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2024-09-04

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通用8篇)

篇1: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浅析关于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0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总公司加快了学习型、知识型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目前铁路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干部的考核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健全和完善企业干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铁路企业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铁路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繁荣发展。

1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心理学管理

在传统的铁路企业管理模式中,铁路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对自己属下的员工布置任务,监督员工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企业干部在注重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员工往往会在工作中出现不专心等问题,这是因为员工缺乏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环境,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影响铁路企业安全保障。因此,只有对企业干部加强管理,考核其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能否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关心,制定适合员工自身发展的计划,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考核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铁路企业干部的考核管理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往往缺乏制度化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比如对于领导层干部的考核和对技术干部、行政干部等一般干部的考核,其考核内容都是德、能、勤、绩、廉,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特色,突出各自不同层次,考核形式过于公式化,在考核时看领导脸色,测评时打关系分,严重影响了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没有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干部在政治思想素质、个人风格、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和廉洁奉公等方面的特点。

1.3考核重点不突出

铁路企业在在对后备干部和新上任的领导干部的跟踪考察上做的力度不够,致使有些新任职干部在提拔前能够以身作则,当模范和表率,但提拔后,逐步放松了自我约束,在关心员工和工作积极性上做得不够,逐步脱离了群众,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干部考核中考核重点不突出,忽略了群众意见,造成对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和其他干部人选考核了解不够全面,由于对一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得到提拔,致使出现了人才断层的问题。

2加强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加强干部考核管理是适应当前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

铁路总公司于成立,按照国务院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铁总研究制定了铁路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为进一步适应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常态,在铁路企业中加强体制改革,强化铁路企业干部的考核管理,建立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胜任的干部队伍和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既是铁路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铁路体制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2加强干部管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

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铁路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企业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适应铁路科学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管理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铁路企业要立足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确立以德行、能力、业绩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

2.3加强干部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

要建设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满意、企业员工引以为豪的和谐铁路企业,必须确保服务质量、规范企业管理,而这必须以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作保证。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考核工作,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不懈奋斗,建设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3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发展方向及对策

3.1健全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和考核标准

铁路企业要想实现干部的科学考核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工作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企业干部的在岗时间、岗位职责等考核标准进行明示,接受监督。其次,由于铁路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公共属性,铁路企业一些职能部门的电话应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以便及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投诉。三是建立干部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干部,要加大奖励力度,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并与干部的岗位待遇、提拔晋升等挂钩。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干部,要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

3.2定期干部点评

目前,铁路企业在干部的考核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导致结果的原因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干部定期点评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干部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教解决。组干部门可采取月评比、季排队等方式对干部的绩效进行考核打分,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公布。要求各部门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每季进行干部绩效分析,并及时督促相关干部查找不足,提高工作效能,让相关人员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评结果,同时对照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篇2: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代昌福 彭波 张天乐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三工区七局)

摘 要:努力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成为铁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措施

1引言

铁路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对于我们这种刚进入铁路市场的水电施工企业来讲,为了获取工程项目,以偏低价格投标报价,这样一来造成中标价很低,致使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严重危及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迫使我们强化项目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2工程项目成本的含义及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1工程项目成本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工程项目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程项目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在项目工程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的工程项目成本概念,狭义的工程项目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工程项目范围内,是指项目工程施工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及施工企业(如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间接费用。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2.2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工程项目是铁路施工企业利润的源头。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铁路项目业主往往采用“合理低标”或“最低标中标”的评标办法选择中标单位,这种市场环境对铁路施工企业来说竞争是全方位的,也是十分残酷的。工程项目成本是反映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全方位的工作状况,比如:材料消耗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机械设备利用的好坏、施工进度的快慢、项目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组织状况的好坏、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各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职工工作绩效的好坏等。

面对这样的环境和形势,铁路施工企业要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水平:包括企业的人员、装备、资金、业绩等方面的硬实力以及企业形象、信誉、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软实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报价的水平,即投标报价尽可能满足业主低标中标的要求以提高工程招投标中标机率,努力争取工程项目。目前施工企业处于一种价格竞争的阶段,而价格竞争的实质是工程成本高低的竞争。纵观近期工程招投标情况,在同等施工组织水平和工程质量条件下,工程招投标中工程报价的高低往往就成了决定施工企业工程竞标能否胜出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见,一个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成败。

3目前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1人工费比重趋高

在一般工程项目成本中人工费约占10%左右。而实际项目人工费支出往往高达15%-20%。原因在于在人员的使用上存在部分不按岗、不按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一人能完成的工作安排多人,从而人为地扩大了人工费的支出。

3.2材料管理存在漏洞

材料成本在铁路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高的比例,一般为55%-68%,因此它在项目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2.1 在材料的采购环节。还存在无计划采购现象,或采购计划随意增减。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材料费超支。由于部分项目部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对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和材料的质量标准掌握较少。购买的部分材料存在质次价高现象,从而增加了材料费用。3.2.2 在材料的管理环节。入库保管方面存在材料堆放零乱、清点不及时、变质锈蚀、丢失被盗等问题;领用方面,不按定额发料。许多材料浪费在工地上。另外,机械配件的随意领用。坏了就换,没有人去修复,浪费现象很严重。

3.3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使用费用高

造成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第一,设备采购选型通用性较差,一旦设计变更,花巨资采购的设备就无法使用,造成投资浪费。第二,购买大批设备没严格实行招投标,不计算资金成本。第三,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均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第四,企业缺乏计划管理和统筹调配机制,同一企业内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设备利用率不高。

3.4间接费控制不力

间接费占施工企业项目总成本的10%-12%。间接费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劳动保护费、上级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开支控制不严。办公费开支无计划,差旅费开支不按标准控制,业务招待费超支严重这些问题在项目部是普遍存在的。

3.5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由于实行经济责任承包,个别项目经理为保证上交指标的完成,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的短期行为,虽然就 单个项目而言,可能实现了利润目标,但是因质量问题,轻则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重则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3.6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现场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3.7奖惩兑现形同虚设

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大多要实行内部考核,其目的是使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有效降低各项成本费用。许多项目部虽然对内部队伍都制定了合理的奖惩方案,但由于时间过长、不能及时计价等原因致使考核结果不严谨,奖惩兑现不能实现。

4加强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工程项目合同价格已经确定时。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稳健地控制住项目成本,才能产生利润。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才可能实现。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4.1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4.1.1 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人的素质、技能是企业成本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是职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是“节省成本(的)观念,并了解成本管理的执行结果。”。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只有树立起职工的成本意识,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建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职工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成本意识的普遍建立有赖于领导的提倡、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和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适当的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相配合。4.1.2 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

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成本基础工作。成本计划、成本决策的实施依赖于成本管理的很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成本的原始记录、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管理制度,因为这些基础工作若做得不够,则成本计划、成本决策缺乏可靠的基础数据,导致决策不当。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只有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真正到位,取得实效。如,“台帐记录健全,丢、滴、漏”的现象有人管,维修用料不浪费,物资采购讲节约,等等。

4.1.3针对项目各类成本费用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成本管理制度

1)控制人工费的重点是定额定员的控制。项目部第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劳动定额、工时定额,严格进行定员配备和劳动力安排,杜绝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第二对员工的工资分配要做到按劳取酬;第三要合理配备民工。加强民工管理。杜绝民工使用上的浪费。

2)材料费的控制要把握好三个环节。(1)购料环节:购料要有计划,工程部门要根据需要制定用料计划表,并报项目经理部审批。采购人员按计划购料;买价控制,采用招标方式,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2)用料环节: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低于定额用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和仓储损耗。(3)资金环节: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油料消耗定额。开展单机、单车等多种形式的内部经济承包核算,进一步减少配件和油料的消耗;二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做好机械设备的运转、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减少修理支出;三是实行计划管理,建立统筹调配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4)间接费的控制。间接费用项目繁多,稍微放松,极易失控。在间接费的控制中要避轻就重,着重抓好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的管理。制定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降低间接费用。

4.2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效绩考评制度

为规范责任成本管理考评工作,对各项目部的成本管理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全面促进责任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应严格成本管理效绩考评办法,从经济效果和工作标准两方面制定详细的考评细则。同时要在项目建立责任成本的记录、归集、核算台帐和报表制度,使得公司成本管理部门能够通过这些帐表及时地掌握项目的成本状况,按成本管理的规定对项目实施考核兑现。在严格责任成本效绩考评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否决制。把是否懂成本管理和成本管理业绩的好坏作为选拔项目经理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职的项目经理中在督察和考评发现有不懂成本管理和不抓落实的要强化培训或撤换,对有关业务人员经培训后仍不能适应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要求的,立即予以撤换。

5结束语

篇3: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深化成本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深化成本预算管理是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生产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职工收入需要逐年提高,市场要求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的局面,因而,铁路在提高职工素质的同时需要加大高新设备的投入。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铁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不但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还需要满足某些社会目标,比如其运价需要保持基本稳定。在这样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只能依靠管理的成功,进行精细化的预算管理,落实好各种制度,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铁路资产的高效运用需要严谨的预算管理。铁路企业已经从制度上对资产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管理,使各种资产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但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仍有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影响了运输成本的预算管理。因为与铁路资产使用相关的成本费用一般较大,因此,要提高铁路资产的运营效率,需要根据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对资产进行全面统筹规划,要对投资大中型项目决策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经济效益预测,要对闲置资产等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用,用严谨的预算管理促进铁路资产的高效运用。

二、怎样有效地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

1. 建立科学的预算目标和预算标准,避免因循守旧

预算目标从属并服从于企业战略目标,但在企业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严格按预算规定,始终围绕预算目标,而忘却了首要职责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恰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二是预算指标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或是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偏离。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科学的预算目标,离不开科学的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影响预算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科学的预算目标应从科学的决策开始。因为企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与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投入相关,决策一旦失误,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每个企业成员都要从大局出发,为企业的整体利益着想,积极地为企业献计献策,为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精打细算。

在确定预算标准时,必须建立科学的预算标准,将支出预算与运输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劳动力和劳动工资预算相协调,做到相互配比、科学合理,不能搞“一刀切”。

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情况会不断地变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就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2. 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预算控制

精细化管理,是在摒弃粗放式经营方式,吸取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管理的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纵横交错地实施精细化,以最大限度地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是永续精进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流程,以及基于作业流程的管理工具。

首先,铁路企业要建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在以往定额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优化和深化,建立一套符合生产实际的定额标准。

成本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普遍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它是利用定额来控制成本各项指标,达到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铁路企业要对各项基础信息,包括设备数量、质量、运用效率以及各项工作量等,建立完整的动态管理台账,特别是随着铁路生产组织、运行图的变化,要透彻分析新线、新站、新车开行带来的影响,全面梳理动车组、大功率机车等投入运用后带来的定额变化。要建立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各种直接生产费用支出定额,管理性费用支出定额等,并按“厉行节约、量入为出”原则加以控制。

其次,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的制度化、科学化。全面预算管理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和表格罗列,而是一种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一套管理系统。完善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编制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预算管理要避免过繁过细。有些单位认为,预算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运营效率,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预算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

目前,铁路企业存在无预算标准或标准弹性过大,导致重复作业的现象,浪费了大量成本。笔者认为:只有企业自上而下有形成“先算后干”的成本效益意识,再根据可安排的预算总量,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并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在本单位的年度预算额度内实现确保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

3. 进行铁路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加强监控,有效降低成本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及时充分地搜集信息,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建立全方位的开放性信息平台非常必要。利用现有的办公信息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铁路调度指挥系统(DMIS)、财务信息处理系统(RFAMIS)和材料管理系统等,加以平行对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信息平台,使成本预算管理全面信息化,实现对各项预算的动态反馈和实时监控。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算控制,首先,要根据企业组织机构及职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个职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系统应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职工执行。第二,可以有效弥补现有人工预算控制的缺陷。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工作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软件系统实施控制,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和限制,避免错误和疏漏的发生。

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办事效率。此外,信息化还有利于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整体运营效率提高。

4. 加强对执行情况的分析,严格考核制度

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是对预期财务经营状况的一个全面估计,由于这样的预期只是一种静态过程,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达到控制的目的,需要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同原预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及产生原因,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问题,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要实施“预算、措施、目标”一体化成本预算控制,引导企业各级强化成本控制,层层建立成本预算分析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预算管理模式,对各项指标的节超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财务部门及时和运输生产、物资采购等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对各班组、各部门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适时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的调整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和授权,因为预算的确定程序是刚性的,调整程序也是刚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高度权威性。并且,在预算调整批准前,应该按照原预算行事。

据了解,很多单位的预算控制得不好,关键原因就是预算考核不严格、不落实、不兑现,无法激励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在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要加强预算的考核和预算否决的力度,因为考核不是最终目的,它需要转变职工的观念,由过去注重被扣了多少分,罚了多少钱,转变为“为什么被扣分,被罚钱”,让考核更加侧重于考核过程和剖析问题,在解剖“麻雀”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彻底解决问题。具体工作中,对于各项费用指标实行即时鞭策考核法,对集中发生的费用实行年终一次性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工效益工资”等直接挂钩。对于累计没有完成预算目标的单位取消考评资格,一票否决。这样,通过建立与预算程序和办法相匹配的考核监督机制,实行刚性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整体向上发展。

篇4: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键词:铁路企业;干部管理;考核机制;问题;对策

0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总公司加快了学习型、知识型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目前铁路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干部的考核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健全和完善企业干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铁路企业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铁路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繁荣发展。

1 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心理学管理

在传统的铁路企业管理模式中,铁路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对自己属下的员工布置任务,监督员工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企业干部在注重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员工往往会在工作中出现不专心等问题,这是因为员工缺乏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环境,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影响铁路企业安全保障。因此,只有对企业干部加强管理,考核其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能否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关心,制定适合员工自身发展的计划,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 考核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铁路企业干部的考核管理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往往缺乏制度化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比如对于领导层干部的考核和对技术干部、行政干部等一般干部的考核,其考核内容都是德、能、勤、绩、廉,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特色,突出各自不同层次,考核形式过于公式化,在考核时看领导脸色,测评时打关系分,严重影响了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没有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干部在政治思想素质、个人风格、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和廉洁奉公等方面的特点。

1.3 考核重點不突出

铁路企业在在对后备干部和新上任的领导干部的跟踪考察上做的力度不够,致使有些新任职干部在提拔前能够以身作则,当模范和表率,但提拔后,逐步放松了自我约束,在关心员工和工作积极性上做得不够,逐步脱离了群众,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干部考核中考核重点不突出,忽略了群众意见,造成对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和其他干部人选考核了解不够全面,由于对一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得到提拔,致使出现了人才断层的问题。

2 加强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 加强干部考核管理是适应当前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

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成立,按照国务院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铁总研究制定了铁路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为进一步适应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常态,在铁路企业中加强体制改革,强化铁路企业干部的考核管理,建立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胜任的干部队伍和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既是铁路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铁路体制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2 加强干部管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

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铁路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企业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适应铁路科学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管理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铁路企业要立足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确立以德行、能力、业绩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

2.3 加强干部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

要建设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满意、企业员工引以为豪的和谐铁路企业,必须确保服务质量、规范企业管理,而这必须以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作保证。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考核工作,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不懈奋斗,建设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3 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发展方向及对策

3.1 健全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和考核标准

铁路企业要想实现干部的科学考核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工作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企业干部的在岗时间、岗位职责等考核标准进行明示,接受监督。其次,由于铁路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公共属性,铁路企业一些职能部门的电话应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以便及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投诉。三是建立干部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干部,要加大奖励力度,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并与干部的岗位待遇、提拔晋升等挂钩。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干部,要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

3.2 定期干部点评

目前,铁路企业在干部的考核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导致结果的原因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干部定期点评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干部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教解决。组干部门可采取月评比、季排队等方式对干部的绩效进行考核打分,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公布。要求各部门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每季进行干部绩效分析,并及时督促相关干部查找不足,提高工作效能,让相关人员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评结果,同时对照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淑娟.对企业干部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4):54-55.

篇5: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所谓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就是指组织人事部门在对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个人实施平时考核、任职前考察或阶段性考核后,由指定的反馈者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个人的活动。近几年来,我区在不断加大对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考核力度的同时,更是在考核结果反馈这个环节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特别是今年初,我们结合对××创建“好班子”考评工作,会同区纪委、宣传等部门对全区个科级领导班子、名现职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普遍的考核。月中旬,结合学校学工作考核,会同区教育文体局党委对全区所中小学和所职校班子的名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考核。两次集中考核后,我们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分别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反馈,在激励、教育、帮助和约束干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区领导与科级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促进了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以往的干部教育管理,干部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是在干部岗位交流或领导班子调整时,组织上才找干部进行谈话,而每年的干部调整数量有限,致使有一部分干部在几年中组织上都难以与其进行一次谈话,使这部分干部感到缺少组织的关心,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与组织、领导的距离感。虽然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的实施,为区领导与科级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但这种思想交流只是局限于区领导平时对某一干部的了解而展开话题,缺少必要的深度和针对性,难免使谈心谈话流于形式。而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组织部门特别是区领导与广大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增进了对干部的了解。首先,反馈内容来源于对干部较为全面的了解,其谈话的主题明确。不论是区领导亲自带队考核,还是由组织部门整理的考评结果,其内容都比较翔实,针对性强,容易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可以让被考核者就反馈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申辩,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了以往谈心谈话中三言两语就结束谈话的现象,促进了相互间思想上的融合。再次,对全区领导班子的全面考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具有广泛性,确保了每位科级干部都有被考核和考核结果反馈的机会,不会产生被组织上遗忘的感觉。就以今年上半年街道班子考评为例,我们安排了名对原天宁街道领导班子不太熟悉的区领导带队,各负责对四个街道班子的考评、结果反馈及后来的班子调整等工作,对我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后迅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大好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干部日常教育机制,促进了干部健康成长。干部考核作为干部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基础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干部方面有其积极影响。但是在以前的干部考核工作中,考核结果仅限于组织上掌握,并带有一定的保密性。而对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的开展,使每一个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自身的长处和不足、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这对于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扬长避短,加强自身和班子建设产生了良好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通过对干部考核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以后,有位科级干部在思想作风、领导方法、团结同志等方面取得明显好转,有力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进一步健全了对干部的民意监督机制,促进了群众“四权”的更好落实。以往群众对干部的监督,群众只是通过参与干部考核中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环节而体现,对干部考核结果不得而知,因而往往造成监督不力也不全面。而通过对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的开展,组织上吸收群众参与其中,将考核的结果告知大家,让群众了解所在单位班子或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既有利于调动群众参与考核、评议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强化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更有利于群众体谅单位领导在工作中的甘苦和艰难,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凝心聚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由于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是一项正在探索中的新举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反馈人员组成比较单一。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的领导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反馈者仅仅局限于部分区领导和从事组织工作的领导、同志,使得繁重的反馈工作任务与相对较少的反馈人员形成了很大反差,再加上组织部门的部分同志由于长期埋头于繁杂的组织工作具体业务,眼界和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面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和一些经验比较丰富、资历老的领导干部,在思想和情感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存在着“不敢说,怕说错”的畏惧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反馈效果。反馈的方式比较呆板。面对面广量大的反馈任务,在反馈的方式上我们主要是考虑简便易行,对班子成员采取“个别反馈”方式,由区领导或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与干部进行单独的面对面的交流;对领导班子采取“集体反馈”方式,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由反馈人员宣读考核结果,然后由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一表态发言,这样也容易造成反馈“流于形式”走过场。反馈的内容比较笼统。由于区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并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对每一个班子和成员的考核,因而对考核小组集体商定的考核结果不能做到恰如其分的理解,在反馈时也就只能从个人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整体上的反馈,常常是优点 讲得很多,缺点提得很少,一带而过,一方面使得结果反馈变成了“业绩颂扬”。另一方面也使得被考核者很难找到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达不到教育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目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使反馈工作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反馈工作的认识,不断优化组成反馈工作一些重要因素。

第一、深化认识,营造氛围,真正达到反馈工作目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考核结果反馈工作中的反馈者、领导班子或干部个人和群众三个主要角色,首先要能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达到反馈的真正目的。作为反馈者,不能把反馈类同于干部调整后的谈话,或者就是让干部知道一下组织的考核结果而已。要把反馈作为组织上合理运用考核结果的一种方式,作为与干部增进了解的一种渠道,更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的过程,要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真正达到指导、提高、关心他们的目的。作为领导班子或干部个人,不能把反馈简单地认为这是组织上在给自己下结论,是存心给人难堪,因而一提反馈,就明显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而要把反馈作为了解周围干部群众对自己评价的一种途径,更是从组织那里得到勤勉工作的动力、正视自我的勇气和提高、完善自己的方法。作为群众,不能因为考核结果的反馈,就把领导班子或干部某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扩大化,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干部,要配合组织上帮助干部,从而真正达到关心、爱护干部的目的。

第二,壮大队伍,落实责任,努力提高反馈工作质量。一是要逐步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反馈小组成员不仅要包括主管干部教育、培养、管理部门,如区委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区委宣传部门,还要把部分单位、部门以及条线上的分管区领导和财政、审计部门的领导等都吸收进来,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提高反馈者的综合素质。反馈者首先是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也包括“德”和“才”两方面要求。但由于反馈工作的特殊性,作为反馈者,不仅要具有坚强的党性、公道正派的作风、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更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增强思辨能力,灵活掌握谈话技巧,不断提高反馈的艺术和水平。三是要建立反馈工作责任制。按照“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反馈者在反馈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反馈交流内容的记录,并根据干部在思想作风、领导方法、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与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搞好衔接,便于在日后的跟踪管理中取得主动,有目的的帮助干部解决问题。

篇6: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内设

摘要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为铁路企业完善运营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增强抗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铁路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关键词铁路企业内控制度监督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随着铁路企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路局直管站段后,路局及基层站段的管理跨度、控制难度明显加大,在管理的范围、对象和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项内部管理工作在布局调整过程后出现了

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今年以来刘志军腐败落马案、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事件,京沪高铁1.87亿元挪用案,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经济大案背后,无不隐射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失,更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体系,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的问题。

一、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铁路企业采用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制度,铁道部作为出资人具有绝对的控股权,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兼具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身份职能,既是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又直接经营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运输企业组织庞大,涉

1及的子公司和部门很多,但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完整,几乎所有铁路运输企业都既没有设立董事会也没有监事会,管理者既承担了管理职能,又扮演了监督的角色。决策程序烦琐而又“一言堂”,在运营上表现为“预算软约束”,投资风险没有明确的承担主体,再加上领导者主观意识较大,致使企业内部控制缺乏严肃性与规范性,造成在资产管理、重大投资等方面出现严重失误。

(二)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铁路企业的许多管理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资产安全控制、资金控制等内部会计控制。还有相当数量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的一些规章制度,整章建制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动作过程中环环相扣、互相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使得现有的内控制度无论从其管理方式、设计内容、动作效能等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补救性。

(三)人力资源政策缺乏科学性。人力资源政策不利于铁路吸引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高速发展铁路建设事业的需要。首先是铁路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远远不能满足现场需要。其次是人才选拔培养不力,晋升制度不合理。铁路企业对人的管理仍采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干部行政任命制度,干部提拔使用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许多优秀职工在企业中缺乏脱颖而出的机会。对优秀职工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培养,使职工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和发展,看不到前途,于是志向远大的纷纷跳槽,认同现状的得过且过。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近年来铁路系统频频爆发经济腐败的案件,正是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引发的控制漏洞。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的职能,有相当一部分企

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首先,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审计对象也往往是会计报表、账薄、凭证及相关资料,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其次,铁路企业对某些业务的控制执行不完全到位,未建立起反舞弊情况通报制度,一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无法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力度迄待提高。

二、完善铁路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变铁路“一股独大”的现状,创造条件,让其他投资者进入铁路运输企业,参与铁路经营发展。一是强化董事会职能,进一步完善董事制度,建立董事会结构的制衡机制,增加专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经理人员内部操控的问题。二是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

二、完善铁路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变铁路“一股独大”的现状,创造条件,让其他投资者进入铁路运输企业,参与铁路经营发展。一是强化董事会职能,进一步完善董事制度,建立董事会结构的制衡机制,增加专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经理人员内部操控的问题。二是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会应从管理、内控、财务等方面出发,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坚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督工作依据,既监督又促进,发挥重要的威慑与警示作用。

(二)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铁路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为突破口,提高内部监管力度。首先要消除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偏见,打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

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出表率,带头执行,公正的组织、协调各种关系,从而较好的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其次,在职工中不断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与知识宣传,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注意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风气,养成良好的风险与监管意识。只有提高企业管理层和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从而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运用恰当的管理方法激励员工,使得人尽其才,人适其用,并且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对员工的聘用、评价、培训、奖励、处罚等人力资源制度,健全和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健全针对内部控制状况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内部控制的状况与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强化相关专业人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而完善并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四)实施有效的监督与审计,建立反舞弊通报制度。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除审核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外,还应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向企业管理层提出的审计报告中,应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评价,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监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筹划建立反舞弊情况通报制度,将反舞弊纳入工作内容。铁路企业应设立举报机制,由内审部门负责受理在各个方面的违规和舞弊行为的举报,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反舞弊审计与调查结束后,对情节轻微且未给铁路企业造成损失的,由内审部门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通

篇7: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安全生产事关铁路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 工群众的生命健康,事关员工家庭幸福和企业内部 和谐稳定,也是施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因 素。由于铁路施工企业具有露天施工、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多面广,预防难度较大等特点,加之有些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 护意识,违章作业,企业管理又跟不上、措施不力等 原因,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严重.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 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铁路企业施工的安 全势态仍然非常严峻。虽然通过一些大反思大检 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 识,安全事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我们必须清 醒地看到,有部分企业在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管理制778论文在线度落 实力度不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齐全,人员安排到 位,表面工作做得非常好,但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 纸上,停留在机关业务部门,真正落实到项目施工管理时,往往就出现变样走调的现象。二是安全投 入不到位。作为铁路施工企业,主要战场在施工一 线,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新上项目的不断 增多,有的领导借口工程任务多,成本管理责任大,忽视对安全员重要性认识,而把安全员这一重要的 岗位作为安置性的岗位,安置一些年老职工。尤其 重要的是一些专兼职安全员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安 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发生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些铁路新项目,施工人员有的根本得不到必要的 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 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成为 不可避免的事实。

三、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有些企业 在思想上存在偏差,不能量体裁衣,一味追求生产最 大化,造成管理人员短缺,致使在项目中,有些重要 岗位被忽略,关键环节被淡化,也是出现安全事故 的原因之一。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不断增强安 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 做到按章操作,标准化作业已迫在眉睫,确保企业 实现安全生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领导重视,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 一要领导重视。促进和实施安全管理,领导重 视是关键。企业的主管领导,对所属项目,在工程开 工

篇8:浅析铁路企业干部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对新出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机制的一些理解

1、考评机制集中体现了“三位一体”的考评理念

考核新机制凸显了科学发展制导、政治责任回应和执政行为改进“三位一体”的联动。考核系统的建立体现三大关键点,可以概括为确立理念、注重责任与行动。强调以清晰的战略发展目标,统领部门及干部的责任导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责任分解形成指标体系,指导部门及干部的工作行动,强化部门及干部对责任的回应;以测评结果的应用,反馈问题,改进行为。

2、考评机制努力实现了考评的“四个并重”和“四大转变”

一是从“定性评价”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并重的转变。

二是实现了从“顺向了解”到“顺向了解与逆向评价”并重的转变。

三是实现了从“单纯的班子、干部考核”或“单纯的目标考核”向两者并重的转变。

四是从“统一考核标准”到“共性考核与岗位职能考核”并重的转变。

3、考评机制全面反映了考评的“六个导向”

一是“官德为先”的考评导向。

二是“以人为本”的考评导向。

三是“求真务实”的考评导向。

四是“面向基层”的考评导向。

五是“面向民意”的考评导向。

六是“开拓创新”的考评导向。

二、对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的若干分析

1、考核内容尚未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在制定考核内容中,科学发展的要求只是一个宏观性的要求,比较抽象、笼统和模糊,缺乏具体的内容,不便于操作。在具体考核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硬性”指标(如经济建设)、轻“软性”指标(如党建、精神文明),重显性实绩(如重大项目建设)、轻潜在实绩(如生态、环保),重本人汇报、轻群众评议等现象。

2、考核标准制定不够科学和合理

目前,各部门之间职能差异较大,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不均衡,完成工作任务难度也不一致,同时在同一个领导班子中,不同的成员也具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职责职权,但这些在制定考核标准中都没有区别对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缺乏一支专业化的考核队伍

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其业务范围、职能职权、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截然不同,专业性较强,对考核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但考核组成员多是由组织人事、执纪执法部门的干部和有关方面领导临时组成,大都对被考核单位的业务工作性质不了解,只能是看表面文章,凭印象打分,有失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和严肃性。

4、奖惩措施没有达到普遍受激励的目的

由于考核比例的限额,在考核中评为优秀和较差的总是少数的几个班子和个人,而考核结果只注重对前几位和后几位的运用,好的通报表彰,差的予以惩戒等处理,没有达到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整体提高的目的。

5、考核有流于形式的倾向

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不是严格地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是完全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甚至存在着领导私下自定格次和迁就照顾、轮流坐庄评优秀的现象,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失去激励约束意义。

三、对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机制的几点建议

1、在更加注重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上下功夫

在干部实绩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和可操作”。要克服以往那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隐绩”等偏向,克服内容笼统、抽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刻板模式。要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性质和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将“德、能、勤、绩、廉、学”特别是工作实绩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子项目,采取评分制与等级制的方式进行细化、量化考核。

2、在更加注重考核方法的创新性上下功夫

目前,干部考核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听取述职报告、组织民主测评、进行个别座谈以及研究数据报表、查阅资料等。这种考核方法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掌握干部的主要表现和工作业绩,但对干部思想深处和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却难以了解和考核准确。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手段,探索建立通过新闻传媒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工作实绩的制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对考核工作拥有更多的知情渠道和参与机会;要建立健全干部考察数据库,把干部任职考察、换届考察和届中考察等信息记录在案,既了解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又了解其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要延伸考察视角,通过现场察看、走访以及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反映干部工作业绩的地方或项目、工程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或微服私访。如深入到考察对象帮扶的贫困村、联系的企业和牵头主抓的项目、工程以及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中了解考察、听取意见,等等。

3、在更加注重考核认证的公认性上下功夫

要加大群众“评绩”的力度。除了进行书面测评外,还可就重要干部或有争议的干部,组织知情群众进行公开评议,看群众对干部所创造的“政绩”“赞不赞成、满不满意”。要组织考核组成员集中“议绩”。在以往的干部考核中,常常是考核组成员集中考核,然后分头指定考核人员撰写考核材料。这样往往不可能很客观、很准确地把握干部的政绩。因此,要探索建立考核组成员集中“议绩”的制度,认真分析考核对象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既不搞“政绩平摊”,功劳人人有,也不搞“政绩垄断”,把全部政绩归功于某个人。

4、在更加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的导向性上下功夫

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奖惩褒贬直接联系起来,推行三个“挂钩”:即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与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定结果挂钩,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与所在班子的考核评定结果挂钩,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与干部自身的考核评定结果挂钩。要进一步提高考核结果的透明度,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对政绩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或给单位和群众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要进行严肃处理,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发挥好考核的“风向标”和“导向仪”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决定》.

[2]《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

[3]《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4]《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上一篇:水上乐园一日游优秀作文下一篇:优秀员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