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8-26

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4篇)

篇1: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伊利河谷林果业的现状,分析了当地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当地林果业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关键词 特色林果业;问题;对策;新疆伊犁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08-03 伊犁州林果业发展现状

1.1 林果业种植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伊犁州直各类林果总面积4.60万hm2。其中:苹果1.62万hm2,葡萄8 260.0 hm2,树上干杏8 813.3 hm2,核桃3 873.3 hm2,桃、李、西梅、鲜食杏2 400.0 hm2,其他(红枣、榛子、樱桃李、梨、文冠果等)6 486.7 hm2,已初步形成以苹果、葡萄、树上干杏和桃、西梅等时令果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基地格局。2015年结果面积为18 640.0 hm2,其中:苹果7 086.7 hm2,葡萄6 013.3 hm2,树上干杏3 406.7 hm2,桃李西梅1 013.3 hm2,其他1 120.0 hm2。产量29.41万t,其中:苹果9.47万t,葡萄12.88万t,树上干杏2.92万t,桃李西梅2.94万t,其他1.20万t。林果总产值13.25亿元,拉动农牧民人均收入701元,较上年增收32元。

1.2 保鲜库、专业合作社、出口备案基地

州直(不含奎屯市)已建成投入使用低温保鲜库16.9万t,共有林果专业合作社65个,各类果品出口备案基地共有20个,州直共注册林果产品商标25个,审核认定州级特色林果示范园35个(表1)。

1.3 林果加工企业情况

州直现有大型林果加工企业6个,主营产品涉及葡萄、野酸梅、树上干杏等。固定从业人员292人,带动农户数7 050人,年销售额18 350万元,年利润3 260万元。

存在的问题

2.1 林果基地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

低温冻害、倒春寒、霜冻、雪灾、冰雹、大风、暴雨、洪水等极端灾害天气连年给州直林果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州直林果重点县市近几年造林基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防护、灌溉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或者严重缺乏,致使部分县市新造林基地的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退耕还林基地的毁林重造、四荒造林基地的嫁接改造、未达验收标准造林基地的补植补造、受灾受损基地的更新抚育尚存在较大的缺口等。

2.2 林果业科技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林果基地的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促农增收致富贡献率不稳。科技攻关投入力度不够,培训指导任务繁重,实用技术推广维艰,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2.3 林果业加工转化能力,不能适应州直林果产业发展的实际

伊犁州果以销售鲜果为主,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州直已建和在建的冷藏保鲜库容量仅为16.9万t。对上市期集中的果品只能优质果贱卖,等外果、残次果几乎没有销路。林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薄弱,现有的几家林果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类林果仅2万余t,果品的收购、加工、转化率低,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与果农的利益连接机制缺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州直特色林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

2.4 林果业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加强

各类林果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层次还较普遍低,内部运作还不规范,组织引导能力还很薄弱,销售市场集中在本地,对区内外、国内外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导致果品销售难的问题严重。

2.5 果园投入产出低,效益不高

2014年伊犁州直苹果生产投入为31 755元/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 790元/hm2。2015年由于伊犁河谷受早春低温冻害影响,平均投入更低,苹果生产环节物质费用平均为16 408.35元/hm2,人工费用平均为5 191.5元/hm2,平均总成本为21 599.85元/hm2。树上干杏的投入更低,尚不足15 000元/hm2。如此低的投入带来的是低产出,果品产量和品质不高,难以发挥林果业较高的经济效益。

2.6 林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少,且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州直各类林果专业合作社共有65个,拥有种植基地规模518.0 hm2,占州直林果种植总面积的11.26%;各类林果专业合作社年产果品0.16万t,仅占州直林果总产量的0.54%,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合作社的规模来看,成员在50人以上的合作社不到合作社总数的50%,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薄弱。

合作社管理水平较低、运行极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化生产的效益无法发挥。由于果农分散生产,农业投入品、果树管理、采摘运输等环节不能统一开展,导致果品质量、上市时间等千差万别,无法充分发挥果树集中生产的规模化效应。二是合作社内部的规章制度缺乏,或是组织松散,或是由负责人说了算,没有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缺乏凝聚力和带动力,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三是缺少管理和技能培训。新技术和新方法是果品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受合作社成员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落后、资金不足、人员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合作社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大。三是对农民合作社的认识不足。虽然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农户对合作社的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对合作社的性质认识模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内容及好处不知情、不了解,致使有些农民对加入合作组织有顾虑,积极性不高。四是年二次返利额比例低,调查中发现年二次返利的合作社仅占合作社总数的18.6%。2.7 精品园、高标准示范园少,示范效果不明显

2009年以来,州林业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州直一个特色林果县(霍城县)、10个特色林果乡(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伊宁县多浪农场等)、22个特色林果村(霍城县莫乎尔牧场一村、特克斯县四乡阿克铁热克村等)、30个特色林果示范园。总的来看,林果示范园数量还是太少,覆盖范围不足,且具有较高科技管理水平的精品示范园缺乏,示范带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2.8 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不够

由于果农对病虫害的防控意识不够,苹果棉蚜、苹果小吉丁虫、苹果蠹蛾、苹果黑心病、腐烂病以及树上干杏细菌性穿孔病危害严重。

对策

3.1 完善规划,科学布局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林果业发展规划。依托规划区的水土光热资源,选定主栽树种的适生栽培区,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品)种的最佳区域布局。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不仅规划区内,树种、品种搭配要科学合理,更要考虑株行距和单位面积的适宜保留的有效株数,便于间作套种和机械作业[2]。

3.2 强化林果业实用技术培训

要强化对各级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水平,增强能力,使其尽快成为林果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服务者,重点是强化州、县(市)、乡(镇)、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水平;在州、县(市)业务部门建立二级技术培训基地(中心),建立完善县(市)林果技术服务机构,保证经费积极举办特色林果专项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技术上门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百名专家技术服务团”的功能作用,为广大果农和林果基地提供培训教材、指导、服务;要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种林果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林果技术服务网络,解决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素质偏低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非专业人员的转型培训、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定三挂”等措施加强现有技术干部队伍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沟通协作,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技攻关。

3.3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在州直各县建立一批高标准精品示范园,这些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建园、定植、修剪、改造、技术管理、培训服务等,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 产品认证,打造品牌

要占有市场,解决好果品的销售工作,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就要重视品牌发展,打造知名品牌。要做好出口基地备案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组织建立营销队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特色林果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强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动力和信心[1-2]。

3.5 招商引资,加工促销

目前,州直特色林果业大型加工、销售企业少,仅有的新疆农夫基地霍城果业公司、伊犁特野生果业投资开发公司等几家企业也受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不能正常加工、订单生产,难以保障果农收益。必须依托伊犁地缘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扶持一批基地建设、收贮加工、冷藏保鲜、运输配送、销售服务型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各种经济组织参与林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和市场营销,形成辐射拉动基地的快速扩张和提质增效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群体,从而在根本上解除广大果农的后顾之忧。

3.6 减灾防灾,安全生产

采取多方面积极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林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是确保林果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继续加大国家援疆、林业援疆、对口援疆等多项优惠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在有条件的县市先行进行试点,尽快争取将林果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补贴保险范畴,尽快实施全覆盖、低费率、广受益的林果业政策保险。多措并举,综合防控,确保州直特色林果产品的绿色生产、安全生产。

3.7 促进林果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在促进林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果品的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林果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一是规范专业合作社内部林果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完善合作社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社员的合作热情;三是扩大规模,促进合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联姻,实行“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用足用好银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一些运作规范、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积极协助其与金融部门沟通,用足用活现有信贷政策,利用联保贷款和保证贷款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的灵活度,合理谋划贷款额度、还款方式和还款时间。鼓励信誉好、有经营实力的林果专业合作社申报林业贴息贷款,保证收购资金,提高果品质量,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发展[3-4]。

3.8 科学生产,提质增效

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产业带初步形成,州直林果基地建设扩张任务已经完成,截至2015年,各类林果面积已达4.6万hm2,而结果面积18 640 hm2,占林果总面积的40.52%,大部分果园尚处于幼龄期。因此,提质增效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林果业发展的重点,具体应做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简化树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单产和果品质量。

篇2: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新疆林果业品种及分布概况

林果业是我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 新疆林果种植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 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为主的林果主产区, 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以葡萄、红枣、枸杞、时令水果、设施林果为主的高效林果基地。初步建成了区域化布局、科学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

2.新疆林果特色品牌优势不断显现

在品牌建设中, 有11个林果生产县 (市) 被国家命名为特色林果之乡, “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吐鲁番葡萄干”、“哈密大枣”、“莎车巴旦木”等林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库尔勒香梨”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 新疆一批优质果品品牌, 如“沙依东”香梨、“轮南白杏”、“楼兰红枣”、“红洁蜜苹果”、“宝园核桃”、“夏氏木纳格葡萄”、“天山干果”享誉区内外。目前, 7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

3.林果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实施特色林果业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超过450元。2009年主产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超过900元, 全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可达600元, 林果增收部分占农民年增收的30%以上。2010年11月为止, 林果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超过900元, 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县市, 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

二、新疆林果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果业科技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区林果基地建设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处在一个较为粗放、低端的阶段, 反映出的问题主要为:一是良种基地建设滞后, 优质苗圃、采穗圃少, 市场化程度低, 一些大宗苗木如红枣等外调量过大, 品种混杂, 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栽培管理比较粗放, 在有害生物防治、修剪、施肥、浇水等标准和技术的执行和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到位, 一些果园产量较低、质量较差, 效益不高。三是各级林果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力量薄弱, 林果技术推广人员和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民缺乏, 林果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从事林果生产的农民素质偏低。四是林果标准化的栽培、产品的分级、包装, 直接导致商品率低, 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五是林果机械化作业水平低, 手段落后, 难以满足林果业发展的需求。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我区林果业的产业化发展。

2.林果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 新疆果品品种结构不合理, 表现为:大众品种如红枣、杏、葡萄、梨所占比例偏高, 2008年高达54%, 而名优稀新产品不足, 树种、品种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失衡,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 普遍存在着早熟品种短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过剩的现象, 造成产期过于集中;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 适于加工的品种严重短缺, 不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原料的要求;干 (坚) 果、鲜果比例失衡, 干 (坚) 果比例偏小, 不能满足人们的干果消费需求。在实际生产中, 林果良种使用率不高, 尤其是干果类果树农家品种所占比例高, 品种配置不是根据栽培目的和栽培模式而定, 加上技术部门把关不严, 大量以次充好, 嫁接的品种苗木被使用, 导致品种混乱, 品种单一、雷同, 果品总体质量较差, 缺乏竞争优势。

3.林果产品市场分散、市场营销能力弱

从营销组织方面看, 一方面, 由于果园多为个体经营, 市场信息缺乏, 多数果农销售方式极为被动。另一方面, 政府对果品流通缺乏政策支持和行政干预, 尤其是运力局限影响国内外果品营销渠道的通畅。目前新疆林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基本上相互独立, 果品销售除了果品公司、供销社等机构外, 其他流通企业普遍规模小, 销售分散, 加之多数果农对市场变化不适应, 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 难以预测产销趋势;果农各自为政, 无序竞争, 无法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因此, 导致市场信息不灵, 渠道不畅, 果农生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市场风险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4.优质果品率低, 知名品牌少

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绿卡”, 是综合实力的标志。新疆特色林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的以农户为单位的零散种植和经营的模式,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影响了品种质量的提升和新技术的推广。近几年来, 新疆林果产品不少, 但知名品牌不多, 虽有许多林果产品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 但多数是以果品产地命名, 如“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库车小白杏”、“五堡红枣”、“叶城石榴”等。这些以地名命名的果品虽然代表着某种声誉, 但它不具备严格的商品规范品牌。加之新疆对林果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不大, 没有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三、新疆林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 合理规划, 统筹协调发展

各地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把特色林果业发展与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规划、相互促进、互相联动, 既推进城市与农村的绿化建设, 也提高绿洲森林覆盖率。要结合全疆林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合理制定林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要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护环境、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全面推进的原则, 确立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使林果业机械化科学统筹协调发展。

2.提高林果业农民知识技能培训水平

要将林果业知识技能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相结合, 加大对广大农业机械户进行先进适用林果管理技术的培训力度。要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林果管理技术、具有现代农业观念的农业机械大户和林果大户, 使每个村都有几个高素质的林果专业农业机械技术员。组织林果和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大力开展林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组织林业、农业机械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赴国内外林果业发达的地方考察学习。

3.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集团建设, 扩大销售渠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按照打破地域界限、部门界限、所有制界限, 优化资源配置, 相对集中发展和规模经济的要求, 发展林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发展规模大、带动面广、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向型、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林果企业, 立足于高起点、高层次。可以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市场机制和低成本来扩张,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而扩大林果产品销售渠道。

4.大力实施林果品牌发展战略, 提高林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品牌就是效益, 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是产业发育成熟的标志和前提。积极开展特色林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加大特有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强林果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严把质量关,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疆。支持龙头加工企业按照国际质量标准进行生产, 努力打造名牌产品, 凭借名牌优势, 占领国内外市场。要打破区域界限, 积极推进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分类、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检验检测, 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摘要:新疆林果业是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是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根据新疆林果业的现状及发展新疆特色林果业的独特优势, 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合理规划, 统筹发展, 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扩大销售渠道;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新疆林果业,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蒋志辉.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 (10) .

[2]张大海, 徐麟, 等.论果树产业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生态学意义及其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 (16) .

[3]余国新, 王凯.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 (2) .

篇3: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39-03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费县果业管理局作为全县大农业的服务机构之一,成立于1996年,由原县果业服务中心、县农业局果树站和县林业局经济林站合并组建,属于县政府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经过全体果业干部职工近20年的努力,费县果业局先后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费县荣获“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绿色生态山楂之乡”和“国家梨产业体系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为给国家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科技与体系处来费县开展的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也为促进费县果业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现将费县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人员编制、实际配备、年龄结构及文化程度等

果业局编制115人,截止2014年末,在编在岗77人,管理岗位7人,专技岗位65人,工勤岗位5人,离退休干部17人。县直设置工会、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妇委会、果树技术推广站、果树研究所、果树服务中心8个科室,配备专技人员23人;12个乡镇(街道)果树站,配备专技人员42人。目前在编在岗35岁及以下8人,36~40岁19人,41~45岁20人,46~50岁15人,51~54岁8人,55~59岁7人;具备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学历53人,大专学历12人,中专及以下10人。人员结构总体趋向文化层次较高,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高,青年递补缓慢,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1.2 专技人员岗位设置及评聘情况

果业局设置副高岗6人,中级岗38人,初级岗56人。现有专技人员65人,其中高级岗位11人、中级岗位36人、初级岗位18人。实际具备高级职称15人,还有4人因岗位超职数未聘。

1.3 办公条件情况

目前县果业局办公面积276 m2,无接待室、会议室,办公条件较差。12个乡镇(街道)果树站仍有几处无办公场地,其他办公用品诸如电脑等,没能配备。

1.4 县乡垂直政府统一调配管理

乡镇基层站人财物由县局统一调配管理,专技人员不用参加乡镇(街道)的包村包片工作,能够专门从事业务推广工作,便于县、乡果树技术推广实现及时有效沟通。

1.5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服务方式,开通了果业专家服务热线,鼓励专技人员开通微信、微博、博客、QQ等传播果树技术,采取传统培训和现代视频网络相结合方式,通过网络直播讲座向果农传授技术,做到了及时、立体、全方位服务果农,加快了果业信息化建设。

2 存在的问题

2.1 果业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受资金限制,没有建立全县果业信息网,专技人员岗位培训开展得少,信息化办公水平提升慢,在产量预测、病虫等自然风险评估及市场销售预测等方面不够及时准确,县、乡果业推广机构与农民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农民网商等新型农民组织及农业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互动性不强。

2.2 专技人员趋向老化,呈现断层

36岁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的88.7%,30岁以下年轻技术人员为零。受基层工作环境及事业编制影响,难以补充年轻高学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技术人员出现断层,呈现老化,导致知识结构单一,知识更新较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技术推广的能力降低。

2.3 岗位设置制约专技人员发展

受岗位设置限制,以及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一部分具备副高级资格的专技人员没能聘任,许多具备副高申报资格的中级专技人员无法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专技人员的上升渠道被堵。

2.4 基层培训模式有待优化

传统的培训模式遇到人员组织难、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等实际问题。现代网络培训受到年轻农民欢迎,具备学习时间自由、解决问题快捷方便,且声文并茂,互动性强,易于理解掌握。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均有待提升。

2.5 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有待加强

由于农户土地流转难,实现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步伐缓慢;在谋划立体种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不够精准到位;青年农民对完全依靠种植业致富实现小康生活水准信心不足;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影响了专业农民发展。

2.6 果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对一些农民违规使用禁用农药化肥制止不力。加上受市场、宣传、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出现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挫伤了农民生产高档果品的积极性。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公益服务,加大政府投入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果业技术人员关系全县果业技术推广,关系全县果农收入,除了加强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加大政府投入,关注农技人员的工作成长环境,充分尊重农业技术人员。充分释放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红利,统筹项目资金,积极构建大农业格局,认真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工作。

3.2 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创业热情

目前针对县级以下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职级并行政策有利于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但是县级以下事业单位享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受设岗限制,长期得不到晋升机会,极大地打压了一些专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建立维持公平富有活力的事业人员管理机制,积极落实中央政策,促进农业技术人员勤奋工作,体现人生价值。

3.3 推进信息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网络培训,实施视频诊断、微信开方、网上交易等,并不断规范培育新型农民渠道、资金及农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奖补挂钩。着重加强基层站所信息化建设,提升专技人员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果业大户及涉农企业主的培养培训,着力提升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力度,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者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完善创业培训、技术支持等帮扶举措,帮助骨干网商破解发展制约,逐步扩大、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

3.4 推进规模经营,实施标准管理

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积极探索实现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途径,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果业大户在果业技术推广中的示范作用。指导果农利用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政策、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借势发展增强实力,稳定具备一定生产技术的农民在家长期务农,从事专业化生产,形成专业化农民。加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实施果业品牌化战略、标准化管理。发挥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共同谋划,以农庄经济建设、推进果业机械化生产为方向,积极探索培育适度规模经营,趋向专业化生产的家庭农场,或者实现更大规模的农业工厂化生产,实现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变。

3.5 强化源头管理,确保果品安全

篇4: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特色林果发展现状

2008~2015 年, 全县累计发展林果4640.5hm2, 其中葡萄1502.5hm2, 枸杞573hm2, 红枣747.2hm2, 香梨812hm2, 树莓155hm2, 桃杏等其它杂果851hm2。年产量2 万多吨, 年产值9000 多万元。

葡萄:2008~2015 年, 全县保存面积1502.5hm2, 其中挂果面积677hm2, 总产量5000 多吨, 总产值2500 多万元, 主栽品种为红提、里扎马特。

枸杞:2008~2015 年, 全县保存面积573hm2, 主栽品种为宁杞1 号、5 号、7 号。全部进入初产期, 年产量300t, 年产值2000 万元。

枣:2008~2015 年, 全县保存面积747hm2, 主栽品种为灰枣、骏枣。2008 年前栽植的临泽小枣、敦煌大枣等品种, 全部进入盛产期, 年产量6000 多吨, 年产值1800 多万元。

香梨:2008~2015 年, 全县保存面积812hm2, 主栽品种为库尔勒香梨、皇冠梨, 新发展梨树均无进入结果期, 2008 年前高接换优的香梨, 大多是居民点庄前屋后的庭院经济, 全部进入盛产期, 总产量9000 多吨, 总产值1800 多万元。

树莓:2015 年新发展林果, 面积为154.5hm2, 暂未挂果。

桃杏等其它杂果:2008~2015 年, 全县保存面积851hm2, 主要为李广杏、油桃等, 总产量1700t, 年产值1000 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分析和评价近年来我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高, 信心不足

受传统农业的影响, 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高效特色林果产业的前景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任务落实难度大。部分乡、村、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应对考核而完成任务, 只顾眼前, 不管长远, 造成了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恶性循环局面, 如2008~2015 年全县实际栽植葡萄约3333hm2, 到目前保存面积仅1533hm2, 保存率低, 特色林果建设成果得不到巩固。

2.2 种植规模小而分散, 质量不高

部分乡镇为完成分配任务, 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面积落实“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 注重了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高, 重栽轻管的问题十分突出。干部群众没有足够的种植管理经验, 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 在家种田的果农大多是50 岁左右的人员, 思想观念保守, 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 不落实田间管理措施, 让果树放任生长, 造成挂果迟、见效慢、品质差, 直接影响林果种植规模和建设质量。

2.3 技术人员少, 科技支撑弱

县林业站编制少, 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能够下乡抓技术指导服务的只有3 ~ 4 人, 远远不能满足林果产业发展的需要;乡镇技术人员不固定, 工资待遇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加之技术水平有限, 很难在生产上给予农民指导服务;各乡镇组建的果品专业合作组织, 由于制度不健全, 运行资金短缺, 无法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有些存在名存实亡现象;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为果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能力弱。

2.4 投入不足, 示范园区建设档次低

特色林果一般2 ~ 3a才能见效, 尤其是葡萄种植, 前期每667m2需投资4000 元左右, 相对投资较大, 而县上扶持资金有限, 乡村无力筹资, 农户不愿投资, 造成后期投入不能持续, 部分乡镇、村组负债累累。近几年建设的示范园区规模化程度低, 后续投入严重不足, 多数果农还没有从产业开发中得到较大实惠, 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 影响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5 龙头企业建设滞后, 经济拉动能力不强

由于基地规模分散, 原料产品集中有一定困难, 加工贮藏企业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产品主要靠出售原料, 深加工产品少, 产业链短。外部销售市场还未打开, 群众在产品销售上有后顾之忧。

3加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措施

3.1 转变思想认识, 注入发展活力

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目的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学习党章和十八大精神, 学习中央及省市县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规定和要求, 切实转变思想, 转变工作作风, 抢抓国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的有利时机, 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科技支撑, 示范带动、政策驱动等措施办法, 使广大干部群众开阔眼界, 拓宽思维, 转变观念, 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 立足金塔县自然条件、资源优势, 为培育和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注入新活力。

3.2 突出建设重点, 扩大基地规模

基地是原料的供给地,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必须要有充足的原料做保障。没有数量和规模的产业是缓慢的, 没有质量的产业是失败的。今后一个时期, 全县林果产业建设要按照“规划高起点, 建设高水平、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以现有规模小区为基础, 以村民小组或规模农场为重点, 以建设万亩专业乡、千亩专业村为方向, 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区, 从品种选择、密度配置、用工管理、丰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 确保抓一点, 成一点, 带一片, 富一方, 用示范效应带动群众自愿种植, 努力形成“上”“下”两头热的发展局面。

3.3 强化科技支撑, 搞好技术服务

科技是提高林果生产力的根本措施, 是支撑和引领现代林果发展的关键。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结合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 从示范园建设、丰产栽培、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着手, 大力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 切实解决在栽培和管理上的技术瓶颈问题。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和学习, 加强业务知识和技术培训,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林果专业科技队伍。

3.4 积极开拓市场, 拓宽销售领域

要以市场为导向, 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作用, 加强对林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兴办林果产品加工贮藏企业, 通过深精加工、贮藏保鲜, 增加林果产品的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条, 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对林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和农民经纪人的培养, 建设林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 搞活林果产品的流通, 形成稳定的经济效益。

3.5 加大扶持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推进林果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地方财政困难, 林果业投入不足, 是我县面对的实际问题。要多方融资, 对林果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物质和资金支持。要抓住国家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机遇, 积极申报争取林果基地建设及林产品开发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增加资金投入;要克服困难, 从地方财政资金中每年列出专项资金, 在普遍扶持的同时, 重点支持科技示范园区、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 尤其是葡萄, 实现“一年看低、二年看高、三年见效”目标; 要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 整合社会资源, 吸纳和盘活社会各类资金, 增加资金投入, 形成多元化投入、多主体经营、高起点的建设林果产业发展新格局。

4几点建议

4.1 加强学习, 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县乡村各级林技人员要加强学习, 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十八大精神、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林业技术等,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扎扎实实搞好林业技术服务工作。

4.2 建立健全乡镇林业站

落实中央及省市县相关规定, 利用现有的编制, 充实人员, 建立集“林业推广、林业工作、护林防火”为一体的乡镇林业服务站。

4.3 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网络

上一篇:武术兴趣小组解说词下一篇:争当五四志愿先锋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