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024-05-09

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精选6篇)

篇1: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都市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

一、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

二、都市农业的特点

1、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其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4、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三、都市农业的主要类型

1、农业公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利用农业生产基地来吸引市民游览,主要是供观赏和旅游,面积比较大。一般选择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农产品种类而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农业公园分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2、观光农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开放农业园地,让市民观赏,采摘或购置。有的主要是供观尝农村景观或生产过程,有的可以购买新鲜产品(如花卉),有的还可以参加采摘果实。有的农户开放自家的花卉种植温室,有的观光农园集中区建立了展览室,让游人在观赏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3、市民农园。这种类型特点是,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农地,直接参与农业植栽,亲身体验农业劳动过程。市民家园一般设在市区较近、交通、停车都便利的地方。农园经营者把整个园地划分若干块,分别租给不同的市民,供他们进行耕作体验,有的可以解决一些吃菜或就业问题。

4、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区,以吸引旅客住宿为特点。农场以生产果、菜、茶等农作物为主,经过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农场原有的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动物、昆虫,引进一些游乐项目,开发为休闲农场(或度假农庄),把市民的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钦和娱乐等多种活动结合在一起,适应他们度假游乐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 — 1 —

农场”,澳大利亚的“度假休闲农场”。

5、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农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北京的少儿农庄。

6、高科技农业园区。这是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功能等于一体,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这些园区有的可以对外开放,接受游人的观尝,有的属于封闭型,不接待游客。

7、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在适当位置建设狩猎场、游泳池、垂钧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署、科学孝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8、民俗观光园。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稍加整修提供可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居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9、民宿农庄。主要是为已退休或将退休的城里人租住农村房屋,迁居农家。这些人中有教授、导演、设计师、工程师等,他们在城里均有较好的楼房,但非常向往农村的风光,游览田园景观,希望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挑园式生活。

部分城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通州区:

1、加强政策扶持。一是扶持设施农业。对连片集群式的设施农业基地、唯一性的农产品设施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专业村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原有合作组织进行整合,建立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区级行业协会,加以扶持、规范、完善,同时分区域、分行业建立行业分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能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三是扶持农产品品牌及认证。培育和引导生产加工单位树立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重点在农产品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和认证方面给予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为带动,采取“公司+农户+商标”和“合作组织+农户+商标”的方式,吸纳农民成为品牌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降低农民市场风险。四是扶持都市农业走廊建设。重点扶持设施农业产业群、观光休闲区、农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农田治理等。五是扶持籽种产业。对种植、养殖的品种进行改良换代,重 — 2 —

点是蔬菜育苗、小麦良种繁育、乌鸡、祖代种猪、优质肉羊种羊、观赏鱼的引进等。六是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采摘、观赏、垂钓等园区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七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银农合作、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重点扶持现有和新进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观光农业等类型的龙头企业。

2、搭建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为整合农业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条件,搭建了由政府主管区长牵头,农委统筹协调,发改委、财政局、科委、水务局、林业局、种植中心、养殖中心、农机中心、经管站等涉农部门参与的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平台主要负责设施农业使用菌类生产,中低产田改造,农业节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村新能源开发,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等12项重点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分别确定了负责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同时明确了工作任务。

3、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全区推行以大额资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在村级设置基本账户,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单独开设一个“集体大额资金专储账户”,对集体资金实行转户储存,规范管理。

成都市温江区:

(一)推进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1、突出抓好策划规划工作。编制了《温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策划规划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城、现代花卉产业基地、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等功能区。依托四川农大研究生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集中发展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导的泛农业总部经济;依托“鱼凫田园”项目,挖掘成都平原大田风光、川西林盘景观和古蜀鱼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都平原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基地”;依托花卉基地,打造以花卉生产、展示、交易以及花卉文化为基础的花卉景观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重点建设4A级农业旅游景区。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多元,建设园区道路、渠系、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同时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搞好门前景观绿化。

(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注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层次的农业市场主体。目前,该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61家,成功培育了四川华侨凤凰集团、成都统一企业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成都万花公司、成都艾文博花卉世界有限公司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128个,其中省级示范专合组织2家。

1、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实施土地租赁和规模经营的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制度,以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负责人进修学习的奖励补贴制度,对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在 — 3 —

项目建设用地、税费减免、财政奖励、信贷、技术推广和品牌认证等方面进行扶持。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在推行大树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农村产权的抵押担保贷款。

2、做大做强专合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引导和推动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培育在生产、加工、流通、信息型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发展瓶颈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该区实施了 “两股一改”,即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和以转变农民身份为主体的村改居,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科学合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推动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1、多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支持业主与农户采取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土地流转和其他产权转移提供服务。目前,该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9.76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57.61%。

2、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和合理利用。坚持产业规划与建设规划、规模利用与节约资源相结合,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辖区农业投资公司参与,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发展保障

1、加强项目投资服务。主要引进充分体现温江本土文化特色和花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都市生态农业体验旅游项目、以中高端家庭市场和高端商务客户为目标的旅游项目以及针对专项市场的顶级乡村度假旅游项目。同时,建立现代农业投资服务中心,制定入驻项目流程图,对入园项目审批程序、在建项目管理办法、项目退出机制等做出了相应规定,并按规定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农信通”短信平台,并依托短信平台建立了全区信息互通及信息服务联动体系。在整合各类协会的信息资源基础上,建成了网上虚拟市场,以虚拟市场促进实体市场交易。2009年,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带动全区农产品销售达2亿多元。

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借助市场、交通、信息等优势,对农业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等资源进行聚集发展,在全区统筹建设5个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并依托区农业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服务中心,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同时,按“1+13”的标准配套建设文体、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设施,促进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济南市历城区:

(一)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长期以来,历城区坚持用旅游的理念来包装和提升农业,围绕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消费需求,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等方面的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旅游度假型农业。

1、围绕“好看”,按照“点上求突破,面上成景观”的要求,着力打造局部看点,营造整体景观。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突出“先观后用”,每年引进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观赏性高、适销对路的农业新品种近百个;在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大力建设农业生态园、大樱桃观光采摘园、百菜观光园、草莓文化科技园等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在大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上,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利用“四荒”、森林等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综合开发力度,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先后建成红叶谷、九顶塔、九如山瀑布群、卧虎山国际滑雪场等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19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十佳”旅游景区6个。

2、围绕“好玩”,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全年农家乐”的要求,策划推出特色游乐项目,构建四季旅游大格局。依托各大景区景点、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场所,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举办形式各异、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近两年,该区先后推出了桃花节、梨花节、果品采摘节、草莓文化节及休闲垂钓等特色旅游项目50余项。2009年该区仅举办果品采摘活动,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采销农产品2000多万公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

3、围绕“好吃”,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为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包装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产品由商品向礼品化转变,努力达到“寓销于游、游中促销”的效果。

(二)经营生态,夯实基础

1、以“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为目标,实施了绿山治水工程。在山区,搞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旱作农业项目;在平原地区,建设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2、为解决农村环境面貌较差问题,该区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规范“农家乐”饭店,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养畜区粪便治污项目。

(三)健全机制,强化支撑

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区镇两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体系。在社会宣传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平台,对农业园区、节庆活动、特色产品等进行宣传,每逢“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来临,都要举办“旅游暨绿色农产品展 — 5 —

示招商会”,对全区上千种特色农副产品和19大景区景点进行集中展示,对旅游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项目进行集中招商。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持续加大政府投入。2008年以来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净增1000多万元。另一方面,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同时,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对区直各部门对上争取的扶持资金,在不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捆绑使用。

淄博市张店区:

1、围绕生态宜居、体验参与和休闲娱乐三大功能,重点规划建设“四个片区”:一是优质粮食生产片区。主要发展精准农业生产,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挖掘山区独有的资源潜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培育、山区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是生态经济林果带。重点发展经济林、林果等产业,积极引导规划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四是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设绿色通道防护林带以及环企、环村生态林,大力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果,提高森林覆盖率。

2、为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该区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发展都市农业。在“点”上,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各类都市农业园区,建设都市农业园区。在“线”上,以政府投资为主,大规模实施沿路、沿河绿化,以及河沿岸生态经济林带、公路沿线经济林带、花卉苗木带等工程建设,构筑绿色生态长廊。在“面”上,围绕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同时建设历史文化、休闲体验等项目,打造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3、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企主办、社会参与”的都市农业发展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出台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股份合作制的相关政策,举办培训班,指导农民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引导农民将土地向资本和技术雄厚的企业和经营大户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发展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配套齐全的品牌农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三是与科研院所联系,引入先进的科技项目,带动都市农业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4、制定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相关扶持政策,每年投入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扶持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对长期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镇村,给予每亩每年300元补助,连续补助3年,同时每亩给予300—500元的苗木补助;对进行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镇村,按照其投资额的5—10%予以补助。此外,积极鼓励支持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都市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需的土地指标,优先予以安排。— 6 —

篇2: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 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的地道性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

“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 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 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 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

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 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 时期 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2.营养生长时期 指植株的根、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3.生殖生长时期 指植物在营 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孕蕾、开花、结实。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4.例举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1顶芽与侧芽、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

2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4极性与再生

5.简要介绍温度、光照、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超过两个极限温度范围,植物生理活动就会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1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2高温和低温的障碍

3春化作用

其一,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其二,光能调节 植物整个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1光照强度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 2 光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光周期的作用

水不仅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而且在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各 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还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 解过程;其次,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可以维持 细胞组织紧张度(膨压)和固有形态,使植物细胞进行正常的生 长、发育、运动。所以,水分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 境条件之一。1药用植物对水的适应性2药用植物的需水量和需 水临界期3旱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7.简要介绍营养元素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N素充足时,植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 物质能力强,营养体生长健壮,为优质高产打下了物质基础

P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成,增施P肥,可以防止落 花落果,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K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糖类的形成、运转和贮藏,促进 N的吸收,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维管束的正常发育,抗倒伏,抗病虫害,促进块根块茎的发育,使果实种子肥大、饱满、品质好

8.我国药用植物品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影响品质形成 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采用两种指标:

一是化学成分,主要指药用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多少,以及有 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二是物理指标,主要是指产品的外观性状,如色泽(整体外 观与断面)、质地、大小、整齐度和形状等。

(1)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2)药用植物生长年限的影响

(3)药用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4)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与组织的影响

(5)药用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

(6)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

1.简述种植制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它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耕地上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 种植方式的综合种植制度不仅具有宏观布局功能,而且具有微观技术调节功能,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以对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可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该地区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

2.如何制定药用植物生产布局的方法与步骤?

1.满足需求原则确定植物布局必须满足人类对农产品(包括药材)的需求,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目标。2生态适应原则 生态适应是植物布局的基础。

3.可行原则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品种、熟制和面积 等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

4.生态平衡原则 在进行栽培植物布局中,必须注意用

篇3: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同在2004年, 一批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美国专家学者, 在网上发起了为期两周的关于海洋文化的研讨, 形成了美国海洋文化指南。该指南后来成为了美国12年中小学海洋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为海洋教育进入美国中小学课堂、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海洋文化奠定了基础。

美国认为, 具有海洋文化的公民应做到如下三点:一是了解海洋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二是能够就海洋话题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三是能够分析和理解海洋及海洋资源相关信息, 并做出有依据的、可靠的判断。显而易见, 以上三种能力之中, 第一种能力是后两者的前提和基础。美国海洋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海洋具有众多特征

海洋的存在是地球的主要地理特征, 地球表面积的大约70%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包含许多洋盆, 如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由于地球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洋盆的大小、形状和特征 (包括岛屿、海沟、海山、断裂峡谷) 有所不同。海洋中也分布着高山、深谷和平坦辽阔的平原。

海洋形成了自己的环流系统。风、潮汐、地球旋转、太阳辐射以及海水盐度的差异是环流的原动力。洋盆以及邻近陆地的形状影响着环流的路径。

相对于陆地而言, 海洋的平均高度被称为海平面。在计算海平面高度时考虑了潮汐引起的差异。当板块构造变化引起洋盆体积及陆地高度变化时, 海平面高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陆地冰盖消融或增厚也会改变海平面高度。海水变暖、变冷会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收缩, 海平面也会随之变化。

地球上97%的水都存在于海洋中。海水是咸水, 其冰点略低于淡水;海水的密度略高, 其导电性更强;略含碱性。海水中的盐分来自陆地侵蚀、火山爆发、海底的化学反应和大气沉降。

海洋是水循环密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海洋通过水汽蒸发和降水过程与地球的所有江河、湖泊、水库构成有机整体。

海洋连接着主要湖泊、流域和河道, 地球上所有主要河流的终点都是海洋。河流、小溪携带着营养物质、盐分、沉积物、污染物到达河口, 然后流向海洋。

海洋面积虽大, 但海洋本身及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二、海洋与海洋生命塑造了地球特征

许多陆地物质和地球化学循环源于海洋。暴露在陆地上的许多沉积岩也形成于海洋。海洋生物形成了大量含有硅酸盐和碳酸盐的岩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海平面的变化使得大陆架扩展或收缩, 创造或破坏了内海, 并改变了地表形状。

沿海地区的岩石、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经受着风、浪、河流、海水的侵蚀。

陆地受到侵蚀, 河水把冲积物带到海岸形成沙滩。有些沙滩也是海浪冲击海岸的结果。沙子的分布受沿海地区海浪、水流的影响, 发生季节性的变化。沙子里含有极其微小的动物、植物、岩粒和矿物质。

板块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海浪作用影响海岸的地表结构和地貌。

三、海洋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洋通过调控地球的能量、水、二氧化碳的方式来控制天气和气候。

海洋能吸收大部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海水蒸发, 热量流失, 而这种热损失导致大气环流。水蒸气进入大气, 凝结并形成降雨。热带海洋水分的蒸发、凝结为飓风和热带气旋提供了动力。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导致全球气候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因为它改变了太平洋热量释放并进入大气层的路径。

地球上多数降雨都源于热带海洋海水的蒸发。

海洋主宰地球的碳循环。地球上一半的初级生产力都集中在海洋的阳光照射层, 地球排放并进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半左右被海洋吸收。

海洋通过吸收、存储、传递热量、碳和水的方式, 已经并将继续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5万年里, 海洋环流的变化曾经产生了大规模的气候突变。

四、海洋使得地球适宜居住

空气中的绝大部分氧气是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人们认为海洋是早期生命的诞生地, 在海洋里发现了最早的生命存在的痕迹。

五、海洋维系着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海洋生物大小不等。从最微小的病毒到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如蓝鲸, 都生活在海洋里。

海洋里的大多数生命都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微生物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它们不仅有着最丰富的生命形式, 还有着极快的增长速度和生命周期。

一些主要生物种群只存在于海洋。与陆地上主要生物种群的种类相比, 海洋的生物种群要丰富得多。

海洋生物学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独特的生物生存方式 (如共生) , 这些生存方式在陆地上并不存在。

海水表层、海水内部到海底, 海洋的三重空间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场所和多样化的栖息地。地球上绝大部分适宜生命生存的空间都存在于海洋中。

环境因素制约着生物的栖息地。由于盐度、温度、氧气、酸碱度、光线、营养成分、水压、酶作用物、循环流通等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洋生物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 即呈区域分布。与地球上的其他地域相比, 某些海洋区域里生存着更加丰富多样的生命体。然而, 海洋的大部分区域则被认为是像沙漠一样, 毫无生机。

深海生态系统不靠阳光和光合作用也可存在。热液喷口、海底温泉、甲烷冷泉、海底鲸类遗体提供了生命所需的化学能量和化学合成物质。

在海洋沿岸, 潮汐、海浪和生物捕食影响着生物分布及多样性, 形成垂直分带模式。

河口是许多海洋、水生物种重要的繁育场所。

六、人类与海洋密不可分

海洋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海洋为人类提供淡水 (地球上的降水主要源于海洋) 和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氧气;调节地球的气候, 影响天气和人类的健康。

我们从海洋中获得食品、药品、矿产和能源。此外, 海洋是交通运输的通道, 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洋是人类灵感、娱乐、发现和复兴的源泉, 也是许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元素。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沿海地区。

人类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海洋。法律、法规和资源管理政策, 规定可以从海洋中获取什么、向海洋输入什么。人类的发展和活动会造成海洋污染以及沙滩、海岸、河流等的物理改变。此外, 人类使得一些大型海洋脊椎动物改变了它们的栖息地。

沿海地区易受自然灾害 (海啸、飓风、风暴潮、海平面变化、巨浪等) 的袭击。

每个人都有责任关爱海洋。海洋维系着地球上的生命, 人类也必须维护海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地管理海洋资源需要个人、集体共同努力, 付诸行动。

七、海洋尚待开发

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最大的待开发的资源空间, 目前人类只开发了不到5%的海洋。因此, 海洋是未来探险家和科研人员的前沿阵地, 将为其调查和探索提供巨大机遇。

认识海洋远不止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要更好地了解海洋系统及其发展过程, 还需要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勘探和研究。

在过去的40年里, 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显著增加。未来海洋资源能否得到可持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取决于我们对海洋资源及其潜能、局限性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新技术、新装备增强了我们探索海洋的能力。海洋科学家们越来越依赖于卫星、漂流物、浮标、水下观测站和无人潜艇来探索海洋。

数值模型应用已成为海洋科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模型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的复杂性以及海洋与地球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数值模型处理后的观察结果将有助于描述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篇4: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一、地方政府规章的概念

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权,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具有执行力的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另外,《立法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是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是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二、地方政府规章的特点

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地方一级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较之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存在自身特点。

一是从属性。地方政府规章制定的法律基础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执行上位法。

二是适用地域的有限性。地方政府规章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用以管理其行政区域内各项事务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仅能就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作出规定,而且仅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

三是很强的可操作性。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在本地区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执行机关将无所适从。

四是普遍适用性。地方政府规章一旦生效,即可在本行政区域内普遍适用,且可以在规章效力存续期间对不同事项和不同行政相对人反复适用。

五是不可诉性。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通过诉讼途径使地方政府规章失效。即使地方政府规章的部分上位法制定机关可以依法撤销规章,但这种途径终究不是诉讼途径。

三、地方政府规章的属性

对于地方政府规章的属性,学界一直有争论。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具有地方立法权随着实践的发展,应进一步扩大。其核心主张是肯定地方政府具有立法权,地方政府规章就是立法性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首先,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行政立法的一般理论。这里“行政立法”的“行政”,指此种立法的主体为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法”,指此种立法所立之“法”即为行政法规和规章。这种观点混淆了行政法规和规章这种“法”与真正的“法律”的概念,其实质是对狭义的法律的概念的修正和广义化。

其次,这种观点混淆了地方政府规章的执行力和法律效力的概念,认为如果我们否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属性,规章将失去效力。而目前,我国依靠大量行政规章作为行政运行依据的行政框架将无所适从。

笔者认同地方政府规章是行政立法的一种形式,且认为地方政府规章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从制定主体来看,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享有立法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政府属于行政机关,其“行政立法”行为与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有着本质区别。

第二,从规定的内容来看,地方政府规章所调整的对象大多是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各种具体行政事项,不涉及应由法律所调整的各种根本性和原则性制度。另外,地方政府规章大多是执行上位法的细则性规定和行政程序的细化,这些规范的可操作性很强。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是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程序全过程控制的行政行为。

第三,从效力来看,地方政府规章在实践中的效力体现为一种行政执行力,即不同层级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执行,行政相对人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规章的效力是以行政强制力为保证的,行政相对人如果不遵守行政规章,就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与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不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触犯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法律责任。而地方政府规章并没有直接规定法律责任的效力,相对人承担的行政责任是一种以行政强制行为为后盾的行政责任。

(作者单位:广州市政府研究室)

篇5:国际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咨询、投资、招投标、承包(包括分包)、设备采购、培训到监理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来自不只一个国家,并且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工程。考试&大&国际工程包括我国去国外投资的工程,我国的咨询和施工单位去国外参与咨询、监理和承包的工程,以及由外国参与投资、咨询、投标、承包(包括分包)、监理的我国国内的工程。习惯上讲的“涉外工程”就是指国内的国际工程。

国际工程市场有如下特点(1)国际工程是一项跨国性的经济活动,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和参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合同中各方不容易互相理解,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

(2)严格的合同管理。由于不是一个国家参与,就不大可能完全靠行政管理,而是采取国际上业已形成多年的、行之有效的一整套合同管理办法。使用这套办法从工程准备到招标,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却为以后订好合同,从而在实施阶段严格按照合同进行项目管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风险与利润并存。于考试吧。国际工程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每年国际上都有一批工程公司倒闭,但是国际工程市场也有一定的利润,因此一个公司要在这个市场中竞争与生存,就需要提高公司本身的素质。

篇6: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思想道德与党纪国法之间的反腐防线

警示训诫防线是陕西省贯彻党中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反腐败战略方针,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陕西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实践开始于2003年初,全省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警示训诫防线的内容,省委、省纪委为推动实践的发展,先后出台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办法,使警示训诫防线的工作思路逐步清晰,对警示训诫防线的理论认识也得到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全省党员干部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对警示训诫防线的概念、性质、主要内容和特征以及警示训诫防线与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的关系作以概括分析。

一、警示训诫防线的涵义和性质

(一)警示训诫防线的涵义在汉语中,“警示”是指出问题,使人知道、使人注意的意思,如危险物的醒目性标示以及朋友之间的善意提醒等。“训诫”是指针对问题所进行的教导和告诫,包括长者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告诫,也包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因某种损益性事实或行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告诫。

把“警示”、“训诫”结合而成“警示训诫”,字面上 的涵义就是把问题(或某种事实)指出来,使人注意,促人纠错,对人以教导和告诫,避免出现问题和防止问题升级。“防线”是为了防止敌对方的攻击、危险物的渗透、不良思想的侵蚀以及某种危害行为的破坏而建立起来的预防、保护和对抗屏障,如军事防线、森林防护带、思想道德防线、党纪国法防线等。在军事及自然领域,防线一般表现为“工程”性要素的集合,如战力配置、反导弹系统、森林防护工程等。在社会及思想意识领域,防线一般表现为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前提的行为规范、社会习惯和思想道德范式等。不管是规范、习惯或范式,都不是单一的存在形态,而是包含了系列内容的制度体系,有成文的制度,也有不成文的制度。所以,社会及思想意识领域的防线根本上是约束行为、教化思想、培养价值观念的制度体系。另外,作为一种预防、保护和对抗屏障,防线一般不会自然生成,而是基于某种共识、某种理念,为达到既定目标诉求,聚集一定资源,有组织地加以推动的。

“警示训诫”与防线相结合,组成一个新的概念:警示训诫防线,就自然融入了防线所具有的制度性意涵,成为一种有针对性的,关于注意、教导和告诫的制度体系。就警示训诫防线的反腐倡廉实践意义而言,警示训诫防线主要是运用“教育+强制”的办法,对超越思想道德防线、有腐败苗头和轻微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实行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着力督导犯了错误的人切实改正错误,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党员和干部,更有利于孤立打击极少数腐败分子,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扩大反腐败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社会和谐,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对警示训诫防线的一般理解,结合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实践性意涵,可以把警示训诫防线定义为:警示训诫防线是各级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参与重要经济社会活动、干部任用、出国考察以及重要私人活动,腐败苗头性问题,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轻微违纪违规行为,按照组织程序进行提醒、教导、告诫和纠正错误,以期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制度体系。

(二)警示训诫防线的性质事物的性质,即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由这种规定性决定了事物的独特性,并与其他事物相区别。警示训诫防线的性质也即警示训诫防线的内在规定性。从警示训诫防线的定义,以及与通常理解的警示训诫的区别可以看出,警示训诫防线是一种具有约束性、长效性和规范性的腐败预防制度,这就是警示训诫防线的基本性质。(1)警示训诫防线的规范性(约束性)是指警示训诫防线所具有的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性质。警示训诫防线的规范性以党内有关规定和各种行政法规为前提,在这些 规范性文件中,要求党员应严格遵循党员的义务性规定,党员干部要在有关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活动,行使权利。如果超出了这一范围,在尚未触犯到党纪国法的时候,就需要用警示训诫防线的规范性对其加以制约。如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督导或责令纠错的警示训诫形式,可以避免腐败的发生,纠正错误行为。另外,警示训诫防线的规范性由于是基于党政组织的干部管理权、纪律检查机关的纪律检查权和政府的行政监察权的具体运用,因而,警示训诫防线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强制性和行政强制性。警示训诫防线的制度体系,不仅是教育提醒,使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上不出现问题,而且带有较强约束性,对已出现的错误,促其认识,令其纠正。如各种警示训诫手段不仅给党员干部提供了知错改正的机会,但反过来如果知错不改,也会受到对应的组织处理,如停职、调职和免职处理等。警示训诫防线的长效性是指从本质上看问题,从长远上解决问题,从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上处理问题,实施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从只注重纪律法律强制发展到又注重制度约束和自我约束行为的长效机制。(2)警示训诫防线是一项具体的腐败预防制度。按照警示训诫防线的定义,警示训诫防线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一些腐败的高发领域,如重大经济活动、干部任用、出国考察、婚丧嫁娶等事项,需要跟踪监督,适时提醒;二是对腐败苗 头性问题,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需要及时诫勉督导,指出问题,支持大胆探索创新;三是轻微违纪违规行为和按党政纪可不予处分或可免于处分的违纪行为,需要责令纠错。从而,在腐败发生的不同阶段形成三个各有侧重的腐败防堵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的发生,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和反腐败成本。警示训诫防线的这种做法,真正实现了反腐败关口前移,立足于事前、事中解决问题,是对注重预防理念的具体贯彻。另外,就警示训诫防线的功能而言,事前提醒重在预警,诫勉督导着重于过程督导,责令纠错则在于避免一般性的错误行为发展成严重的腐败问题。所以,警示训诫防线在本质上应该是一道腐败预防线。(3)警示训诫防线是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手段。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完善制度作为建立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警示训诫防线完全符合中央的这一要求。警示训诫防线通过对警示、训诫形式的规范化、制度化,纠错的及时性、彻底性,创立出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具体制度,形成反腐倡廉的防范预警机制、动态监督机制、保护挽救机制和责任整改机制。警示训诫防线的制度、机制,根本的价值在于在腐败的萌芽阶段、工作出现失误和偏差之时、腐败行为的量变之中,及早的预防和及时的解决腐败问题, 减少腐败的危害和反腐败的社会成本,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警示训诫防线从思想和机制上研究预防腐败问题,它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允许别人犯错误,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辩证唯物论思想。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强调道德和制度建构都应该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允许所有犯错误的同志,切实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现错误苗头和轻微腐败行为,就要热情帮助,及时纠正。不能是好人主义不闻不问,更不能等错误严重了才抓住不放;不能对错误行为不帮不救,一味地只靠事后的纪律法律处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因为这个年代的基本特征就是解放思想、创造奇迹,基本的推动力就是开拓创新。在体制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们还不能适应,在前进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允许犯错误又允许改正错误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态度。要开拓要创新,就必须打破一切束缚思想的旧观念,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干前人没干过的事业,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本身就需要一种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和胆略,更需要一种允许犯错误,又允许改正错误的政治社会氛围。由此可以看到,积极实施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就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调动和保护改革开放的积极因素,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以,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是伟大时代的召唤。

二、警示训诫防线的内容和特征

(一)警示训诫防线的内容事物的内容主要是指事物内部的存在形态。警示训诫防线的内容也即警示训诫防线的内部存在形态。警示训诫防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警示训诫防线制度和警示训诫防线机制。

警示训诫防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和保护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党内规章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努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继承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动化解矛盾,自觉解决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党的建设中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党委领导和纪委组织协调的原则,将警示训诫防线建设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局,不断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关键是党委,责任在纪委。要将警示训诫防线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一同考 核,一同奖惩。要从机制上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警示训诫防线三项制度,即警示提醒制度、诫勉督导制度和责令纠错制度。(1)警示提醒制度。警示提醒制度是对群众有反映,有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或其他错误问题需要预警的单位和党员干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行提醒和告诫的制度。警示提醒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是: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组织认为有必要告诫防范的问题;单位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遇有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出国考察等事宜,有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需要事前预警的问题。(2)诫勉督导制度。诫勉督导制度是对具有苗头性问题以及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或执行政策中出现偏差的单位和党员干部,及时进行纠偏,督察引导,中止其错误行为的制度。诫勉督导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出现的苗头问题;部门和行业存在的一般性不正之风问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执行政策以及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偏差。(3)责令纠错制度。责令纠错制度是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可不予处分或可免于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训示,强制纠错改正的制度。责令纠错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所列举的违纪行为,但符合该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 的规定,可不予处分,或可免于处分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不力,造成一定影响,可不予处分的;行政不作为、执法管理不力、服务承诺不兑现、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警示训诫防线四项机制。(1)防范预警机制。防范预警机制实际上是一种事先警告机制,是针对党员干部参与的高发、频发腐败问题的领域,以组织程序正式提出警告,并进行跟踪监督的机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某些资源和权利的分配还比较集中,还存在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在这些领域(主要是这些领域),一旦发现问题,往往是”窝案”、“串案”,给党的形象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损害。因此,有必要在这些领域进行事前预警,加强防范,防止问题的发生,这就是警示训诫防线的防范预警机制。(2)动态监督机制。所谓动态监督机制是相对于静态监督机制而言的,静态监督最典型的如事后监督,只是对行为结果的监督。而动态监督主要是对行为的过程,包括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落实效果的全过程的监督。所以,动态监督机制就是对行为的过程实行全程监督的机制。根据警示训诫防线三项制度以及每一项制度的适用范围来看,警示训诫防线的监督涵盖了党员干部行为的全过程。从纵向看,包括抽象行政行为的作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过程都在监督的范围之内;从横向看,不仅包括了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执政执纪情况的监督,也包括了对党员干部重要的个人生活的监 督。它是对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监督。所以,警示训诫防线是一种动态的监督机制。(3)保护挽救机制。警示训诫防线作为一项具体的腐败预防制度,其核心意义在于在腐败问题产生之前及早消除各种腐败诱因,腐败问题产生之初有效遏制和纠正腐败行为,减少腐败的社会危害性,降低反腐败的社会成本,从而避免党员干部犯错误,或犯大的错误。这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对党员干部的保护挽救作用。一生中,党员干部都难免不出一点差错,不犯一点错误。而工作上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完善各种制度,形成预防、抑制错误和解决错误的机制。由完善的机制以制约,使党员干部不想犯错误,不能犯错误,或犯了错误以后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的保护。所以,警示训诫防线的保护挽救机制就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不出问题,对问题的及早发现、及早解决,避免党员干部犯错误的机制。(4)责任整改机制。警示训诫防线如果没有严格的纠错机制和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预警、监督和保护的约束力就会“软化”。在警示训诫防线的制度设计中,除上述制度和机制外,也规定了责任整改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警示训诫转移递接制度、限期整改制度、组织处理制度、晋升评先受限制度、违纪立案制度、廉政档案制度等。警示训诫转移递接制度是指针对问题的轻重程度,整改的情况,从最轻微的警示提醒向诫勉督导、责令纠错转移的制度。限期整改制度是指对诫 勉督导对象和责令纠错对象,规定在一定期间内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制度。组织处理制度主要是对诫勉督导对象和责令纠错对象,在整改期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所采取的停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理办法。晋升评先受限制度是指对责令纠错对象,在整改期内不得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制度。违纪立案制度是指对诫勉督导对象和责令纠错对象整改期满,问题没有解决,且问题继续发展至严重程度的转立案,按党政纪处理的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是指对责令纠错对象的问题和事实,以及处理情况记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考核晋升的参考资料。所以,责任整改机制就是通过组织责任规定和整改的义务性规定以落实警示训诫防线的机制。

(二)警示训诫防线的特征特征是指事物所特有的外在表现。警示训诫防线的特征就是警示训诫防线所特有的外在表现。但特征并不是事物机械的外在表现,而是与它的内在特征密切联系的外在表达方式,是事物的内在性质的外化形态。因此,在充分了解了警示训诫防线的性质和内容之后,有必要对警示训诫防线的特征作一探讨。警示训诫防线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特定性。警示训诫防线的特定性是指警示训诫防线的实施主体和实施对象所具有的特定性。警示训诫防线的实施由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直接负责,根据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 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所辖范围或隶属于本单位本部门的警示训诫对象实施警示训诫。警示训诫的实施对象为全体党员干部,重点是领导干部。

2、广泛性。警示训诫防线的广泛性是指警示训诫防线着眼解决的问题或警示训诫事实存在广泛性的特征。警示训诫事实,即引起警示训诫关系产生、变化的事实。警示训诫事实除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警示提醒外,最主要的是党员干部的各种轻微违纪违规行为,工作失误和偏差、个人生活及社会交往中违背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状况也构成警示训诫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警示训诫可运用于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可以有机的融于执纪执法机关各项具体业务之中。警示训诫防线的广泛性还体现在警示训诫防线群众参与的广度上,如通过警示训诫解决群众信访举报,对警示训诫线索多渠道收集的开放性,对警示训诫对象按性质分类、按权限分层次分部门实施的多层次性,都体现了警示训诫防线的广泛性特征。

3、动态性。警示训诫防线的动态性是指警示训诫防线依据腐败行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危害性配置不同的防腐制度,层层把关,道道设防,防止和消除腐败行为。警示训诫防线的动态性主要是从行为的纵向发展角度来看的,一个具体的腐败行为从开始萌芽到发展为腐败问题,一般都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警示训诫防线着眼于在行为发 生质变以前解决问题,关注的是发生质变以前的整个量变过程。警示训诫防线遵循质量互变规律,针对行为的不同阶段设置的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就动态而言,通过三项制度,建立三道关卡来解决问题,因而,是一个动态的防范体系。

4、系统性。警示训诫防线的系统性是指警示训诫防线的制度、机制功能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警示训诫防线不是单一的制度结构,而是一个多元的制度体系。警示训诫防线的制度体系具体是由警示训诫防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三项警示训诫制度和四个警示训诫机制共同构成的。警示训诫防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从总的方向和原则上提出规定和要求,是三项制度和四个机制的依据。三项制度和四个机制各有侧重,但又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腐败预防网络。如警示训诫防线的责任整改机制就分别包含了对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的规范性要求,以及不服从警示训诫或不按期完成整改情况下所要承担的组织责任等方面。再比如警示提醒也不是孤立的,对警示提醒后群众仍有反映的,可根据情况转诫勉督导或责令纠错监督整改。所以,警示训诫防线的制度、机制之间存在关联性,是一项系统性的腐败预防制度体系。

5、综合性。警示训诫防线的综合性是指警示训诫防线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的综合性特征。警示训诫防线的综合 性的反映是多方面的,一是就其规范性而言,警示训诫防线的强制力是党委的干部管理权、纪委的纪律检查权和政府的行政监察权的结合与统一;二是就其功能而言,警示训诫防线是集预警、监督、管理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治理系统;三是就其方法而言,警示训诫防线既有教育、督促,也有命令、强制等方法;四是就其手段而言,警示训诫防线有传统的组织领导的手段,也有网络运用等技术手段;五是就其实施而言,警示训诫防线把部门单位的直接实施,相关部门单位的线索移送,媒体监督和普通群众的信访参与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所以,警示训诫防线是一项综合性的反腐防腐制度体系。

三、警示训诫防线与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的关系

警示训诫防线是介于思想道德防线、党纪国法防线之间的一道防线,与两道防线一并承担着反腐倡廉的重任。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一道新防线,警示训诫防线与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三条防线各自承担的任务又是什么,警示训诫防线存在的合理性到底在哪里,这些都是研究警示训诫防线基本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警示训诫防线与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道德防线是指通过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在党员、干部思想上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念,并由这种价值观念指导和制约,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去腐败的一道防线。所以,思想道德防线的本质是一系列防腐反腐的价值观念体系。警示训诫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同样作为反腐防线,其主要的共同点表现在:一是两道防线都是由组织自觉推动建立的,都具有一定的人为性。二是两道防线都隐含着一定的价值诉求,具有引导党员干部“向善”的功能。三是两道防线的目的都是反腐防腐的,而且都带有明显的腐败预防的特征。除这些共同点外,两道防线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道防线所处”关口”不同。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防线是警示训诫防线的上位防线,警示训诫防线是思想道德防线的下位防线。思想道德防线着重于事前预防,是通过事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使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愿腐败,这是个基础防线。但是,思想道德防线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思想道德防线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有腐败的可能性或存有腐败苗头,轻微违纪违规的问题,但又未达到党纪国法惩处的界限时,就由警示训诫防线加以解决。所以,警示训诫防线虽有事前预防的涵义,但更多的体现在腐败现象量变中预防和“事中”遏制上。两者所处的“关口”是完全不一样的。

2、两道防线的执行力不同。思想道德防线主要是靠教育而“向善”的,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树立“理想”、“信念”而提高党员干部拒腐反腐的自觉性,自觉性的提高,会增强其“自律”意识,自觉不去腐败。但是否接受教育,是否自律,完全基于主观意愿和外界的各种条件。主观意愿变化或外界的条件变化,均有可能降低“自律”意识,从而产生腐败。所以,是否接受教育,以及是否自律,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这就导致思想道德防线只具有“软约束”的性质,其执行力因而处于不确定状态。但警示训诫防线则是靠一系列警示训诫制度,如前述的三项制度和四个机制来实现预防腐败、遏制腐败的。由于制度是明确的,而且是党组织的干部管理权、纪委的纪律检查权和政府的行政监察权的具体运用,就带有明确有效的强制力,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予以接受,其执行力具有确定性。所以,两道防线的执行力存在明显的区别。

3、两道防线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道德防线的核心是教育,而且是一种倡导性教育和普遍性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境界。教育的形式是各种途径和形式的学习或培训,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会议材料、领导人讲话、宣扬先进文化的专题研究性资料和典型案例等为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警示训诫防线的表现形式则规范、并具有确定性,就是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出台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性文件,这些制度性文件由于是党政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职能的具体体现,带有明显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党员干部必须身体力行。警示训诫防线的教育,是根据对象表现出来的问题的具体内容性质进行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两道防线的表现形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警示训诫防线与党纪国法防线 党纪国法防线是通过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控制和约束,清算腐败思想,惩处腐败行为的一道防线。警示训诫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同为反腐防线,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警示训诫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主要的共同点表现在:一是两道防线均为制度化的反腐形式,都存在规范性特征。二是两道防线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执行力都比较显著。三是两道防线都是人为推动建立的,都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但警示训诫防线与党纪国法防线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道防线的实施主体不同。如前所述,警示训诫防线的实施主体具有广泛性,各级党政组织负责人和纪检监察机关的负责人等,都可依据分级实施的原则,对所辖范围的警示训诫对象组织实施警示训诫。但党纪国法防线的实施主体则是特定的。就党的纪律而言,比如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制定的,是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党纪的适用,对党员的处理是由各级党组织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负责实施的。就国家法律 而言,其实施主体有更严格的限定。法律的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查院等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特定权限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法律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专业的,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代表国家实施的。所以,两道防线的实施主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2、两道防线的性质不同。警示训诫防线主要是通过组织程序和组织措施,对党员干部的提醒、教导、告诫和纠错,避免严重腐败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警示训诫防线是一种具有规范性的腐败预防线,这是警示训诫防线的基本性质。党纪国法防线则是通过对腐败行为以惩处来治理腐败行为的,其对腐败现象和行为的警示教育作用是通过腐败惩治的威慑作用而间接实现的,因此党纪国法防线在性质上应该是一道腐败惩处线。两道防线性质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两道防线用以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也存在很大差别。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违纪违规。行为违纪违规了就进入党纪国法惩处的范围,没有违纪违规,或者轻微违纪违规,未达到党纪国法惩处的限度要求,就属于警示训诫防线处理问题的范围。要严格区分两者的界限,坚决杜绝和防止用警示训诫防线替代党纪国法防线;也坚决反对惩办主义,对腐败行为不加区分,能教育预防的不预防,能帮助纠错挽救的不去积极挽救的错误思想。因此,就行为从错误倾向到非法的发展过程来看,警示训诫防线应该是党纪国法防线的上位防线,警 示训诫防线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归党纪国法防线解决。

3、两道防线产生的依据不同。警示训诫防线的产生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党内文件和政策,是党内教育、监督、批评的制度化。依据党管干部的原则,结合行政监察权的运用,警示训诫防线也适用于非党员干部。党纪国法防线产生的依据有《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规章,更多的是宪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是有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反对和惩治腐败的法律规定的统一运用。简单的说,两道防线产生的依据,一个是党内规章和相关行政规章,重点是党内规章;一个是除党内规章、行政规章之外更多的是国家法律,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由于两道防线产生的依据不同,两道防线的强制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警示训诫防线依赖于组织强制性,党纪国法防线除过组织强制性外,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家法律强制性。因此,党纪国法防线作为警示训诫防线的下位防线,对反腐倡廉起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屏障作用。

(三)三条防线关系的简单总结

上一篇: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风险管理部个人年终述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