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个正确对待

2022-07-18

第一篇:我的四个正确对待

军转做到四个正确对待

自觉做到“四个正确对待” 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是每个同志都要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是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改造和党性修养,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必须认真解决好。

一、正确对待事业,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事业是共产党人人生的支撑,离开了事业,就失去了人生的真正价值。正确对待事业,是“四个正确对待”的根本落脚点,正确对待其它方面的问题,最终都要体现在振奋精神干事业上。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在事业上难有作为,影响个人的发展进步,而且会给部队建设带来损害。一要正确处理事业与职位的关系,摆脱职位的困扰。把官位看得太重,心理就不堪重负;坚持事业第一,心里无“官”才会轻装上阵。现在,有的同志摆脱不了职位的困扰,不是勤奋工作,执着地去追求事业,而是不安心本职,热衷于追求职位。职务提升时,就认为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公认,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进而产生失落感,精神状态、工作热情随着职务的升迁而大起大落。更有甚者,每空出一个位子,便对号入座,自认为是合适的人选,找关系、走门子,到处活动。这与党的事业、与部队风气、与个人发展都十分有害,必须坚决予以克服。由于部队编制的特殊性,干部队伍的结构呈宝塔型,晋升的位置越往上越少,即使个个素质优秀,也不可能全部都能提升。评价一个人的进步,不能完全以职务提升的快慢为尺度,而要看综合素质怎么样;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其职位的高低,而是看其贡献的大小。个人职务的晋升和发展,往往受客观环境、条件和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总体上说,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这个人快一点,那个人慢一点,都是正常的。就象运动员赛跑一样,即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不可能同时到达终点,总有跑在前面的,落在后面的。而这种快慢,既取决于个人素质,更取决于党的事业的需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努力争当干事业的“突击手”,绝不能当跑职务的“运动员”。二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走出家庭的拖累。事业和家庭是对矛盾,特别是基层干部,正处在成家、立业、育子、养老的特殊阶段,事业的压力很大,家庭的担子也很重。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家事上用心思多了,就难以在事业上集中精力;围着家人转多了,就难以在工作上扑下身子。当事业与家庭发生矛盾时,我们要自觉做到家庭服从事业,舍小家顾大家。同时,家庭和事业又是相辅相承的,没有事业的成功,就谈不上家庭的幸福。领导干部要以事业为重,家庭服从事业,并不是说不要家庭,关键是要摆正两者的位置,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事业有建树、家庭很美满的境界。三要正确处理事业与苦累的关系,经受住苦累的考验。事业与奉献相伴,成功与苦累相随。讲清闲、图舒服,是成不了大事的;没有艰苦的劳动、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很大的收获。特别是部队环境艰苦、工作压力很大,要想干一番事业,就要经受更多的磨练,付出更多的心血。俗话讲:无功不受禄。现在有的同志,个人不努力,工作不踏实,政绩不突出,但到干部调整、评功评奖时,却想法很多,甚至伸手要这要那。这些同志也很苦,但不是为事业殚精竭虑,而是为个人的利益得失苦思冥想;这些同志也很累,但不是为工作忙碌奔波,而是为了个人的权力职位“上下求索”。这种光想好事不干实事,只想收获不愿付出的思想,实际上是自己糊弄自己,自己欺骗自己,自己耽误自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领导干部要有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勇于吃苦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苦累的砺练中提高素质,才能在艰苦奋斗中建功立业。

二、正确对待组织,始终保持对组织的高度信赖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个人的进步和取得的工作成绩,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帮助。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居功自傲,不能把工作成绩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每名领导干部都要铭记在心。一是真心感激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离开集体,其才能就无法发挥,甚至无法生存。每名干部,当兵时间虽然有长有短,职务有高有低,进步有快有慢,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就是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培养。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之情、关怀激励之恩。顺境的时候,对组织多一分感激之情;逆境的时候,对组织多一分理解之心。有了成绩,要把账记在集体的身上;有了进步,要把功记在组织的名下,任何时候都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切实把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化作无私奉献、勤勉敬业的强大动力,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充分相信组织。有的同志在个人的事上稍不如意,就怀疑组织的公正度。别人提升了,便怀疑是某个领导关照的结果;自己提升了,把“恩”记到领导个人的身上。有的同志平时工作很努力,政绩也比较突出,群众基础也不错,对那些跑官要官的做法也是反对的,但在干部调整使用前,因为担心位子被挤掉,担心不跑会吃亏,结果也不能集中精力干工作,开始“活动”起来。这些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一级组织、一个党委,代表的是一个单位的整体利益,当然也包含每名干部的利益。在确定干部进退去留问题上,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尽量使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一致,如果总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个人的愿望实现与否作为衡量组织是否公正的标准,就难免作出错误的结论。在这方面,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始终对党组织忠贞不渝。邓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始终不变自己作为党和人民儿子的情怀。每名领导干部都要有这种博大的胸怀,都要对党组织无比信赖。三是坚决服从组织。个人无条件地服从组织,这既是党的纪律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名领导干部应有的基本觉悟。过去常讲的“共产党员是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体现的就是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都有个工作变换、职务变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应由自己去考虑,必须由组织来安排,自觉做到进退去留听党的,工作标准看我的,坚持个人的利益服从组织的需要,个人的愿望服从组织的安排。

三、正确对待自己,始终保持对自己客观清醒的认识

正确对待自己,是保持良好心态和高昂的精神状态的前提。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我国也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古训。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实事求是地估量自己。一要用辩证的思维审视自己。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同志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自己缺乏辩证的分析。在看到自己优点和成绩的同时,对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没有强烈的自省精神和忧患意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甚至自命不凡,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有的一讲就是任了几年职,立了几次功,受了多少奖,很少有主动挑毛病、找问题的。防止和克服这种现象,始终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一方面要有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成绩,保持自信;同时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足,防止自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优点和短处。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三七开”、“四六开”,而有的同志总觉得自己近乎完美,找不出什么毛病。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要有发展的眼光。每名领导干部,能从普通一兵走到现在的岗位,自有可贵之处。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一时的顺利、一时的优秀、一时的功劳,就难免裹足不前,坐吃山空。这是有的干部在一定职务上比较优秀,而上一个层次就显得比较平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看待自己的优长一定要有很高的起点和发展的眼光,常思不足,多找差距,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二要用正确的参照系衡量自己。有的同志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与比较的参照系不正确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坚持用先进的标准、宽阔的视野、群众的评价衡量自己。用先进的标准衡量,就是经常对照英模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典型事迹查找自己的差距。现在,有很多同志在一个职务上一干就是数年,始终不改初衷,不减斗志;有的多次变换工作岗位,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与他们比,个人想法比较多的同志就不难看出自身的差距,就不会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与失、进与退。用宽阔的视野衡量,就是要像小平同志倡导的那样,“眼界非常宽阔”,善于从全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把眼光仅局限于本单位,可能总感到自己不错;如果在更大的范围去衡量、去比较,就会发现还有许多同志比自己优秀。要用群众的评价,衡量反思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功过是非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不断地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反思自己,以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三要用平常的心态诫勉自己。平常之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个人问题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也能反映一名领导干部的党性。要做到顺境之时不失态。职务提升、立功受奖,心里高兴是很自然正常的,但如果飘飘然,甚至得意忘形,这就不够正常,对自己对工作都不会有好处。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多查不足、多思奋进,把提升看作责任,变为加倍工作的动力,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遇到挫折不沮丧。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领导干部在挫折面前,绝不能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只有乐观向上、愈挫愈奋,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正视现实,泰然处之,也才能做到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

四、正确对待别人,始终保持虚怀若谷的胸襟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心胸开阔,具有容人容事的宽阔胸怀,做到虚怀若谷。”正确对待别人,是每名干部立身做人不可或缺的品格。一是要正确看待别人的成长进步。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得到提升心理就不平衡,特别是同等资历或者资历浅的同志比自己进步快时,就感到不舒服,这是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典型表现。职务晋升有快有慢,这是干部调整中的正常现象,应该从大局上去考虑。每名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看别人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职务提升上,而要看到别人的优长,看到别人的付出,看到别人的政绩。尤其当看到别人提升时,应当替别人高兴,特别是当年轻的同志赶上甚至超过自己时,要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有一种“甘当铺路石”、“甘为人攀梯”的境界。二是要虚心学习别人的优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部队每个同志、每名官兵,身上都不乏优长和可学之处。正确对待别人,很重要的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长,虚心学习别人的优长。实践证明,学习别人也是自己成长进步的阶梯。大凡素质提高快的同志,也都是平时善于向别人学习的同志。有位领导同志讲:“自己下部队,是跟谁学谁、陪谁学谁、带谁学谁。”这话既朴实又深刻,体现了以人为师的学习态度。领导干部不能目中无人,看不起别人,要把别人的缺点当成镜子来借鉴,把别人的优长当成财富来继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充实完善自己。三是要真诚支持别人的工作。现实生活中,确有极个别同志,为了维护个人的地位,争取个人的升迁,显示个人的才能,对他人的工作不但不支持,反而背后拆台,甚至诋毁别人。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也是不道德的,必须坚决反对。个人离开了组织,将一事无成。同样的道理,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离开了别人的支持,也将寸步难行。搞好部队建设,就是需要内部间的密切协作、整体上的步调一致。没有真诚无私的品德和同舟共济的精神,同志间互不服气,班子内互不支持,集体就会是一盘散沙,个人也会因此而受损,党的事业就很难成功。真诚支持别人工作,有利于团结,有利于事业,同时也是自己取得别人尊重支持的前提。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相互宽容不求全责备,相互信任不分亲疏,相互支持不遗余力,真正同心同德地干事业求作为,不断把部队建设推向前进。

第二篇:谈合同诈骗犯罪的四个正确认定

合同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笔者认为目前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一般存在下面几点疑难点:

一、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含义

由于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罪尤其是普通诈骗罪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合同”这一形式,所以“合同”的判定会影响到某些诈骗罪的定性,故对“合同”的内涵外延的界定,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渊源来看,本罪的“合同”似应指“经济合同”,因为刑法第224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主要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5年7月8日《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和1996年12月16日《关于办理诈骗罪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内容,而《解释》第二条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其中使用了“经济合同”一语。那么修改后的刑法仅用了“合同”一词,是否有意扩大其范围,使之更具有包容性呢?答案应是肯定的。理论上一般认为正确界定“合同”一词,应从这样几个因素入手:

1.从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性质来看,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市场经济关系的。凡与这种社会关系无关的各种“合同”,“协议”,如婚姻,收养,抚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不在该“合同”之列;

2.在不违背罪刑法定的前提下,基于控制犯罪而考虑惩治犯罪的最大需要。虽然合同诈骗罪之“合同”渊源上为经济合同,但立法渊源不应该影响刑法的目的解释。换言之,只要除利用经济合同外,还可能有利用其他合同进行诈骗且足以扰乱市场秩序,而在刑法上将之解释为合同诈骗罪又具有“可预测性”的,这些可利用的合同原则上都属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

3.从合同的形式方面进行界定。笔者认为应把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界定为书面合同, 不包括口头形式与其他形式。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考虑定罪证据的客观可见性。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在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中,需要能够证明被告人所利用的合同的存在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在总体上,合同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不同形式的合同,在诉讼中具有举证难易程度的差异。因此,从证据的客观可见性要求来看,口头合同不应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合同”;(2)避免出现法条竞合,出现“特殊法条”架空“普通法条”的现象。《合同法》的相关立法解释已使有关财产流转的协议(包括口头的)都归于“市场交易”中的合同。而在普通诈骗中当事人双方之间大量存在这种关于财产流转的协议,并且多以口头形式出现,如果按《合同法》的精神,则这些协议都属于口头形式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若把口头合同也视为合同诈骗之合同的一种形式,则会导致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相互冲突,导致前者架空后者,出现法律适用的混乱。而这显然并不是立法者的原意。故应把口头合同排除出本罪之合同之列;(3)将口头合同诈骗排除出合同诈骗之外有利于对此行为的打击。如将口头合同定性为合同诈骗,意味着将其作为经济诈骗对待,而经济诈骗数额的起点一般高于普通诈骗。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普通诈骗的构罪数额起点为2000元,利用票据,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数额起点为5000元,贷款诈骗的数额起点则高达l万元。关于合同诈骗的数额起点问题,有学者认为“确定合同诈骗的数额起点时,应在参照普通诈骗犯罪起点的前提下,使合同诈骗数额起点略高于普通诈骗罪的数额起点。”若如此,由于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对应于各个数额档次的量刑幅度基本相同,将口头合同诈骗定性为合同诈骗反而有放纵这一行为之嫌。

二、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如何正确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一般来说应对行为人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以及违约后行为人的态度等一系列情况综合分析。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考察行为人履行合同的能力。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且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与他人签订合同,一旦货物、货款到手便大肆挥霍或逃之夭夭,则应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无欺骗手段。犯罪的目的与手段是相互统一的,手段从属于目的,目的又依赖于手段,行为人通过手段来实现其目的。犯罪手段是行为人目的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本罪中行为人在签订合同的整个过程就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人在该过程中有欺骗行为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但对那些伪造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真相,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例如,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行为人伪造、变造证件,伪造、变造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支票、汇票等凭证,或者虚构事实上不存在的标的物,或者冒充“外商”、“高干子弟”等方式与对方签订合同。由于这些货单、支票、标的物等本身就不存在,是虚假的,因而合同自然就无法履行,这种情况应视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考察行为人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及其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行为。如果行为人签订合同后,根本不履行,也不为履行合同积极创造条件,货物或钱款到手后挪作他用或用于私人挥霍或抵偿个人债务或携款物潜逃,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就非常明显;

4、考察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承担违约责任。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在违约后,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善意原则减少相对人的损失,相反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违约到之合同无法履行,采取潜逃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当事人无法找到自己,则可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5、考察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因客观方面原因导致合同未能履行的,行为人主观上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致合同未能履行,即合同签订后,行为人享受了合同的权利,却不主动、不愿意履行合同的相对义务,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当然,具备上述情形之一的,只能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为主观目的的推定内含未知因素,如果行为人可以反证推翻对其“非法占有”之推定,应不予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如何认定刑法第224条第(5)项规定的“其他方法”

由于在现实中用以诈骗的方法多种多样,故刑法第224条在第(1)至第(4)项明确列举了四种合同诈骗方法后,第(5)项以“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概括性语句做出了弹性规定。立法者的目的之一也许是为了适应以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保持法律的稳定,但这在另一个方面也给该罪的司法认定带来了不便。对这些方法该如何界定呢?笔者以为,只要符合“利用合同诈骗,足以扰乱市场秩序,骗取公私财物”这一客观特征,任何方法、手段都可成为合同诈骗罪的方法。实践中常见的其他方法大致有下面几种:

1.伪造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权利义务继受人财物的;

2.虚构货源或其他合同标的签订空头合同的。如行为人将暂时借来充数、并不属于自己的货物向被害人出示,在取得被害人信任签订合同后骗取货款;

3.骗使,蒙蔽对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图签订合同,亦即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合同; 4.利用虚假广告和信息,诱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等费用的;

5.假冒联合经商、投资、合作协作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6.通过贿赂签订、履行合同,如实践中有的合同当事人采用贿赂手段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履行合同骗取国有资产的,就属于这种情况;

7.作为债务人的行为人,向第三人隐瞒未经债权人同意的事实,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违法转移给第三人,从而逃避债务。如实践中常见的,一些皮包公司以违法占有为目的,在与他人签订供货合同、取得对方当事人货物、定金或部分货款后,采取欺诈方法将合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待被害人发觉上当受骗时仍借故不履行合同义务,亦不返还收取的货物、定金或货款,等等。

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一点,即这些诈骗方法、行为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的才成立合同诈骗罪,若在这之前或这之后则不成立本罪。成立普通诈骗罪的按普通诈骗罪论处;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则按合同纠纷处理。本罪如与金融诈骗犯罪发生法条竞合,则按金融诈骗的有关犯罪论处。

四.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与其他相近行为的界限

(一)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的认定

首先主观目的不同。这两种行为故意内容不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该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实质是间接牟利;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行为人并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然后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因此,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故意内容,而民事欺诈则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财产利益。

其次是客观方面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行为方式上,合同诈骗罪都是作为;而民事欺诈行为则不仅表现为作为,还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不作为;

2.从欺诈的程度看,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来调整;而民事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仍应由民事法律来调整;

3.从欺诈内容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动;而民事欺诈行为中仍有民事内容的存在;

4.从欺骗的手段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意图利用经济合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的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书,虚假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等,以骗取对方的信任使行骗得逞;而民事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须假冒合法身份。

此外,受侵犯权利的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财物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并未充当经济合同设定的权利、义务的体现者;而民事欺诈行为侵犯的则是债权,即作为侵犯对象的公私财物,是已经进入经济合同设定的生产、流通领域的权利义务的体现者。

(二) 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的认定

一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区分:

1.主观方面。判断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

无履行能力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还是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用夸

大履行能力的方法,使对方产生错觉,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

2.履约能力。行为人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和担保,还是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担保;

3.欺骗手段的程度。行为人是隐瞒真相、虚构履约能力,还是只在数量、质量等方面有某些不实之处。

4.履行合同的行为。订立合同后,行为人是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行为,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坐等对方履约上当,在获得非法利益后,推托、搪塞甚至逃跑,还是对履行合同有较积极的态度,既取得一定利益,同时又承担了一定的义务。

上述区分两者界限的关键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人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对该目的的认定则可以参照上述二的内容进行判断。

作者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第三篇:文章标题:在部队干部四个正确对待教育会上的讲话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到了这个时候,进退去留是摆在我们每名干部面前一个现实问题。能不能正确对待,是对一个干部党性观念、大局意识强弱的直接检验。在这方面,多数干部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但也有

少数同志对前途后路考虑多一些,思想不够稳定,我想这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落实编制就会引起大家一些利益上的冲突、思想上的撞击,必然要有部分干部做出“牺牲”,这对我团广大干部是一次严峻考验。因此,进一步做好干部的稳心尽职工作是十分必要。

我们知道,部队稳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稳定的关键在干部。从今年完成大项任务的情况看,我团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随着年终岁尾的到来,少数干部出现了思走、调离和害怕艰苦,贪图安逸的思想。有的面对现实困难和个人利益得失,缺乏辩证的思考和理性认识,存有攀比心理,心态有些失衡,立足军营建功立业的意识有所淡化,想尽快转业到地方工作;有的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严格的管理环境,缺乏稳心尽责的思想基础,怕苦怕累,委屈埋怨,想调到非野战部队或机关工作;有的面对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和影响,鉴别能力和抑制能力减弱,求安逸、图享受的思想有所滋长,对在军营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不是很足,精神状态不够振奋,工作标准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就会影响到团队的建设,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进步。为此,作为我们干部来讲,在这个关健时候,一定要分清利害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稳好心、尽好责,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稳心尽责问题上要有清醒的认识

1、要认识到稳心尽责是干部的基本义务和责任。《现役军官法》、《内务条令》等对各职各类干部的职责都有明确规定。不是领导瞎讲的,也不是随便指令的,不是干部个人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问题。每个干部都是上级组织任命的,领导和上级组织,对每个干部都寄予一种期待,想让干部做好一方面的工作,负起一方责任,守好一方阵地。离开这一条,就失去了干部任命的意义了。如果忘记了这一点,不服从上级命令,不执行上级指示,不履行职责,不负起责任,那么,组织任命干部还有什么意义?也就毋需任命干部了,作为一个干部,就要在其位谋其政,这既是干部的一种责任,也是干部的觉悟。在职就要尽责,当官就要干活,这是对干部的最低标准,最起码的要求。

2、要认清在履行职责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目前,一些干部考虑个人问题比较多,思想不够稳定。一部分同志,忧前途,想提升、想进校,不能正确对待个人进步。看到上面有了位置,总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自己的能力能拿下,到处托关系、走门路,想得到提升。另一部分同志,忧后路,想转业、想调动,精神状态不够振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淡化,不能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有的借口身体有病,有的借口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借口自身素质低达不到部队建设的需要,思转想调的想法比较强烈。还有的同志,忧后院,思成家、思休假,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有假的想多休几天,没假的找借口休假,尤其是个别家门口干部,相对于非家门口干部已经方便了许多,但往往还不满足,不管大事小事都想请假回去。思想上的波动必然引起工作干劲上的松动,个别单位全面建设已呈下滑状态,该引起警惕了。

3、要认清尽职不尽心将造成的后果和危害。米卢教练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说得很精辟,他说的态度就是责任心。责任心对工作质量、对事业的成败,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素质那素质,责任心是最基本的素质。缺乏责任意识,心思和精力不用在工作上,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部队带好、把工作干好。同时,长时间不安心工作,不履行职责,必然导致个人思想素质、基本觉悟、精神状态的严重滑坡。我们经常说,作为一名干部,“有能力出成绩,没能力别出事”,“保位置比争位置更难”,但部分干部就是不以为然,非要弄点事出来,有的同志甚至还接二连三地出问题。每名干部都要认识到违纪的后果,那不是简单的检讨就能解决问题的,在部队要影响单位的建设,还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转业后也可能继续影响你的前途命运,现在有许多省市都做出了受过处分的转业干部不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规定,所以作为干部来讲,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履行好职责,千万不能图一时痛快换来终生的痛苦。

二、在稳心尽责问题上要有正确的态度

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有很多不好的现象,看到别人钱比自己拿得多了、生活比自己好了、职务比自己提得快了,就感到自己亏了、不值得了,心灰意冷了,这也不愿意管了,那也不愿意干了,导致自己分管的工作大幅度滑坡,这只能影响到个人的成

长进步。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

1、正确对待生活待遇。国防大学副校长许志功教授在一次理论辅导时曾讲:“军队干部工资偏低已成为影响基层干部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据调查,部分驻大中城市军队干部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差距分别是:长沙低 ,南京低 ,海口低 ,厦门低 ,广州低 。所

以说,工资待遇有点低,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也不否认。我们团干部中,大部分同志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据统计,我团干部中仅欠债5万元以上的就有 人,思想上的压力也很大,有的家属还在农村,有的家属下岗无工作,有的住房还没有着落。但是如何看待生活待遇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一是不能有安逸享乐心理。要知道,物质享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决不是生活的全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如果一个人仅沉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满足感观的快乐,无疑是把自己降低为一般动物。二是不能有非正常攀比心理。有的同志在工资收入、物质待遇上存在攀比心理,动辄就说我们比哪个单位哪些人差远了,比发达地区的差远了,有当兵吃亏的不平心理。我感觉在生活待遇上有几个不能比:不能与领导比,一个领导一份责任,级别越高,责任越大,领导身上担的责任比你大的多,不能只比待遇不比责任;不能与非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干部比,这是军队内部工作的分工,根据相对论,有好肯定就会有差;不能与地方行政单位比,这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环境,没有可比性;不能与社会大款比,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也付出过艰苦的努力,你只看到了优越生活的结果,却没有看到艰苦创业的过程;也不能与各种同学朋友比,你在部队工作的磨练收获(也就是一种工作潜能)可能比他们要大的多。三是要看到生活待遇的逐步提高。近几年,上级先后两次调整了干部工资、实行了干部住房补贴制度、发放了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岗位补贴、救济了特困干部、为随军无工作家属发放了生活困难补助等,前一段时间全军又上调了伙食标准,听说明年还要再一次提高工资标准,并且涨幅还比较大,这些措施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关心,我们要感到满足,要知恩图报。

2、正确对待工作压力。俗话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这两句话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有的同志认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工作任务繁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和心理经常处在紧张状态;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任务长时间超负荷,压力就像一座山让人难以承受;还有的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上级安排工作过重、过满,标准要求过高等。应当承认,随着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发展,各级真抓实备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力度也越来越大,快节奏、高标准已成为当前部队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基层干部抓工作落实的责任和压力都不断增大,这是现实存在的。但我认为这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第一,压力是工作责任心的“试金石”。一个不求上进,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干部,即便是工作任务再轻,也会觉得压力如山,继而怨声载道、牢骚满腹。相反,一个责任心、事业心很强的干部,不仅勇于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而且还会自我加压,自讨苦吃,逼迫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二,压力是工作动力的“催生剂”。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是把双刃剑,是挑战,也是机遇;是阻力,也是动力;是包袱,也是财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选择不同,结果迥异。压力往往与机遇并存,只有在压力面前迎难而进,接受挑战,才会有工作的动力,保证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第三,压力是提升素质的“助推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看到工作压力与能力素质的关系,工作压力越大,能力素质提高就越快,工作中没有压力,能力素质就很难得到提高。篮球运动员姚明在NBA打出了名堂,他在谈自己的成功秘诀时首先感谢的是对手奥尼尔,并说:“对手给了你压力,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代替、被淘汰。”就是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每个人才能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从这个方面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工作压力。

3、正确对待实际困难。不可否认,由于我们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基层干部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家中事务,平时遇到的困难也要比常人多。对正处于艰苦创业阶段的我们基层干部来说,要勇于振奋精神,摆脱困难的侵扰,对于实际困难多这个问题,我们同样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一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实际困难。应该看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大大小小的困难总会像轮回的四季一样,始终伴随我们左右。任何一个家庭,一个个人,都少不了一时难以解决的麻烦事。一点困难都没有的家庭,在现实的社会中是找不到的。而我们基层干部,大都又远离父母妻儿,这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更突出一些。二是历尽磨难甘甜来,成功过程中总有困难相伴。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面对困难与挫折自暴自弃,结果栽了跟头,甚至毁了自己的前程;有的人把困难和挫折作为垫脚石,愈挫愈勇,磨砺自我,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正如巴尔扎克所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您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您站得更高。”我认为:“没有战胜困难、没有负过重任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我们每个干部都应该把困难当作垫脚石,而不应当做绊脚石。三是困难幸福相依相存,解决困难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幸福。“塞翁失马”的故事人人皆知,它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好事和坏事是矛盾运动着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前,我们基层干部大部分是抱怨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困难太多,却没有看到,克服困难的过程,其实就是坚强意志品质、提高能力素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幸福,“痛并快乐着”嘛。当前,有的同志没有把暂时的困难视为一笔磨砺心境的财富,而是当成了难以承载的包袱;有的不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困难,缺乏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勇气;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整天算计自己的困难多少,不讲工作成绩大小,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干工作上;还有的缺少立足自我解决困难的意识,不管困难大小,动辄向组织和领导诉苦、提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牢骚满腹,影响工作,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肯定会影响我们每名干部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进步。

4、正确对待成长进步。对待名利地位,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于心安然。作为一名干部,积极要求进步是正常的,但不能把名利看得过重,更不能为名利所累。在看待个人荣誉进步上,一定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个人进步与组织培养的关系。每一名干部从发现培养到提拔使用,组织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成绩当作向组织索取名利、讨价还价的筹码。应该清楚,自己的进步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同事支持帮助的结果,最后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可有的同志就是摆不正这个关系,自己提升了,认为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该轮到自己了,把组织的培养放在脑后,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仍然是没有大的起色。这是严重辜负组织培养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处理他人进步与自己进步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同志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和精神境界,能始终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平常之心对待职位,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但也有一些同志心胸不够宽阔,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还有一些同志看到别人提升了就眼红,心里不平衡,背后总是说些不负责任的牢骚怪话,单纯认为是给哪个领导送了礼,跟哪个领导有关系,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不对路的,是一种不健全的思想。在事业成功时,要多看组织提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遇到挫折时,要多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看到别人进步提升时,要多看人家的优点和长处。三是要正确处理个人进步与干部队伍建设的关系。前年,军区干部计划管理工作会议对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明确并且现在还在贯彻执行:暂停办理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营以下干部的调出;向非作战部队交流干部,减少批次,控制数量,连以下干部不再交流;严格执行《现役军官法》关于干部任职最低年限的规定,控制连排职干部晋升的比例。所以,我们每名干部的观念也要跟着形势转变,职务的提升,既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有个机遇问题。一时提不了,并不说明没能力,也不是没干好,更不是组织上不信任自己。一定要多体谅组织的难处,多念组织上的好处,始终不忘自身责任,不移忠诚之心。

三、在稳心尽责问题上要有很高的标准

当前,一年一度的干部转业接替就要开始了,在个人面临进退去留的重要关口,在人生抉择的重要时刻,不去想、不着急,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想得太多,胡思乱想,更不能因此分散精力和影响工作,必须以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下步的工作中。希望大家做到“三个不”:

一是干劲不能减。我们作为一名部队的干部,都是带着兵的,都肩负着很重的责任。目前,虽然年终总结、老兵退伍、士官选晋等大项工作已经结束,但复训补训、新兵入伍等工作还比较紧张,加之双节临近,干部休假率高、在位少,官兵思想比较活跃,不安全因素还很多。从这两年来看,这段时间是出问题最多的时候,干部违纪率也比较高。在这种时刻,我们每名干部都要有十分清醒的头脑,工作上千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也不能随意降低工作的标准。在干部的调整变动中,有提升愿望的,要以更高的标准衡量自己,以更严的作风要求自己,以更大的责任鞭策自己,以更强的使命激励自己,不辜负党和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一时提升不了,或者是面临转业的,也要珍惜自己在部队多年的荣誉,珍惜组织对自己的培养,自觉站在单位建设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一种对团队高度负责的态度,振奋精神,安心本职,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

二是作风不能散。从实际来讲,我们有的干部可能有走的打算,也有的可能感到自己提升或留下的机会不大,但是,这些都不应该作为我们思想情绪上出现放松和懈怠的理由。作为一名干部,要对得起多年来部队的培养,越是在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体现出党员、干部的严谨作风。在面临个人有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能思想消极、行为放纵,甚至出现随便不出操、聚众打牌、酗酒打架、到营区外乱跑等现象,以致于给整个干部队伍抹黑,给单位建设抹黑,给官兵造成负面影响,也给个人带来终生的遗憾。要坚持一如既往地树好形象,作好表率,严守干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部队的条例法规,工作上率先垂范、履职尽责,生活中严于律己、令行禁止。只有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经受住考验,才无愧于一名党员、一名干部的称号。

三是心神不能乱。我们应当看到,即使干部的调整工作全面展开,我们当中要面对进退去留的同志毕竟还是少数,我们当中的许多同志现阶段还涉及不到这方面问题的。所以,稳定的思想和安心的工作应该是我们的主流。不能看着别的干部处于调整、晋升、走留的关口而思想上不够稳定,自己就跟着瞎起哄、凑热闹,庸人自扰。以前,有的干部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本身是不够条件提升的,但在干部调整期想借着跑跑送送“搭上车”,满足不了愿望就说说讲讲,甚至到最后就吵吵闹闹,结果,把自己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搞差了,名声搞臭了,失去了组织的信任,失去了群众的支持。所以我们说,在干部动荡、情绪波动的这种时候,不仅是对少数干部的调整和任用,更是组织和领导对其他大多数干部进行的考查和检验。我们每一名同志都要在思想上带头保持稳定,在工作上带头积极补位,在同志间带头主动提醒,要和全体官兵一道,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当前的工作上来,保证团队的安全稳定,确保年底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在部队干部四个正确对待教育会上的讲话》来源于,欢迎阅读在部队干部四个正确对待教育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正确对待组织,正确看待自己

政治教育备课教案 正确对待组织,正确看待自己

新战士跨入军营,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紧张的新兵训练,要分赴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老同志在服役期间,随着情况的变化和任务的调整,也会经常遇到正常的工作调动。对此,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需要每个同志作出正确的回答。

一、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从一些文艺作品中,大家不难看出,旧社会,不但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工作也有三六九等之别。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所承担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一)革命有分工,样样都光荣。解放初,北京市有个名叫时传祥的掏粪工人,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曾亲切地同他握手,并对他说:“你当掏粪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无论做哪项工作,只要能为人民做出贡献,就能受到人民的尊敬。就我们卫戍警卫部队来讲,有的担负警卫执勤任务,有的进行军事训练,也有少数战士担任驾驶员、炊事员、卫生员、军械员、通信员、饲养员、新闻报道员、电影放映员、水电维修员、仓库保管员,还有的去农场搞生产。但无论在哪个岗位,做哪项工作,都是部队建设的需要,都是无尚光荣的。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在当兵尽义务,都是在为人民作贡献,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履行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维护首都稳定的神圣职责,都是在军营里磨砺自己的人生。

(二)岗位有不同,行行都重要。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军队的编制组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兵种越分越多,岗位也越分越细。而且无论是兵种之间还是不同的岗位之间,相互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要肩负起我军面临的两大历史使命,少了哪个兵种和岗位都不行。这就象雷锋同志所讲的“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不可估量”。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训练执勤的,我们怎么完成任务?如果没有炊事员,我们吃什么?如果没有养猪种菜、搞生产的,我们怎么改善生活?等等。所以说,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无论担负什么任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我们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需要,都是十分重要的,绝不存在你高我低、你贵我贱的问题。

(三)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作为。部队是一个干事业的地方,无论干哪项工作,只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就一定能干出成绩,有所作为,这是无数英雄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的真理。六十年代,北京军区有个全军闻名的饲养员叫叶洪海,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发明了“中曲”长效发酵饲料,立了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饲养员”的光荣称号。某部六连原副班长姚兆明,从参军到退伍,五年如一日,不图名、不图利,为人民群众义务修车3000多辆,收到表扬信100多封,多次立功受奖,1986年5月,被北京军区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某部战士王金山,刻苦钻研警卫业务知识,掌握了过硬的执勤本领,在平凡的三尺哨台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荣立二等功,他本人也被破格提干。可见,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干什么工作,而在于是不是把它当事业来追求。

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必须听从组织的安排

听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安排,是每个革命军人必须具备的起码道德素养。要正确对待革命分工,首先就必须自觉践行这一优良传统,做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准备,在艰苦环境中吃苦的准备,在挫折或挑战面前战胜困难的准备,在紧要关头牺牲自我的准备,切实使个人选择服从、服务于组织需要和部队建设大局。

(一)服从组织安排是由军队的特殊性决定的。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讲究自由、双向选择。部队分工也应该向地方一样灵活,不应统得太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志没有充分认清部队与地方的区别。军队是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随时都要遂行战斗任务。人员的定位、新老的搭配,都是根据训练和战斗的整体需要而定的,缺少哪部分人,都可能对全局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没有政治合格的执勤哨兵,警卫目标的安全便没有保障;没有炊事员,我们就吃不上饭;没有驾驶员,车辆就寸步难行;没有卫生员,病人便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等。因此,在工作分配问题上,部队与地方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地方可以通过劳务市场搞“双向选择”,企业可挑选工人,工人也可挑选企业,领导对下级不满意可以炒鱿鱼,本人对工作不满意也可以“跳槽”。军队则不行。作为军人,对待工作分配与调整,必须由组织安排,任组织挑选,并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服从组织安排是军人的优良品质。讲服从,是军人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军人崇高品质的具体体现。有些岗位,尽管很乏味,也要有人干;有些工作,明知有危险,也要有人做;有些地方,的确很艰苦,也要有人守。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代代、一茬茬革命军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服从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了党的警卫事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1985年和1997年的两次大裁军中,一百五十万官兵,上到身经百战的将军,下至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能自觉服从党中央的决定,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回到地方去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卫戍警卫部队的老前辈张思德,生前时时处处以革命利益、人民利益和党的利益为重,革命需要他送信,他兢兢业业;革命需要他开荒,他倾心尽力;革命需要他烧炭,他勤勤恳恳;革命需要他当班长,他认真负责;革命需要他当战士,他任劳任怨。他不幸牺牲后,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作为新一代卫戍警卫战士,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甘当长城一块砖,放在何处任党搬”的思想,象雷锋同志那样,“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炸碉堡,我就做董存瑞”。

(三)服从组织安排是军人的纪律要求。一个军人如果没有高度服从的观念,谁想干啥就干啥,部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战斗力,更谈不上履行抵抗侵略、保卫人民的神圣使命,就不可能履行好保卫首长和机关安全、维护首都稳定的职责。俗话说:“军令如山倒”。部队是一个特别讲纪律的特殊集体。只要是军人,就必须遵守军纪,而遵守军纪的具体表现,就是要服从组织安排。我军以军纪严明而著称于世,我们卫戍警卫部队,更是以严明的纪律蠃得了首都人民的赞誉。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必须时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服从大局需要,维护整体利益,在工作分工问题上,服从命令,听从安排,并主动申请到最艰苦、最危险、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勤奋工作,干出成绩,不辱使命。

三、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有所作为

正确对待革命分工,不仅要求我们思想认识要端正,更主要的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圆满完成好各项任务。

(一)个人兴趣要在工作需要中培养。组织上在分配工作时,当然会考虑到我们每个人的爱好与特长,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但是由于部队建设按需设岗,并非随机组合,所以很可能会面临工作与特长不一致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特长会被埋没,只要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当,不但可以使原有的特长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某部专业军士曾明知,入伍前学过无线电修理,入伍后被分配到警卫排站岗,他没有因分工与自己的特长不相符而气馁,而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潜心钻研电器知识,后来成功地发明了无线电报警器,并获得军队科研成果三等奖,荣立三等功。我们要把个人兴趣爱好融入部队工作之中,使个人兴趣为本职工作服务,在本职工作中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一旦工作岗位与个人兴趣爱好发生矛盾时,要正确认识,主动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培养和建立适应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兴趣,以百倍的热情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

(二)个人进步要在本职岗位中追求。有的同志对分配的工作不满意,心存畏难情绪,担心在现任岗位上干不好。实事求是地讲,大家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都不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只要鼓足信心勇气,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某部原六连退伍班长孙丰羽,现在是北京市一家保安公司的经理,他们公司所培训的保安人员素质比较高,深受北京市各家用人单位的青睐,他本人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他在和连队的新战友谈体会时说:“我曾经是一名服役五年的老兵,是部队培养了我自强不息的精神,磨炼了我顽强拼搏的意志,是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教会我如何培养一名素质过硬、形象良好的保安人员,是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启发了我如何对保安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部队严格的训练管理启迪我如何对保安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和管理。”事实告诉我们,个人的进步是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只要热爱本职,认真钻研业务,就能为部队建设做出贡献,并为个人事业的成功,打好基础。

(三)个人素质要在组织需要中完善。军队建设需要的是掌握多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完善技能、提高素质是我们在工作中培养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进行科技练兵,实现科技强军的迫切需要。而部队的每个岗位为我们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良好机遇和广阔舞台。所以说,在不合原有特长的岗位上工作,如果能正确认识,热情投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就可以促进自身能力的完善和提高。某教导队教员杨兴瑞,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潜心钻研警卫业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哨兵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研究出随动训练法,让受训者模拟实战过程,灵活地采取进攻或防守反击,改变以往擒敌训练的方法套路,被军区评为“科技练兵四会教练员”,并荣立二等功。还有不少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等,受益匪浅,本职工作也干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只要我们在积极主动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合理调整工学矛盾,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就会工作、学习双丰收。

(四)个人理想要在部队建设中实现。有的同志对分工过于挑剔,既想有所学、有所成,又想取捷径、图舒服,当个人利益和部队需要发生冲突时,囿于个人小圈子,表现为组织观念不强,服从意识淡薄。大家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对本职工作爱得深、学得勤、钻得透、干得实,就能成为行家里手,才能出成果、当“状元”。某部代理排长贺小亮,正确对待分工,第一年就在比武场上夺魁,被团树为训练标兵,荣立三等功。他所带的班有11名战士成为连队军事训练和思想工作骨干,3名考上军校,2名保送上学。三年中,他个人5次在军师比武中夺冠,先后被评为“二级训练标兵”、“优秀教练员”、“学雷锋标兵”,荣立三等功两次,破格提了干。某部油料库老士官、二等功臣王绪贤,入伍25年,先后当过饲养员、炊事员、汽车驾驶员,代理过排长、修理所长、指导员, 18次变动工作,至今还是普通一兵。但不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见,只要肯用功、踏实干,在任何岗位上都会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第五篇:正确对待自己

每个人都对自己处境不能正确的把握,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烦恼,有时会带来失败。如果我们能正确的把握自己,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与快乐。所以,正确对待自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一则准绳。 一个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就是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有些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盲目乐观,往往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如果过低的估计自己,就会缺乏一种自信心,从而就不敢迈开步子。,摆脱不了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最终自己被时代所淘汰。还有一些人,对曾经的失败与挫折一味的恐惧,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还有些人不从自身考虑问题,只会给别人找毛病。这些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会自我反省,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趾高气扬,自命不凡。无论我们属于那一种类型的人,我们都会比自己打垮。我们必须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时刻关注着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说起来简单,可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首先,我们应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单方面的强调自己的主观因素。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其次,正确估价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一个人身上存在缺点与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有时小错铸成大错。第三,要正确看待自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约束自己,尊重自己。换句话说,别自己糟践自己。正确看待自己,才能正确的分析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人难就难在没有自知之明。”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不停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面对眼前所出现的一切,确定后面发展的途径。假如你目前的成功,就使你忘乎所以,那你必定要失败。因为,你的身后还有千军万马在奔跑,他们随时会夺走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假如你因失败而停止不前,那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失败者。要想使自己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败不馁,胜不骄。古人云;“骄兵必败”。如果我们束手缚脚,我们何能前行?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有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我们才能达到人生的最佳境地。

人的欲望是难以填平的。因为,它是一个陷阱。它使许多人失去自己的前途,甚至丧失了他的生命。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但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不多。只有不受外界的诱惑,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才能寻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做好自己,把握人生。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

西安博迪中学

王万昌

上一篇:我的阅读教学反思下一篇:雾凇第一课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