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 螃蟹

2024-09-04

大班美术活动 螃蟹(精选9篇)

篇1:大班美术活动 螃蟹

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水生动物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它们自身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值得幼儿研究,尤其是它们形色各异的外形特征可以最直观的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就螃蟹来说,最吸引幼儿的是他们的大钳子,但对于整体的外形特征在幼儿印象中就不是那么深刻了。《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着,而应成为幼儿知识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将给予幼儿充分观察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式,开拓思维。让幼儿从观察入手,尽情想象,按自己的观察印象和想象结果,大胆动手操作进行螃蟹的造型。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自由、充分、有目的性的观察,获得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基于幼儿经验中对螃蟹的粗略印象,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教师适时地介入与指导,让孩子在观察的同时,学会正确的观察方式,使观察更有效。这样孩子们就会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螃蟹的外形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2.在想想、试试、比比、做做中,拓展思维,体验新的操作模式。在幼儿制作环节,打破常规的“教师范例、孩子操作”的模式,以“设计方案—探索制作—总结经验—再次制作”四步走的方案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了充分的想像空间,并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亲自尝试。即便失败,教师也不会直接纠正,而是在成果展示时,让孩子在讨论、交流中,分析、总结选择更合适的材料,找到更好的制作方法

3、在开放式的展示评价中,交流欣赏,获得自豪感。

利用制作好的海底背景图,创设情景,让孩子体验自己的作品成为大海中的“一份子”时的自豪感。同时,当他们和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学习到一种新的制作方法。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和互相合作的精神。

2.引导幼儿用辅助材料与泥塑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螃蟹。

3.进一步掌握螃蟹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螃蟹五只(每组一只),放在透明的容器中。

2.彩泥、火柴棍、用硬纸片剪好的蟹夹、长条皱纹纸每人一份。

3.幼儿有用旧报纸或其他软纸练习搓纸棍的经验。

4.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螃蟹,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螃蟹,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知道螃蟹的各个部位。评析:(通过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对螃蟹的外形有个全面而正

确的了解,进而为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好准备。)

2.出示材料,让幼儿讨论螃蟹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材料,让幼儿仔细观察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螃蟹用这些材料怎样做成一只螃蟹?

评析:(让幼儿在对螃蟹外形特征有了较深印象的基础上,让幼儿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创新,尝试自己设计螃蟹各个部位的制作方法及所需的工具,为下一步的手工制作做好铺垫。)

3.幼儿自我探索制作,教师做好观察指导。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的结果来进行实验,尝试螃蟹的制作方法。评析:(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大胆尝试,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有创意的、独具一格的制作方法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幼儿的创作意识。)

4.评价总结幼儿作品,集体讨论制作方法,再次制作。

1)针对探索制作环节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找出制作顺序及用料等方法原因,讨论更好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各种材料更合适的用途,如:皱纹纸可以用来做螃蟹的腿,火柴棍可以作为螃蟹的眼睛等。

3)幼儿自己制作螃蟹,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因为幼儿前面已经有了制作螃蟹的经验,让孩子通过观察、对比与讨论,找出失败原因,交流更好的制作方法。这样在再次制作中孩子就可以在正确方法的支持下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利用剩余材料发挥想象制作一些小鱼、小虾、水草等。

评析:(此环节对幼儿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也可以是备选环节,根据大部分幼儿的制作速度,适时加入此环节,因为幼儿的制作速度是不一样的,制作快的幼儿完成手中的作品时会去玩弄剩余的材料,当幼儿在尝试创意制作小鱼、小虾、水草等水生动物时也是一种激发想象的良好机会。)

6.作品展评。

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螃蟹全部扎在布置好的背景图上,请幼儿互相欣赏、讲解。

评析:(当幼儿看到自己的制作成了一副完整作品中的“一份子”时,心里肯定充满了自豪感,当他们和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学习到一种新的制作方法。)

活动延伸:

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泥工作品进行班内的环境布置。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中草药》

海军青岛示范幼儿园安仲凯

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幼儿从小感受中华医药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中草药,如喝过枸杞熬的粥、菊花茶海等;生病时吃过中药,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现象、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求我们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感兴趣。本节活动我根据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幼儿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巧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中草药的认知。

视频课件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幼儿兴趣广泛、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演示了视频《鹿茸救母》的故事、《神奇的中草药》以及课件《老中医答疑》等引导幼儿感受中草药的奇特,同时知道中草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

2.实践体验,培养幼儿对中草药的观察和主动探究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为此,活动中为充分让幼儿主动探索,我为幼儿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闻、尝,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和作用。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幼儿看药方、配药、泡药、尝药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中草药在水中变化的神奇,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

3.联系生活,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选取药材上,贴近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枸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讲解治病的作用时,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中草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

过视频《走进大药房》拉近现实,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4.整合课程,融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于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由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过程中,运用故事向幼儿渗透了爱的教育;在与老中医互动、幼儿自主配药活动中,渗透了健康教育经验;在整个活动中重视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自主表达。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活动重点)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活动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课件《常见的中草药》《老中医互动》等;幼儿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1)教师引出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教师小结: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

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特征。

(2)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教师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出示课件《这些药材哪里来》,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教师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3.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据药方尝试配药、泡药、尝药,感受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枸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观看《药材搭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教师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配几付中药,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药真神奇。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引导幼儿看懂药方,尝试配药、泡药。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的可以泡的,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更不能乱吃。

4.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教师小结:中草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草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视频演示《走进大药房》,进一步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篇2:大班美术活动 螃蟹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制作螃蟹》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制作螃蟹(优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能正确运用各种手工材料,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范例:一次性饭盒制作《螃蟹》作品一个。

2、各种材料:火柴盒、易拉罐、豆腐盒等等。

3、手工工具、双面胶、剪刀等等。

4、废旧材料箱。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邀请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班,老师还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螃蟹的身体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选用一次性盘子和饭盒做它的身体? 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小结:螃蟹的身体是方圆形的?一次性饭盒是方的,盘子是圆圆的,它们看上去很象,所以老师用饭盒和盘子做它的身体。

2、“螃蟹的八只脚是用什么材料做?为什么用插座和吸管做脚呢。”

小结:“螃蟹的八只脚是细细的长长的,所以老师选用吸管和插座做它的脚。

3、“螃蟹还有一对脚呢?我们看看这对脚拿什么?(钳子,剪刀)

老师选用夹子和插子做螃蟹螯足。

4、“然后在点上眼睛,这只螃蟹就更象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小手做出多种多样的螃蟹。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1)“这些材料哪些可以做螃蟹的身体?为什么?”一次性纸杯能做螃蟹的身体吗?能不能想想办法?

(2)“哪些材料可以螃蟹的脚呢?”

提醒幼儿没有满意的材料还可以到材料箱里找一找。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提醒幼儿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然后将作品放在展览柜上。(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屈老师教案网

篇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奇异的景色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篇4:大班美术活动:月夜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你们在夜晚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吗?

2.这时候你出来散步,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3.在月光下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欣赏杨丽萍舞蹈《月光》照片

1.有一位舞蹈家在月光下跳舞,看她在月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在这样静静的夜晚,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谁会出来玩,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想象并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画笔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出来。

1.先拿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彩色画纸,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再选出和它相近颜色的彩色画纸来画出一个月亮。(如:深蓝色的纸配上淡蓝色的月亮、桔黄色的纸配上金黄色的月亮。)

2.将月亮剪下来贴在自己选的彩色画纸上,自己可任意选择画纸上方的左、中、右位置贴上月亮。

3.画出自己想象的月光下的故事,先勾出轮廓,再全部涂上黑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先想好自己分别要选哪两种相近颜色的彩色纸来做背景和月亮。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尝试讲述故事,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都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好了,那你们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安静的月夜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相互讲述。

请愿意上来讲给大家听的孩子大胆上来讲述。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想一想,画出来。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黑色剪影的方法来描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反思:这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画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学会自己组合创作。开始时我用谈话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杨丽萍的舞蹈《月光》引出夜晚黑色的景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示范的时候画的有点多,有些画面的定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附:幼儿作品和创编的故事

袁玫淇 6岁

讲述:今晚的月亮好大呀!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大狮子也趁着黑夜偷偷的跑出来玩,它和小猫捉迷藏真有趣呀!月亮看了都笑了。

史博文 6岁

讲述:夜里静悄悄的,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轮船也休息了,只有小鸟和海鸥还在飞着,找地方睡觉,夜晚好美呀!

蔡易轩 6岁

讲述:美丽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树都在黑夜里变得黑黑的,我也出来散步了,我看见了可爱的兔子、小鸟和蝴蝶,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谦 6岁

讲述:黑夜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小猫和小兔快乐地玩着游戏,它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小兔又蹦又跳,小猫也开心地翻跟头,真有趣!

蔡文清 6岁

讲述:黑漆漆的夜晚来了,小老鼠可高兴了。它说:“今晚我最大,我谁都不怕,我要自由自在地出来玩。小鸟、小蝴蝶,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贡湘仪 6岁

讲述: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大又特别圆,我想在月光下和小兔子、长颈鹿一起玩最好玩的躲猫猫游戏。看看,我们玩得多开心呀!

张梓琛 6岁

篇5:大班美术教案《螃蟹》

1、感受螃蟹爬的样子,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表现螃蟹的形象。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螃蟹放在一个美好的地方。

3、体验着用不同形式表现螃蟹的快乐。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彩色笔、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用品、水墨画用品;绘画纸(白纸、生宣纸、水彩画纸);

2、彩笔画、线描画、刮画、油水分离画、齐白石蟹作品。

活动重难点:

能自由选择一种表现方式画出螃蟹。

能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作品。

活动过程:

1、观看螃蟹

1)教师:小朋友我们可以数数螃蟹有几只脚?几个大钳子?有人想知道这些螃蟹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吗?

2)引导幼儿观看螃蟹的肚子,有的肚子上△大,有的△小。

3)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

2、请幼儿谈谈螃蟹应该在哪里,它的家里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1)如果孩子说螃蟹生活在水里,老师同时出示油水分离画,引导幼儿用油画棒画螃蟹,水彩颜料画水的表现方法。

2)如果幼儿说螃蟹家的奇特故事,就出示一些彩笔画和线描画,引导幼儿用彩笔画形式或线描画的形式表现螃蟹。

3)如果孩子提到螃蟹是黑色的,如果想画成黑色怎么办?引导幼儿欣赏齐白石的蟹,看看老一代画家如何用墨表现的。

3、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表现螃蟹。

1)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愿望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油棒画的螃蟹可以色彩丰富一些,中间不要留空白。

2)指导彩笔画幼儿,表现童话世界的意境。

3)线描画的幼儿,指导他们用线条装饰背及背景。

4)指导水墨画幼儿可以用画背和画肚子的两种方法表现螃蟹。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作品中螃蟹在什么地方?

2)请一个代表讲讲童话世界里的螃蟹。

3)欣赏水墨画螃蟹用浓、淡墨就能表现出的螃蟹。

活动延伸:

螃蟹除了我们见过的河蟹,还有些什么蟹呢?

分析和反思: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螃蟹是个过于简单的主题,但我的这节课没让孩子觉得不值得一画,小朋友都非常认真的,快乐的参与了活动。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齐白石的国画蟹,有两笔的背,也有三笔的背,彤彤小朋友说三笔好看就画三笔;嘉嘉说:我画螃蟹肚子,三角形大的是妈妈,三角形小的是爸爸。骏骏说:老师我用竹签画好看吧!哟画坏了,没关系我再用黑色油画棒涂涂可以重画。馨儿说:螃蟹在水里搭了座房子,水里还有好多其它的小鱼。中儿说:螃蟹在水里的房子好象倒的,其实不是倒了,是水在动。杰杰说:看看螃蟹的黑白衣服怎么样?好帅呀!孩子们不停地讲述着自己的作品,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篇6:大班美术教案《螃蟹》

1、让幼儿掌握平面泥工的基本技法,根据螃蟹的特征学会制作小螃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准备:

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课件、橡皮泥、音乐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的图片,给幼儿讲故事。

“有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清的,河底有绿绿的水草,还有圆圆的小石子,小朋友猜一猜这么美丽的地方会是谁的家呀?”幼儿讨论。

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螃蟹,“哦,原来是小螃蟹的家呀!”

一只更可爱的小螃蟹爬过来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来用橡皮泥来做一只可爱的小螃蟹吧!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1、课件展示多种螃蟹的图片,看一看,发现了螃蟹身上有什么秘密?

2、讨论:螃蟹的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尝试制作,培养技能

1、出示范例作品:师:“这是老师做好的一只小螃蟹,你知道是怎样做出来的吗?”(生猜想、预测做螃蟹的技法。)

2、教师出示螃蟹的身子,提问:“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这种技法叫做搓、扁。

教师出示螃蟹的腿,提问:“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种技法叫搓泥条。

螃蟹有八只脚,还有两只大钳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接合、捏合的方法做出螃蟹。

3、师:“下面小朋友动手给小螃蟹做朋友吧!”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让画面更加丰富。

4、“我们请这只可奥的小螃蟹一起看一下我们给它做的朋友好吧!”教师展示各组的作品,请幼儿相互欣赏,自评互评作品。

四、结束部分师:

“小螃蟹有了这么多的好朋友,高兴吗?那我们来开一个舞会吧,让我们一起学着小螃蟹舞动起来吧!”律动结束。

教学反思:

篇7:大班美术活动 螃蟹

关键词:螃蟹 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 手印 大班 颜料 激发 示范 讲述

摘 要:(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3)然后用水彩笔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同动态的螃蟹)。(4)最后添画。

要求:1、学习用手指印画螃蟹的背壳,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再用色笔添画各种动态的螃蟹。

3、结合画面学习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准备:1.红、蓝水粉颜料若干份,笔、幼儿用纸、抹布。

过程:1.听音乐做水底动物动作。

(1)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教师示范做动作,幼儿观看猜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示范。(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

(3)然后用水彩笔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

同动态的螃蟹)。

(4)最后添画。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启发自编情节,边讲边画,激发幼儿 的兴趣和创造性。

篇8:大班“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初探

美术教育是启迪人的情感,实现人之间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最具成效的工具之一。由此我们想到,如果能让孩子们“沉浸”于美术活动之中,那么他们所获得的审美情感体验和由此促使他们掌握的艺术表现技能技巧,以及所进行的艺术创作表现也必将是最为显著的。

为此,将“沉浸”理论与大班美术教育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举措。通过此类活动,可以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美育氛围,激发他们愉悦的审美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创作表达。从而使幼儿的心智在“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中达到 “自然式沉浸”“情境式沉浸”“探究式沉浸” “激励式沉浸”等状态。使大班幼儿在沉浸于感受美的同时,亦沉浸于用自己的方式彰显美; 在享受创作精神自由的同时,亦习得一些必要的艺术表达技能。

一、选材———吸引幼儿欣 然于 “自然式沉浸”

“自然式沉浸”,即幼儿直接被艺术题材所吸引而进入沉浸状态。艺术能给人以审美与愉悦的感受,这是艺术最本质、最典型的特质。正是它的审美和愉悦让人们乐在其中,享受艺术活动的快乐。赏阅文艺作品的美、改造生活原材的美,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因此, 富于艺术气息、充满生活情趣的选材能一下抓住幼儿的兴趣,使其自然而然地就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

1. 借大师之思再造

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它如同一双无形的手臂, 将欣赏者紧紧环抱。因此,亲近大师、选择经典,利用其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可帮助幼儿沉浸于对经典作品的感受体验,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

如: 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是其巅峰之作,作品中人物细瘦、单薄,如同线和点的组合。作品一呈现,孩子们就被这些貌似怪异、实则耐看的小人吸引住了。当幼儿纷纷好奇于这些小人的制作方法时,老师为他们提供了铅丝和锡纸,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专属于自己的雕塑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大师的作品既激起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拓展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当最终幼儿与大师的作品交相辉映时,我们看到了稚拙中体现的无限创意。

2. 借传统之美调融

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方式有着特有的艺术魅力。随着时光流转与淘洗,当我们再次走近、触摸,多个传统艺术元素巧妙融合的馥郁芬芳更让人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

如: 美术活动《水墨故事》借助吴冠中名画的欣赏让幼儿感受了水墨画的韵味,同时清雅的古筝背景音乐与水墨画交相辉映,幼儿即刻陶醉于古典艺术的雅韵美之中; 《非洲时刻》将非洲人的脸部彩绘和非洲民族音乐相结合, 让幼儿“在黑色立体底板的奶粉罐上装饰脸谱”和 “伴随非洲音乐鼓点跳舞”,当老师充满激情地与幼儿一起拍打着装饰好的鼓唱歌跳舞时,两种非洲民族的艺术美在幼儿创作中自然融合。

3. 借绘本之蕴表达

“儿童在审美心理结构中,顺应能力较强,而同化能力较弱,使他们极易沉入作品,把自己整个交给作品,并被作品引导着前进,他们可塑性强,易感、易接受各种艺术形式和思想情感、易被规范整合。”由此可见绘本对幼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一本高品质绘本蕴涵的丰富艺术教育元素,可以让幼儿在绘本打造的艺术海洋里忘我地遨游、大胆地表达。

如: 跟随着绘本《田鼠阿佛》的赏阅,孩子们被故事中造型有趣、个性独特的阿佛所吸引,并乐此不疲地用报纸和彩纸制作着他们自己的《老鼠阿佛》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关于阿佛和他朋友的故事: 雨天吃冰淇淋、和妈妈一起看书、调皮的阿佛爬到高高的树上、阿佛摔了个四脚朝天,等等。

4. 借生活之材创想

艺术题材的生活性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艺术题材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日常生活,是幼儿或看、或听、或感受、或经历过的,那么幼儿的前期经验就会有更大程度的积累,更容易激起创作的欲望。

如:《面包大变身》教学活动中, 利用幼儿感兴趣的食材作为活动材料, 引导幼儿运用分割组合、想象创造的方法将普通的吐司面包进行神奇的创作, 再适当添加辅助材料,变化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活动中,由于原材源自自家厨房,幼儿充满了好奇感和亲切感,一下子就投入到创作中去了。

二、环境———感染幼儿置 身于 “情境式沉浸”

“情境式沉浸”,是因情境感染而进入沉浸状态。由各种手段、各种方式成功创设的艺术教育情境、艺术教学氛围,可以使幼儿获得更生动、更具体的体验,激发幼儿更加丰富的情感活动, 唤醒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火花。

1. 班级内审美型环境的创设

( 1)“处处皆艺术”。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在创设环境时,应尝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施加艺术教育影响,如教师引导幼儿在充满艺术元素的环境中进行一些自由游戏活动,并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色彩与艺术特色的图片、装饰材料来引起他们对于艺术的关注、欣赏、参与与评价。

( 2)“物物皆材料”。倡导“生活即艺术”,努力做到物物皆材料,可将棉绳、报纸、雪碧瓶、鸡毛等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物,变成幼儿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而孩子们也在不断地收集、观察、设计、创作、欣赏中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让他们真正沉浸其中,感知到艺术元素在他们身边无处不在。

( 3)“角角见童心”。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特色,创设丰富的学习性体验场。老师可为幼儿们创设主题鲜明、情节丰富的角色游戏主题乐园体验场,将各类艺术活动融入其中,开展具有苏州吴文化特色的主题游戏,如三万昌、黄天源、采芝斋、工艺博物馆等。古色古香的游戏环境,种类繁多。形象逼真的“糕点”,最具苏州特色的“刺绣”作品,吴侬软语的昆剧欣赏, 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苏州的艺术魅力。

2. 师幼间支持型环境的创设

( 1)师幼和谐。一个身心紧张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沉浸于某个活动中的,因此要让幼儿沉浸于艺术活动,首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其最基本的就是要轻松、愉悦。因此,教师“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是极为重要的。试想, 如果老师处处控制着孩子,没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又怎么能够奢望幼儿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呢? 因此只有师生积极互动、彼此信赖,老师率先进入沉浸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孩子进入沉浸状态。

( 2)创作自主。艺术具有典型的创造性,独创性是艺术的根本。因此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的创造精神。幼儿只有真正获得了艺术创造的自主权,才能投入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教师应为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如《水墨故事》中,幼儿在滴墨印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想象,一定范围内的借形想象给了幼儿适量的挑战,而宽广的创作空间又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乐此不疲地从事着创作活动, 创作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在《好忙的蜘蛛》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式,如油泥、麻绳、洞洞板, 水油分离、刮画、滴画、吹画等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蜘蛛网,那一刻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只忙碌的蜘蛛。

三、指导———带领幼儿酣 畅于 “探究式沉浸”

“探究式沉浸”,是指幼儿在对不同艺术材料颜色、材质和运动方式的“玩乐、探索”中进入沉浸状态。在这里,美术成为幼儿学习的语言、探究的工具以及表达、交流情感的手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美术作品,更关注孩子们的快乐探究过程”,强调鼓励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艺术工具和材料,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自由表征与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情感。

1. 材料的易操作性

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投放便于操作、易于成型的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内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艺术活动中。

如在《设计大师就是我》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类明星的半身照,建议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明星设计服装、配饰,为此教师给幼儿提供时尚杂志的册页、超市广告单以及各类线状、点状材料,鼓励幼儿通过剪裁、添画、粘贴的方法去装扮明星。由于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转换”功能 ( 如一方面对杂志册页不同角度的裁剪可变换成不同花纹做成明星的服装,另一方面杂志上的图片“现成物”可用于明星的首饰、帽子、配饰等) ,幼儿操作起来更有成功感,“设计大师们”饶有兴趣地为自己喜欢的公众人物做着各种打扮。

这一指导要点在《小小雕塑家》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幼儿在活动中选用的两种材料———铅丝、锡纸均极具质 感,而这两种材料强烈的塑造感和造型性成为幼儿专注于作品创作、实现自己构思的一个重要保障。

2. 创作表达的游戏性

对幼儿来说,艺术也是一种游戏。以游戏为载体,将艺术活动作为手段, 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让艺术活动的过程变成幼儿充满自信和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幼儿才会沉浸于艺术活动,并在那份自由创作的快乐中坚持。因此,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与游戏结合,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进行表现,引领孩子去体验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如《大象的彩色泡泡浴》以帮大象洗澡为游戏情境,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幼儿一面沉醉于音乐的跳跃与沉稳,一面沉醉于丝瓜筋作画带来的洒脱感; 《七彩下雨天》中教师鼓励幼儿玩装有彩色墨水的瓶子,当幼儿沉浸于挤玩墨水瓶的快乐、惊奇于墨水滴流成直线的变化,无形中感受了作品色彩自然流淌的美感; 《水枪喷画》中,老师让孩子在游戏化的喷画中感受色彩在不同力度、方向撞击下产生的变化,并通过借形添画形成新的作品。在玩乐中动口、动手、动脑,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做了还想做,讲了还想讲,自身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 教师自我的投入性

幼儿“容易受暗示”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沉浸状态是会受老师的状态所影响的。教师的状态如果是投入 的,幼儿自然会被教师的热情所吸引, 然后逐渐被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而这个“投入”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艺术的钟爱、热忱,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放松、自如的教学心态和教态。

四、评价———帮助幼儿满 足于 “激励式沉浸”

“激励式沉浸”,是受到赞许、认同、肯定等激励而进入的沉浸状态。

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艺术学习活动,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尊重幼儿的解释和幼儿的表现方式,审幼儿之“美”,挖掘艺术活动过程和作品对幼儿自身的价值,也是幼儿愿意将沉浸进行下去的一个要点。教师应以“尊重幼儿作品,提高艺术修养”为基点开展艺术评价活动,如: 将全班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给大家欣赏; 请幼儿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启发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讲评,说说评选的理由; 请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幼儿一起相互讲述画面,请个别幼儿独立讲述自己的故事。

篇9:大班美术活动:小蓝

绘本《小蓝》源于澳大利亚的童书作家兼插画家盖·却普曼,她“巧妙地将人类长久以来对归属感的追寻,以及柳树图案的神秘之美结合在一起,本书不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更是一件值得代代相传、永久珍藏的艺术品”。绘本中真挚动人的故事借助精致华丽的创作,传达了一个简单诗意的叙述,特别美,孩子们跟随小蓝寻找家,跟随故事进入一个美的世界。而故事最后,那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是亮点,以此为切入点,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美术活动《小蓝》,意在通过活动,让孩子欣赏美丽的艺术,感受青花瓷的独特美,并且尝试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尝试分段绘画,体味青花瓷的艺术美。

3.在读读画画中,大胆创作,体验让画笔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匹配的PPT。

2.白色扇形纸,蓝色油性笔,白色圆形纸。

3.扇形小蓝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结合PPT,故事引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个小女孩迷路了,她在哪儿?你发现她了吗?

她一身美丽的蓝衣服,她的名字叫“小蓝”。小蓝迷路了!她想要回家,一直大声地喊叫,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人来找她。

2.讲述故事,进入情境

终于有一个男孩走进了森林。“咦,你是谁?”小男孩问。“我叫小蓝,我迷路啦,我好想回家。”“我叫威尔。”小男孩说。

提问:小蓝迷路了,你们愿意和威尔一起帮她寻找家吗?

(评析:故事引入,借助美丽的画面,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静静地欣赏,美好的艺术探寻之旅开始啦!)

二、阅读故事,分段绘画

1.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一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附近有木头桥,还有阶梯通到山上。我好想念我家的山。”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创作。

教师: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做成一幅地图,再拿着地图去帮小蓝找家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盘子,大家拿出一张纸,画一画吧。

2.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二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条蓝色的小河,在杨柳树下闪闪发光。我好想念我的小河。”威尔说:“我家也有一条小河,在芦苇中潺潺流过,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芦苇和小河中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3.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三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我家有很多蓝色的树。”小蓝说,“树上有很多像球一样的苹果,我好想念我的苹果。”“我家有很多绿色的树。”威尔说,“树上开满像云朵一样的花,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爬到树上,从树枝间看下去,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4.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四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座花园和一座皇宫。我想念我的皇宫。”威尔说:“我家有一座果园和一栋温暖的小屋,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一边捡梅子,一边在树下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5.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五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爸爸和很多蓝色的鸟,我真的好想念我爸爸。”威尔说:“我家有奶奶和很多母鸡,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鸡群中寻找,并且越过门口的栅栏,还是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现在,怎么办?威尔说:“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家。”

教师提问:小兰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评析:阅读故事,欣赏画面,分段创作,感受美好。故事很美,画面更美,孩子们的创作同样不赖。他们在不一样的画纸上展现心中的故事,他们在帮助小蓝找寻家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分段创作,孩子们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一段美好的创作旅程。)

三、揭晓结局,感受惊喜。

1.欣赏图片,探寻秘密

总结:小蓝不是真正的小女孩,那她是什么呢?(有小蓝图案的瓷盘碎片。)

2.答案揭晓,感知瓷盘

原来,奶奶的橱柜上面,有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这个瓷盘缺了一小块,那是很久以前,奶奶去野餐的时候,不小心打破的。

3.小蓝找家,圆满结局

奶奶把小蓝粘回磁盘缺口的地方。威尔笑着说:“小蓝终于找到她的家了。”奶奶说:“恩,安全又圆满的家。”

4.触摸青花瓷,感受艺术美

提问:“你知道这种白底蓝花瓷盘的名字吗?”

介绍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中间的盘底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它的周围可以有很多的图案或线条,但他们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着的。

5.完成创作,分享作品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5幅画,老师再把“小蓝”也发给你们,大家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盘心,贴在白色的盘底上,注意一下粘贴的位置。

现在,大家再用有规律的图案或线条,来装饰盘边吧。

(评析:故事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豁然发现,自己的创作原来也可以这么奇妙。此时,介绍青花瓷,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美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孩子们此时应该能懵懂感受到,他们也会惊喜于自己的创作,因为“青花瓷”真得很美!)

四、结束活动

小蓝找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也完成了自己的青花瓷盘。现在,大家一起拿着瓷盘,把小蓝的故事讲给其他好朋友听吧。

评析:以故事开头,用故事收尾,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小蓝的故事,分享作品,相互欣赏,这一段艺术探寻之旅就这么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初次拿到绘本,我就被里面的精致唯美的创作所震撼,我想:艺术的感染没有界限,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小蓝》吧。的确,绘本给了孩子一次美好的旅行,他们在边阅读边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体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我独辟蹊径,给孩子准备别致的材料——一个折成扇形、可以逐渐打开成圆形的绘画纸。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步一步,用画笔叙述故事,用蓝色和白色激情碰撞,感受故事的意境,感知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最后,他们创作完毕,画纸全部打开,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创作体验和成功感给了他们心灵强烈的冲击。艺术活动就是要这样,让孩子在探索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身心获得愉快体验。

上一篇:老师我想对您说五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法学专业学生假期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