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系统

2024-09-01

法治宣传系统(通用9篇)

篇1:法治宣传系统

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

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为切实做好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精神,结合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江门的要求,深入开展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普及、贯彻和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构建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严格公正实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提高。

(三)工作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目标任务,为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根据不同普法对象,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职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普法新途径,对广大职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法治宣传,把法治宣传融入立法、执法、公共服务和贯彻落实党内法规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是学用结合,注重实效。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出发,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知识和维权能力需求为目的,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难点为核心,加强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治党的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以及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促进全民守法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深刻了解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人社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在全市营造良好的知法、用法、守法氛围。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系统工作人员中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学习宪法确立的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积极参与“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围绕法治江门、法治政府的创建,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律。

(三)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党员干部尊崇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权威。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章党规学习不断深入。注重党内法规的宣传与国家法律法规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四)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国家赔 偿法等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广东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部署,学习宣传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调解、仲裁、信访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等,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在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典型,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

(五)深入学习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突出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及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党的十八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简政放权、转变职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尤其重点针对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宣传;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小微双创”工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市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发展;突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及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医疗保险制度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社保经办管理、社保基金监管方面的新政策、新精神;突出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务员管理及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规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 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稳岗就业的政策,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以及劳动者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

(六)深化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宣传法治实践活动,依法全面履行各项职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发展。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以健全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化、均等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基层、群众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工作。

三、工作措施

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结束。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规划,深入宣传发动、全面组织实施,确保法治宣传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具体工作措施包括:

(一)抓好队伍建设。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一是完善各级党委(党组)集体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列为领导干部重点学习内容并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为系统干部职工学法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应当举办2期以上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二是完 善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把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三是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培训计划,加大对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法制培训力度。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二)创新普法形式。一是打造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媒体宣传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准确把握宣传时机,开展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增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法规政策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全面实现与公共就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权益保障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无缝对接;采取多种方式创作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报等,在学校、园区、街道、村居、企业宣传栏张贴,制作简明便携宣传手册、传单等宣传资料在人群密集地区集中派发;制作宣传短片或公益广告,在户外LED广告屏、公交车、出租车等处滚动播放,在车站、码头、社区等人群主要集散地进行播放宣传,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法规政策,要反复多次宣传;三是积极开拓新媒体宣传渠道,通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及时准确发布最新权威信息,定期推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专题内容;开发微信问答、网上访谈、网上答疑、网上调查等与广大职工即时互动的栏目,及时回答群众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问题;在网上咨询互动栏目开设劳动保障常见问题解答库,就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常见问题,为广大职工解疑释惑。

(三)拓宽普法渠道。一是搭建更加开放便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普法平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门户网站建设,建立更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库,在门户网站首页显眼位置开设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办事指南宣传栏,以及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专栏,并及时维护更新相关信息,确保群众能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网站获取该部门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在信息动态、公示公告等栏目及时推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实用法律知识。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在办事指南中列明各项业务事项的事实依据、监督方式和救济途径等,使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知法、懂法、用法。二是大力推广窗口普法,将窗口业务办理与法治宣传融合在一起。各服务串口应当公开各项业务办事指南,安排专人专岗负责咨询引导,为职工办事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印制劳动保障宣传资料费放置显眼位置,方便群众取阅。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普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派发宣传手册等普法资料,在用人单位、园区、社区设置维权宣传牌,公布维权提示,告知投诉举报途径;在专项检查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专题普法;同时建立健全重大违法案件社会公布制度。四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信访及行政复议过程中的普法。在办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信访及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重视法治宣传和政策解读,加强对案件当事人的引导,释明有关法律法规条款,争取实现案结事了。

(四)以职工普法为重点。一是抓好就业前培训。各级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习见习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就业前培训时,应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列入培训内容。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教育的比重。在机构学校教育中增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教育的比重;二是推进企业在岗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大力开展企业劳资人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培训,定期对劳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鼓励企业劳资和工会人员对本企业职工开展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三是开展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劳资管理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培训,着重普及合同法、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用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组织培训、典型案例分析、旁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企业化解劳动争议、减少违法风险的能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教育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法治宣传教育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本部门“七五”普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市(区)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及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工作组备案。

(二)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 责”的普法责任制,将对执法对象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执法的必备内容和程序,在为群众提供服务过程中要主动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三)健全体制机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实法制机构工作力量,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培养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根据省的部署,“七五”普法期间将开展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按照“七五”普法考评指导标准、指导体系和考评办法,做好“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上报本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存在问题,共同推动全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附件: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名单 附件:

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

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名单

组长:曹志明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副组长:张展华法制科科长 成员:王者兴办公室主任

胡兆强人事监察科科长 曾娟综合规划科副科长 舒春勇就业促进科科长 吴克勇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邵宝平公务员管理办公室科长 赵丽娴职员和雇员管理科科长 苏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赖剑峰外国专家管理办公室副科长 姚继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科副科长 李国源工资福利科科长

何向荣财务与保险基金监督科科长 姚开刚养老与失业保险科副科长 张小平医疗与生育保险科科长

梁健豪工伤保险科科长

莫志承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监督支队支队长 陈坚灵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市就业服务中心

主任)

胡金平市人事考试院主任科员 冯伟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李毓君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副主任

雷占庭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主任(市职业技能鉴定指

导中心主任)

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法制科,负责日常工作,张展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篇2:法治宣传系统

各中小学:

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平安xx、法治xx建设开展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经研究,决定从11月20日起至12月20日,在全县教育系统集中开展平安法治建设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宣传重点

(一)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平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二)宣传*法及与师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努力营造全面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法治建设公益标语。

二、宣传任务

各学校在校园沿街醒目位置至少悬挂条横幅;要利用法治讲座、“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单位有LED屏的,须滚动发布平安法治公益宣传标语。

三、相关要求

(一)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学校要把平安法治建设宣传月活动作为当前平安法治建设的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本次宣传活动将列入年度法治建设绩效考核范畴,对宣传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学校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予以通报。

特此通知。

xx县教育局

篇3:法治宣传系统

一、县域精神文明创建着力抓好法治宣传教育的意义

在5 月11 日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 要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 就要营造公正廉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构建德法并举、相得益彰的法治环境。这就对我们通许下一步精神文明创建和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文化通许建设。

( 一) 河南省作为中原腹地和历代政治中心, 受几千年传统农耕文化影响较深, 重关系重人情, 轻规则轻法治等现象比较突出, 情大于法、权大于法、利大于法等问题容易发生。长久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发现, 作为思想领域内的意识形态, 靠引导和教育, 虽有些成效, 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靠自律提高认识是一方面, 但法治也应跟的上。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推动我省法治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和理论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以县域为焦点, 是对共同推进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具体化; 基层治理法治化也是对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具体化。

( 二) 郡县治, 则天下安。郭书记强调要抓好基层基础, 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 把主要力量投向基层, 进一步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基础。在整个依法治国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的县域法治建设。向上可以推进市域、省域法治建设, 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向下可以辐射基层法治建设, 推进乡村、社区的法治化进程。要调动和发挥基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进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县域法治宣传教育很重要。

( 三) 县域政权是保障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基层贯彻实施的最重要的政权组织, 也是最接近基层人民群众的政权。它直接从事经济、社会、文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负责司法权的初次启动, 与基层人民群众面对面, 是司法和执法任务最繁重、最直接的一级政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不断提升县域法治化水平, 建设执法严格、司法公正、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 促进县域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能够增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最直接的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二、“熟人社会”县域法治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的全民普法工作是取得一定成效的, 特别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也有17 年了, 法治建设高速推进、法治精神渐入人心、法治理念也日益完善。但是我们也看到, 目前通许的县域法治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打基础、摸索探索的阶段。在县域这个人口、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熟人社会”推行法治文化, 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

( 一) 法治社会意识相对薄弱, 没有形成法治信仰。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法治观念不足、社会责任意识滑坡等现象。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人对法律与法治有误解, 认为法治是官方的事, 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也由此导致了遇到事情习惯于找熟人托关系私了, 而不是首先想到走法律程序。从根本上还是法治信仰缺失, 而法治信仰缺失与法治教育没能解决思想问题有直接关系。

( 二)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古人云, “治国者必先受制于法。”只有坚持治国先治“官”, 才能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在依法治省中的表率作用, 才能提高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说服力和公信力。

( 三) 执法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执法的随意性仍然存在, 有法不依、随意执法、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未根除; 少数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还未真正确立, 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作为、乱作为、不文明的现象仍然存在, 执法工作的群众满意率不高; 司法和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四)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仍不够, 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评价仍不乐观。法制宣传面向青少年、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普法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 五) 法治文化建设动力还不明显, 基础保障力度不够。目前不少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缺少严格遵守法律、执行法律, 公正实施法律的动力。县域地区由于财力的缺失, 难于支付较高的法治成本。人员队伍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与要求不相适应,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推进县域地区法治文明建设

法制宣传教育是县域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扩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广泛开展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逐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一) 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传统道德意识讲仁爱、礼让、信义、和平、勤勉、正直、廉洁, 现代法治精神, 提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些“传统道德”并不局限于“传统”, 而是普遍适用于现代社会、未来社会不变的道德。由此可见, 现代法治精神和传统道德意识相互作用, 紧密相关。想要引导公民树立法治理念, 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 需要把法律与道德有机结合, 使法律与道德互相渗透相互作用, 通过法治规范, 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建立、发展与传播。反过来, 通过法治宣传教育, 使全社会崇尚道德、恪守诚信、遵纪守法, 才能奠定法治的基础, 进而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 二) 法治宣传教育注意积极探索新途径引导。还要深入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 创新载体和形式, 改进传统宣传方式。试点在村级设置乡村法庭, 定期贴近群众选取案例, 增加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内容, 实现群众和法治宣传者的双向交流。晚清时候通许就有乡绅朱国柱外出求学于省专门法校, 学成后回乡公益普法。所以说, 应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 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 动员。针对农村实际组成村民调解团解决纠纷, 选取有一定法律知识, 了解村里实际情况, 有一定威信的村民为调解团成员, 政府可聘用法律专业人员增补到调解团中。县文化局应多编排宣传法治教育的小品或戏曲, 通过送法治文化下乡等方式定期演出。

( 三) 法治宣传教育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是实现国家复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 其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 直接关系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和成败, 所以我们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建立长效的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机制, 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干部法治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

( 四) 深挖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 弘扬县域法治精神。开封文化底蕴深厚, 铁面无私的包龙图, 天下闻名, 妇孺皆知自不必说。通许也有清正的北宋时期官吏王代恕, 他常以“刑法岂为喜怒设也”警醒属下; 还有宽严相济、明察果断的明代官吏时纪, 他在做监察御使时, 每弹劾一人, 必定有根有据, 从不冤枉一人。当然还有很多, 通许应该借助文化优势, 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 更多地融入法治元素, 努力打造法治文化精品项目, 发挥品牌作用, 弘扬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

摘要:《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已明确指出, 全面依法治省必须坚持德法相彰、德法相宜, 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通许县贯彻意见精神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助推文化通许建设。形成新一轮法治教育热潮, 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理论宣传“主阵地”的党校加强宣传法治精神责无旁贷。

关键词:依法治省,法治宣传教育,文化通许建设,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政协通许县学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通许著名历史人物.2013.11.

篇4:法治宣传系统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普法机构。成立云南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统筹协调全省教育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办事机构设在政策法规处。各地各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地、本校法治宣传教育规划、计划的制定,并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

(二)制定规划,明确普法重点。印发《云南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云南省教育系统2011-2015依法治教规划》,针对教育系统的群体特点,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学校校长、教师、青少年学生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深化“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活动。

(三)专款专用,保障普法经费。“六五”普法期间,省教育厅每年均安排普法宣传等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普法工作顺利开展。2011年安排20万元,2012年安排25万元,2013年安排45万元,2014年安排40万元,2015年安排80万元。各地各校根据实际设立普法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重大活动有专门经费予以保障。

(四)加强监督,确保普法成效。省教育厅完善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法工作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机制,促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将“六五”普法纳入对州、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二、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及公务员法治宣传教育

(一)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省教育厅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与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签订《云南省教育厅依法治教工作责任书》,明确要求“积极组织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学习档案”。2015年7月,组织开展了“法律进机关”活动情况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

(二)加强厅机关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2014年5月,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讲座光盘和案例读本配发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2014年6月,邀请云南大学杨临宏教授为全体干部职工作“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专题讲座。2014年12月,邀请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维川同志作“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

(三)开展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2011年12月,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和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全厅在编在职公务员、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参公管理工作人员,开展行政强制法学习考试和行政执法培训考试,全厅共180人考试成绩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

(四)面向全系统组织开展法治培训。2014年7月,举办全省教育系统法制骨干专题培训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近270人参加培训。2015年10月,举办全省教育系统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近280人参加培训。此外,“六五”普法期间,组织全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公务员参加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法治培训达1 300多人次。

三、创新开展教职工及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

(一)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2014年开展云南省首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全省共有1 050所学校的20万余名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参加了竞赛活动; 2015年,全省共有 1 105所学校的28万余名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二)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2014年,组织教师及大学生参加“教育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省教育厅获杰出组织奖,曲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10篇作品获二等奖,7篇作品获三等奖,56篇作品获优秀奖。

(三)组织参加宪法知识竞赛活动。2014年,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参加司法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全国普法办开展的“全国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宪法知识竞赛”活动,成绩突出,省教育厅获优秀组织奖。

(四)在《云南教育》杂志上开设“教育法治”专栏。2014年9月起,在《云南教育》开设“教育法治”专栏,以案说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每月刊登1~2篇法治宣传文章。

(五)与教育部同步举行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2015年12月4日上午,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司法厅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承办云南分会场活动。全省各地积极组织中小学同步举行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

(六)组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2015年11月,组织参加教育部开展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全省共1 554所中小学校的584 538名中小学生参加,参赛人数居全国第六,326 037名中小学生进入复赛。省教育厅荣获优秀组织奖,另有12家州(市)、县(市、区)教育局、337所学校获奖。

(七)开展“学法守法——送法进校园”活动。自2014年9月起,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云南法制报社联合开展“学法守法——送法进校园”活动。《云南法制报》每周安排1期《校园与法》专刊,截至2015年底刊发65期,刊登稿件700余篇,向学校捐赠报纸9 000多份。

在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经过全省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我省“六五”普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已属过去,未来更加可期。在“七五”普法期间,我们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力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5:法治宣传系统

(2016-2020年)解读

一、规划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上海市教育法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

二、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在“四个坚持”——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坚持注重实效,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七五”期间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成效进一步增强,大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效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法治观念和依法治理的能力,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构建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的主要任务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体现在法律体系的学习上,通过广泛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研读和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全面加强教育法治文化建设。二是体现在对不同群体分层分类、有侧重点的普法教育上,继续将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教育重点。同时注重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公务员、学 校管理者、教师等不同教育工作者群体的分类培训,多维并进提高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质,促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在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工作举措?

答:规划要求开展三方面具体工作:一是开展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建设。鼓励区和学校探索校园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如在中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高校重点加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并明确提出开展区本、校本法治教育课程研发、读本编撰的工作任务。二是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到2020年,力争建成3个国家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10个市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和20个区级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生以多种方式参加法治教育社会实践。三是继续深化开展青少年法治专题教育活动,如各类“法治进校园”活动,法治宣传启航项目,大学生法治辩论赛,“新沪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等。

五、规划如何更好地服务依法治校工作?

答: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校的重要抓手,在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机制建设。明确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构建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学法育法的制度体系、考评机制,并明确提出“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知识,基本法律原则及常识的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考核方式,将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成果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举措。二是实施学校教职员工法律素质提 升工程。包括制订法治培训大纲、明确必修内容和考核办法,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法治培训。到2020年,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教师接受100学时以上的系统法律知识培训,能够指导相关教师承担法治教育教学任务。三是推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创建。启动上海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工作协作组机制,凝练管用经验,推广可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整体水平。

六、在依法行政及依法治教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规划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要求,深入开展好“法律进机关”活动,坚持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教育系统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二是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全员法治培训,保证法治培训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大力提升机关公务员学法用法的能力。三是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

七、在社会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工作举措? 答: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媒体协同普法及创新项目。推动包含新型互联网宣传阵地在内的各类普法资源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法律法规解读平台、法律咨询平台建设,提供法治宣传服务,提高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二是调动人大、司法、消防、公安、医护、环保等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壮大由社会人士参与组成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治教育志愿者、教育普法顾问团、普法讲师团等相关人才队伍。三是 创新健全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包括深化普法资源共享的机制及平台建设,鼓励师范院校、政法院校等高等学校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专业学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机构,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篇6:公益法治宣传标语

2、要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

3、要讲究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4、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5、要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6、要爱护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

7、要爱护珍贵和有益的动物,保护树木庄稼。

8、要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看坏书和坏录像片。

9、要尊重通信自由,不私拆、撕毁别人信件和揭取邮票。

篇7:法治宣传月

成效显著

今年是深入推进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关键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充分利用“三月法治宣传月”契机,我县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自治州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法治实践活动。同时,以组织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青少年学生学法、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学法、偏远山区农村居民、边民、少数民族、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的学法、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集中上街宣传、志愿者法治宣传进社区等六大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积极组织县普治办成员单位在人员密集区、网格化服务区域摆摊设点、设立咨询点、出动流动宣传车,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增强市民群众法律意识。

篇8:浅析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涵义

青少年是按照年龄划分, 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的一个成长时期。姚建龙教授认为青少年应界定为“已经年满14周岁、但是还未满25周岁的人” (1) 。康树华、张小虎在其主编的《犯罪学》中指出“青少年”的年龄范围应界定为从一个人出生开始一直到25岁。而在《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 (1992年) 一文中, 明确的界定“少年”的年龄是6岁到12岁, 青年的年龄是15岁到35岁, 故青少年的年龄应是6-35岁。综上所述, 从法律角度讲, 我国对于青少年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 关于青少年的年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的出现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的。至今, 我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对“未成年人”形成统一的概念表述或界定。联合国在众多争论中, 最终对未成年人作出了如下规定:“未成年人, 系指依照各国法律制度, 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 未成年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之规定”。 (2) 例如在美国,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而在日本,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 未成年人为十八周岁以下公民。

由上文可知, “青少年”的年龄分布最大值定位于6-35周岁, 最小值定位于14-25周岁, 而“未成年人”的年龄则相对稳定的限制在了0-18周岁。因此, 在提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时, 两者准确的含义是不一致的。比如, 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中, 其所涵盖的对象应该仅限于未满18周岁的公民。对于已年满18周岁的公民, 无论他 (她) 在读于幼儿园、小学、中学或大学, 或者已经参加工作, 都不在“未成年人”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如果按照其年龄最大范围来讲, 其中就包括了所有6-35周岁的公民。其范围就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学生, 此外还包括了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甚至结婚生子的青年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表述较“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更为妥帖。这样一是可以更有利于从主体上区分法治教育与犯罪预防;二是因为青少年所涵盖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和丰富, 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三是正确区分“未成年人”, 在刑事领域就更加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二、明确法治与法制的关系

2014年10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至此, 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中期 (2014年10月) 所称的“法制宣传教育”已成为历史并载入史册。从“法制”到“法治”的改变,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却彰显了国家对法治建设理念的深刻认知与法治建设背后所追求的价值认同。

(一)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首先, 法制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 是一种与经济制度或是政治制度等同概念, 是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维护其利益最大化的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 其倾向于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与约束, 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它不仅仅是一套制度, 更是蕴含着支撑这套制度运行的“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理想与精神意义的概念。其次, 对于法制来说, 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 其所维护的是当前的统治秩序, 也就意味着“法制”中的“法”, 可能是约束权力、维护民主的“良法”, 也有可能是损害民主权利、妨碍社会进步的“劣法”。相比较, 法治则彰显着法律的至高权威, 其所维护的是保障自由与民主, 制约权力, 维护公平与正义, 因此就从本质上决定了“法治”之法必须是“良法”, 即必须体现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对公民人权的保障。

(二) 法治与法制的联系

第一,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与法治相比较, 法制是较低层次的, 法制规定的好坏, 与法治能否真正实现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如果实现了法治, 则是以完备良好的法制作为基础。第二,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因为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只有完备良好的法制才能更好的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从而实现法律从观念走向现实、从精神走向物质的过程。第三, 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因此, 要明确“法治”与“法制”的含义, 正确理解“法治”与“法制”的关系, 即“法治”包含“法制”, “法制”仅仅是“法治”的一个部分, 从而确保在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中, 准确把握法治宣传教育的客体, 保证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明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

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指针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宣传教育的对象集中于所有的中、小学校园, 宣传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法律、人权、民主等主题, 核心概念包括法律、权力、公正、自由、平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学习, 更应该一种法治价值观的在教育和生活中的培养与树立, 其中应包括对研究法律相关问题的能力、思考和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用法治观念处理好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广义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而是泛指社会上一切对未成年人有影响作用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比如家庭法治宣传教育、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和社会法治宣传教育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根据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科学分析, 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的手段和措施, 有效地控制、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比如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消除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和条件。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 对严重的不良行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严加管教。充分发挥社区和未成年人管教所的矫正功能帮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 重回社会。

由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规定,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将未成年人法治宣传与预防未年人犯罪混淆, 即在学校在进行青少年法治教育时, 习惯性将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主要方向, 把法治教育课设成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但事实上, 一方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因果关系。即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过程中, 必然包含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控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和目标, 以期达到建立民主、法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即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包含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换句话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 要明确各自的含义以及彼此的关系, 才能确保工作开展时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康树华, 张小虎.犯罪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篇9:法治宣传系统

关键词:法治宣传教育;企业法治文化;问题与不足;对策与建议

随着法治宣传教育的推进展开,各企业也逐渐开始注重自身的法治文化,对宣传教育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希望增强企业员工的法治观念。与此同时,企业法治文化的建立,一方面是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进,另一方面既稳定了改革发展的大局,又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法治宣传教育在建设企业法治文化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一)企业领导的不重视

虽然国家在大力宣传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企业相关领导不重视,不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法治教育观念就难以落实。依法治国现在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但是仍然有部分企业领导不重视普法工作,他们就认为,在整个社会环境下,经过长期的熏陶和全民普法,人们已经掌握了法律法规知识,该普及的法律知识也早己经普及了,难以创新。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的企业、单位只是将法治宣传停留在口号上,做一些表面工作,人员、经费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难以落实,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工作。

(二)法治宣传教育过于形式化

很多年以来,各单位利用多种方法,向员工普及、宣传基本的法律知识,通过多次实践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为后期企业员工在学习法律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帮助[1]。但是很多时候宣传的法律内容没有真正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实用性也不强,做的多为表面工作,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这使得法治教育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

(三)单位员工的法律观念淡薄

虽然现在已经普及了素质教育和法治教育,但是在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有限,这就导致有些单位员工的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不高,法治观念淡薄,这就难以达到普法目标。

(四)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员工自身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各企业单位的深化改革,整个企业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进而引发出各种矛盾,员工也越来越渴望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在企业的法治教育活动中宣传的内容,与员工希望了解的法律内容有所不同,这就会导致员工学习兴趣的下降[2]。当前企业的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仍然把员工需要履行的义务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对员工权利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宣传形式方面过于单一,多采用讲法治课的形式,这会导致效率的低下。

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定法治宣传教育的目标

首先要确立企业的中心工作与普法的目标相一致,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衔接。应该在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的基础上,做好学法、用法,培养员工的自觉性和法治观念,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法律氛围,提高自身的法治管理水平。同时,由于整个企业员工文化程度的不同,根据不同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解水平,治定出不同的普法目标任务,逐步完成目标[3]。

(二)掌握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

一方面围绕实施的普法规划,形成学法热潮,提高全体员工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要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宣传与员工生活、工作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活动,树立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形成依法办事的新风尚。

(三)改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方法

如果想法治宣传教育能够得到更好地成效,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宣传形式,积极的创新、改进。一方面要把相关法律条文与员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通过讲解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来解释法律条文,将法律条文进行解剖,让员工真正理解其含义[4]。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导向宣传,不能一味的追求效应,夸大宣传。

(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所谓的市场经济,也就是法治经济,这就体现出法治的服务性能,要将市场经济的需要与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出法律法规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建立企业法治文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完善,不断地开拓创新,可持续发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企业员工的法治精神,培育法律信仰,在提升员工法治观念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参考文献:

[1]陈文盛,罗联招,刘莉萍.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1:98-99.

[2]张浪.江苏政府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推进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597-602.

[3]江雪松.江苏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推进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608-612.

上一篇:员工入职培训优秀心得体会下一篇:交通运输局4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