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

(一)启发式,它是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通过巧妙启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了他们求知、探索的精神。

(二)串讲法。即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及时对要点加以概括,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有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情境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适时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受文章的“人情物理”,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并获得美的感受,思维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多媒体教学法。它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容易理解。如在讲授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时,根据佳作的意境,将小鸟娇巧可爱的姿态与清脆宛转的鸣叫展现在课堂上,很快能使作家爱鸟的情思变得真切动人,从而正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在短时间里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诸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观察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等,都要灵活穿插,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共同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复习不可遗漏,温故知新。这就是说,通过一两道重点习题的演练,使学生对文章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度概括、归纳和梳理,使重点更明确,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达到短时间内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

第二篇:初中语文研究

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云南省贯彻《决定》的意见,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了玉教科发(2000) 04号文件——关于印发《玉溪市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市改革意见》)的通知,启动了全市“跨世纪教学改革工程”。

一、改革的程度和步骤

(1)1999年8月,组织召开全市“教学改革研讨会”,进行理论讲座和教学观摩,对全市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中心学校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1999年9月,全市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中心学校全面开展改革实验;2000年春季学期,其他部分学校开展教改实验。

(3)2000年8月,各县(区)组织“教学改革研讨会”,对各类学校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4)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全市各类学校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为巩固、深化、提高、交流、研究、总结阶段。市教科所视改革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成果评价和成果物化。

二、改革的保障和措施

(1)增强县(区)教委领导的改革意识,树立以改革和创新为机制,促进教育发展,促进素质教育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思想,重视、关心、支持、指导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2)县(区)教研室(所)根据《市改革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可行性较强的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对学校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和帮助;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

(3)实验学校、示范学校、等级学校要率先进行教学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培训基地和示范样板;学校领导要有专人领导和组织此项工作。

(4)已启动改革的学校,语文教研组要针对《市改革意见》中的具体内容和学校具体问题,确定当年和近三年的教研活动计划;确定具体、明确的各阶段研究专题;确定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题研究小组,开展经常性的研究、实验、交流、示范活动。

(5)未启动改革的学校,语文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改革意见》;组织教师认真分析本校教学现状;组织教师到已启动改革的学校进行听课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6)市、县(区)教研室(所)、学校都要定期组织以教

学改革为专题的论文评比、教案评比、教学竞赛、成果评估、表彰奖励等活动,促进改革深入发展,促进改革成果的形成、转化和交流。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初中]

语文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民族文化熏陶的关系;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学全过程核心的一环,具有导向作用,它指挥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过程和归宿。因此,备课中要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认知价值,既要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目标,也要有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目标。但要因文而异,有轻有重,有主有次,不能面面俱到。挖掘审美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美感,使之具有正确感受、理解、鉴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为创造美奠定基础。挖掘教材的发展价值,着眼于发展性,不仅重视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现在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与迁移价值,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终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与个性特长的增长。

备课要把握和处理好教材的基本内容,抓准重点,突破重点,做到:会阅读,能理解。具体的材料,能加以概括;抽象的材料,能加以阐释;隐含的信息,能加以正确提取、筛选和判定。

备课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环境状况,加强针对性,因人而宜,分层要求,共同合作,整体提高,突出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师备课要备“学法”,编写“学案”。

备课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科学确定思想道德目标和语文知识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达成目标,要有可操作性,易于落实,并且做到:课时目标紧扣篇章目标、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科学有序,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分步达标。

安排好课堂教学结构,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割等。应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即感知——理解——应用三阶段作为课的导学达标的基本顺序,精心设计好启动兴趣、定向预习、设场讨论、总结储存、训练反馈和外向创造六个步骤。但应用要灵活,不呆板,以有效为目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活、实、新。

备课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下思想:思想为先导,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有序性,教法灵活性,教学目标完整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要确立现代教学观念,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使教学科学化、最优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备课要参考“教学参考书”,因为它汇集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值得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正确的态度是,在钻透

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教参”,才能创造性地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切合实际的、属于自己的可行性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与驾驭教材、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突破办法、导学达标过程、课时安排、教学手段、训练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小结等几个方面。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①体现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民族文化熏陶统一的原则;②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的原则;③精讲精练,培养能力的原则;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⑤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堂教学要合理设计,制定明确具体的体现层次性和程序性的教学目标,使教和学都有目的,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有趣、宽松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要设计好概括、直观、形象、简洁和富有启发性的板书。

要切实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包讲或讲得过多的弊病,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学习借鉴天津等地每节课只讲25分钟左右的方法,设计好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读、写、听、说

(1)阅读教学。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中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效率普遍不能令人满意。阅读

速度慢是诸多原因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要求初中生阅读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1997年新编《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要求高中生阅读现代文速度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即每周约1万字。据调查,目前一般成年人阅读速度每分钟只有200至300字,95%的中学生未达大纲要求。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提高阅读速度是语文学科和时代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当务之急是首先要按《大纲》要求培养阅读习惯;其次是提高阅读的效率(速度和质量)。提高阅读速度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目前,世界上广泛推行的“快速阅读法”有三项基本要求:①无声阅读。《大纲》要求初中生阅读做到“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无声阅读可以排除阅读中的潜语内听现象,使理解材料的过程大大简化,从而提高阅读速度。②科学用眼。阅读时要尽量减少眼停次数,避免回视;扩大视读广度(人眼对文字感受角度由一般的15‘向180~扩大)。③筛选信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灵活地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如掠读、寻读、排外式阅读、鉴别式阅读等,只选取主要信息供大脑编码,次要信息和其余信息要尽量排除。

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是增加阅读量。阅读量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必然影响学生的表达。初中阅读教学的材料非常广泛,课本、自读课本、文学作品和各种报刊杂志都是好的阅读材料,要充分利用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现行教材配套使用、约172万字的《自读课本》。增加阅读量还有一个办法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分析,还时间给学生阅读。要改变那种一节课学生读书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繁琐

的分析和提问所占去的弊端,在精讲中精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内外结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每学期要组织1至2次阅读专题讲座。阅读要有一定的效率要求。阅读能力层次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的十二项要求进行训练。

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每学年不少于40万字。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列出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

(2)写作。写作教学应有计划性和整体性,在课时、内容上作出计划安排。要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把生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写作要和阅读、欣赏紧密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生活,触摸生活。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的指导,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与默契,从而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了积累,才有写作的素材,才可能产生创造。教师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观察时代、了解人生。要改变封闭、单一的躲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异想天开、闭门造车的弊病,实行开放式、综合式的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大自然、人生密切联系起来。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社会,参与公益活动,感悟人生,考察环境,参观游览,观察大自然。让学生积累素材,了解社会,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就会有不竭的源头活水,就会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生活的真实。真实就是写作材料的真实,表现真情实感。要切实革除作文中空话连篇、假腔假 调、无病呻吟的弊病。教师和学生评价学生作文的基点应是材料真实、情感真实。

要重视日记、周记、小作文(含片断作文)的写作,并有检查和展评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

(3)听说训练。提高听说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中学阶段听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听说与读写,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教学中要使四种能力协调发展。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听说训练要做到:要扎扎实实地完成教材中的听说训练,每堂课都要有3至5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可采取课前演讲、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晨练讲新闻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各年级听说训练的具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要根据《大纲》和教材,具体制定单元、课文的听说训练目标。

初一年级的训练目标:①说普通话。能用基本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破读,不漏读,不重 (ch6nQ)读,吐字清楚,声音响亮。②听人说话,听新闻广播,能集中精力,听清楚意思,会作听讲笔记。回答问题仪态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③能简洁转述别人说话的要点,介绍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剧。④能讲述新闻和较长一些的故事,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

初二年级的训练目标:①朗读时,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思想感情。②听人说话,能正确理解意思;跟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仪态自然。③能借助资料较清楚地介绍说明事物,能较熟练地进行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④经过5至10分钟的准备,能当众口头作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音量适当,仪态自然大方。

初三年级的训练目标:①普通话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朗读时能运用语调变化、重音、停顿、语速快慢等技巧,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②听一般的报告,能简述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理。③能从容地与别人交谈,并针对不同场合、对象,有礼貌地说话,能做简短的即席发言,有中心,有条理,仪态自然。④能根据简单的提纲,讲述事理,做到语言流畅连贯,条理分明。 4.创新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要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教学方法要有创意,要出新意。教学方法往往制约着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更多的要引导学生在情感中去体验、实践、探索、领悟。

(2)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学习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创设民主、平等、和谐

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教学中,实行讨论式教学方式,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3)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某些问题的答案允许从多角度思维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国家教委教基[1999]5号文件“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综述”中指出:中考语文改革“增设了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展创见”。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实行探究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4)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具有创新教育的许多优势,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从阅读课来说,记叙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议论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作家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虚构、想象创作出的小说、神话,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出的诗歌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本身就是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项语文活动。

(5)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有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主题活动,还有说相声、演小品、演课本剧等文艺说唱表演活动,再有优秀习作、手抄报、剪报等语文作品展评活动,还可以组织文学社、记者站、广播站等。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学生得以广泛地进行语文实践,想象力

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也将得到发展。 5.学法指导的意见

研究学法,指导学生会学,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和热点。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改的深化,学法指导与研究已经摆到了我们面前。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习惯于老师“哺乳”式的喂养,而不爱自己去思考、独立地学习。初中学生升到高一级学校中,还迷恋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普遍感到不适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学法指导。

重视学法指导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我们的教改,必须是教法与学法的同步改革,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结合。教师要改变那种“重教轻学”的观念,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科的学法研究自古有之,当代语文教师也总结了许多记住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兼收并蓄,并加人自己的研究总结成果,形成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这里从宏观上提出几点意见供教师参考:

(1)提高认识,上好学法指导课。学法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指导”可以从学习观、学习品质、学习环节及其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从起始年级起,就要上好学法指导课。这种指导课也可以年级为单位上成“通用课”。学法指导课要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列出来,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选定学生主讲,开设“学法交流课”,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经验交流,也可以是从书刊上学到的好方法。

(2)培养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记阅读笔记、注意经常复习的习惯,读书看报勤查字典的习惯等。教师要不断督促,使之养成习惯。

(3)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比如巧妙记忆文章、诗词的一些方法,写作时先审题、再列提纲、后作文的方法等。 6.语文评价

要落实中共中央《决定》精神,把素质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不能不反思旧有的语文评价观,研究新的语文评价观。

(1)树立整体评价的观点。《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因受中考、高考只考读写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中,读、写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而忽视了听和说,语文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语文评价应包括书面语文能力评价、听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几个方面。学生的学年成绩,可以学习外地语文教改中语文成绩等于书面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得出总体评价成绩的办法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应包括平时作业成绩和学生动手、听说的能力评价成绩 (如演讲、采访调查、自办小报专刊、运用电脑处理语言文字、听报告后简述归纳等)。平时成绩以占15%至20%为宜。

(2)树立重思维和创造的观点。一是要逐步提高主观题的比例,不仅要看学生解题的结果,还要看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命题中客观题、主观题和作文的占分比例要适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比较灵活的题目,不求一致的答案。

(3)作文评价。作文评价应该采用科学性和鼓励性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①分项评定的方法。分项评定即从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方面评分。 “文面”一般包括书写美观、不写错别字和标点几方面,一般占分8%至12%,教学中要予以重视。②鼓励性评定。平时的作文评定中,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可使用鼓励性评定原则、评分和评语相分离原则,鼓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小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征和优势,优化课堂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当前教学实际,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坚持科学性,充分发挥目标教学的优势

(1)认定目标,把准方向。坚持以目标为先导,用准确、全面、科学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采取巧妙、简易、有效的方法展示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把准方向;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围绕目标,施教导学。以目标为核心,进行导教、导学、导测、导评活动;依据目标优选教法、指导学法,低层目标以自达为主,中层目标以导达为主,高层目标以助达为主,情感目标以诱达为主。

(3)及时评价,反馈矫正。评价与教学融为·彻教学始终;当堂教学,当堂评价;评改结合,评、互改、互学活动,进行再学习和再达标。·体;评价贯广泛开展互

(4)增强信心,立足“掌握”。树立95%以上的学生智力是正常的、智力正常的学生是一定能够学好的思想;适当降低重心,面向全体学生,为能使全体学生掌握而教,为能使全体学生掌握而指导学,努力追求“堂堂达标、人人达标”的理想效果。 2.追求艺术性,充分突出学科的特点

(1)认真挖掘教材的艺术因素。把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突出“五重”:重语言感受、重意境体会、重图文对照、重感情朗读、重情感共鸣。

(2)充分发挥教师的艺术才能。把教师在文学、朗诵、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特长大胆运用到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3)发现并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对艺术的需求和艺术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是每个儿童最基本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让每个儿童的天性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做到“七多”:多看、多读、多想、多说、多演、多练、多评。 (4)艺术地处理教学环节。做到“一衔接、两避免、三渗透、四融合”。一衔接:设计好环节间的衔接,使其过渡自然流畅。两避免:避免环节名称出现;避免机械展标。三渗透:环节之间相互渗透;环节与步骤之间相互渗透;目标、教学、评价之间相互渗透。四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教法与学法融合;观察、阅读、理解、体会、表达融合;知识与情感融合。

(5)遵循学科规律,突出学科特点。做到“五突出”:突出“诵读感悟”、突出“品词析句”、突出“观察感受”、突出“语言表达”、突出“审美创造”。 3.体现突破性,充分激发师生的创造精神

(1)告别三种现状。①告别“串讲式教学”。克服教学的 随意性和盲目性;克服教学的简单化和千篇一律化;克服教学中面面俱到和平均使力的现象;克服教学中“口耳相传”和“粉笔黑板”的古老而单一的形式。②告别“表演式教学”。减少教学中教师的表演,教师或做“导演”,或做“配角”,或做“场务”;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③告别“问答式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减少提问数量,提高提问质量;巧妙设计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自然而然地达成教学目标。

(2)坚持三条原则。①坚持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组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课内外结合、引导审美创造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②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选择教法、指导学法;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评价教学质量,矫正、调控教学。③坚持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练”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练听、练说、练读、练写、练议、练演。

(3)突出三个特点。①突出“诵读感悟”。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反复诵读重点句段,引导感受、体味其中丰富的意蕴。每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读不少于15分钟。②突出“晶词析句”。注重指导学生分析、欣赏关键词句,引导从理解词句和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词句两方面来进行赏析。③突出“审美创造”。注重指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4)体现四组结合。①体现“讲练结合”。教学中应有讲有练,师生各种形式的讲和各种形式的练交替、结合;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②体现“读写结合”。教学中应从“读”和“写”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既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文章,又教给学生写好简单记叙文的方法。③体现“图文结合”。充分用好插图、挂图和实物,图文对照,图文结合,使教学形象、生动;合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兴趣和无意识。④体现“课内外结合”。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教学中应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及内容,有取舍,有详略,有扩展,有个性,做到课内外结合。

(5)达到第四层次。教学技艺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最低层次) “教会层次”、第二层次“学会层次”,第三层次“会学层次”,第四层次(最高层次)“会创造层次”。

教学应尽快突破“教会层次”,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习惯养成,达到“学会层次”和“会学层次”。师生还应发挥创造精神,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达到“会创造层次”。

第三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足球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足球技能不断提升的手段,初中足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是学生足球技能与足球意识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足球教学过程中,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足球课堂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足球教学实际,就足球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足球;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足球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其中学生作为足球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以学生状况作为基础,教学方法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足球教学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创新初中足球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足球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我国初中足球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足球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效益低、学校的足球活动氛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构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初中学校足球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校园足球的普及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初中足球教学工作现状为研究的基础,对初中足球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促进初中足球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1 足球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强调足球课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门以足球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新一轮课改正是伴随着学校体育功能趋于多元化而应运而生的,新课标下的学校足球教学观转化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多维健康观,新课标的启动实施,促使广大体育教师一定要重新审视学校足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价值,特别要正确运用足球课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足球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整个足球课堂教学的手段,因此只有全面的提升足球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的效果,才能在足球教学中明确学习要求,加速掌握足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生动、易懂,有趣味,形象逼真,富有启迪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保持永久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有效促进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足球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

2.1讲解示范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直接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足球课堂开门见山式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晰要学习的足球内容。因此有助于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其次,能够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因此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新课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技能,加强了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2.2迁移教学法的使用

足球学习内容的安排,基本上符合布鲁纳提倡的螺旋式编制,其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足球知识、技能本身的特点就是系统性比较强,新旧技能的关系练习较为密切。因此,一个新知识技能的出现总是在旧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演绎或推导出来。学生对新知识技能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技能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技能。 “复习引入”这种教学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技能作为迁移,因此在足球这一知识技能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在教学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设“疑”的最重要环节。

2.3情境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足球课的内容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本堂新课的教学情境,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创设情境,教学新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故事教学,创设情境。学生由于年龄等原因,自我控制能力弱,再加上足球内容在教材上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足球课堂教学中不改进教育方法,总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将在几分钟之后散化,更不用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教材上教学内容趣味化,让情境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主动地学习,让快乐成为学习的情境。因此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用情境教学,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足球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形式去更好的学习足球技术。

2.4游戏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促使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将学生的足球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 “我要做”,足球教学的实践中更应该将学生对足球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由教师的灌溉转为学生的自我练习, “寓教于乐”是让学生将外部刺激与内心相互作用共同结合的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 “游戏教学教学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天性,激发学生足球学习与锻炼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向着多元化的角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足球教学时应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足球基础与发展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足球学习与锻炼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足球技能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牛勃. 中学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湖北体育科技. 2009(05)

[2] 吉健礼.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11) [3] 陈冲,郭向荣. 新时期下对中学足球教学与训练的思考[J]. 华商. 2008(21)

[4] 卢波. 对中学足球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 成才之路. 2008(12)

第四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摘要】朗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指出了朗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新课改后也强调,初中生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朗读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有效措施。所以,要明确语文课堂朗读的必要性,注重改变其现有的不足,使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一)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朗读中要求学生眼口并用,调动学生感官的同时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更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带给学生新鲜的课堂体验。尤其是初中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对许多新事物存在好奇心但又存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缺点。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若可以采用合理的背景音乐伴奏,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那么在朗读的过程中文章里浓浓的父爱以及孩子对父亲的心疼自然而然就深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就更愿意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因为在朗读中,他们有直接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会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向往和探索心理,有助于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二)朗读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是培养学生信心的手段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学习,都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无疑,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是积极主动的,但青春期也使得他们存在一定的羞怯心理。此时,朗读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他们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勇于站到人前,并大声朗读,这对他们的胆量是一种极佳的锻炼,而朗读收获的掌声进而又树立了他们自我的信心,以后无论遭遇何种情况,定能以此道待之,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有这样的一个实例,某初中生因成绩差感到自卑,但其语文老师发现该生朗读课文十分富有情感、动人,抓住这一特点,老师鼓励他在课上为同学们进行朗读示范,并多次表扬他,该生受到鼓舞,更用心朗读,这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胆量,也使他有了自信,各科成绩竟有了起色。可见,朗读无形中带给学生勇气,是增强初中生胆量、信心的有效手段。

二、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对朗读的重视仍有欠缺

调查发现,在初中语文的课堂里,许多教师并没有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强化朗读在课堂中的作用。比如,许多教师将朗读仅安排在课前几分钟,时间太短。其次,他们采用较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如更多的语文老师是自己读,学生只需要听,而后他们的任务仅是概括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从头到尾都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很强的参与实践感,自然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将朗读僵化为一个必要程序,所采用的形式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生出厌恶无趣的心理。如此,朗读反而成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阻力。

(二)朗读的实施过程存在不合理

许多教学案例表明,许多教师将朗读带入初中语文课堂时,所采用的形式是不科学合理的。具体说来,大部分教师不区分各种课文存在表达思想、文章体裁等的不一致,统一采用的或是全班齐读,或是小组轮读,或是单个抽读的形式,反而掩盖了朗读的情趣。除此之外,也要关注的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自身的练习,无论是朗读的技巧、情感的传达,甚至是最基本的普通话标准也达不到。试想,若老师都无法率先做出表率,又如何能指望学生受到熏陶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呢?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关注的是应试,强调的是硬性灌输学科知识,却忽略了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文之美,这是语文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水平

(一)呼吁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重视朗读

教师和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想朗读教学有质的提高,就要彻底改变二者固有的观念,让他们真正重视并用心朗读。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把控者,首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首先要把朗读重视起来,如可以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更长时间的朗读。其次,初中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文章的朗读中,明确朗读对自己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指出,同校相邻的两个班,两个语文老师各自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十分重视朗读,时常在课前组织学生一起诵读当堂课所要学习的文章,旨在振奋学生精神,提高他们上课的注意力。而另一个班的老师却不是十分重视,对朗读总是不了了之。结果,前一个班的语文成绩明显优于后一个班。这也更加证明,师生都重视朗读,才会更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

(二)优化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比如,针对教师普通话问题,教育部门应提高对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为上岗的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定期的普通话培训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其次,应加强教师对朗读的应用水平,尤其是针对不同题材、风格的文章,教师一定要有区分意识,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举例来说,教师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祥林嫂》时,可以尝试分组、分角色朗读,让组内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分析人物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最后相互点评,学生不仅可以实践起来,也能在朗读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也就可以根据各自的表现给出点评,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

(三)注重语文课堂中朗读的创新

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成长。所以,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为了保持独有的生机与活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文课堂中朗读的创新。从选材、形式各方面进行创新,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选取多国语言的朗读版本,让学生感受语言与文字交融的魅力。又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引进更多形式的配乐,增强意境。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中,朗读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永葆生机。

总的来说,朗读带动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培养人生自信心,我们一定要重视其现阶段的不足,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改进,才能确保朗读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出现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道路上,成为他们有力的助推剂。

(编辑:龙贤东)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落实到位,向纵深发展,力争获得实质性效果。现将有关研究事项安排如下:

一、 本计划研究阶段:准备阶段

二、 计划内容:

1、 精心布置,全面考虑,认真做好准备阶段工作。

2、 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工作进行整体布置。

3、 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4、 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5、 拟定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此计划

突泉三中语文课题组

2009年11月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下一篇:初中物理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