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论文评分标准

2024-05-05

美术史论文评分标准(共9篇)

篇1:美术史论文评分标准

东昌府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分为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

一、基础指标(40分)1.课程学习(20分)

(1)出勤率(6分)

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参加艺术课程学习的出勤情况。

(2)参与度(6分)

对参与艺术课程学习的态度(包括兴趣、情感等)和投入的情况(包括投入时间、频度和广度等)。

(3)任务完成(8分)

对艺术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2.课外活动(20)

(1)美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8分)

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的情况。

(2)其他艺术活动(12分)

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节、联欢会等艺术活动的情况。

二、发展指标 1.校外学习(8分)

(1)校外艺术学习(4分)

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不包括艺术培训班),如中国传统特色艺术、本土特色艺术。

1.主动参加校外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习2.教育部公布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内学生参加的本校传承艺术项目学习。

3.市区文化局与教育局建立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学校内学生参加的传承艺术项目的学习。

4.学校自行组织并邀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在校内授课和通过多媒体、同步课堂、远程学习等方式,学生在学校内参加的传统艺术项目和本土艺术特色的学习参加以上一种项目学习均得4分

(2)校外艺术实践(4分)

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例如博物馆、美术馆。

参加全国、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节、舞蹈和器乐大赛、书画摄影比赛(展览)等,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区敬老院福利院慰问演出、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等艺术活动。

以上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均得4分

(3)艺术特长(加分项12分)

参加校级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展演)的情况。

1.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12分)2.市级比赛获奖(10分)3.区级比赛获奖(8分)4.校级比赛获奖(5分)

所有获奖成绩可累计加分,最高12分

篇2:美术史论文评分标准

(实操考试70%,理论考试30%)

(一)实操考试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考试内容(绘画内容二选一)

1.创意儿童画(有趣动物园)2.创意儿童画(快乐的节日)二.考试要求

1准备8开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2考试时间100分钟

3画纸干净,画面工整,主题突出,色彩丰富,富有童趣 三.评分标准

优秀:线条流畅,富有创意想象力,色彩丰富,层次感强 良好:线条较流畅,色彩搭配合理 及格:线条不粗糙,有色彩,有层次 不及格:无层次,线条粗糙,无变化

(二)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他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绘画 C.色彩 D.国画 2.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A对话 B 讲述 C临摹 D.学习3.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C)纯度。A色调 B冷暖 C明度 D色差

4.(A)是给生活中的某些用品,工艺品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是其更加美观,引人喜爱。

A装饰画 B素描画 C写生画 D国画

5.幼儿教师在知道儿童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他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A 心里B年龄 C思维 D智力 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B)A 讲授 B 对话 C临摹 D聆听

7.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C)等变化来丰富画面的。A明暗 B深浅 C重复 D浓淡

8.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干画法和(A)两种。A湿画法 B重复画法 C叠加画法 D晕染画法

9.水彩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A),后画暗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着色。

A先画明色 B先画浅色 C先画暖色 D先画冷色

10.中国传统绘画有工笔与水墨两大门类,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是(D)。

A有水墨有工笔的B无从考究 C水墨工笔同时出现D先有工笔后有的水墨的 11.(A)是指一切装饰与美化了的文字图形。A美术字 B大字 C美化字 D象形字

12.色彩的意义:(D),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是物质精神上的享受。

A 是为了画画的颜色 B形成完整的画面 C是区分实物的区别 D 是形成人们审美观的只要途径 13.剪纸的制作步骤(C)A画草图,刻制,装裱,装订 B画草图,装订,装裱,刻制 C画草图,装订,刻制,装裱 D画草图,刻制,装订,装裱

14.民间美术带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中(C)是最具有代表的艺术样式。

A玩具,根雕,插画,搪瓷 B 塑形,玩具,茶艺,插画 C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 D玩具,茶艺,插画 15.年画是(B)画的一种。

A山水画

B中国画

C门神画 D水墨画 16.(D)是针织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A织染 B绣样

C绣纹 D刺绣 17.我国文字始于(C),为实物形之描绘。A象声字 B艺术字 C象形字 D美术字 18.透视是用(B)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A点 B线条 B平面 D空间 19.手绘线条图形具有最(B)的特点。

A 复杂,不易操作 B简洁,最容易操作 C简洁,但不易操作 D重复,容易操作

20.《蒙娜丽莎》是一幅油画,画家是(D)。

A荷兰梵高 B西班牙毕加索 C中国徐悲鸿 D意大利达芬奇 21.(C)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题材,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A抽象画 B儿童画 C年画 D剪纸

22.(B)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现在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A环境美术 B民间美术 C创作美术 D古典美术 23.(A)是无彩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A黑 B白 C灰 D紫

24.(B)是有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彩。A棕色 B黄色 C紫色 D绿

25.(B)作品要具备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A工艺艺术 B建筑艺术 C空间艺术 D设计艺术

26.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这一点来说,美术又被称为“(B)”

A直觉艺术 B视觉艺术 C触觉艺术 D感觉艺术 27.美术课是(C)的重要组成部分。A德育 B教育 C美育 D绘画 28.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C)。A不变 B降低 C提高 D不明确 29.任何一个有彩色深入黑色,明度会(B)A不变 B降低 C提高 D不明确 30.下面那这种颜色是暖色(D)A绿色 B青色 C蓝色 D红色

二、填空:

1人对于色彩的感觉一般可分为(直觉反应),(思维反应)两个阶段,儿童对色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觉反应)。

2.学龄前儿童一般在2-6岁之间处于(涂鸦期),(前图式期)。3.儿童的涂鸦期大约从(2)岁开始,前图式期一般发生在儿童(4-6)岁间。

4.色彩的意义:1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2色彩及时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3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5.色光的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6.颜料的三原色的是(紫味红),(柠檬黄),(天蓝)7.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8.在无彩色中,最高明度的是(白色),最低明度的是(黑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

9.在有彩色类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红色)的明度中等。10.11.12.13.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得差异,称为(色相对比)。(“同一”)“近似”“秩序”是把握色彩调和的三个要领。水粉颜料多数比较透明,属于(水溶性)颜料。

水粉画写生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从感觉到理性分析,再从理性分析回到高层次的感觉。14.工笔的画法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重彩法),(淡彩法),(浓淡相见法)。15.按照西方画的观点各色彩都有三原色调配而成,在颜料使用上一般忌用纯黑纯白,中国画与西画相反,主张黑白分明,以(黑)为主,以(色)为辅,把纯黑的墨色作为骨架和基调。16.剪纸艺术起源于(西汉时期),发展与(唐宋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17.剪纸艺术的题材分类:(风俗习惯类),(劳动场景类),(神话传说类),(风景名胜类)。18.19.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有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20.简笔画的表现形式一般可归纳为(单线式),(轮廓式)和(混合试)三种。21.纯度(高)的色彩给人华丽的感觉,二纯度(低)的色彩给人偶素的感觉。22.23.剪纸就是用(剪刀)或(刻刀)将之剪、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24.25.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端于五四运动前后。

(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则是美术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6.27.美术作品属于“(空间艺术)”

从审美主体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这一点来说,美术又被称为“(视觉艺术)” 28.29.(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年画)大都用来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30.工笔画从一开始就形成两大支流,一为(文人学士)派,一为(民间画工)派。三.判断

1.颜料的三原色是紫味红,柠檬黄,天蓝。(√)2.儿童的涂鸦期大约从两岁开始。(√)

3.儿童对于色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觉反应。(√)

4.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降低;渗入黑色,明度则会升高。(×)

5.色彩有两大类别:彩色和无彩色。(√)

6.红色、黄色、橙色是冷色,绿色、蓝色等是暖色。(×)7.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干画法,湿画法。(√)

8.中国传统绘画有工笔与水墨两大门类,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是先有的水墨后有的工笔。(×)9.雕塑: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10.工艺美术: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11.民间美术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12.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具象艺术。(×)13.前途试期一般发生在儿童两岁阶段。(×)14.色光的三原色是紫味红,柠檬黄,天蓝。(×)15.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明度,色相,和纯度。(√)

16.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17.水粉画写生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在从整体回到局部。,从感性到理性分析,再从理性分析到高层次。(×)

18.湿画法。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未干时着色和为干时重叠颜色。(√)

19.水彩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先画明色,后画暗色,从上到下,从左至右进行着色。(√)20.剪纸的基本步骤如下:画草图,装订,刻制,装裱。(√)21.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2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绘画、手工两大板块。(×)23.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平面。(×)

24.教师在知道儿童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进行美术欣赏。(√)

25.儿童德育色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思维反应。(×)26.儿童的涂鸦期大约从4-6岁开始。(×)27.美术创作活动中,感知主要是视知觉。(√)28.色彩有两大类别:有彩色和无彩色。(√)29.无彩色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30.纯度高的颜色给人华丽的感觉,纯度低的颜色给人朴素的感觉。(√)三.简答题

1.色彩有冷暖之分,请分别列举出3种暖色和3种冷色。2.简述剪纸的制作步骤。3.色彩的意义。

答:1.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2.色彩即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3.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4.民间艺术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其中剪纸、年画、刺绣、雕塑、玩具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请跟据图片写出艺术样式。

()

()

()

()

5.把握色彩调和的三个要领? 同一,近似,秩序 6.分别写出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色光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

颜料三原色:紫味红,柠檬黄,天蓝

7.人对于色彩的感觉一般分为哪两个阶段? 直觉反应和思维反应两个阶段。8.画一个简笔画的形象。五.名词解释

1.美术字:指一切装饰与美化了的文字图形。

2.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3.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4.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5.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6.美育:增强审美的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7.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篇3:关注“三大走向” 紧扣评分标准

一、命题三大走向

1.关注社会生活

近几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对其有所悟、有所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归宿, 高考作文命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对考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的检验。

2.崇尚理性思考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文章是思维的结晶。写作是思维展开的过程, 文章是思维的载体与表现出。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 可以发现, 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 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慧, 走向解放思想和创造创新, 这是对写作活动本质的肯定与回归。

3.呼唤人文个性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体现出我国作文教学从教师规定学生写作到学生自主写作的重大变革。

有人把高考作文说成“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考场作文是有严格规矩约束的, 这个“规矩”就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对照评分标准, 结合命题趋势, 在写作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分析话题, 明确范围。针对学生写作中偏题, 甚至离题的现象, 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审题错误, 是方向性错误, 也是致命性错误, 审题不慎, 满盘皆输。”其次要多做审题训练。再次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仔细阅读, 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词, 包括写作中每一项内容, 确保无一遗漏, 在此基础上理解材料的整体性, 不能只抓枝节, 不及其余。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照考纲, 它对“意” (文章中心) 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要正确, 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二要新颖, 能启发人之未见闻;三要深刻, 能接触并提示事物的本质。

考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明确话题范围后, 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思维角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考前进行思维训练。

1.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 往往针对话题, 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推进, 从而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 挖出“深意”。如“诱惑和个人素质”这个话题, 思路也可以围绕问题来展开:“诱惑和个人素质”是什么关系? (要经受住诱惑就要提高个人素质) 要提高哪些素质? (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 如何提高素质?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在考场上思路相对混乱的考生。

2.多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这是思维素养高的表现, 而不是“认死理”、“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话题, 我们既可从“绿化祖国, 爱护树木”的角度立意, 也可以把“培养人才, 爱惜人才”作为文章中心, 然后两相比较, 择其优者。

3.反角度思维

反角度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 俗称“反弹琵琶”, 就是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去作反面的思考, 这种思考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宋代大文豪王安石, 是“反琵琶”的高手, 他的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 因为逆向思考分析, 使他的评价平中见奇、陈中出新, 闪射出智慧的火花, 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奇文”。

4.类比联想思维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 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以“做人讲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有考生由做人讲诚信联想到为官、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 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 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本、治国之根、经商之要、创业之基, 意蕴深刻, 令人感动。又如:有人从“南郭先生”联想到当今某些官僚, “瞒”和“骗”的典型, 南郭先生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的下场, 对比当今某些官僚尸位素餐, 自以为是, 从而得出判断:南郭先生尚且有自知自明, 知道一走了之, 而这些官僚却无动于衷, “占着茅坑不拉屎”, 岂非南郭先生都不如, 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 有必要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使他们的文章出“新”、出“彩”。

四、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施展写作才能, 但并非以不讲究文体。2004年高考评分标准就非常重视文体要求, 考生一旦选定文体, 阅卷教师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来评判作文。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 千万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二是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 如:寓言、小说、日记等,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设置文章亮点

亮点, 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 也就是得分点。它有赖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主要包括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等。

我认为, 只要摸清“走向”, 紧扣“标准”, 注意方法, 讲求效率, 就一定能够做好“考前作文总复习”这篇大文章, 高考作文也会得高分。

摘要:根据《高考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要求, 结合笔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 浅谈在高三时间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循序渐进、有序有效地开展高三作文写作训练。旨在为高考作文写作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走向,审题,角度,文章亮点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篇4: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

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将“切合题意”作为A类作文的要求,B类作文要求“符合题意”,C类作文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全国其他省市也都把“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且都对“切合”和“符合”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要做到切合题意,考生须正确筛选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命题作文《黑板上的记忆》,许多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修饰性成分“黑板上”,以致形成思维定式,好像这个命题一定要写关于学习的题材,结果导致千篇一律。实际上这里的“记忆”两字才是关键,“黑板”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记忆”本身;也就是说,作文题不应被解读为“关于黑板的记忆”,而应被解读为“黑板上留下的记忆”。“黑板”只是一种切入话题的由头,一旦切入进去,学生就可以放手写去,不必处处顾忌“黑板”,只要在内容上与“黑板”这个词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可。

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开篇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如萧红的《祖父和我》的开篇:“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2.线索连贯

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为写作的线索,串联起相关内容。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用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3.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要呼应开篇。朱自清的《绿》可谓该样式的典范。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中考作文的篇幅在600字左右,以上三种形式足以保证作文在形式上切合题意。

作文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做到了形式上切合题意,就要看选材是否恰当,因为选材恰当其实是内容上切合题意的具体体现。

选材恰当

选材即选择作文素材。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选材时考生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使用消极素材

中考作文要求展现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因此对消极素材的使用必须格外慎重,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

2.避免堆积素材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写作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件或几件事情展开写作,几件事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当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注意详略得当。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的运用应当具有针对性,应当为表现主旨服务,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3.避免落入俗套

素材庸俗、陈旧是中考作文的大忌。比如,有的考生一写老师,就写老师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几天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来到学生家,给病中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倒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一写挫折与磨难,就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凄苦。这样的作文看多了,阅卷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孤儿?为了作文得高分,也不能咒自己父母啊!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作文。

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发别人想抒发又不敢抒发的感情,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老师”“同学”“父母”等,记事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大事小情。有一名考生不落俗套,在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世骇俗,令阅卷老师为之一振,迫不及待地看正文。这名考生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小时候看《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动画片,以为美丽的爱情属于王子和公主,自己只是傻傻地替他们担心、为他们高兴;第二,长大以后受爱情小说的影响,开始向往自己的爱情,内心又甜蜜又纠结;第三,再长大一些,看到邻居一对儿退休的老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一篇短短600字的作文,居然完整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认识过程,而且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情调高雅,当然会得高分。

语言生动

一篇作文做到了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至少是B类作文,如果想进入A类,就要看语言是否生动了。

不少考生害怕写作文,觉得表达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归结为自己词汇量不足,然而,下工夫背了很多成语,发现还是无从下笔,只好东拉西扯地凑字数。实际上,写好作文,关键不是词汇量的大小,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也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不会自我表达,实际是缺少写作技巧。当然,丰富的课外阅读、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但若想短期内改善作文面貌,使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不妨突击掌握以下两个重要技巧。

1.善用比喻

俗话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黏住读者。”形象地道出了语言的魅力之大。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请看一篇作文《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生动的比喻句: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是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谅解原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运用比喻手法,用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清茶、良药、曙光、雨露、清泉等6个事物以及它们的功能唤起同感,把抽象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事物,简洁而明确地表达了对谅解的理解,句型整齐,语意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很容易给阅卷者才华横溢的感觉。

善用比喻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条捷径,但考生要注意,运用比喻,喻体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即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解释抽象的难懂的概念。比如写读书,写学习,写思想等,可用常见的、清晰的事物来比喻,如春风、明月、太阳、森林、良药、黄昏、曙光、小草、松柏、雨露、高山、清泉、鸿雁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容易操作,只要复习时按类别积累一定的比喻句,考场上运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调动五官

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语言容易概念化,描写缺乏条理,很难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得分往往偏低。怎么办呢?调动读者的五官感受是一条改善捷径,而且容易操作,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调动五官就是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角度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例如,一位考生这样描写妈妈的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捏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触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下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写法,只能倒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描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写“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是毫无价值的,根本留不住阅卷者的目光,因为他无从知道主人公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如果调动五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位考生写道: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考生以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一连串的触觉动作:“抓”“托”“放”“扶”“咬”,镜头感极强,虽然没有出现“艰难”二字,但读者似乎亲眼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随着这五个动作暗暗使劲,替主人公捏着一把汗。虽然没有调动全部五官,只用了隐藏起来的视觉和凸显出来的触觉,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陈彤】

篇5: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

②怀疑为抄袭的作文,经提供抄袭文章的线索,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内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8. 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①内容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②答卷雷同;

③前后笔迹不一致;

④有特殊标记;

篇6:六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

六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

(一)评分原则

1、CET是检查考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四级和六级教学要求,对作文的评判应以此要求为准则。

2、大学英语六级作文题采用总体评分(Global Scoring)方法。阅卷人员就总的印象给出奖励分,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

3、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内容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作文应表达题目规定的内容,而内容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要考虑作文是否切题,是否充分表达思想,也要考虑是否用英语清楚而适切地表达思想,也就是要考虑语言上的错误是否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4、避免趋中倾向。该给高分的给高分,包括满分;该低分的给低分,包括0分。一名阅卷人员在所评的全部作文卷中不应只给中间的几种分数。

(二)评分标准

1、本题满分为15分。

2、阅卷标准共五等:2分、5分、8分、11分及14分。各有标准样卷一至二份。

3、阅卷人员根据阅卷标准,对照样卷评分,若认为与某一分数(如8分)相似,即定为该分数(即8分);若认为稍优劣于该分数,则可加1分(即9分)或减1分(即7分)。但不得加或减半分。

4、评分标准: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

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的错误。

11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

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注:白卷,作文与题目毫不相关,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而无法表达思想,则给0分]

5、字数不足的应酌情扣分:累计字数CET4〖〗CET6扣分99~99〖〗110~119〖〗180~89〖〗100~109〖〗270~79〖〗90~99〖〗360~69〖〗80~89〖〗550~59〖〗70~79〖〗7<49〖〗<69〖〗9

[注:(1)如题目中给出主题句,起始句,结束句,均不得计入所写字数。

(2)只写一段者:0~4分;只写两段者: 0~9分。(指规定三段的作文)]

6、为了便于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现将各档作文分相当于百分制的得分,列表如下,称分率。其中9分的得分率为60(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作文分〖〗15〖〗14〖〗13〖〗12〖〗11〖〗10〖〗9〖〗8〖〗7〖〗6〖〗5〖〗4〖〗3〖〗2〖〗1得分率〖〗100〖〗94〖〗87〖〗80〖〗74〖〗67〖〗60〖〗54〖〗47〖〗40〖〗34〖〗27〖〗20〖〗14〖〗7

(三)关于作文最低分的有关规定

1、作文分最低分定为6分。

2、考生作文分为0分时,若总分高于60分,一律按59分报道;若总分低于60分,则按“总分-6分”报道。

3、考生作文分大于0分,小于6分时,则按下列公式报道成绩:最后报道分=原计算总分-6分+实得作文分。

篇7:评分标准

青岛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标评分标准

(适用于I类房屋建筑)

考核扣分记入总得分,在上表得分基础上按照考核文件规定进行扣减。

2、本办法所附综合评分标准中评标基准价的计算执行本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A值的计算为:A=(投标报价-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100%。

3、措施项目基准价的计算为: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措施项目报价部分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有效投标报价少于4家则不去最高值和最低值;B值的计算为:B=(措施项目报价-措施项目基准价)/措施项目基准价×100%。

4、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基准价的计算为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该分部分项清单报价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有效投标报价少于4家则不去最高值和最低值;

附表二:

青岛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标评分标准

(适用于概算1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计算为:A=(投标报价-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100%。

2、措施项目基准价的计算为: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措施项目报价部分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有效投标报价少于4家则不去最高值和最低值;B值的计算为:B=(措施项目报价-措施项目基准价)/措施项目基准价×100%。

3、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基准价的计算为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该分部分项清单报价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有效投标报价少于4家则不去最高值和最低值;

附表三:

专业工程招标评标、定标评分标准(含设计)

备注:

1、按照青岛市建筑市场主体管理考核系列文件,企业动态考核扣分和项目经理动态考核扣分记入总得分,在上表得分基础上按照考核文件规定进行扣减。

2、专业工程单项概算500万元及以上且未包含设计时,可不使用设计方案部分。

附表四:

青岛市建设工程招标评标、定标评分标准

篇8:有关高考美术招生考试评分的探讨

分数制的评分方式一定程度上规范统一了美术阅卷, 保证了公平公正。事实上,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 标准统一是否真的能够实现?首先就不得不讲到美术评分标准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份关于素描科目的评分标准说明:素描评分:满分110分, 其中构图占20%, 比例、透视与结构占40%, 素描造型能力占20%, 素描表现技法占20%, 对于色彩与速写的评分亦然, 试问如此的评分标准是否能够为评卷老师提供标准?每一个分数的确定都有它对应的评分标准?显然, 艺术不同于数学等其他学科, 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不是判断, 答对一题就拿到一分, 同时, 在面对如此之多的美术画卷的情况下, 阅卷老师难免产生视觉疲劳, 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分数的评定而夹杂着感情成分, 美术的学科特殊性质决定了标准的不可能, 评分标准实乃相对的标准, 其间存在这样的矛盾——相对标准下获得绝对的分数。考察各省的阅卷评分, 在实际美术高考评分过程中, 并没有选择直接对试卷进行打分, 而是采取先对美术试卷进行分档, 而后再进行打分的方式, 分档环节的涉入反映出人们对美术学科特性的认识。在此, 我们不妨把考察范围扩展到国外, 看他们又是怎样对美术试卷进行评分的。下面是美国纽约州高中学校三年综合艺术考试中对绘画的评分标准说明。

共15分/每项5分

从评估标准中, 我们了解到:美国纽约州高中三年综合艺术考试评分以高、中、低三个等级的形式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判定, 而后得出相应成绩, 这与我国高考美术评分中先分档再打分的做法不谋而合, 说明二者在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对美术试卷的评分亦力求顺应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比起直接打分, 先分档再打分的措施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缓和了标准分数与美术学科特性间的冲突, 分档 (等级) 对策的运用, 可以说是根据自身学科特性对传统的评分方式进行的灵活创新, 这在探索美术发展的道路上已然是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 我们发现, 阅卷老师对于分档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而到了打具体分的时候, 老师们则又开始为难起来, 最终仍存在着标准分数与学科特性间的矛盾, 既然如此, 我们是否能够再前进一步, 越过分数, 完全采用分等级的评卷方式?

美术作为一视觉艺术, 它不等同于科学, 尽管与透视学、几何学、解剖学、光学发生过联系, 曾经艺术家们也进行过科学实验, 而科学致力于使用数学符号和公式精确地表现自然秩序的统一性, 它是对自然世界高度精密地简化描述, 艺术则不同, 贡布里希在讲到塞尚的创作时说过“如果艺术是一桩计算工作, 就不会出现那种奇迹;然而艺术当然不是计算。使艺术家如此发愁的那种平衡与和谐跟机械的平衡不一样, 它会突然出现, 却没有一个人完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科学的美要符合数学精确性, 其价值是无偏见的超越和精确性, 因此是有客观标准的。而艺术美不具有数学的精确性, 其价值在于它们的对情感的处理和知识的分享, 赞美人类的感情和想象力的精神, 也就无客观标准可言。正如19世纪法国著名的诗人及评论家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谈到美时认为:“美永远是、必然是一种双重的构成, 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 另一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短暂、偶然是艺术的一半, 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由此可见, 无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坚持科学主义立场, 艺术仍然是艺术, 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美术作为一视觉艺术, 无论怎样与科学发生联系, 其本质依然不能被改变, 也不会改变, 对待美术, 相应的美术评价环节, 我们无法做到科学绝对的标准规范, 一味地追求标准分数反而违背了美术学科的自身特性, 以致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 面对时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科技对美术试卷评分的作用, 当代信息化的高度繁荣必然影响着美术学科的发展, 因此, 试图规范评分系统科学化与数字化本身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而更为重要的, 我们是否该对美术学科本身特性多一分关注, 在科学规范与学科特性间寻求一相对的平衡, 顺应时代的潮流并满足美术学科的发展要求, 为美术学科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由此生发这一大胆设想:在高考美术试卷评分中完全采用等级 (档) 的形式而不去打具体分。较之当前先划档再打分的方式, 采用等级评分方式, 一定意义上或许更加满足学科自身的发展。为此, 提出如下构想方案:对于绘画科目 (素描色彩速写) 或设计的评分, 以等级制代替分数制, 要求只对试卷作档次划分, 以当前评分中的划档环节要求为参考, 初步计划把试卷分为ABCDE五个等级。此时我们也考虑到了亦随之出现的问题:没有了分数, 录取如何进行?作为选拔考试, 分数始终是其最可采取的方式, 亦作为录取的依据, 等级制必然带来录取的无措。在此联系到笔者先前的一篇《有关高考美术招生考试内容及形式的探讨》文章, 文中提出在当前美术高考内容及形式基础上增加笔试的设想, 笔试采取打分的方式, 绘画科目的等级设想与笔试成绩二者结合, 这无疑为录取提供了保障。具体录取办法:因专业而宜, 根据美术不同专业的能力注重对考生作不同的成绩侧重要求, 对绘画等级层次与笔试成绩作相应的达标划线。现以图示形式来对方案作呈现说明, (图1中, 箭头表示专业录取水平要求, 粗箭头表示绘画或设计专业录取要求, 单线箭头则为美术教育或史论专业合格线) 如图所示, 报考纯绘画专业, 我们就要求考生的每门绘画科目水平等级必须至少要达到B级以上, 而对于他的笔试成绩不作过高要求;同样地, 对于史论或美术教育专业考生, 绘画各科能力等级的要求可能就低一些, 达到C线即可, 反而笔试的成绩要求相对较高。若笔试的设想未来有幸得以实现, 加之等级制评分方式的采纳, 最终呈现的高考美术招生考试评分方式将为:等级制 (绘画科目评分) +分数制 (笔试) 。

就美术学科而言, 尤其是绘画, 我们不能以精确分数来区分学生的水平高低, 试问那些因1分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学生就真的差吗?比起精确到每1分, 等级式的评价显得更为灵活, 亦不失公平、公正。

人们都希望在一些趋势中寻找到一种平衡, 正如今天我们总是喜欢用平衡这样的字眼来谈论艺术与科学, 走向和谐的交融是艺术发展的趋势。而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不能摒弃美术的特性。仅此对当前我国美术试卷评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提出个人的不成熟构想。相信一切的相关改革都是围绕推动美术学科的发展而展开的, 随着相关改革逐步提上日程必将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以美术的学科特殊性为出发点, 针对当前高考美术招生考试中的阅卷评分环节中的评分标准与评分方式进行相关探讨, 发表个人看法, 最后提出关于美术高考招生考试评分的相关构想。

关键词:高考,美术,招生考试,评分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 《艺术的故事》,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2][法]波德莱尔著, 郭宏安译,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篇9:关注“三大走向” 紧扣评分标准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走向;审题;角度;文章亮点

作文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复习阶段,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注高考命题走向,紧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命题三大走向

1.关注社会生活

近几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对其有所悟、有所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归宿,高考作文命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考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的检验。

2.崇尚理性思考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文章是思维的结晶。写作是思维展开的过程,文章是思维的载体与表现出。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慧,走向解放思想和创造创新,这是对写作活动本质的肯定与回归。

3.呼唤人文个性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体现出我国作文教学从教师规定学生写作到学生自主写作的重大变革。

有人把高考作文说成“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考场作文是有严格规矩约束的,这个“规矩”就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照评分标准,结合命题趋势,在写作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分析话题,明确范围。针对学生写作中偏题,甚至离题的现象,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审题错误,是方向性错误,也是致命性错误,审题不慎,满盘皆输。”其次要多做审题训练。再次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仔细阅读,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词,包括写作中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理解材料的整体性,不能只抓枝节,不及其余。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照考纲,它对“意”(文章中心)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要正确,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二要新颖,能启发人之未见闻;三要深刻,能接触并提示事物的本质。

考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明确话题范围后,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思维角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考前进行思维训练。

1.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针对话题,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推进,从而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挖出“深意”。如“诱惑和个人素质”这个话题,思路也可以围绕问题来展开:“诱惑和个人素质”是什么关系?(要经受住诱惑就要提高个人素质)要提高哪些素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如何提高素质?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在考场上思路相对混乱的考生。

2.多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这是思维素养高的表现,而不是“认死理”、“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话题,我们既可从“绿化祖国,爱护树木”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把“培养人才,爱惜人才”作为文章中心,然后两相比较,择其优者。

3.反角度思维

反角度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俗称“反弹琵琶”,就是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去作反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是“反琵琶”的高手,他的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因为逆向思考分析,使他的评价平中见奇、陈中出新,闪射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奇文”。

4.类比联想思维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以“做人讲诚信” 为话题的作文,有考生由做人讲诚信联想到为官、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本、治国之根、经商之要、创业之基,意蕴深刻,令人感动。又如:有人从“南郭先生”联想到当今某些官僚,“瞒”和“骗”的典型,南郭先生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的下场,对比当今某些官僚尸位素餐,自以为是,从而得出判断:南郭先生尚且有自知自明,知道一走了之,而这些官僚却无动于衷,“占着茅坑不拉屎”,岂非南郭先生都不如,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有必要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文章出“新”、出“彩”。

四、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但并非以不讲究文体。2004年高考评分标准就非常重视文体要求,考生一旦选定文体,阅卷教师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来评判作文。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千万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二是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如:寓言、小说、日记等,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设置文章亮点

亮点,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也就是得分点。它有赖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主要包括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等。

我认为,只要摸清“走向”,紧扣“标准”,注意方法,讲求效率,就一定能够做好“考前作文总复习”这篇大文章,高考作文也会得高分。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2011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初中寒假生活学习计划下一篇:游苏州乐园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