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义务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这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普及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个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历史、区域差异等系列原因,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它引起了人们关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广泛热议。

第一篇:义务教育论文范文

教育局长谈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多维度绘制“北京教育新地图”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线联平

为了确保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北京市大力加强市级统筹引导,切实抓好扩大优质资源——做大“蛋糕”,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图,推进均衡发展。

据统计,2014年与2013年相比,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单位增加145%,优质教育学位增加38%。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严格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新政,被媒体称之为“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具体措施有取消共建生、压缩推优比例、规范特长生入学、严格划片入学,出台《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严明纪律的若干规定》,全市启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实施计划管理,加强学籍管理,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依据系统数据建立新生学籍。

如果说2014年“北京教育新地图”是一个平面构图——从点到线、再到面扩大优质资源效应,那么,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上,优质教育资源贯通的立体网络将成为一个新的显著特点——着力从面到体,多维度构建纵向贯通的立体布局,力推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初高中对接等实质性举措,学段贯通、课程贯通、资源贯通,提供在本区域9年乃至12年“连续消费”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服务。

2015年,是首都基础教育继往开来、纵深推进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首都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关键之年,北京市将用切实行动去回应人民的期待、实现人民的期盼,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无缝培养链”。

办好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

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 崔国涛

近年来,长春市不断提高初中推荐生比例,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推荐方式进入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不断完善“大学区”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学区“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使一大批原来的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实现了生源回流。

2015年,长春市将稳步推进中小学招生工作改革,进一步依法完善科学、明晰、便利的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推进学区制入学。在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科学适度调整学区。结合实际采取单校划片、多校划片方式或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方式,实现公办小学100%、公办初中90%以上划片入学的目标。

继续坚持免试入学。各中小学校的招生入学工作与各种学科竞赛和笔试、面试等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分离。

继续实行网上报名和公办学位派送。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按时进行中小学网上报名,辖区政府依据“两个一致”原则为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派送公办学校学位。

继续实行优质公办学校空余学位电脑派位。中心城区原改制学校退回公办后的空余学位,继续由辖区政府统筹,面向区域或大学区进行电脑派位。

长春市将强化执纪问责,严格落实招生入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坚决禁止一切违规行为,为招生工作营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环境。

引导学校从争抢生源转向狠抓教学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

为给每一个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确保教育公平,长沙市小学招生完全实行划片招生。招生原则是“公示学区、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校际之间办学条件不均衡是加剧择校热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长沙市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农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必要教学点建设,城区控制好教育规划用地调整和现有学校调并,近几年长沙市新建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多所,扩充优质学位,满足老百姓入学需求。

全市投入58亿多元高标准建设合格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2013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4年分别提质改造193所、137所,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长沙市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取对口支援、委托管理、捆绑发展和“多推一”发展模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把好学校办到老百姓家门口,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目前长沙市中小学已有了10多个教育集团。

长沙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正在积极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增值评价理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引导学校从竞争生源转变到狠抓教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着眼长远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

成都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国务院确定的“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014年,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率为8.3%,较2013年下降0.8个百分点。在2014年成都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基础教育满意度名列全市第一名。

2015年,成都市在招生入学方面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及时回应百姓对教育的重大关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印发文件明确规定小学的学位规划、划片范围、信息公开及入学的安排、要求;对公办、民办学校小升初工作的时间、办法、程序做出明确要求。

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2015年成都市规定民办学校由各校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方式,但不得以考试或委托其他机构考试或变相考试形式进行选拔招生。每一位小学毕业生原则上限报3所。各民办学校自主录取,安排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确认录取资格的时间应不少于3天。

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治理“择校热”的根本,必须着眼长远,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成都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为目的,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成都市在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之后,将致力于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质提升,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品质卓越,学有良教”的教育目标。

在均衡基础上寻找优质教育新突破

大连市教育局局长赵阳

近年来,大连市逐步扩大“指标到校”比例,2014年已达到70%。“指标到校”政策的实施,对均衡生源结构,抑制择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连市将就近入学工作纳入教育综合督导,把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纳入政府考核项目,与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紧密联系起来,年底将督导结果进行通报,并对违规违纪者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目前,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已经进入到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模式,100%的小学和初中实行了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逐年减少,学生择校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以七年级为例,城市学生择校率已由5年前的8.5%下降到目前的1.4%。

2015年,大连市将在“均衡”的基础上,在“优质”上寻找新的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就近入学方案,着力聚焦主城区、热点学校择校问题,对名校、热点学校的择校生比例进一步严格控制。突出重点时段和重点学段,特别抓好入学前期政策解读、规划与引导。二是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提高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三是探索学校联盟、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点,把优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辐射出去,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更多一些,进一步满足百姓“就近上学,而且是就近上好学”的愿望。

公平招生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

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

福州市公办小学招生逐步建立起查验“两证”(户口簿、房产证)、招生情况公示以及建立片内生档案的制度,较好地实现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公平。

目前福州市100%的公办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接收的小学毕业生99%以上是按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的。

在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的基础上,福州市将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着重通过小片区初中招生改革的路径促进招生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福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城区小升初改革方案,将优质初中、相邻的相对薄弱初中及对口的小学捆绑成小片区,以小片区为单位在对口升学的基础上引入电脑派位机制。小升初改革方案待进一步完善后向社会公布。

福州市将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在招生政策制定与调整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尊重民意,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公信力。同时,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规范招生程序和行为,进一步完善小学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学校公布招生计划数、政策照顾生名单及依据、片内生名单及所在社区,鼓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试点小学入学预报名工作。

福州市将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学习其他城市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有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

2015年,贵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目标是全面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原则上所有的小学全生源、90%以上的初中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贵阳市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纳入重点民生工作。进一步巩固“京筑教育合作”取得的成果,继续扩大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在贵阳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去年引进6所北京和山东优质学校落地贵阳办分校,14所与北京市结成“友好姊妹学校”的基础上,今年9月确保从外地引进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十五中的贵阳分校或联盟校等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挂牌开学,进一步提升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继续深化学区制改革,有效发挥优质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五统一”(统一校舍、法人、管理、教学、招生)的模式,实施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普校等方式,在区域内以学区化为手段,抱团发展,学区内部实现教师干部交流、学生交流等,有效提高学区内各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家长满意片内学校,愿意片内选择,方便学生就读。

严肃查处考试入学、凭证书入学、违规招收择校生等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硬软件建设并举破解“择校热”

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秦德亮

2014年,哈尔滨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坚持实施阳光招生,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强化督促考核,经过市、区、校的共同努力,全市公办小学100%实现划学区入学,公办初中100%实现对口招生,每所公办初中就近入学学生比例至少在95%以上。

2015年,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完善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完善民办学校的招生办法,规范招生面谈方式和内容,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完善特长生招生办法,健全特长生招生监督机制,严格控制招生比例;完善分班办法,试行电脑随机分班,增加社会公信力。

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实现阳光招生。将学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办法、招生程序、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结果等信息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公示制度的落实机制,明确市、区、校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限,并逐级监督落实到位。

抓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严格管控。把主城区、热点学校和招生、分班等关键环节作为工作的重点,破解难题,强化监管。

为切实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我们坚持硬、软件建设并重,坚持学校自主发展和资源共享相结合,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规范有序的招生运作系统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

近年来,杭州市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为核心,不断加大招生领域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坚持将招生公平进行到底。着力构建了规范有序的招生运作系统,打造了公开透明的招生监督体系。全市有关招生工作的投诉在逐年下降,连续3年实现择校乱收费“零投诉”。

2015年,杭州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阳光招生:

继续在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上下功夫。我们将实施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扩大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更好保障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缓解入学压力。同时通过深化名校集团化战略,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比例,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入学政策,使招生入学政策规则更细化、刚性更强、操作更规范。

在便民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大对招生政策的宣传,通过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招生时间安排、政策解读、学区划分等信息的公开,方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招生信息。完善招生报名的一站式服务机制,让家长一校报名即能方便快捷完成入学手续,避免四处奔波。

在强化招生工作监督上下功夫。在加强招生结果等信息公开、完善社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学校招生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做好就近入学政策保障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

南京市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保障和工作落实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用“扩容”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结对帮扶、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校际联盟等多元协同发展机制,通过继续推进小班化教育和学校特色化建设,着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相对薄弱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用“摇号”落实“多校划片”入学。按照“全面、全员、全程”(即全面——所有热点公办学校在实现单校划片后有空余学额的全部要拿出来摇号;全员——所有符合本区域内享有摇号派位资格的学生均可报名;全程——所有摇号工作方案和程序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的原则,继续推进热点公办学校空余学额摇号工作。

用“平台”监管义务教育招生。加强招生入学工作的综合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招生管理平台,落实招生工作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并对接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用“评估”倒逼区级管理职责。以“南京市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为抓手,围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优质均衡、改革创新”五个方面,形成对区域初中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并在评价“教育公平”的7个指标中增加了评估权重,增设了扣分制,形成倒逼态势。

用“改革”建立教育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新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存量和质量,真正实现联管、托管、带管学校从文化、理念、管理到教育、教学、评价的全方位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布点、全覆盖。

多措并举缓解“学区房热”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

像宁波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也更高,加之进城务工人员不断涌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如何解决好近年来涌现出的“学区房热”“民办初中择校热”等现象,是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关键。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推进:

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教育需求。加快义务教育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交流,扩大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报送推荐生名额比例,淡化学生及家长对热点初中的过分追崇。

推行共同发展学区。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相对均衡的实际,将城区数所小学和对口初中组成一个共同发展学区,实施学区内校长、教师的合理交流。学区内小学招生视生源分布情况按就近、合理、公平原则进行统筹,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当年生源较多学校服务区内设置两校公共缓冲区域,对该区域内学生按学生家长意愿进行调剂,如果报名人数过多,应公开公平地进行随机派位,使共同发展学区内各小学的班额相近。

立足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坚持民办初中应立足当地教育发展实际,合理设置招生范围,以不考试为前提,依法依规自主进行招生。

形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常态

济南市教育局局长陈东生

济南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并着力构建政策导向、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三位一体的资源配置模式,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规范入学程序,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公示制度,坚持义务教育按学区免试入学,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特长生和进行招生考试,依法保障本市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入学,实现“应上尽上”。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认定及入学操作流程,开展剩余学位及赋分标准社会化公示工作,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本区域学位情况,优先安排赋分较高的随迁子女入学,有效保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机会的公平。

统筹招生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市教育局已多次召开县(区)调度会,研究今年的整体招生政策,各区在4月份前完成对学校容量、适龄儿童数量进行摸底,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方案,并在学校门口、网站、社区、街道等发布招生通告,便于家长知晓。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之本。济南市将通过进一步丰富义务教育学区制内涵,推动学区内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一体化,形成学校管理体系的新格局;通过完善集团化发展、联合办学、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办学体制,形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新常态。

提升上海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

2014年,上海基本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片入学,每所学校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的目标。

一是网上登记统一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加强招生规范管理,为全市适龄儿童的家长以及县(区)招生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务,2015年开发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主要用于入学信息登记、民办学校网上报名、相关证件审核等工作。

二是人人入学机会均等。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向市民公开招生入学排序细则,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同时,倡导推行静安区“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收一学生”(双胞胎、单独二孩例外)的试点经验,由县(区)教育部门根据适龄儿童户口迁入年限、购房年限以及与直系亲属同住等情况来安排学生,抵制房产商炒作“学区房”,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公平、公正性。

三是规范管理民办招生。为给社会上的“非理性”择校降温,上海市逐年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招生的规范管理和监管力度。2014年,实行民办小学招生“三个统一”“两个限定”“两个公开”“三个承诺”的办法,2015年,这些监管措施延伸至民办初中。

四是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在上海,有近九成适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市、区两级政府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其入学机会的公平与受教育过程的公平。

以规则保障教育机会公平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旭

近年来,重庆市把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当作教育民生大事来抓,强化制度建设,抓好招生入学规则设计,同时坚持以均衡促公平,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家要求,重庆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以规则公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读义务教育机会公平。

一是科学划分片区,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政策,小学入学全部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小升初”主要实行划片招生,城区入学矛盾突出的个别县(区),采取电脑派位、多校划片等灵活多样、群众普遍接受的办法,从今年起,全市“小升初”取消推优、保送入学方式,全部实行就近入学。二是坚持同城待遇,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两为主”“两纳入”政策,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只需提供户籍证明、务工证明、住(租)房证明、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四证”,随迁子女就可与城镇学生一样入学、一样免费、一样读书。三是注重学段贯通,引导生源合理分布。推行小学与初中对口入学,小学毕业生主要按对口直升、划片入学等方式,就读本地初中。实行普通高中将70%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政策,江津、綦江等县(区)实现了100%的高中指标到校,全市13万初中毕业生免试直升高中,促进了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四是划定政策红线,治理择校乱收费。把“禁止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乱收费,一律不得收取择校费”作为招生政策红线,任何县(区)学校不得逾越。

采取填志愿和派位相结合方式招生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璟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意见,配套制定了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系列措施,确保2015年秋季新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一是合理规划学区布局。结合实际,天津市将小学和初中结合成为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方式入学:单校划片是将一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对口直升的方式,将小学毕业生以校为单位,整体升入对口初中。多校划片是将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

二是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天津市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托管服务、引进高校及社会资源等多项措施,建立区域共享机制,着力办好百姓身边每一所学校,提升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水平。学区片内的初中实施校长轮岗、教师流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天津市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指导意见,采取县(区)内流动、学区内流动、教育集团内流动和新入职教师流动等多种交流轮岗方式,探索建立均衡配置师资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市教委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密切合作,认真研究制定就近入学政策宣传方案,先后举办四次新闻发布会,解读全市和各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宣传促进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推介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

巩固和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目前西安市已经对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努力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

一是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各项政策: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及时适当调整学区服务范围;进一步做好登记入学管理,严格执行“划定学区、学校登记、县(区)审查、派位到生、全部入学、公示公告”的登记入学程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办理流程各项要求和时限;积极稳妥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不断增大学位供给和资金保障;认真研究和解决义务教育入学中的特殊问题,依法保障全市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二是依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继续稳妥实施民办学校初中招生改革,实施县(区)监督下的民办学校“自主招生”;规范民办小学招生收费行为。三是加快构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新常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法保障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强化政策舆论宣传;加强全程监督检查,重点纠正违规招生、随意接收择校生及乱收费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县(区)两级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投诉监督;切实促进均衡发展,努力扩大学位供给,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切实解决城市新增人口就学问题。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

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控制择校,需要标本兼治。青岛市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科学制定并实施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家门口有学上。2014年,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2014~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设施配置提出了近期建设计划和远期预留规划。6年内,全市将新增1900余所幼儿园和中小学。《规划》将加大对农村学校、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配置,重点解决城市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问题,以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的新增学位需求。2014~2016年,全市将新建、改扩建或异地迁建各级各类教育设施593所。

其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一是加大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力度,以小班化、信息化、国际化为突破,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二是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三是加大均衡配置师资队伍工作力度。四是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支持力度。五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最后,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传统媒体、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对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和具体招生办法进行解读,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就近入学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三确保”让就近入学落到实处

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陶然

从1996年起,郑州市一直坚持“确保政策公开、确保过程公平、确保结果公正”的“三确保”原则,不断规范招生入学行为,健全、完善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制度,切实保障每位适龄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郑州市市区参加小学升初中就近分配的小学毕业生人数为5.25万人,其中有郑州市市区户籍的学生人数3.19万人,占总人数60.76%;非郑州市市区户籍的学生人数2.06万人,占总人数39.24%,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免试、相对就近入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确保政策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广泛邀请省会各大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解读政策,公开信息,并接受媒体监督,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小学升初中工作的政策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二是确保过程公平:依据政策,严格控制音体美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严格控制照顾群体;应入尽入,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完善程序,每年的招生工作,都由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学生家长、班主任、校长、区教体局、市教育局(甚至有些热点社区居委会的有关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三是确保结果公正:严查住址,准确审查认定小学毕业生真实的家庭住址;公示各学校对毕业生家庭住址审查的结果,加强对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登记工作的监督,同时,在各初中学校公布招生区域和招生人数,使媒体和家长了解各初中学校的招生范围,做到招生结果的公开透明、及时纠错。

严禁学校招生与机构挂钩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屈哨兵

为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广州市就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进行专题调研论证,并首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推进过程中,广州市教育局多管齐下,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一,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及时召开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负责人专题会议,部署招生工作要求和任务,特别是提前预告了2015年下半年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工作专项检查的有关要求。

第二,积极沟通,逐步引导。采取积极沟通、逐步引导的策略,引导民办初中学校共同支持并思考推进免试招生工作。

第三,严格纪律,及时纠处。继续严禁学校招生与机构挂钩行为,民办初中学校进一步加强自律,如白云广雅实验学校、育才实验学校等及时发布公告,声明学校从未委托机构进行招生。一旦发现学校、机构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或学校以各种名义提前招生,予以果断制止。调整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规则,委托广州市现代中小学生报社组织,以避免社会机构承办乱象,同时要求于全市初中招生工作结束方允许公布竞赛成绩、获奖等次,以遏制杯赛活动与招生挂钩。

第四,迅速解读,正面宣传。为了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市教育局及时召开媒体新闻发布会,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录制《教育热点面对面、广州中小学招生政策解读》节目,同步进行实时网络文字直播;并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指导,首次制作亲民版政策解读图示,首次联动多家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向社会进行解读。

积分入学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就学

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

长期以来,厦门市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提前实现100%义务教育学校划片就近入学的国家规定目标。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实行电脑派位,遏制择校现象。对初中招生实行“划片免试入学,电脑随机派位”;精心划片,在人口和学校密集的主要城区,将小学划分为22个片区,对初中进行强弱搭配,采取“群对群”即多所初中对口多所小学的形式进行电脑派位招生,在城郊采取“单对群”即一所初中对口多所小学进行派位招生;过程公开,电脑派位采取按随机码进行派位,有效地过滤掉学生的任何信息,并公开进行,邀请学校、家长代表、新闻媒体参加,派位结果当场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是推行阳光编班,杜绝择班问题。2013年为进一步遏制初中存在的择班问题,出台《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在初中校推行随机编班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所有公办初中新生进行阳光编班。

三是规范招生管理,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的规定,强化招生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公平入学。

四是实行积分入学,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就学。厦门是外来务工人口的聚集地区,近年来,厦门市采取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对在民办学校就读的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义务教育、电脑派位入学等措施,积极保障随迁子女在厦门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五是实行小片区管理,让学生就近共享优质教育。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全市设立65个小片区,对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小片区管理,开展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和捆绑考核,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中小学学位建设列入民生实事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

2014年,深圳市在率先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基础上,一举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验收,深圳义务教育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外来人口规模大、比例高、增长快。面对巨大的压力,深圳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解决了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主要实施三项措施:一是实行积分入学。2013年开始创造性地在全市实行积分入学制度。户籍与符合深圳常住人口条件的非户籍学位申请人,根据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社保年限、计划生育等情况,按统一标准申请学位,做到积分标准、积分结果、学位安排公开,有效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社会反响很好。目前,深圳义务教育阶段70%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人员子女。二是尽最大力度保障学位供给。连续四年将中小学学位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和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推进,2010至2014年共新建成中小学位12.2万个,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三是实施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政策。2012年率先推出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政策,凡符合本市就读条件的学生,均可按小学每人每年5000元、初中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享受学位补贴,3年来财政共投入14亿元,惠及学生48万人次,增强了全市义务教育服务保障水平。

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费投入、人口政策、学位建设等诸多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其中,保障学位是前提,教育质量是根本,确保公平是关键。深圳今后将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保供给,建立科学的学位供给制度。二是优质量,努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学校。三是促公平,深入推进阳光招生。

用好名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沈阳市教育局局长苏文捷

沈阳,作为一个大的省会城市,推进就近免试入学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困难和压力,比其他中小城市多得多,但沈阳能做到平稳,坚持得长久,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内做到了基本均衡。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综合提升、校安工程等,累计投入近60亿元,改造、新建学校1000余所,改善了校舍、教学设备设施,铺设了塑胶操场,建设了学校食堂,硬件均衡了,城乡学校和区域内校际间差距明显缩小。

二是科学划分学区,学区划分既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历史,不能完全按照距离“一刀切”,应在充分考虑入学距离的前提下,让广大学生及家长都能从心里接受。

三是出台配套制度,制度保障是平稳运行的关键。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沈阳在推进就近免试入学上有两点体会: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一定要政府主导。

二是稳定是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工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沈阳市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就近免试入学作为化解义务教育阶段诸多热点问题的一个倒逼机制,继续坚持取得的成功经验,全面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带动学校发展,降低择校热度,确保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平稳发展。

一是用好政府投入,建设现代化学校。其中将开展新优质学校、标准化学校、数字校园等高水平均衡发展作为核心内容。

二是用好名校,推动优质学校集团化发展。通过名校建分校、名校并弱校、委托管理等形式推进名校集团化发展,使名校资源服务范围扩大到城区学生总数的半数以上。

三是用好教师,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将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和交流机制。

四是深化课程改革,减负提质。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控制择校热的根本出路。

标本兼治化解择校难题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

做好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依法治教的应有之义;既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一是依法组织入学,保持政策稳定,优化完善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是“六个不变”“三个优化”。“六个不变”:基本政策不变;基本要求不变;基本程序不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不变;民办初中学校招生政策不变;择校生政策不变。“三个优化”:优化入学到校时间;优化划片方式;优化民办初中报名方式。

二是坚持优质均衡、标本兼治,努力从根本上化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使学校实现了“洼地崛起”,成为新优质学校;积极推行学区制管理(包括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深化武汉国家教育云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坚持督政、督学“双轮”驱动,创新督导评估机制。

三是努力做到“6个坚持、6个进一步”,确保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平稳顺利:坚持义务教育“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在优化单校划片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校划片;坚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生入学信息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大入学招生政策、时间、程序、操作办法等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坚持择校生不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即不享受“分配生”资格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操作办法,形成正确导向和氛围;坚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武汉接受义务教育一视同仁的政策,进一步简化、完善入学办法;坚持加强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与操作办法,精准管理过程轨迹;坚持强化治本之策,进一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从根本上化解择校难题,形成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新常态。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这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普及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个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历史、区域差异等系列原因,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它引起了人们关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广泛热议。为此,2005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均衡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目前,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差距大,严重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有效建设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补偿原则视角,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建设,提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补偿原则的含义

补偿原则源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正义理论中,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1]。

那么什么是正义呢?罗尔斯的正义观提出:所有的社会基本益品——自由与机会、收入与财富、自尊的基础——都必须平等地分配,除非对某一种或所有社会基本益品的不平等分配将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罗尔斯强调平等的机会,如在获取职务或地位时,无论种族、性别或社会背景都能参与公平竞争。他还强调较高地位的人不能仅仅因为其地位就有资格享有较大份额的社会资源。如果要付给这些人高于平均水准的报酬,必须满足这种做法有利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条件。同时,罗尔斯提出,要想获得机会平等,必须考虑社会境况的差异和自然天赋的差异。自然的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平等都应该被补偿,生来就处于弱势阶级或种族的人们不仅不应该被剥夺对社会利益的享有,而且有权要求补偿自己的弱势[2]。由此形成了罗尔斯正义理论中基于差异的补偿原则。

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的意义

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义务教育规模大,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直接关系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由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城乡教育存在严重不均衡。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倾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对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条件

农村地区学校条件落后,教育资源贫乏,相比城市教师,农村教师教育条件差,参与各类学习和优质教育资源培训的机会少,工资福利待遇低,职务晋升难。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来看,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甚至农村教师肩负责任更重,因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承担着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改变农村地区经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等重要国家战略性任务。农村教师应有权与城市教师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国家应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教师予以相应补偿,否则,不符合社会正义要求。从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在践行正义理论的要求,旨在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必要条件

我国现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本地义务教育发展投入能力。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在财政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配置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加之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相对低,很难吸引或留住优秀教师。因此,必须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从师资培养、培训、编制、待遇等多方面对农村教师倾斜和补偿,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水平。

3.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首先从师资来源补偿,提升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其次从师资培训补偿,提高培训经费,增加农村教师学习和开阔视野的机会;再次从师资待遇补偿,提升工资水平,增加晋升机会。由此,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三、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的现状

1.主要的补偿机制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补偿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优化农村师资培养

一是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自2004年起,国家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主要通过实行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自2006年起,国家多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中央财政予以特殊支持,在西部“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设立教师岗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三是免费师范生政策。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农村学校培养教师[3]。

(2)增加农村师资培训

教育部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近年来组织了一系列农村教师培训。如2006年“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计划”,2007年“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计划”,2008年“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重点开展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援交流。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也要求“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4]。

(3)提高农村师资待遇

一是教师编制和岗位向农村学校倾斜。2005年《均衡发展意见》提出,“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5]。二是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保障,提升农村教师工资。2008年《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绩效工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2.取得的绩效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增加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通过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教师交流制度、毕业生支教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培养、增补教师队伍,有效扩大了农村教师规模。(2)提升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水平。通过提升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开展各类国家级农村教师培训,逐步优化了农村教师学历结构,拓展了农村教师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教育方法与手段,从整体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质量。(3)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福利待遇。通过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编制倾斜政策,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增加了农村教师晋升职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4)促进了正义公平。通过补偿政策,逐步让农村教师享受到与城市教师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教师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状况,推进了社会公平,进一步激励了农村教师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1)师资培养补偿政策可以解决部分教师供给,但缺乏长效机制。“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项目培养的农村教师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需求。同时,项目对教师有服务年限规定,年限以外或在年限以内是否能实现教师持续服务农村教育,没有长效机制予以保障。(2)师资培训补偿政策覆盖面不够。从目前的培训来看,省级、国家级等优质培训还没有覆盖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体教师,而只是集中于比例很小的一部分骨干教师。即使是远程培训,由于偏远农村地区办学条件限制,许多教师也无法享受到这些优质资源。(3)师资待遇补偿仍然不足。《绩效工资指导意见》中规定,“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但是各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差距大,如果以此为参照,将很难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同时,从经费保障来看,《绩效工资指导意见》中提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强化责任,加强经费统筹力度,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给予适当支持”。尽管体现了农村教师工资补偿机制,但在当前区域经济差距很大的情况下,中央“给予适当支持”这个力度是不够的。

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的建议

鉴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结构模式

当前,农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逆向流动严重,如何稳定农村教师,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守业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为此,应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养补偿政策,持续推进“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项目,并不断扩大项目实施院校范围,增加招生规模。在此基础上,国家应鼓励地方院校招收更多有志于当地农村教育事业的本土学生开展师范教育,国家对相应院校给予经费和政策补偿。结合当前开展的系列补偿政策,逐步形成“本地培养为主体、交流支教为辅助、中央支持促发展”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结构模式,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从而缓解农村教师逆向流动问题,保持教师主体稳定。通过交流、支教和国家培养等多项补偿政策,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带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2.扩大农村教师优质资源培训覆盖面

学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而教师质量除任职前教育程度和任职期间自主学习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不断接受在职专业培训。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支教还是交流,都是“输血”机制,农村学校发展还须形成内生的“造血”机制,农村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是关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补偿力度,将国家级、省级的优质教育培训从骨干教师逐步扩展到普通教师,从主学科扩展到各门学科,从省级集中培训扩展到专家下县、下校现场培训,让农村的每一位老师能定期参与高水平的优质教师培训。

3.加大农村教师绩效工资补偿力度

当前实施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具有普遍性意义,它惠及每一个城乡教师,尽管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有一定支持,但“县级管理为主、省级统筹”的经费保障体制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甚至随着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化还会加大城乡教师工资差距。国家应对农村教师工资补偿作出明确规定,设专项予以保障,将农村教师绩效工资补偿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偿制度相结合,建立确保逐步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邵泽斌.新世纪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别性支持政策:成效、问题与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1/201001/xxgk_81809.html,2005-5-2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马赞)

作者:陈丹

第三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的好坏,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当前对于农村家庭教育在认知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农村家庭教育失衡。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因素入手,从几方面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正确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因素应对策略

我国的义务教育,在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推动下,教育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虽然已经普及,但从当前现状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是农村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家长素质差、教育经验不足、对孩子教育不重视是农村家庭教育主要因素。俗话说,家庭是孩子学校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现今农村家庭教育呈现以下不同特征。

1. 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在广大农村是普遍现象,这就造成绝大多数儿童只能在家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管,成为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差距大,存在思想教育代沟,家庭教育存在弊端。在过去,农村生活条件差,父母很难在物质上给孩子过多关爱。到了现在这些人以成为年长者,他们将这份爱加倍给了第三代。很多农村老年人过度关心留守儿童,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尽量满足。这就使这些在老人关怀宠爱下成长的留守儿童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分的迁就和满足使这些孩子产生“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意识,难以形成优秀品质。

很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短视行为,他们由于常年奔波在外,打工赚钱成为他们主要人生目标,对孩子的教育反而被轻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有老师教知识就够了,自己只要多赚钱供孩子上学读书用,孩子就能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家长的责任。这种观点片面狭隘,他们根本没有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作用。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长久就会造成孩子孤僻任性的性格。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一些不良信息、思想会侵蚀学生心灵,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观念会在孩子内心萌发,这些不良思想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这些孩子的人生价值观将偏离,严重的将走向犯罪的道路。

2. 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从城市与农村家庭教育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中的学生父母除了自身有较高文化知识外,家庭教育意识也能与学校教育同步。而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一些孩子的看护者年龄偏大、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与现阶段学校教育产生脱节。很多农村家长平时不注重自身形象,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有着隐蔽的破坏性。他们有的言行粗鲁,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肆意打扰孩子学习,有的在家饮酒赌博。这种不良习俗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一久会在孩子幼小心理产生一些不良想法,一些言行举止会模仿家长。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也对孩子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些家长心中仍存在封建家长主义观念,对孩子的顽皮好动或成绩下降,动辄斥责打骂,完全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他们在金钱上大力投入,但这种关心没有用到孩子实际学习生活上,平日里他们对孩子学习情况很少过问,总以为在学习上不缺钱就是对孩子教育的支持,这种物质金钱上的支持投入,并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作用,这种关爱与新时期义务教育主题相违背。与此同时,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还有一些家长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在农村,有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老师,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之后就不管不问和学校老师很少取得联系。这样就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学生学习发展难以取得成效。

二、 针对以上农村教育问题采取的相应策略

1. 从孩子成长角度出发,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农村大量留守儿童教育,以成为我国青少年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问题,如果这些留守儿童教育不好,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建设者身心素质培养。为此需要农村当地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形成一种齐抓共管氛围。要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要多练习学生家长能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排除他们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家庭的关爱。

2. 多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文化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当地教育部门要联合学校为家长定期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家长家庭教育知识,要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愿望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从思维和心理上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重视孩子身心发展,促进家庭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家长要在孩子学习时做好监督,要督促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自主自觉学习的态度。同时要勤于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能及时舒缓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形成愉快的家庭氛围。

3. 加强学校、家庭互通机制的形成,在教育孩子上要相互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育全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相互促进合作,才能对学生学习产生真正的效果。学校可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学生在校表现。教师要和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勤沟通,在配合上协调交流,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家长,共同致力于孩子教育。

作者:田永兴 杨翘名 祝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义务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05-10

教育论文论文范文05-10

教育学教育论文范文05-15

教育创新论文范文05-06

教育实验论文范文04-17

教育论文范文05-08

教育得论文范文05-08

教育发论文范文05-08

教育类论文范文05-08

教育毕论文范文05-08

上一篇:古筝音乐论文范文下一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