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2024-05-26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浅析酒店会计核算特征 酒店行业的特点

1.1 酒店行业的范围

酒店行业是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行业,其主要包含饮食业和服务业。

1.2 饮食业的业务的特点

饮食业是指从事加工烹制饮食品,当即将饮食品供应给顾客食用的行业。如各种类型的酒家、餐厅、饭馆、小吃店等。饮食业集餐饮食品制作销售于一体,但其与工业、商业相比却具有独特的经营特点。

1.2.1 生产阶段的特征

从生产阶段来看,饮食业具有与工业企业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不直接与消费者见面,而饮食制品则是产销直接见面;其次,工业企业的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程度高,而饮食业大多数是手工制作,对制作者有较高的技艺要求;最后,工业企业的经营规模一般比较大,经营方式相对固定,而饮食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1.2.2 销售方面的特征

从饮食制品的销售来看,饮食品又具有与零售商业企业不同的特点。首先,饮食业当场制作和销售的是能直接食用的商品,对饮食制品质量标准的技艺要求复杂;其次,饮食业既要提供商品又要提供顾客消费的场所;最后,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服务规格逐步走向高档化、规范化,饮食业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各种必需的服务项目。

1.3 服务业的业务特点

服务业是指利用一定的场所、设备和工具提供服务性劳动的行业。如住宿、美容、沐浴、照相、洗染、娱乐、修理、保管等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3.1 服务过程的特点

服务业的服务过程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服务业的经营业务主要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且所提供的往往是带有一定技艺的服务性活动,并辅以相适应的服务型设备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服务过程就是消费过程,服务结束,消费终止。

1.3.2 服务职能的特点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有些服务兼顾加工生产和销售的职能。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行业除了具有服务的职能外,还有在生产、销售的职能,而且是边生产边销售,其生产经营过程短,且生产直接与消费者见面。酒店会计核算的特点

2.1 收入成本和费用种类繁多,核算复杂

酒店行业一般均有系统配套的经营业务展开的特点。饮食业除了经营餐饮业务外,还可开展娱乐、销售及其他经营业务。服务业也可以兼营客房、餐饮、娱乐、美容、售货、洗染、照相等各种经营业务。为了分别考核各项经营业业务的成果,要求分别核算各项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和费用。

2.2 核算方法较为特殊

酒店行业除了以服务为中心外,还从事商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从而具有生产、销售和服务三种职能,因此,它具有多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因而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要根据经营业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采用特殊的核算方法,是酒店行业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之一。

2.3 自制商品与外购商品分别核算

酒店行业可以经营自制商品,也可以经营外购商品,为了分别考核自制商品与外购商品的经营成果,加强对自制商品的管理与核算,需要对自制商品和外购商品分别进行核算。

2.4 涉及外币业务核算

酒店行业在会计核算时,对涉及外币的收支应按照外汇管理条例和外汇兑换管理办法,办理外汇存入、转出和结算等业务,而且还应采用复式记账,核算原币合人民币以及汇兑损益。饮食经营业务的核算

3.1 饮食制品原材料的核算

3.1.1 原材料的分类

饮食业的原材料可以按在餐饮产品中所起的作用分类为粮食类、副食类、调味品类等;按存放地点分类为入库管理的原材料和不入库管理的原材料。

3.1.2 原材料的计价

3.1.2.1 外购原材料的计价

对于外购原材料,应按采购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为依据进行计价,其实际成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本应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买价和进货费用,买价为供货方的销售价格,进货费用为能够直接认定收益对象或容易分摊的运输费、装卸费、保管费用以及应缴纳的佣金等费用,不分清受益对象的,或品种较多而分摊困难的进货费用,可在“销售费用”账户列支。

外购原材料直接按支付金额计价,如图3-1所示。

图3-1 外购原材料

3.1.2.2 自制原材料的计价

自制原材料的成本包括耗用的材料、制作人员工资以及其他费用,一般不包括管理费用。

至于委托外部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应由被加工材料成本、加工费和往返运费构成。

3.1.3 原材料的核算

3.1.3.1 原材料购入的核算

原材料购入时按买价和进货费用作为入账成本,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也应计入其账面成本。

原材料购入时,若为入库管理的,则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账户;若直接交给厨房使用的,则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账户。3.1.3.2 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饮食企业发出原材料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由于各种材料一般都是多批购进的,每批购进的单价常会因季节、调价等原因二各不相同,因此,在发出原材料时,通常可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单价。3.1.3.3 原材料调拨的核算

原材料调拨是指所属内部不独立核算单位之间调拨。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饮食企业内部不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原材料的调拨属于内部移库,即在会计核算上原材料总金额不发生变动,仅在明细账上反映为此增彼减。

如果是内部厨房之间的调拨,由于厨房领料时已从“原材料”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所以仅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所属的明细账即可。

在酒吧和餐厅间的进行酒水调拨,如图3-2所示。

图3-2 原材料的调拨

3.2 饮食制品成本的核算

饮食制品的成本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其现行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

3.2.1 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适用于实行领料制的餐饮企业。原材料的耗用实行领料制,每月所领用的原材料月末不一定全部耗用完,还会有一些在制品和未出售的制成品;相应地,月初亦会有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在制品及尚未出售的制成品。为了准确反映饮食制品的实际成本,采用“永续盘存制”的饮食企业,应于月末对未耗用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未出售的制成品进行盘点,作假退料处理。在此基础上计算耗用的原材料的成本。

根据领料单盘存确定成本,如图3-3所示。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图3-3 永续盘存确定成本

3.2.2 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适用于没有条件实行领料制的餐饮企业。采用“实地盘存制”的饮食企业平时领用原材料时,不填写领料单,不进行账务处理,月末根据实地盘点得出的仓库原材料和厨房盘存金额,倒挤出本月耗用的原材料成本。

本月耗用原材料成本 = 月初仓库和厨房结存额 + 本月购进总额销售毛利率)3.3.1.2 成本毛利率法

成本毛利率法是根据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成本和饮食制品的成本毛利率,以外加方式确定饮食制品的售价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毛利率 = 毛利 / 成本价 * 100% 饮食制品售价 = 成本价 *(1 + 成本毛利率)

3.3.2 饮食企业销售货款的结算方式

3.3.2.1 柜台统一售票

顾客在用餐前先到账台购买专用的定额小票或购买固定品名的筹码,然后凭小票或筹码领取食品,也可由服务员根据小票的编号和顾客手中的副联票签对号后将食品送至桌上。

3.3.2.2 服务员开票收款

服务员到桌边,先由顾客点菜付款,然后由服务员开票、收款并负责到账台结算,收款员在小票上签章后,一联由服务员送至厨房领菜,另一联留存。每天营业结束后,服务员和收款员分别统计所收金额,核对无误后,由服务员在收款员的“收款核对表”上签字证明。

3.3.2.3 先就餐后结算

顾客先入座点菜后,由服务员填写小票一式两联,顾客不立即付款。小票的第一联交由厨房作为取菜凭证留存,顾客进餐后,服务员凭第二联向顾客算账收款。3.3.2.4 一手钱一手货

顾客直接以货币到柜台购买饮食制品。饮食制品交服务员销售后,由产销双方登记数量,每天业务终了时,由服务台进行盘存核对,用应收销售金额与实际销售金额进行对比,编制“产销核对表”。

3.3.3 饮食企业销售收入的核算

3.3.3.1 一般销售收入的核算

饮食企业每天营业结束时,由收款员根据“收款核对表”、“收款登记表”和“产销核对表”等凭证,汇总编制“营业收入日报表”,与所收现金一并交财会部门,或由收款员自行填写现金解款单将所收现金存入银行,凭银行解款单回单向财会部门报账。销售收入的现金,不得用于坐支,如有长短款,应在“营业收入日报表”中分别填列,不得以长补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短。

财会部门根据营业部门收款员交来的“营业收入日报表”,借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若有长短款,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处理。

根据餐厅账单确认收入,如图3-5所示。

图3-5 确认收入

3.3.3.2 宴会销售收入的核算

饮食企业承办宴席,要先填制定单,注明宴席时间、人数、桌数及消费标准,并附上菜单。订单一式两份,餐厅与顾客双方签字后各执一份。预定宴席一般要预收定金,以免顾客取消宴席时,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宴席的销售价格以桌为单位,烟、酒、饮料等按实际数量另行收费。服务业经营业务的核算

4.1 旅馆经营业务的核算

4.1.1 旅馆经营业务核算的特点

旅馆经营业务是以提供住房、生活设施的使用权和用服务人员的劳动服务来满足旅客需要而收取一定费用的服务业务。

旅馆的客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出售的只是其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即客人买到的仅是某一时间的使用客房的住宿权。客房可出租但不能储存,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出租,其效用就自然消失,价值无法收回。另外,旅馆业务的服务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致的。

旅馆经营业务除了客户经营外,还附设有餐厅、小卖部、理发室、美容室、洗衣部、办理长途电话及其他出租业务等,因此,旅馆收入的核算包括客房业务收入和附属业务收入的核算。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客房经营情况的好坏主要看其出租和收入情况,反映这一信息的是客房出租率和租金收入率两个指标。

客房出租率,又称客房利用率,是指已出租客房占可以出租客房的比例。

客房出租率 = 计算期客房实际出租间天数 ÷(可出租客房间数 × 计算期天数)× 100% 租金收入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客房的实收房租总额占应收房租总额的比例。租金收入率 = 报告期内实收房总额 ÷ ∑(某类可出租客房数量 × 该类客房日租金)× 报告期天数 × 100% 4.1.2 客房业务收入的核算

客房业务收入是通过出租客房而取得的收入。客房一经出租,不论房租收入与否,都作为收入实现处理,客房出租收入的入账价值以客房出租的实际价格为准。

宾馆的总服务台负责接待前来入住的客人,并负责与客人办理宿费结算。一般情况下,客人入住时,办理登记手续后,要根据预计住宿时间先交一定的押金,客人退房时,再到服务台办理结算,多退少补。每日营业终了,总服务台应编制“营业收入日报表”和“内部缴款单”,连同当日收到的现金及宿费发票记账联一并送交宾馆财务部,财务部对总服务台送交的报表、发票及款项审核无误后,据以报账。

客房出租的收款方式有先收款、后住店和先住店、定期或离店时结算收款两种方式。4.1.2.1 先收款、后住店结算方式核算

采用先收款、后住店的结算方式核算客房收入,财会部门应在每日业务终了时,根据服务台交来的“营业收入日报表”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如图4-1所示。

图4-1 先收款、后住店结算方式核算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4.1.2.2 先住店、后结算方式的核算

采用先住店后结算的方式核算客房收入,财会部门的账务处理除了顺序不同外,其内容和最终结果与前一种方式基本相同。

4.1.3 附属业务收入的核算

附属业务收入是指旅馆除了客房收入以外所取得的其他服务性收入。如附设文印、出租物品收入等。取得附属业务收入时,财会部门根据服务部门报来的日报表及现金,借记“库存现金”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如布草袋和低值易耗品收入,图4-2所示。

图4-2 附属业务收入

4.2 娱乐业经营业务的核算

4.2.1 娱乐业经营业务

娱乐业经营业务是指利用拥有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劳动资料为消费者提供娱乐场所及相应服务的服务性项目。包括经营音乐茶座、保龄球场、网球场、歌舞厅、游泳池、乒乓球室、滑冰场、游戏机房、电脑室、制陶室等业务。娱乐业的经营特点是为丰富消费者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在满足消费者娱乐需要的同时,又要有适当的盈利,还要注意精神文明,所以,必须加强对娱乐经营业的管理与核算。

武汉理工大学《行业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4.2.2 娱乐业经营业务的核算

娱乐业的经营方式一般是消费者凭票入场,出售门票时一手给票、一手给钱。每日营业终了,营业员应根据售出门票数及收取的现金填制一式两份营业日报表,并于当晚以前将其中一联连同现金送交财会部门。

财会部门将营业日报表与交来的现金核对无误后,借记“库存现金”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服务企业的营业成本核算较少,如舞厅、电影院为顾客提供免费的饮料等,发给顾客后可以作为营业成本入账。

5小结

酒店会计具有核算对象多样性,成本核算特殊性和货币结算涉外性等特点。其中餐饮业饮食制品成本的核算有“领料制”和“以存计耗”两种核算方式。饮食制品定价可采用销售毛利率法或成本毛利率法。服务业的宾馆、理发、美容、浴池、照相、洗染、修理及娱乐业营业收入根据每日的“主营业务收入日报表”记账。

篇2: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个人实习报告

班级:旅管1102B

姓名:戚雪

一.实习内容

在这短短的两周时间里,我们首先去位于海淀区北三环中路57号的远望楼宾馆进行参观并聆听了由宾馆领导所进行的相关内容讲座;

接下来于6月18日参观了位于灯市口的中国国旅总社并聆听了由国旅总社市场部的销售经理所进行的相关内容讲座;

最后一次的集体活动是于6月21日下午在学校聆听相关资深领导的讲座。以上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当然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5-8名成员组成进行了各小组自己的景区调研。调研的内容是关于老年人对于旅游的态度。

二.实习目的

实习的时间快而又短暂,不知不觉实习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与其说是实习不如说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旅游这一行业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我认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意在让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对我们所学的专业,对今后的就业,对现在旅游业发展的形势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本,亲身体验下旅游业不同组成部分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让我们对今后的就业有所认识,更加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目标。

三.实习的心得与体会

我认为不同的实践活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下面我对这几次实践活动进行分别总结。

1)小组景区调研

我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通过共同的讨论,我们最终选定了北京野生动物园与北海公园两个景点作为我们本次调研的地点。

景区特点:

北海公园---皇家园林

1.老年游客较多,多来晨练跳舞。

2.游客多为散客,以家庭为主(老年夫妇),带孙子出来散步。3.大多为本地游客,几乎没有旅行团。4.少数游客搭船游北海。

5.纪念品店和小卖部几乎没有游客。

6.游客大部分不关心北海公园的历史价值。

北京野生动物园---自然旅游资源

1.外地游客比本地多,大多为团队的。

2.本地游客大多数是以家庭为主散客,大多是亲子游。3.大部分观光客会在商店买纪念品回家做纪念

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总结出北海公园、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不同之处。北海公园不像野生动物园大部分是大人陪小孩一同出游,而是老年游客们自行组成属于自己的交友圈,例如:北海公园的舞蹈队、少数民族的即兴表演等,与一同晨练的老年闲聊。相对于北海公园的老年游客,北京野生动物园大部分是外地游客来北京观光,在做调查期间我们发现不同观赏区有不同的观赏族群,例如我们这次主要调查对象老年游客他们一般乘坐观光车观赏成群的狼、牛、狮子和狒狒;也会在步行区内跟鹿、狍、松鼠等多种温驯动物戏耍;或是在主题动物场馆内观赏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在动物表演娱乐区内欣赏动物的表演

远望楼之行

远望楼之行是本课程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每个人都十分期待希望从中能有所收获。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会议厅,包房,餐厅,客房以及位于底下一层的康体中心。参观下来感觉是设施十分齐全,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客房及包房的环境非常整洁,客房的面积较一般的快捷酒店略大一些。

之后的讲座则是让我们对远望楼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经理对于他曾经经手的成功案例中不难发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审时度势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错误的判断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利益的获得甚至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轨迹。因而让我感觉到现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知识的储备才有可能正确地预测形势。

国旅总社之行

中国国旅作为中国旅行社的第一社是当之无愧的更是我们每一名毕业生向往的工作单位。

通过学长慷慨激昂的讲解,除了让我们对所学专业有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将自己的专业与社会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求职的方向同时与求职所必备的能力,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学长的成功让我们坚定了信心更让我们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因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我一定不轻言放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

这次的实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讲座或者是亲身体验也好都让明白到我的未来不是梦,只要自己努力过,成功是不会拒绝你的。

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继续努力。

篇3:行业性高校课程设计研究

行业高校的行业针对性, 导致其学科领域的单一性, 这种单一既包括师资队伍的单一性, 也表现为知识结构的单一。在这种单一的培养环境中, 其学科研究的专攻性以及培养的定向性显得尤为明显, 其在实现行业的专门化人才需求以及学科的深入研究上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 其定向性也为行业的发展设置了瓶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任何行业都难以孤立存在, 行业性高校的服务导向单一, 只能满足行业内的专业性要求, 但是对其扩展性业务以及边缘性业务的发展要求却没有更多的关注。因此, 行业性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其课程设置理念, 实现行业教育的体系化发展。

一、基础理论课与行业专业课结合

基础理论课是指对行业的专业研究有着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的课程, 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根基所在。基础理论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为大学生提供基础普及性教育的课程, 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相同。专业基础课包括两种, 一种是社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另一种则是行业基础课。行业高校的特点往往都是重视本行业的专业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 而忽视对社科类课程的设置。但从行业整体的规划来看, 任何行业内的科学化管理及规范化管理以及行业性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专业性的行业管理与规范课程在我国的行业性高校中仍然有所欠缺。因此, 基础社科类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得行业性高校的培养模式发生一个根本的转化, 实现行业人才的综合性教育。所谓行业基础课是针对各类行业的不同特点, 为了满足行业专业课的学习需求, 为其设置的前置性课程, 一般而言, 这类课程具有基础性与行业针对性两个特征。

行业专业课是指行业高校根据其细化之后的学科分类, 对行业内的学科领域再做二次甚至三次的专业划分, 根据行业内对具体专业的需求来设计的不同的专业课程, 这种专业课程可以划分为大专业课与小专业课。所谓的大专业课是指整个行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课, 这种课程是一种连结性课程, 连接基础理论课与小专业课。例如, 气象行业的大专业课可以包括应用气象学、气象法学、公共气象服务等课程, 这类课程在行业的内部属于专业课, 是一种引导性课程;在其之下还可以设立更为细化的专业课程, 也就是小专业课, 例如气象法大专业课之下可以设置气象基本法, 气象管理法、气象法边缘法等等更为具体的法学课程。这种小专业课在行业实践中能够更为直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引导。

二、非定向专业课、定向专业课与行业扩展课、行业边缘课相结合

根据具体行业部门的人才需求与行业高校之间的定向协议的签订与否来对课程进行分类, 可以将专业课分为非定向专业课和定向专业课。所谓非定向专业课, 其学习群体是没有指定的对口单位的指派, 在高校毕业后需要自主择业的学生。非定向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相对宽泛, 目的是确保学生就业的便利性。学生以行业的主导性课程为基础, 以选修的方式, 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方向来确定所需学习的课程。定向专业课, 是根据行业高校与具体行业部门签订的定向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为学生的定向性培养设定的固定性课程。定向性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定向性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除了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之外, 主要是学习具体行业部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设定定向行业课程的时候, 应当设置定向必修课与定向选修课两种类型。学生可根据行业具体部门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学习的方向, 在必修课、选修课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 并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部门的具体要求为自己设定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案, 以期实现行业高校的人才专业培养与具体行业部门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连接。

第二, 定向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除了课程的理论学习之外, 需要安排日常性实践课程和定向性实践课程。日常性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知识来设定的一般性的行业实践, 既可以由本校教师进行指导, 也可以由具体行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定向性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毕业之前进入定向单位进行岗前的定向性实践, 一方面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提供较好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实践部门提供前期的岗前适应过程。

除了行业专业课程之外, 还需要根据各类行业的不同特点来设置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与社会之间的连结性课程, 这种连结性课程主要分为两种:行业拓展课与行业边缘课。所谓行业拓展课是指立足行业的自身特点, 为行业之间的交叉发展而设置的课程, 例如气象行业、邮电行业、石油行业与管理类学科的交叉。行业拓展课一般应当在研究生的高年级设置, 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来设计。所谓边缘行业是指将本行业的某种特定技术手段作为其行业运作的重要部分, 但具体行业特征与本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行业部门。以这类科学知识为内容的课程就是行业边缘课。例如气象行业的边缘性行业是防雷专业、遥感专业等等。这类行业边缘性课程为行业之间的交叉提供了可能, 行业边缘课的设置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也为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自然科学课与社会科学课相结合

行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行业的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评判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行业性高校在整个行业中, 其专业的强势性是毋庸置疑的, 通常能够解决社会上较为复杂的专业疑难问题。行业高校培养的人才是社会行业人员的主要来源。行业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 行业人才的素质直接决定其行业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决定社会服务质量的高下。因此, 在强调培养模式的专业性的同时, 需要将服务性理念贯彻其中。服务性理念要求行业科学的专业性与社会性同时具备。就行业性高校的特征来看, 行业性高校一般都属于理工类院校, 这类院校通常以自然科学研究作为主导方向, 对社会科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 在行业性高校中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必须加强, 才能满足行业高校的社会服务性要求。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将自然科学课与社会科学课紧密结合。所谓自然科学课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公共基础类的自然科学课程, 主要是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性的学科。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类的自然科学课程, 这里主要是指行业基础课。第三部分是行业专业课 (这部分内容在本文中已有介绍) 。

社会科学课也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种是公共基础课, 也就是基础人文教育的内容, 主要包括:语文修辞及文学修养类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人生观价值观类课程, 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类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基本的人文知识。第二种是与行业相关的社会科学课程, 由于行业性高校通常需要与社会具体行业接轨, 行业服务、行业管理以及行业保障现在已经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现代行业的发展完全脱离原有既定的纯自然科学模式, 而将行业的人文关怀作为其运作的理念, 行业的自然属性的社会价值必须通过社会服务来实现。从另一个角度说, 行业从事社会服务的前提条件就是对行业服务的合理化管理以及制度性保障, 而且由于行业的特殊属性, 行业服务与一般的社会化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个体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行业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一般的社会科学学科不足以满足其特殊化的要求, 基于这种需求, 行业高校在培养行业社会类人才的时候需要有所针对。在课程设计时, 需要对行业社科类课程进行规范性设计, 一般主要从三个角度, 也就是行业服务性课程、行业管理性课程与行业保障性课程进行设置。行业服务性课程主要是根据行业的特点, 对行业的具体服务形式、行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流程等问题进行研究。行业管理性课程是针对行业的科学化管理和经济性管理来设定的课程, 目的是实现行业内部以及行业与社会之间的规范化与合理化管理。行业保障性课程的内容是根据行业行为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一方面规范行业自身的行为, 另一方面为保障行业主体不受非法的侵害, 从而为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设置的保护性措施。这三类课程的体系性设置, 可以扩大行业高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除了招收纯理工科的学生之外, 还可以适当招收部分文科类学生, 为不同的行业部门进行前期培养。

四、基础式教育与课题式教育相结合

行业性高校的定向性决定了行业高校学生就业方向的相对确定性, 这种相对确定性为学生的学习确立一个既定的方向。行业学科领域所需要的人才是尖端型、技术型、研究型的结合, 在对后备人才的培养理念上不能仅限于对其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传授, 更为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启发式教育, 进行创新性教育, 以期在行业工作中能够突破现有的行业技术水平与行业发展瓶颈, 为行业的创新开拓新的路径。同时, 要将创新性理念渗入课程设计中, 将基础理论性课程与创造性课程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创造性课程在设置时还需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以及与行业接轨。课题式教育是指结合行业高校的专业性教育与行业部门的具体需求, 将某个阶段性行业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在行业高校教学中进行研究, 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行业部门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为行业部门提供有效合理的科学方案。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课题式教育, 是行业性高校的特色教育模式。

本科阶段主要实行基础性教育模式。基础性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专业理论课以及各类行业的基础性学习, 强调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在基础性教育中可以根据其培养的不同方向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研究型基础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准备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 研究型教育在本科后半阶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 为研究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种是应用型基础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和研究型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科的后半阶段侧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优化以实验课程、工程实训、各类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课外科技活动等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基地型、工程训练型、设计性实验型、课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型、创新型、复合型等七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同时, 重视结合专业的特点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设置一些工程设计系列课程、自学或讨论课程, 如电子线路设计、机械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学建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模拟训练等, 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教学过程中[2] , 实现学生进入具体行业之前的“前社会化过程”。

在研究生阶段, 应当采用“课题式教育”模式, 根据行业内的不同研究方向, 将研究生教育进行不同分类, 将各类研究方向以课题的形式为研究生教育设计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所需要达到的效果。总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 形成一个兼具体系性与目标性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课题内容必须具备实践价值, 这就要求行业性高校与相应行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 既保证了课题具有适用性, 同时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科研究的方向, 避免无效研究与过时研究的出现。课题的设计应当符合行业的特定性要求, 保证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前沿性。第二方面要求课题式教育模式的师资配备必须是教研人员与行业工作人员的共同体, 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其研究的课题进行分类, 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供学生进行选择, 同时将行业内的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将技术类人员、管理类人员以及辅助类人员与教研人员相结合, 对不同的学科方向做出不同的课程设计。

行业性高校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征与社会功能, 在人才培养上必须遵循科学与合理的规律, 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 以期实现行业高校的服务性功能与专业化路径。

摘要:行业性高校的课程设计应与一般高校有所区别。应将基础理论课与行业专业课相结合, 将非定向专业课、定向专业课与行业扩展课、行业边缘课相结合, 将自然科学课与社会科学课相结合, 基础式教育与课题式教育相结合, 实现行业高校课程设计的科学化。

关键词:行业高校,专业定向课,行业专业课,课题式教育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 2009, (1) .

篇4: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关键词】高职高专 行业英语 开发 创新

无论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英语均属于一个重要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同样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这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吻合的。鉴于高职高专的特殊性,在对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就业,而相对于其他英语课程而言,行业英语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因此,在高职高专中开展行业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改善以及其就业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一、高职高专行业英语课程概述

行业英语这一概念最初是在2008年被提出的,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发展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教育界对于行业英语的概念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行业英语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传统的英语课程属于公共英语的范围,而在这一范围内,学生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往往是泛泛的,是大方向且没有针对性的,与公共英语不同,行业英语主要强调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在这一课程下,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够与自己的专业只是相符合,这对于其专业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也就能够使其在进入到社会中,其专业能够更加适合社会的要求。总的来说,行业英语是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公共英语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公共英语的创新。行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与市场结合具有一定程度的紧密性,强调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要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这是英语教学基础上的一大进步。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能够跟紧时代的步伐,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从自身实力的提高入手,而这就对企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要求,同时,这也是导致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开始逐渐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企业对于人才专业性的要求开始不断提高,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保证人才的专业性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一个主要目标。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更加倾向于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这与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将行业英语引入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必须得到学校以及有关教师的重视。

二、高职高专行业英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对于以往而言,我国高职高专在英语教学效果方面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近些年来,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行业英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十分显著,这与行业英语发展时间的短暂存在很大联系。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四方面:首先,当前高职高专学校对于行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是显著存在的一个问题。其次,教材的开发力度不足也是一个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以及质量不高方面。再次,师资力量的欠缺也是影响行业英语应用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最后,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以下文章分别针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重视程度不足。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职高专学校领导以及学生重视程度不足两个方面。

首先,高职高专领导对于行业英语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学生的行业英语水平无法取得较好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高职高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需要改革的一点。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会导致行业英语教学无法形成规模,同时,相应的教学制度也就不会完善,这会从根本上影响行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就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往往只开设了基础英语教学,而并没有开设行业英语课程。需要认识到的是,基础英语教学仅仅能够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并不具有显著效果。另外,存在一部分学校,虽然已经开始了行业英语课程,但在种类以及课时方面却无法得到保证,这一点问题也必须要得到解决。

其次,学生对于行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高职高专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往往抱着能够取得相应证书的心态去完成的,这一心态必定会导致其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2.教材开发力度不足。行业英语教学需要教材作为支撑和保证,但由于我国行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在教材研发方面,还存在着研发力度不足的状况,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当前教育局也并没有提出较多有关行业英语教学的规定。总的来说,相对于其他基础英语课程而言,行业英语课程教材的开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在于其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当前的市场状况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其跟紧时代的步伐,同时也才能使学生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这对于学生就业很有帮助。另外,在对行业英语教材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将其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使其即能够体现当前时代行业发展的特点,又要能够满足学生理解的需要,同时,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践价值,这样才能使教材更加具有可用性。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职高专的行业英语教材并不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做好教材的研发工作,以进一步的保证高职高专行业英语的创新性。

3.师资力量欠缺。师资力量的欠缺是高职高专行业英语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攻克的一个难关。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同,行业英语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水平,换句话说,行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证书。但当前我国行业英语教师具备上述素质的仅仅为少数,存在很大一部分行业英语教师都无法达到上述要求,这是导致行业 英语教学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行业素质以及英语素质两方面。首先,行业素质不高会导致行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水平的目的,因此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英语素质不高会导致教师虽然能够讲授专业知识,但并无法将其利用英语进行表达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很有必要,这是保证行业英语教学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同时也是课程开发创新的一个主要过程。

4.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在教学中,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非常比亚,这是当前教育领域对于教学的主要要求。但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在行业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的状况,主要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占据时间过多,而留给学生的提问以及思考的时间过少方面。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保证十分不利,因此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以及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和创新。

三、高职高专行业英语开发创新策略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在高职高专行业英语开发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其能够得到开发与创新,提出相应的措施很有必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对于行业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是阻碍课程开发创新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提高重视程度非常必要。首先,学校领导层要加强对行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针对没有开设行业英语课程的学校而言,要及时开设这一课程,而针对已经开设了这一课程的学校而言,还必须要增加课程的种类,同时要增加行业英语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以为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提供进一步的保证。其次,针对学生而言,一定要认识到行业英语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行业英语的学习对于自身就业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为行业英语的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证。

2.加大力度做好教材开发。做好教材开发工作也十分重要。当前行业英语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有关政策不完善以及教材中所包含的市场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两个方面。针对第一方面的问题,教育部必须要认识到做好教材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要从行业英语教材的特点出发,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去对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进行规范,以保证教材的开发能够具备相应的政策依据。另外,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有关人员还要及时更新教材信息,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以全面获取市场信息,且及时的对其进行更新,并将最新信息纳入到每一年的教材当中,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教材的创新性,同时也才能使学生及时的了解到当今时代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其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就能够保证其就业水平。

3.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十分必要,主要在于提高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在所有教师中所占的比重,对此,需要严格教师的选拔过程,要在选拔过程中,优先录取具备这一资格的人员,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师质量。同时,针对现有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做好培训工作,对于只具备应用水平而专业素质欠缺的人员,要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养,以使其能够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其对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另外,对于仅仅具备专业素质而英语能力欠缺的教师而言,要做好对其英语水平的培养,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4.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想要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缩短教师所占用的时间,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使其能够自行的进行思考和提问,这样才能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对于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在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起就业是其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使这一目的能够实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于人才专业素质以及英语素质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人才专业素质以及英语素质的培养。行业英语教学能够同时达到上述两点要求,因此必须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边丽君.浅析高职高专行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112-115.

[2]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04):118-120.

[3]安晓灿,闵阅.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2013(02):200-210.

[4]郭士香.校企合作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以电子行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213-215.

[5]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06):109-110.

[6]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04):234-235.

篇5: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

为摸清掌握全市陶瓷行业人才情况,协会先后赴我市主要陶瓷产地博山区、淄川区和高新区,对10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这些企业涵盖了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产品包括日用陶瓷、先进陶瓷和陶瓷机械。调研期间召开了座谈会,了解了企业的人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听取了企业对政府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行业人才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五大陶瓷主产区之一,淄博陶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陶瓷已经成为淄博的一张城市名片。2004年,淄博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陶瓷名城”,2009年被授予“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称号,2014年加入“世界陶瓷之路”联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淄博陶瓷初步树立起了“当代国窑”的品牌形象。淄博陶瓷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产品涵盖了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工业陶瓷、建筑卫生陶瓷、陶瓷机械装备和陶瓷装饰材料等六大门类。陶瓷原料、包装制品、陶瓷颜料、金水、花纸、陶瓷窑具和陶瓷模型等配套专业齐全。2015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8.4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47.27亿元、利税134.83

2、人才分布不合理。目前陶瓷行业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由国企转制的大企业,如中材高新、山东硅元、淄博工陶、华光陶瓷等企业,而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由于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原因,对人才的吸引力低,致使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3、人才出现断层,知识结构老化。我市陶瓷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遇到较大困难,国有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很多陶瓷行业人才转行,年轻一代又因为陶瓷行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原因而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工作,导致目前行业人才断层严重。作为传统行业,陶瓷行业没有IT等行业发展变化快,再加上企业对人才缺乏知识培训,导致人才知识结构老化严重,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

4、激励机制不健全,留才机制尚需完善。一方面,受行业自身因素影响,福利待遇及各方面工作条件都不如一些新兴行业,难以引进人才,即使引进来,也很难留住;另一方面,受传统用人方式的影响,不少企业没有将人才工作摆上应有位臵,没有把人才工作纳入到发展计划中去。一些企业负责人也深知人才的重要,但满足现状的多,缺乏居安思危意识,存在着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引进;重眼前效益、轻人才培训;重市场营销、轻科研开发;重资历、轻实力的现象,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日益突出。

三、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思路决定出路,人才是推动陶瓷行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实现陶瓷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要依靠他们去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充分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有效发挥他们的丰富经验去破解难题、攻克难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行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破除一切束缚人才成长的陈规陋习,充分认识用好人才就是珍惜财富,开发人才就是创造财富。把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实现人才工作职能重点从传统的部门人才管理向行业人才管理,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与服务工作并重转型,不拘一格选人才、全面辩证看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公平竞争、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2、完善用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创新人才选择任用机制、发挥人才在实践中的作用,是人才发展的导向与标准。一是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改变领导主观臆断的人才选拔模式,建立科学、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切实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管理与培养。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重要岗位,通过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

素质和水平。二是创新人才评价管理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实绩,弱化学历、年限因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制度。建立人才档案和技术创新成果档案,以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坚持以素质论人才,让一些有真才实学和独到见解的人被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有力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能够迅速脱颖而出,保证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壮大。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以能力绩效为取向、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待遇水平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要加大科技贡献奖励的幅度,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的政策。通过完善分配机制,建立人才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

3、开展培训教育,加强实践锻炼。以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使职工的教育培训系统能够与企业发展紧紧联在一起。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急用先培、急需先育、急缺先补”的思路,进一步强化专业进修和业务培训。要紧跟行业发展的形势,着重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专项培训,及时了解掌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追踪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培训,不断改善和更新知识结

构,不断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经验型、管理型职工转变成开拓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4、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抓好淄博陶瓷学院建设,突出实践特色,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二是对于考入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陶瓷专业的学生,按照院校学杂费标准给予等额补贴,并签订毕业后留淄博从事陶瓷事业的就业合同。

篇6:行业调研报告

中国原油还能让汽车业奔跑多久?一边是中国60%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边是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和居高不下的平均油耗。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假设单车油耗不变,到20xx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车用原油量再翻一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或超过70%!中国能源结构多煤少油,新能源汽车可降低石油消耗,但考虑到其偏低的销量占比和普及速度,仍不足以改变中国车用能源结构。

二、企业平均油耗,多数企业压力大

企业平均油耗标准是核心考核指标,20xx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降至5.0升/百公里。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0年)》,20xx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需要降至6.9升/百公里(第三阶段油耗),到2020年降至5.0升/百公里(第四阶段油耗)。此外,节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20xx年要降至5.9升/百公里,2020年要降至4.5升/百公里。

20xx年国产乘用车企业的油耗达标率仅72%。根据今年5月工信部公布的企业平均油耗情况,20xx年,79家国产车企的油耗达标率仅为72%(不达标的不乏大型国企集团),25家进口车企中更有近半数未能达标,具体名单详见附录1。如果明年按20xx年标准严格实施,将有更多企业无法达标。

我们判断,未来油耗标准严格实施概率大。目前业内对于20xx年油耗政策能否严格实施的分歧很大。主要担心在于:外资和合资企业在发动机等先进技术中占优,可以比较轻松的达标;而自主品牌企业可能会因此面临进一步窘境。然而,事实上,在5月公告的20xx年数据中,长城、吉利、长安等多家自主品牌都是轻松达标。我们判断,未来政策的方向将表现为:1)信息公示,通过媒体和第三方力量推动车企降油耗,2)奖惩并用,不排除类碳排放交易的奖惩方式。

三、机遇:技术攻坚战

降低企业平均油耗,需要降低传统车油耗、发展新能源汽车双管齐下。

传统车降耗:根据《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包括城区和城郊循环多个工况(怠速、加速、匀速、减速等),通过测量不同排放物浓度计算得到燃料消耗量。降低传统车燃油消耗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

1)高性能发动机,例如涡轮增压汽油机有望实现7%-12%的燃料消耗;

2)轻量化,例如通过轻型结构设计及材料替代,可减少5-10%的燃料消耗;

3)启停系统,例如启停技术在综合工况下有望实现3%-5%的节油率;

4)混合动力,例如若采用混合动力系统,节油潜力约30%。

新能源汽车: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纯电动驱动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达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并按5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低于2.8升/100公里(含)的车型(不含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按3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企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例,将有助于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从而达到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

四、高性能发动机:涡轮增压是看点

涡轮增压系统对燃油效率和性能提升均有明显效果。涡轮增压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能量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一般而言,加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后的发动机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60%。

国内涡轮增压器配置率将持续提升,尤其是汽油机涡轮增压器配置率提升空间巨大。面对与日俱增的环保和能源压力,内燃机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涡轮增压是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其中汽油机节油效果5-10%,柴油机节油效果10-20%左右。20xx年我国内燃机涡轮增压器综合配置率为6.7%;其中车用柴油机配置率为62%,未来的增长点主要来自于轻卡装配率提升;而车用汽油机配置率仅5%左右,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国际市场:涡轮增压器在国际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前五名生产商的市场份额达到84%。目前,国际上从事涡轮增压器生产的生产商包括:Honeywell(霍尼韦尔)、BorgWarner(博格华纳)、MHI(三菱重工)、IHI(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Cummins(康明斯)等。20xx年,全球主机配套增压器需求约在3,300万台,美国Honeywell公司的增压器总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居行业首位;排名前五位生产商的增压器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4%。

国内市场:国际巨头抢占市场份额,国内龙头逐步由商用车向乘用车升级。康明斯、霍尼韦尔、博格华纳仍是国内最大的涡轮增压器供应商,外资合计占据市场份额60%左右。国内自主品牌增压器生产企业呈现一超三强的竞争格局:一超指湖南天雁,三强指康跃科技、潍坊富源、威孚天力。从客户结构看,自主品牌涡轮增压器主要供应商用车,而乘用车涡轮增压器对生产精度、噪声控制、电子控制元器件的要求更高,国内生产厂家仍处于研发探索阶段。目前,湖南天雁、康跃科技等龙头公司已具备一定技术实力,未来有望在汽油机增压器领域取得突破。

建议关注涡轮增压器企业的投资机会。目前国内涡轮增压器企业主要集中于商用车领域,未来若能有效突破乘用车市场,成长空间大。

五、轻量化:铝、镁合金应用比例提高

汽车轻量化对燃油效率提升的贡献明显。据工信部的油耗公告,按照不同车辆综合工况的油耗水平拟合结果为:汽车重量每降低100千克,可节约百公里油耗约0.28升。在实际使用中,相关研究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克/公里;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千克,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

针对车身、动力系统及底盘系统的替代材料使用是目前最主要的轻量化手段。车身、动力及传动系统、底盘和悬挂系统是汽车整备质量上的三个最主要组成部分,分别约占整车质量的1/4左右。在保证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用密度更小的材料代替原有材料,是目前最有效的轻量化手段。例如,在汽车车身和底盘结构上,汽车厂商大量应用高强度钢等材料,在提高车身和底盘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车身质量;发动机的制造利用轻质合金如镁、铝合金代替铸铁,减轻了发动机质量,同时获得了更好的发动机性能;绝大部分车型都开始将各种轻质材料引入汽车内外饰,既提升了汽车档次,又减少了内饰耗材和重量。

汽车车身:高强度钢板是当前主流,碳纤维材料在F1及超级跑车中已有应用。轿车车身占轿车自重的30%,高强度钢板厚度分别减少0.05、0.1和0.15mm时,车身减重分别为6%、12%和18%。而从成本方面考虑,一般的高强度钢板单件均价相比普通钢板件高10%-25%,而零件厚度可以比普通钢板减薄10%-20%,因此在汽车上使用高强度钢板成本基本不变。碳纤维车身质量轻、强度高,技术优势明显,但由于成本较高,目前仍主要应用于赛车和跑车上,例如瑞典超级跑车柯尼塞格(KoenigseggCCXR)采用了轻量化的全碳纤维车身钢制副车架,全车净重仅1180公斤。宝马将碳纤维作为公司轻量化的主要技术研发方向,目前已推出的宝马i3和i8采用了大量碳纤维材料,预计在未来1-2年内将实现纯碳纤维轮毂、方向盘等部件的量产,并逐渐应用到更多车型上。

发动机:铝制材料处于普及进程中,镁铝合金有望大规模应用。铝制发动机质量轻,散热性能好,铝合金等铝制材料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轿车发动机。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发动机缸盖都已经是铝合金材料,部分轿车发动机为全铝发动机,相比同等排量铸铁发动机,使用铝缸体的发动机能减轻20kg左右的重量。铝制发动机占比提升,将拉动气缸套销量的快速提升,中原内配作为全球最大的气缸套企业将明显受益。宝马目前大部分发动机都采用了其独创的镁铝合金材料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宝马的3.0L直列六缸发动机。镁铝合金材料的使用使得该发动机在原有全铝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动机重量降低了30%,仅重161kg,而输出功率却提高了12%,油耗也有所下降。

内外饰:塑料材料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广泛看好。塑料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轻,其比重不超过2.0,而轻量化中常用的铝材质的比重为2.7。以塑带钢是外装饰件材料选择的一大的趋势,主要部件有保险杠、挡泥板、车轮罩、导流板等;而汽车的内饰上塑料应用更多,仪表板、车门内板、副仪表板、杂物箱盖、坐椅、后护板等使用的都是塑料。中国的塑料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应用量与进口轿车还有很大差距。在欧洲,车用塑料重量基本上要占到车重的20%左右,在德国平均每辆轿车使用塑料重量达300kg,占汽车自重22%。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单车塑料的平均使用量为78kg,仅占汽车自重的5%-10%。

汽车轮毂:铝制车轮逐步替代钢轮是大势所趋,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铝合金轮毂四大优势:1)重量轻,平均每只比同尺寸钢轮毂轻两公斤左右,减少起步和加速时的阻力,节油效果更好;2)散热性好,降低爆胎隐患,提高安全性;3)精度高,失圆度及不平衡重较小,以及弹性模数小,所以抗震性能更好;4)更美观,后期抛光和电镀工艺使其能制造出更美观多变的外形。综上所述,铝合金车轮逐步替代钢轮是大势所趋,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铝、镁、碳纤维等轻量化业务的零部件企业。

六、启停系统:配套率大幅提升

发动机启停技术在综合工况下有望实现3%-5%的节油率,实际节油情况与消费者使用情况、路况等综合因素有关。发动机启停就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临时停车(例如等红灯)的时候,自动熄火。当需要继续前进的时候,系统自动重启发动机的一套系统。启停系统综合工况下有望实现3%-5%的节油率。但启停系统实际节油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使用习惯、路况等因素。尤其是在中国路况过于拥堵的情况下,频繁启停可能会降低消费者使用体验。

启停系统目前国内车型配套率低,预计未来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市场空间约200亿元。启停系统目前在欧美市场的装配比例达到30%-50%,但目前国内的配套比例仍很低,主要集中在豪华品牌的宝马、奔驰、奥迪车型上。随着启停系统向中端车型的普及,例如大众的帕萨特、高尔夫,马自达的CX-5、铃木的锋驭、吉利的EC7等,预计未来装配率有望大幅提升。按照30%-50%的渗透率,每套2000元左右的成本进行测算,对应市场空间约200亿元。

启停系统按照技术路线,可以划分为: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启停系统(博世)、集成起动机/发电机启停系统(法雷奥)、SISS智能启停系统(马自达)等。

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启停系统:该系统应用较为常见,起动机和发电机独立设计,其余构成还包括增强型电池(一般采用AGM电池)、集成起动/停止协调程序的发动机ECU和传感器等。博世是该种启停系统的主流供应商,搭载车型包括宝马1/3/5系、X3,大众帕萨特、高尔夫,奔驰A/B/C/E系列(部分),奥迪A6、A8,雷诺Megane,欧宝Corsa、Astra等。

集成起动机/发电机启停系统:法雷奥i-Start系统电控装置集成在发电机内部,在遇红灯停车时发动机停转,挂档或松开制动踏板汽车会立即自动启动发动机。该系统最初应用于PSA的e-HDi车型上,预计未来将配备于10余个汽车制造商的50款车型,法国PSA集团、奔驰及Smart是法雷奥启停系统的主要客户。

SISS智能启停系统(马自达):该系统通过在气缸内燃料燃烧产生的膨胀力和起动机辅助作用共同起动发动机的,起动速度更快。目前已用于日本市场销售的Mazda2、Mazda3和Mazda6部分车型上。

目前启停系统主要由博世、法雷奥等海外零部件巨头把控,建议关注能够提供相应部件的自主零部件企业。

七、混合动力:旧时丰田堂前燕,飞入自主品牌家

混合动力有望实现15%-50%的节油潜力。混合动力可划分为轻混合动力系统、辅助混合动力系统(中混)、深度混合动力系统,分别有望实现15%、30%、50%的节油潜力。如果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则有望实现80%以上的节油潜力。

混合动力汽车全球年销量规模约160万辆,丰田、本田具有明显竞争优势。20xx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售160万辆,分品牌看,丰田、本田、雷克萨斯三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5%、11%、6%,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在售混合动力车型主要是丰田的凯美瑞(混动版)和普锐斯,长安、吉利等自主产品有望逐步跟进。20xx年凯美瑞(混动版)、普锐斯分别销售5547辆、513辆。自主品牌方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的混合动力车型有望今年四季度上市,逐步跟进。

预计20xx年丰田、本田将在中国实现混合动力总成的国产化,加大混合动力的推广力度。根据丰田的云动中国计划,20xx年将实现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的车型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实现批量化国产,未来实现新能源车型在丰田整体销售中占据20%的份额。近期,丰田首个海外CVT工厂在江苏常熟投产,设计产能24万台。CVT作为丰田混合动力的关键技术,将为丰田在华推广国产混合动力车提供铺垫。

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掌握在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吉利汽车通过多年探索,有望获得突破。CVT变速箱是混合动力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主要掌握在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手中。吉利汽车通过多年探索,尤其是借助收购DSI,以及沃尔沃技术平台,预计混合动力技术有望取得突破。预计今年底吉利有望推出帝豪EC7混动版车型,该车采用1.8L发动机加双电机驱动模式,具有纯电行驶、快速启停、制动能量回收、混合动力行驶等功能,综合油耗低于5升,节油率超过35%。

建议关注受益于丰田混合动力总成国产的科力远、广汽集团,以及近期有望推出混合动力新车型的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科力远通过收购湘南工厂,成为全球掌握动力镍氢电池的三个企业之一,并和丰田成立了科力美合资公司,将为丰田国产混动动力提供电池。广汽集团是丰田在华主要合作伙伴,目前在售混合动力车型为凯美瑞(混动版),预计20xx年还将推出雷凌(混动版),将明显受益于混合动力总成国产化带来的成本下降。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预计四季度将推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型,有望实现技术突破。

八、新能源汽车:确定的50万辆

确定的50万辆,仍存不确定性的500万辆。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0年)》,争取到20xx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我们认为,20xx年50万辆的目标有望大概率实现,存在不确定性的500万辆则更多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新能源汽车进入销量快速增长期,预计20xx/15年销量分别达到6万辆/40万辆量级,完成50万辆推广目标。我们认为,受益于:1)外部推广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2)自身产品可靠性、新品投放速度快速提升等两重因素的共同驱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xx年、20xx年的销量分别达到6万辆、40万辆的量级(20xx年:1.7万辆)。

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呈现加速态势,预计年底有望达到月销万辆的水平。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1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1.7万辆,而且月度销量呈现加速态势,其中6月单月销量已经超过6000辆,预计年底有望达到月销万辆的水平。

可能超预期的500万。我们认为,依托百亿量级的政府补贴,50万辆的推广目标有望大概率实现;500万辆的目标则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正经历从2万辆到50万辆的过程,上游电池、电机等零部件受益更为明显。未来如果技术进步能够驱动电动车成本进一步下降,在补贴政策退出后仍能保持产品的经济性、可靠性、稳定性,预计新能源汽车将有望实现从50万辆到500万辆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整车企业的盈利弹性将逐步显现,但该阶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新能源汽车是贯穿N年的投资机会,正逐渐经历由事件驱动向政策驱动,进而向基本面驱动转变的过程。对于确定的50万辆投资机会而言,上游零部件的机会大于下游整车公司,建议关注:1)上游零部件,2)下游整车。

九、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汽车行业销量不达预期;

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变革,导致企业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作废,拖累企业盈利;

企业平均油耗标准考核力度低于预期,导致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动力下降;

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低于预期,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等。

十、投资建议

我国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而且我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若单车油耗不变,到20xx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和车用原油量将再番一倍,原油对外依存度或超过70%。因此,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因素。企业平均油耗是降低汽车油耗的核心指标,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xx年需要降至每百公里6.9升,2020年降至5.0升,对于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认为,油耗标准的提升,将驱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加大如下领域的投入,并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1)高性能发动机技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电控燃油喷射等),2)车身和发动机轻量化技术(镁铝合金、高强度塑料、碳纤维等),3)怠速启停电机(电池、电机),4)混合动力汽车(自动变速箱、电池、整车匹配等),5)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其零部件等)。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标的请参见表6。

上一篇:2015前台接待岗位职责下一篇:初中教育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