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 推动住宅产业创新发展

2024-09-05

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 推动住宅产业创新发展(精选5篇)

篇1: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 推动住宅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 推动住宅产业创新发展

作者:张晓强

站在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标,我市大手笔编制了《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区160平方公里,涵盖建成区、香溪洞风景区、周边山体和城区汉江段、黄洋河、吉河、月河下游河体。建成区及人口将由现在的30平方公里、30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55平方公里、60万人;远期建成区面积发展到72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届时山清水秀的安康市将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四大都市圈的重要连接点以及具有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秀丽的山水园林城市。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为我市未来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需求支撑。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结构和发展方向,我市的房地产业要以“体现人本思想,注重生态环境,展示安康精华,彰显城市灵魂”为指导思想,按照“打造核心、开发江北、西进东延、提升江南”和 “一江、两岸、三区、五桥、八景”的总体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目前,我国正处在建造“健康住宅”,推广“低碳地产”,打造“低碳城市”的基础阶段。为此,今后我市住房品质应在坚持健康住宅有关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城市规划及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突出抓好节能住宅、智能住宅和景观住宅建设,从而打造安康住宅建设新品牌,引领安康住宅发展新潮流。

一、绿色引导 建设节能住宅

真正的“节能住宅”,不仅是低耗高能的住宅,更是全方位的立体环保工程。就安康而言,在城市用地紧张,能源匮乏等因素制约城市发展的严峻形势下,推进绿色节能建筑既显得迫在眉睫,更符合安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推进“地源热泵系统、恒氧新风系统、中央纯净水系统、外墙保温系统、屋顶太阳能系统以及低辐射中空玻璃”等环保节能措施,确保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在推进未来建筑节能住宅建设方面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实现土地节约使用。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通过“拓展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统筹利用”等途径,实行节约集约用地,并依托山体和江河科学造地,满足城市扩张的用地需求。要改变建筑形态,房地产开发要以多层为主向高层为主转变,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增强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立体效果和视觉效果。要加强地下空间的规划布局,建设地下仓储、地下商场、地下餐厅、地下停车场等,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断完善居住小区的配套设施。二是提高建筑使用寿命。我国建筑业每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但是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远远低于设计寿命50年的标准,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垃圾排放国。我市要克服建筑短命的通病,一方面要超前规划和设计,明确工程修建和控制的范围及节点,优化单体建筑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前建后拆带来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要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落实建设工程四项制度,建立住宅产业化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开发企业立足于建造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住宅,促进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三是全面推广低碳住宅。目前,我国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占世界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其中80%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因此,实现低碳住宅最关键的途径就是“节能”。在全球低碳经济的风潮下,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确立低碳发展战略:首先,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采用有利于外墙保温和室内恒温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住宅设计标准化和住宅生产工业化水平,全面提高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的贡献率。其次,要逐步推广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在主体结构设计阶段统筹完成室内装修设计,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施工,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污染和浪费。三是要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和供冷系统,不断加大地源热泵等技术的运用,逐步推广恒氧新风、中央纯净水系统等环保技术,提高单位能量,提升生活质量。最后,要大力发展太阳能资源。据统计,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建筑,按15年使用寿命计算,可以节约1070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2643万吨、二氧化硫21万吨。省委、省政府已经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筑工程领域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领域,要加大力度推广太阳能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太阳能的光伏屋顶、建筑一体化发电项目的建设,充分满足人们用水、用电和采暖等需要。

二、提升内涵 建设智能住宅

所谓智能化住宅,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与建筑艺术、环境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处理、对使用者的各种信息服务的优化组合,构成一个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环境。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化将像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住宅不可缺少的部分。或许不少人会觉得智能化住宅离我们十分遥远,其实人们习以为常的宽带入户、有线电视、保安监控、可视对讲等都属智能化技术范畴且早已普及。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住宅应当具备类似人脑一样的控制中枢,具有完善的感知能力和执行系统,让房子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进行电子购物、网上医疗诊断、浏览虚拟图书馆、观看家庭影院,甚至在千里之外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目前,我国的智能化住宅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家庭报警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车辆出入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虽然智能化住宅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它代表着住宅建设的潮流,我市住宅产业应在新一轮城市扩张发展中顺势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出一条适应居民需要的智能化住宅发展道路。在推进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创新思路。实施住宅品牌领先战略,开发商要将住宅职能技术逐步渗透到建筑设计和建设中,把培育和建设智能化住宅小区作为住宅创新的重要路径和最大“卖点”,不断抢占住宅品牌创新的制高点。二要政企联动。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是一项跨行业、多学科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建筑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产品供应商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广泛参与。因此要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带动、企业行动的联动机制推进实施,确保职能技术在房地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三要技术支撑。住宅小区中智能化技术所带来的先进的服务理念及独特的操作模式是在其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终是通过物业管理实现的,所以,物业公司及业主必须紧密跟踪掌握该领域的每一项技术,确保职能产品的有效使用。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小区还要组建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化住宅工程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智能化住宅的管理水平。

三、依山借水 建设景观住宅

景观住宅就是将住房与环境溶为一体,把自然的、人工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因素巧妙结合,凸显居住环境优美、建筑形态艺术的住宅。景观住宅中山、水、绿是构成景观环境的核心成分,也是创建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秦巴两山夹峙,汉水谷地居中,青山绿水覆盖,人文历史厚重,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城市规划区一江(汉江)三河(黄洋河、月河、吉河)赋予了景观住宅不可抗拒的魅力。打造景观住宅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把借景与造景结合起来。为确保园林景观的质量,可以借真山真水和森林绿化之景色,也可以是人工造景的假山假石、流水小溪和盆景绿树等。同时合理配置必要的文化体育娱乐等健身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良好的生态娱乐环境。二是把功能与审美结合起来。景观住宅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使居住者享受自然美景,又能感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发企业要像做艺术品一样做住宅产品,注重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注重住宅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做到造型、色彩、风格的协调一致,打造“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景观效果,让景观成为住户身边的艺术品,让业主在家门口体验高端环境。三是把绿化与美化结合起来。要在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基础上,提高绿化率。注意园林植物与雕塑、水景等园林小品的搭配,根据园林植物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利用植物的色、香、韵等特色创造美的意境,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冬季有香”,实现居住区的绿化、彩化、香化。要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在满足园林审美需求的同时,创造出健康向上的生活区域,形成独具安康特色的园林绿色住宅。四是把水景和山景结合起来。要依托安康城区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及外围自然山体资源和丰富的汉江水系景观,完善安康城市绿化系统,形成“山水环绕、城景交融”的景观格局。特别是在一江三河独特的景观轴线辐射下,溶山亲水,规划建设高尚住宅,真正把安康打造成为重庆的朝天门、上海的外滩、香港的维多利亚湾。

篇2: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 推动住宅产业创新发展

我国提出“化石能源要清洁化利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能源多元结构的过渡期,但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力能源。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将是未来主攻方向。

(二)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小,可大幅削减能源消费排放,成为解决大气污染等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应用技术发展迅速,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光热发电等技术创新不断进步,如无叶片风力发电机、第三代薄膜光伏电池、风光热储智能互补发电、地热替代燃煤供暖等技术或项目得到不断推进,为提升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奠定了基础。

我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发电装机已经占到全区电源装机的30%,具备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主力基地的先天优势,为我区建立以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并重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区西部“光强、风多、地广”,优先在荒漠区培育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潜力巨大。

(三)加快建设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与文化遗产价值巨大,其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等服务人类生存的功能无可替代,可为构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和京津冀“上风上水”清洁带提供重要保障,建立创新的保护机制和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四)提高资源利用与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自治区产业发展形成重要的技术支撑。例如:我国的燃煤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前平均每度电消费318克标准煤,而美国是375克标准煤;燃煤超低排放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十二五”期间,我国燃煤电厂烟尘排放限值实现从每立方米50到30再到10毫克的三连降。再如,煤化工高盐废水多级多元脱盐技术、城市污泥生物质燃料棒合成工艺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基于以上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推广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提高电力外送能力。我区作为全国煤电输出和电力盈余大区,在努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煤应主要用来发电,全面推广电能替代,严控散煤燃烧,鼓励做饭用电、采暖用电,建设城市和农村的用电示范区。

“一带一路,电力先行”。努力构建以“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建立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推进多能互补,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

第二,推动发展可再生新能源,提高就地消纳能力。我区要制定“可再生能源调度管理办法”,完善“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长效机制”。在广袤的西部荒漠区规模化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在阿拉善等200毫米降雨量以下地区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推动可再生能源经济发展。内蒙古不仅要建成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也应建成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主力基地。

着力解决再生能源限电和电力就地消纳问题。发展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发展风电就地供热,风光热储智能互补发电,完善峰谷电价制度,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三,建立草原国家公园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建议在内蒙古率先建立草原国家公园制度,构建国家公园管理者与当地农牧民利益共享模式。在呼伦贝尔及大兴安岭地区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探索建立草原、森林、水资源等为重点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研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天然草原及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和地方生态补偿范畴,制定相关生态保护补偿政策。

第四,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壮大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大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三废”治理与资源化创新战略,研发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设立自治区环保科技专项基金,重点培育本地自主创新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制定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我区GDP的绿色化进程。

篇3:山水园林城市绿化发展的思考

【關键词】山水园林城市;绿化发展;规划;建设;思考

Landscape Garden City Green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BAO Bai-hui1 HUI Li-yan2

(1.Safety Management at the Municipal Gas Heating Chengde 067000 Hebei;

2.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Chengde 067000 Hebei)

【Abstract】Development of a high standing in the city of Chengde City, this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tailed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scape garden of the city's green features and green building, and targeted were thinking.

【Key words】Landscape garden city;Green development;Planning;Construction;Thinking

0.概述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5°15′~119°15′,北纬40°11′~42°40′,距离北京254km。城市建成区面积80.73 k㎡(含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主要气候要素呈立体分布、山地小气候明显等特点。以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为中心分布着磬锤峰、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峰、元宝山、双塔山、鸡冠山等十多处自然山景。

1.城市发展特色及城市功能定位

承德,旧称“热河”,从1703年清康熙帝在承德建造避暑山庄开始,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进一步相聚、融合、沉淀,“康乾盛世”的百年,让承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也为承德的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宝贵财富, 1994年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1998年底承德市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紫塞明珠”之称。凭借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立足实际,承德市对自身的独特发展历程、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山川水系、自然资源、城市产业等进行理性思考,做出科学判断:承德是一座不可复制的城市,更不能复制其他城市的发展路径。今后的城市定位,就是打造“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城市特质,建设百万以上人口的国际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和连接京津冀辽蒙区域的中心城市。

2.城市园林景观规划

承德市城市绿地景观结构为典型的带状发展空间,城市沿武烈河、滦河以及西大街之双塔山镇公路三条主线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有山地穿插其间,形成了城市—山地—城市—山地的两者相互交替出现的空间格局。在带状发展城市空间的基础上,由于山形水系的自然形态引导,城市发展轴线呈曲线延展。城市与绿带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指状发展结构,这种结构以双桥区的城市空间最为典型,城市既有带状的延展结构,又有与山地、水系交融的指状结构,城市与绿地的空间关系更加密切。承德市城市发展更具特色的是城市的带状发展连接成环,三条城市发展带之间围合了大片的山地、农田,在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之间形成了重要的生态绿核,在城市发展环带的外围是连绵不尽的山地背景。由此,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了 “一核、两环、两河、两线、多点”的主控框架,由此形成了以绿为核心、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山水环绕、绿楔渗透的楔形城市发展结构和本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骨架。“一核”是指避暑山庄这个中心绿色氧吧,对其实施生态和景观保护、恢复工作,延续皇家园林的历史风貌。“两环”是指环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的“绿色项链”工程和环城市周围山体绿廊工程以及通过修建山体休闲公园形成的山体园林景观。“两河”是指通过对市区武烈河、滦河水系整治形成的两河沿岸园林景观。“两线”是指迎宾路至双峰寺路和京承旅游路至西大街的道路绿化。“多点”是指各寺庙补植绿化及分布在市区内的广场游园和庭院绿地建设。

3.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9%,绿地率37.2%,人均公共绿地24.89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不含避暑山庄和山地公园)绿地面积为1094.6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03.94公顷,生产防护绿地面积290.67公顷,城区绿化率不低于45%。

3.1 生产绿地

由于受到城市用地紧张的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生产绿地远远不够城市绿地建设的需求,多数生产绿地分布在建设用地外,且建设管理渠道多样、规模均偏小,但总量达184.77h㎡,占建成区面积的2.29%,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

3.2 防护绿地

基于建成区用地紧张的客观现状,承德市内防护绿地的设置通常与建成区周边山体绿化相结合,既有山林绿化的作用,也达到了防护和景观作用,是承德市绿地建设的一大特色,并且形成了城市的绿色屏障。

3.3附属绿地

尽管承德市近年来附属绿地绿化建设力度较大,但与《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单位附属绿地绿地率平均在20%以上等指标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表现为:单位绿化总体上不足,约占总用地面积的11.43%,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老城区内部的企事业单位的绿化建设水平较低所致,目前结合“三年大变样”工作,市区内所有单位全部实施拆墙透绿工作,拆除围墙,在办公楼四周植树种花,已接近标准。

3.4 居住区绿地

在所有的附属绿地中,居住用地内附属绿地建设总量最高,约占居住用地面积的25.38%。居住区以植物造景为主,提倡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多种形式,增加了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3.5 其他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分布着众多的林地,这些林地、山体成为成为承德市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背景。其中,有很多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旅游游憩密切相关且景观良好的地段,以城市周边游憩公园为主体,山体公园作为其他绿地的主体,在这些山体公园中,以与承德市历史发展关系紧密的避暑山庄为龙头,围绕中心城区又分阶段建设了一批山体公园,并且大面积栽植白蜡、白榆、黄栌、刺槐等绿化观赏树木,拓展了城市居民的游憩空间和游憩活动内容。目前承德市山体公园共16处,面积为18.72k㎡;近期拟增建山体公园8个,与现有山体公园共同形成了26.44 k㎡的绿地面积;在最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拟共建34个山体公园,将建成环绕市区的山体公园环带,充分发挥山地城市“山”的优势,形成承德市绿地系统公园系统的特色。

通过多种绿化方式,目前承德已形成了以城市外围生态绿化为基础,皇家园林为主体,山体公园为重点,单位小区绿化为补充,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郊一体化城市绿化体系。

4.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思考

在承德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下,古代园林得到保护,现代公园纷纷建设起来,承德山城出现山水相映、碧波荡漾,绿地面积扩大,凸显出山水园林风貌。随着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构筑出一个宜居、宜游的氛围,精神文明建设更要与之匹配,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宣传力度,制作一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片、宣传标语等,让每一个市民从意识、行为上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把生态环境教育做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逐步落实到教育体系和教育计划中,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一些环境知识,培养热爱、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并在中学、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方面的课程或者生态环境知识方面的讲座。

5.结语

综上所述,承德市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从城市定位、人文历史都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生态城市,尽管离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凭借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越和城市科学合理的规划,相信不久的将来,承德将通过持续不断的绿化、美化,变自然屏障为生态纽带,把主城区各组团连为一体,力争绘就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以更加生动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08,11.

[2]承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0).2008.

[3]孙著彪,赵淑珍,张新燕.承德地区园林绿化药用观赏植物实用手册[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7(7):3-9.

篇4:创建园林城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创建园林城市的意义

园林城市是一个载体, 创建目的是提高城市品位, 提高文明水平。城市园林化, 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使城市更加充满活力, 而且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 创建园林城市是加强环境保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创建工作, 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 有利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到实处, 建立起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碧水蓝天绿地, 为城市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其次, 创建园林城市是树立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创建工作, 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聚集有利于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城市投资兴业, 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创建工作, 能够逐步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 让大地绿起来、美起来, 让人民群众拥有树荫环绕、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绿色空间, 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上, 发挥其它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 能够创造更优的人居环境, 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

二、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创建园林城市是全民参加、社会总动员的系统工程, 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 形成共同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合力。城市绿化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许多方面, 关系到一些部门、单位和居民的利益。如建设、规划、城管、房管、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城市化的本质是集聚人、财、物, 只有把周边的生产要素积聚到城市中来, 城市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历史证明, 不少曾经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的城市,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渐衰落。搞好城市绿化, 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建立起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 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环境竞争, 哪个城市环境好, 哪个城市就能吸引人才、吸引资金。此外, 还将做好修订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整治城市环境、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保护力度等多项工作。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优化生态发展环境

紧紧抓住城市绿化这个关键, 精心编制城市园林规划, 完善城市园林体系, 塑造园林城市特色, 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 山西省大同市着力生态文明建设, 力求通过“创园”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这一载体, 不断优化城市环境, 营造宜居空间, 提升城市品位, 完善社会功能。2004年启动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2010年底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 又全面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自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工作开展以来,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切入点, 认真对照国家和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创一流环境, 牢牢抓住城市园林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 迎难而上、强力推进, 不断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工程, 能栽树的地方栽上了树, 能种花的地方种上了花, 能植草的地方植上了草, 先后实施并完成了智家堡公园、东城墙带状公园、文瀛湖景观工程、御河两岸景观绿化工程、十里河综合公园、口泉植物园、太阳宫公共活动走廊及儿童公园、社区公园、甘河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重点项目。伴随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改造, 先后对魏都大道、迎宾街、云中路等100多条新、改、扩建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 道路绿化率达24%以上。加大城市平面绿化建设的同时, 在城市空隙地和边角地“见缝插绿”, 沿魏都大道、工农路、御河西路、云中路等道路两侧及节点的地方拆出大量空地, 建设街头小景点, 形成了道路绿化纵横交错、景点绿地星罗棋布的绿地新体系。目前建成区内共有16个公园、6个广场和170多处游园景点,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5%,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明显, 大同的主色调也从灰色变成了绿色。2012年5月, 大同市向住建部正式提交“创园”申请, 7月山西省住建厅通过了初审;2013年“创园”申报文本和技术报告递交到了住建部, 8月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大同市创建工作, 12月下旬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组的终审和部务会的审议;评审结果经过公示后, 2014年1月14日, 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大同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大同跻身“国家园林城市”, 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 树立了良好城市形象, 还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吸引更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发展, 进而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建设。

四、城市园林绿化在产业园区建设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搞好城市园林绿化, 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吸引众多的中外客商来大同投资经商、兴业。“先要绿水青山, 再要金山银山”, 这是山西省大同市近年来着力实施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和生动实践。近年来, 有着历史文化名城和煤炭能源基地之称的大同市着眼长远, 以生态立市, 连续投资16亿元发展城市绿化, 使大同市跨入省、国级园林城市行列, 实现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 努力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从而吸引众多的中外客商来大同投资办企。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经济强市的重要举措, 高起点、高标准、强力推进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循环经济、煤化工、冶金管材等占地160平方公里的八大工业园区建设, 承载发展的战略布局已初步形成, 为全市经济加速发展安装了强力“引擎”。2013年八大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64.5亿元。装备制造园区计划总投资105.2亿元, 目前累计完成投资额52.8亿元;截至2013年底, 入园企业26家。中国重汽大齿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华润雪花公司20万千升/年啤酒项目等5家已正式投产;陕汽大同公司专用车建设项目、晋投玄武岩公司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后制品项目等6家进入试生产。医药园区计划入驻企业14家, 已开工企业10家, 累计完成投资60.1亿元。其中, 一园区开工建设的有国药威奇达、普德、振东泰盛、同达药业, 完成投资36.1亿元。目前, 国药威奇达药业已经全面投产, 普德药业部分生产线开始投产;二园区开工建设的有国药威奇达中抗制药、星宇星火、仟源药业、惠瑞药业, 国药威奇达中抗制药已经全面投产。塔山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8家, 累计完成投资263.5亿元, 已形成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及发运、电力、建材、综合利用、镁合金、煤化工六大工业体系。阳高龙泉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户, 累计完成投资27.6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 20MW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左云煤制天然气园区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2013年完成投资1.0亿元。灵丘冶金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左云低质煤高效循环综合利用园区已获得“路条”。

五、城市园林绿化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在旅游业发展中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同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 数千年来多个民族在大同这块土地上来往融合, 世世代代留下的丰富遗产不仅具有时间早、规模大、品位高的特色, 也以其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成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宝库。这是大同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对山川和名胜古迹等, 除要对历史文物进行整理、维修、筑路和建亭外, 还必须栽花种树、绿化装饰, 方可使旅游胜地锦上添花, 让旅客流连忘返。在风景区种植成林成片的植物, 可使旅游者置身绿树丛中, 而使风景区产生更大的旅游价值, 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方略和“三名一强”目标, 投巨资, 重点对古城进行整体性保护, 对一批重点文物建筑、古城墙等进行抢救性修复, 对云冈石窟、华严寺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使云冈、华严寺等老景区景点焕发青春, 大放异彩。大同变了, 能栽树的地方栽上了树, 能种花的地方种上了花, 能植草坪的地方植上了草坪。街心花园、园林化小区、园林化庭院遍布大街小巷, 整座城市被层层绿色包裹, 大同的主色调从“灰黑色”变成了绿色。在大同, 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艺术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体验旅游等逐步兴起, 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旅游城市品牌影响深远, 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13年1—11月份大同市接待入境旅游者累计29.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2.85%, 旅游 (中国旅游产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外汇收入累计11160.63万美元, 同比增长14.94%;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2253.72万人次, 同比增长23.24%, 国内旅游收入累计186.13亿元, 同比增长23.75%;旅游总收入累计193.17亿元, 同比增长23.26%。

六、城市园林绿化在房地产业经济中起到推动作用

创建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的现实需要, 城市发展, 不仅要有高楼大厦和经济发展速度, 而且要有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绿化是城市的“形”, 是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的重要途径, 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 塑造独具一格、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园林城市形象。生态工程建设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宜居”环境, 又提升了城市品位, 拉动了房地产经济。近年来, 大同市实施“经济转型, 绿色崛起”战略, 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放在首位, 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通过创建园林城市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和景观环境,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加快推进基地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 努力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苗木产业, 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又拉动了房地产经济。作为大同市新城与旧城的重要分水岭———御河生态林西岸, 现建成为南北近五公里的园区内, 树木繁茂、蔚然成林, 百花争艳、夜景迷人。不仅为市民和游人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消夏、健身、漫步、休闲场所, 已经成为大同市媲美世界文化遗产———云岗石窟的又一重要城市名片。建成的御河生态林西岸工程, 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 以前是御河滩涂和城市垃圾倾倒场。工程开建后, 该地段一夜之间从无人问津变得炙手可热, 地价从原来的万元每亩一下子飙升为数百万元每亩, 房价也从原来的不足千元每平米, 急速攀升至4000~5000千元每平米。如今, 沿着御河西岸绵延数公里, 看到的是塔吊林立, 在建和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

从大同御河西岸生态林工程的效应看, 生态工程建设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宜居”环境, 又为游人创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还提升了城市品位, 拉动了房地产经济。我们欣喜地发现, 生态建设其实就是一种生产力。它在培育新型产业, 带动和承托主导产业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总之, 创建园林城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环境不仅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且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城市就能吸引发展要素,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增强城市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的凝聚能力, 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旅游市场, 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 还会吸引更多的客商和人才来大同投资兴业。

参考文献

[1]张宁, 顾丽丽, 曹连芳.园林城市创建的综合效益分析.南京农业, 2011 (5)

[2]贾祥云.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园林科技信息, 2004 (3)

[3]张通广, 过晓, 邵丽婧.浅谈园林城市.上海农业科技, 2011 (10)

篇5: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 推动住宅产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城市传媒;文化产业;传媒;电信

城市传媒是中国近年来新媒体市场难得的好方向,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迅速活泛发展。文化产业,顾名思义,与文化密切相关,是现代网络世界的新宠,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生存发展的事业,结合先进的技术和长盛不衰的文化,推进城市传媒产业突破试点实施阶段,进入普及阶段。“城市传媒”的小苗正在我们身边渐渐发芽。

一、城市传媒的新产业形态定位

城市传媒新产业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对原产业技术的融合、业务( 市场) 融合和企业组织融合等各个方面。

(一)城市传媒的技术形态

现在与过去相比,不会再过分依赖固定的传送网络线路和终端技术,不再把各种媒体设施与技术业务割裂开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巨大飞跃促成了现代媒体的简便化、生活化,将文档、相片、声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这就完成了传统电信、广播电视、计算业务的联合发展,同时淘汰了一部分过去的功能单一的信息产品,促进新的产业产品的火热发展,融合了各个产业原本独立的通信链。

可以把城市传媒简单的解释为各种网络形式在继续发展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朝着一致的方向前进。从网络的各个层面来说,首先走向传送技术的统一巅峰,其次把网络连接起来便于共同进步,最后在功能和实用方面,交叉运行,同步起来,达到一软件多网络形式的目标。技术融合最重要的两方面是传输通信层和中间网络层。

(二)城市传媒的业务形态

如何在业务上达到融合,应该从技术融合得到的成果出发,把计算机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进行拓展,推陈出新,取旧精华,去旧糟粕,延长产业链,铺开产业网络。计算机网络借助音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减轻用户付费压力的效果,朝着这个目标发展也能够有效率的推进IP网络走向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在电信业的发展中,保存了过去低速数据和语音传输的优点,并扩展到视频通信等宽带业务发展。广播电视网已经进入新领域,主要方向是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电话业务、高清晰度电视以及点播电视,与此同时还要扩大其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通过扩展这些业务使他们之前产生交叉。

(三)城市传媒的企业形态

三大产业从之前激烈的竞争关系转为队友关系,并行发展、通力合作,业务和市场的融合交叉促进了其相似产品的研发与出售,具有相互替代的特点,技术上的飞跃使他们之间又发生了竞争关系,三个产业即合作又竞争,形成良好的企业融合状态。新的融合关系的出现可以淘汰掉原来单独发展、竞争激烈的模式,在并行中互相竞争,在交叉中优势互补,有利于市场环境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诸如华数传媒这种优质企业,产业之前交叉融合,无法清楚判断其产业归属。

二、城市传媒集团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创新

在未来城市传媒发展趋向平稳之际,会产生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叫做“大文化产业”,凯文·曼尼(Kevin Maney)曾经提出“大媒体产业”,用来概括包揽多个信息传播行业的大型传媒集团组成的产业体系,而“大文化产业”表达的是数字融合、媒介融合和城市传媒,通过跨越传统的产业界限,由信息传播技术形态升级转变带动产业形态的改变。进入新的阶段,产生新的产业管制并严格遵守,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信息传递。这就是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的展望与目标。

大文化产业的进展可以由产业融合的不同范畴和发展状况进行划分。大文化产业,首先是本文重点解释的城市传媒问题,也可以简单的阐述为技术融合的进展,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依托,多项技术合理利用,极大的促进城市传媒的发展;其次是产业之间的融合,不同产业之间打破原有的严格的界限,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互联网行业、广播电视行业以及电信行业的融合,通过企业组织、市场、业务和监管的融合统一,跨越更远一步的障碍。最后是大文化新产业逐渐成型的阶段,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一个以互联网为生存基本,一个以广电业为核心业务,两相并行协调发展,从而能够覆盖全方位的信息产业文化。由此我们推出,这场产业的大变革将不止步于简单的在微观范围内的融合和改变,它会放眼于更广阔的大文化产业群的发展。当然,这是一次新的质变,是一个不断的融合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进行组合和叠加,不同的技术形态、不同的产业形态充分结合,利用相互的优势作用形成最佳的效果,以达到最终的改革发展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的出现及运行是由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构建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亮,罗霆. 城市传媒集团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经营管理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1:18-20.

[2]周雨城. 我国传媒集团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以武汉市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02:148-152.

上一篇:关于企业卫生环境集中治理方案下一篇:201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