完全相同,两者是一对异形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的推荐,应该采用“含义”的写法。例如:这个句子的含义应当仔细推敲。这个词的含义跟刚才提到的那个词完全不同。 另外,还应当注意,“含意”跟“含义”不同。“含意”是指诗文中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例如:这首诗的含意深邃,应当细心领会。主人公的这句话有弦外之音,须揣摩其中的含意。

造句

1、你可以从他的话语中猜测其含义。

2、我并不否认这些事实,只是不同意你给它们赋予的含义。

3、她没有正确理解他信中的含义,因而误解了他的意图。

4、所以,她知道那个日子的含义。

5、思考一下这个动态所暗示的含义。

6、上述内容的含义是什么?

7、当你和真正关爱你的人在一起时,这才是快乐,同时这也是爱与友谊的真正含义。

8、它们是有价值的,由于它们的含义不作为此工作的一部分而变更,所以在此处就不提了,但它们是包含于OID材料中的。

9、这正是边际效用的深层含义:如果这个社会是自由的,即使是我们中最边际的人也不应该被边缘化。

10、因为正式题目的含义不会根据它的使用变来变去,所以这些字段应当成为题目的一部分。

11、所有这些设置拥有不同的含义和最适用的情形。

12、有关参数的含义,请参见上面的列表。

13、下面我就回顾一下这一术语的历史及其含义。

14、作为一个习惯,我们给这篇文章加上了若干层的含义。

15、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这个词的含义。

16、这含义是您可能需要追踪对您的过程进行的所有的变更,您为什么进行每个变更的原因,以及为了遵守这些法规,什么时候进行的变更。

17、挑一个你认为有趣的词,然后一直说到它失去了它原来的含义,或者在报纸上的每一张脸上都画上小胡子。

18、这个变化十分微妙,但是它却有些重要的含义。

19、多变的性的定义也有积极的含义。

20、而另一方面,宗教尝试通过从事物中看到某种含义或者重要性的方式,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义。

21、但是,浏览器可以在不同的属性中存储这些值;一些属性甚至是名称相同而含义不同。

22、语义互操作性表示数据的含义可以明确地被人类和计算机程序理解,而且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方式来处理该信息。

23、在较老的浏览器中,这会是一个有效的DOM元素,但它没有任何的特别含义。

24、最佳实践方式是清楚而简明地讲解这两者以及这些差异的含义。

1.含义是什么意思-含义的造句

2.意思的近义词-意思的词语释义及造句

3.嫣然一笑的意思是什么

4.意义的近义词-意义的词语释义及造句

5.失怙是什么意思-失怙造句

6.拜读的意思是什么

7.茫然是什么意思

8.神采奕奕的意思是什么

篇3:教育的真正负担是什么

无教与误教

上世纪20年代, 晏阳初先生对中国的教育做了一个基本的评价:一是无教, 二是误教。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要面对这两个问题。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太多的文盲是可怕的。然而, 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心盲”比“文盲”更可怕, 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手段, 包括法律、制度和公共资源一味地攫取权力和金钱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不知道自己到底去向何方。

中国的小学生每天“知识”的摄取量是美国孩子的30倍。乍一听,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据, 这么大的知识量一定会造就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才, 可是我们原创性的东西很少。我们只知道填塞, 没有给孩子们留出知识“发酵”的时间, 我们用12年的时间和了一块“死面”。我们不遗余力地填充一个活动的书橱, 饱和的内存。超负荷地运行, 使学生们身体机能严重受损。等升入了大学, 他们不是处于“待机”状态, 触任意键就可启动、, 而是处于“死机”状态, 等待“重启”。我们的教育做了一件投入最高, 收益最小的事情。

教育节奏失调

在孩子需要学招式的时候, 我们给他讲道理太多, 结果他“烦”了;需要具体描述事实的时候, 我们说的话太大, 结果他“懵”了;在本该庄重虔诚的场合我们又虚又秀, 结果他“浮”了。一个不能说出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语言的孩子已经误入歧途, 他的思想在这条不“自然”的道路上僵化了。这种“思想的早熟”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悲哀。

行为的准则, 道德的规范本该在小时候养成, 可是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毁坏孩子的“内在秩序”上, 各种“兴趣班”最终的收益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给自己造就了一尊不得不受其控制的“教育巨灵神”, 受到它的胁迫和宰制, 我们必须按照它的成长节奏调整自己。自觉者心忧, 不自觉者随流。

面对这个自造的、高速运动着的“巨灵神”, 谁能改变它的运行方向, 调整它的运动节奏?所有的人都没有为它的下一步运行编好程序;更困难的问题是, 新程序安装后, 原来的硬件能否兼容?

找到内在的自我

一人一国一族的强大, 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的强壮和物质家园的豪华, 更取决于精神家园的和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通过信息网络涌现在“心盲者”面前, 他只会被动地接受, 不会主动地筛选。他的精神自我被俘获, 他没有还手之力, 他在没有痛苦的麻醉状态中被掳掠。

教育的全部职责是唤醒人们找到内在的自我, 教育是进行内在的革新, 这种内在的革新可以带来社会和世界的根本性改变。内在革新的目标是使心灵保持新鲜、明晰和迅捷的状态。我把这种内在的改革成为“心灵生态学”, 心灵生态是价值长生的源泉, 因为只有内在的生态环境健康了, 崭新的关系模式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负起我们的责任

我们自己的困境需要我们自己寻求突破。管理者们应该思考怎样领导教育和教学?教师应该探究学生精神生成的机制, 家长应该把握子女成长的节奏, 从而使“真正的教育得以发生”。真正的教育发生之时, 就是我们放下负担之日。读书作文何曾累人, 所累在计较得失而已。

真正的教育要想发生, “教育者”必须深刻地理解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细节, 并通晓它深远的根源。若能通过展示大自然如何诱导万物的生长而使教育成为一种创造和享受, 就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可持续发展。为此, 我们努力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孤立地教授名目繁多的科目, 而不能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教育最大的不幸。最有价值的理智发展是自我发展。为了保持精神的活力, 我们的教学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要教授太多的科目;二是不教则已, 教必透彻。

篇4:“谁”是真正的圣诞树?

冷杉:一棵标准的圣诞树

翻遍所有资料,跟耶稣有直接关系的似乎只有一棵棕榈树——传说,圣母怀胎十月,有天出门散步,在一棵棕榈树下停下来歇脚。这棵棕榈树温柔地用枝叶把圣母围了起来,将寒风统统挡在外边。耶稣就是在这个“绿色帷帐”中诞生的。不过因为《圣经》中明确记载,耶稣是出生在马厩里的。这个传说也只能算是传闻了。

其实,圣诞树是从耶稣诞生1500多年后(公元16世纪)才出现在圣诞节场景中的。最开始,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就是用来烘托节日气氛。一位修道士本着节俭的原则,砍来一棵小树,在上面挂上饼干、红果和蜡烛,让附近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后来,人们竞相模仿,树上的挂件也变成铃铛、雪花、小礼物还有彩灯了。

既然是娱乐道具,也就没有诸多种类限制,因地制宜,松树、杉树都可以拿来用。选这些树木,无非是因为它们在严冬还保持着绿色,显得生机盎然。再者,锥形的树冠有利于进行装饰,简直就是为圣诞礼物准备的架子。

树搬回来了,礼物挂上了。如果隔天起来,发现叶子都掉光了,岂不大煞风景。有些杉树,比如铁杉,落叶的速度可比人脱发快多了。相对来说,冷杉属和云杉属的成员们的“固发”工作做得就比较好,并且能保持青翠,适合做长期的摆设。甚至第二年还可以用,只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所以,究其原因,这也是冷杉作为圣诞树的最大优势吧。目前,商业种植的圣诞树主要是冷杉属的植物,包括银冷杉和加拿大冷杉等。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能保持翠绿的枝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植物的气味儿清新宜人,能让大家愉快地度过圣诞节。

松和杉的外貌差别

虽然叫冷杉,但是它们却不是杉科植物家族的成员,而是松科家族的成员。当初,命名人一定是看它们的针叶粗短,完全不像松树的针叶那样纤细,于是起了个“杉”的名字。

实际上,松和杉的区别并不在于叶片的长短粗细,而在于它们的球果。虽然叫果,但是松和杉都没有真正的果,它们都是裸子植物,也就说它们的种子都是裸露在外的。至于那些被大家统称为“松果”的东西,不过是种子和它们鳞片一样的包被——种鳞和苞鳞组合而成的小球罢了。

不管是松,还是杉,每颗种子都有紧贴种子种鳞和外侧的苞鳞两层包被。只不过,松科植物的种鳞比较大,而杉科植物的苞鳞比较大,这就成为了区别松杉类植物的特征。

篇5:礼仪的含义是什么

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礼仪既可以指在较大、较正规场合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也可以泛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礼貌礼节。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 。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文化就是礼仪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旧礼制是为古代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仪是封建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程式化或名物化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等级伦理的派生物,直接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现代社会,在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借鉴、继承优秀的传统礼仪,摒弃传统礼仪中落后的烦琐的内容。现代礼仪一方面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纯粹的交往形式。与传统的礼仪相比,现代礼仪所具有或反映的文化内涵已大为减少,它是以现代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前提的。

英语中“礼仪”一词“etiquette”是由法语演变而来的。法语原意是指法庭上的“通行证” ,用来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上面写有进入法庭时应遵守的事项,作为入庭后的行为准则。后来,各种其他场合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由繁而简,形成体系,逐渐得到人们的公认,成为共同遵守的礼仪。可见,礼仪是一种社会成员相互交往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人被周围人员所接受,并得到尊重与好感的“通行证” 。

篇6:圣诞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返回目录

立夏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

<<<返回目录

立夏节气的习俗

帝王迎夏

在周朝,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定官员到全国各地勉励农民耕作。《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逐行,无不欢悦。”

汉代沿承此俗,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还有馈赠礼品的说法。关于这种说法在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书中说“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可以看出古人们把立夏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吃五色立夏饭

立夏当天,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吃过“立夏饭”,还有“称人”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就有病灾缠身。

饮立夏茶消暑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江浙等地有转蛋、碰蛋、绘蛋等立夏民俗游戏;在我国安徽一带立夏这天忌坐门槛,俗信说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天的祝愿。

立夏斗蛋消灾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丝燥热了。

篇7: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是霜降的主要特征。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说,霜降之后,豺等动物开始为过冬储备食物;草木枯黄,落叶飘零;冬眠的蜇虫垂下头来,准备在洞穴中过冬。

霜是大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和物体上凝华而产生的白色晶体。有霜表示地面最低温度已在0℃以下,作物就可能遭受冻害。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这是一年霜期的开始。我国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各地初霜日期差异很大。

总结就是北方早,南方晚,西部早,东部晚。东北平原在9月下旬出现初霜,个别年份在9月上旬或8月下旬出现初霜;华北平原10月见初霜;黄河流域在霜降节前后出现初霜;江淮和江南地区11月中旬至12月初出现初霜;南岭以南很少有霜。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的称多县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的清水河,年平均霜日达245.6天。

<<<返回目录

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返回目录

霜降节气怎么养生

1、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2、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3、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4、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篇8:什么才是真正的团队协作?

对于高层管理团队而言,可能就是要求削减20%的总成本或总员工数;对于一个销售或业务发展团队而言,目标可能是下个季度增加10%的销售收入;对于一个产品开发团队而言,重点可能就是把产品上市时间提前两个月。

各种各样的挑战没完没了,但共同的主题是大家一起工作——每个人承担各自的责任——来取得共同的结果。

要完成这些项目,就离不开团队协作——这应该是取得结果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多年来,我看到团队应对这些挑战有三种基本方式(其中只有一种才是真正的协作)。

服从

每个团队成员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采取行动应对挑战。换言之,每个成员服从做事情的需要,但避免一起工作。

比如,我曾与一个事业部领导团队合作,公司要求他们裁员10%,以实现公司的目标。没有经过什么讨论,每个人都同意在各自部门裁员10%,然后把这些数字报给事业部主管。尽管这种“均摊痛苦”的做法确实达到了公司的要求,但很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

合作

每个人还是各自制定和实施自己的计划,但会与团队分享自己所做的事。虽然有些共同的讨论,但关注点仍在于个人行动而不是共同战略。

比如,某家技术公司为了增加销售业绩,大幅提高了所有区域的销售目标。于是,区域经理各显神通去完成这些指标。有的全面提高了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有的把资源重新分配给了高潜力客户,还有的用服务合同来弥补差距。

他们在每周电话例会上分享各自的做法,并相互做出反馈。但他们从未制定一个共同战略,以综合利用资源、想法和人才。最后,虽然有些区域完成了指标,但总体数字还是令人失望。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如果有真正的协作,那么取得的结果应该更加稳健、更有成效。

在第一个例子中,领导团队应该确定可以裁员10%以上的特定领域,考虑将相似的活动合并成共享的服务中心,或采取其他可能的做法。在第二个例子中,区域经理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重新配置资源,为某些产品开展联合宣传活动,或通过集思广益获得其他更多能快速验证并推广的想法。

有意思的是,两个团队都不是有意不想协作。他们这样做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要么完全靠自己,要么部分靠自己。现实情况是真正的协作并不容易。在进行协作时,个人目标要服从集体目标,要与同事就战略和想法展开激烈讨论和情感交流,而且新的工作方式常常会让人感到不适应或不自在。正因为存在这些困难,多数团队都觉得协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篇9:“历史科学”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近阅面世不久的《史学概论》(白寿彝主编,一九八三年七月出版),对叙论里的一段引言,颇感费解。那段引文是:“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0页注)。这里的“历史科学”是不好理解的。《史学概论》的作者显然把它等同于“历史学”了,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诞生之前,哲学、经济、法律都作为独立的科学而早已存在了,马克思在大学期间不就是攻读法律的吗?笔者看了一些马恩原著,发现《史学概论》的作者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注中的提示。提示中已经讲到这段引言是手稿中已删去的内容。但是,象《史学概论》这样引用、摘录的著作还是不少的,如黎澍同志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一九八○年出版,第1页)。

既然被删去,就表明手稿作者认为他们的说法不合适。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所做的纠正就证明了这一点。他说:“下面这个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这样,“历史科学”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科学”了。笔者认为这就是马恩所说的“历史科学”的确切含义,而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历史科学”或历史学。

篇10:小寒的节气含义是什么

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1、养猪、牛、羊

保暖:猪舍、牛舍、羊栏要关闭门窗,提高舍内温度;牛羊外出放牧应迟出早归;做好通风消毒等工作

饲养:由于野外牧草枯萎,牛羊要给予人工补饲。山羊特别是怀孕母羊更要补充精料的喂量,同时,增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防止母羊流产的发生。

防疫:偶蹄家畜猪、牛、羊等打好防疫针,防范外来疫源感染而引起急性、烈性传染病的发生。特别要对猪流行性腹泻病、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疫病防治。

2、养鸡

为提高产蛋率,一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红糖,补充冬季寒冷引起的能量不足;二是增加人工光照。

3、种蔬菜

冬季管理:中、小工棚的西瓜、西葫芦、黄瓜,应在小寒前后在冬暖棚或阳畦内的营养钵或方块育苗。对长势较弱的黄瓜,番茄、辣(甜)椒等越冬作物应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病害防治:由于阴雨雾天气较多,棚内湿度大,易诱发作物的灰霉病、叶霉病、疫病、霜霉病、病等,在防治上应施用烟雾剂或粉尘剂,要集中农药交替使用,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过完小寒后年味渐重,气候越发严寒,除了要开始准备过新年之外,田间的农事活动也不能松懈,这样才能在来年有好的收成。

小寒的传统习俗

天津小寒习俗: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南京小寒习俗:吃菜饭

每至小寒时节,南京人通常会食菜饭。其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非常鲜香味美。而矮脚黄、香肠、板鸭又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正宗的“南京菜饭”,甚至与腊八粥相比也毫不逊色。古时候,南京人对小寒非常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习俗渐渐淡化消失,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样式多种多样,比如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饭。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南京菜饭”,味道非常鲜美。

篇11: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见〖节气〗

2.交立秋节气;秋季开始: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后天气还热多久:半个月左右

一般立秋只是代表天文上秋天的到来,并没有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所以,立秋之后还会热。

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篇12: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农历:二0一九年九月廿六日

公历: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天蝎座

★ 霜降节气有哪些含义

★ 霜降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

★ 霜降节气祝福说说

★ 霜降节气传统风俗

★ 霜降节气养生原则

篇13:圣诞节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艺术不等同于“美”。美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可以再现和表现的, 然而艺术则不然。狄尔泰认为艺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艺术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们的兴趣 (关注) 中才有意义, 因此不存在没有前提的艺术。所以, 面对“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 我们要选取角色, 不论是人、作品、事物, 都可以称为讨论艺术问题的依据。我们要改变以往对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 首先将艺术放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来撕开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征的问题。当然, 我们要先明白艺术到底是不是一种社会生产?首先, 我们都知道,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 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艺术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各种事物。艺术是通过如政治、宗教、道德等这样的“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翻印经济基础的。马克思把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 从人的社会本质是生产实践形态, 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形态, 即精神生产形态。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的, 而艺术加工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活动。由于艺术是一种精神的生产形态, 所以艺术生产有两个内涵: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意识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一种特殊方式。艺术作为精神生产活动, 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 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 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艺术对世界的认识离不开创作主体的鼓动作用, 离不开艺术家主观意识的限制和影响, 艺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 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 艺术提炼, 艺术创造的时间过程。从现实社会的表现上来看, 艺术是借用一定的表现手段, 来表现全面的现实生活, 影响人们对现实社会精神的认识, 并最终通过人的精神认识而影响客观世界, 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起到推进或退后的作用。这样一来, 艺术就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 即艺术生产。当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而作用于社会时, 它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是一首诗, 可以是一首好听的音乐, 也可以是一幅很美的画, 当然还可以使一篇很美的文章, 等等。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 然而这些都被我们称之为艺术作品。

——艺术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艺术作品!前面我们提到的诗、文章、以至我们生活中的音乐等等, 这些都被称之为艺术作品, 只是作品所表达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当然, 既然作为艺术作品, 那么艺术作品到底是什么?它的好与坏到底有什么区别?它到底是用什么来做为评判艺术作品的标准的呢?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真正存在, 是艺术价值的真正载体, 又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因此, 首先我们要认为艺术品是一种区别于自然、理念等的存在物, 然后去探讨它和世界的特殊的联系。任何艺术家都是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的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既然艺术家选择的是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业, 就更因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骨干作用, 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 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 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是艺术家又一个神圣的社会职责。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所谓变量因素, 是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 这些复杂的内容以及创作室的不同心境等等, 均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 对社会生活作出反应的方式、思路、成都、结果等, 也不尽相同, 千变万化。这就说明艺术主体作为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中介是具有巨大变量因素的创造性地重要地位。正因为这样, 他所创造性建构而成的艺术作品, 不仅使欣赏者认识到现实的多样性及其不同的本质, 而且更有效的技法鉴赏者认识到现实的多样性及其不同的本质。因此,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主宰者, 是决定艺术产品的命运 (高低、优劣) 的“上帝”, 是一点也不夸张。

其次, 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 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基本意义。艺术之所以有别于摄影或其他的视觉艺术, 就在于艺术加入了艺术创作者的大部分脑力劳动。我们在对物体要进行艺术创作时, 我们都会因为自己当时的心情, 或是遇到什么事情而被影响的心理感受, 来看待要创作的物体。那么现实的食物就被我们的思想赋予了我们的思想感情。那经过我们情感作用的艺术作品, 就一定会带有情感的内容表达的表现形式, 当然, 这也就是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我们必须在艺术作品中加入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而, 这种感情还要被艺术的接收者或是欣赏着读懂。所以我们认为, 艺术活动是由相互联系、先后承接、动态发展的各个环节联结而成的整体。正是在这一整体中, 艺术接受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我们都提到了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而我们却忽略了美术的接受方式在美术本质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说“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 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 也就是说, 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 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这就意味着,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与艺术接受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主体构成了特定的对象性联系。王朝问先生首先提出“再创造”“再评价”理论, 深刻地看到了接受是对艺术家创造的再创造, 对艺术家的评价的再评价;看到接受者与创造着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 还启示了接受者与接受者、创造者与创造者、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多边复杂的互动关系。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首先在于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重的存在者。即它与纯自然物的“第一世界”不同, 它负载着主体给予它的意义, 具有符号功能。其次, 对艺术作品接受

体育课的反思

史岩峰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在进入高校后, 高校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但是学生对各类体育比赛的热情高涨, 所以针对我们学校的体育课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体育教学应由重知识传授和练习向注重学生发展和提高参与的兴趣转变, 由教师重“教”向学生重“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 逐步改进教学策略, 使课改理念高度统一, 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是要提高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教学模式是,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 这一传统的“灌输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景中, 想象和模仿各种动作, 体会哪种方法可以使动作完成的更加合理, 运动成绩更好。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探究→学习等步骤, 在老师的辅助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活动过程师生互教互学,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使得教师的交和学生的学更加细致、也可以使教师在分析课程的过程中, 更加细致, 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1. 叙述要全面突出重点, 分析要细致入木三分

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反思中, 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体育教学的过程, 客观记录教学流程的比重很大, 但是平淡如水没有突出重点, 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更为欠缺。仅仅局限在概述成功的体会与存在, 而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以及在下次课中如何改进等重要问题却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因此,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避免平淡的叙述, 分析较少或不透彻的现象。

2.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和反馈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当前教学反思表现出一种“重教轻学”的现象, 使得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往往集中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效果等“教师怎么教”这一层面, 而对“学生怎么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 体育教学必须避免“死气沉沉”的现象, 教学反思也应做到“目中有人”, 既关注体育教师自身的教, 也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

二、整合课程资源, 让知识鲜活起来

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把握得好的教师会使互动成为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 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知识与实际情况就结合在了一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敏锐的直觉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将这些问题捕捉并加以利用, 使这些成为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可以随时利

的无限创造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第三, 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先后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的过程, 而且在形态上它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的。从艺术接受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意义, 对艺术的本质和中心意义的消解, 强调艺术接受的意义, 从而强调艺术阐释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这是现代哲学在艺术理论中的体现。

所以现在再来回答最初的这个“艺术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可能就不会再盲目了。我们可能会说, 艺术就是生活, 艺术就是情感等等。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 艺术越来越不能离开我们生用的教学资源。

1. 让音乐走进课堂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 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可以有美的享受, 方法之一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上课前的准备活动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调动学生的运动欲望,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 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 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 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 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 教师需要创造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 使教学形成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

2. 体育游戏化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 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 这是专业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而体育课其实根据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安排的, 游戏才是体育课参与者的运动动力。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是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 学生肯定是不会感兴趣的, 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 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 使课程变得生动多姿, 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 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3. 记录教学中闪现的智慧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体育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 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 如变换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 插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运用能烘托课堂练习活动气氛的信号与提示等。这些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 它们可能稍纵即逝, 如果不注意积累, 很快就会忘掉, 课后及时记录下来, 天长日久, 再经过“精加工”, 就会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所以体育教师要形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4. 记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见解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新型体育课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要看学生学和练的结果, 对教师的教与自己的练, 学生有直接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 教师要积极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 这既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使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而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更加充分的重视, 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 浮于表层。教学反思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 行为层面的落实。教学反思更不是一种口号, 不是随便应付, 更不是胡思乱想,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贵在自觉。

作者简介:

史岩峰, 2005年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 2006年起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并承担了体育课的教学活动。

活的各个方面了。艺术就真正的是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当然它更能表现我们情感的内在感受, 它可以让更多的大众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实际, 这也正是人类自己生活、生存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2月.

篇14: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这个词似乎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远了。

曾经在电话网络和交通工具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靠书信联系,寄出一封信虽然需要漫长的等待,但是连等待都是那么有滋有味。现在联系很容易了,但却没什么人情味了。对别人的思念转瞬即逝,一个电话快餐满足过后,就停止了跟这个人更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所以对很多人而言,更具吸引力的不是情感,而是新鲜和刺激。当我们的心灵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强的刺激来满足心灵的空虚,并且我们需要借助麻痹自己的感官来排挤这种空虚感。因为不断地追求新鲜刺激,所以我们也越来越彰显自己个性化的东西。个性就是要让自己有别于他人,甚至让自己成为另类,当我们不断强调自己的个性化,就离人的共性越来越远,而失去了与人性底层的连接,我们就会越走越孤独。

身为人,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滋养,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更是如此。只是,朋友在哪里7我们总以为朋友必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是看回人性的本质,我们所有人有哪一点是不同的呢?朋友本来就遍布天下,只是我们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不只是人,如果你的心大到没有边际的时候,天与地都会与你融为一体,成为你的朋友,而且是最亲密的朋友,因为它们从来就没离开过你。

所以,我将天与地作为我的朋友。

天与地其实就是道,将天与地作为朋友,就是与道同行。要与天地为伍,你就需要允许自己的胸怀有天一样的广阔,有地一样的厚实,因为你的空间如此之大,你才能真正容得下别人,也因为你有足够的力量,你才能真实地面对所有要发生的事情。这样说来似乎很遥远,但实现就只需要打破你的界线,开始允许自己的心变得透明,一切可以进得来,一切也可以出得去。只有让自己真实起来,你才可能真正和别人连接,任何的虚伪造作都会让你背道而驰。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他拥有的独特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天,有地,有人,还有他看到的其他所有万物。所以世界一直在你心中,天地也在你心中。这个世界里的一切能否成为你的朋友,就在于你是用什么样的眼来看待它。你用批判的眼去看它,它就呈现出敌对:你用怀疑的眼去看它,它就呈现出分离:你用善意的眼去看它,它就呈现出友谊;而如果你用平等的眼去看它,一切都跟你融为一体,此时天与地就是你的朋友,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朋友。

篇15:惊蛰时节的含义是什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的准确时间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3:28:06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6日 05:09:39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0:56:44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6:53:32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2:43:34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6日 04:36:02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0:22:31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6:07:02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1:58:43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6日 03:39:14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09:24:27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5:17:15

2030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1:02:55

如何养生

惊蛰节气为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篇16: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在地理学上的意思是昼夜平分,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白天和黑夜等长。从地球绕太阳的路径来看,也来到了黄经0°,就是所谓的春分点,再往前15°就是下一个节气清明了。从气候特征来看,除了西北部和青藏高原等地区,我国大部分都进入了春天,气温开始回升,农作生长起来了,尤其是南方的麦子拔节,燕子飞回来,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典型的气象是倒春寒,冷空气侵袭,有阵子气温是持续偏低的,需注意保暖。

春分的故事传说

上古时期,有一位叫炎帝的帝王,看到子民饱受饥荒之苦,为了让百姓能有更多粮食,便向上天祈求五谷的种子,但人们播种后却无法收成,炎帝去询问原因后,才得知是因为太阳在睡觉,没有充足的阳光来照耀。于是炎帝按照上天教的方法,在春分这天骑着五色鸟去蓬莱岛找到太阳,并将之带回来,从此人间就有粮食丰收了。炎帝因此被尊称为“太阳神”,每年这个节气大家会举行祭祀典礼,请吃太阳糕,以表达对炎帝的的感谢之意。

春分节气吃哪些传统食物

1、吃驴打滚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有吃驴打滚(也叫豆面糕)的习俗,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将面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擀成片,然后抹上红豆沙馅卷起来,切成小块食用。

2、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有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嫩绿的、细棵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的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吃起来汤鲜味美,还有特别的寓意,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吃春菜、喝春汤有祈求家宅安宁、身强力壮的意思。

3、吃萝卜

扬州人还有春分吃萝卜或萝卜丝馅的包子、春卷的风俗。这时吃萝卜不但能上下通气,还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春季养生保健的各种蔬菜中,效果最好的当属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理气、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热生津,煮熟偏于行气消食,春季食用,可用来防治痰多咳嗽、咽痛、伤食腹胀、便秘等病状。现代医学认为,萝卜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纤维素也可促进排便,利于减肥。如果想利用萝卜来排毒,可以选择生食,打成汁或凉拌、腌渍均可。

4、吃太阳糕

篇17: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夏节

立夏日为汉族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流行于全国各地,农历四月间(阳历5月6日)进行。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到了现代立夏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节气,不过仍有一些少数民族过立夏节。

篇18: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教授认为,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所谓“学习”, 就是同文本 (客观世界) 的交流对话、同伙伴的交流对话、同教师的交流对话以及同自己的交流对话。它是通过“活动”“合作”“反思”所产生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建立在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之上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学习, 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专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钟启泉教授强调, 新的课堂要引入三个活动确保有效:一是教师制定任务单, 把目标转化为问题或思考题;二是自学与合作交流;三是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知识的增加、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方法要在实践过程中体验, 情感和态度要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和升华, 知识要在实践过程中内化为能力,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 最终追求“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基层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关于“好课”的标准, 已经有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述和概括。笔者认为, 好的课堂一定是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课堂, 一定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倾听、对话、交流、合作、分享、反思环境的课堂。好的课堂绝不是教师精彩的表演与独白, 也不是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教师既是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更是共同参与学习的伙伴。好的课堂至少应该具备以下5个特点:

1.对话与交流充分。学习的本质是自学, 自学的本质是对话, 自学产生合学的需求, 自学消化合学的成果。课堂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

2.思维碰撞激烈。教师要不断发现差异, 创造问题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 让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 通过思维的碰撞、问题的生成、观点的质疑辩论, 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应用, 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3.活而有序。死板呆滞, 没有灵动的课堂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课堂的“活”表现为思维活跃、质疑活跃、交流活跃、有效对话活跃, 而非表层的活跃。课堂的“有序”表现为一切活动与链接都是为了达成课堂目标, 课堂流程科学, 环节紧凑, 合作有效, 质疑深刻。

4.参与度高。首先, 要面向全体, 全员参与,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基本目标;其次, 充分体现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 深层思考, 充分对话。

篇19: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经济学家樊纲先生表示,中国现阶段无法离开经济规律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人民日报》10月6日写下如下语句:翻开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大写的“人民”二字跃然纸上——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前者是经济学家的方式,而后者是政治家的语句,两者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但反映了目前社会对公平看法的极大落差。对公平问题的不同理解已经撕裂了社会,由于缺乏公平感,发展效率将大幅下降。如同一家企业,大多数员工充满怨气,就不可能成为一家高效企业。

中国经济只能在效率与公平的悬崖上走钢丝:既不追求绝对公平,也不坐视腐败横行。绝对的结果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毁灭性地实行计划经济,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腐败坐视不理,或是把腐败视为发展的“润滑剂”。公平感是保障效率的手段之一,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需要的是底线意识,既不突破公平的底线,也不突破效率的底线。

以传统制造企业作煽动性描述,也并不恰当。中国仍以传统经济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传统制造业,都是传统经济的典型行业,我们没有办法绕过这一阶段。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创新的制度保障不足,决定了绝大部分人将在传统行业中就业,而不是加入新兴的互联网创富大军。如樊纲先生所说,14亿人口,8亿劳动力,6亿是农民,农村远未实现现代经济。大部分传统行业集培训、就业于一身,仍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这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必要通道。

是不是要极端到实行血汗市场经济?截至10月7日,除山东外,30个省份均公布了过去开展的两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达到162117人。一个社会木桶的最低板块不能由这些人所决定,而应由基本的市场竞争规则决定。游戏规则就是同样的能力,薪酬基本相近。

公平不是结果平等,而是起点平等。如樊纲先生所说,过度追求结果平等,会陷入普遍的贫困。起点平等是制度平等,而不是能力平等,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人能力不同,出生地域家庭也不同。巴菲特也说过,在美国富裕家庭出生的人生下来含着金汤匙,与中国西部农村家庭出生的孩子不可同目而语。

社会现实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改变,但强调起点平等十分必要。让不管哪个家庭出生的孩子都有畅通的上升通道,使各个群体之间的流通更加顺畅,这是效率最高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公平与竞争的环境下,让每个群体以最大的精神展开竞争。

英国格林纳达电视台从1964年开始迄今仍未结束的真人纪录片,每隔7年纪录13个人的生活。这部令人震惊的片子证明,优良的社会资源很难被分享。当年那几个上私立学校的7岁孩子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上了大学,其中一个晋升精英阶层,其他仍属中产阶级。而底层社会的孩子几乎难以改变命运。

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希勒在《动物精神》一书中指出:美国黑人在经济和阶层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美国黑人的贫困率在2006年高达23.6%,是白人的3倍,黑人的失业率也是白人的两倍;西班牙裔也和美国黑人有极大区别,25岁至34岁的西班牙裔男性失业率和白人相当,如果不包括监狱中的罪犯,大约为10%,而黑人的失业率在25%左右。从1963平权法案以来,美国禁止种族隔离,黑人拥有投票权,从法律意义上已经与白人平等,但要改变文化、环境区别,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面对族群贫困,政府不得不担负起技术培训、改造贫民居等责任,以改善外部环境。基本的公平感是维持社会顺利运转的关键,以避免为了发展而制造出敌人。

上一篇:冬季果园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中国经典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