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9-10

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篇1: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年初县政协制定的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为了加快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步伐,县政协组织县农牧局新能源办、部分市县政协委员、部分乡镇联络组长及政协办有关人员,于2009年7月至8月间,深入乡村,就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调研,8月26日县政协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农牧局关于农村沼气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和参加调研的委员们的意见,调研组根据调研的情况,起草了调研报告,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县政协常委会议研究,修改整理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沼气池建设现状

我县非常重视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3年以来,我县连续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沼气建设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民心工程之一。县农牧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推动我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积极培养沼气示范户,组织农民学习和观摩,激发了广大农户建池积极性;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培训农民技术员198名,组建了52支沼气池专业施工队,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立沼气物业服务站17个。

全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县共建17立方米以上户用大中型沼气池2万多个,涉及全县20个乡镇、270多个行政村,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县连续被评为省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在2003年全市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省电视台也曾做过专题采访和报道。在2007年省组织的沼气建设大比武活动中因成绩优异,省新能源办奖励我县新能源服务面包车一辆(保定市只奖了3辆)。

二、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沼气作为绿色能源,对农村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变革。沼气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第一,节约能源,减轻经济压力。据了解,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12立方米的沼气池(我县因地制宜,所建沼气池一般是17立方米),如果管理得当,原料充足,所产沼气可解决常年的做饭、烧水和照明用能。

第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密闭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疾病传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发展沼气,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的破坏,能够促进“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作物)”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建立农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沼气建设的意义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积极性。在乡村调研时,罗庄乡的南罗庄村支书,对相关的惠民政策和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了解后,当即表示要争取列入项目村,大力发展沼气。由此可见,沼气建设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二是有些农户有等、靠、要的思想。国家给扶持就建,不给就不愿建,给少了也不愿建,没有认识到沼气建设关系到自己的卫生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

(二)建设经费不充足。推广农村沼气发展,资金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是农户方面。随着建材和人工工资的上涨,每建一个17立方米(因我县处北方地区,经测算,建17立方米的大池比较适宜)的沼气池并完成改厨、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在平原地区需要资金3500元左右,在山区则需4000元左右。国家对沼气项目的补助标准因项目不同从800元到1200元不等,其中大部分还是炉具等物品,只有少量现金,资金的大头要由农户自筹,直接影响群众的建池积极性。因此,在我县出现平原经济状况好的地方建池多,山区经济水平差的地方建池少的情况。二是农业主管部门方面。国家补贴的沼气建设项目款直接对应到农户,县农业主管部门因缺乏配套资金,办公经费紧张,在沼气建设的宣传、推动和后续服务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完全依赖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往往是项目终结,建设推广也告结束。

(三)客观条件受限制。一是近几年农村许多家庭不再搞家庭养殖,沼气原料不能自给;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男劳力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幼、妇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管理沼气。我县的沼气池建设有两个建池高峰,一是春天年后男的尚未外出,一是秋天以后打工的回来,直接反映了这个问题。经调查,许多留守的妇女觉得备料出料太麻烦,不如用煤气、电来得省事,因此积极性不高。我县大洋乡的中长店村和长古城乡大洋店村对全村的建池户从购买建池材料、与施工队议价到日常管理修护、沼液沼渣的处理都进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减轻了农户在经济上和体力上的负担,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四)建设模式较单一。我县的沼气池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上,而学校、宾馆、医院、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各种大中型养殖基地沼气建设滞后,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缓慢。目前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共发展规模饲养场919个,其中存栏60头以上的猪场32个,70只以上的羊场73个,500只以上的鸡场615个,奶牛场(户)56个,这些养殖场多数集中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污水粪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田、水源,破坏了周边环境。许多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出现了富肥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能力。我县在沼气产业化开发上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如汉唐牧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一个投资400万元的沼气发电项目;齐家佐乡葛公村正在筹划将养殖、种桃、种菜、沼气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生态产业链。这都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扶持。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沼气池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服务人员却非常有限,导致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严重滞后。沼气池出现不产气、漏水、漏液等现象后,农户个人不会维修,请专业人员维修麻烦,维修成本也较高,后来就干脆弃之不用了。比如罗庄乡的坡上村,建池时间比较早,技术水平有限,建好的沼气池不能产气,引发了一些群众对沼气技术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周边村庄群众的建池热情。仁厚镇的北野羊村沼气发展早,规模大,大多数农户都有,因早几年的建池技术已落后,夏天沼气用不完,沼液外溢,味道难闻。目前已有更新的建池技术,可以防止沼液外溢,但需对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相应又出现培训费用负担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首先要培树一批沼气池建设质量高、效益好、功能全、设施完善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发放资料、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村干部要带头建沼气池,然后在村学校、村卫生室、小卖铺等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建沼气池,农户翻盖新房时连沼气池建设一步到位。要让农民充分了解到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以及沼气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使农民自觉自愿地建上沼气池,正常持续地用好沼气池。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由于修建沼气池的同时要求完成“一建三改”(建

池、改厕、改圈、改厨),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户难以承担,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沼气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须在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沼气建设持续投入机制。一是充分抓住国家、省对农村沼气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步伐;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增加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三是把各种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把扶贫资金、农村改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四是县财政应设立相应的沼气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非项目村的农户建沼气池。

(三)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以村为单位,统一购买原材料,联系施工队,并做好日常管护工作。二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池的地方,也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禽畜粪便通过管道装置集中起来,建设大中型沼气池,以减少污染。

(四)丰富建设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只有显著的效益才是保证沼气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要跳出就沼气论沼气的传统思路,以建设生态家园的思路来定位沼气,引导发展沼气。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要把沼气建设与无公害食品的种植结合起来,培育我县名优无公害食品。积极推广沼气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沼气利用范围,使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用户档案,健全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保证沼气技术在广大农村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沼气池的后期维护工作解决不好将直接制约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建议由县、乡、村三级联动,成立农户沼气协会,培养专业化的沼气施工队伍和维修服务队伍,及时为建池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走出一条以服务促进沼气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要建立完整的沼气用户档案,及时详尽地了解沼气池的建设情况、用户的使用情况,分片管理。由协会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管理,彻底解决广大农户在建池、使用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为建池户提供全方位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待时机成熟可采用市场化运作,对服务的农户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保证沼气使用的良性发展。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dybg/54076.htm

篇2: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某某县人民政府:

根据《某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等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政办通〔2011〕号)要求,我局组织了4名干部职工,于12月10日从茂租乡开始了2011年度农村国债沼气、秋冬农业开发和草原生态补助机制项目抽验工作,到12月21日结束,历时12天。在验收过程中采取一听、二看、三查的办法,即听取项目乡镇工作情况汇报,查看项目资金、查看项目档案,随机抽查项目村,实行逐户检查、逐户登记的方法进行验收。现将2011年度国债沼气等项目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验收情况

我县2011年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秋冬农业开发和草原生态补助机制的项目共涉及4个乡镇()。根据项目验收办法,在项目验收乡镇自验、县里的复验的基础上,我们对4个乡镇进行了验收抽查。这次验收共随机抽查了9个项目村,项目农户192户,4个乡镇所抽查的项目村100% 完成了建设任务。

(一)农村国债沼气项目

项目验收涉及我县4个乡镇()2800口沼气池建设,其中:大寨700口,茂租400口,东坪800口,红山900口。验收组对4个乡镇8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大寨镇官村肖家湾、大坪子村民小组、松坪村锅底塘、管家沟村民小组,茂租坪子村铜厂窝、海家坪、山脚、桐子厂、岩脚村民小组,油房村新山、小龙潭村民小组,东坪杨柳村,老街村,红山天星村苏麻地、学堂、田坝、老房、思毛坪、保家岩口、尤家营、郑家海子村民小组,白果村大丫口、丰家坪、下坪村-1-

民小组)沼气建设情况进行抽查,相关乡镇全部完成2011年沼气池建设任务。同时,档案资料也按照一户一档建立规范。

(二)秋冬农业开发

项目验收涉及我县4个乡镇()秋冬作物种植77500亩,其中:小春作物44700亩,秋冬作物32800亩。验收组对4个乡镇的秋冬农业种植进行了抽样检查,通过询问农户进入地块(样板种植)查看,相关乡镇都全面完成了种植任务。

(三)草原生态补助机制

项目验收涉及我县4个乡镇()全部村民小组,草原生态补助共40.99万亩,其中:禁牧的有5.8万亩,草畜平衡的有35.19万亩。验收组对4个乡镇的草原生态补助进行了抽样检查,共对20户农户进行了检查,草原承包信息录入正确,图、表、地相符,在线录入信息完整,通过核实,与草原承包面积相符,档案资料完善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沼气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项目建设农户未挂牌(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

二是在草原生态补助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农户的一折通帐号不一致(如:尾数有660、887还有卡号等),要求一折通帐号尾数统一为889。

篇3: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环境;能源;沼气;混凝土渗漏;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43-1

1 农村环境治理的整体设施到实施

农村环境保护治理主要包括:农村清洁能源、农村改厕、村屯环境治理。发展农村沼气,对于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缓解国家能源压力、促进环境建设,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林草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宣传手段上,强化宣传培训,建立农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2 农村能源的整体分析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目前农村能源的一大主要问题。大多数农民进行焚烧,严重地污染环境,我们要以教育为主,利用途径广泛宣传,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焚烧的危害性和利用的重要性。一是用作农机肥,二是用作工业原料,三是用作育姑机料,四是用作动物饲料。农村清洁能源的主要工程之一是农村沼气池工程。将农厕、畜禽舍建在沼气池上,实现粪便自流入内,通过发酵所产生的沼气作为农户的优质燃料,沼液和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使农村畜禽养殖的畜粪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可以节省大量薪柴,减少森林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沼气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用改善农民家居环境和农村的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 村沼气建设中防水混凝土渗漏分析

农村沼气池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所以在沼气池建设中,防水混凝土渗漏分析非常重要。在现代建筑工程建造中,建筑物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要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可塑性、耐久性以及较好经济等特点,同时又具有抗渗防水性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防水混凝土要真正起到防水作用,除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外,还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不开裂,特别是不能产生贯穿裂缝。因此,要真正起到防漏水的功能,必须找出所有可能产生渗漏的原因:

3.1 设置不规范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用抗渗等级(p)或渗透系数来表示的。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如果抗渗等级的确定值偏低,将是混凝土渗漏的致命因素。主要预防措施: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能小于p6,且考虑到农村各地分部不同,土质不同,施工条件比实验室差,所以,抗渗压力还应比设计要求相应提高0.2mpa。

3.2 材料不合标

防水混凝土的防水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结构主体防水和细部构造防水。主要预防措施:水灰比:适宜的水灰比应为0.45-0.55之间,这样可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及适宜的和易性,配制普通抗渗混凝土的水泥,要求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并具有一定的抗侵蚀性。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增长快,泌水性好,干缩性较小,但抗水性和抗酸盐侵蚀能力较差。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度低,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好,但泌水性较大,抗渗性差。因此,普通防水混泥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而矿渣水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掺高效减水剂)也可使用。砂率宜为35-40%,且砂宜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掺加引气剂或减水剂等外加剂,其品种和掺和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3.3 措施不合理

如果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不合理,将会造成这些部位出现所谓“十缝九漏”的现象。主要预防措施:防水混凝土应该连续浇灌,宜少留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的防水处理与施工缝相似,后浇带宜采用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3.4 管理不善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对混凝土本身的均质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混凝土均质较性差,其内部会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而产生裂缝。所以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如果混凝土在浇筑时不能严格控制下料高度,加强振捣等,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主要预防措施: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分钟,当掺有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来确定时间;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捣密实,应不漏振、欠振。

3.5 混凝土裂缝

根据产生原因不同,裂缝可分为四类:混凝土早期裂缝、温度和收缩裂缝及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和结构基础不合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这些裂缝将对混凝土的渗漏造成严重影响。主要预防措施: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掺入UEA膨胀剂;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潮湿草垫;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防水混凝土的渗漏预防,需要设计、施工、监理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不能松懈。

篇4: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实施方案

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现就推行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正处于集中攻坚的关键时期,推行“七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可以有效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加强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控制,预防腐败现象和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发生,使农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对提高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务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以贴近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规范建设行为、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

平为目的,以公开为手段,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广泛、全面地接受监督,以公开促转型、促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服务。(二)工作原则

1、公开透明、全面真实。认真梳理确定公开内容,凡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应公开尽公开,内容要全面、真实、准确,便于群众获知、理解,形成长效机制。

2、规范运行、公正便民。建立程序严密、运行合理、监督有力、制约有效的公开制度,科学确定公开程序,合理介定公开范围,严格规范公开行为。

3、注重实效、利于监督。结合当地社情、农情、民情,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及时地组织实施,方便群众了解情况,有利于实施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分业推进、分级负责。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农村客运等领域的不同特点,分步推进公开工作。县交通局和乡镇政府、村委会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三)公开内容和要求

1、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公开

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的编制实施公开,要坚持公开论证和科学评估制度,规划编制中,要广泛征求社

会各界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事项的知情权。

公开主体:县交通局,乡镇政府、村委会。

公开内容:发展规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公开方式:县交通局办公地公开栏、乡镇政府信息公开栏、村委会信息公开栏。

公开范围:全社会。

公开时间:收到计划后七个工作日至工程完工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县政府监察部门、各级“七公开”工作领导机构。

2、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公开

向全社会公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补助政策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做到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公开透明。

公开主体:县交通局

公开内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含危桥改造、安保工程)资金筹集方式、补助标准。

公开方式: 县交通局办公地公开栏、乡镇政府信息公开栏、村委会信息公开栏。

公开范围:全社会。公开时间:随时。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 县政府监察部门、各级“七公开”

工作领导机构。

3、招投标过程公开

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法》和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市交通局的有关规定,从勘查设计、项目施工、施工监理服务都必须依法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制度。在招投标活动中,严格落实“招标人自主招标、评标委员会独立评标、招标人自行定标、政府依法监督”的原则,充分保证招投标行为的公开、公正、公平。招标公开

公开主体:县交通局

公开内容:项目立项批复、资金来源、工程概况、工程量简介、招标方式、标段划分、评标方法、招标机构、招标监督部门及联系方式

公开方式:陕西省采购与招投标网、旬阳县政府网、旬阳县交通局网、三秦都市报。

公开范围:全社会

公开时间: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发售前公示七天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县招投标管理中心、县政府监察部门、县纪检监察部门和公正机关。

4、评标结果公开

公开主体:县交通运输局或县政府

公开内容:中标侯选人及中标价

公开方式:县人民政府网站、县交通运输局网站 公开范围:全社会

公开时间:评标后、定标前公示七天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县政府监察部门、各级“七公开”工作领导机构。

4、施工过程管理公开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法人、项目执行机构和从业单位应加强管理,科学组织,规范施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公开主体:县交通运输局,项目执行机构

公开内容:工程概况、路线编号、项目名称、建设里程、技术等级、项目造价、路面类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公开方式:施工现场社会公示牌 公开范围:全社会 公开时间:施工期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 县政府监察部门、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各级“七公开”工作领导机构。

5、质量监督公开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各从业单位都必须主动接受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公路工

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并接受全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公开主体:质量监督机构

公开内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名称、主要职责、质监负责人、联系方式、检查内容及方法、检查结果等

公开方式:施工现场公示牌。公开范围:全社会。公开时间:随时。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州交通运输局

6、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和从业单位严格按照合同管理有关规定执行资金使用规定,注重时效管理,杜绝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

公开主体:县交通局

公开内容:建设资金情况、计量支付情况、计量支付周期

公开方式:公开栏。公开范围:全社会。公开时间:随时。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 县政府监察部门、各级“七公开”工作领导机构。

7、竣(交)工验收公开

工程竣(交)工验收是工程交付使用的重要环节,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工程竣(交)工验收,严格按程序办事。

公开主体:县交通局

公开内容: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单位、参建单位名称、验收组织机构、工程质量等级、工程决算等

公开方式:县交通局信息公开栏 公开范围:全社会

公开时间:竣工验收期间七个工作日,公示十五天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 县政府监察部门、各级“七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四)目标任务

从2015年起,所有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实行“七公开”,并建成内容科学、系统配套、管理有效的公开制度体系和管理办法,形成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同时为扩大成果运用,把公开工作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农村客运工作延伸。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制度。加强制度设计,建立健全规范运行的制度体系,逐步拓宽“七公开”内容,把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加强“七公开”工作配套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工作评

价和量化考核等制度体系,注重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把“七公开”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二)突出重点。要突出建设计划公开,严肃计划管理,防止随意变更;突出招投标公开,确保公平、公正,择优选择队伍;突出质量管理公开,鼓励群众参与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突出资金管理公开,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突出工程验收公开,全面检验和评价建设工程,让群众放心,让人民满意。

(三)畅通渠道。按照“便捷高效、利于监督”的要求搭建公开载体和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明确工作主体责任,实现公开内容的适时查询。县交通局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发布信息,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利用宣传橱窗、公开栏等传播平台公布信息,从业单位要在施工现场以公示牌的形式公开项目信息。

(四)增强时效。建立农村公路建设信息公开内容与时间相适应的机制,做到定期、定时公开与及时、即时公开相结合,长期公开与阶段性公开、动态公开相结合,切实发挥公开实效。对于农村公路建设政策、规章制度等相对固定的内容要长期公开,建设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验收结果等阶段性信息要及时公开。对于应公开的内容,不得避重就轻选择性公开,不得无故撤消、删减,不得推迟、拖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七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公开内容,落实公开流程,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思想统一、领导有力、措施有效、落实到位。要完善各层级的协作机制,形成“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业务指导。加强业务工作指导,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分解目标。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推进“七公开”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乡镇、村委会“七公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相关从业单位的督促要求。

(三)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宣传标语、村务公告等传播媒介宣传“七公开”工作,在加强日常宣传的同时抓好重大事件、重要时段的宣传,整合宣传资源,扩大宣传效果,丰富宣传手段,让基层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了解农村公路发展政策措施,了解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树立交通部门良好的行业形象,营造农村公路发展氛围。

(四)实化检查督导。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考核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采取行业巡查、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公开形式是否规范、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限是否及时、投诉举报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加大督导推进力度。

推行“七公开”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把推行“七公开”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工作抓实、抓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和目标,为全县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同步进入小康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某某县交通运输局

篇5: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地处赣中平原,是江西省“首府首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下辖莲塘、向塘等乡镇16个和工业园区1个,全县总人口93.6万,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的80。多年来,南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

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狠抓农村文化工作,使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农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全县农村文化发展新态势

1、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加大。

??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自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更为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多次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购书经费、文物保护经费、群文活动经费做到了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同步递增。1997年,县政府拨款51万元,为县剧团兴建了一栋面积为620平方米的办公练功大楼,2003年,县财政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澄碧湖公园和南苑文化广场;各乡镇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足额拨出经费,专门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和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2003年以来,各乡镇用于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总量达300多万元,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农村文化阵地网络逐步健全。

全县各乡镇依托乡镇级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阵地,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图书室16个,全县文化站(室)总面积达8280平方米,行政村文化活动室20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7。另外,全县还有13支业余剧团(演出队)和450多家文化经营户在活跃着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样,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以县属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个体文化经营户为补充的大文化网络,全县农村文化阵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3、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近年来,我县按照“三贴近”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蓬勃发展。2005年,省政府设立“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6000万元,直接把资金分配到全省各乡镇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劲。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另外从县财政拨出10.9万元配套资金,使全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专项资金达100万元,确保了三项活动顺利开展。按上级文件要求,全县各乡镇都安排四部以上的戏曲歌舞演出,每个行政村都安排购买6场以上的电影,各乡镇及时上报自办文化活动的方案,并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广大农村倡导文明新风尚,科技致富奔小康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乡镇图书流通大循环”活动有序进行。2003年以来,县图书馆独创性地开展了“乡镇图书流通大循环”活动,使每个乡镇农村群众只要出资1000元,就能看到16000元的实用新书。此举极大地丰富了各乡镇的图书存量及更新量,为广大农民能看到实用的新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架设了通畅的桥梁。

4、基层文化队伍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以县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为主体,基本形成了一批业务娴熟、队伍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也都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活动比较经常的农村文艺表演队伍,如武阳的正月“莲船会”、三江的“舞龙队”等;并涌现出了一批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的业余文艺团体,如“建军采茶剧团”、“塘南飞车走壁表演团”、“幽兰魔术杂技团”、“武阳灯彩表演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全县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乡镇和部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轻视甚至忽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一些乡镇文化站至今仍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三是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不少地方投入偏低,文化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繁荣我县农村文化的新思路。

农村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视农村文化,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产生的新问题,为农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6年1号文件精神,与时俱进,在持续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新形式下我县农村文化发展规划。

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投入。首先,文化工作所需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要根据本地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增加文化经费;县、乡两级要拿出配套资金加强和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基层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其次就是要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经济待遇。基层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创造者,是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血肉关系的重要纽带,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强的力量。因此,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是一件大事,各级政府要把落实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待遇列入财政预算,至少要保证其与乡镇政府其它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保持一致。

三是对基层文化工作所需要的人才给予特殊政策。对于文化工作所需要的特殊人才,劳动人事部门应为文化人才的流通打开“绿灯”,开通人才流动“绿色通道”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工作成效的高低,人才取决定性因素。只有打破传统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应用新的人才理念,文化事业才能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文化事业才能得到繁荣和发展。

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已[好范文-,找范文请到]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一个门类,各行业中均有文化要素渗于其中,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纯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兼容各行业的产业,以弥补资金的不足,达到“以文养文”、“以文补文”的效果。如图书馆开办电子阅览室、音乐书城,文化馆开办音乐茶座,举办各类收益性的展览、讲座、比赛等。

上一篇:建筑安全施工事故高发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下一篇:春节雪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