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

2024-05-19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精选9篇)

篇1: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

一、缩短时长,丰富内容

与初中化学比较,高中化学的学科知识量更大,但总时长却基本一致,因此,单位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快的速度去掌握知识,而微课恰好能够帮助教师缩短单位知识的教学时长,从而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丰富了学科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为例,作为选修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会比必修略低,特别是其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此,从教学角度上讲,教师应当更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材料,知道化学材料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

因此,当教师选用合适的微课资源来开展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一方面,与单纯地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对比起来,微课会以更短更快的时间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

另一方面,通过微课所节省下来的教学时间又给予了教师更多的空间去给学生进行学科内容的拓展,特别是像玻璃、塑料、橡胶这类学生接触频率更高的材料。

二、凝聚精神,加深记忆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这就意味着微课集声音、影像为一体,这种形式与单纯的书面文字或者普通的电子文字相比,趣味性更大,而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凝聚学生的精神,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显著。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的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为例,这一节内容中有许多零散细小的要点需要得到总结,比如在周期表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中,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元素在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主要化合价、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碱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稳定性)、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方面都存在方向的区别,假如单纯地死记硬背,不仅无趣,而且也不利于记忆的持久性。

相反,微课会以动态变化的演变形式去更好地呈现两者的区别,借助声音影像,本来枯燥无味的元素仿佛都“灵动”起来,以更好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记忆之中。

此外,由于微课视频一般的时长介于三至八分钟之间,从记忆学的角度上看,短时间更容易抓住观看者的注意力,无形中促进观看者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观看。

由此可见,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减时增效的目的。

三、知识点拨,强化要点

教学资源库中,有不少微课的内容都是专门讲解一个知识板块的,其特点是重点突出,内容放大,这样类型的微课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点拨,强化要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抓取到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与方向性,这同样也是减时增效的一个方面。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这一节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就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等。

对学生来讲,是否能够牢固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将直接决定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这种反应,特别是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时,唯有基本概念明晰无误,才能够判断无误。

在微课视频中,知识要点会以横向与纵向的形式呈现。

纵向上,每一个概念都会通过特征说明、电子转移实质、具体实例来讲解;横向上,这些概念在微课讲解的最后会以列表的形式来给学生梳理,通过很好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学生能够自己参透并领悟了知识要点,就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师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节省了许多反复解释的时间。

四、填补空白,避免缺失

化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实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化学反应本身会涉及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且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配置了绝对充足的资源给教师与学生进行亲自实验,这就意味着有些实验学生只能“看”,不能“做”,但假如单纯地从文字上看,或者单纯地听教师讲,则不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实验,这时,微课就能非常好地填补教学空白,避免要点缺失。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在这一节中有涉及到氯气的实验,但氯气本身是有毒气体,从安全性的角度上看,并不适合在人群密集,场地空间狭小的教室或者实验室里操作实验。

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演示实验的微课,这实际上与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并无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教师也可以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进行讲解,这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益的。

同样,对教师来讲,既减少了实验时间,规避了实验风险,又得以“边实验边讲解”,是一举两得的减时增效措施。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上看,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种类丰富、传播快速、形式多样、反馈及时、趣味度浓等特点,它对于减时增效具有很好的实际作用。

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的教学价值,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瞿正东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篇2: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概念性强,较抽象,有的实验在课堂上较难实现,而且费时较多,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直接讲述,缺少实验验证,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微课”作为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物理实验、知识点突破等环节,恰当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弥补课堂上老师缺乏实验验证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讲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高效、资源共享、自主学习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⑴,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笔者在课堂导入、物理实验、知识点突破等诸多教学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形式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导入,“微课”有奇效

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物理学史,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得多了,我们就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加以解决。

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时,同样是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年前鄂洛多克小站的悬案⑵,但用不用微课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我先前使用的是讲述故事的导入方式,这个故事离奇,非常符合初中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案件的文字描述过长,又缺乏相关视频,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改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我从电影中节选了相关片段,配以声音旁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后,我又将这一微课资源推荐给同一备课组的物理老师,让大家共享。

又如《大气的压强》这节课的导入。先前,我总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现场演示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在于,实验准备耗时耗力,演示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并且由于地域差别,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的演示实验视频,瓶子吸鸡蛋,纸托水杯,马德保半球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上是自己的老师,对于学生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相较先前的演示实验导入,教学效果特别好。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实验课上――“微课”显身手

微课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上的有效使用,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物理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课课时有限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且其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讲台前做演示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且将教师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积极高效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效。

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的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细致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然后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回顾反思,如果这节微课由学生演示录制,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马上召集另一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学校物理实验室完成了该内容的微课录制,稍后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让学生深感震惊和兴奋,确实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证了我此前的猜想。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知识点突破――“微课”见功夫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一个个知识点,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高便利。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自主独立地回过头来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这样,既避免了题海战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对《故障电路分析》这个知识点的突破上,我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但是不论我怎样提升自己的讲授能力,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反复率很高。介入微课教学后,我在一个班仍然采用原来的方式教学。而另一个对照班我采用了新的微课教学,首先,我归纳出几种常见的故障问题,分配给班里的十个学习小组,由组内讨论后提交实验设计方案,经过检查完善后在实验室分组录制微课,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学习,课堂气氛比预期的活跃热烈,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投入度很高。最后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检测,毫无意外的,平均分相差了5.73分。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是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独立复习。

微课教学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他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学习的平台。教师必须及时对微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

参考资料

篇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

(一)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当前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目前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微课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流行的。微课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短时间的一个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 通过对学生播放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统筹详细的讲解, 可以看出, 微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物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一个或几个较为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并不是一个全面详细的物理课堂, 通过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可以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了解,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具有网络资源共享化的特点, 即借助于当前信息共享的环境来实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上面我们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信大家对微课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微课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在传统课堂中无法接触到的学习模式, 通过这一学习方式,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一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微课的应用手段。

(一) 视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过于单一, 仅仅就是通过对照着课本的理论知识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厌学心理, 从而在未来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长久的影响。好奇心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如果对物理的一些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存在好奇的心理则能很好的帮助自身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就可以抓着学生的这一特点, 制定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例如, 我们在初中进行大气压强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大气压强这一名词的意思和意义, 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困难,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往往就是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即对浸在其中的所有物品和生物等都有压强, 这种压强效果就是大气压强, 而这种单纯的理论知识很难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微课这一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播放一点较短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动态化图形等, 相信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相关知识。通过视频的讲解, 学生也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通过大气压强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问题, 例如, 在球体被拉开的瞬间, 现场会有一些什么效果等问题。通过视频课程, 学生可以很好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

(二) 资源共享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中, 学生对于电路故障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 往往都是存在很大的疑惑, 对于黑板上的静态的一些电路线等很难短时间内凭借一些皮毛的知识来解决电路故障等问题, 因此对于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 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 即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每一个班的人分为不同的小组, 对于不同的小组分配一个短视频, 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对故障进行相应的排除工作, 在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后, 学生再观察相应的网络视频来与自己所做实验进行相关的对照, 从而发现自己所做实验的不足之处, 这种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重复的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难点知识点具有很好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障的发生原因等。

(三) 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物理这一门学科, 往往会对一些新鲜名词产生一定的困惑, 尤其是初次接触到力学的学习过程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学生在学习这些较为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时会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 很难对力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此时, 教师如果采用微课的教学手段, 在力学的讲解过程之前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力学的相关知识, 关于力学的相关视频, 从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精彩的实际案例, 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力学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对于这些现象归纳出一个共性的特点, 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了力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在思考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 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观点。

三、总结

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物理课中合理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于当前的社会背景, 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既宏.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5, (35) :85-86.

[2]李峰.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4, (11) :42-42.

篇4: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微课;历史;教学;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一位新成员――微课,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鱼”学生用学习到的方法做功课,可以举一反三。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用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一、微课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把自己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随时点播学习,微课短小精悍围绕一个主题,重点讲述,因此有很大的自主空间,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在微课中学生与教师是一对一的交互,这种学习的感觉是大课当中难以实现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并且对于学生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微课反复观摩理解,解决了课堂上照顾不了的学生。并且在微课课程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微课教学时,学生可以自己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并且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更适合学生自身条件,同时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体专长的发展。

二、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上,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历史文物,古迹生产工具等无法亲临现场观看,而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模糊,学生无学习兴趣,微课在这方面就显示了他的优越性,把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图片结合,学生有更加直接的视觉感受,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传统课堂中,历史教师只注重讲解知识课后背诵比如讲到中国朝代的更替的时候,大多数老师是按时间线索讲解,可是学生却模糊不清,如果把中國历史疆域如做成微课按照朝代的更替播放出来学生印象会更加直观,学生气氛高涨。

三、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提升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在课堂上引入微课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微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课下精心设计微课,在课堂上学生对微课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发表见解学生来说是学以致用,又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生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有效。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乐趣与学习动力。然后把学不会的让老师引导答疑,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并集中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五、微课有利于分层教学

微课可以做到学生分层,在上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题目,微课也可做到作业布置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留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内容是在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范围内,达到一种培养学生自信的效果。微课课做到辅导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观看不同层次的题目解读,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分层次达到每人一个层次,查漏补缺,较好的解决了转化后进生的问题。

微课程研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更强调高效课堂理念的支持。教师选择何种理念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就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灵活调整方案。微课程研究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行动,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踪的教育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行动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因此微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是契机,也是挑战,微课以信息技术作为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它能展示学科知识的魅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微课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微课走进课堂,真正为课堂服务,相信微课会给教育带来春天,会给历史学科教学带来新的变革。让我们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吴秉健.新媒本联盟对未来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趋势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1):75-76.

[3] 李海龙.信息技术微型课的教学策略,河北,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2).

篇5: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论文

1.1五脏俱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用来形容微课的优势。由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严谨、活跃的.思维能力,学会观察问题、分析信息、归纳知识并实践应用。首先微课课微不小,虽然微课的时长仅有5分钟至10分钟左右,属于短小的课例片段,但是短小的微课比45分钟讲授更为有效,它可以将知识内涵聚集、教学主题突出,使得某些数学学科重难点得以渗透初中生的认知,使得学生尽快构建数学知识脉络,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微课步微不慢,虽然短小的微课仅仅对于知识一两点进行突出讲解,但节奏稳步推进,可以使得学生跟随微课节奏进行思维拓展,体现了新课改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再次,微课效微不薄,可以起到一定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课效,使得学生通过微课微知识的传授获得智力潜能的开发,从中获取智慧。

1.2适应多变性:由于微课依据媒体的基础,因此可以实现学习移动性、学习泛在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来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使得教学指向明确,知识重难点完整突出,使得学生明确教学主题,从而保障教学课堂的紧凑节奏把握。学生可以依据微课的简化性、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与反思,很好地拓展数学思维。同时,微课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结合运用于教学讲授、教学问答、教学启发、教学讨论、教学演示、教学实验、自主学习、探究协作环节等等。微课是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中心、以生为本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作为主要推崇的教学途径。

篇6: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地理学科属综合信息较多的应用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知识,还要了解、熟悉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微课恰恰具有较好的教学灵活性与时效性,其更有利于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也更符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结构的学习需求。本文就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地理;初中;教学应用;学习

地理学科属综合信息较多的应用学科。在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自然地理知识,也是使之了解、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因此,地理学科的信息量较多。微课则是一种信息化、“碎片化”的教学、学习模式,该模式具良好的“短”、“小”、“精”特点,其能够全面满足地理学科的“碎片化”、“微型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1]。本文就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借助微课,活跃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会对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教学有效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兴,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由于,初中地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依靠教师的板书也无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位置,进而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所独具的“短”、“精”、“小”的教学优势,既可以利用微课将更多的地理教学内容加以“浓缩”,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碎片化”的地理知识教学产生更高的专注度,加速其对各种“碎片”的学习与记忆。同时,微课还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借助各个“碎片”加以重新建构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新知识的能力;使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行着新、旧地理知识的“交融”与建构,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2]。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将一些有趣味的地理故事与地理知识、概念加以有机的整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初中地理教师不可将微课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只能充当辅助性和补充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微课的‘碎片化’知识加以自主建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2借助微课,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各类网络地理教学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丰富;因此,初中教师也要及时对自身教学模式加以不断优化与创新,更要通过再学习、再进培训来不断给自己“充电”。初中地理教师在全面丰富自己教学知识体系过程中,也要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地理教学资源加以应用,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了解到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地理知识。教师既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行“简要”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需求,制作成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微课内容,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而实现“按需”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这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制作成动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将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加以展示,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类似于这样的微课教学,既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将更多的生活化问题引入到“地理世界”中去,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去解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现象;这对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均具积极作用。

3借助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微课具有良好的`“精”、“微”特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每个学生受其自身学智因素、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均客观存在着个体化差异,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可将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加以分类,并制作成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微课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微课学习内容;并对微课教学内容加以科学遴选。如针对优等生的地理知识训练,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对整体宏观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性较强习题练习;而针对学困生的教学,则应尽量以基础性地理知识来进行,使之在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来激发其地理学习兴趣;在全面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能够符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而也实现了个体化教学、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3]。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讨论性的地理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对各类地理问题的讨论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地理学习兴趣;使之在各类问题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也能学习、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而也实现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须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立足学生为主体原则,合理地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在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作用,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爱惠.初中地理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思考———以《非洲气候空间分布》微课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1).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6).

篇7: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期待的课堂。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W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阐释以某一知识点或解决某一个问题为目标,以短小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支持多终端的视频资源。“微课”的说法最早出现于196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的说法。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和实施较国外稍晚。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了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佛山市教育局在大赛中首次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根据专家学者们对微课的解释和阐述,可将微课的概念总结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

二、微课的特点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一个课程只说明或体现一个主题或者一方面的内容。因此,微课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向性明确。

(二)教学时间较短

中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但是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不是很长,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所应用的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可重复使用

基于微课的特点,有些微课在生物教学中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例如与实验有关的微课等。

三、做微课的意义

微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对其进行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持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最佳方式。那一个好的微课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呢?10分钟能做什么?

在教学需求角度和技术应用角度之间应如何选择路径呢?这些都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微课设计思路可分为五步:分析、设计、制作、应用、评价。

(1)分析就是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重难点、疑点,选择适合用微课呈现的内容,细化成知识点。

(2)设计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顺序、设计辅助资源、选择制作工具。

(3)制作就是通过选题、设计脚本、准备素材、录制、后期处理,完成微视频。

(4)应用是指使用微课、上传微课到资源库或网上、共享微课。

(5)评价有自评、专家评、使用者评等多种形式。

一节微课的主要环节包括导入(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呈现学习目标)、讲授新课、课堂检测、提供指导、结语等环节。在微课设计与制作时,首先要对知识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四、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课是较难的一节,尤其是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理解,教师讲授实验过程及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也不利于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教师可将孟德尔实验过程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图文结合,制成微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化难为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二)突破难点

初中生物的某些内容,如血液循环途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等内容比较抽象,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可利用3D动画软件,加上文字及配音,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更好地掌握重要概念。

(三)演示实验

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像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膝跳反射、观察鸡卵的结构等实验,关键步骤会影响实验结果。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教材中的“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这一步骤十分关键,叶片脱色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而且这一步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中可做成微课视频,使学生主动掌握实验步骤。又如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学生虽然经常吃鸡蛋,但是对解剖并观察其结构却是十分陌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剖过程中不是直接将鸡蛋弄碎导致实验失败,就是迟迟不敢动手担心实验失败,尤其是在剥离卵壳观察内部结构时,很容易将卵壳膜弄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向学生演示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难使全体学生看清楚实验步骤,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清晰明确,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四)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课中,学生对化石很感兴趣,但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或者关注过化石。教师在游览地质公园或者自然博物馆时,可以充当“导游”,录下视频并加以介绍制成微课。又如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介绍的是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有些生物学生比较熟悉,但有些是十分陌生的,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教师可利用动物的图片、视频等,配音制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领略生物世界的多样与美妙,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五、微课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的主体对象是学生,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化难为简,因此在微课的使用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保证微课的精简,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微课视频一般以5~6分钟为宜,不要超过10分钟。

②重点要突出,切忌面面俱到。

六、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其独有的优势,既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业务能力。虽然现在只是初步尝试,但随着微课应用及软件的逐渐成熟,在今后的教学中必会化为常态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者简介:

篇8: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 又称微课程, 是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通过较为短、小的微型视频课程为主要的教学载体, 针对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设计情境开展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微课教学因其内容短小, 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 联合多媒体教学, 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教学, 可以将化学中的抽象知识和难操作的化学实验更加直观、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揭开化学知识的神秘面纱, 让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化学知识, 进而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微课教学更加短小, 有效的缩短了授课时间, 节约下来的时间由教师合理安排, 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讨论、研究, 进而更好的消化课堂知识。除此之外, 微课教学也更加精练, 因为, 微课开展重点是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的难点、重点, 所以,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教师讲解的也会更加深入。由此可见, 微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精彩和精华所在, 同时, 辅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能够更加符合时下学生需求, 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微课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进行交流, 课堂互动增加了, 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进而最大化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知识的时候, 学生对于分子和原子概念和形态都很模糊, 表现出一脸的茫然。这时候, 教师运用微课演示, 多媒体辅助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能够看到物质化学性质中最小的粒子分子, 以及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 在感知化学知识的奇妙的同时, 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进而最大化的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二、通过弥补教学实验的不足来提升教学效率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但是, 由于教学时间限制, 以及一些实验较为危险, 很多实验无法进行, 教师只能通过板书或者讲解对实验进行复述, 这就使得学生失去很多直观观察实验的机会。而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将实验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 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更加喜爱化学知识的学习, 进而最大化的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例如, 在进行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实验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 当实验视频播放结束后, 学生还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复述, 并通过交流、讨论, 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微课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化学实验的不足,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思考、讨论和总结一系列过程, 更加深入的掌握化学知识。

三、通过微课新型功能对知识进行加强巩固

与传统教学相比, 微课教学具有很多新的功能, 例如:点状功能、慢放和循环播放等,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功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在进行复习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点状功能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以及经典例题进行讲解。点状功能使得知识点的讲解更加精准, 把复杂和繁琐的知识串联成网络, 这样学生进行复习时, 就可以更加方便, 更得心应手。慢放功能则能够将难点知识放慢播放速度, 这样教师就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 此时, 教师再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开辟新的思路勇于对知识进行创新。而循环播放功能, 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对于知识点的消化时间也不相同, 所以, 这一功能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理解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得。在化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微课的各种功能, 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 让其能够自由自在的翱翔。

四、结语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开展教学, 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课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教学中实验的不足进行弥补, 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 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毕竟是新兴产物, 需要教师不断对其进行探索, 采取有效措施, 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微课教学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化学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但是由于化学学科自身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死板等因素影响, 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 其中, 微课就是其中一项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微课教学的运用, 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性, 丰富了课堂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 有效的提升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下面, 本文就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军.初中化学微课现状、问题与思考[J].化学教学, 2015 (1)

篇9: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平台。因此,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就成为目前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重点探讨的问题,而这也是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 新课导入时运用微课

在以往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中,老师导入新课不是单纯的依靠语言就是利用相关实验。它虽然在教学初期具有一定成效,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形式单一、缺少变化的导入模式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课程导入。举例来说,在导入《大气的压强》一课时,在过去,老师总是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课程导入,所取得的效果也较为突出。但是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比较耗时耗力,且在实际演示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再加上当前网络上相关的教学视频过于陈旧,有时还会存在地区差异,使其很难被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为有效缓解上述不利影响,老师可以采取微课教学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预先在实验室录制相关的实验演示视频,比如纸托水杯或者马德堡半球实验等。之后在课堂上播放该视频,用直观生动的画面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由于视频中的演示人员是学生熟悉的老师,所以他们对于该视频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是没有疑义的,其导入效果也比之前更加突出。

由此可见,在新课导入中灵活运用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1.2 实验课上运用微课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涵盖的很多知识单单依靠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课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然而在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老师演示实验时的一举一动很难让所有学生都看清。基于此,老师可以将实验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动作要用放大功能进行演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实验的具体过程了如指掌,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举例来说,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向学生阐述本次实验的原理,并播放相关的微课教学视频,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可以了解到实验所需仪器以及连接步骤,之后再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实验分步视频,以期能让学生就此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整个教学中,老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展开集中讨论,进而有效提升整个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1.3 复习课上运用微课

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确保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就要在实际教学中,留有一定的课时去开展初中物理复习课。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的很多概念、知识点、公式以及规律等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所以,在复习这些物理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第一,通过微课教学视频唤醒学生记忆。利用微课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就可以进行碎片化复习。举例来说,在复习到《透镜》时,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透镜的外观及其对光线的作用,并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凹透镜以及凸透镜的相关知识,比如放大镜、老花镜以及投影仪等。在唤醒学生学习记忆之后,就此提出相关的题目来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第二,利用图片或教学相片进行情景再现。在物理试题中,图像作为信息载体,具有直观、简洁、容量大等特点,如何从图像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上,老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解读图像中蕴含的物理意义,并提取图像信息,以此来为学生更好的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提供保障。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同时学生在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之后,还能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同时通过微课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微课教学资源,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微课来锻炼和提高自主学习以及复习的意识,进而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悦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郑丽娥.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

[2]蒲桂娟.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银川市回民中学为例[D].宁夏大学,2015.

作者单位

辽宁省营口市第十七中学物理组

上一篇:大型商场租赁协议下一篇:初一7班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