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童年的散文

2024-04-22

久违童年的散文(精选14篇)

篇1:久违童年的散文

久违了,我的童年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个总想去怀念的童年。

——题记

清理房间时,无意中翻到一个已经布满灰尘的箱子。轻轻地拂下上面的灰尘,打开,原来是我童年的玩具。拿起一个风车,戴上一个花环,童年尘封的记忆就此打开。

久违了,我的.童年。还记得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吗?那时候,我还小,还是那个被妈妈拉着手才能跑的小女孩。应该就是在那一次吧!我突然学会了走路,兴奋的不行,小手拉着妈妈的大手,绕着天安门到处跑。模糊的记得那时的我脸上洋溢着笑容,在我眼里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处处盛开着美丽的花。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美好还依旧存在。

久违了,我的童年。那次去植物园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哥哥拿着一瓶泡泡在玩,我瞪大眼睛好奇的问:“妈妈,那个飞着的小圆球是什么啊?”妈妈为我解答了以后,我撒着娇想让妈妈也给我买一个。走到一个摊位前,我吮着手指对阿姨说:“阿姨,我要一个那个泡泡。”阿姨一看我这么?可爱,就笑着说:“阿姨不要钱了,拿去玩吧小朋友!”我竟当真了,拿起一个泡泡就一溜烟的跑了。妈妈无奈地付了钱并埋怨到:“唉,这孩子~”。

久违了,我的童年。每逢春节,回到老家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新买的鞭炮拉着姐姐弟弟什么的一大群一起玩。我们甚至还玩出了新花样:我们把鞭炮放在瓶子里点着,然后就把瓶子炸来了花。有一次鬼马精灵的我们还想出了一个歪点子,把点着了的鞭炮扔到鸡舍里,把鸡吓得乱飞,从而引的我们哈哈大笑。不巧的是,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奶奶看见了,我们也因为自己的调皮挨了一顿骂。

久违了,我的童年。放下风车,卸下花环,再一次看着那箱玩具时,不禁潸然泪下。童年的美好充斥着我的心。只可惜,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篇2:久违童年的散文

我的家乡并不远,最多只用坐半个小时的车就可以到。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回去看外婆。外婆家有个小菜园,那里简直就是我的天堂。

随手拽下根黄瓜,放在井水里捞两下就可以吃了;随手捡起两石子,学着别人打水漂;随手拿起塑料袋用线串起,蠢蠢地放风筝;随手搭着两块砖,我以为自己也能盖房子……

玩累了就坐下,随处都有大石头,看看远处的山,想的却是中午吃什么,玩什么?

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一切压力,没有父母的唠叨,没有课堂的`严肃。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那时的我仿佛是一只蜜蜂,每天早上自己很早就起床,玩到晚上吃饭。

可是如今,我回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少,有时候才回去两天,便要赶回家里去写作业。我想念我的童年,那段天真无邪、活泼悠闲的日子。

我一直记得,上一年过年,我们一家人去外婆家过年,可是仅仅待了两天,剩下的日子都是在拜年。

在上个星期,我父母忽然带我回外婆家,外婆有事需要出去一趟,爸爸妈妈陪着外婆一起去,我自己在家门旁玩。

我开心的不知道做些什么。啊,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我一直以为我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过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了。

我像小时候一样坐在石头上,看着远处的山,却在想着我的作业。

我过的的确是像童年一样的生活啊,可是那份满足呢?那份快乐呢?它们去了哪里?我久违的家乡啊,为什么童年时的感受都不见了呢?

我想,人都是会改变的,但那份美好的回忆是不会变的,它一直存在我的心中。那份童真一直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灵中。

篇3:久违童年的散文

关键词:季羡林,缺失性童年经验,孤愁

季羡林幼年被迫在封建父权传宗接代影响下的, 与自己的生身父母分离。在对作家创作有着制约关系的先在意向结构的构成中, 父母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 并不一定是作家的生身父母, 也可以是在实际情况中其他代替父母角色给予父母之爱的人。如果说, 在济南叔父家的生活经历, 给予他的除却物质丰盈之外精神上也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那么济南的生活对于他而言便是丰富性童年经验, 但事实并非如此, 正如季承在《我和我的父亲》中说道:“生活改善了, 精神上的压抑却使他难以忍受。”这种缺失性童年经验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季羡林缺失性童年经验的形成

1917 年, 作为季家唯一男嗣的季羡林被父亲送进了济南城叔父家, 开始漫长的十三年的寄居生活。“父亲满六岁的时候, 叔祖父和祖父商量, 把他从家乡接到济南为的是让季家的独苗男孩好好读书, 传承子嗣。”而这段生活经历, 给幼年的季羡林情感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影响了他的一生。

叔父, 季嗣诚。这个跟父亲一样在贫穷乡下长大, 迫不得已出外讨生活的叔父凭借自己的勤勉好学, 不但谋到济南河务局的职务, 也成了当时山东治黄四大名工程师之一。就像季羡林散文中回忆:“叔父是个非常有天才的人。他并没有受到过什么正规教育。在颠沛流离中, 完全靠自学, 获得了知识和本领。”[1]这个不甘人后的年轻人自从进了武备学堂, 就走上完全不同于哥哥乡间务农的命运道路, 也为以后季羡林人生的转折埋下的伏笔。他自恃清高带着些许才气带着意外中奖所得重新回到了济南, 又进了河务局, 并且娶了学堂教官的女儿为妻, 在济南安家置业, 站稳了脚跟。

在池塘里摸爬滚打的野小子带着对大城市的惊奇与远离母亲的恐惧走进叔父家。对于这个唯一的男孩的教育, 他是颇为上心的。刚到济南时, 便送进一家私塾, 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 便转入了新式小学济南一师附小。这是一个在季羡林成长过程中充当实际父亲角色的人, 他的全力支持才使季羡林衣食无忧地完成了学业。正如季承所说:“叔祖父不是一个恶人, 但也无意另眼看待自己的亲侄儿。而且叔祖父天性使然, 为人极端严肃刻板, 平日总是板着脸, 很难看到笑容。”[2]因为不喜寓言, 武断专制给季羡林转了学。他自学勤勉, 通过自我的努力得生活境遇的改善, 这样的传统男性自然会在心理上十分强势, 以致他在家中有绝对的权威, 不容侵犯, 又加上“叔父脾气乖张”, 这对幼年的季羡林而言, 在这种强而有力的父权影响下养成了“不闯实、胆小怕事”的性格, 以致在十八岁娶妻的时候, 一方面是对叔父的感恩心理使他言听计从, 另一方面就他的性格与叔父对他的影响而言, 他也不敢对叔父的决议有任何的反抗, 顺从地娶了叔父同事家的彭家三姐开始造成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无爱婚姻。

但在经过了远离母亲, 寄人篱下的生活之后, 季羡林犹如站在人生情感的荒漠之中找不到跟人生之“轴”。这种缺失性的童年经验相较于丰富性经验而言, 更容易因其心理上处于“感觉剥夺”的缺失的状态, 变得高度敏感, 对极微小的刺激也会作出强烈的反应, 并伴随着认知异常活跃, 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对季羡林而言, 这段寄人篱下的童年经验对他以后的人生孤独境界的认知体现的最为深刻。

二、缺失性童年经验对季羡林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综合他者记述与季羡林自述, 我们看到的一个寄人篱下的孤独儿童形象。在叔父家的生活遭遇使这个野性小子渐渐收敛起自己的儿童的天性, 在远离母亲, 远离家乡的心理缺失中, 变得敏感孤独, 作为童年的缺失性孤独体验因其寓含了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况味, 缺失、不幸、苦难则使人长久地沉思, 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表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的真实而深刻的人生意味, 可以清晰看见孤独意识作为贯穿他一生的思想潜流在散文中的表现:人物世界的孤愁与家庭情结的疏离, 可以看出在幼年的这种缺失性童年经验影响下, 作为作家的季羡林而言, 在寻求生命的意义是, 转向了孤独。

安东尼斯托尔认为,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想象世界, 并且带有想象成分的兴趣对许多人来说, 与人际关系同样重要, 同样赋予了人生意义, 而且“那些具有天赋, 并曾因某种原而度过极孤独的童年的人, 想象能力常常特别发达。”[3]童年经验中的缺失、不幸、苦难经验对人们本身具有一种吸引力, 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表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的真实而深刻的人生意味。

这在他早期的散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的早期散文作品从整体上看, 充满了感情上的空虚感, 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意识, 虽洞察并不深刻, 但孤独之中带有忧郁, 寂寞, 无助的苦痛, 多表现多描写社会上孤单的人群, 表现为外部环境的勾勒、孤独意象的表达、人物命运的悲凉结局。散文创作的基调是孤苦、压抑的。

一棵“苍老的枸杞”, 是“我”初到北平时的见证者, “这古老都市的影子, 便像一个秤锤, 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中”, 在这条刚刚开始的人生找寻路上, 面对新鲜事物踟蹰不前, 不知如何应对, “仍然非常迷惘而有点近于慌张, 眼前的一切都仿佛给一层轻烟笼罩起来似的”[4]看不清方向。 (《枸杞树》)

一位孤独的老人, 是“我”初到济南时的恐惧来源。但是熟悉之后, 这位最后孤老的人让我看到的却是, 生的悲凉:“从人生的路上跋涉着走到现在, 过去式辛酸的, 回望只见到灰白的一线微痕;”到了老年之后:“将来呢?只要一看到自己拖了孤零的背影蹒跚地向前走着的时候, 走向将来, 不正是这样一个情景么?在将来能有什么呢?没有希望, 没有花。”[5] (《老人》, 1935 年)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中的王妈, 一个丈夫早逝, 受妯娌排挤, 到大城市里帮佣的老妇人。她年轻时的刚强、能干和诸多的美德都抵不过现实, 在垂老的暮年仍需要出来谋生, 有一个儿子在关外谋生, 却是个只知道要钱不管母亲疾苦的不孝子。从小觉得孤独寂寞的“我”在黑夜之中听见她低咽的叹息, 仿佛得到了被解脱的痛快。这种孤独的共鸣之中, “我”逐渐看透了:“我知道在每个人嘴角常挂着的微笑后面有着怎样地冷酷, 我看出了大部分的人们都给同样黑暗的命运支配着。”[6]

因此对先生散文阅读中, 总在某个不经意间体会到他作为智者在人生体验中的一丝孤独的苦涩。

注释

1[1]季羡林,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季羡林散文全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2页.

2[2]季羡林,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季羡林散文全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4页.

3[3][英]安东尼著, 张嘤嘤译, 《孤独——回归自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4[4]季羡林, 《枸杞树》, 《季羡林散文全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5[5]季羡林, 《老人》, 《季羡林散文全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篇4:久违的寒冬,久违的雪

到了加拿大,我领略了这里怡人舒适的夏季风光,可是,我更期待的是真正的北国风光,是伴随着大雪的圣诞节。

12月初,温哥华市气温降到了零下七八摄氏度,我暗自庆幸期待中的天寒地冻就要来临了。可是大半个月过去了,却丝毫没有雪的影子。

圣诞节那天,我坐在家里看着关于圣诞节的电影,电影里几乎每个镜头都有雪。

第二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睡懒觉,妈妈突然敲开我房间的门,笑着告诉我:“下雪了!”

我立马从床上蹦了起来。打开门一看,地上积雪有十多厘米厚,左右邻舍已经拿着铲子在自家门前铲雪了。我有点愤愤然,如此漂亮的积雪干嘛那么着急就把它破坏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家有责任把自家门前的雪铲干净,否则的话,路人在你家门前摔倒,得由你负责。我激动地扒了几口饭,出门去铲雪。

踏在洁白松软的积雪上,我有些不忍心,但也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铲雪并没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辛苦了一个多小时,出了一身汗,才把院门外一段十来米长的人行道上的雪铲得差不多,人行道两旁堆起了两堵高高的雪墙。

院子里还有厚厚的一层积雪。一个美妙的点子从我头脑中蹦出:堆个大雪人!从小到大我还没堆过真正的大雪人呢。我尝试着用一个小雪球在雪地上滚,很快一个大到我抱不起来的大雪球出现了,以这个雪球为基础的雪人很快就堆成了,足有1.4米高,我找来胡萝卜和树枝,帮雪人打扮一番,有生以来亲手制作的最大的雪人便大功告成了,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圣诞假期过后,该开学了。因为加拿大的多半地区冬天经常会遇到大雪,所以教育局专门有个雪天公告,根据下雪情况决定学校是否停课。开学那天早上又下起了鹅毛大雪,我打开电脑,查看教育局的网站,可通告说温哥华学校今日开放。

可恶!去学校的路上我滑倒了两次。好不容易到了学校,没人有心思上课。看着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我们开始打赌教育局什么时候会通知学校让学生回家,有的说第二节课前,有的说中午,所有人都坚信这一刻一定会到来。

第一节课下课了,没接到回家的通知。我们的老师居然说要组织全班到校长那儿闹事。“We wanna leave!我们要回家!”的口号声在教室里传开。

果然,第二节课刚上了不到5分钟,广播里便传来校长的声音:“同学们注意,接到教育局通知,温哥华学校全部关闭,请大家尽快回家……”

接下来便是“胜利大逃亡”的欢呼声,大家拎起书包,挤出教室,没人听到校长后面还说了些什么。真是激动人心!

第二天,听一位从蒙特利尔来的老师说,这点雪根本不能称之为雪,蒙特利尔、多伦多那一带下起暴风雪来,一夜之间积起一米多厚的雪很正常,有时还会有几米厚。第二天早上起来,绝对别想找到你的车在哪儿,那才叫好玩呢,温哥华下了这点雪就大惊小怪的,真是少见多怪。

篇5:久违的春色散文

好像才开始暖和了,那望不到头的旷野,突然一夜间绿了。星星点点的小花,点缀在那儿。人的心情变好了,环境起变化了,人的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年一度的春天,来到了山城,山城淹没在雨的海洋,花的海洋之中。春天如此美好,美景又让人流连忘返。有时趁着美好春光,踏青来到山岗,在那儿漫步。花香扑鼻,彩蝶飞舞,鸟儿成群。蓝天白云朵朵,山间青草茵茵,这个美丽的.地方,曾勾起我多少次的回忆。

五月桐花开了,在小路上行走,闻着那奇异的花香,走了很远很远,都能闻着。

柳树快发芽了,春风吹的人睡眼朦胧,趁着春光美好,到山上庙里烧一炷香,磕几个头。或者到田间地头,深耕翻土,发现土都是热的,烧脚底啊!

春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山间的桃花,淋湿了小院里雪白的梨花。走在路上,泥泞不堪,行人打着雨伞,来去匆匆,觉得春天来得早。只要时间允许,自己就在外面忙。总之,在外面打工,就比呆家里强。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农民这时候特别忙,除过田间地头,就是外出打工。

农民也不图啥,只要能挣到钱,再苦再累,也划算。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村前有地,村后有林,农民依靠这几分地,和成片的山林,就能养活一家老小。

篇6:情感散文:久违的开心

自从进入初中以来,开朗的我变得一天比一天沉默,自闭。最终,我从一个开朗的男孩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宅男!

今天(201x年8月14日),我自己在家憋着无聊,于是自己去离家不远树林里逛了逛,在清静树林里,感觉身心一下子就完全放松了!或许是突发奇想,我爬起树来了,弄了好一会儿,结果愣是没爬到树上,一气之下就不爬树了,又玩起了翻跟头,这次倒是挺幸运,翻了好几个,竟然没摔,我想肯定是上帝保佑!

翻了几十个跟头,累的满身是汗,便回家了。回到家发现表妹和表妹的表妹正在我家玩呢,于是喝了口水就喊上表妹去树林玩了,我在树林翻跟头,爬树,表妹也在一旁爬树,玩了一会,我去树林边上爬一棵小树,没想到上了一米多失手摔了来了,悲催啊,幸好离地面不高,否则我就惨了!……

在树林里玩的正开心,突然来了几个个朋友来找我,我和朋友们聊了一会就和朋友们去我所在的初中,我表妹也回家了!

走了一会儿,我们就到学校了,我们一看学校门口全是老师,没敢进去,于是就从后门偷偷溜进了学校,在操场里,看到了很多打篮球的学生,这让我们为之震惊,因为打篮球的学生太多了,这时一个爱篮球的朋友匆匆跑了过去看打篮球的,因为他的手受伤了,所以没能打球,只能看球喽。而这时,我则是匆匆跑到了操场的墙角,爬上了学校的围墙上,站在围墙上的感觉非常爽(因为这是学校最高的墙),我在围墙上溜了大概100米就下来了,和朋友们回合之后就又从后门溜了!

走的时候和来的时候可是有点不同,走的时候,我们是爬到学校学校的围墙上走的(出了手受伤的那位同朋友),在上墙的时候,有一位朋友爬了半天愣是没爬上去,这是我怕们都被他爬墙的姿势逗得哈哈大笑,这位朋友在我们的.帮助(这里指精神上的鼓励)之下又爬了好一会儿终于爬到墙的上面了!

我们在墙上朝学校外的方向走,快到后门的时候,我们就为如何下墙发愁了,我看了一会儿墙的下边,直接跳了下去;那位在我们帮主之下才爬上墙的朋友则是抱着电线杆滑了下去,这次他又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此时,墙上还有两个朋友,他俩不敢跳,也不敢滑下来,只好走到后门的门口处从墙上走了下来(学校后门处的墙塌了,有道斜坡,所以可以走下来)!

出了学校后,我们就各自回家喽!

篇7:久违的重生散文随笔

最近的天气,糟糕的可以。寒风袭卷着尘沙,放肆地乱撞,让人很难琢磨它的用意?初春在寒气中缓缓地走来,拖动着它特有的生气,召唤着那些沉睡已久的,还有那些新生的灵魂。

一觉醒来,已经是人去楼清,空荡荡的房间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味道。

是寂寞?还是孤独?这些词对于我来说似乎有些太腻,也许用凄凉来形容更恰当些。窗外的阳光温柔地亲吻着苏醒的精灵,让一切存活在无间中的是非,都随着黑暗一起蒸发掉。

一切又是崭新的开始,所有的遭遇都是未知的命运,我们无法选择自己要去面对的世界。越挣扎,越堕落风中的树枝摇摆不定,像一只只大手,疯狂地在为大地挥舞。

不管明天描绘的是什么?也不管终点在哪里?望着它们,我有些自叹不如,它们是那样的坚定,又是那样的自信,仿佛它们是神,是来自一个陌生的星球,而它们来的目的就是要解脱那些已经被剥夺生存权利的生灵。我有些惧怕,说真得,我不知所措。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自己应该走的路,甚至连一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我真得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他还能否会被称作为人?至少在某种状态下,他已经没有了人的约束,已经是自由的,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让很多在规则中的人们羡慕不已。沉浸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都应该变得更加成熟一些,不是为了什么,也许这就是做人应进的职责。

我们无法打破这样的规律,也没有这个权利,只有任凭它随意摆布。打开收音机,播放着熟悉的,连自己都可以忘记歌词的歌曲,那缓慢而又震撼的音乐,却只能暂时麻痹我的心情,还有思绪。仿佛那一瞬间,它让我回到了小时候,那个年少无知,却又是张扬个性,爱冲动的年代。我们自私地挥霍,任性地占有,虽然有小小的梦想,却无法驼动沉重的,满载希望的壳。但那也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所有的回忆立刻坠落现实,显得那么沉重,那么失落。看着时钟滴答滴答地努力奔跑,看着天边几片云朵轻柔飘过,我却感觉不到,那来自地平线的呼唤。

甚至怀疑它是否真得存在?

我曾经几次问自己,永远到底有多远?我也曾经几次问自己,哪里才是伤感的终点?可是,当我找寻答案时,才发现原来它已经随天边的落日一同沉沦,模糊的无法显现。我拼命追赶,跑的筋疲力尽,却连它的影子都没有抓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我的视线,一点点的消失。

从那一刻起,我才明白我永远也找不到答案,我的世界将会是空白一片,任凭我怎么努力的描绘,它都依旧是空白的。我的思绪像风一样飘忽不定,偶尔落在枯萎的枝头,也会为那凋零的花瓣哭泣,晶莹的`泪珠随着冰封,一起被时间定格在历史的天空中。和所有没有意志的人一样,我们都是没有明天的病毒,在相互拥挤的都市中,我们很难用仅有的微笑去填平寂寞,也很难在这个不属于我们的空间生存。

晌午的风渐渐平息,远处的海水也开始活动筋骨,我很想走到海的尽头,如果没有陆地,那会是什么?人都有好奇心,而且情愿被它牵引着在迷茫中寻找错误,然后在错误中得出经验。这是人类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那我的财富是什么?应该确切地说,我有财富吗?我的财富在哪儿?难道我眼前的一切就是我所拥有的财富吗?在我的记忆里,那些特殊的元素似乎也只是摆设而已,在潜意识里,这些物质并没有被激活,而是处于沉睡状态。

天空中突然悬浮着数不清的问号,刺激着我的恐惧细胞,不断地沸腾。

篇8:一个久违了的感动散文

人这一半辈子轻轻的走过,总要遇到那些个人,经历那些事,这是一种必然,却又是一种偶然。

有那么一种与你有着千丝万缕情愫的人,她们叫做你生命的二十万分之一,是一群可以为你付近青春、抛尽韶华的逐梦者。

这是一种注定了的美丽,早已摆脱尘世的牵累,远握着住了你的未来。人从第一声哭泣开始时,便会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介入到你的生命,和你一起、和世界漫步。于这莫名中,你渐渐目睹了人世的精彩,渐渐地品尝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渐渐地享食了人间烟火……

可是,当你认为一切就这样默然的时候,你才突然意识到你的生命即将结束,像一棵风干了的大树,就要倒在没有青荇相伴的落寞深处,没有足迹的时间流里。在这最后一刻凝然的目光中,你终于明白,你一直不曾拥有过这个世界上最珍贵又最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那即是幸福。

然而存在的终究不存在,你当然不愿做一棵痴情的大树。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后觉它的珍贵,人虽然就在这种淡淡的空气中沉浮着,总要失去一些难以割舍的东西,丢掉一段尘封的回忆,走上那么一条不那么好走的路。但这仿佛是一种必然。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遇到那么些个对的人。

那是能令你笑、令你哭、令你一刻也离不开,令你一日不见就心痛难忍的人。那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来自于你的那二十万分之一。

在一路繁华中萌芽,在紫陌阡尘中赏尽人间风景,却从未留恋过的她,早已注定了与你今生的牵挂和等待的维系。在这段时光里,她和你一样,走过了一座很长很长的桥,她深知擦肩而过的痛楚,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做情深缘浅,她看到他们轻轻地走过来,又翩然归去。有那些个终于回来了,有的人却真真切切的隐去了。尽管如此,但她知道,对于两个人来讲,不期而遇是一种美丽,可长相斯守更是一种超越美丽的永恒。

当一切就这样回归默然的时候,棋局终了,他遇到了她……

故事仿佛就要以这种方式结束,苦守菩提,寻寻觅觅终归一个“等”字了然。

于是伟大而又痴情的人终于明白:

当一个人的生命在花谢花开中悄悄燃烧着的时候,冥冥之中早已为你埋下了一颗有希望的种子。在你快乐,痛苦中悄悄萌芽,在你终日与海风作响,与天空对语时,汲取生命的情份。她不会是一株硕大紫红的玫瑰,却也不是一朵沉郁的丁香。在那个阡尘不老的红尘中。那是一种无言,让时间沉默着,让世人忘了有多久的风景;让该上演的.上演,让该落幕的落幕;让已经很幸福的人儿黯然神伤,却让孤独漂泊的影子莞尔一笑。她的使命是冲开累世的寂寞,轻轻解冻被冰封了千年的心。让我们目睹人间第一幕叫做相濡以沫的深情。

从此不再独自一人流泪,不再听歌听到一半突然哽咽下来,从此不再奢求那些做过的梦会真的羽化成一只蝴蝶飞来窗前…

今世就在此刻。如果你是他或是我,我猜你会轻声呢喃着,对着白云,对着大海,对着天空,捎上一句久违了的祝福――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篇9:久违了,书信散文

电话便于沟通信息,书信易于表达感情。终因电话联系方便,亲朋好友之间的书信越来越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再也没有收到过亲朋好友的书信,书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淡去。今日有幸见到久违的书信,好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战友,像离家多年的游子回乡见到了亲人,内心充满喜悦。久违了,书信,我的老朋友,我会永远怀念您,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不会消失。

——题记

有一天我整理书籍,突然在箱底下翻出一包发黄的书信,我非常惊喜。我曾几次清理书信,将过时或没多大意义的书信烧掉,凡有点文采或记事、说理的书信单独放置。这些逃过烈火的书信,我倍加珍爱。我不时打开包,翻阅着久违的书信,仍激动不已,好象又回到了失去的岁月。

几十年来,我像个游子,远离家乡在外地读书、谋生,与父母、妻子、子女和亲朋好友天各一方,书信成为我们之间沟通思想和维系感情的唯一纽带。鲁迅先生就将他和许广平的通信编辑成《两地书》;彭雪峰的夫人曾将彭雪峰在战火中写给她的书信,放置在特制的木箱内,希望有朝一日也像《两地书》似地予以发表;诗圣杜甫在父子分离的战乱年代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佳句。作为普通人,我也有过“为盼书信望穿眼,见到书信泪粘襟”的情景。

1959年我在北京化工学院学习时才开始写书信,人在他乡倍思亲,由于思念父母和亲人,所以书信逐渐多起来。那时我的家信除了报平安外,还写了北京见闻,“十年大庆”观感及见到毛主席的喜悦,还有那些我从未吃过的美味佳肴,也不厌其烦地加以介绍,想让家人分享我的幸福和快乐。可惜父母没有文化,从不给我写回信。

我盼回信是因为我离家时我的二女儿患有重病,危在旦夕,当时我不得不离家去北京化工学院报到,不知闺女现在病情如何,我心急如焚,盼望早日接到家信。过了几个月,我终于接到三弟的简短来信,说我女儿病已痊愈,我高兴得热泪盈眶,夜不能寐。

1960年困难时期,家乡遭灾荒,户户缺粮,靠政府的救济度日。为减轻家庭负担,18岁的二弟去内蒙找活干,14岁的三弟随人去湖东讨饭。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以野菜和树叶充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我在学校干着急无能为力,用书信去安慰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只好从生活费中挤出3块钱,“违法”地夹在书信里寄回家中。弟弟来信说,当时家里刚发下20斤购粮证,正愁没钱买粮,见信里面有3块钱,解了燃眉之急,父亲泣不成声地说:这钱是儿子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还是儿子想得周到啊!这封夹钱书信我永远也忘不了,它永久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三弟初中毕业会写信了,我们之间才开始用书信互通情况。我不断从家信中了解农村的变化,知道农民丰衣足食,家家户户盖上了砖瓦房,村村通上了柏油路,种田机械化,出门有公交,农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村的山河换新颜。是家书使我与乡亲们心心相印,命运相连,我为父老乡亲们高兴,也感谢党的富农政策。

正想着,我突然看到一沓发黄的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北京知青给我的回信,我的思想又回到过去的岁月。

1975年,我们北京化工学院的15名教师被下放到京郊平谷县英城公社劳动,同时负责北京知青的教育工作。韩永红是我的学生之一。她是唯一一名高中毕业生,热情好学,积极上进,一有问题就向我请教,我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第二年,我调到华北石油学校工作,和韩永红仍有书信往来,后来慢慢失去联系。这时见到她的信,更激起我对她的想念。不知她现在的如何。

下面是韩永红给我的来信:

尊敬的孙老师:

您好!看到了您的来信,我们非常高兴。信中得知您的工作已经调动,虽说咱们今后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我们还是为您高兴的。今后您若有机会到京出差,一定一定要到我家(韩永红家)来玩。

与您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您的印象却是很深的。您那沉稳、乐观以及对待革命工作满腔热情的态度,使我们久久难以忘怀,我们一定要像您那样朝气蓬勃地干好每一项革命工作。

秀琴的工作没有变动,她的组织问题还没有解决。永红现在的处境比前一阶段有所好转。75年插队的知青已经在12月份走了一批,永红没有报名,原因是她觉得工作不太理想(全是二商局站柜台),咱庄给了16个名额,只走了9个。

望回信,有机会来我们这里玩。

李秀琴、韩永红

1977年1月23日

孙老师:

您好!您的两封来信我都收到了,内情尽知,望您原谅我没能及时给您回信,原因是很多的,给您写过几次都是只写了一半写不下去……

现在英城公社大平大整土地已经开始了,劳动全部集中到了果各庄。我于本月中旬被公社抽到了会战指挥部当广播员,体力劳动虽说减轻了许多,但脑力劳动增强了。每天工地上广播4次,我们写稿有时写到深夜。民工们现在很艰苦,每天披星载月的苦干,看了他们的干劲我深受感动,因而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办好广播,尽量办的生动活泼,让民工们爱听。我现在天天吃住在工地,和公社干部打交道,大约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村。

不废话了,转入正题把!关于大学报考,我现在一点准备也没有,因此我不准备去碰了,我觉得自己不是上大学的那块料,您和王老师的一片心意我全理解,只是我这个人太不争气了,现在功课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捡起来很困难,您们不必为我操心了。

孙老师,您现在工作紧张吗?尽管分别很久,但我始终总是想念您,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您都是我最理想的老师,我多么愿意在您的帮助下一道工作啊,只是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孙老师,您一定要教育您的孩子好好学习,千万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度过自己的青春。要让他们在学习上发奋努力,力争今后考取大学,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有意义。

孙老师,您何日能到京来?来时一定要给我来封信,我一定回京与您见一面。

请您代问全家好!

韩永红

1977年10月26日

孙老师:

那信是我上个月26日写的,因一些具体原因一直未能发出去,不过还是给您寄去看看吧。

昨天我回城了,回家后家人和邻居都劝我报考大学,直到昨天深夜,在全家人的苦苦劝说下我才有些动心,决定去报考。但是报理工,复习数、理、化已经来不及了,因而我打算报文科。我的文科虽说很差,但复习起来总比理科容易些。昨天从家里找来历史和数学题,有许多题我都不会做,还得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有考试的职格,否则太可笑了。我现在遇到不懂的难题和历史等问题,只能翻资料、查书,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此时我更加想念您,若有您在,我会踏破铁门向您求教。算了,说这些也没用。望您回信!!!

永红

1977年11月1日

看到这些久违的书信,我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现在我多么想念那些朝日相处可爱的知青啊,不知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可惜早已失去联系了。

书信,使我从朋友中感知真情,尝到友谊的温暖;书信,像飞翔的鸿燕,给天各一方的好友传递信息,传递友情,传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给我生活增添色彩。闲暇时,我翻出发黄的书信阅读,仍津津有味,倍感亲切。

现在通讯工具发达,家家安装电话,随身携带手机,与亲朋好友联系更加简捷方便,因此,忙碌经年的书信终于“下岗”休息了,可是我仍怀念书信。电话便于沟通信息,书信易于表达感情。每当我接到远方朋友的电话,刚说几句,情犹未尽,电话就挂了,心里感到一阵茫然。有时在电话里谈兴正浓,老伴却提醒我“少说废话”,我只得忍痛挂断电话。终因电话联系方便,写信发信麻烦,所以亲朋好友之间的书信越来越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再也没有收到过亲朋好友的书信,书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淡去。今日有幸见到久违的书信,好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战友,像离家多年的游子回乡见到了亲人,内心充满喜悦。久违了,书信!我的老朋友,我会永远怀念您,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不会消失。

篇10:久违了汪国真的散文随笔

学生时代的偶像汪国真病逝了,春天里的鲜花终于在温暖的季节凋零。

想起“你来风就来,你来雨就来”的句子,僵硬多年的情怀终于再一次柔软起来,在那个“四大天王”横行的日子,汪国真的诗一直伴随着那个抄满歌词的笔记本渐渐发黄,渐渐老去。

很多年后巫昌友的青春,早已不堪百度!很多年后巫昌友的诗歌,早已落阳如血。听汪国真的诗,我依然如故的念叨着草池沿的烟火,那是不灭的烟火,既然远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读汪国真的诗,我依然如故的念叨着那些刻在青竹名上的人儿,记得长长的军用书包里总是藏着那一封没有发出的信,如果还有明天,我会对隔壁班上的女生说,其实我一直都喜欢汪国真的诗句。

看明信片上汪国真的诗句,我依然如故的念叨着那些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从前!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有一段不为人知道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有诗一般的影子。

勿庸讳言,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总是珍藏着数段美丽的诗行,那是汪国真留给那个时代的记忆,虽然被尘封,虽然被远离,却始终未曾忘记。

汪国真去了,我们那一群人的青春也渐渐支离破碎,数度轻舟已过,我已无心问夕阳,弹指年少芳华,问君诗落几行,花落几行。

对于汪国真,我始终未曾相熟,只记得“雨过桃花衰,落日泪几点”,其实我已经很多年不怎么写诗了。岁月静好的我们,奔波于人世间的柴米油盐,现实与梦想间的纠葛,很少有心情去念及汪国真曾经写过的诗篇,很少有人去重温那些旧时刻骨铭心的感动,很少有人再去提笔写风花雪夜般的诗。

汪国真说过,诗歌是不死的,然而那个写诗人的却去了,带着年轻的风,带着年轻的潮,带着那些可以炙热灵魂的文字,微笑而去。

是的,一直认为文字就是灵魂的炙热,尽管我很少读诗,尽管我与诗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然而在无风的季节,再次浅吟汪国真那些青春的诗句,我的心中又有些隐隐的悸动!

原来青春未曾走远,原来诗歌未曾走远。

久违了汪国真,因为生命的逝去,我才想起了那个给花季带来诗意般美丽的你,上善若水, 一路花瓣逐流水,青春成歾,从此人间再无好诗句。

久违了汪国真,今夜谁人还写诗?你的句子,祭奠了那个年代,天堂从此有了好诗句!

篇11:天鹅湖,久违了!散文

一切是如斯宁静、和谐,使我们不知身在画里,抑或是在诗中。

这种美得出奇,美得幽邃,深深震撼着我身边的老伴。她情不自禁幽幽地说:「彷佛是诗,彷佛是画,人在这里久了,自会有一份超然物外、恬淡静谧的感觉。」。

天鹅湖!您使我们浑然忘掉世俗,不留半点人间烟尘。只觉得自己像一泓绿水,像一朵白云,想飞也想飘;想在绿野遨游,想在水面回旋。

就这样我们站在日影斜照的午后,用心灵去描绘浩淼烟波,用哲思去感受幽邈缥缈的天鹅湖。也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走进梦、走进画;走进天光水影里,走进山岚翠微中。

老伴!我把这份心意献给妳,希望妳时常佩带胸间。天鹅湖,是一种性灵的美。

篇12:久违童年的散文

久别的梦;久违的心;偏执一人;空欢一瞬,尤记得那暖、那遥、那颠沛流离。来时也那样天真,也那样到达,也那样走到你身旁,依稀的暖,依稀的静,冥冥中带点心寒,不明的失,不明的落,不知怎么就有了种不再期待的感觉,很迷茫,很心痛,我没有告诉你,脸上始终带着笑,你也不会看懂我笑里的伤,笑里的胆怯,若不是心远又怎会这样怅然,留给自己不触及皮肤却伤及灵魂的痛……。

陌生的城市总是带来太多的伤感,太多的呆滞,多少日来深深的渴望原来最终只是一场以失落告终的独白,就这样一个人对着天空呐喊,流几滴泪,算是给落幕送点痴情,诉点无奈,也算缅怀逝去的青春,在陌生的季节里萌生出从未有过的感觉,很无奈但还是必须告诉自己那只是一场简单的话剧,装出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或带点凶狠的眼神,这是理应的坚强吗?也许吧!本也该如此!我不在问,因为害怕再也无法收回飘荡的心!不知道这样还要多久的迷离我才能看清身后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任心徜徉……。

天空下着雨不知不觉湿了一地,我走在路旁听着落下的.嘀嗒;那样忧伤;那样透彻,或许我该回到某个地方给灵魂一席安然的清逸,切一壶热茶细心品味,将梦妥善安放;细心保留,待时光老去,慢慢品尝…

曾经习惯一个人趴在窗台呆呆的将思绪注满忧伤找到那么一点感觉让生活不再一味的平淡,可每每总是接受不了现实,总是在沉醉时又想到了失落,看到了寂寞,夜里窗外树叶背风的哗沙是我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我带着渴望,久久不眠,我不知道这样度过了多少日夜,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那么讨厌孤独,我只知道这种种皆因无奈!

流年青青,涩涩苦意,既然选择了品尝,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坚强,即能手握一寸尺何愁量不出一片天地。满城枯荣,心自不安,且愿守在繁华落尽的地方,待秋阴散尽,再续写芳华。

心承风、梦承远;诚然伊人不旧,破碎流离,也当携残下的暖,渐行渐望,任泪落满衣襟,湿透呢喃!徐徐而下,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夜深人静时告诉自己爱常在所以温暖常在……

篇13:久违了的鹿儿又回来了散文

六月二十五日清晨,窗外的鸟儿鸣奏着晨曲,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一睁眼,天已经大亮。看看表,已是五点半。从床上坐起身来,伸伸懒腰,仰天长啸一声,顿觉舒服多了。

下床后,我来到阳台上。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到了我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对面山上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照在树叶上,树叶青翠欲滴,发出熠熠的光。我想此时的河水在朝阳下应该另有一番景象吧。于是我回到书房,拿了相机,想出去拍摄一组《晨曦》的照片。

我出门下楼,感觉非常凉爽。阳光洒落在小区的树上、草上,我踏着面前自己的长长的影子出了小区大门,来到校门外沿河公路边的人行道上,顺着人行道向着东南方向前行。人行道上行人极少,只有三三两两晨练的人们和极个别忙着去上班的人。我悠闲地漫步前行,同时搜寻着可拍摄的目标。行进中,我看到前面右侧绿化带中间有一个休息处,就来到河堤边的护栏处。依栏而望,河滩上绿草齐腰,清澈的河水在朝阳下折射出一串串七彩光环,河对岸青草密集,有一人多高,对面山坡上的洋槐树高大挺拔,树下的绿草宛如绿地毯似的,把整个山坡覆盖的严严实实。正当我拿起相机准备拍摄那美丽的情景时,一只野鹿闯入了我的镜头。这只鹿身长约一米,头长两只直角,极像羚羊角,浑身的毛呈棕黄色,肚子下面的毛呈白色。可能是鹿儿看到了河堤上的人,它在靠近河堤这一侧的河滩上高高地仰起头,警觉地东张西望,防范着“来犯之敌”。它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没有什么危险,便慢慢悠悠地来到河边,低头喝起水来。喝足了水,它纵身一跃跨过小河,跳上河岸,窜入对岸的草丛中,然后爬上山坡,消失在树林子里。

这只鹿可能是为了确保安全,所以就昼伏夜出,晚上可能在树林子里觅食,大清早来到河边喝水,白天躲在林子里休息。正因为来喝水,所以被我遇到了。据有关资料讲,大清早遇到鹿儿是大吉大利之事,因为鹿儿寓意福禄和长寿。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有福禄,会不会长寿。

在我们这里,现在能见到野生鹿儿可是一件稀奇事儿。记得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周围山上的野生动物还挺多的,有豹子、野猪、鹿儿、狼、狐狸、老鹰、大雁、天鹅、野鸡、山鸡等。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各乡镇林业管理站点被撤销,林业管理一度松懈,一些唯利是图者大量盗伐林木,导致森林大面积被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原来林子里的各种动物也全都消失了,水土严重流失,荒漠化严重,每到冬春季节,风沙肆虐,人们生活在极度恶略的`环境之中。

直到再造秀美山川,退耕还林开始,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大了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了,降水量增大了,草密树绿,山青水秀,环境状态进入了良性循环。久违了的野生动物陆续回来了,诸如:黄龙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吴起白豹镇脚扎川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2014年春,延安延园门前鱼塘边出现了白天鹅,近几年大批出现野鸡和野兔,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延园门前的河滩又出现了野鹿儿。在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的时候,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改善,正在好转。

最近,得知政府有关部门要在鹿儿出没的山上修建山体公园,以供人们休闲娱乐。想到这,我为那只鹿儿今后的命运担忧。为此,在发现这只野鹿后,我多方查询,终于查寻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电话,并给他们打电话告知我发现了一只野生鹿儿,希望他们能采取措施制止修建山体公园,以保护这野生鹿儿。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答应我,他们一定会做好保护工作。我真希望不要为了人们的休闲娱乐,而破坏鹿儿的栖息之地。

篇14:童年回忆的散文:童年拾趣

刨鼠窝的乐趣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童年时期庄稼地里的鼠窝是那样多,并且天真可爱的我却喜欢参与这项活动。

记得秋收过后,在哥哥的煽动下,我像跟屁虫一样尾随在他的身后,挎着篮子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南坡走去。秋高气爽时节,收割完庄稼的黑土地又露出了它特有的本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杂草丛生的黑土地里经常出现座座土堆,尽管不大,也好像有意识作了掩盖,但是直觉告诉我们,这就是田鼠盗土打洞的小土堆,也是它们的劳动成果。哥哥告诉我,正常情况下,田鼠有两个洞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土堆越大往往是田鼠越大,洞储存的粮食也就越多……

听着哥哥的介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围着土堆转来转去……瞅了一会,哥哥用铁锨将鼠洞周围的浮土往一旁撩去,顺着洞口便铲了下去,我则趴在地上用小手顺着田鼠洞口不停的扒着松软的黑土,以便尽快找到田鼠储藏粮食的仓库,幸运的时候,挖个十米八米,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够收获5、6斤玉米或者花生、大豆,多的时候达到10多斤呢!但是有时候,挖到一米多长时,鼠洞又会分叉,成了两个、三个洞口甚至更多的洞口,我们就像走进了迷魂阵,哥哥告诉我这是“狡猾”的田鼠惯用的伎俩。这个时候刨鼠洞只能凭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了。高兴地是哥哥在挖鼠洞方面是个行家,他凭着准确的判断,往往知道哪一条是老鼠的“粮库”,哪一条是老鼠的“卧室”,哪一条是鼠洞的其他场所……

这样一来不仅省了很多周折,而且可以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直奔田鼠的“粮库”而去,当我们用铁锨刨着刨着….几乎快接近田鼠“卧室”的时候,或许是受了惊吓的缘故吧,田鼠“嗖”的一下从洞口钻出来,没命地逃走了……我们则不管这些,因为这时候老鼠的粮库已经暴露出来,激动地我们手舞足蹈,高兴地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于是,挽起袖子趴在地上轮流从鼠洞里往外抠出粮食,一捧一捧往篮子里装,也不管粮食里面有没有土。不一会儿,一个个是土头土脸像个泥娃娃,汗水和着泥土流了下来,一道道,一行行也顾不得擦一下,都淹没在收获的喜悦中了。一个下午,两三个鼠洞挖完了,也就到了吃饭时分,这时候,我与哥哥每人挎着十几斤粮食,唱着不知名的歌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拾粪的记忆

说起拾粪,现在想来尽管难以启齿,但是却是我小时候干的最多的农活之一。

那时候刚上小学的我,清晰的记得老师经常号召我们拾粪。不仅是因为学校都有勤工俭学的试验田,更重要的老师也想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也是我们做好人好事的具体表现。一放寒假,学生又到了拾粪的高峰期。语文老师给我们的定额任务是每人200斤干粪,高年级的学生有300、400斤之多呢。完成定额之后就有奖励,奖品无非是铅笔、本子、橡皮、铅笔刀而已。但是我们却把它看成是最高荣誉,于是大家都树立信心吃苦耐劳,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定额指标。

严冬时节,冰冷的寒风像刀割一样吹在脸上,打的脸丝丝生疼。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我戴上棉帽,围上围脖,蹬上那双不甚合脚的烂棉鞋,背上从大爷家借来的粪篮子,拿上粪铲,与姐姐一道走在家乡的土路上。当远远看见一辆马车走来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全盯着马的屁股,马尾巴一撅,我们便跟在马车后面连滑带跑的紧紧追赶,马粪从马屁股里一粒粒挤出来,落到地上,冒着热气,一路撒下去。等我们赶到时,下面那部分已经和路面冻到了一起,而上面轻轻一碰还会碎,这就需要会使劲儿才能一锹铲下一个完整的粪蛋儿。

说实话,那时候见到粪真是那个亲啊!跑过去,赶紧用粪铲划个圆圈,然后大声冲着伙伴们喊道:“这些都是我的了!”当把自己收获的“战利品”小心谨慎地放到了粪篮中,说实话那份激动比吃了蜜还甜呢!尽管那时在寒假里不停地劳作,但是有时候也有完不成学校定额任务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凑在一起开动脑筋,于是想起来去生产队养牛场偷粪的“骚主意”。

那天中午,正好是刘爷爷在看粪,我们几个小伙伴像侦察英雄一样,对现场掌握的一清二楚,趁中午刘爷爷吃饭的空挡,便蹑手蹑脚钻过栅栏溜进了粪场,每人手忙脚乱地挖了满满一篮子牛粪,当把收获的牛粪缴到学校的时候,大家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定额任务得到了奖品,自然受到了老师表扬。可是不巧的是,过了两天,不知是别人举报还是刘爷爷观察仔细,最终还是被他知道了,这样一来,牛粪不仅如数交回,我们几个小伙伴每人都挨了家长一顿狠揍,打那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敢去偷粪了……

自1978年开始,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拾粪这样的活路(工作)逐步消失了,不过现在想起那一段时期拾粪的经历和童年岁月,尽管艰苦尽管坎坷,但却让我不怕困难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又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高 谦

上一篇:树和斧子的寓言故事下一篇:大学理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