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4-08-24

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共6篇)

篇1: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9-9-16 12:51:00 阅读367次

放入暂存篮

[关键字词] 文化旅游 [文件类别] 规范性文件 [发布机关] 文化部

[颁布日期] 2009年8月31日 [实施日期] 2009年8月31日 [效力状态] 有效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旅游局: 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总的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在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2010年开始,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每4年推出一个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2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引导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兼顾时间和地域布局的前提下,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每2年公布8至10个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并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期满后根据活动绩效对扶持名录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二)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允许适度引进境外资本投资国内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要积极开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活动,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

(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既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本真性,又要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以旅游热点地区为重点,采取地方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的方式,编制双《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对列入名录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成效突出的典型项目,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进行表彰。给予一批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

(五)鼓励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设立连锁网吧、游戏游艺场所。结合不同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特点,鼓励网吧连锁企业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直营连锁门店,鼓励游艺娱乐企业在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游艺娱乐场所,丰富文化主题内容,创新文化传播体验方式,提升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

(六)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洽谈会,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举办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推进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旅行社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宣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七)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旅游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逐步提高工艺品(纪念品)的信誉和影响力。举办全国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博览会和全国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鼓励有创新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加强对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八)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文化旅游推广与对外文化工作相结合,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举办的文化年或其他主题文化活动中增设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国际影响。旅游部门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九)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编制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规划,确立一批文化旅游实践基地和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院系(专业),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作配合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旅游结合工作的领导。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成立两部门分管部局领导牵头,相关职能司局参加的文化旅游合作发展领导小组。各级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要建立相应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定期通报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强本地区文化旅游的紧密合作。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抓紧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统筹、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协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开创文化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很高兴来参加在河北举办的燕赵论坛。我今天主要是结合文化产业管理工作,谈一谈对《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理解,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极大关注。这是国务院继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制定的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钢铁等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到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将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还不到3%,也就是说和前十大产业相比,文化产业还是非常弱小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第十一个振兴规划落到文化产业身上,说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也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潮流,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具体工作,谈一谈对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理解。规划提出了文化产业振兴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四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具体目标一是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二是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五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规划明确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五方面的政策措施,四方面的保障条件。

重点任务之一发展重点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会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是对文化产业整体而言,而不是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个省份来规定的,具体到各地,应当结合当地的条件和优势来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好的还应该是最有特色的。

重点任务之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是发展文化产业主要的途径,目前,文化部推动实施的重大工程有国产动漫振兴工程等,日前,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的“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已经动工,在北京建设的中国动漫游戏城也正在进行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在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加快文化产业升级方面,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相信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重点任务之三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文化领域,主要是在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培育一批企业集团,在全国有条件的大中城市推动演出院线和票务网络建设。

重点任务之四是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规划里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都建立了很多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说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名义进行房地产的开发等,按照规划,将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

重点任务之五是扩大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日前,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有关政策,规定从明年起每4年推出一个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2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每2年编制公布一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等。

重点任务之六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

七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重点任务之八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2009-2010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办好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在促进对外文化贸易方面,近年来,文化部等部门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对优秀文化产品的出口进行奖励等。2006年,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的评选认定工作,通过中央财政向出口业绩优秀的文化单位提供支持资金。2009年4月,四部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近期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指导意见》,协调海关、税务、银行等多个部门,落实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政策。

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主要有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等。目前,在文化部门主管的演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领域,基本实现对国内非公有资本全方位、全过程开放,除少数领域外,对外资也已基本开放。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预算10亿元,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今后中央财政将会大幅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还有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规划要求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规划提出的保障条件有四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四是加强立法工作。这里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在座的大多是河北各地政府部门的领导同志,因此我把对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的认识再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规划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本文作者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政策研究规划处处长)

查看(37)/ 评论(0)/ 评分(0 / 0)

全国政协委员 宗立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书记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山东的民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具有代表性的有: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宗承乐在山东滕州建设的“抗金名将宗泽纪念园”,此园古韵今风,金壁辉煌,是祭祖、励后、弘扬爱国主义,观光旅游胜地;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在山东青州投资2亿元建设的中国红木艺术宫——中国红楼梦展览馆,把《红楼梦》120回浓缩为240幅画面,用高档红木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出来,总长度1公里,填补国内空白,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我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我的家乡--潍坊青州,就是一个经济强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也遍地开花:潍坊的国际风筝会“风筝牵线、经贸唱戏”,成为世界了解潍坊的一个窗口;青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以花为媒、共图发展”,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全国了解青州的一个窗口,真正做到了“文化搭平台,经济唱大戏”。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

一、文化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其一,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文化建设能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其二,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些城市不靠山、不靠水,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不占优势,却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原因就是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催生了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推动了城市发展。反观有些城市人口众多,却没有大企业,经济落后,文化的匮乏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先进文化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社会理想而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发展文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途径,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城市文化建设能激发市民热爱城市、发展城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市民自觉提高素质,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

三、文化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当今时代,文化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新产品的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乃至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绿色文化”、“生态文化”带来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现代人文观念带来了观光农业、民俗风情、寻根旅游等。文化产业推动城市的对外开放与发展。

因此,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民俗馆、文化馆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人均博物馆数量为每60万人一座,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每5万人一座,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大力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将有效弥补这一缺憾。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就是民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近年来,北京民办博物馆也是蒸蒸日上,其数量已占北京博物馆总量的近10%,丰富和改善了国家博物馆的整体格局,填补了不少领域的空白。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政府采取“民办官助”的办法,给予民间创建的类似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民俗馆、文化馆等公益单位以积极的帮助。所谓“民办”,是指产权归民间的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政府要积极鼓励;所谓“官助”不是资助,而是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有些文化产业项目营利性很差,甚至不营利,因而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

因此,我建议:

一、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体制障碍,引导民营经济向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活跃市场、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企业投资、政府扶持的多元化发展机制。

二、政府扶持投资文化产业的企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文化产业。

有理由坚信,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引导和积极支持下,民营经济将会向文化产业的纵深发展,以做大做强精品文化项目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篇2: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

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旅游局:

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总的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在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2010年开始,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每4年推出一个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2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引导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兼顾时间和地域布局的前提下,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每2年公布8至10个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并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期满后根据活动绩效对扶持名录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二)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允许适度引进境外资本投资国内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要积极开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活动,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

(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既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本真性,又要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以旅游热点地区为重点,采取地方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的方式,编制双《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对列入名录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成效突出的典型项目,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进行表彰。给予一批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

(五)鼓励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设立连锁网吧、游戏游艺场所。结合不同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特点,鼓励网吧连锁企业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直营连锁门店,鼓励游艺娱乐企业在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游艺娱乐场所,丰富文化主题内容,创新文化传播体验方式,提升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

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二

(六)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洽谈会,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举办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推进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旅行社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宣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七)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旅游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逐步提高工艺品(纪念品)的信誉和影响力。举办全国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博览会和全国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鼓励有创新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加强对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八)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文化旅游推广与对外文化工作相结合,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举办的文化年或其他主题文化活动中增设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国际影响。旅游部门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九)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编制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规划,确立一批文化旅游实践基地和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院系(专业),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作配合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旅游结合工作的领导。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成立两部门分管部局领导牵头,相关职能司局参加的文化旅游合作发展领导小组。各级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要建立相应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定期通报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强本地区文化旅游的紧密合作。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抓紧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统筹、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协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开创文化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

篇3: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1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遵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革命的摇篮, 中国革命转折之圣地, 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其中以遵义会议会址为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 扩散到周边有: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以及四渡赤水纪念馆和娄山关战斗遗址等资源分布。可见,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与此同时, 遵义地处西南山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潮湿, 雨量丰富;并且因其属于第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 使其地势崎岖,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了丰富奇特的卡斯特地貌。虽然这种地形和气候严重影响了遵义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 但却为遵义提供了许多宝贵自然旅游资源, 如:赤水的丹霞地貌、四洞沟瀑布、十丈洞瀑布、竹海以及桫椤保护区;习水的国家森林公园。

由此可见,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质量高、极具代表性。遵义的红色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受到世界所关注, 而遵义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得天独厚, 受到游客喜爱。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发展有许多不足之处, 严重阻碍遵义旅游经济的发展。

1.1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1)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由于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 以图片、文物、文字为主, 缺乏娱乐性、体验性, 对景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乡土资源整合开发不足。就目前而言,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式单一, 没有充分把其中的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出来, 显得流于形式不够深刻。例如:在游览红军山烈士陵园时, 游客只有跟着游览线路看一遍, 拍个照;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 游客只能跟着讲解员浏览会议室和各个房间进行陈列物的参观, 整个过程流于形式, 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2) 资源分散, 不利于集中连片开发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不成系统。主要有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一系列红色遗址类景区、娄山关战役遗址景区、还有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它们之间地理位置比较分散, 都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 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连片发展。除了遵义会址与红军烈士墓距离比较近, 能连在一起发展外, 因景点到景点的距离较远, 且交通不便, 致使遵义会址与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景点之间处于孤立的发展状态。

(3) 旅游交通不便, 服务水平低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一直都受到地方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制约。目前, 遵义的交通通达性有待提高, 旅游交通不便利。娄山关距离遵义市区仅仅38公里, 由于通条件比较差, 从遵义市区到娄山关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目前全国的旅游人才缺口是为200万, 同样, 遵义也缺乏具有专业素质和从业经验的旅游专业人才, 遵义的旅游人才缺口则更为严峻, 使得遵义的服务质量提高十分困难。

1.2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

(1) 缺乏宣传, 知名度不高

遵义对外交流和沟通因地域环境的影响受到限制, 使得处于遵义地区习水、赤水相对偏远一带的生自然旅游景区知名度很低, 不被外界知晓。很多游客看完遵义会议等红色旅游景区之后, 就匆忙离开。遵义自然旅游资源本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桫椤原始森林、竹海、习水的国家森林公园等植物类自然景观, 还有四洞沟、十丈洞、丹霞地貌等地质类景观。神奇充满吸引力。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 使得如此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被埋没, 比起与其差不多的张家界、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相差很多。

(2) 基础设施较差, 可进入性低

西南地区地势崎岖, 起伏大, 地形比较复杂,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平原地区比较困难, 耗资大, 耗时长。还有铁路、机场的修建也比较困难。因此, 遵义发展旅游业, 相对其它地区, 其基础设施较差。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旅游景区, 其可进入性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遵义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道路、铁路、飞机场等基础设施差, 其可进入性自然就低。

2 遵义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探讨

2.1 打造成体系的综合性旅游线路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遵义市老城区:有位于遵义丁字口的毛主席住居、位于遵义市红花岗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凤凰路的红军烈士陵园, 除外在离遵义市区30多公里的桐梓县, 还有娄山关战役遗址, 习水县有四渡赤水遗址。这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 没有连成一片各成景区。在同一方向上, 有习水的国家森林公园、赤水的竹海、四洞沟、十丈洞、丹霞地貌等景点, 可以将这些景点连成一个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综合旅游线路, 大大丰富了游客的游览内容, 延长了游览路线。

2.2 以红色扬自然, 以自然促红色

遵义红色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是“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游都不远千里来到遵义进行。红色文化游, 成为遵义旅游的一块招牌、一面旗帜。虽然如此, 红色文化旅游存在着很多问题:呆板、枯燥、内容单一, 无法让游客通过观光游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多层次的满足。另一方面, 遵义拥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 对游客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但碍于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加上宣传力度不够,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被埋没和忽略, 知名度一直不高。许多游客参观完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就匆匆离开。完全错失了遵义自然旅游景区的巨大观赏价值。为此, 笔者认为, 必须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 以红色扬自然, 通过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来到遵义, 进行观光, 在其过程中大力宣传自然旅游资源;以自然促红色, 把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融入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中, 通过红色宣传自然, 通过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2.3 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遵义在全国尚属欠发达地区, 经济并不是很发达,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遵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及自然旅游景区的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 改善投资环境, 广泛吸引海内外投资商, 加快遵义旅游业的发展, 以旅游促进景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 引进和培养相关旅游人才

在旅游资源上, 遵义拥有丰厚的条件, 但受经济水平低, 教育水平落后, 人口素质和环境等问题的影响, 遵义本土旅游专业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除了信息闭塞, 教学和实习条件也有待改善, 因此, 遵义需要出台相关政策, 加大力度培养人才, 加大资金引进人才。如:在遵义地方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并给予大量支持, 鼓励其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开设地方旅游学校, 针对遵义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专门导游的培养;引进外省甚至国外知名旅游专家来遵义做旅游发展战略指导;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其它地区或景区的优秀人才来遵义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遵义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自然旅游两种资源, 但是孤立开发的方式显然不能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 也无法对两种资源进行优势互补, 发扬其长、避其所短。只有将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 打造成体系的综合旅游路线, 以红色扬自然, 以自然促红色, 并加大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引进和培养相关旅游人才, 才能使遵义的旅游业发展欣欣向荣。

摘要: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储备都十分丰富完善, 但是开发现状却不够完善。其中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产品形式单一、资源分散、交通不便等问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宣传力度小、基础设施差、可进入性差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方式, 令其二者优势互补, 使遵义旅游业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虎, 吴国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河南省确山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5) :7-9.

篇4: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 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1.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道,通过文化活动方式,使职工群众更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一些内容,更易得到企业行政部门实施的方式,融入企业发展各项工作中,使职工把自己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党政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做贡献。

2.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

2.1目标一致。两者的目标均是树立和强化企业精神,用价值观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

2.2对象相同。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地位。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注意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把人看作是企业主体,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造就人,以人为本,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2.3方向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动力。

2.4途径相同。思想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也适用。例如: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等。

2.5环境相似。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上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成果。

3.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点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

3.1性质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从教育内容看,政治色彩浓,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身观等,而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在性质上是企业管理范畴,虽然企业文化也涉及一部分政治文化的内容,但政治色彩比较淡。

3.2内涵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思想教育活动的实践概念。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

3.3内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党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而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致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3.4目的不同。思想政治工作除经济目的外,还有政治目的,因为它不仅局限于本企业,还要达到全党全国思想上、政治上高度统一,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为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证。企业文化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主要达到经济目的。

4.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互相推进,共同发展

目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复杂性和艰巨性。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是独立的,但相通相融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结合点是很多的,因此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就是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按照“关注内心、凝聚人心”这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结合,就是要切实贯彻人本管理战略,企业成功与否和“人”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要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保持与员工的沟通渠道畅通,把握和了解员工思想情绪,关心员工生活。两者相结合,就要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落实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就是要提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加大了投入力度,尤其是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加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井上下的作业环境、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矿井通过四级愿景体系的建立,深化了理念渗透,通过强化开展队伍建设,增强了团队学习力;通过加强执行力建设,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安全文化,以舆论网、警示网、教育网、监督网、帮教网、培训网安全“六网络”建设为载体,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通过实行OPM精细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以“三好”班子创建为载体,打造优秀领导团队,为加速矿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以“五好”党组织创建为载体,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以运行机制创新为载体,为加速矿区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以建立科学考评为载体,推动了工作严细高效,为加速矿区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以塑建优秀执行力为载体,打造了“敬业、责任、高效”的工作团队,为加速矿区发展提供了效能保证。以推进人才工程为载体,搭建人才成长为平台,为加速矿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证。以实施“凝心聚力”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加速矿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为载体,为加速矿区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煤电公司通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安全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为构建和谐安康矿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机的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篇5: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党委宣传部,各市旅游局,各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有关部分、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旅游局

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8月30

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鲁办发【2010】19号),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竞争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为旅游增添内涵,旅游让文化更富魅力。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两者紧密融合,相互促进,能够使文化旅游业产生叠加放大的倍增效应,提高文化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相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两种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双进入发展转型时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是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又能够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创意源泉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我省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社会消费需求开始由物质需求向多元化、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转变,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能够提升旅游的文化品质和层次,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文化和旅游发展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途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需要统筹经济文化发展、统筹文化和旅游发展。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与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相比,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创新文化旅游观念,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发挥文化的渗透和支撑作用,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互动、协同提升,创造发展新优势。

二、知道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要求,把繁荣先进文化与发展现代经济结合起来,把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文化创新与产业提升结合起来,强化政策引导、载体支撑和人才保障,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着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构造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不断增强山东文化软实力,创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正确把握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在搞好资源保护的同时,做到高效有序合理开发,确保资源永续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坚持合作共赢。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着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着力增强旅游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坚持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山东文化资源优势和趣味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挖掘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培植知名度高的文化旅游活动。

4.坚持项目带动。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导向,以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5.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若干体现山东特色、吸引力强、知名度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生产特色鲜明、类型多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创作一批内涵丰富、体现齐鲁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演艺剧目,提升各类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品牌影响力,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服务、产品和活动品牌,形成文化与旅游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依托山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挖掘融入民俗风情、现代科技等文化元素,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山东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遗产游、节庆游、修学游和乡村游等文化旅游品牌。加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水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融合力度,通过开发专门文化旅游景区,设计多类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带动沿河、沿海地区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活动与民俗文化展演展

示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带动草柳编工艺、桐杨木加工、农民工笔绘画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发挥山东名人资源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名人纪念馆(园),举办纪念、研讨活动等,不断扩大名人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弘扬鲁菜文化,进一步打造鲁菜文化产业品牌。命名、公布和推介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镇。

(二)打造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

以举办重大节庆活动为依托,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带动全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举办好泰山国际旅游文化登山节、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等节会活动,增强山东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带动山东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叫响“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集中打造“贺年会”和“国民休闲汇”两大活动品牌,组织举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举办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推进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园区和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项目,有选择地加强文化旅游园区的整合与合作,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聚集。依托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丰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双重功能,增强其吸引力。引导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以及旅游功能显著的影视基地、创意产业等想园区集聚。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的地区,加快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遴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文化旅游项目作为省重点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四)培植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

推动文化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强强联合,培育一批覆盖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积极引导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经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支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开发文化旅游服务和产品,培育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品牌企业,引导文化旅游企业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

推动重点旅游城市挖掘特色资源,开发标志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文化旅游演出市场,支持旅游景区(点)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支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别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进或自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鼓励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内容创意,突出地域特色,创作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演艺产品。进一步提升济南《粉墨》、青岛《蔚蓝青岛》、济宁《杏坛圣梦》、泰安《封禅大典》、威海《神游华夏》、临沂《蒙山沂水》等已有大型旅游演艺质量和水平,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品牌。

(六)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统筹规划建设山水圣人旅游区、水浒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区、运河文化旅游区、潍坊民俗文化旅游区、临沂红色文化旅游区、滨海文化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区等,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精品文化旅游区,策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以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泰安、莱芜、淄博、潍坊、青岛、青岛、烟台为节点,以各类主题公园、产业园、纪念馆、度假区、旅游城、文化街区等

为主体,以展示体验、休闲娱乐、都市生活、会展节庆、工艺品产销为主要内容的若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七)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空间

积极开发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名村、名镇、名县。充分利用影视、互联网、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形式。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突出文化性、创新性、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和市场性,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体系。举办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激发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创意。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山东文化旅游商品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鼓励网吧连锁企业和演绎娱乐企业在具备条件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连锁门店、游艺娱乐场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完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专题调研,研究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信贷、融资、税收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给予扶持。建立主题多元化、机制市场化、方式多样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拓宽文化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有势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三)完善人才保障。把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省人才发展规划,加大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重点培养、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底蕴,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军型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设置文化旅游相关专业和课程,采取“订单式”、校企合作等模式,培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开展文化旅游人才职业培训,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主题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见通知

篇6: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者问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演出市场供应体系,规范演出市场秩序,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等提出意见。近日,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有关负责人。

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出台《意见》是文化产业大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演出行业是基础性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营业性演出单位资产重组,发展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形成一批大型演艺产业集团”,要求将演艺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为促进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等九部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

问: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请问九部委《意见》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意见》从扩大供给、促进发展出发,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演出市场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一是从公益角度出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益性演出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消费需求。《意见》提出各级财政要适当增加对到城市社区、农村、工矿企业等基层进行公益性演出的补贴,支持举办针对青少年的低票价或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专场演出,支持“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普及类演出。鼓励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小成本演出剧目,鼓励国有演出场所、国有演出单位举办公益性、低票价的演出,做到“月月有公益场,场场有低价票”。

二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演出供给。《意见》提出要拓宽演出市场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出产业,允许适度引进外资进入国内演出市场,大力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同时,《意见》要求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场馆,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面向大众、面向基层的演出场所,积极开发旅游演出市场、大众化娱乐演出市场、戏剧曲艺类专业小剧场等多场次、低价位演出市场,建立结构合理的多层次演出市场供给体系。

三是从管理角度出发,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演出环境。《意见》明确禁止政府部门利用公款邀请演艺明星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减少节庆大型演出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严禁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索要赠票,禁止公款购买演出门票用于个人消费。规范政府部门现场监管工作用票数量及位置,加强和改进大型演出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坚决打击演出市场制贩假票、倒卖演出门票的行为;依法处理内容低俗、秩序混乱的演出活动。

问:演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演出市场国家有没有相应的规

定?

答:2005年4月《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2005年9月,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放开了社会资本进入演出市场的限制。《意见》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文艺表演团体、开办演出经纪机构、兴建演出场所、举办演出活动。也就是说,在三类演出市场经营单位中,演出场所、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均对社会资本敞开了大门。在外资进入演出市场方面,《条例》和《意见》允许适度引进外资进入国内演出市场,允许外资与内资合资、合作成立演出经纪机构、兴建演出场所,但中方应当控股并占主导地位。对于外资的适度开放,不仅是利用外资来增加国内演出市场的资本容量,更重要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全面提高我国演出行业的竞争力,把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推向世界。问:近年来,民营演出团体发展较快,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意见》在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基层演出市场的主力军,是文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忠实实践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获得了巨大发展,在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近7000家,涵盖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年演出200万场以上。但长期以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市场准入、人才培养、资格认同乃至社会舆论等方面,还受到某些制约。《意见》明确提出放宽民营表演团体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民营表演团体在人员培训、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方面给予必要帮助和资金支持。《意见》出台后,有关部门将细化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的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问:《意见》在整合演出场馆资源方面有什么思路?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师求职简历下一篇:灵台三中2013年暑假教职工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