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022-09-10

谨慎性原则又称为“稳健性原则”或者“稳定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会出现不能完全确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者会计处理程序。面对这一财务管理惯象, 就需要会计实务从业人员采取“折中、适度”的原则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这便衍生出了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谨慎性原则”。

作为财会管理工作领域中一种常用且实用的经济学原则, 早在中世纪时期, 人们就提出了谨慎性原则, 此时它只是被当作一种策略与方法, 一般多用于财产托管人的受托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策略逐渐被广为人知, 并且广受会计工作者的认同。之所以能够在财会工作领域取得如此好的应用反响, 一方面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应对外界市场变化的不确定经济因素, 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 谨慎性原则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在充分地考虑到资产保全风险的基础上再做出决策, 能够尽最大可能将资产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更加科学与合理。当然, 谨慎性原则也有其弊端, 例如它会导致操纵利润、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出现, 但这些都可以竭力避免。相对于谨慎性原则对会计实务工作产生的诸多积极效用, 这些弊端显得瑕不掩瑜。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作为一项理论性的指导原则, 不同的从业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千差万别。总体来讲,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存在以下几点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过度谨慎或谨慎缺失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 “谨慎度”较难把控。从内在原因来看,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有很多, 但都比较笼统, 并没有细化的标准去评定区分“谨慎”与“不谨慎”。由于谨慎性原则是一种抽象的、无形的指导性原则, 不能将其量化, 这就使得在实际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 “谨慎度”很难把控。从外部原因来看, 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谨慎性”的理解不尽相同, 每个人心中对于“谨慎”的判断与评价标准也大相径庭, 而且不同的会计工作需要把握的谨慎度也存在巨大差异, 这样一来, 有些会计人员把不需要考虑的经济风险纳入工作范围, 有些人却忽略了本该考虑的资产风险, 从而为会计实务工作引入了过多的不确定性[1]。

(二) 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谨慎性原则定义的抽象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使它对会计实务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实务工作从业人员要熟练地驾驭谨慎性原则, 必然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资历与财务管理经验, 还要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经济因素具备敏锐的嗅觉与观察力, 并且在面对一些突发的资产风险管理事件要能够随机应变, 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风险预防及资产保护措施。反观现在的会计实务从业人员, 很多从业人员还没有形成理性的工作态度, “遇事只凭判断、做事仅靠经验”的思维定式依旧存在。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出现错账、漏账等问题。

(三) 相关条款运作不足

我国对会计实务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并且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会计行为。虽然这些法律条文和政策法规由来已久, 但很多表述较为宏观笼统, 没有进一步细化到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具体环节中去, 因而不能触及筋骨例如:在会计准则中规定: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少计负债或费用, 不得集体秘密准备。另一方面, 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在执行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和审计工作上还存在许多亟待弥补的漏洞。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鉴于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使谨慎性原则更好地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实务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来改善。

(一) 把握谨慎程度, 善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程度的把握历来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应用难点, 谨慎过度则会考虑过多不必要的风险, 造成机遇流失、资源浪费、成本投入过高等问题;谨慎缺失又会导致风险管控不及时, 会危及企业资本运作乃至存亡。由于我们无法量化评定谨慎程度, 建议可以定性区分谨慎程度, 通过定性分类, 也能够在会计实务中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例如, 在处理会计信息之前, 可以将其定性划分为“极有可能发生”“有很大的发生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不可能发生”几类。针对不同事件类别, 对应出相应的谨慎程度为“高度谨慎”“谨慎”“适度谨慎”“无须谨慎”四种态度。这样一来, 通过大体上界定的事件的严重程度, 以此为依据把握谨慎程度, 能够优化甚至避免“过度谨慎”和“谨慎缺失”诱发的诸多问题[2]。

(二) 强化对会计实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

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谨慎性原则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去。一方面, 企业要强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增强其工作经验, 提升其工作技能, 使其具备更强的风险预测力与管控力。另一方面, 要端正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谨慎性原则难度上并不高, 但要求面面俱到、精益求精, 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耐力和集中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做到高度集中注意力, 才能不错过一个细节, 不放过一个机遇[3]。

(三) 制定恰当的工作制度条款, 体现谨慎性准则

以会计实务工作中的税收筹划工作为例, 税收是企业财务支出的大项, 在企业资产运营中占比较重。因此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优化企业业务管理及资源配置模式, 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额外的税收支出, 为企业积攒更多的流动运营资本。接下来, 将具体分析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收入, 企业会计成本、折旧, 以及存货计价中的应用, 以更好的理解其中体现的“谨慎性”原则[4]。

首先, 从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收入中的应用情况来看, 国家在对企业征税过程中, 对企业在营销核算方式上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 即:直接收款、赊销收款、委托三方收款、预期收款等, 不同的交易模式应纳税额的核算方法存在差异。基于国家收税标准这一特点, 在制定税收筹划内容时, 要先充分研读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规定, 以此为基础, 改变交易模式, 以降低税收额。

再者, 从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成本、折旧中的有效应用来看, 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应用, 主要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分配有限的企业流动资金, 降低乃至消除额外支出。在企业流动资本的分配上, 要多投入当其费用,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递延纳税时间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时间。此外, 企业财会部门还要注重及时地核销呆坏账。完整的税收筹划还必须囊括有效的折旧方法。以企业的固定资产 (生产设备、厂房、地皮等) 折旧为例, 包括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折旧法两种常用办法。对于比例税率多年无变化或持续下降的固定资产, 就要采用加速折旧法, 加快其折旧速度。反之, 对于比例税率连续数年都处于增长状态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 就要采用直线折旧法。

此外, 从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存货计价中的应用来看, 存货计价的核心在于选取合理的货物核算计价方法。通常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数法。前者是指在先进先出存发货流通模式下, 对实发存货和期末结算存货进行计价核算。后者是指在收货结束时, 对实际库存货物总成本进行统计, 基于此, 重新核算存货平均单价和平均成本。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 谨慎性原则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充分考虑各种风险性因素, 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第二, 对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理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能够确保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不动摇。现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时代的高度信息化转变, 外部市场规律愈发复杂、市场经济因素变化多端、同行竞争愈演愈烈, 基于这一行业发展大背景,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摘要: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使用“谨慎性原则”时, 既要结合现阶段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又要充分考虑其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和资产损失, 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论文主要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基本含义与演变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金兰.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01) :42.

[2] 安晓辉.试分析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 2016 (01) :150.

[3] 韩正.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7) :323.

[4] 戴雪妍.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2) :240.

上一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下一篇:逐级走访——信访次序的规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