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2022-12-02

第一篇: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浅析公司治理角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管理

论文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与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建立1套科学、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企业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对从公司治理层面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内部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路径之上。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1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如果内部控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兼容,将会增加治理成本。 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企业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对从公司治理层面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1内部控制及其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内部控制外延的扩宽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所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自主权及会计人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决定着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公司作为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消亡的经济组织,以管理监控为己任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必须要拓展到保证公司政策的贯彻和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上。基于此,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描述如下:“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3个目标而提供的合理保证的过程”。

1. 1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5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只有当这5个要素同时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具体表现如下:

1. 1.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构成1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单位内部人员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础。包括员工的诚实和职业道德、员工的胜任能力、董事会及监事会的参与、组织机构、权利和责任的规定等。

1. 1. 2风险评估单位为取得其目的而确认的分析相关风险,以构成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通常风险来自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员工聘用、采用新的信息系统、新技术的应用、企业改组和新会计方法的采用等。

1. 1.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控制、实物控制和职务分离等。

1. 1.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信息系统方法和记录。其可以确认和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以便适当归类、提供会计报表,在财务报告中揭示经济业务。

1. 1. 5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实施质量的过程,即对内部控制设置、运行及改进活动的评价。

1. 2内部控制的2个层面

根据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的机制,内部控制通常又可以分为2个层面:

1. 2. 1企业的管理制度又称为“管理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公司治理基础上,通过检查和改进有关管理政策和程序来有效控制企业运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以实现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

1.2.2企业的会计制度又称为“会计控制系统”。通过适当的业务权限设置和授权,准确的会计记录,及时的实物盘点,以及公允的报告等程序和方法,保证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信息的可靠性,保障投资人财产安全。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认为是最具体的控制。因为控制制度能否生效,取决于是否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取得适当的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存在与有效传递,影响到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发挥。

2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999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对“公司治理”作了如下描述,公司治理是1种据以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力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决策公司事物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其还提供1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就企业角度而言,公司治理机制辐射2方面内容:①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次中,股东要授权给管理当局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判断股东期望是否能真正得到实现并在管理当局损害股东权益时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②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会计信息对于契约的签订、履行和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董事、经历的选择和考核都建立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主要依赖与“用脚投票”的中小股东,会计信息都是实现其对经营者有效控制的工具。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留下的空间就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有此可能演变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阻碍。

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内部控制纳人到公司治理路径之上。两权合一时,股东和股东会直接实施内部控制;两权分离时,利益相关者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进行间接控制。由股东会或董事会涉及监控制度,考核、评价经理层绩效。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1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如果内部控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兼容,将会增加治理成本。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控制环境不健全

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而目前在我国,企业控制环境各方面仍存在着问题。①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了解不深,重视不够。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②企业内部控制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管理者的品行、素质和管理哲学仍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制约因素。③缺乏科学、一贯的人力资源政策。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中还充斥着以貌取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现象;不够良好的人力资源

政策对培养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④企业组织结构不理顺,内部控制组织形同虚设。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

3. 2风险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层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公司片面追求财务杠杆的运用.忽视经营风险.市场分析不充分、风险控制失效,以致影响了公司经营战略的及时调整。

3. 3控制活动不当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会计控制不当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有的企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或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致使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3. 4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信息是企业的命脉,因为信息能够在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辅助决策制定,同时也是连接外界如政府机构、股东、供应商、顾客、社会公众的重要渠道。1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只有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有效信息,一般都是最高管理层掌握,而不是由企业所有员工掌握。

3. 5监督机制不完善

法律上的监督规定与实际操作有很大反差,企业会计在高级管理层面前陷于窘境,会计内部监督难以有效实施。同时,机制的问题也使内控考核缺乏力度。有的企业没有人去考核检查,有的即便进行考核,也只是搞形式主义,致使内控执行效果很差。即使在已建立考核制度的企业中,大多数深度和广度不够。我国还未提出类似美国COSO报告的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内部控制标准的缺位导致内部控制考核监督难于操作。

4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完善内部控制

4. 1强化公司会计控制

4.1.1建立1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因此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找出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防范于未然。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应包括明确的授权控制、明确且不相冲突的职责、合理有效的监督考核系统以及必要的审计控制,应该针对财务活动的而特殊性建立适宜、充分、有效的流程体系,同时对财务人员的团队建设建立严格和适宜的选拔、任用、考核、晋升体系。

4. 1.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1个健全的企业财务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良好表现,而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建立科学的预算系统,能对企业集团进行整体规划,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效地协调集团内部各层次、各单位的目标指向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企业资源效率和经营效果的重要保障。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融资、技术改造等决策贯彻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适时调控。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用财务控制生产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实施财务管控(投资管控)模式的重要保证。

4.1.3加强内部审计与财务监督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联的,内部审计既是企业

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方式。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而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尚未组建内部审计职能,或者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人数、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局限,无法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在信息技术审计方面,大部分合格审计人员一般集中在大的国际咨询机构和外资企业。因此企业应审慎地考虑是否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或者与咨询机构合作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弥补自身在资源方面的欠缺,并获取国际上最新的工作方法及成熟的工作经验。

4. 2完善内部制度控制

4. 2. 1合理授权,明确责任企业应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重要性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权责,防止权力重叠,责任“真空”,做到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同时建立授权管理控制体系,实现重大经营活动决策和执行程序民主化、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有效集权、协调统一,还能使各授权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决策者与执行者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最大限度的实现全员的参与。

4. 2. 2加强董事会建设,强化监事会职能,保持独立性董事会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做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加强董事会建设,可以有效地监督、保证内部控制与程序的有效运行。同时,强化监事会建设,保持其独立性,这是切实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关键。

4. 2. 3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明确部门之间的对接需求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由最初的分工合作变为现在的分工协助,企业内部就是1条小的供应链环节,因此建立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整体协调一致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明朗的业务环节、明晰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与权限(建立分级的职责系统)是保证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建立为顾客服务和与供方互利的理念,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这样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转变为相互支持、相互服务、相互监督的共赢格局。

4. 2. 4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积极推行股权分配有效的绩效管理不应该是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应该着重于绩效的关进,包括员工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改进两个方面。绩效管理是的付出与回报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同时也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同时绩效管理也是员工约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激励现在流行的做法就是股权(期权)激励,全员持股可以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趋同,从而自觉维护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关注资产保值增值,缓和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冲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提升。

4.2.5建立有效的舞弊汇报和监察机制建立有效的舞弊汇报、监察机制,使各种舞弊事件或舞弊迹象能够迅速、有效地汇报给有能力采取行动的管理层级甚至董事会。这就要求企业有顺畅的沟通渠道,例如,专门的举报邮箱、举报热线等。同时企业应有效地保护汇报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并运用经济等手段对有效举报行为加以鼓励。

4. 3提升内部文化控制

4. 3. 1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仅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管理者素质在公司治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4.3.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1种无形的力量,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应通过培育形成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引导员工正确履行责任,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使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将企业文化深化成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和习惯。将企业文化仪式化、宗教化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实际完美结合的重要手段,企业

文化只有落地、做实,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4.3.3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有关工作目标的制定,尤其是让其参与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并将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4. 4健全风险评价和监督机制

4. 4. 1开展风险评估与监测环境的飞速变化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为此,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确认公司的风险因素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合法性风险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实施、评价和改进,将原来企业管理中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事中控制为辅,兼具少量事后处理为重点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量化方法来对风险按大小进行排列,进而帮助企业识别其面临的关键风险领域。对风险实施评价与改进是通过对风险实施效果的验证来纠正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寻求更佳的风险管理方法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在风险检测方面,应建立风险检测预警机制,持续开展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工作。同时,制订风险预警应急预案,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有效运行。

4. 4. 2加强监督评价与纠正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监

督检查制度体系,以保证各级监督检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采取措施规范内部控制监督及审计检查,提高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化水平。在纠正整改方面,企业应当健全内部控制责任制,制定统一的违规行为处罚规定,对违规违纪事项、责任、处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严格落实。

通过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影响,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我们深刻意识到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层面下,才能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企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做到做实,然后才可能实现做势,而做实就离不开企业整体管理的提升。因此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应不遗余力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公司治理的完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与实施。

我国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领域还比较欠缺,有待改善。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的公司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增加了竞争的压力。要想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放弃以往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严治理,集约经营,这首先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各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

第二篇: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论文提纲

一、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治理机制与之相适应

(二)企业需要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意识淡薄

(四)制度的事前设计、事中执行、事后监控是一个连续的内循环系统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前设计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事中执行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监控

三、展望与未来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容提要]:现今社会,微观经济发展形式多样,微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理论界与实践者都颇为关注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就如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一般,当企业不停的壮大与发展时,“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尤为重要,“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本文中,笔者以一位在中小企业服务过的财务工作者身份,分析了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措施

现今社会,微观经济发展形式多样,微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理论界与实践者都颇为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国内经济的繁荣已迈向国际化大舞台,在应变对外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大型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并不轻松,国内企业的发展曾一度遭遇“瓶颈”,是什么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笔者看来,既有外部经济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经济因素。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似乎有那么一点的头绪,万事以小观之,皆不为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就如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一般,当企业不停的壮大与发展时,“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尤为重要,“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本文中,笔者以一位在中小企业服务过的财务工作者身份,分析了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

一、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治理机制与之相适应

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机制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机制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其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治理机制,有了制度的约束,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将有“度”、有“序”的进行,而合理的治理机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小企业想套用大型集团的治理机制,往往也是不相适的,大型集团的单一型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也需要不同的治理机制细化区别。在当今社会,一些企业领导人对其企业治理机制的形成与制定意见各有偏颇,有偏向于聘请职业管理咨询公司为其量身定做的,但往往经济成本过高,有偏向于利用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自行制定的,有偏向于举办各类专题交流会同行互相学习经验再为本企业所用的,总之,企业对适应其现代化发展的治理机制的管理需求毋庸置疑。

(二)企业需要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在管理需求上急切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治理机制,但往往在其组织架构的设置上不尽科学,好比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身份不同,对家庭责任也不同,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要保障其能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不能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而该设置的部门不设置,由其他部门或个人代替执行经济行为,只有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才能使企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意识淡薄

企业的各项经济决策都是由管理层或个人制定,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又各有轻重。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公有制经济体的国有企业都经历了改制、合并、重组等变化,各类大小非公有制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一度出现过如下现象,管理者身临其境,国有企业在一些制度的建设上往往有规范行文,一项制度的实施被各部门印发传达,其宣传的效果非常到位,现今社会,电子化办公、无纸化行文被企业竞相运用,但往往会出现宣传印象模糊,对制度细则的重要性没有统一的认识,事实上,要避免此类情况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如果您是一个管理层,对此重视了,还可以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利用例会等公共场合对此进行传达,这就避免了因个人主观而对企业各项制度的不同解读。

(四)制度的事前设计、事中执行、事后监控是一个连续的内循环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践就是一个连续的内循环系统,其事前设计、事中执行、事后监控不断地往返才能使其完善、进步。事前设计是初始工作,开头开得好,那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事中执行,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光有行文、制度、规定,而没有去执行,就好比一个盲人,你给了他引路的拐杖,而他却不愿迈开步伐前进;事后监控,一方面,需要一个的对制度执行的量化标准,另一方面,要从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改进完善。现今,有些内控制度的陈旧、老套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改进?这是一个创新发展、往复循环的内部管理系统。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

内部控制,狭义上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前所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否则,“基础设施”没有建设好,何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责权明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点都应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有了制度的约束,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将有序的进行,企业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前设计

1、企业组织架构的合理设置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基本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广义上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而土地、劳动力、资本是基本的生产要素,相应地构成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简单言之,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物力、人力、财力的支撑,基于这点,企业的组织架构都将围绕这三个支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如与物力相关的进销存环节,会涉及采购、生产、销售、仓管等部门,与人力相关的会涉及到为企业服务的“个人”因素,而“个人”的岗位职责需要不同的服务技术支撑,财力是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素,所以,在任何企业“人力”、“财力”又是管理的核心部分,设置好企业人力资源、财物管理等部门,进而明晰各部门的责权,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2、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 (1)设计团队的组织

只要你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高度的认识后,无论是利用自身资源,还是借鉴他人经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与制定前期都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团队”,这个“团队”无论人员多少,都应立足于为本企业服务,整合企业智慧资源,成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蓝图”的设计师。设计团队的组织要层次分明,整个设计是一个互动、资源共享的过程。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工作者,可参与本部门的各项制度及细则的制定,如果你是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者,可参与本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及细则的制定„„有了互动,再加以整合,就会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系统。

(2)文字、图表的并用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应避免以单一的文字进行叙述。举例,企业的组织架构可简捷明晰的以“图”示之,这样即便你是一位新进员工、或是企业外部合作伙伴,对企业规模及内部部门设置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流程配以图表,比文字性直述效果要好得多。各部门内控制度在实施中,使用不同的“图、表”样式也会事半功倍,比如工业企业在生产环节可以“白板”图示工序进程,只要任何员工进入了这个生产线,你可以随时了解你工作在整个工序中的位置,增加员工的积极性,为财务成本核算提供了实时的依据。

(3)内控关键点的定位

任何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都是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展开,没有“关键点”的准确定位,就没有了内控管理的“核心思想”。如采购部门的内控关键点是为了防范在采购环节出现风险(包括产品质量、成本、时间性等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销售部门的内控关键点是为了如何更好地将企业的“产品”变成实在的“效益”,采取激励等考核手段都是一种方法;仓管部门的内控关键点是为了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做好企业资产管理的后勤工作„„单就财务部门而言,“财务”事实上是一个大范畴,其应涉及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的管理,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管理、统计、内部审计监督等经济管理工作,一些企业简单的将财务部门看做会计核算,管管钱、管管账就好,其经营管理职能往往被主观的忽视,“财务”这个大范畴如果被充分运用了,它的经济管理职能就会渗入到企业的各个内控关键点,能为企业更好地实施内控制度提供有效服务。 (4)内控单据的设计与使用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解决了,在其实施中需要哪些方法支撑?内控单据的合理设计与使用为其提供了保障,无论是人工印制、手工填制、电子单据,这些基础资料在传递与归集中都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内控单据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即使一个企业没有正式成文的内控制度,但经营管理活动都不能缺少单据的使用,这是最原始的资料。企业的所有内控单据可以通过归类区别使用,内控单据样式可以用通用的,也可以自行设计,只要对经营活动起到有效的管理依据就是适用于本企业的。 (5)内控制度的形成与建档

建立好一套适用于本企业内控的管理系统后,应对其进行科学归档,归档能将企业智慧的源泉凝结成晶,也是一部企业管理学史。有些企业担心自己的智慧库会被他人“窃取”,会泄露其“商业机密”,事实上,归档也是一门学科,它不是简单的将制度装订成册,应分层别类的装订,对可调阅的人分级别对待。比如,新进的生产流水线员工,其所要了解的可以涉及企业机构设置、劳动考核制度、工作岗位职责、企业产品特性等通用信息,却不能了解与企业产品知识产权相关的生产流程;外来的同行不能了解产品的采购原料要素及货源情况„„诸如此类资料往往都是在企业各部门内部掌握,其“机密”程度是较高的,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建档始终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事中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纸上谈兵之事,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的管理框架,必须得到顺畅地执行,一套完整可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信息传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层层落实到位。

1、“有法可依”是执行的前提

一个企业内控制度应尽量做到有效控制,避免因内控缺失造成的管理漏洞,有了制度的约束,企业任何部门或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有法可依”, 在守法经营前提下,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的经营战略目标相结合,企业的经济管理秩序井然,才谈得上可持续发展。

2、“执法必严”是执行的关键

各部门的内控制度执行中,要有相应配套的授权、考核制,责权明晰,不能含糊,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可能会涉及多个部门协作,授权制为信息传递、事后审核提供了保障,考核制是一种激励方法,有了考核才能责任到位,出了问题就能追究责任,严谨的力度是内控制度执行的关键,是一种科学态度。

3、“违法必究”是执行力度的保证

内控制度在执行中难免会遇到主观人为因素影响,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基本的价值观不能曲解,基本的管理原则不能违背。发现问题,责任到人,明确该承担的责任范围,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惩罚”不是目的,但的确一种行之有效的制裁方法。 当企业的外部环境有了社会的法制约束,企业的内部环境又有了内控制度的约束,企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监控

企业每一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告诉了我们,在企业该如何做?但做与不做的考核需要一个量化的标准,事后监控可以对制度本身进行改进,可以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加以监控。比如,会计核算工作,其数字化结果可通过会计核算相关责任人以外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稽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人员管理工作,其人员的进出、调动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1、事后监控是一种对管理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结果是否合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制度无法控制到位的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风险存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才能对制度进行改进,尽量减小因内控制度不完善产生的管理风险。

2、事后监控是一个自我不断修复完善的动态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的一部管理史,它记录了企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内控制度不是固化的形态,从设计、执行到监控,始终都是一个自我不断修复完善的动态过程。比如,从企业创业初期、发展中、可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某些内控制度的制定有一定的外部社会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就需要实时地制定、更新部分内部控制制度。

三、展望与未来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尤为必要。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经济管理系统将是企业发展之路上的重要课题。现今社会,大多企业家们在创业初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在守业之时往往会遇到管理上的种种难题,有时会呈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局促,如果有一套适于本企业发展的科学经济管理体系,“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就不用担心“人情”困扰,“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就不用担心人员的流动给企业带来管理资源的流失。我们欣喜的看到,当下,各规模不同却力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正在积极的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竞争力,管理者自身通过参加培训、考察等途径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企业内部也逐渐意识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凝聚团队力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做到入门者即学即会、学为所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让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被普遍接受,大型企业在ERP系统的投入上也是不遗余力。由于笔者的工作经验有限,只能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企业在不断的摸索中会实践“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高效性,有了制度的保障,对增强企业诚信度、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高伟,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设计,《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9年06期 [2] 葛军,再谈抓好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2期 [3] 张春生,企业内控的意义和实施浅议,《时代金融》 2009年11期

[4] 吴克平,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第03期 [5] 魏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7期

第三篇:构建公司治理架构下的内部审计体系

构建公司治理架构下的内部审计体系 农业银行总审计师、审计局局长贾祥森就农行出台审计章程

答记者问

2010年08月13日

农业银行近期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章程》(下称《审计章程》)并正式在全行实施,为便于全系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审计章程》,日前,记者就《审计章程》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采访了农业银行总审计师、审计局局长贾祥森。

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农业银行出台《审计章程》的背景。

答:背景主要有两个:一是审计体制改革后,向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体系初步建成,全行审计工作的理念、定位和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一些审计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二是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根据现实情况,下发了一系列监管指引、规范等,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在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和审计工作质效方面作出保证。基于这两个背景,在去年审计组织架构基本到位后,我们就着手启动审计制度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了《审计章程》,并经过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批准实施。

当前农行审计正处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新的审计制度与改革前的工作办法、规范并存,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情况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我们将结合章程的出台,建立一套规范的审计制度体系。

问:作为审计体制改革后出台的第一项审计工作制度,《审计章程》有哪些特点?答:《审计章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定位和新职能要求,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全面转型,与《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工作规定》等原审计制度比较,发生了质的变化。总体来说,《审计章程》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权威性。《审计章程》是农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文件之一,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的依据,充分代表了董事会对审计监督的授权,这种授权与公司决策、管理及监控系统的有效运作关系密切,是全行各部门、各分支结构都必须遵循的制度规范,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二是科学性。《审计章程》的起草借鉴了《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等相关规定以及国内同业的经验做法,是经过深入细致研究、并经历数十次反复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最终形成的,突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理念,明确了以价值增值为核心的全新审计定位,强调了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的先进审计方法,并根据农行业务发展需要对审计职能范围予以适当扩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对当前乃至将来做好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是规范性。作为审计制度体系的核心和纲领性文件,《审计章程》从农行内部审计的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程序方法、报告路径和质量控制以及考核问责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为下一步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配套手册及规范提供了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统

一、规范的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

问:《审计章程》从多个方面对审计工作做出了规范。请问,在贯彻落实《审计章程》时应重点关注哪些事项?

答:为贯彻落实董事会要求,全面巩固审计体制改革成果,确保审计监督职能发挥,真正实现审计转型,《审计章程》重点对七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明确。

第一,关于审计定义。《审计章程》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时,突出了改革后我行审计工作新理念、新地位和新作用,重点明确了三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独立性要求,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与咨询活动,不受行内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二是代表董事会,以风险为导向,俯视和审视全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审计工作的宗旨是促进全行稳健发展和董事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价值。

第二,关于审计目标。《审计章程》对审计目标的描述采用了递进方式,分三层展开:第一层是基本目标,主要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章和本行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第二层是主要目标,重点对本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第三层是最终目标和宗旨,即促进本行经营管理、经营绩效和业务运营不断改善,增加价值。

第三,关于报告路线。《审计章程》明确,我行审计工作实行双线报告制:一是审计机构每季度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重大审计事项及时报告;二是及时向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送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同时明确,经董事会授权,审计工作负责人每年向全行工作会议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通报上一年度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及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

第四,关于审计职责。《审计章程》明确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并要求审计机构应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同时按照经营管理、行为和绩效等三大类,具体列示了12个主要审计事项,充分体现了审计转型的新要求。此外,还明确审计部门负责国家监管部门(包括国家审计署)的业务联系和协调检查,协助董事会就外部审计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续聘或改聘等开展工作。

第五,关于审计权限。为确保审计职责的有效履行,《审计章程》重点对包括知情权、检查权、取证权、临时处置权、公告权和建议权等在内的审计权限进行了明确。比如,临时处置权就规定了在哪些情况下,审计机构有权对不当行为予以制止,甚至暂时停止有关人员的工作。而审计建议权则规定,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违规责任人,有权提出处理建议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另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有权建议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另外,根据公司治理要求,对员工或单位实施经济处罚属于经营管理手段,不再由审计部门承担。因此章程未对审计处罚权进行明确。第六,关于审计程序。《审计章程》按照审前准备、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对审计程序进行了明确。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三点:一是在审计报告阶段明确了两个层面的报告,提出建立审计报告审议制度;二是在审计处理阶段明确了审计机构应编制审计意见书、审计提示和管理建议书等审计结果文本,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持续关注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三是在审计质量评估阶段明确了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评估,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做出评价。第七,关于审计质量控制。这是《审计章程》重点设置的章节,专门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明确在我行尚属首次。章程从两个层面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规定:一是从全过程质量控制角度,明确了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今后将依据章程专门制定具体办法;二是从审计质量的保证措施角度,对保障审计质量的独立性要求、审计技术方法研究、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审计回避等进行了明确,将来以审计规范予以保障。

问:审计局今后还将通过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审计章程》在全行的落地实施。答: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审计章程》的实施。一是加快各项审计管理办法及与之配套的规范、手册和细则的制定,完善审计制度体系。目前,相关管理办法、五项审计手册和若干审计规范正在加紧制定。要通过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审计运行机制,促进审计职责的履行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帮助各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实现共赢。二是加强审计培训。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审计章程》,近期在长春举办审计实务培训班,10月份将再次举办审计管理培训班,重点就审计章程及配套审计制度进行培训,加深审计人员对审计章程的理解。三是在工作中抓好落实。严格按照《审计章程》的要求,推进审计转型,实现由过去单一的合规性检查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行为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揭示各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全行经营管理的目标的实现,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第四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07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应用

二、内部控制活动类指引(★★)

(六)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 1.工程项目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很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如果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则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3)如果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4)倘若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5)如果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还会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2.内部控制要求与规范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和资金安全。 (1)工程立项

①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按照有关要求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企业应当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专业机构不得再从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③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决策。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④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后、正式施工前,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 (2)工程招标

①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选择承包单位时,企业可以将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项目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计划,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承包单位。

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发布招标公告,提供载有招标工程的主要技术要求、主要合同条款、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开标、评标、定标的程序等内容的招标文件。

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需要编制标底的,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在确定中标人前,企业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②企业应当依法组织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③企业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由企业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择优选择中标候选人。

④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⑤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及时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企业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3)工程验收

①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②企业应当组织审核竣工决算,重点审査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企业应当加强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③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应当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交付使用财产清单,及时办理交付使用手续。

④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

⑤企业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例题20·多选题】甲公司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公司办公大楼,2014年4月完工。公司董事会考虑到项目金额较大,决定授权公司总经理张某全权负责组织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并由其对项目做出决策。之后,公司董事会又授权副总经理王某负责审核工程概预算编制,并对工程各项价款的支付进行审批。王某通过私定施工单位捞取了巨额回扣,并利用工程价款支付“一支笔”审批权从中侵占公司巨额财产。根据上述情况,该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有( )。

A.张某负责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对项目做出决策 B.张某负责对项目做出决策

C.王某负责审核工程概预算编制并对工程各项价款的支付进行审批 D.公司授予王某“一支笔”审批权 【答案】ABCD 【解析】工程项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重大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体审议批准。

【例题21·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

A.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B.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C.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 D.企业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均符合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要求。

(七)担保业务

担保是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对外担保涉及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企业)。

1.办理担保业务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如果企业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2)如果对被担保人在担保期内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如果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在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则会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企业应当依法制定和完善担保业务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按照政策、制度、流程办理担保业务,定期检查担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切实防范担保业务风险。 (1)调查评估与审批

①企业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办理担保业务,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出具书面报告。企业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对担保业务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企业在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等相关要求。

2)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一般包括: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信用程度和行业前景等。

3)担保申请人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状况及其权利归属。

4)企业要求担保申请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当对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 ②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保: 1)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的。 2)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3)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4)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5)与本企业已经发生过担保纠纷且仍未妥善解决的,或不能及时足额缴纳担保费用的。 ③企业应当建立担保授权和审批制度,规定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员的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应当拒绝办理。

④企业应当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统一监控。企业内设机构未经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授权不得办理担保业务。企业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与关联方存在经济利益或近亲属关系的有关人员在评估与审批环节应当回避。对境外企业进行担保的,应当遵守外汇管理规定,并关注被担保人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

⑤被担保人要求变更担保事项的,企业应当重新履行调查评估与审批程序。 (2)执行与监控

①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担保申请人同时向多方申请担保的,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本企业的担保份额和相应的责任。

②企业担保经办部门应当加强担保合同的日常管理,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对被担保人进行跟踪和监督,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确保担保合同有效履行。

③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或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④企业应当加强对反担保财产的管理,妥善保管被担保人用于反担保的权利凭证,定期核实财产的存续状况和价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反担保财产安全完整。

⑤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担保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定管理担保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严格追究相应的责任。

⑥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到期时,全面清查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

【例题22·多选题】某大型集团公司为强化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定了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在该制度规定的下列内容中,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

A.重大对外担保业务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

B.被担保人要求变更担保事项的,公司应当重新履行评估与审批程序

C.对外担保业务应当指定专人进行跟踪分析,密切关注担保项目的进展情况 D.严禁子公司自行对外担保或者子公司之间提供互保 【答案】BCD 【解析】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选项A错误。 【例题23·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 A.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 B.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

C.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应当拒绝办理 D.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均符合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

(八)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目前,业务外包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研发、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委托加工、物业管理、客户服务、IT服务等各行各业,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业务重组、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活力。

企业应当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通常划分为重大外包业务和一般外包业务。重大外包业务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外包业务。

1.企业的业务外包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2)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3)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业务外包全过程的监控,防范外包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企业应当权衡利弊,避免核心业务外包。 (1)承包方选择

①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拟订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

②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方。承包方至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承包方是依法成立和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

2)承包方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其从业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3)承包方的技术及经验水平符合本企业业务外包的要求。

③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切实做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④企业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适当方式,择优选择外包业务的承包方。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承包方的,应当符合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及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的过程中,不得收受贿赂、回扣或者索取其他好处。承包方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向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好处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⑤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候选承包方中确定最终承包方,并签订业务外包合同。业务外包合同内容主要包括:外包业务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⑥企业外包业务需要保密的,应当在业务外包合同或者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要求承包方向其从业人员提示保密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 (2)业务外包实施

①企业应当加强业务外包实施的管理,严格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业务外包,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承包方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

②企业应当做好与承包方的对接工作,加强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搜集相关信息,发现和解决外包业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重大业务外包,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承包方的履约能力,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③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外包业务的核算与监督,做好业务外包费用结算工作。

④企业应当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承包方违约并造成企业损失的,企业应当按照合同对承包方进行索赔,并追究责任人责任。

⑤业务外包合同执行完成后需要验收的,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完成的业务外包合同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报告,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例题24·多选题】甲企业为某国际时尚品牌做代工,公司的订单、生产、发货通过信息系统处理。该企业将信息系统交予外包公司进行开发并负责系统运行与维护,甲公司对信息系统外包进行控制,正确的作法是( )。(2012年)

A.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确定开发单位 B.与中标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和保密协议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C.项目完成后,外包公司留下一人在甲企业,作为外包公司在甲企业的永久联络员 D.甲企业各部门提出开发需求和关键控制点 【答案】ABCD 【解析】甲公司对信息系统外包进行控制,正确的做法是:甲企业各部门提出开发需求和关键控制点;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确定开发单位;与中标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和保密协议;项目完成后,外包公司留下一人在甲企业,作为外包公司在甲企业的永久联络员。所以选项A、B、C、D正确。

(九)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信息对外报告的重要形式之一。企业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有企业,则可能成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时关注的重要信息来源。

1.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报告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和声誉受损;

(2)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3)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1)要求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时,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还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2)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财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第五篇:注会考试科目《公司战略》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09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

一、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在企业内部控制实务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

根据《评价指引》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例题30·多选题】根据《评价指引》的要求,下列属于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的有( )。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适宜性原则 【答案】ABC 【解析】根据《评价指引》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有关规定,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一大创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通行做法一般要求企业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根据《评价指引》的要求,企业应按照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程序,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

制定评价控制方案; 组成评价工作组; 实施评价工作与测试; 认定控制缺陷; 汇总评价结果;

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 1.制定评价控制方案

企业可以授权审计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组织的实施工作。这实际上就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设置了专门的职能机构。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该评价部门或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力; (2)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3)与企业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持协调一致,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4)能够得到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支持,通常直接接受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和监事会的监督,有足够的权威性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应根据内部监督情况和要求,制定评价工作方案,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报经董事会或其授权审批后实施。这是一个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前的全面计划,提供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例题3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有( )。 A.企业开展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外部风险 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内控的自我评价 C.重大人事任免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

D.控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将风险的影响降至零 【答案】ABD 【解析】企业应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的潜在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程度,选项A错误。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选项B错误。企业在处理“三重一大”问题上,即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选项C正确。控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选项D错误。

【例题32·多选题】下列属于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有( )。 A.能够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力 B.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C.与企业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持协调一致 D.能够得到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支持 【答案】ABCD 【解析】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1)能够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力;(2)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3)与企业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持协调一致,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4)能够得到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支持,通常直接接受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和监事会的监督,有足够的权威性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成评价工作组

在设置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基础上,还要求企业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组,接受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领导,具体承担内部控制检查评价的任务。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具备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及吸收企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况、参与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参加。

对于拥有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来说,内审部门很大可能也同样地担当内部控制评价组的工作。如果企业决定利用外聘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根据《基本规范》的要求,该事务所不应同时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的审计服务。

3.实施评价工作与测试

评价工作组需通过了解企业公司层面基本情况、各业务层面的主要流程、识别有关主要风险后,才能开展实施及测试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工作。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1)了解公司层面基本情况。评价工作组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经营业务范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内部环境及内部控制内容中五个要素的运作情况。

(2)了解各业务层面的主要流程及风险。在这一阶段,评价工作组把工作重点放在主要业务流程中,如资金管理流程、销售流程和采购流程等。

为支持评估工作与相关测试有效进行,企业应建立全面文档记录。文档记录可以帮助评价工作组了解各个主要业务领域的流程,识别相关的风险关注点及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措施。

评价工作组可审阅的内控流程文档可能有:

①风险控制矩阵文档。关注点在于复核风险流程的合理性,例如,文档是否包含了流程面临的所有风险、列示的风险是否得到定期或及时的更新、对于各项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分析是否合理,以及复核控制点的识别,关键控制点、重要控制点、一般控制点的判断是否合适。

②流程图文档。关注点在于流程图是否与实际操作及风险控制矩阵描述相符合、流程图是否清楚地标示所有风险点及控制点、流程图中责任部门、岗位以及其他管理机构是否表述清晰、表述的流程路径是否清晰、是否存在交叉,以及内容是否涵盖所有流程实际操作及相应的控制活动。

③审批权限表文档。关注点在于部门及岗位的描述是否准确、权限的划分和设置是否合理。

评价工作组应识别业务流程中的关键业务或固有风险,提出对于每一重大流程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出错”而产生重大错误的问题,在这些控制点上识别减低风险的控制,这些控制应当能够为防止发生重要的错误或者能发现并更正错误提供合理保证。有些控制可能并不显而易见,可能是电子化或者是人工的,并且同时是高层及基层实施。这些关注点将是评价工作组进行设计或运行有效性并作出结论的地方。

【例题33·多选题】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可审阅的内控流程文档有( )。 A.风险控制矩阵文档 B.流程图文档 C.审批权限表文档 D.内部审计文档 【答案】ABC 【解析】评价工作组可审阅的内控流程文档可能有:(1)风险控制矩阵文档;(2)流程图文档;(3)审批权限表文档。

(3)确定检査评价范围和重点。评价工作组根据掌握的情况确定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进行分工与测试。评价范围、方式、程序和频率,将因企业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风险水平等因素而异。

(4)开展现场检査测试。评价工作组可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査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评价方法,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要求填写工作底稿、记录有关测试结果。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出现缺陷,则需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与管理层沟通,对有关缺陷进行认定并进行记录。

①个别访谈。评价工作组人员可以个别访谈企业或被评价单位的不同人员,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运行。个别访谈通常用于企业层面与业务层面评价的阶段。

②调査问卷。调查问卷多用于企业层面的评价,通过扩大对象范围,如企业中的全体员工收集简单结果,如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

③专题讨论。这是一种集合企业中有关专业人员就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或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④穿行测试。穿行测试是指在流程中任意选取一项交易为样本,获取原始单据、跟踪交易从最初起源,到会计处理,信息系统和财务报告编制,直到这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报告出来的全过程。通过执行“穿行测试”,评价工作人员可获取确定对一个流程的了解,查找潜在的内控设计问题及识别出相关控制。

⑤实地查验。这是一个用于业务层面评价的方法。例如,评价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盘点以测试企业记录存货的数量,或有关控制的有效性。

⑥抽样。抽样方法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其他抽样法。随机抽样一般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或是基于统计学的取样方式,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控制测试,以获取有关控制的运行状况。随机选取通常是采用电脑来完成。

⑦比较分析。这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评价关注点的方法。例如,通过比较月度的销售情况,识别异常区间,进行检查。

⑧审阅与检查。这也是在业务层面评价的常用方法,通过核对有关证据而获取有关控制的运行状况,如选择某些调节表上的差异,追溯到相应的单据记录(如银行对账单)或检查调节表是否有相关负责人签字。

【例题34·多选题】评价工作组可综合运用( )等评价方法,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A.专题讨论 B.穿行测试 C.抽样 D.比较分析 【答案】ABCD 【解析】评价工作组可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评价方法,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4.认定内部控制缺陷 (1)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①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分类:

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1)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需控制,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2)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部控制,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运行,包括执行人员缺乏必要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无法有效实施控制。

②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分类:

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重大缺陷(也称实质性漏洞),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

2)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需引起管理层关注。具体就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其严重程度不如重大缺陷、但足以引起内部控制评价组关注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

3)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内部控制评价组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例题35·单选题】甲公司在内部控制自评中发现,多项业务流程和控制手段存在缺陷或风险隐患。有些属于设计缺陷,有些属于运行缺陷。下面所列情况中,属于运行缺陷的是( )。(2012年)

A.规定更换库房保管员时要盘点核实库存,但没有规定要交接双方一同进行 B.规定使用清澈的酒精溶液清洗容器,但未提供酒精溶液清澈的判断标准

C.规定要对大宗物料供应商实地考察,但对必须考察生产现场则缺少核实办法 D.规定审核研发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但研发人员并不提供技术先进性的证据及证明 【答案】D 【解析】选项A、B、C属于设计缺陷,选项D属于运行缺陷。 (2)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程序与整改

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整改方案,应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并审定。如果出现不适合向经理层报告的情形,例如存在与管理层舞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陷,内部控制评价组应当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重要缺陷并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但是应当引起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视。对于一般缺陷,可以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并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5.汇总评价结果

评价工作组人员应当在其工作底稿中,记录评价所实施的程序及有关结果。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建立评价质量交叉复核制度,有关评价报告应由评价工作组负责人严格审核确认,与被评价单位进行通报,在提交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前得到被评价单位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如果在评价工作中发现的所有差异,如穿行测试及控制测试中发现的与访谈结果的差异、与流程手册的差异,也应在汇总中适当的记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持续改进情况,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并以适当的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企业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应当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切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并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

【例题36·多选题】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整改方案,应向( )报告并审定。 A.董事会 B.审计委员会 C.监事会 D.经理层 【答案】ABCD 【解析】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整改方案,应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并审定。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上一篇:公司员工培训个人总结下一篇:感受祖国新变化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