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讲解

2024-09-07

汉语拼音讲解(精选6篇)

篇1:汉语拼音讲解

小学汉语拼音鼻韵母讲解

一、读背下列后鼻韵母:

ɑnɡ enɡ inɡ onɡ

二、读准带调韵母。

ànɡ ēnɡ ǐnɡ óng ánɡ ènɡ ìnɡ

ǒng ānɡ ěnɡ īnɡ òng

yīnɡ yǐnɡ yìnɡ yīnɡ(整体认读音节)

三、熟读音节。

pànɡ mánɡ ɡǎnɡ hánɡ chǎnɡ

lěnɡ děnɡ kēnɡ cénɡ zhěnɡ

tínɡ lǐnɡ xínɡ qǐnɡ dìnɡ

tónɡ lónɡ ɡònɡ hónɡ rónɡ

四、熟读音节词。

fánɡ wū huā shēnɡ shuǐ pínɡ

hónɡ qí huā cónɡ chánɡ jiānɡ

mì fēnɡ nónɡ cūn xiónɡ māo

tái dēnɡ jīn huánɡ kǒnɡ lónɡ

tài yánɡ yǎn jīnɡ lǎo yīnɡ

篇2:汉语拼音讲解

对外汉语教案:汉语学习中修辞部分的讲解要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在课堂中讲解关于汉语语法方面的的知识点,其中就会牵涉到修辞,关于修辞的讲解,在对外汉语教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和准备:(对外汉语教案)   修辞和修辞学习(对外汉语教案)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通常有四种含义: 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例如: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讲究逻辑、语法和修辞。 上例中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本身,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例如: 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 上例中的“修辞”(动词)指的就是修辞活动、修辞行为。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不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在追求最佳表达效果,这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例如: ①从此就看到许多〔新〕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号内的字是修改时删去的字,下面加有“・”号的字是修改时加上去的字。下同。 ②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硕果。 ③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 修辞活动是具体的,多变的,但在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却包含了稳定的、共同的、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的东西,即规律性。这规律性就是人们一般说的修辞。如“思想感情的潮水”、“知识的海洋”、“生命之树”、“想象的翅膀”、“革命的火车头”、“思想的火花”等,尽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不同,使用的词语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但它们有共性。表现在:都是比喻,都有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拿本体去修饰喻体,构成“本体――的喻体”的格式,都十分生动形象。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一视同仁地为人类交际服务,谁都能掌握它,谁都能运用它。 第三,指修辞现象。例如: 上例中的“修辞”指的是修辞现象,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象。修辞现象是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果,是修辞活动的最终语言表现形式。例如:“我们喜爱祖国”中, “喜爱”用得不当,应改用“热爱”,这就是对语言进行了调整的语言现象,即修辞的现象。这种把错的.改对了的修辞的现象,有人叫做消极修辞(又叫规范修辞、一般性修辞);又如把 “少先队员在做好事”改为“红领巾在做好事”,这也是对语言进行了修饰加工的修辞现象,用“借代”这种修辞格把“少先队员”说成“红领巾”,使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种把“对”的改“好”的即改得形象生动的修辞的现象,有人叫做积极修辞(又叫艺术修辞、特殊性修辞)。 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 我们要学点语法、修辞。 王先生是搞语法的,张先生是搞修辞的。 以上两例中的“修辞”都是指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以修辞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修辞活动中的各种规律、方式以及效果等。 修辞的成败,除了取决于是否切合题旨、是否切合语体外,还取决于是否适应语境的需要。适应语境,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恰当地选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陈望道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二)修辞的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效果,那就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这也是修辞的基本要求。(对外汉语教案)   更多对外汉语教学信息请点击: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

篇3:汉语拼音讲解

目前学术界较为通用的博物馆解说释意, 指通过历史遗迹、文物、人工模型及文图资料向公众介绍关于文化和遗产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宣传过程。从游客的使用角度看, 博物馆解说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讲解人员解说, 直接影响着游客在博物馆内的游览体验;二是采用牌示、广播通知、博物馆手册等辅助功能, 强化游客在博物馆内的活动选择;三是通过广告媒体, 包括海报、电视、广播、报纸、商品、图书、口传交流等, 从侧面影响游客经历。其中第一层次的讲解人员讲解, 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也是博物馆管理游客的手段之一。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解词, 即详细解说陈列展览和文物遗产的文字说明, 也是讲解人员开展讲解工作的蓝本;二是讲解语言, 包括口语语言和形体语言两部分, 是讲解人员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 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目前我国博物馆讲解语言研究的现状

一直以来, 由于讲解语言自身的隐蔽性和琐碎行和特点, 地位的从属性等原因, 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 以解说类论文数量并不多, 其中大多数是旅游解说论文, 然后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和解说专业课程, 以博物馆讲解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尚在少数, 而且大多是2005年以后涌现的。总的看来我国的解说研究除了台湾地区有一部分研究外, 大陆相关的研究比较少, 只有吴必虎、金华等较系统引发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 王维正等通过介绍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系统, 探讨了解说系统规划和利用。这些研究大多偏向于解说词的规划与设计, 对于讲解语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本空白, 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究探索。

讲解语言研究基础理论成果的缺失使国内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人员的讲解时表现得苍白无力, 缺乏感染力, 大多机械地背诵讲解词和讲解资料, 突出信息源的单线性传递, 忽略了接受者对讲解信息的接受效率, 更忽略了营造出一个可以影响和改变接受者价值观念的环境氛围。而有效的讲解语言被认为不仅是具备知识输送传递功能的同时, 更应该具备环境教育功能, 改变接受者的环境知识, 影响其对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如果只研究讲解词设计而忽视根据观众需求不断调整讲解语言, 会导致讲解设施未尽启用从而降低讲解有效性和游客讲解满意度, 从而导致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鉴于国内讲解语言研究正在起步阶段, 缺乏专门的讲解规划和著作, 引入其他学科的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我国博物馆讲解语言研究体系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听众的分类

因为受时间和容量的限制, 讲解员在进行讲解时提供整体信息量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根据接收者的分类, 选择合适其特点的讲解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从解说员的角度出发, 以接收者对信息源的接受主动性为标准, 博物馆听众可以分为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和信息避让者等三类。信息搜寻者, 指全程关注解说信息和解说, 主动搜寻各种信息源的听众;信息受阻者, 指在搜索解说和信息源时受到阻碍, 如解说声音太小、分神或受阻迷路等影响解说效果的听众;信息避让者, 逃避解说和信息源的听众, 由于时间、体力、语言或缺乏信息等原因, 拒绝博物馆解说系统的听众。

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信息避让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对立, 在讲解过程中他们随时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 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转化。在阻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信息搜寻者将成为信息受阻者, 当受阻因素无法解除时, 他们会彻底无视讲解放弃本次游览, 成为信息避让者。而在阻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信息避让者会从讲解中引发兴趣, 增加对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关注, 最终成为信息搜寻者。因此, 讲解员要不断减除接受者面临的阻力, 在面对信息搜寻者时, 要尽可能的准确解读信息源, 使听众能够正确理解信息的真实意思。面对信息受阻者和信息避让者时, 讲解员要精心挑选文字和例证, 使用生动的描述和活泼的语言, 营造感情的氛围, 保持和引起听众的兴趣, 其中向信息避让者提出问题, 是将其注意力引回博物馆展览陈列, 成为信息搜寻者的绝佳方式。

在讲解过程中, 讲解员可以从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动作、语言回应和非语言回应等5个方面判断听众是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信息避让者中的哪一个类型。

眼神交流。判断三种类型的听众最好的方法是注意他们和讲解员的眼神交流次数。眼神交流的次数越多, 越说明听众是信息搜寻者, 越少则越偏向于信息避让着。当听众老是看自己的手机、讲解牌示等, 说明他们对讲解员的讲解已经失去了兴趣。

面部表情。判断三类听众的另一个线索是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信息搜寻者不但会直接看着讲解员, 还会配合专注的面部表情。疑惑和紧皱眉头的表情一般出现在信息避让者面上。当听众的面部表情是紧绷而且毫无反应, 这种表情属于“昏迷”式听众, 包括含头微偏、僵硬的微笑等, 虽然这些表情都表示他们感兴趣, 但是听众已经走神想着其他于讲解无关的事情, 完全拒绝接受讲解员的解说。

躯体动作。信息搜寻者不会有过多的躯体动作, 当听众摆弄手指, 头和脚动来动去, 说明他们已经对讲解失去了兴趣, 转变为信息受阻者和避让者。

非语言回应和语言回应。当讲解员提高情绪, 讲完一段有感染力的小故事、提出问题或者是介绍完某件重点文物藏品, 信息搜寻者会做出语言和非语言回应, 会提问或者微笑、点头。而信息受阻者和避让者则互相尴尬的看, 同时沉默无声, 不愿意发现自己的疑问和意见。

三、交互式讲解

目前国内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进行讲解时, 大多将讲解词像读文章一样的朗读出来, 过于重视讲解中口语表达的技巧, 而忽视了听众对讲解内容的接受程度, 讲解员讲了, 但是听众却并没有听, 无法使讲解发挥应有的作用。交互式讲解, 是植根于西方演讲术而偏向专业知识传递的讲解模式。演讲术由修辞学发展而来。修辞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通过演讲或写作艺术, 改变或加强他人态度、信念、价值观或行为的科学。演讲术的重点在于研究怎样传递信息源的同时, 根据传播的互动属性, 由接受者的反应而及时调整传递内容和方式, 增强传递效果。2300年前, 亚里士多德说:“演讲包括三个要求, 演讲者、演讲主题和演讲针对的对象, 最后一个要素指的是听众, 是演讲的目的所在”, 他把听众放在整个演讲规划的首位。现在, 演讲术常用的模型为:

信息源是需要传达的信息, 信息就是演讲本身, 渠道是信息传递至接收者的方式, 即视觉和听觉。信息接收者是听众个人。嗓音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演讲者通过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同时根据接收者情况和影响渠道的嗓音, 形成反馈意见, 随时改变演讲者自身所想传达的信息和整个演讲系统。当我们把这一模型用于交互式讲解时, 则为:

在这一模型中, 信息源, 是博物馆的历史遗产和陈列展览, 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 因为并不会因为接收者和阻力发生改变。

信息即讲解员使用的讲解词和讲解方式。这一因素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渠道即听众看见讲解员和解读他的非语言符号——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和服饰等。

接收者即听众个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经验、态度和价值观去解码信息。

阻力即阻止信息通过渠道顺利传递给接收者的障碍。包括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天气、嗓音、拥挤的人群等外部原因, 也包括听众生理或心理上带来的内部原因 (如理解力不足的幼儿、身患病痛的老人、对参观并无兴趣的听众) 。

反馈即接收者反应。不同的接收者面对不同的讲解渠道将产生不同的反馈信息。这一信息是信息源接受效率的直观体现, 将指导讲解员作用于讲解词和讲解方式。

在这一环状模型下, 交互式讲解同宣读式讲解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即使当讲解员主导了所有的或大部分信息传递渠道, 然而讲解依然是交互式的。如果接收者不给予反馈, 这一循环将无法成立, 即讲解毫无成效。为了成功地实现循环, 讲解员会根据听众的反馈信息改变自己的信息传递, 即根据听众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动作、语言回应和非语言回应等5个方面, 判断听众类型, 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口语语言讲解和非语言讲解侧重点, 以求尽快引回听众对讲解的兴趣, 获得交互式讲解必须的反馈信息, 保证讲解良性循环。

四、交互式讲解下的口语语言讲解和非语言讲解

(一) 口语语言讲解

人类的语言行为是人际交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要消除不同类型观众遇到的讲解阻力, 就要求讲解员在进行口语语言讲解时要艺术的处理声音, 做到悦耳亲切。讲解时的表达技巧主要是要求讲解员有正确的声音表达、音量、语速和、吐字归音。

声音表达。声音表达是讲解员肢体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要素, 它包括音调、语速、音量、发音、吐字、停顿和声音的总体变化。讲解员在进行声音表达时有两个关键责任, 一个是使讲解易于被理解, 二是为了让听众保持兴趣, 要使用多样化的声音。

在说话易于被理解方面, 音量是声音表达的首要目的, 其要点就是使说话声音足够大, 要使用充满积极的、强有力的音量。吐字, 指清晰的发出声音的过程。发音指发声的清晰度, 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决定者接收者对讲解员信息的理解程度。

语速指说话的速度, 一般的讲解速度白痴在每分钟120-180个词之间。讲解员既然不能用太快的语速干扰听众听取讲解, 也不能不用太慢的语速让听众兴味索然。在保持听众兴趣方面, 讲解员要结合讲解内容通过声音的品质传递出高兴、悲伤、慎重、严肃等情绪, 对讲解赋予情感色彩。停顿, 是强调信息传送的有效工具。

吐字归音就是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做到出字讲型, 归韵讲位, 收音讲势。

(二) 非语言讲解

非语言沟通指除书面或口头语言之外的能够对他人产生意义的沟通, 包括眼神交流、手势和面部表情等, 古罗马演说家、《论雄辩家》 (De Oratore) 的作者西塞罗也把非语言沟通方式称为“肢体语言”。当讲解员进行讲解时, 往往受到各种阻力, 而情绪感染力则让接收者突破阻力对讲解引起兴趣, 更易于接受信息。国外研究结果, 人类信息中只有7%的情绪感染力是通过语言沟通穿起来的, 剩下的93%都是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传达, 其中有38%是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强度或音量传递, 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根据情绪感染理论, 当讲解员增大情绪感染力时, 能够增强听众对讲解的整体感觉, 并且更愿意积极做出情感回应, 从而让信息反馈更为清晰具体, 让整个交互讲解进行的更为流畅顺利。

眼神交流。在讲解前与听众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能够打开沟通局面, 保持听众的兴趣并使你更加可信, 同时还快速获得听众对讲解效果的反馈。在进行眼神交流时, 讲解员要与全场听众建立健身交流, 而不是只与前排听众或者一两个听众;视线要在听众群体整体前后左右扫到;不要看着听众头顶, 而是正式听众双眼, 同时眼神交流时间不要太长, 让听众焦虑。

手势。手势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 有助于讲解员重复语言信息, 加强信息传递;通过某种手势代替信息, 用弧形的手势表示文物展品的形状和制作过程;强调, 用起扬起的手掌表示强调要传达的情绪;规范, 用伸开的手掌欢迎听众表达问题和回答问题, 起到信号的作用。在使用手势时, 讲解员要保持自然状态, 手势轻松, 要清晰明确, 要使用与信息一致的手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不同国籍文化的听众对手势的要求不同, 亚洲听众喜欢温和不太夸张的手势, 而美洲的听众喜欢夸张活泼的手势, 因此讲解员在接待国内听众不要滥用手势, 而接待国外听众可以适当增大手势幅度。

在当今社会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思潮下, 实施交互式讲解是博物馆贯彻“以人为本”运营方针的重要措施。本文试图勾勒交互式讲解的大致轮廓, 期望以此更好的认识、规划、建设博物馆讲解系统。

参考文献

[1]Stewart E J, Kirby V G.The“place”of interpretation:a new approach to the evalution of interpretation[J].Tourism Management, 1998.19 (3) :257-266.

[2]stever A B, Susan J B.Public Speaking.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2006.

[4]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篇4:汉语拼音讲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解释和示例。

“一边……一边……”出现在第二十七课,作为需要掌握的语法点,它的注释是:

“...,at the same time...”,“...while...”, it is used in front of verbs to indicate two or more actions taking place simultaneously. For example:

咱们一边散步,一边聊天。1

王小云一边看小说,一边听音乐。

“又……又……”出现在第三十课,作为语法点,它的注释是:

“又……又……”is followed by verbal/adjectival words or phrase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actions, features or states occur or exist at the same time. For example:

他们又唱又跳。

那些人又说又笑,真高兴。

扭秧歌的动作又简单又好看。

这个姑娘又年轻又漂亮。

他在北京又工作又学习。

从解释和例句中,我们能看出这两个短语在关联动词短语时都表示两个以上的动作同时发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不同的形式只有具备不同的功能才具有同时存在的价值,否则是违反经济性原则的。教材中未能简明扼要地揭示二者在语用上存在的差异。笔者试图在本文通过平行句式对比的方法来探寻这两个短语在表达同一大致意思的情况下,有哪些不一样的使用条件。

(1)a他们一边高兴地唱,一边高兴地跳。

*b他们又高兴地唱,又高兴地跳。

(2)a他在北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b他在北京又工作又学习。

c他在北京又工作又学习,挺忙的!

(3)a他一边翻译,一边查字典。

*b他又翻译又查字典。

(4)*a他这一辈子一边出书,一边拍电影,一边写剧本。

b他这一辈子又出书,又拍电影,又写剧本。

以上例句,每一组的a句表达没有问题,b句就有违我们的语感了。从这三组平行句式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由第(1)组可以总结出:“一边……一边……”可连接动词短语,典型的如偏正式的“形容词+地+动词”。而“又……又……”的衔接范围比较局限,只能衔接单个动词,当动词前出现修饰性成分,或动词短语中需要插入“地”时,就会出现问题。

根据第(2)组,按照语感,b句似乎并没有说完,只有后面加上评价总结类语句“挺忙的!”变为c句,似乎才说得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又……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添加主观评价的总结句才能使语义更完整,仅仅表述两个动作的同时进行是不够的。

根据第(3)组例子,我们发现“又……又……”联结的两个动作应该是完全独立,不相关联的。而“一边……一边……”联接的两个动作可以是有一定联系的,如“翻译”是“查字典”的目的动作,要完成的目标。

第(4)组例子反映出的问题是:尽管这两个短语可以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但发生的时间段其实是存在差异的。当短时间内同时发生两个以上的动作时,我们既可以用“又……又……”,也可以用“一边……一边……”,但当要表达的是一个长时间段的时候,如例(4)中“这一辈子”时,就似乎只能用“又……又……”了。从认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时间长到一定程度时,“同时发生”这一状态似乎就变成了一种相对存在,譬如当时间长到“一辈子”时,十年用来拍电影,十年用来出书,十年用来写剧本,似乎也可以算作在这同一时间“一辈子”中发生的不同的动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又……又……”的时间范畴可容度比“一边……一边……”要大。

在清楚了这些理论性概念之后,我们接下来思考的是如何以简洁明了的表述方式让留学生理解并掌握,以及用什么教学法更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首先,笔者建议在第二十七课出现“一边……一边……”时,先不涉及辨析的问题,结合课本例句加上教师以动作构造情景,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一边……一边……”所表达的两种以上动作同时发生的语用功能。在进行到第三十课,出现了语法点“又……又……”时,第一步,先根据书上例句讲清“又……又……”所衔接的成分属性及表示的含义,并可特意强调出连接形容词,且两个形容词的感情色彩必须相同,即均为褒义词或均为贬义词。并根据书上所附练习进行初步的词语替换练习。

接下来,教师需要先将这两个相似语法点的差异按照两部分进行区分,一是结构上,二是功能上。结构又可具体分为句法构造和语义可容度两部分。按照我们刚才根据平行例句进行的总结:结构上,“一边……一边……”可连接动词性短语,语义上这两个动作可以是相关的(如方式与目的)。“又……又……”主要体现在功能上,暗含一定的主观性,所以需要其后有主观评价成分,且“同时性”所蕴含的时间跨度可相对较大。

以上是理论性的总结,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讲课时,建议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对比举例。可参考以下讲授方案:

老师(问学生):你们学英语吗?

学生:学英语。

老师:你们学汉语吗?

学生:也学汉语。

老师:课多不多?

学生:课很多。

老师:那你们累不累?

学生:我们有点儿累。

老师提示学生用“又……又……”来表达这段意思。学生可说出:“我们又学英语,又学汉语,感觉有点儿累。”此时,建议老师按照学生所说的原句,写在黑板上,并在“感觉有点儿累。”下划下划线,表示强调。以此方法,来使学生内化“又……又……”后面常衔接主观评价句。

在强调“一边……一边……”可连接短语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此类方法。比如,事先跟两位同学说好,第一遍仅仅是聊天与喝茶同时进行,第二遍要表情夸张,体现出大声地聊天和高兴地喝茶。然后让下面的同学先后说出这样两个句子,此时,通常会有学生说出“他们又大声地聊天,又开心地喝茶”。老师就可以将这个错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红笔将“又……又……”改为“一边……一边……”,并总结:当我们既要强调动作同时进行,又想表达动作进行时的状态时,只能够用“一边……一边……”来衔接这个两个短语。

此类教学案例不再赘述,通过上述例子,我们想要总结出对于此类意义功能相近的语法点应该按照何种原则来讲解和编排。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建议可参考以下方案:

一、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可将两语法点的出现距离安排在3课左右,且后一语法点出现时,教师最好能够结合HSK真题进行主动辨析。距离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认知领域中的记忆规律与知识干扰现象。出现距离较近,可能会使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和练习好第一个语法点时就接触第二个语法点,从而造成互相干扰的消极效果。距离较远,则需要先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第一个语法点的复习,再来比较二者的差异。

二、举例讲解时,尽量举出平行例句,即整个句子中只有两个语法点的部分不同,其他句子成分几乎一致。以此来凸显两个语法点的使用所造成的意思和功能上的差异,也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避重就轻。即这两个语法点中最常见最明显的差异,应由教师主动提出,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细微的不常出现的差异,可以在学生做题时遇到了或学生日常对话中说错了的时候进行点拨,不必专门花课堂的宝贵时间进行更正。

参考文献:

1.龙青然 1990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学习》,第3期

2.刘珣 200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姜丽萍 2007 关于构建“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框架的思考,《汉语学习》第1期

4.姜丽萍 2013 “任务-活动”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5.张和生 1997 试论第二语言学习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本论文受2014-2016年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级项目SK14-18资助,属项目成果之一。

篇5:讲解员的讲解礼仪

一、仪容仪表良好

讲解员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观众虽然会全方位的评价讲解员,但是短暂的接触留给观众的印象,仪容仪表往往起主导作用,而且一个好的仪容仪表会让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更有信心。因此,讲解员的衣着要得体、整洁,体现庄重、知性、大方(最好有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施淡妆,发型适合个人特征并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同时,面对前来参观的观众,穿着工作服的讲解员就代表了纪念馆的形象,讲解员的言行举止要从容得体,做到微笑迎客,主动热情。要相信,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一个真诚、美好的微笑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的一天。总之,只要我们讲解员走上讲解岗位,就应迅速调整好积极工作的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讲解工作中。

二、讲解语言规范亲切

讲解员在讲解时态度要诚恳、亲切,做到来有“迎声”(致欢迎词),走有“送声”(如:谢谢您的参观、再见等)。

讲解员在讲解时语气亲切自然,发音准确,语速均匀,音量适宜,吐字清晰,张弛有度。讲解内容规范,措辞准确、得体,经得起推敲(不讲年代、人物等不确定的内容),在讲解中避免“好像”、“可能”等字眼。应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讲解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放慢语速等来烘托讲解内容。

三、讲解姿势优雅庄重

1.表情:讲解时表情要自然、大方、庄重。同时根据讲解内容面部表情要有准确而适度的变化,真实而恰当地表现讲解的内容,但切忌做出过于夸张的表情而显得矫揉造作。2.站姿:站立是讲解时最基本的姿势。“站有站相”是对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讲解员在站立时,要自然的挺胸收腹,身体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前脚掌,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不宜将手插在口袋里,更不能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掏耳朵、捋头发,挖鼻孔等),有失礼仪的庄重。

3.走姿:行走是讲解过程中的主要动作,是一种动态的美。在引导观众参观的过程中,怎样行走非常重要。讲解员在行走时,要注意步伐轻而稳,抬头挺胸,双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同时注意保持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不能拉得太开。在陈列厅讲解时,讲解员要面对观众退步走或侧身面对观众行走。在室外讲解时,讲解员一般走在观众右侧中间靠前位置,把主道留给观众,身体微侧,避免背对观众。

4.目光:讲解时目光多用虚视法、环视法,眼光不能松散,切忌神游物外。可与观众进行一些视觉交流,眼神应自然、稳重、柔和、坦荡、友善。讲解时目光平视,焦点尽量落在后面的观众,同时兼顾他人,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也能使自己精神更集中。

5.手势的运用:讲解时的指示手势要规范、适时、准确、干净、利落、优美,做到眼到、口到、手到,简洁、协调,忌来回摆动、兰花指等。总之,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讲解内容在适当的时候适度地使用指示动作,切忌使用过重的肢体语言,过于做作而不合乎礼仪规范的要求。

四、讲解时应注意的细节

1.因人施讲———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对于讲解员来说,观众的年龄、地域、素质、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千差万别,他们来馆参观的目的也不同,这就要求讲解员在了解观众的信息,讲解行程的具体要求(包括在馆时间),通过讲解过程的观察等基础下,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讲解语言,对讲解词内容的主次进行取舍。这样观众既能领会主要的信息,讲解员也能避免体力不必要的消耗,兼顾每一批观众。当然,要注意取舍过程中不能影响讲解的主要内容。2.适度沟通———为观众提供细节化服务。

讲解是讲解员与观众交流情感、传递知识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说教式讲解,而是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交流。因此,讲解员在讲解时,要善于引起观众的参观兴趣,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情境,与游客适度交流,使讲解过程生动,从而融洽讲解员与游客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纪念馆主馆正门讲解时,经常会请观众随我们讲解员一起数一下正门的台阶,然后请他们猜一猜正门台阶级数的寓意。这样就让参观的游客参与到讲解中,从而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参观的印象。3.及时帮助———为观众提供人性化服务。

篇6:汉语拼音讲解

基地采用各种传感器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力、光照度、PM、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土壤PH、二氧化碳等传感器等获取植物的各类信息;获取植物实时生长信息,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控制。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节省人工。

智慧农业测控平台以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预警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构成,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土壤资源、水资源、小气候信息及农情信息(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等进行统一化监控与管理,构成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主的网络化真正做到种植长期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共享、远程控制,改善产量与品质、节水节肥、绿色种植的目的。给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基地安装的地面信息采集有:光照、温度、湿度、光辐射、雨量、风速、风向、气压、粉尘、等传感器采集地面气象信息,当气象信息超出正常值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基地安装的地下信息采集:使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养份含量(N、P、K)、溶氧、酸碱度等信息监测,实现合理灌溉,杜绝水源浪费和大量灌溉导致的土壤养份流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汉语拼音讲解】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儿歌04-15

汉语拼音知识04-16

学汉语拼音04-17

汉语拼音音调06-18

汉语拼音基础07-11

汉语拼音写法07-25

汉语拼音教案08-06

学好汉语拼音05-03

学习汉语拼音05-06

汉语拼音方案07-08

上一篇:收集档案资料的通知下一篇:高二议论文800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