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2024-04-14

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温泉镇关于开展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

教育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创建活动

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在全省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的意见>的通知》(黔组发“2010”8号)、县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绥阳县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绥组发[2010]6号)精神,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百千万‛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建,服务农民群众、推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进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根据全县创建目标任务安排,结合实际,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镇创建‚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1个);分别培养‚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即‚五好个人‛)2名;打造远程教育‚五好站点‛1个,培育‚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10名。

三、实施办法

(一)“百千万工程”创建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

1、制定方案。(2010年7月30日至2010年8月20日)镇远教办对全镇各村、校站点展开全面排查,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全镇实施方案,各村、校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工作重点,科学制定具体措施,并报镇远教办备案(各村、校请于8月21日前将具体工作方案报镇远教办)。今后此项工作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展,真正发挥出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

2、宣传准备(2010年8月20日—9月20日)各村、校要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工作影响面,积极将‚我与远教共发展‛主题宣传活动贯穿‚百千万工程‛创建活动始终,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镇远教办将主动协调和配合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搞好宣传工作,并在绥阳县温泉镇子网站(http://suiyang.gov.cn/Subsite/wqz/index.aspx)上开辟‚远程教育‛专栏,以及开展一系列‚我与远教共发展‛宣传活动,重点突出一批‚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和‚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远程教育五好站点‛的典型。同时,要在创建点上制作永久性宣传栏、示范基地宣传牌,扩大‚示范带‛创建的影响。

3、具体落实(2010年9月—2011年5月)

(1)‚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 创建工作:镇远教办将主动加强同县直相关部门的联系,各村、校也要加强与镇远教办和各部门的联系,做好衔接配合,把创建工作与“三级联创”、‚四在农家‛、‚扶贫整村、整乡推进‛以及开展的种植村、养殖村、生态观光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提升农民群众科技知识、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等工作中的作用。要认真抓好示范带创建工作,按照全县创建规划,我镇将重点在207省道沿线打造一批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精品示范基地,沿线各村要按照县‚多基地、一精品‛的要求,明确创建村和示范基地的设臵和打造。

(2)‚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远程教育五好站点‛ 评选工作:镇远教办将不定期对各村、校站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督促检查,定期举行技能比武等活动,通过远程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督促检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发现和培养站点管理员。把评选工作与‚双五好‛创建、规范化站点创建、‚星级站点‛创建、学用示范站点创建、站点管理协理员评聘等工作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共同推进。注重示范引导,严把评定标准,真正把一批本领过得硬,工作出成效,群众信得过的优秀站点管理员和作用发挥好、群众满意度高的远程教育站点评选出来。

(3)培育‚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镇远教办和各村、校要注意改进和创新教学培训方式,丰富教学培训内容,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劳动技能、市场经济、农村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党员运用远程教育创业带富的能力。要把党员创业带富能手的培育与各地开展的‚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户‛、‚‘双带’党员示范户‛、‚一户一技能‛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发现、培养大批会用远程教育、善用远程教育的党员创业带富能手,真正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创业发展的模范,带头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模范。

4.评估验收,推荐评选(2011年6月)

‚百千万工程‛的推荐评选采取逐级推荐、上级复核审定的方法进行。根据县级评审创建工作要求,由镇远教办通过考核初评,在征求村委、中心学校及各方面的意见后,提出初选名单,向县远程办申报,由县远程办评估验收,再报市远程办审批。考核和评审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二)‚百千万工程‛深化拓展阶段(2011年7月—2012年6月)

1.适时调度,着力整改(2011年7月)

对全镇一年来开展‚百千万工程‛进行阶段性的调度、总结,找准存在问题与具体困难,进一步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必须措施得力,可行性强,效果明显。

2.调整提高,纵深推进(2011年8月—2012年4月)认真抓好‚百千万工程‛的整改工作。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倒排工期、逐项到位的要求,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对整改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要重点挂帮、重点指导,对经帮扶后仍不见成效的要及时调整,并予以通报,做到宁缺勿滥,对已被评选为省、市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做好跟踪回访工作。

3.认真总结,推荐表彰(2012年5月—6月)在各村、校自查、总结、评选表彰基础上,镇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将组织抽查;对两年来开展‚百千万工程‛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推荐上报。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省远程办将对特别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市、县远程办也将结合实际,做好相关表彰、授牌及颁发证书工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同时,对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回访和抽查,强化考核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限期整改或按相关程序取消其荣誉称号。

四、有关要求

1、各村、校要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满意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摆上重要日程。要根据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各村书记、学校校长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经常检查指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村书记、中心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明确相关单位及具体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任务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层层落实。各村、校站点操作管理员是具体落实人,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严格按照创建目标对各创建点做好详细规划,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完善创建档案资料。务必在2011年4月20日前完成创建和考核自评工作,并将创建名册档案及自评情况报镇远程办。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远程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督导检查的体系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充分调动各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和解决工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大胆创新,丰富活动内容,争取更大的工作成效。

2、镇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镇党委副书记毛明榜同志和远教办胡铭同志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各创建点牵头帮扶单位要认真履职,主动加强同帮扶单位和各村、校的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帮扶到位。要利用帮扶单位各自资源优势,采取抓项目、找路子、办实事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要通过投入一点经费,赠送一批课件、办好一件实事,落实一个项目等活动,增强帮扶工作实效。

3、镇远程办要认真履行具体牵头抓总的职责,各学校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创建。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帮助创建点进一步完善创建档案,积极配合市远程办做好创建评审工作。2011年5月21日前将评审情况报镇远程办。附件:

1、绥阳县‚百千万工程‛创建标准;2、2010年—2012年镇远程教育成员单位挂帮一览表;

3、温泉镇远程教育‚百千万工程‛创建工作指导计划表;

4、温泉镇远程教育‚百千万工程‛示范带创建分布一览表。

篇2: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巩固“百千万”工程成果,并将其作为今后加强党员干部教师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主要任务长期开展下去,切实提高党组织在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凝聚力,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保障,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创先争优的典范,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校实际制订“百千万”工程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安全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办好我们的学校,发展每一位教师,培养每一名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推进机制,使创先争优“百千万”工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目标

我校在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把实施“百名干部下基层、千名校长入课堂、万名教师进家庭”的“百千万”工程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教师作风建设,推动我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采取得力措施,落实工作要求,将“百千万”工程转化为全校党员干部教师的自觉行动,积极构建“校长围着课堂转、教师围着学生转”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我校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主动服务长效机制

继续执行领导干部任课、听评课制度,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好“提升办学质量、确保安全稳定”双重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带头宣传教育政策。要带头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向广大教职员工传达讲解中央、省、市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积极引导教师坚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

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到教师队伍中开展调查研究,认真了解和掌握学校广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帮助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深入分析和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倡导教师提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和具体措施。

3、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局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情况,重点加大学校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力度。要认真解决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所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落实,随时掌握安全工作的动态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隐患排查到位,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特别是要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用车安全、食品安全、校舍安全等内容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同时要做好维稳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学校内部广大党员干部教师不良思想和情绪的疏导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团体之间矛盾纠纷的化解等工作,将各种矛盾隐患及时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我校安全和谐稳定。

(二)建立健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研究教学长效机制

学校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牢牢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努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上下功夫。要坚持经常性地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学生,掌握教学真实情况。要严格按照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遵化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干部教师听评课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干部听评课活动。要通过“千名校长入课堂”,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联系教研组,采取与教师结对子、集体教研、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综合业务水平。要制定详细的听评课计划,进一步加大听评课力度,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听课,要通过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等多种形式,掌握本校所有教师课堂教学的详细情况。要定期开展干部教师听评课交流活动,认真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向课堂要质量,向过程要质量。

2、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要本着教学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思想,牢牢抓住时代最前沿、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要大频率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活动,组织“人人讲节优质课”、“高效课堂”评选活动,进而增强教研教改的实效性。

3、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活动。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发挥教育评价的引导作用,强化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校长要按照遵教字[2012]14号文件要求,详细制定本单位听评课活动安排,确保听评课数量不少于每周5节。

(三)建立健全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长效机制

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关心关爱每名学生,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服务。要加强与学生监护人的密切沟通,争取他们对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要通过“万名教师进家庭”将关爱送给每一名学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重点抓好家访目标的落实。制定详细有效的教师家访计划,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全面推行家校联系卡、家访记录册,为每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家访要覆盖全部学生,确保入户家访率达到100%。教师家访前要备学生、备家长、备方法,对贫困家庭学生、学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以及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等特殊群体要实施由学校班子成员牵头、班主任主访、学科教师随访的机制。要通过广范围多频率的入户家访,争取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支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2、积极为学生及其家庭办实事。每一名教师要与每一名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对重点、特殊家庭的学生,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关爱。要通过入户家访,对学生家庭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制定相应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对个性问题,要认真研究,创造条件积极解决。

3、抓好家访前指导及家访后追踪。学校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访前培训、指导,做到有访前备课、有访中信息收集、有访后记载与信息反馈,最后形成家访手记,以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家访结束后,要做好教师家访情况的追踪,指导教师完善家访档案,对典型学生及特殊家庭案例,要建立教师家访台帐,并做好“回头看”工作,确保各项家访任务落到实处。

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认真落实每学期对本班所有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入户家访的要求,并做好家访记录,完善家访档案。学校对教师入户家访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每学期末对教师家访目标的落实和为学生家庭办实事等情况进行检查赋分,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之中,并作为优秀教师评选、师德标兵评比、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篇3: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编者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广东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目标的关键。2012年10月, 作为广东省“强师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 正式启动, 计划培养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和“教育家”, 以解广东省创一流教育的人才之“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 “百千万工程”力求在培养模式和教育机制上做到四点:强调竞争、协同创新、示范引领和制度保障。“百千万工程”实施近一年来, 品牌已逐渐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培养机构的“品牌故事”耐人寻味。本期《深度报道》将全方位展示“百千万工程”的培养模式、教育机制与品牌故事, 以飨读者。

篇4: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是贵州省构建“和谐贵州”第5年,又恰逢 “十一五”规划收关暨“十二五”规划谋篇。值此承上启下之年,为了对贵州省构建“和谐贵州”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综治办、省社科院、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和法制生活报社决定联合开展本次以“平安、文明、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和谐贵州个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活动。

据介绍,“和谐贵州个十百千万工程”是指通过宣传动员,在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由县(区、市、特区)、市(州、地)逐级推荐,专家评估的方式产生 “10000个和谐家庭”、“1000个和谐单位、 “100个和谐村镇” 和“10个和谐县市”,两年一届,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贵州省委、省政府构建1个和谐贵州的总目标。

工程拟分六个阶段实施,2010年启动第一阶段的推荐、评估工作,以后每两年为一个阶段,力争到2020年底,贵州全省88个县市都基本实现和谐目标,从而达到构建 “和谐贵州”的总目标。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执委会届时将把创建成果汇编成画册、专题片等,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圳文博会、2011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内国际高端平台进行推广展示。

篇5: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2013年1月15日)

1995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组织实施了旨在培养造就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百千万人才工程”。截至2010年底,共4100多人入选,其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各行业领域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百千万人才工程”为龙头,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初步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自下而上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体系,逐步健全了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对推动国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组发[2011]7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实施并完善百千万人才工程,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的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共同印发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组发[2012]12号),将“百千万人才工程”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统筹实施。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精神,为进一步实施并完善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制定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选拔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为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人才科学识别和科学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技术领军人才,引领和带动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拔培养4000名左右“工程”国家级人选,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其中,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工程”地方部门人选选拔30000名左右,重点选拔培养在各学术技术领域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各地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相互协调衔接,形成分层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体系。

二、人选选拔

(一)选拔范围和数量。“工程”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选拔。选拔工作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向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推动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倾斜。

“工程”国家级人选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400人左右,其中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工程”国家级人选一般从各地区、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人选中产生。

(二)选拔条件。“工程”国家级人选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潜心一线科研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含50周岁);

2.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敏锐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提出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能够引领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

3.潜心基础研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提供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对基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重点科研任务等经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有效组织并领导创新团队攻克学术技术难关。

同等条件下,以下人选可优先入选:

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得者;

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重点资助项目、科研课题主要负责人,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科技计划和工程项目等主要负责人。

(三)选拔程序。“工程”国家级人选按以下程序进行推荐和选拔: 1.个人申报。拟申报人员应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和组织推荐。基层单位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干部)部门申报。非公有制单位中符合条件的人选,向所属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

2.组织推荐。各地区、各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干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专家评审、组织考察等形式进行综合评议,提出本地区、本部门推荐人选,报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3.专家评议。“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规定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议、提出拟入选名单,报“工程”领导小组审定;

4.公布入选名单。入选名单审定后,“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颁发证书。其中,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报专项办复评后,由“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导小组审定发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工程”人选具体选拔范围、选拔条件、选拔程序等。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培养模式。建立高级研修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支持各地区、各部门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规划为依托,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高级研修班,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学术技术交流,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分领域、分类别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等,支持“工程”人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出境)进修考察等,有计划、有重点的选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从事研修工作。

(二)大胆使用“工程”人选。坚持以用为本、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他们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在职务安排、考核评价、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对其重点培养、大胆使用。事业单位引进“工程”国家级人选而无相应空缺岗位的,可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对于工作需要跨地区选调的“工程”国家级人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予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办理有关调动手续。充分发挥“工程”人选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支持他们参与重大政策咨询、重大项目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等。积极组织“工程”人选参加各类专家服务基层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基层一线中建功立业。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学术技术委员会等要积极吸收“工程”人选参加,并安排其担任一定职务,积极培养支持他们到国际组织任职。

(三)推进“工程”人选与项目、基地有机结合。坚持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支持“工程”人选通过竞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对符合条件的“工程”国家级人选,863、973等重大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已承担重点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持续滚动支持。积极创造条件,择优安排“工程”国家级人选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建设学科等担任首席专家等重要职务。

(四)加强团队建设。支持“工程”人选自主组建创新团队,在选题立项、科研管理、人才配置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对以“工程”国家级人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自然科学基金会按规定优先遴选为创新研究群体。支持“工程”人选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等招收项目博士后,对其组建团队急需人才或助手,可打破所有制和地域限制,通过多种形式予以聘请。鼓励用人单位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等,加强以“工程”国家级人选为支撑的创新团队建设,形成领军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五)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国家级人选,可优先纳入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国家科学技术和人才奖励选拔推荐。“工程”国家级人选可按规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进一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要向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人选倾斜,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他们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

(六)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落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要求,逐步健全部门、地方和单位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工程”投入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将“工程”国家级人选纳入本地区(部门、单位)重大人才培养工程、计划等优先资助,并对其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等给予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加大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支持力度,对符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等条件的优先给予资助。统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经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和相关基金,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给予特殊支持,地方和用人单位可配套给予适当经费支持。

四、管理服务

(一)加强考核管理。建立健全“工程”人选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其创新能力、业绩贡献、领衔作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内容。考核工作由各地区、各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干部)部门会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对于考核合格、作出突出贡献的,予以相应表扬或奖励;对于考核结果较差、培养效果不明显的,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调整培养计划和措施;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产生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因个人原因不能发挥作用的,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并报“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取消其资格。

(二)加强动态跟踪。按照统筹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信息档案,加强动态跟踪。“工程”人选学术技术有重大突破、获重大奖励的,所在单位要及时报本地区、本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干部)部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动态跟踪和考核情况,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库,及时核定、调整数据库信息。

(三)加强联系服务。将“工程”人选纳入各级政府重点联系专家范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座谈、交流、休假等活动,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探索建立“工程”人选联谊会、专业委员会等,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工程”人选的交流与联系,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状况,听取建议和意见。建立健全动态信息反馈系统,健全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四)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设报刊专栏、网站平台、编印先进事迹等形式,宣传“工程”人选及其团队的突出业绩和重要贡献。树立先进典型,打造工程品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其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组成“工程”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工程”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设立“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评选平台,负责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的申报和初选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成立本地区、本部门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二)健全工作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精神,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制定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选拔培养、跟踪管理和联系服务等工作,逐步建立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健全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机制。

篇6: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我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均沿xx大道分布,生源分布面广,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我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加上我区正值经济大开发大建设之际,来往的车辆日益增多,文明交通行动正当其时。为了切实增强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安全出行意识和文明交通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印发〈黄陂区教育系统文明交通行动“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陂教综[2011]5号)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以提高学生文明交通素质为目标,通过在我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百千万工程”、“文明交通万堂课”和“校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对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共同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努力,形成以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的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广大师生交通事故防范意识显著提高,文明交通意识明显增强,文明交通习惯基本养成。深化文明交通宣传,着力解决影响文明交通的突出问题。实现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积极推进交通安全示范集体的创建工作,到学期末创建3所“文明交通学校”、评选10辆“文明交通校车”和100名“文明交通小使者”。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文明交通百千万工程”评选活动

在我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评选3所“文明交通学校”、10辆“文明交通校车”、100名“文明交通小使者”。(评选条件及标准见附件一)

(二)开展“文明交通万堂课”活动

在我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秋季开学之际,开展“文明交通万堂课”活动,邀请公安交管民警为在校中小学生上文明交通辅导课。同时,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大力组织、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开展“车辆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我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在开学后对“黑车”、麻木接送和超载接送等问题进行排查,密切配合我区综治办、派出所、交管中队等部门联合开展违规接送学生行为的遏制和打击行动,对违规接送、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四)加强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和教职员工培训工作

我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采取听讲座、看录像等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沟通衔接的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将交通安全教育拓展到家庭、辐射到社会。

四、活动小组

为加强文明交通行动“百千万工程”的组织领导,我区教育总支成立以教育总支书记、干事xx同志为组长、综治办副主任、交警队员、派出所警员、各校校长为成员的文明交通行动“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文明交通行动活动的开展。

具体工作由xx同志负责,具体负责督促指导、统筹协调各学校开展文明交通行动“百千万工程”的相关活动。

五、组织实施

(一)严格按照区教育局“百千万工程”的操作步骤,紧跟日程,稳步落实。

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学习文件,根据学校实际,一是及时制定“文明交通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文明交通万堂课”活动方案、“校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二是认真开展“文明交通百千万工程”评选工作,对照标准,形成以评促规范、以选促进步的活动机制;三是落实开展“文明交通万堂课”活动,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形成有效的教育效果;四是联合成立整治专班,切实组织开展好专项整治工作,联合开展“校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细致深入排查,极力宣传教育,合力遏制打击违规接送学生、交通违法行为。

(二)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制度和“警校共建”制度,把文明交通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区综治办的指导下,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宣传栏和板报内设立文明交通园地,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宣传月、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文明交通教育。

(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制度化、多样化、常态化。

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继续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安全教育内容,实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进课堂。切实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评估、考核”六落实。全面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切实按照最低“两周一课时”的要求,开好公共安全课。强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开设以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生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课,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学段交通安全教育目标,形成教育递进层次;根据环境、季节特点,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集中教育,并将交通安全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及各类大型活动中;坚持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加强校园文明交通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习惯,提高交通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四)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与我区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配合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校门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对接送孩子的社会车辆和家长进行有序管理和引导,确保校园周边道路的安全畅通,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五)配合交管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家庭”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以“我做文明交通宣传员”为主题,通过组织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给家长的文明交通箴言”、“书写平安家书”、布置文明交通知识家庭作业等活动,不断深化“小手拉大手”活动内容。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师生文明交通建设,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认真组织,抓好工作落实。

(二)提高认识,积极推动。按照区教育局文明交通行动“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深化实施文明交通行动“百千万工程”,全面提升师生道德水准和文明交通素质。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真正纳入议事日程;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具体落实办法,推动实施工作在校内深入开展,推动学校实施工作上水平。

(三)突出重点,整体带动。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学生文明交通素质、交通出行需求、交通方式、交通行为表现、导致或诱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特征等,进行摸排,确定工作重点,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影响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起,着力解决突出的交通问题。

(四)及时沟通,加强协调。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紧紧依靠我区综治办,积极协调我区公安、交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篇7: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和《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11-2020年)实施方案”》(粤教师[2011]21号)要求,根据我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制订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打造我省中职学校高层次领军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系统设计、高端培养、创新模式、整体推进,到2020年,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开阔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为建设教育强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养对象及选拔

(一)培养对象范围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包括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三类。培养对象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职教师和校长。

(二)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师德表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5年以上,具有较好的培养潜质和专业发展前途。

(3)有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培训经历,参加省级以上教师(校长)培训,并考核合格。

(4)身体健康。

2.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培养对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职业教育双师资格,有累计2年左右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培训经历,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理念新、有特色,在本区域和本专业领域内获得较好的教学业绩和人才培养成果。

(2)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得市前三名以上奖项。

(3)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企业技术研发或科研课题研究;参加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在职业教育教学权威报刊 — 2 —(具有CN号和ISSN号)上发表有专业技术或教育教学论文3篇以上。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3.名校长培养对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现任校长,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校级领导5年以上,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有鲜明的办学思想,治校能力强,办学业绩突出,在本区域有较大的影响。原则上首先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校长中遴选。

(2)主持市级以上技术或教育科研课题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前3名);在专业报刊(具有CN号和ISSN号)上发表有创见的技术成果、专业教学或学校管理类论文2篇或出版反映个人办学思想的专著;在合法的市级以上相关专业、行业社会组织任职。

(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4.职教名家培养对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及鲜明、突出的职业教育特色或办学思想,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或办学实践改革经典案例,在区域和本专业领域内声望高、影响大,受到同行、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2)主持市级以上中职教育科研课题或重大改革实验项目;作为省部级以上中职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前3名);作为

— 3 — 全国的专业技能竞赛的专家、裁判,发挥重要作用;有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并得到企业行业认可的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有创见的专业论文,出版反映重大教改实践成果的专著;在合法的省级以上相关专业、行业社会组织任职并发挥重要作用(达到其中4项以上)。

(三)选拔程序与办法

1.选拔程序。培养对象人选由个人申请、学校、主管部门和教育局根据选拔条件,自下而上逐级推荐。

(1)个人自愿申请

个人依据选拔条件提出申请,学校进行审核,经公示无异议后经主管部门报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对象人选由所在学校审核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核。

(2)县教育局推荐

县(市、区)级教育局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地市教育局。

(3)市教育局初选

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县(市、区)、市直学校报送的推荐人选按照选拔条件的要求进行初选,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省教育厅。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教育厅。

— 4 —(4)省教育厅选定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地级以上市和省属学校报送的人选按照条件进行选拔,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培养对象人选。

2.选拔办法

(1)材料评审:省教育厅组织有关教育及行业、企业专家对各地级以上市初选通过的培养对象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后进入答辩环节。

(2)答辩评审:“专业名师”培养对象采用网络远程答辩形式,“名校长”、“职教名家”培养对象采用小组讨论面试答辩。

三、培养周期与规模

培养工作于2012年启动,专业名师、名校长以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职教名家以4年为一个培养周期。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每期的培养规模分别为100名、20名和10名。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专业名师: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职业教育理念先进、视野广阔、业务精湛、具有双师资格、专业建设及教学能力强、深受同行、学生、行业、社会广泛认可,在业内、国内有较高权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

名校长:培养造就一批品德高尚,办学思想先进,精通职业教育学校管理,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所在

— 5 — 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强,在国内享有高声誉度和较大影响力的校长。

职教名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尚人格魅力和远大教育理想,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育理念新、有特色,形成职业教育理论,办出鲜明职业教育特色,获得突出的教育业绩和人才培养成果,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职教专家。

(二)培养要求 1.培养内容的基本要求

培养内容包括教育实验、科研基本方法训练,教育新视野、行业专业前沿、素养提升以及个性化能力与特征养成等内容,突出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思想及办学思想的系统化提炼和传播。其中:

专业名师培养侧重教育教学新理念,行业、专业前沿探究,专业建设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行动研究、专业特色及教学思想提炼和传播等内容;

名校长培养侧重办学新理念、领导力提升、职业学校品牌建设、学校改革创新行动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办学思想提炼与传播等内容;

职教名家培养侧重教育理论素养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和示范引领、职业教育理念或思想提炼与传播等内容。

2.培养方式的基本要求

— 6 — 培养主要采取“6结合6阶段”的方式进行。

“6结合”是指理论研修与行动研究相结合:既要提高培养对象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又要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教育研修与企业研修相结合:既要对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修,也要对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企业文化等进行研修,做到教产对接。导师引领与个人研修相结合:培训为培养对象配备企业导师和教学导师,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对象进行指导、教学和示范。脱产学习与岗位研修相结合:培养对象既要集中到培养院校和企业进行短期脱产培训,也要在平时教育教学岗位上及相关企业进行在职学习、训练、研思、总结和提高。国内学习与海外研修相结合: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养对象到境外、国内外进行考察学习。研修提升与示范辐射相结合: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培养工程要实现个人专业发展和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其他教师、校长共同成长的积极作用。

“6阶段”是指集中脱产教育研修阶段,集中脱产企业研修阶段、岗位行动研究阶段,异地考察交流阶段,示范引领带学阶段,项目、课题合作研究阶段。上述6个阶段应在培养过程中穿插进行、合理衔接、相互促进。

专业名师培养对象按大类专业进行分类培养。

具体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途径、课程设置、活动形式、结业考核标准等内容)由项目承担院校按上述基本要求制订,经中职项目工作办公室审核后实施。

(三)考核评价 1.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

考核评价采用培养对象个人自评与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相关企业、培养机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对象在培养两年内进行一次期中考核,培养期结束时进行期满考核。期中考核侧重考核培养对象受培规划和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期满考核全面考核培养对象的师德表现、出勤情况、研修业绩、项目研究成果产出、社会影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等情况。考核评价要注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养过程表现与日常工作业绩相结合,个人专业成长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

2.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

中职项目工作办公室依据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指导项目执行办公室具体组织考核工作,并形成书面考核报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审核认定考核结果。

3.考核评价结果认定和运用

考评结论分“合格”、“不合格”两种。对期中考核合格的培养对象继续培养,不合格的退出培养。对期满考核合格的培养对象由省教育厅统一发放培养合格证书,作为参加职教(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评选的资格;不合格的不发放培养合格证书。

五、培养机构的认定与管理 培养机构通过竞争方式产生。

(一)培养机构的资质要求

1.设有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省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

2.具备较强的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与运用能力;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合作资源;广泛的国际国内培训合作资源和丰富的师资培训工作经验;有专门的师资培训工作机构与人员,拥有能承担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任务的师资团队。

3.拥有完备的教育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培养机构认定的程序 1.省教育厅发布培养任务书。2.具备资质要求的院校自愿申报。

3.中职项目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核认定。

(三)对培养机构的考核评价 1.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

考核评价采用培养机构自评与培养对象、企业评价、职业学校主管部门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期结束后对培养机构进行考核。考核包括培养内容与形式、培训资源应用与效果、培养过程实施与管理状况、校企合作情况、培养的业绩与实效、与学校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情况等内容。

2.考核评价的组织和认定

— 9 — 中职项目工作办公室组织考核工作。对培养对象评价高、培养工作成效明显的培养机构予以激励;对当期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参与下一期培养竞争的资格。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机构

中等职业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在省教育厅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实施,设立中等职业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工作办公室,中职项目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中职项目工作办公室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设立中等职业教育项目执行办公室。

(二)落实管理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培养工程的领导工作,对承担培养任务的培养机构、培养对象的培养过程与培养绩效进行全面监督和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工作办公室负责培养工程的日常组织实施工作,对项目执行办公室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负责组建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材料评审评分细则、答辩评审评分细则,建立答辩评审试题库等。

项目执行办公室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开展对培养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质量监控,联络培养机构,组织对培养对象的考核评价,以及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落实职责

— 10 — 省教育厅负责制订相关政策,中等职业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经费纳入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经费项目中予以落实。

培养机构所在院校要按要求提供师资、场所、实训及后勤保障等条件,为学员在学习资源利用、远程培训指导等方面提供便利,保证落实培养方案。

培养对象所在学校及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对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的日常管理,配合培养机构做好培养工作;承担培养对象外出学习的交通费和食宿补贴;在培养对象的工作安排、时间保障、工作量计算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在培养对象开展教育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予以支持。

培养对象要制定个人受培规划和计划,按培养机构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参加培养,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内容与任务,形成研究成果;带动学校及本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对象在培养周期内原则上不得调离所在单位。

(四)建立激励措施

篇8:温泉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1 从岩土分层看工程的地质特征

1.1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的地质特征

该土层位于场地的最上部,是一种杂色的素填土,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夹杂大量的风化铁姜石、细砾粒、石英沙粒。从分布上来看,以场地北部为主,厚度在0.5米到1米之间。从性能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湿度,但相当松散,压实度也不高,可以断定为工程性能不足以满足天然地基的需求。

1.2 第四系坡积层的地质特征

该土层的主要成分是杂色的粘土,杂质成分包括细砾和较粗的石英沙粒,前者较少而后者较多。从分布上来看,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但厚度差异相当大,最薄处不足一米,最厚处超过了4米。从性能上看,其湿度比人工填土层更高,因此可塑性较好,粘性也较高,虽然局部有硬塑特征,但依然属于高压缩性的土层。从综合密度、粘聚力、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多方面的物理性能来看,坡积层在承载力方面并不高,不足以当作天然地基。

1.3 第四系残积层的地质特征

该土层的地质特征较为复杂,视土成分和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的成分为褐紫色的砂质粘性土,来源是白垩系砂岩的风化残积,杂质成分以粗粒石英砂、细砾、长石风化后残留的碎块为主。基本分布在工程场地的中部和南部。湿度相当高,由于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粘性,所以依然属于高压缩性的土,承载力值不足以当作基础持力层。

第二种的成分为褐紫色或褐红色粘性土,成因和主要杂质与第一种相同。分布极广,基本遍布整个场地。虽然依然属于高压缩性土,但物理性能相当优秀,承载力足以满足复合地基桩体的持力层要求。

第三种的成分为杂色的粘性土,来源是断层角砾岩与断层泥这两种物质的风化残积。这种土层的的杂质成分较为复杂,不过硬度很高,分布也很广,在力学性能上虽然比第二种要低,但依然维持了高水准,所以同样可以当作持力层使用。

第四种在主成分和成因上与第三种相同,不同的是杂质成分中的硬质部分更多,湿度也更高,这导致其力学性能不高,无法满足基础持力层需求。

1.4 寒武系岩层的地质特征

寒武系岩层是该工程地域最下部的岩土层结构,其构成物质为微风化的大理岩,颜色呈浅灰白色,结构为块状的花岗变晶质,具有闭合性的裂隙,不过基本都和岩芯轴斜交。从风化程度上来看,风化迹象最明显的部分位于局部裂面,此外,岩层顶部的某些部位也有较强的风化现象。从岩石成分上看,主要为方解石,但变质程度相当之高。从钻孔勘察结构可知,该岩层遍布整个工程场区,厚度普遍超过3米,而且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强度,能发挥出良好的承压性,因此作为基桩的持力层非常理想。

2 从地下水概况看工程的地质特征

该工程的场地具有地下水贫乏的特征,并且埋藏非常浅,地下水在静止状态下水位埋深仅有1到2.5米左右,标高也仅有20米左右。这些地下水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碳酸盐岩类的裂隙产生的溶洞水,另一种是松散岩类产生的孔隙水,这两种水均靠雨水和地下水进行补给。雨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通过大气降雨进行渗透,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则是利用侧向的径流。提取地下水水样,并进行化学方面的检测、试验和分析可知,此处的地下水具备弱腐蚀性,但这种腐蚀性仅针对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复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基本没有任何腐蚀性。

3 依照地质特征总结工程场地状况

从上述两种地质特征来看,工程场地的土层性能需要分两方面来看,基岩土层的浅部在工程性能上只能说是一般,而基岩土层的深部则具备良好的工程性能,地质现象基本保证了土层的稳定性。预估场地的地震反应特征,结合当地的地质历史特征记录,提出场地位于某正断层下盘部位的推论,需要针对地震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能性进行进一步的技术评价,由于该评价过于困难和繁杂,本文在此不做赘述。不过,该场地基本由中软土构成,兼之并无可液化土层,所以只要地震的安全评价过关即可当作岩土工程的一般场地。

4 结合地质特征的地基基础方案

4.1 地基基础的基础方案

地基基础确定为复合类的筏形基础,桩体则有下述三种桩体可供选择,分别是水泥煤粉混合的碎石桩、高压下的旋喷桩、水泥做成的搅拌桩。将第四系残积层当作桩体的持力层,具体来说,是选择其中的褐紫色与褐红色粘性土部分当作主要持力层,以杂色粘性土的部分加以辅助。筏形基础的建造必须等复合地基处理完毕,并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行。

4.2 地基基础的桩基方案

该部分的桩型可用的有两种,分别是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其中预制桩的持力层和上文的复合地基基础桩体相同,都是将第四系残积层中褐紫色与褐红色粘性土部分当作主要持力层,以杂色粘性土的部分加以辅助。而钻孔灌注桩的持力层则为寒武系岩层中的微风化大理岩部分,这种岩层具有层顶变化起伏大的特点。实际勘察可知,该工程地域内的微风化大理岩层在南面的埋深相当之浅,北面却相当之深,这种差异特点令嵌岩段承段的施工难度加大了。原本这种施工工艺对桩端的入岩深度有至少超过3倍桩径的严格要求,但在实际的工程条件和工程难度下很难实现。所以出于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制定如下工程方案:在工程场地的南面———基岩埋深较浅的地方(50米以下),依然使用嵌岩端承桩;在工程场地的北面———基岩埋深较深的地方(50米以上),改用预制桩或者筏形基础。

5 结语

岩土工程在地基基础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上以稳定性为第一目的,为此必须先对工程地域的地质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完成对工程场地的评估才行。所以,可以说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场地稳定性的评估,只有得出了场地的性能特征才能依据这些特征制定与场地适性最高的施工方案,为未来土木工程的整体施工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摘要:岩土工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体制,其研究对象通常包括地下工程、边坡、地基、基础等,在实际的土木工程中应用很广。本文将结合咸宁市锦华温泉都城商业综合体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探讨地质特征对岩土工程施工方案的影响,并融合地质特征与技术特征拟定地基基础的施工建设方案。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地基基础,工程方案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喻林,夏训清,付乐.简明地基基础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4]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广西贵港市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最低控制等级通知下一篇:总干处党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