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2024-06-04

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两会学习心得:把握机遇 发扬优良传统 开拓创新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我应该时时关注“两会”内容,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两会”是我们都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报告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人民代表在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明确定位,彰显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常委会把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各民主党派、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方式,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集中议政建言,取得积极成效。

我想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要把“两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良民生的情怀必不可少。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化改革必定涉及更多、更深的利益格式调剂。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持续解放思想,勇敢开辟进取,促使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研究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在校的研究学生,尤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

通过对两会精神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我认为我们研究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以意味着现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具体说来,我们现在在校必须努力学习好马列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注重对自己的课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平时加强科研能力的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研究学生。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研究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我坚信,在以胡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研究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研究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中国发展迅速,为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保障改善民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彰显中国的务实和远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成就突飞猛进,作为新世纪的研究生,我更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为我们的祖国贡献终身。

篇2: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TA062 邓文斌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许,随着一声惧有历史意义的枪声响起,一支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军队诞生了。它,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等风雨之后,今天的它,已经成长为一支威武之师,文明文师,在它八十岁生即将到来之际,我,深感自豪。因为,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曾经也受到过它的培养和教诲;见证了它的强大。那么,是什么使它能走到今天,变得那么强大呢?是人民的支持!因为它始终坚持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异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拥护人民政府,爱护人民群众是中国人异解放军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人民军队赢得人民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拥政爱民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模范地执得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奋勇参加抢险救灾,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98年的抗洪我想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吧,在那与洪水作斗争的日子里,找沙包、筑人墙,救群众,战友们日以继夜地奋斗,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篇3:发扬优良传统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一、充分发扬优良传统, 规范党的行为

(一) 党的实际作用需要从严管理

一是要严把入党关, 二是严格督促再学习, 三是严格监督权力部门, 四是严格执行处理措施, 五是对权力部门教育要严, 只是在提拔任用的时候进行简单的廉政谈话是不够的, 还要对权力部门的领导经常有针对性的进行再教育。六是严格选拔高级领导层。只有真正从严管理, 才可以遏制各种不良风气, 提现党的实际作用。

(二) 对党现有的实行机制进行研究创新

1.对领导干部推荐选拔制度的形式进行创新。现在推荐选拔干部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 但是“公开、公信、公正”的原则在有的时候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实行, 在透明度上应该进一步的完善。目前领导干部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全面公开, 因此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只有引入公开竞争机制, 才能使一些不正当的竞选手段得到遏制 (比如贿赂、私下拉票等) 。公开竞争, 就是个人可以自荐, 团体可以推荐, 联名可以推荐, 候选者必须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 并对今后工作的态度作出承诺, 廉洁办公, 严格自律, 最后再进行投票选举。2.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党中央曾指出:“对各级一把手的制约机制”要创新。在任何时候表彰鼓励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要加大对各级一把手廉洁自律的行为的表彰力度, 让他们从台后走出来。让各级领导者从台后走到台前, 可以方便群众监督, 也可以强化自律。以往的表彰, 往往忽略了这一部分人群的表彰, 其实表彰也是一种制约机制。

(三) 充分利用身边的“反面教材”

让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跟基层见面也是一种好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讲, 敢不敢利用身边的反面教员, 也是对主要领导的一种考验。

二、加强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一) 加强党的凝聚力

党的凝聚力, 可以提现出党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如何增强党的凝聚力实际上就是如果搞好党与人民的关系, 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可以试着从下面这几点做起:首先是强化党的意识。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出一切利益, 当本身并没有特殊性。其次是要善于维护大局。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敏锐的感知当下的政治局势, 坚决维护党的权威。最后要明确自己的执政职责, 社会主义在发展的道路上每一个环节都是特别重要的, 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许错误的出现。

(二)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公信力可以提现在政府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度、认可度, 以及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党的公信力就需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纲领,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树立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保持党的先进性,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真正的贯彻好党的根本宗旨, 才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政府每一个部门、每一位人员的共同努力。

摘要:对于执政党来说, 收获民心, 取得群众和干部的支持和拥护尤为重要。这就涉及到凝聚力的增强方面的问题,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通过党组织自身的行为来嵌得民心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我国, 党员一直作为民众的标榜, 成为一名党员是每个人都很向往的事情, 如果每一位党员都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提升工作效能, 切实成为民众的榜样和助力, 自然就可以收获民心。因此应该从党的自身建设来增强党的内聚力, 先团结内部再团结人民。

关键词: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张云云.搞好廉政建设的关键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

篇4:发扬优良传统加强企业党建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最宝贵的、最先进的传统是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为我们加强党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这也就是说,新时期,我们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学习我们党的新理论、新方法,特别是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发扬优良传统的首要要求和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蔓延到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行业的中央企业受到了不同的冲击,也使企业党组织在深刻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企业领先要求行动领先,行动领先则取决于思想领先,而思想领先,关键在党建。”如何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过程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组织对企业中心工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团结带领全体职工,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是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

必须紧紧围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企业党的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使企业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我们一定要从推动企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高度,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改革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才会使企业党建工作富有活力、更有成效。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根源于党,根源于党的政治领导和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好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条件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实现。按照党章规定的5个方面的职责,政治核心作用具有5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原则性,它不是具体的生产经营指标,而是在原则问题上把握方向;二是服务性,它不是和经济工作两张皮,而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做好服务;三是参与性,即融入法人治理机构,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四是凝聚性,即围绕中心,凝聚人心,把党组织的作用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渗透性,即作为管理链条中的环节,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

必须继续坚持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葆先进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我们的干部职工。历史告诫我们,越是胜利、成功、顺利和安逸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战争时期有战争时期的困难,和平时期有和平时期的困难,和平时期的困难不一定比战争时期的困难小,甚至会更大。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所以取得成效,核心是我们紧紧抓住了先进性建设问题,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变成制度现实。在这方面,党的传统作用显著,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必须大力弘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完全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铁的纪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从而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在新时期,如何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要求必须以优良传统为基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不断总结提炼,用新的精神、新的文化感召干部职工。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起职工群众的力量,共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一方面,必须客观认识现状,敢于正视矛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了解企业党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习惯,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鼓励党员干部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做好各自的工作,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推行。这是确保企业党建工作始终生气勃勃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总之,新时期要大力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在继承创新中得到不断加强。

篇5:感受红色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

里庄小学 祖晓莹

生在沂蒙山,长在沂蒙山,从小,沂蒙精神便在父辈们的叙述中萦绕我的耳畔,让我铭记于心。沂蒙的精神在我的内心占据着极大的位置,激励着我开拓创新、奋勇直前。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同样,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

一、沂蒙精神之涵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沂蒙精神可谓感天动地。面对这片红色故土,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一)、爱党爱军。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具有生命危险的困难都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更何况是当前面对沂蒙经济社会的发展,沂蒙人民更不会后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于向恶劣的自

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正是这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

(二)、开拓奋进

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

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九十年代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四)、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坚守道义,耿直忠贞,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

改革开放年代,王廷江放着“百万富翁”不当,甘愿将自己600多万的合法收入无偿献给集体……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二、沂蒙精神之践

(一)、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限无忠诚。蒙山沂水孕育了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 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这里还有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调》;这里还有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开国元勋陈毅、徐向前、罗荣桓、开国第一将粟裕、谷牧、罗炳辉、抗日英雄张灵甫、张自忠、刘震东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体,留在这一片片充满神奇和静谧的土地上。在沂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催人奋进、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至今让人无比动容!

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有20万人参军,百万儿女拥军支前,10万将士埋下忠骨,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在党的培养下,沂蒙精神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形成。这一时期,沂蒙精神内化为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和为祖国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奉献情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坚持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建起了江北最大的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电通电话,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创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奇迹,开创了沂蒙老区崭新的发展局面,充分体现了既继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又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毫无疑问,沂蒙精

神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它又不仅仅属于临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这个意义上,沂蒙精神也是山东的、中国的、世界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为人民所选择的信念,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诉求,引导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它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从对比中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这种信念引领人民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形成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形成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人民信念如一,认准了只有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党的方向成为人民的方向,党的道路成为人民选择的道路,党的事业成为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山东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山东发展一举跨入全国前列。回顾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事业发展的凝聚力;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沂蒙精神的重大时代价值,在于昭示我们,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激发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信念坚定,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是沂蒙精神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

(二)、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

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作为沂蒙儿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应该要学习前辈们的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破除唯书唯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思维惯性,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灵活运用政策,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好一切工作。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一沂蒙精神。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来弘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髓。沂蒙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弘扬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将沂蒙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继地发展沂蒙精神,不断赋予沂蒙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同志来临沂视察,欣然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的题词。孟良崮战役,沂蒙儿女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沂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永远牢记在心,结合工作实际,永远发扬下去。

《管子》中曾有过“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作为地地道道的沂蒙人,生长在沂蒙这片热土上,我深深的感

篇6:感受革命精神 发扬优良传统

——学校组织党员干部赴刘少奇、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校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7月5日,在校长关林柏、党委书记赵世平的带领下,组织学校近50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与开封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逝世处)参观学习。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焦裕禄纪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习近平、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曾亲临纪念园视察,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

在焦裕禄烈士纪念园里,大家面对焦裕禄同志的陵墓鞠躬致敬,深切缅怀为破解兰考“三害”而奉献毕生心血的焦裕禄烈士。接着大家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观看了焦裕禄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图片,缅怀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的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场面,真实反映了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高大形象。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大家的思路跨越了焦裕禄同志平凡而伟大的风雨历程,重温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都被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吸引和感动。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逝世处)位于开封市北土街10号院,这里原来是开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陈列馆座西朝东,大门上方馆名《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为薄一波题写。前院南北两侧培上有大型碑刻,分别镌刻有刘少奇同志《记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局部和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等领导人的题词。前厅门上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的《缅怀刘少奇》匾额。“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制造伪证,罗织罪名,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在开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1969年11月12日凌晨6时45分蒙冤致死,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然而,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刘少奇同志,他为中国人民建立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为了世代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现在他逝世旧址建立了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并将此处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基地。

跟随着讲解员,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刘少奇同志生前的照片,瞻仰了他的遗物,聆听了他的故事。在一个个有关他感人至深的故事里,感受着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对人民对党的无比忠诚的赤子情怀。

通过此次参观,党员干部对刘少奇、焦裕禄同志的生平、故事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立场坚定、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留下了深刻印象,极大加深了对党性的认识,增强了全体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激发了发扬先烈革命精神的决心和信心。

上一篇:在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下一篇:陕西省通信管理局优秀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