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问题背后的读后感

2024-05-03

QBQ问题背后的读后感(精选8篇)

篇1:QBQ问题背后的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了《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问题以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看起来QBQ不过是怎样去提出好问题,避免错问题,但是要做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每一位团队成员去用心慢慢体会。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也是国家、组织、个人都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我们的社会才能快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从短期来看,承担责任者损失严重,而推卸责任者毫无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甚至到个体的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单位良好氛围的极大发展,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中国人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首先要找到自己跟这事无管的种种理由,这就跟找“不在场证据”一样。而一旦某事成功之后,却能扯出一堆人,比如领导等等!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企业,影响着中国的员工,而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些现象,给了我们很多的警醒!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并凡事以服务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

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 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 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态度摆正了,可说是成功者为成功找方法,而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为失败找理由。

要是自己能管的问题,不就不是问题了吗?我们总是把全部的力气用在对付别人身上,也许从未试过“想办法对付自己”这个方式。当你把所有的力气花在别人身上时,你会发现,问题总是永无止境。如果你换个角度,把力气用在对付自己的缺点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顿时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因为你将会变成一个消融问题的人,而不是穷于应付问题的人。

在个人责任的问题上,任何人没有理由给予自己推脱的理由,在统计工作中、在与企业的交流中,要找到自身切实的问题:为何报表迟迟未报?是不是自己在时间问题上催促的不够及时?为何企业答应填报却无动静?是不是自己在填报数据的问题上没有表达清晰。。。等等这些为什么,在问到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责任与义务连接在一起。

这本书的开头,有句话是我十分喜欢的,“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都要抱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在勇气的基石上,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无限扩张到生活中与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个人责任感的人生中

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体会 路亚霞 新星社区工作人员 2011-03-30 18:10:39 阅读35 评论1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街工委王凯艳书记的倡导下,全体工作人员每月都读一本书,原本只是为了应付而去读的,但当我读完《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读完这本书,冷静思索,深受启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全书中几乎不见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语言朴实无华,内容深入浅出,事例短小生动,道理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我自然就有了想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的切身体会。

那是因为看完书后,会让自己恍然大悟,在很多所畏的问题面前,不会钻牛角尖,不会一味的去责怪、去报怨。

看完书后也觉得心情很沉重,是因为觉得自己真的在某些方面显得很没有责任心。例如:这次环境卫生新伟街上了黑榜,我自责、我惭愧、身为一名社区干部和保洁员的家属这双重身份的我,并且还是从保洁队走出来的,不管谁出现问题我都不应该出现问题,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使我想起来书中那块大玻璃的故事,由于主人的拖拉差一点给孩子带来伤害。今天就是我的拖拉给街道抹了黑,我问我自己:“我的责任心到哪里去了呢”?我自己都这样我怎么去做好带头羊?记得在竞选社区主任的时候,我说过:“我只有做了社区主任我才有更大的感召力和感染了”,可现在我用什么去感召别人、感染别人?我惭愧,在这里我向全体新伟街道的居民和领导们说声对不起。没看这本书以前,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是保洁员的命不好,是新伟街道的命不好,不幸上的黑榜,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是我们的责任心不到位,是我的督促不到位,才导致了新伟街今天在名誉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王书记每次开会都一再的强调要加强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朋友学习。我觉得这本书真真正正的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一定认认真真的去学习,以书为镜、以人为镜,把每一件事情都和自己对比,寻找自己在哪里做的不好,发现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吸取书中的精华。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并凡事以别人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把百姓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把居民看成是自己的家人,肯付出、不求回报就够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人都失去了责任心,那集体力量又怎么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都是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就象我们社区,有10名工作人员,如果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不分你我,那么我们的社区能不和谐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和热爱。

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到社区已经半年了,我努力的默默地工作着,为了我的工作我可以付出一切,我用我的真诚感化着身边的人,用行动让居民从新认识我,我换来了居

民的信任,他们不再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有回报的。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当我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则不可能将事情做好;读完《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后,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有太多的“为什么”,承认个人责任的存在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它需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接受的工作,而不是知难而退、遇事就躲。总是为自己达不成目标找借口,以致最后别人不敢对你委以重任。

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坎的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话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书中有个服务生的故事很感人,他只是个服务生,但是却有人懂得去欣赏他。世界之大,你没有权利要求每个人的思想都和你一样,但你可以转变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欣赏他,接受他,我想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了,同时你也提升和完善了自我。

是的,有的人懂得欣赏别人,要懂得为别人喝彩,这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总拿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比,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别人的优点,脚踏实地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你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生就象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处处都是绿草茵茵,只要你的心中充满爱和包容,不再苛求他人,任何时候都将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用平和的眼光欣赏别人!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是阳光和雨露。

让我们欣赏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优点吧,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怪,那么我们新伟街团队精神的基石会越来越牢、越来越坚的。

篇2:QBQ问题背后的读后感

Yes, I can do it now!

正如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所說:《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利用許多小故事、小案例,從不同的角度談論「個人擔當」這個中心主旨,並且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落實方法。

在正式閱讀本書之前我決定每讀玩一個故事,都先自己仔細思考其中的問題以及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相信可以有不小的收穫。

1、個人擔當

讀完前幾個實例,我首先感到很氣憤,對於擁有這樣員工的企業,其前景可以窺見到不可能太好。可以明顯感覺到,實例中的員工在工作中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僅僅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完全沒有為公司利益考慮,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

任何一個毫無凝聚力的團隊和任何一個毫無團隊精神的員工都註定創造不出太大的財富,是註定沒有前途的。

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停止抱怨,工作中遇到任何問題都要積極去解決,而不是先考慮責任問題。勇於擔當。

2、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其實,我也相信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同時也是人的天性,但是人們同時又不十分理性,如果你也覺得為自己著想是對的,那麼你是不是應該這樣想: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是意氣用事,究竟哪個選擇是對的?

在明白了這些之後,我們就應該去思考如何在實際行動中去做到,這就是文中要說的,QBQ的三項簡單指導原則:

-—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把焦點放在行動上。

3、擊敗你生命中的裁判

抱怨沒有用,自卑更不可以,其實抱怨的久了就變成了一種自卑,就相當於在說自己不行。與其抱怨不利的因素和條件,不如把這些時間用在加倍努力上,強大到讓那些不利於你的因素無機可趁。擊敗你生命中的裁判

4、一次做一個選擇

抱怨不僅於事無補,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失敗,而且會影響到他人的情緒。所以,當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要堅定的只做出這一個選擇,不要有絲毫的猶豫和朝三暮四

5、主人精神

在工作的時候和他人接觸,你就代表著你的公司,你就是主人,你把公司扛在自己的肩上,公司自然也會記住你,那麼顧客更會對你和你的公司刮目相看。

6、團隊精神

每個人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你不能只看到缺點,你必須看到他人的長處,團隊精神就是把團隊裡每一個人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三人成虎

同時,不要去嘗試改變他人的不足,或者說讓別人適應你的想法和期望,你能改變的,只有救你自己,發現別人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凡是最終通過努力走向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堅持,言行合一的人,說道做不到就等於白說,永遠無法取得進步,反而會取得他人的恥笑。對於工作尤其如此,只有用心——真心實意的去對待公司這個團體,才能發揮出自己真正的能量。同時,如果真的有不滿也不要裝腔作勢,該怎樣就怎樣,說出來是最好的結果

7、寬廣的心

有很多話都在說男人的胸懷,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其實就是在說成大事者必有能容小時

What can I do now ? 的胸懷!所以,要想有一番作為,必須有容忍之心,這個也很好理解,簡單的相比較心中的遠大目標,然後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小事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8、QBQ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問問題!問問題之前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把責任放在自己肩上,如何改變自己,以接近問題的答案,并使自己變得更好

9、終極目標:行動

篇3:“手机”背后的教育问题

班主任没收学生手机,不仅是希望通过惩罚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期末复习中去,更主要的是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主、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为。该案例“手机”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实施个别化教育,化被动为主动

小张玩手机不算大问题,大问题是手机被没收后,回家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如何指导小张,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工作。首先要找出小张情绪低落的原因,充分了解小张的个性心理,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吐露心声,然后再提出建议。分析小张情绪低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小张对手机有依赖性;二是手机里可能有涉及小张的个人隐私或秘密,怕被老师发现;三是小张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案例启示我们,批评和惩罚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反省。本次事件师生之间矛盾没有激化,最终以学生“尽管不情愿,但自觉上交”手机和平收尾。但是,从学生回家后的精神状态来看,师生之间的谈话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引导学生、激励斗志的作用,学生也没有进行自我反省,因此,事实上还存在很多教育的后遗症。如何提高师生谈话的效果,改善小张同学回家后的精神状态?班主任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要耐心细致,深入沟通,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帮助小张同学转移兴趣点,比如,体育运动、看课外书、参加社团活动、小课题研究等;要找出小张同学的闪光点,不断赞赏激励,激发他的斗志和上进心。

二、反思班级管理问题,转班风正学风

闵老师所带的班级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即班级风气日趋不正。治标还须治本,班主任首先要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临近期末,部分学生行为有点涣散,尽管我在教室里三令五申不允许玩游戏,但玩手机的人数还是有所增长”。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该班级班风和学风出了问题。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小张的个别问题,还须从根本上去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班主任必须从转班风、正学风入手,打造讲正气、有追求、求上进的优秀班集体。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综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多方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如,针对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班主任可向班委会提议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设定为:合理安排时间,科学上网娱乐;可以组织开展“上网游戏利与弊”的辩论会;班委会可以提出倡议,让班级学生签订并宣读承诺书等,由班委与同学一起修订班规,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班主任要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凝聚班级力量,使它成为解决班级问题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家校联系与指导,化分歧为共识

案例中反映出小张同学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功利,这就需要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化分歧为共识。用不用手机,怎样使用手机,对学校的行为不理解,这其中反映出家长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其实质还是过分关注分数,轻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所以,即使这次老师将手机交还家长,之后也必须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目标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同时,最好家、校、生三方能共同交流探讨,以便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从本案例来看,当家长要求拿回孩子的手机时,班主任态度绝不能强硬,以免激化矛盾。但还回手机之后,也绝不能一了百了,因为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么,怎样才能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

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树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班主任在与家长接触中,要有意识对家长施以“多元成才观”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成才目标的期望必须符合实际,不能只看重孩子分数,更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另外,家庭教育需要智慧,此案例中,闵老师要指导家长提高孩子手机使用的适控能力,如时间限制、场所控制、契约式约定、学习指导等等。教师要传递良好的家庭生活理念,引导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家校联手,让学生学校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使家庭生活充满亲情且温馨。

篇4:问题背后的问题

这个事件对我的触动最大的,不是对方的来势汹汹,也不是会场的躁动混乱,而是销售部长面对这件事的态度。我十分不解,他怎么会想到劝我离开?发生这种事情,表面上看,问题是没有处理好与原经销商的关系。进一步思考,销售部长遇事的反应说明,他对处理类似的事件一直都采取逃避的态度。他真正需要处理的,并不是简单的厂商关系,而是自己已经习惯了的逃避问题的态度—这才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面对问题是先决条件。通常人们不愿意面对问题,是因为无法说服自己走出自我的那片“舒适区”。在舒适区内,我们经验丰富,事事熟悉,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那次事件对那位销售部长来说,就是远离舒适区的突发事件。他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之前从未有过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觉得无从下手,又不肯把脚向舒适区外迈一步,尝试着去解决。再加上会场上特殊的氛围,他一慌张,便下意识想到了逃避。我由此联想,从他对舒适区的依赖程度看来,可能在之前遇到很多问题时,他不想处理,就直接交给下属。因为一直没捅什么篓子,他也安安稳稳地坐在了自己现在的位置上,其实还是未熟透的“夹生饭”。

我初入职场的几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有一项工作,我可做可不做,如果躲过了,过不了多久,这个活拐个弯抹个角,最后多半会回到我这里,很少逃得掉。我曾见到过别人因为“躲事儿”,付出了未曾预料的巨大代价。我给这种规律起了个名字,就叫“初一十五”定律,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自从发现了这个定律,我在工作上极少再去躲什么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倒轻松不少,节省了很多纠结的时间。经手的问题一多,能力也增强了很多。

处理问题是核心步骤。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讲白了,老板雇用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把事情搞定。那天,我处理经销商的事情,有几点原则:首先是真诚,其次是了解对方的期许,最后是符合规范。最终的目的是两个字:转化。一上来我就说:“他们都说你今天是来闹事的,我不相信。”对方连忙否认,说自己不想闹事。我没有拉开阵势,他顺势偃旗息鼓,双方的关系一下子从对立转化成为统一。接下来就是聊曾经的合作经历和未来的合作机会。我适时提出,如果他现在确实有什么问题,我亲自帮他解决,被他谢绝,说日后找业务人员处理就好,然后便带人离开了会场。

这一切,都没有任何预演。生活从来都不给我们彩排的机会,一上阵就是动真格的。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用已知的经验来处理当下的事情。墨子云:“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往往并不灵光。这就需要我们怀抱开放的态度,用心与当下的人、事、物融合,迅速解析眼前的处境,应变出新的解决之道。

放下问题是为了去承担下一个问题。从市场上回到总部后,我先后在内部会议与全国各市场负责人会议上讲述了这件事的始末。一来让当事人从反省中总结经验。二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在日后遇事时能迎面而上,不要逃避。三来提醒大家不要在各自的市场上树敌。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你的敌人,最后他必然成为你真正的敌人;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你的朋友,最后一定会峰回路转,化敌为友。在商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谋事业发展。

至此,这件事就告一段落。我很喜欢英文一种说法叫“move on”,继续向前走的意思。职场也好,生活也罢,总是一事毕一事起,随时卸下,是为了随时出发。可能刚拐个角,下一个问题就扑面而来了,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在一个问题中沉浸太久。

篇5:《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态度摆正了,可说是成功者为成功找方法,而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为失败找理由。

有时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资源的不足而使工作进展不利,以前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可是当读到韦伯所说的话时,不禁豁然开朗起来,受到启迪后发现的确如此。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完成工作时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并越来越容易完成工作。换个角度,将注意力放在不存在的事物上的时候,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及早收回自己的资源。想改变现状的最好方法便是努力在框架内获得成功。成功把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成功属于那些为了成功而修炼自己的人,成功不属于那些只会抱怨的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自我修正能够打破各种不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的自我意向或者思想产生持久的变化,帮助我们达到目标。在自我修正中,大多数的人都想获得成功,击败你生命中的裁判告诉了一个哲理:如果你想赢,别抱怨那些无法掌握的事,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让自己足以厉害到击败生命中的裁判,击败对手靠实力,击败自己靠超越,击败裁判?仔细思考一下,无论我们试图成就什么,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等等我们去克服,而且往往是无法掌握的障碍,别把注意力集中在障碍上,只有不断努力地充实自己,那么不论裁判多么不公平,我们依然能成功,如果想赢就得厉害到能去击败裁判。

篇6:《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责任是个人成长的动力。

人从出生开始,就负载着大小不同的责任,小时候负责健康成长,青年时期负责充实自我为往后工作做准备,成年后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责任是成熟的标志。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也是值得信赖的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弘扬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当代青年人社会责任的写照。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能是好领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责任是一个社会有序、和谐运转的前提和条件。古人也有很多关于责任与尽责的佳话:“读书者,当闭户发愤,只愧学问无成,哪管窗外闲事;务农者,当用力南田,唯知及时耕种,切莫悬耜妄为;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务以技能取利,勿生邪念旷闲;商贾者,当竭力经营,一味公平忍耐,毋以奇巧欺人”。

责任意识平常而朴素

责任意识并不惊天动地,它表现得责任意识。然而,正是这种来自各个阶层普通民众的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共担,才凝聚起我们战胜强大困难的力量。最典型的,这种责任意识表现在那些坚守工作岗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有了他们的忠于职守,才使我们的社会得以维持正常运转。置身于社会,每一个成员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他人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我们也逐渐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爱别人,也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篇7:《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这本书其实是给那些上班族、员工之类的人看的,我看是因为我觉得很有趣(虽然有点艰深看不懂),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是在教我们问问题时,不要问烂问题,不管是问别人还是自己,这个问题里最好要有:一、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二、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他们、我们、你或你们。三、把焦点放在行动上。比如说,我能做什么?就是最佳范例,这句话以什么这个词来发问,包含我字在内,并把焦点放在行动上。

摊开这本书时,翻到目录,你会看到做更好的抉择、问更好的问题、烂水手责怪风向、领导者不是问题的解决者等等的,只要看目录就几乎可以知道他在讲什么,所以我觉得很有趣,大家看了也会跟我一样的,大部分的人看到书的标题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大概就会认为它是厚又字很多的书吧!其实完全相反!他不只薄而轻,每一页的字也不会多到吓人,还有几页几乎只有三、四行而已呢!也有插图,不会翻到每页都是字,而头痛。

每个人其实都很常问坏问题,不外乎是因为怕有麻烦上身,而把错误都推给别人,不管是别人的错或是自己的,都要反省。如果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又把时间浪费在抱怨、责怪……等负面想法里,永远找不到出口,这也是我们要反省的。

篇8:拆迁恶性事件背后的问题

一、财产的社会性决定了私有财产权益的使用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德国学者耶林早就指出:“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财产, 特别是独立于社会利益之外的财产。历史已经反复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社会公共利益内涵是近现代所有权观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财产权系自法国大革命以来与平等权、自由权并称的三大古典人权之一, 是个人生存的基本权之一, 如同自由、平等一样。法国《人权宣言》第17条规定:“财产权为神圣不可侵犯之权利, 如非因法规定之公共需要, 并给予适当补偿, 不得剥夺之。”即保障私有财产权, 只在有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 且给付相当补偿, 始可征收为公用。20世纪以来, 由于资本主义过度发达, 而引起贫富不均现象, 造成劳资对立等社会问题, 各国对财产权之看法不再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而是要加以限制。

正如学者们所言:财产权是由社会产生的, 人们只有经过分享他们作为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财产所有权人, 也就是说财富的拥有者, 基于其占有的事实, 要履行一种社会责任, 如果他没有履行这种社会责任, 国家就会干预并强制他履行以使财产的使用合乎其本性。享有土地和房屋本身就意味着对社会和自然承担义务, 这种义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应当受到强制性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同时也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每个人都应有一个道德是非感———都应是国家法律的守护者和执行者。

二、法律是一种秩序良好的社会里促进公民幸福的道德规范

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征收权也就成为政府或主权范围内全体人民手中最高最直接的财产权。它赋予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据法律的规定重新占有财产的权力。

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在宪法的基础上, 从民法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征收权的法律特征:

1. 公益性。

第42条第1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2. 补偿性。

第42条第3款规定:“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应当给予拆迁补偿, 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居民房屋的, 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 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 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

3. 正当性。

第42条第1款规定:“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4. 强制性。

第7条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 应当遵守法律, 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5. 可救济性。

第32条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 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从这些法律条款里, 我们不难得出城市房屋征收的结构要件:

1.征收房屋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2.征收房屋的客体是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物权;

3.征收房屋的补偿权利人是拥有被征收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单位和个人;

4.征收房屋的补偿义务人是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或其他征收房屋的收益主体) 。

也就是说, 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主要是社会的发展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依据法律规定可以强制取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物权, 并给予其公平补偿。

三、公平补偿不是以自己意愿为转移的市场评估价格

房屋征收行为中, 在回答了房屋征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之后, 需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征收房屋的价格是否是公平补偿。

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所确定的拆迁补偿标准———房地产市场评估价, 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标准是一致的———房屋被征收时的合理市场价格。合理市场价格不是每个房屋所有权人赋予其财产的价值, 而是被征收房屋所在的经济社会范围所赋予的价值, 也就是说, 合理市场价格指愿意购买人将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愿意出售人的金额。其目的是把所有人置于财产没有被征收时的经济地位, 而不是自愿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时的地位。合理市场价格一般由被征收房屋或者与被征收房屋同区位、同结构可比房屋的出售价格予以证明 (房地产市场比较法) 。如果被征收的房屋很少有可比的案例而难以确定合理市场价格, 一般将使用其他合理公平的房地产市场评估方法予以计算, 如取得替代物的成本。

一般意义上, 房屋征收的补偿标准不应低于其房地产市场评估价, 也不应高于其市场评估价。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 确有另一种高于其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的情景———确保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在一个文明社会里, 政府以及生活富裕的社会成员都有法律上或道义上的责任去救助穷人。我们现行的房屋拆迁最低补偿标准、最低安置标准和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救助等都在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 拆迁问题不单是《房屋征收条例》何时出台和怎样出台的问题, 更有政府和民众需要反省自身行为的道德问题。但是, 政府和民众相比, 更应有所作为。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征求意见稿) 》的修改而言, 本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作为出发点来考虑:

1.发展是首要的公共利益。要处理好发展与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关系, 顺应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发展中解决变革期出现的社会矛盾。

2.公众参与是充分体现公共利益的方式。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 过度参与甚至替代是世界发展史证明失败的社会变革之举。

上一篇:高四励志名言警句下一篇:学校法律顾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