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律意识

2024-09-11

小学生法律意识(通用9篇)

篇1:小学生法律意识

小学生法律知识调查问卷 小学生法律知识调查问卷 知识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学校 年级 班

1.你遇到过侵害或敲诈吗?()你遇到过侵害或敲诈吗? A、有 B、没有 如果遇到侵害或敲诈,你会怎么做?(2.如果遇到侵害或敲诈,你会怎么做?()A、向老师、父母汇报 向老师、B、默默忍受,满足他们的要求 默默忍受, C、找机会还击报复 D、不知道怎么办 你对于闯红灯的看法是(3.你对于闯红灯的看法是()A、是违法行为 B、是没有公德的表现 C、无所谓的行为 你很想买一辆自行车,一天看到有人在卖自行车,很便宜,但是车看上去像是偷来的 你会(4.你很想买一辆自行车,一天看到有人在卖自行车,很便宜,但是车看上去像是偷来的,你会()那么便宜,便宜货有问题, 看上去可疑,A、那么便宜,立刻买下来 B、便宜货有问题,不敢买 C、看上去可疑,马上报警 如果你的朋友的自行车被偷了,他也偷了一辆,你会(5.如果你的朋友的自行车被偷了,他也偷了一辆,你会()A、置之不理 B、劝说他把车给送回去 C、认为合情合理 6.你放学回到家 发现家里乱成一团,你觉得是家里进小偷了,你会(你放学回到家,6.你放学回到家,发现家里乱成一团,你觉得是家里进小偷了,你会()先收拾家里,A、先收拾家里,看被偷了哪些东西 B、打 110 报警 C、打电话告诉家长 7.你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是 你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是(7.你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是()A、关系密切 B、关系不是很大 C、一点关系也没有 8.你认为小学生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么?(8.你认为小学生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么?()A、有必要 B、有,但是不必花大工夫 C、没有必要 9.小学生违法 会受到惩罚吗?(小学生违法,9.小学生违法,会受到惩罚吗?()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坐牢、A、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坐牢、罚款等 会受到其他形式的处罚如劳动教养、B、会受到其他形式的处罚如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等 C、没到 14 岁,不会受到惩罚 10.如果你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 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10.如果你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你会怎么做?()A、只能怨自己倒霉 B、到商店与售货员打架也要退货 C、通过合法渠道解决 11.当你在商场购物 突然有两个保安上前跟你说: 当你在商场购物,并且要对你进行搜身,11.当你在商场购物,突然有两个保安上前跟你说:怀疑你偷东西 了,并且要对你进行搜身,这时 你会()你会(强烈抗议,自认倒霉,A、强烈抗议,不买东西走人 B、找商

篇2:小学生法律意识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通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小学时,是知识启蒙阶段,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意外安全事故比较多。因此,重视抓好法制教育非常重要,要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如何抓好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呢?依个人粗浅之见如下:

一、以学校德育为载体,奠定学生法制认知基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良好的道德水准也是学生具有准确法制认知水平的基础。学校应以“五爱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充分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史校风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以学校法制教育为主阵地,切实搞好法制教育。

1、抓住热点,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导向。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报校刊、黑板报、系列宣传窗等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熏陶教育。同时教师应根据时事热点、校园动态、法律常识、案列分析、名人故事,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促进学生良好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图片展,并全面开展观后感写作评比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法》,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举行法制讲座,扩大学生法律知识。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在家长会上,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讲座,让家长明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正确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以家庭教育为辅助,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能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外单独居住,因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染上不良习惯,容易受人教唆犯罪。所以父母也要担负起发现不正当团伙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篇3: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研究

一、树立法律意识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 培养大学生具有法律意识, 并且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不仅是对于他们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其中的一种, 它既包括了大学生的法律观点, 也包括了他们的法律情感, 可以说是两者的总和。我国是法治社会, 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就是依法治国, 所以法律意识在构建和谐高校和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国的普法教育也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深入。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的主体, 是建设中国最有力的后备军, 只有懂法、守法、用法, 才能够适应未来时代的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一) 法律观念淡薄

具有法律观念可以说是懂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也是具有法律意识的第一步。纵观目前的现状, 许多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方面都比较匮乏, 所以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对法律认识不清, 比如说大学生对权和法, 违规、违法和犯罪界定不清等, 直接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观念中所秉承的正义、公平、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难以得到体现, 所以非常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 法律知识不全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学生不了解法律知识, 那么就难以拥有法律意识。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守法, 但是他们对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即使在学习安排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上, 也时常不认真听讲, 甚至是旷课、逃课。其实造成大学生法律知识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学生身上, 除了学生由于态度不端正而不认真学习之外, 大学生的法律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目前大学生所用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材, 甚至还是2006年出版的, 到今年已经有8年的历史, 教材内容非常陈旧, 而且基本与实际社会脱轨, 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一) 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浅显, 略显薄弱, 对于如何利用法律来进行自我保护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笔者认为要想树立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就要从提升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做起。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的引导和培养, 引导他们树立法治的社会主义观念, 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了解和学习, 提升他们的法律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宪法意识, 增强他们维护宪法的尊严, 遵守宪法的要求。其次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时候, 多与社会中的实际相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配合,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及法治意识

社会意识和法治意识指的就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 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职业, 自觉遵守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使命。大学生除了要对自己的言行负法律责任之外, 也必须要遵循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能够正确的处理自己与集体、集体与社会、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中,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所以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 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主, 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具体到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和法治意识,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第二, 提高法治意识教育, 高校应该将法律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课程, 并且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

(三) 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教育活动

大学环境相对而言比较自由, 所以关于法律的教育活动也应该向多样化发展。大学作为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应该把观念、意识和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 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知识是目的, 教育是手段, 所以大学在进行法治教育课的时候, 应该注重手段和形式, 最好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 拓展教学方法,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渠道, 比如说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活动,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 通过参与社会法律活动写感受等来提高学生学习法律课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为法律意识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有了法律的陪伴, 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法律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陪伴着我们前行, 法律有人塑造了社会的躯体, 构建了国家的灵魂。大学生们应该时刻谨记法律所代表的公平、民主、自由和正义, 将法律的观念和意识铭记于心。

四、结论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力量, 我国又是法治社会, 所以大学生拥有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大学生如果具有了法律意识, 就能够用法律来解决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不甚乐观, 存在的问题不少, 比如说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等, 我们只有从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及法治意识、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入手, 将大学生自身、社会与学校进行融合,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海, 于永坤.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J].华章, 2012 (31) .

[2]吴昕.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对策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硕士论文, 2012.06.

篇4:小学生法律意识

关键词:法律意识 大学生 法律认知教育

一、开设普法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认知程度

要培养大学生的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就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相互补的方针政策把知识与事实相结合,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以案说法、解法、法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懂法、守法。

与此同时,还要将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義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要想获得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反之,自己履行了义务就能得到相应的权利。所以,大学生在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是自己的基本权益;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要时刻铭记并自觉履行自己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大学生法德同步发展

法律与道德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应将法律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熟,这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社会中出现的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分辨是非,认清糟粕与精华,明晰权利与义务,兼修法律与道德。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大学生学法心理基础

现如今高素质犯罪的案例逐日增加,大学生犯罪更多的是因为法律观念匮乏,法律意识贫乏导致的,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情绪消极、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这种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变让他们无从适应,又要面对各种的压力,比如就业、经济、学习等。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就会适应不了,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极容易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若学生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和排解,随着时间的累计很可能以犯罪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应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地看待压力、释放压力,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加强证据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合法维权能力

造成大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的法律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关系和人情,同学之间互相借钱,碍于情面,不打借条。如果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还钱,那就有理说不清了。所以,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证据不但收集比较重要,保存也同样重要,只收集不注重保存的话那收集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便不能讨回公道。如要保存各种借条、经济来往中的通话记录、银行的转账凭证等。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证据,一旦丢失,在打官司时就会有败诉的风险。所以,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证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学生要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请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从而自觉地守法、护法、用法。

五、结语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努力,通过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证据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使之学会用法,自觉守法,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林育胜.浅谈董必武主要法治思想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

[2]韩忠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

[3]赵永存,王金增.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增强法律观念——谈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1998(02).

[4]蒋红彬.试论《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模式[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

[5]门广.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途经[J].法制与社会,2009(08)

[6]周立平,王丽华.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篇5:小学生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大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才能从容的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法律问题,遵纪守法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作为21世纪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其法律意识如何?是否健全?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同时增强当代大学生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促进自身的发展。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我国法制宣传日是

A、11月4日

B、12月4日

C、11月14日

D、不清楚

4、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应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国家安全法

5、我国最高立法机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政协

6、您认为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C、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D、没觉得有作用

E、法律根本没用

7、您觉得法律能维护你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有信心;

B、不能,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

C、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8、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

A、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B、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

C、我只是知道不犯法;

D、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

9、您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哪里【可多选】

A、学校的课堂教育和宣传

B、家庭教育

C、新闻媒体

D、同学交流

E、其他﹍﹍﹍[请注明]

10、您知道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不低于平时几倍

A、1.5B、2C、311、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多少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10天 B、20天C、30天 D不用通知,随时走人

12、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

A、3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13、假如不幸遭到抢劫或是被盗,您会报案吗?

A、会,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不会,报案也没有

C、会,但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

D、不会,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

14、你认为造成法律教育薄弱的原因是【可多选】

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B、贫富悬殊是产生犯罪的土壤,影响了教育效果

C、公民的自觉性是根源

D、法律教育的局限性

15、您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

A、自我保护

B、隐私保护

C、其他﹍﹍﹍[请注明]

16、您认为您目前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B、缺乏法律知识

C、较少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缺少实践机会)

17、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你希怎样的教学方式【可多选】

A、课堂理论教学

B、实践活动教学

C、情景案例教学

D、其他﹍﹍﹍[请注明]

18、你认为当前社会的许多丑恶现象,是否通过加强法制或完善法制来解决

A、同意

B、基本同意

C、不好说

19、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是【可多选】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

C、群众监督

D、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E、说不清楚

20、您对我国建设法制社会是否有信心

A、有信心,我国会走上法制社会道路

B、没有信心,我国不可能走上法制社会

C、不确定,很难说

篇6: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以及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越来越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了孩子高兴,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优越感。然而,一些孩子在这种满足中却养成了蛮横无理、唯我独尊的品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轻者与同学不和,重者触犯法律。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正文: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相关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是国家意识对社会大众行为要求的体现,法律意识的强弱影响着人们对法律规范的遵守程度。根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在全国的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并呈现逐年增加、年龄渐小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娇身惯养外,更重要的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有的甚至没有法律概念。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道德、纪律的遵守和执行。有句话说得好,“道德是法律的底线”,在生活中道德对人们的约束范围要比法律宽泛的多,人们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在道德的要求下进行的。如:出行要靠路的右边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公交车上应主动为老人让座,买票要排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团结他人等等都是道德的范畴,违反道德会遭到社会公众的谴责,但不会受到法

律的制裁。对学生而言,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则是道德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从学生能懂的、应做的这些道德层面去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心理形成一个潜在的约束机制:好的行为会受到赞美表扬,不好的行为会受到指正批评,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约束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就为法律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一个道德意识很强的人,他的法律意识肯定不差。

另一方面,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纪律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的管制和约束,是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手段。在学校里,纪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就像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一样。它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上下课,及时交作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具体要求,没有特殊可言,它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必须做的。良好的纪律不仅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并能为以后法律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渗透和宣传。

观念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法律意识的培养也不例外。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需要教师做长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时机渗透一些法律知识,向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到法律知识。如:在要求学生学习和劳动方面,就可以告诉学生:在我国《宪法》中就有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它说明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

可以行使,又是义务必须执行。在个人行为方面,虽然我国法律规定10岁以下的人属无行为能力人,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干,他们实施的行为要由他们的监护人即父母承担责任。此外,小学生只能实施与自己年龄智力相当的行为,如同学之间相互赠送铅笔、橡皮、本等东西是可以的,如果未经家长许可私自赠送价值较高的物品,则是无效的。此外,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法制教育的资料和短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加深视听印象,强化法律意识。

三、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大多数言行都来自于家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讲解一些法律常识,为孩子做出自己的榜样。自己的良好行为必定会给孩子带来重要的影响。如过马路时,要让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在外出游玩时,要告诉孩子紧随父母,不能私自乱跑,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在找不到自己的父母时,可以向警察说明原因或者站在原地别走,等待父母来找自己。孩子一人在家时,教育孩子千万别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硬要撬门时,可以立即给父母打电话,并打开窗户向外面大声呼救。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相关的问题情境,问孩子: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然后家长对孩子的方法进行说明指正,增强孩子的安全法律意识。家长还可以利用影视中的一些片段来告诫孩子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如果做了就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让孩子在心里建立相应的法律意识。

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司法人员的宣传和辅助。

司法部门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维护、执行和宣传机关,而其工作人员则具体负责着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实施,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对外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法律法规的象征。因此,如果让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给学生现身说法的话,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司法人员经常走进校园为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并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讲述的大都是自己亲手办理的案子,从犯罪动机到实施犯罪,从犯罪危害到受到法律惩处后的悔恨,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动,让其感觉到遵法守法的重要性,从心理建立起法律的防线,为法律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对此,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法制学习教育,学校和司法部门可以共同制定一套法制教育方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从而建立起自身的法律意识。

篇7: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中文摘要:

在当前法制社会下,法律无处不在,为一个有秩序和谐的世界提供了保障。但究竟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估计大部分人难以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义。而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最富有青春活力的人群,大学生对法律又抱有怎样的意识?本次的调查旨在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便深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修补法律意识的漏洞。

关键字:大学生法律意识

前言: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通常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的存在保障了社会的秩序性,保证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同时,法律也赋予了我们一定的权利。但,法律到底限制了什么?法律又给了我们什么?这些问题,有几人关注过?

大学生作为当代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模糊,那么,当大学生担起祖国的大梁时,法律存在的意义是否会被削弱?不能善用法律维权,甚至无视法律的底线,伤害他人„„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所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以便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考察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考察情况综述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很多法律概念都存在主观臆断的理解。大学生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

大学生大部分都能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对法律多持“模糊”观念,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员表示可以清晰阐述出日常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表示对法律的理解来自于电视节目诸如“法治天下”或者来自新闻以及新闻评论等,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去查询某方面的法律知识。当被问及如果遇到纠纷等需要法律解决的事件时,你会如何做,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讲道理”,很少有人会为此专门请教法律方面的专家或者自己查询相关法律,而是如辩论一般,甚至争吵。从统计中发现,对于法律相关术语的认识,各个类型的的选择差别不太大,但其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差别。比如年级较高的学生法律术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年级较低的学生的正确率,这也是法律意识随年龄增长得到提升的表现,这是一个可喜的发现。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的分析

此次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没有太过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况且,在目前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宁可多花时间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以便为考研或者就业减轻阻力,也不愿将时间花费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更何况法律知识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大学生的兴趣,所以大学生都很“自觉”地放弃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很自然的,法律意识也不会有所增强。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

(一)学校相关教育匮乏:

大学前,因为法律不列入考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自然会减轻法律知识的教授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自小不识法律,缺乏对法律基本的认识。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知识的课程并详细讲述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学校并未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本身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入大学,在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宁可将时间分配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除了法律专业的同学,大学生基本不会自觉去学法律,一是因为法律课程本身难免的枯燥乏味,二是因为学习法律对大学生的考研或者工作并没有很大助力,所以大学生自觉将其排除在学习范围之外。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她们关注的也是就业,所以,大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是和市场需要相结合的。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并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忽视和法律意识的淡薄。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法制宣传

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和电视上诸如“法治天下”一类的节目。政府应以此为突破口,增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比如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普法网站,举办面向大学生的有关法律的活动等,让大学生多途径多方面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二)学校加强法律知识的教授力度

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最容易给大学生影响的也是学校。想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其有效的。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同时也应该重视法律教育,并组织相关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督促学生组织进行“模拟法庭”一类的活动,以此弥补法律学习枯燥的缺点,让大学生懂法用法,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法律相关的志愿活动。最重要的是,将法律运用于实践之中。

(三)大学生自己改变观念

外界的影响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自身。大学生自己要纠正对法律学习的错误意识,不要认为学习法律是无用的。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大学生在自己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结语:

篇8:浅析高职学生如何加强法律意识

关键词:法律意识,高职学生,培养途径

法律意识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人们对现行法律法规和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体验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表现为对权利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对行为是否违法的评价等。由于高职学生尚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 导致其观察和分析问题尚不全面, 因此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易变性和可塑性。

一、当前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 有着迥异的性格和习惯, 要想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走向社会, 必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尤其是法律意识。而学生的法律意识在现阶段表现得相当淡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层次不高, 往往只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 注重眼前利益, 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不高。

2.高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思想存在矛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普通缺乏权利观念,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往往想到的是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来解决, 甚至是暴力的方式, 而不是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高职学生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脱节。高职学生都知道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也强调如果犯罪则一视同仁, 不能法外开恩, 但一旦自己触犯法律和规范学校规章制度,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逃避处罚和制裁。

二、树立高职学生四大法律意识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头脑中, 偏颇甚至错误的法律意识牢固地起着反面作用, 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往往不知道如何正当维护, 所以必须先树立高职学生的四大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1. 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中,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所以要培养高职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学法是前提, 守法是基础, 用法是升华。

2. 公民意识。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也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高职学生来说, 应当树立其公民意识, 不能只享权利而不尽义务。当前很多高职学生的个人本位思想较为严重, 为实现个人价值不惜损害他人利益, 如部分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值日、劳动等活动采取逃避的态度, 与学校的管理背道而驰, 不完成学校规定的义务, 这些都是学生公民意识淡薄的体现。

3. 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 在不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前高职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所作所为着实让人担忧, 部分学生上课迟到早退, 上课看课外读物, 不按时完成作业, 考试抄袭作弊, 随意欺骗教师和家长, 有些学生在就业时, 为迎合用人单位要求, 甚至伪造简历和证书。

4. 公平竞争和契约意识。

市场经济是法治社会,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竞争、信守契约等属性,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 离不开对社会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的规范、制约、保障。高职学生不但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而且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建设中, 竞争必不可免, 因此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公平竞争意识。

三、高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 对高职生来说, 从法律知识的学习到法律意识的形成, 再到以法律意识指导实践活动,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复杂综合过程。结合高职生的特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 激发高职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目前, 高职院校大都没有开设专门性的法律课程, 只是将法律知识的学习纳入德育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其中第一册是《道德法律与人生》, 因此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校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法律知识专业性强, 单纯的说教往往让学生难以理解法律、信服法律, 必须对课堂教学予以改革, 变单纯的说教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针对相关知识点辅助以案例。在教学方式上, 利用多媒体授课会更为直观, 图文并茂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和提炼常见案例, 这样的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加深他们对法律的理解。

2.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活动, 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题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院的庭审, 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国的司法审判制度和程序, 切实感受法律的庄严和权威。还可以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辩论大赛等活动, 增强法律知识学习的灵活性、趣味性。这些法律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积极作用。

3.实施依法治校, 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报刊、宣传橱窗、展板、横幅、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 形成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格局。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做好表率, 严格依法办事, 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 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体会到法治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篇9:提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关键词:法制教育 法律意识 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46-011 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要深刻理解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困境,首先就必须对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解与明确。我们知道法律意识指的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与社会一般群体的法律意识有所差别。就其主体而言,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受教育程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和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2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其易变性与不成熟性既是缺陷又是我们进行培养与增强的内因所在。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足,法律信仰缺失,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不重视法律意识教育

在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中,教育部门、学校及老师都没有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引起足够的忠实,导致法制教育尤其是法律意识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对薄弱。这种薄弱表现在目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还是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往往导致教师授课主要是单纯地进行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明显的创新与突破,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在形式上重视法制教育和在认识上认同法律意识的存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法律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法律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高校更应该将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进行强化。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几乎把法律意识排除在法制教育內容之外,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2.2 教师队伍整体法律素质不高

在高校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存在差别,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大学如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基本上是水平比较高的法学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在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一方面还研究比较深的法学专业问题,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给学生传授法律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启发他们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延伸和思考。但是,在一些大学师资匮乏的高校尤其高职类院校,没有设置法学院或法律系。担任这类大学法制教育课的老师多是一批兼职教师,并且主修法学专业的也极少。他们由于专业素养有限和其他工作压力,导致教学指导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基本只是有名无实的法律教育课程,应付考试却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修养。

2.3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法制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这主要因为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造成的。他们的法治意识不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而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去考虑。因此,他们往往因为意气用事造成事情恶化,导致违法犯罪活动。如药家鑫事件。再者,在校大学生缺乏权利意识,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法律仅仅是一种义务意识,这种义务意识导致他们不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义务缺少了解,而长期以来法制教育基础课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就实际而言,很多大学生并未对法制教育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法学生法制教育课也处于一种“附属”的尴尬地位。

3 提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3.1 法制教育专业化

教学机构应依据高校法制教育自身特点,在系统把握法制教育体系基础上,制定科学并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明确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通过具体、清晰和知识完备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实现大学生遵纪守法,运用法律解决相关日常问题的能力,具备时代要求的法律素质。通过将法制教育内化到各专业知识教育,利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内在需求和积极性,吸收消化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法律,并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做良好的铺垫,注重正确价值伦理观引导下的实用性。依据不同的学生类别,年级年龄和专业要求因材施教,把握各自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依据他们的现实需要和思维方式,进行有效遵守、维护和使用法律的良好法制修养教育。

3.2 高品质的课堂教学

高质量的法制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法律基础知识,从而为进一步接受法制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保证课堂法制教学的高质量。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首先要明确了解法制教育目的和意义,结合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背景,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运用针对性强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基础上,积极运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理论结合案例,讲授结合学生互动参与。同时,组织学生探讨、分析、思考和表达,锻炼他们运动基础知识分析社会实际案例的能力,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案例分析和事实材料收集、归纳和分析,增加情景模拟的比重,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引导下进入自我分析、思考的学习阶段,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3 提升法律教育评价的地位

我国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占较大比重,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导致对学生法律素质评价存在思想道德评价掩盖法律教育评价的做法,法律教育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缺乏独立性,从而导致守法意识的空泛化和虚无化,应该意识思想道德评价无法代替独立的法制教育评价,传统的学生道德评价无法解决很多实际社会法制问题,而独立的法制教育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法制行为,从而解决社会上很多实际问题,法制教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和规范性”等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正义”的公民法制意识,正确评价各种社会现象,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形成法律认知、法律评价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钟文化.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浅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

[2]王亚莉.试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60.

上一篇:调皮可爱的小猫咪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为理想奋斗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