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2024-09-09

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精选8篇)

篇1: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在人人畅谈互联网思维、产品创新,今天,传统企业似乎正逐渐失去话语权,越是传统的企业,越容易淡出了社会关注的视线。在佛山,大大小小数千家传统制造企业依旧用极其传统的方式生存着,论品牌,他们也许不是知名的;论产品,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尤其在佛山南庄这个以家居建材产品为主的重镇,一直以来靠着广布全国的经销渠道网,相互之间亦不免在价格战中抢夺市场。这样传统的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培植自己软实力?如何通

过创新取胜?

7月6日下午,由中国营销资源在线、创新联盟、《执行官》杂志联合井田商学院、华师经管学院共同举办的冠军论道“企业家沙龙”在东方誉采陶瓷文化主题酒店隆重举行。著名营销专家、品牌战略专家段传敏先生向来自珠三角的近两百名企业家们演讲了他对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的观点,得到与会企业家的强烈共鸣。

01 嫁接智慧,培植“软实力” 专家观点

传统企业正在“变”与“不变”之间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选择。过去一年里,不少企业纷纷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革,苏宁革自己的命,整体转型为互联网平台;海尔进行内部大裁员,实行去中间化管理。当下传统企业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互联网的挑战、低速增长的挑战、国际化的挑战。

传统是否就意味着落后?与海尔相比,格力没有太多变革的消息。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技术型企业。不少企业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但我们要同时思考互联网能否取代一切?互联网十年的发展,诞生很多奇迹,也吸引了大量人的眼球,数字化营销在急剧成长,但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它只占据很小的份额。传统企业究竟如何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坐落在佛山南海的一个家具企业或者可以给传统企业一些启示。

尚品宅配是一家家具制造业,这样的一个企业每年都保持着80%的增长,他们应用软件工程师的思维导出并实现家具定制,变成了清晰的C2B的模式,

长江商学院的教授,阿里巴巴的执行参谋长曾鸣把C2B誉为新的商业革命,他认为C2B是互联网高度发达诞生出来的一种模式,但是尚品宅配不是诞生于互联网。家具行业企业不计其数,尚品宅配凭什么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懂得善待智慧合作者,舍得把钱花在智慧供应商身上,他们极其珍视人才的竞争力,善待合作者,每年花上百万聘请一位品牌广告专家做企业顾问。

回过头来看其他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家具制造业,很多企业主愿意花钱在各种不同的层面,或衣食住行,或人情关系,却极少有人愿意为智慧付费。尚品宅配对人才对智慧的重视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并非不能创造领先的东西,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领先的价值观。有没有为内部人才营造成长的空间,再强大的系统也不能忽视人的重要性。再看另一个案例,在光电行业,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是太阳能行业的教父,但由于眼中却没有人才,没有可靠的人,最终日薄西山。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建本是一个在工厂当一名工人,却知人善任,成为光热产业的领袖。

不可否认,很多传统企业的制造能力很厉害,但是品牌工作、智慧化工作都没有开始。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能够带来溢价的空间。在建材家居领域,很多人不太愿意投资,他们关注销量而不关注品牌,等到真正发生危机的时候才发现品牌的重要性。对这些企业,我想说,不要看你今天赚了多少钱,而要想想你明天还有没有在市场上赚钱的资格。

我建议粤商要加强对智慧的重视和使用。传统企业要学会整合外部人才,外部资源,诸如媒体、高校人才和机构为己所用,它可以为你的企业带来不同寻常的改变。同时花大力气寻找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不要迷信一味内部培养,外部人才十几年的工作积累和实践经验值得企业为他们的智慧付出,同时这些人还会带来其他相关的资源和人脉。但是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需要甄别清楚。

对于企业改革创新,企业家不能遇到反对就停止,而要给创新留出空间;同时关注互联网,积极试验;不要畏首畏尾,也不要盲目冒进――你的价值不会一夜间消失,但可能会消失。(本文节选自作者在冠军论道企业家沙龙上的演讲,有删节)

段传敏(创新联盟执行主席、《执行官》杂志出品人)

篇2: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在探究企业软实力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这个主题提出了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培育员工综合素质、优秀企业文化等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促使中国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与国际优秀企业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丰田、英特尔、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品牌之所在其所处行业具有领先地位,是由于品牌、人才、技术、信誉等构成的软实力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企业要真正具备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还需要把握节奏培育好软实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企业软实力,但因为研究的时间较短,相对国外的研究,软实力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企业软实力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和长盛不衰并且获得成功,一直是企业家和学者们追求的目标和永恒的课题。

软实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以后又有学者把“软实力”引申应用于企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即与传统硬实力同等甚至超过了它的地位。企业的软实力是指企业在某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为谋求自身发展长期形成的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从长远来看,软实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具有持久性和影响力。国家软实力主要由文化和经济元素构成,而企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中的核心内容和基础。由此说明,培育企业软实力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当前的竞争力、生存能力和兴旺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二)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关键在于找出影响企业软实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实力

企业的硬实力是指企业办公楼、设备、资本等,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企业的硬实力是软实力存在的基础,为软实力的发展提供物质载体。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相辅相成,软实力要靠硬实力支撑,硬实力要靠软实力辅佐。硬实力对软实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程度不同。2.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采取相应对策,以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能力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是企业发展动力与源泉的软实力。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造性的破坏”以后,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规模多大、名气多大的企业,要想获得持久发展,都需要新的竞争优势、需要创新。

3.企业家的修为

企业家的修为是指企业家的修养、素质、诚信。企业家是建设软实力的主体和源动力,其具有企业管理的能力,称为“源动力”,这种“源动力”既不是企业家精神也不是企业家能力,而是企业家的修为。企业家自身的超强自我驱动力和自我完善力,能够激发员工士气,改变员工行为,塑造企业精神,从而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软实力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并且,影响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各项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同时,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影响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

(一)全面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指的是人们对企业的总体主观印象,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展市场规模、赢得客户信任、获得政府扶持等都有很强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将其品牌内涵、服务理解能内容渗透给客户、员工等受众对象,塑造企业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提升企业的内在形象。主要包括:企业精神、社会信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形象。第二,塑造企业的外在形象。主要包括:企业办公环境、营业场所环境和员工着装等方面的形象。第三,积极宣传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公关部门要借助新闻媒体、报纸刊物等有影响力的媒介进行宣传,借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二)塑造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形象认知度、感知度、忠诚度,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品牌的基本功能是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使品牌对用户产生影响力。如何更好的塑造品牌形象,主要在于:

第一,突出自己的差异性。在塑造品牌形象时,要突出与强化自己的差异性,创造品牌优势,这种品牌优势是其他的企业无法复制的,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第二,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品牌的一切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展开进行。例如,青岛海尔的核心价值就是“真诚”,其广告语为“真诚到永远”;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人性化”,其广告语为“科技以人为本”。

(三)全面优化员工的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必须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培育他们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即培养他们自觉遵从高尚的价值标准,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在面对“大我”与“小我”的选择中,应以大我为重,更多地关心社会集体利益,有集体责任感。第二,加强技术学习教育。企业每年都应针对各个岗位员工制定实用性强的培训方案和教育学习,以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第三,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参加各类培训的优秀员工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表演突出的员工加大奖励力度,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违反职业道德等的员工进行处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全面优化员工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高素质、高质量、高标准”的人才队伍,可带动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进步。

(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彰显出企业独具特色的底蕴,塑造核心价值理念。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特色文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相融的特色文化、社区文化等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体现行业特点、企业个性的文化品牌,构建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第二,确立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准则。企业要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先进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提升企业凝聚力。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在企业中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陶冶员工的情操,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结束语

篇3: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一、自主创业企业领导力, 是企业软资源变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今企业竞争越来越由硬实力的较量转向软实力的博弈。相对于自主创业企业经营规模、装备、技术等硬资源, 自主创业企业的管理、文化、品牌、人才等属于软资源范畴, 整体上构成了自主创业企业的软实力。开发利用自主创业企业的软资源, 打造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是对领导力素质的全面检验。综合来看, 培养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自主创业企业领导者:一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打造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自主创业企业要形成并保持核心竞争力, 全部工作的起点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 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二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适应自主创业企业未来发展形势, 要统筹战略规划、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 明确凝聚力量的企业愿景, 发挥自主创业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 激发员工的创业创造热情。三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 适应企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依靠科学管理, 深入挖掘发展潜能, 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也是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四是持续创新。自主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自主创业企业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 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的技术和产品品牌。

自主创业企业的软性资源开发成发展的硬件, 需要与硬实力的培养齐头并进、同步提升。具体到自主创业企业管理者, 如果领导能力出现“偏科”, 片面追求硬实力的提高, 而忽略软实力的培养, 必然导致管理者领导力结构的不全面、不平衡。领导能力的全面性, 是现代企业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由于市场资源配置要素的多元化, 决定了自主创业企业在获得资源过程中必须满足市场要求, 向市场展示自主创业企业由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的综合实力。如果自主创业企业管理者只具有发展硬实力的能力, 缺乏提升软实力的本领, 自主创业企业很难得到市场的全面认可。因此, 自主创业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要追求长期发展, 实现长期发展, 管理者必须建立全面的能力体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进而打造自主创业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自主创业企业管理者的务实能力, 是发挥软实力整合资源优势的基础

企业间的竞争, 硬实力是经营要素的竞争, 软实力则是经营本质的较量。在企业运行中, 软实力表现为内在的能量支撑和潜在的市场拓展力量, 这种力量的产生机理, 是以企业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科学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战略、企业社会公信度、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指数等诸因素, 来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资源, 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作用, 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的务实推动力。管理者要通过强化企业软实力整合资源的作用, 建立市场上广泛、长久的影响力, 进而强化企业的核心生存力。

核心生存是自主创业企业生存发展的终极目标。企业从基本生存到核心生存, 必须将企业软、硬实力进行有效整合, 在企业向核心生存目标转变过程中, 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 形成完整的发展链。在这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中, 管理者的务实推动将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将企业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植根于企业发展战略,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土壤中培养企业文化, 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脱离企业实际的空洞文化;二是将软实力和硬实力连接起来, 形成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建立管理、企业文化、品牌和人才培养体系;三是瞄准同行业先进企业, 在“对标”的基础上, 对企业软实力进行提升和改造。从过程上看, 大体要经过软实力的形成和软实力整合资源两个阶段。

在软实力形成过程中,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 以提高企业硬实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打造软实力的每一个环节都嵌入促进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要素, 以务实的态度,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先进理念, 引导企业适应形势变化, 与时俱进。同时要摒弃脱离实际、空洞、表面的理念和行为, 切实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提升软实力的品质。

在软实力整合资源阶段, 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不断优化资源整合模式, 放大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的优势。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主体。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 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能给企业创造发展机遇而形成软实力。企业文化能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实效, 衡量的标准就是企业文化对资源整合的效果, 也就是企业软实力整合各种企业资源的过程和能力。企业管理者的务实能力, 是激活企业软实力整合资源作用的重要因素。避免软实力建设遁入片面发展的误区, 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以务实创新精神, 把相关资源要素整合起来, 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三、自主创业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能力, 是将软实力打造成企业品牌的前提

企业品牌效应是企业软实力的综合反映, 折射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企业品牌需要企业定位、价值观、技术、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等一套企业文化和组织体系等软实力来进行支撑。

将企业软实力打造成企业品牌, 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转化的推手是企业领导者的创新能力。首先, 一流的企业必然有一流的品牌, 而一流的品牌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 这种独树一帜的软实力优势, 靠常规思维方式和传统办法难以形成, 必须开展全面的创新活动来推动。其次, 品牌竞争是企业间竞争的高级阶段,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 是企业软实力发展的标志。企业只有实现全要素创新, 才能将品牌经营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以鲜明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服务赢得市场。再次, 企业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 它不能模仿和复制, 始终要靠企业全员创新意识来滋养和促进, 并需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强化。软实力的发展, 实质上就是企业间创新意识的角逐, 只有企业管理者坚持不断创新, 才能形成企业品牌和形象的美誉度。

四、自主创业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是将软实力变成持久发展的保障

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是固化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方式。软实力一旦经过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选, 就能够固化下来, 对企业发展构成持久性的支撑, 这种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战略决策过程, 反映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推动软实力的制度化建设, 要形成“规划、计划、实施、评估、再规划”这样一个闭环流程, 同时要注重与经营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 不能游离于具体工作之外。企业的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 建设周期更长, 要不断积累, 持续优化, 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都是与软实力建设规律不相符合的。企业管理者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持久战的理念, 扎实做好企业的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制度要素, 并且对已经形成的制度不断优化完善, 才能使软实力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

企业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 往往都会聚集在企业独有的、不可复制的、不可交易的企业文化方面。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在企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良性互动过程中, 制度更加科学完善, 企业软实力得以不断提升。

另外, 要注重运用先进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来引领管理流程与制度设计, 使管理措施、制度标准落实有力, 制度和文化和谐匹配, 企业软实力不断彰显。企业还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不断创新完善企业制度, 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 形成发展模式、发展途径方面的比较优势。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

局第九社区管理中心) ■

篇4: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过创新取胜?

7月6日下午,由中国营销资源在线、创新联盟、《执行官》杂志联合井田商学院、华师经管学院共同举办的冠军论道“企业家沙龙”在东方誉采陶瓷文化主题酒店隆重举行。著名营销专家、品牌战略专家段传敏先生向来自珠三角的近两百名企业家们演讲了他对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的观点,得到与会企业家的强烈共鸣。

01 专家观点 嫁接智慧,培植“软实力”

传统企业正在“变”与“不变”之间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选择。过去一年里,不少企业纷纷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革,苏宁革自己的命,整体转型为互联网平台;海尔进行内部大裁员,实行去中间化管理。当下传统企业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互联网的挑战、低速增长的挑战、国际化的挑战。

传统是否就意味着落后?与海尔相比,格力没有太多变革的消息。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技术型企业。不少企业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但我们要同时思考互联网能否取代一切?互联网十年的发展,诞生很多奇迹,也吸引了大量人的眼球,数字化营销在急剧成长,但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它只占据很小的份额。传统企业究竟如何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坐落在佛山南海的一个家具企业或者可以给传统企业一些启示。

尚品宅配是一家家具制造业,这样的一个企业每年都保持着80%的增长,他们应用软件工程师的思维导出并实现家具定制,变成了清晰的C2B的模式。长江商学院的教授,阿里巴巴的执行参谋长曾鸣把C2B誉为新的商业革命,他认为C2B是互联网高度发达诞生出来的一种模式,但是尚品宅配不是诞生于互联网。家具行业企业不计其数,尚品宅配凭什么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懂得善待智慧合作者,舍得把钱花在智慧供应商身上,他们极其珍视人才的竞争力,善待合作者,每年花上百万聘请一位品牌广告专家做企业顾问。

回过头来看其他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家具制造业,很多企业主愿意花钱在各种不同的层面,或衣食住行,或人情关系,却极少有人愿意为智慧付费。尚品宅配对人才对智慧的重视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并非不能创造领先的东西,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领先的价值观。有没有为内部人才营造成长的空间,再强大的系统也不能忽视人的重要性。再看另一个案例,在光电行业,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是太阳能行业的教父,但由于眼中却没有人才,没有可靠的人,最终日薄西山。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建本是一个在工厂当一名工人,却知人善任,成为光热产业的领袖。

不可否认,很多传统企业的制造能力很厉害,但是品牌工作、智慧化工作都没有开始。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能够带来溢价的空间。在建材家居领域,很多人不太愿意投资,他们关注销量而不关注品牌,等到真正发生危机的时候才发现品牌的重要性。对这些企业,我想说,不要看你今天赚了多少钱,而要想想你明天还有没有在市场上赚钱的资格。

我建议粤商要加强对智慧的重视和使用。传统企业要学会整合外部人才,外部资源,诸如媒体、高校人才和机构为己所用,它可以为你的企业带来不同寻常的改变。同时花大力气寻找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不要迷信一味内部培养,外部人才十几年的工作积累和实践经验值得企业为他们的智慧付出,同时这些人还会带来其他相关的资源和人脉。但是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需要甄别清楚。

对于企业改革创新,企业家不能遇到反对就停止,而要给创新留出空间;同时关注互联网,积极试验;不要畏首畏尾,也不要盲目冒进——你的价值不会一夜间消失,但可能会消失。(本文节选自作者在冠军论道企业家沙龙上的演讲,有删节)

段传敏(创新联盟执行主席、《执行官》杂志出品人)

02 论道环节

话题一:企业通过哪些方面提升软实力?

梁伯强:有人认为要以产品品质征服消费者,有人认为要用品牌征服消费者,有人认为是服务,在不同的行业,应该用什么方式比较好?从提升软实力、竞争力上,你准备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段传敏:其一,关于产品本身。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说家电业就已经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了,但是现在的格力依旧有生命力。所以说,尽管是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中,但在产品上依然有很强的挖掘空间;其二,东莞一个卖床垫的企业——慕思,搞了一个睡眠系统,产品卖出很高的价格,产品往周边延伸,品牌知名度很高。再对比一个老牌的企业,喜临门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行业中最早请明星做代言,有70%的新品销往海外,给宜家做代工,品牌建设滞后。

深圳有个文化品牌的企业,红岁茶叶,卖的不是茶叶,而是赋予红岁茶一种奢侈感文化的内涵在其中,茶叶成了奢侈品,文化品的一种载体,成了深圳文化产业的一个标杆,打造一个品牌,用授权管理的概念去分销产品。在深圳文化创意园做了一个奢华的文化体验中心。同样是做品牌,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考虑,有虚拟的,有空间的延展,也有从产品挖掘的空间,

刘允因:我正在打造一个陶瓷主题文化酒店品牌,这个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考虑:第一,看企业的战略定位在哪里。东方誉采陶瓷文化主题酒店最早的定位就是做有中国特色文化的酒店,用酒店做一个资源对接,人才集聚,宣扬佛山陶瓷文化的平台。成立两年以来,我曾邀请了很多顾问来探讨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推敲才确定东方誉彩的名字,LOGO,确定了以后的方向、产品,营销服务的手段,团队建设。在筹建过程中,曾邀请过专业酒店管理团队。

李婧:高登铝业从1993年到现在有21年历史,2008年以前,企业主要业务以出口为主,不太重视于国内的市场的销售,也不注重品牌建设。我们接班以后,开始考虑打造品牌,把品牌树起来,经历了从不知名的品牌,先后获得了广东名牌、广东著名商标等荣誉这个过程。在软实力方面,我觉得品牌建设是很重要的,此外,文化也很关键,小企业靠管理,大企业靠文化。我们也在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家文化,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老一辈的质疑,尤其是跟着企业打拼了二十多年的老臣子是不认同的,比如开会、培训学习等,老一辈觉得这是形式的东西,但我们认为做企业要虚实结合,所以面对这些反对,先要尊重他们,然后改变他们,因为要让老臣子尊重你,你必须先尊重他。

nlc202309040941

作为铝材行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怎么进行创新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我们从原材料到加工环节到成品都是自己在做,今年开始又增加了几项,现在只要选择高登就选择了一站式服务,我们转型为卖服务的。

今天谈到了应用外脑智慧的问题,我的企业也聘请了一些外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竞争对我比我们还努力。所以我们必须要跑得很快,所以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老板要引领一个企业,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成长,必须自己要先改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去影响和引导员工。

陈志杰:品牌是一个标签,消费者需要一个标签去帮助他们判断一件东西的品质和优劣,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产品品质、功能、服务、或是销售模式,只要这其中有足够厉害的亮点就能抓住消费者。地板砖是被踩在脚下的,看不到商标,但做产品不能只盯着自己的短处看,要看自己能发挥什么长处。陶瓷看不到商标没关系,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比如从消费者选择产品的角度和方式切入的。比如他们会从网络搜索,我们要做网络宣传。他们到了线下,我们要做专卖店的引导展示,使得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被吸引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造自己的品牌而不仅仅是盯住产品本身。此外,还要在消费过程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地板砖的关注度低,消费平率低,能让消费者记住才有利于口碑的转播。目前我们重点在开发原有客户的转介绍,这也是品牌建设的一个过程。

冯锦强:我是做木板年画的,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领域,传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多数人谈的都是传统文化如何难以传承,很多文化去到外国就可以发扬光大,为什么在国就难以生存?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敢做敢想,有历史责任,把传统的手艺做成一个品牌。

话题二:不触电就死定,触电立刻死,如何看待互联网?

梁伯强:我接触过很多企业,问他们有没有接触互联网,他们都说在淘宝天猫一类的平台开了店,这叫互联网吗?究竟什么是互联网?中小企业到底应不应该加入互联网,如果触网,如何触网?

段传敏:我的态度是“保持积极,保持距离”。保持积极,是指我们对新东西要必须去了解它,用积极心态和方式去接受它,应用它。保持距离,是指要考虑我们的方向、人力变革以及我们实际推进的能力可不可以达到,甚至要考虑到变革引发的风险,究竟是渐进式的由表及里,还是由局部扩散到全公司,或者是用一个独立的品牌单独运作。苏宁采用的方式造成的风险会大一些,毕竟内部习惯性的东西很难改变,重构价值的基因必须要全部打碎才能重生,苏宁这种休克式的方法会让企业的阵痛非常持久。所以选择的方式要看企业要达到的目标,要分析资源和能力相匹配。

陈志杰:木板年画项目今年五月份才推出,我们的体验馆要配合互联网运作。我们有自己的品牌,创新的东西如何和自己的品牌融合在一起?我觉得除了用互联网来宣传之外,还要把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衔接互动一体,才能走远。怎么让所有的顾客成为免费的推销员?除了线上,现在还要有多元化的形式。刘允因:互联网不是搭建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的,口碑传播也是。互联网是一种思维,先有思维才有应用。佛山很多制造业,南庄很多陶瓷业,电商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物流配送,二是数据库,供应商体系和客户体系的建立,三是内部的团队,他们是不是一条心认为这件事能做。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股东是否认同。有了这几个基础,不断沉淀、积累,在合适的时候推出。准备好了才开始,才能成功。电商是一个烧钱的游戏,互联网不是单一的, 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列,要一个个分析,同时要瞄准一个标杆企业,做得好的,跟着他走,研究它,学习他,让后超越他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李婧:我们目前旗下的一个铝锑品牌涉及了互联网这块。当下比较关注微信的应用,在微信上发产品,很多人会咨询,这又是一个新的销售方式。现在每个企业都会用微信公众号来传播自己产品。移动互联网的粘性也厉害,可以线上谈,线下交易,但是暂时我们还没有尝试。目前已经请人在做该方面的规划方案,企业的终端产品是可以做的,类似于铝锑,门窗这种,但是型材就很难,目前都是按吨计算的,在操作上有难度。

冯锦强:我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更多在于信息的传递,如何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到我们。更多是展示功能,推进的是内部管理。下一步是和经销商的沟通,再下一步才是卖产品。

篇5:如何提升烟草企业文化软实力

当今全球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单靠传统的硬性竞争优势已难以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另外,企业所拥有的硬性竞争优势保有时间越来越短,且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现在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在着手建设企业文化,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理解上的误区。一是企业文化务虚化。在一些企业,一提到企业文化建设,不少人认为是做虚事,装点门面,故弄玄虚,不能创造效益贡献GDP,对企业发展似乎没有多大推动作用。二是企业文化片面化。一些人用直观的、表象化的思维模式曲解企业文化,认为搞几次文体活动、办几次板报、挂几幅名言警句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没有将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是用活动来诠释文化,用口号来渲染文化,用会议来落实文化。三是企业文化万能化。认为凡是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是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团建设等工作混淆。四是企业文化差异化。这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践行方面,许多企业自我理解引申企业文化,发展所谓的“子文化”,导致各基层并行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千差万别,员工在文化落实上标准不一,企业文化未能完全秉承集团公司的“母文化”体系,使自己管理特色和品牌战略在基层的推广行为滞后,步伐缓慢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文化定位。准确的文化定位是基于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历史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后的科学研判。企业文化作为依附于企业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有人把它的核心内容形象的比喻为企业的灵魂,蕴含着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信条等附带企业特殊信息的文化基因,它为文化理念系统的形成、传播和普及奠定基础。文化定位就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创新、发展,从而形成特质鲜明、不易模仿的文化理念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顺利实现了文化定位。本土的文化理念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文化定位的过程,“本土”文化体系就是企业的文化基因。

其次是文化落地。所谓企业文化落地,就是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把企业最高管理层所倡导和推行的文化理念转化成行为和结果,就是能用创新的理念、超越的勇气、长久的坚持去实现理念的热升华和文化的软着陆。企业文化如同一粒种子,不能总悬浮在空气中,只有在适于生存的特定企业土壤环境中落地生根发芽生长,才能在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弥久散发文化芬芳。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会陷入上面所述种种误区,归根结底是没有实现文化落地,既没有在认识上深刻的理解,更没有在行为上强力的执行。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文化战略突围,也就是实现企业文化从虚无到殷实、从弱小到强大、从悬空到着陆的过渡,这就需要通过建体制、创模型、做培训、搞活动、抓创新、造氛围、广传播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套文化解决方案来实现。

企业一直在用各种文化载体潜移默化的实践着企业文化:制作全家福、张贴安全寄语、征集安全家书等安全措施的强力执行推动了安全文化的落地;“双优企业”建设、整套服务方案执行、服务型企业建设为服务文化落地做了最好的铺垫;体制转型、现代企业建设、制度建设为文化落地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一站一报一刊”宣传平台建设,树立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部旗帜和外部窗口等等。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已经建立,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文化合围、全面落地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最后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永葆青春、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世界五百强的海尔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创新文化典范,有人这样评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海尔的每天也是新的”。正是在这种创新理念的支撑引领下,才使得海尔在短短26年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在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年营业额1400亿的全球化集体公司,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之一。

在文化创新方面,企业一直很给力:管理创新从无到有,制度建设全面开花,创一流企业成效卓著,人才管理活力涌现,流程再造日趋完善,整套服务效益凸显,现代化企业建设全面启动……,这些大手笔有力促进了创新文化和企业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企业文化基因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显现。但是,客观的说,我们的文化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还需要在思维方式、行为理念、管理模式、行为规范等更广的领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篇6:传统文化对提高我国软实力的意义

摘要:

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来受到重视。中国身处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要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和萃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基因。把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有利于在国家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价值;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建构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关键词: 软实力建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基因独特优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而言,不能把推进社会的恒久动力仅仅锁定在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层面上,而是要寻找一种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并借此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所谓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国家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观;三是具有合法性的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这种影响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根据“软实力”的理论,一个国家如果能以自己的文化价值、制度设计、政府和国民形象等因素来吸引其他国家,使之自愿跟随其后,模仿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或发展模式,进而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具备了较强的“软实力”。有人把“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也有人认为,衍生“软实力”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组织或国家的文化所表达的价值观、国内惯例和政策所树立的榜样,以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方式。可以看出,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提升国家软实力重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就如袁行霈老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它宛若滚滚不尽的江河,不断吸纳支流,或直或曲,或急或缓,或涨或落,变动不居,只有不断以新的形态代替旧的形态,才能永葆青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砍掉了一个民族的根,还如何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牛顿所说的“巨人的肩膀”,我们要想看的更远,做的更好就必须站在这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肆意的践踏巨人的肩膀。就如《甲申文化宣言》中提到:“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是放射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关键就是要自觉的主动的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我们要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调整和摒弃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从而建设起适合社会发展的新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华夏民族的这片土地上以各个民族为主体创造的,中国人世代传承的,至今仍有影响的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形态且不断发展延续的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在广大人民的言语、行动、思维中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独特的与精致的语言文字、工艺与文学艺术,一种乐生的、务实的、注重此岸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性的某些负面弊端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说中国对外传播自己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文化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在西方与东方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相比。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衰落下降,进入21世纪,中国需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非常重要。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着力保护,实质上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保护和提升。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家软实力建构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在国家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价值,对于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璀璨耀眼、源远流长的丰富传统文化。从世界文明史看,作为与西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列的世界四大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国家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无疑有利于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扬长避短的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建构国家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从商代的王权至上的观点到孔子的重仁的德治主张;从孟子系统的仁政学说到荀子的礼治主张;从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到庄子的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到法家的君主至上论和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再到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些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有延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通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助于文化交流必然能够为国家软实力建构发挥相应的作用。

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会形成一些恒久的理念和价值观念,这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民族心理形成的重要依据。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秉承和价值理念。它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自信心的需要。,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文化精神并不抽象,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最本分的东西,必须批判性地吸收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

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的民族精神要长期传承下来。文化经典教育可以激浊扬清、补偏救弊,对社会思想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近年来,我们竭尽全力去追求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也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但同时,科学除了造福人类之外,也有可能被滥用,带来难以掌控的危险;制度和社会的日益理性化,可能伴随着对个体的冷漠和无情;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的获得,也有可能导致物欲至上、道德沦丧。文化的整合性告诉我们,现有文化并不一定直接地完全能够破解现代人面临的人性困惑。在现代人全新的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面前,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也许我们能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破解当下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钥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延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国民人格素质有积极作用。同时,引导全社会把阅读文化经典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有利于国民重新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我国进入经济强国做好文化储备。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现在,纪念孔子已经开始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孔子学院也在不胫而走。据最新资料,迄今为止,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200多所,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猎奇,而是对东方智慧、中华文化的一种新的回顾和思考。这一现象,一定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要借鉴国外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启示: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借文化产品同国外民间组织打交道传播中国文化。我国应善于同国外民间文化组织打交道,由这些组织出面向国外民众介绍真实的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并主动进行政治游说,以期逐渐改变一些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影响外国对华政策。在这方面,与外国民间组织合作开发文化产品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用文化产品应对“中国威胁论”,消除西方国家部分人士对中国的敌视。

篇7: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种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世界的流行语。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范畴。正如前新加坡高级官员李宽冶所说:“只有当其他国家羡慕并期盼能效法该国文明时,该国才具有了软实力。中国作为亚洲传统的轴心国的地位为自身现代化 进程创造了丰富的软实力储备。优势归优势,只有将这些资源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促进中国和平崛起 的核心力量。但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中国文化才能在通向强势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一下五个方面:(1)、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2)、文化相关产业(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教育(5)、国际话语权。

当然,现阶段虽然各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但也要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广阔前景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说明,文化软实力是社会发展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我们要提升软实力,狠下硬功夫,为此应做到: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篇8: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

关键词:体制和体系,战略,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的科技工作者,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此, 很多企业都投身于科技创新, 投入大量的资金, 开展科研项目研发、新产品的研制, 力争本企业本立足于行业内科技尖端。但如何做到尖端, 往往大部分企业只看到有多少的新产品产生, 创造了多少的新产品产值, 而忽视了科技研发所必需的软件基础,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的软实力。就目前而言, 科技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我个人认为科技硬实力指的是科研项目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 而软实力则是指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的完善和体系建设;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内容;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文化理念等。

谈到科技创新, 人们往往想到怎样开发新产品, 很少有人想到过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建设。实际上, 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大部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适应到市场经济, 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体系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 科技创新体制完善和体系建设的工作主要在如下几点: (1) 根据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需要,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以保障企业内部技术相互融通, 产品技术的互补与衔接, 形成一种不同技术领域通力协作的氛围, 避免出现各自闭门钻研, 产品技术问题处理不及时的局面, 从而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 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效运行的组织系统。 (2) 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制, 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较强烈的创新意识, 并且要时刻将创新、努力开拓的意识传导给项目组的每位员工。对企业的科研项目实施考核, 将未按期完成科研计划的项目组成员纳入黑名单, 其成员不再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 同时实施项目组绩效考核, 企业科研项目费用的发放按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而逐步发放。 (3) 分工科学到位, 责任主体明确。企业科技创新员工职责明确, 员工按时按质完成份内的本职工作, 企业对员工实施“能者上, 庸者下”的管理制度, 同时制定激励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制度, 促进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推诿工作而演变成积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 从而调动企业员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4) 建立评审制度。为使科技创新工作能有效的展开, 必须具备科学的评审制度, 如对企业内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对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等进行评审。 (5) 建立和完善评估控制制度。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内容, 涉及的成本的大小, 创造效益的大小等, 设立相应的检验评估机构。

有了科技创新体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建设, 接下来要做的是制定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但企业更期望的是要使竞争地位发生改观, 希望在一种新的、更有利的某一点重新建立竞争优势。因此要做到这一点, 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有许多企业, 他们虽然是技术创新的完成者, 由于没有从战略高度考虑技术创新, 导致企业战略或者商业失败, 没有从技术创新取得更多的效益, 甚至失去竞争优势。比如, 美国施乐公司是复印机的创新者, 然而, 80年代, 日本的佳能公司却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技术创新固然重要, 但对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战略更重要。通常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按下面步骤来制定: (1) 通过根据企业的愿景和整体发展战略, 提出清晰的技术创新战略意图, 如成为行业中的市场份额领导者; (2) 对企业的优势、劣势、竞争市场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 明确技术创新的目标, 如使新产品销售额达企业总收入的45%; (3) 通过市场吸引力调研、竞争态势分析, 综合考虑企业的商业能力及市场的吸引力, 来选择技术创新的主攻领域; (4) 通过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术路线图) , 选择正确的技术能力发展方向和路径, 如采用特种化工技术; (5) 根据企业自身能力与创新战略的匹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战略方针, 企业可选择原始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等战略方针; (6) 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 对各主攻战场进行资源分配和平衡; (7) 制定各主攻战场的战略部署, 确定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方式, 可选择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收购的进入等方式; (8) 描述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使产品路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 制定长期新产品开发计划。

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引, 而科学技术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 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提升企业科技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实现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也是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如下: (1) 企业应结合自身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企业发展壮大情况, 在人才引进方面考虑到前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建立一支专业配置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并培养专业性强、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学术带头人。 (2) 为更好地稳定科技人才队伍, 企业应为科技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让科技人员有晋升的渠道, 并给予发展的空间让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得以施展个人才华, 从而使科技人员对个人前程充满憧憬。 (3) 企业为科技人员提供培训机会, 通过培训学习, 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 可以让科技人员对企业产生信赖和依托感, 从而为企业稳定人才队伍。 (4) 企业可对科技人员实施有效的激励制度, 要充分运用企业的绩效工资, 根据老、中、青科技人员的特点, 制定贴切不同年龄层次科技人员激励制度, 避免“大锅饭”的传统, 从而保持长期的激励机制。

很多学者认为, 当代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美国在研究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一种无形力量的作用, 而非技术、资源、设备这些因素, 后来他们把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纳为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文化是创新文化, 该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 往往将创新文化归入了技术创新中, 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文化的有无则决定了企业生存、竞争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 企业对技术创新文化的定义为:技术创新。这种企业科技创新的文化理念是: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不断地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逐步缩小以至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都知道这个文化, 但如何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文化理念, 能做到企业不多, 大部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员工心目中, 更谈不上形成企业的科技创新文化。国内成功的案例, 如海尔将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在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 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意识深处, 相信只有创新, 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而每个海尔员工都积极创新, 敢于进取, 创新思想已经。由此可见, 企业只有将科技创新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并传播至企业的每个角落, 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 在群体创新文化条件下, 激起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科技人员的不断思考和创新的奋斗精神, 为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奠定科技基础。

作为企业, 发展科技是必行之道, 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能关注于企业科技的硬实力, 只有提升了企业的的软实力, 企业的硬实力才能不断地得以强大, 企业才能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实现持续壮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金辉, 曹萍.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J].成都:经济体制改革, 2000.

[2]李俊江, 李政.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J].吉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3]李丽.基于组织变革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

[4]宁滇.以技术创新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传统企业如何培植“软实力”】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软实力05-15

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06-27

提升企业软实力06-05

软实力企业会计05-17

企业文化软实力07-20

企业财务软实力07-20

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08-22

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08-27

论企业文化软实力08-24

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09-10

上一篇:环卫车辆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党校培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