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第一课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世界历史第一课范文

第一课历史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4、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

第二篇: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青龙中学政治复习资料(1——5)课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P2】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P3】

答:⑴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⑵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⑶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⑷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3.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P5】

答:⑴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⑵国家的落后;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多次失败得出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4.中华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P7】

答: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⑵中华儿女捍卫国家独立,维护了民族尊严。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P9】 ◎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弘扬?)【P9】 ⑴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P112】 ⑵作用(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2)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3)树立远大理想;

(4)刻苦学习,不怕困难。 4.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P10】

⑴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⑵表现:爱国主义表现为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⑤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⑥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5.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P11】

★6.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P12】

⑴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13-14】

答: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独立、自主、民主、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⑴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⑵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P15】 ◎9.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P15-16】

答:⑴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正确抉择。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⑷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也将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16】

◎★11.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P9-16】

答:⑴弘扬民族精神;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4-15】 答:⑴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⑵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3.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补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补充】 ★2.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P17-18】 答:(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4)冷静分析现实、充分认识差距,要有紧迫感。 3.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P19-20】

答:⑴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有以“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精神;⑵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⑶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

◎★4.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为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P19-20】

答:⑴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⑶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一词源于《诗经》。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P2526】

★2.邓小平的三走战略目标:⑴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⑵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⑶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P26】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P27】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27】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7】【P101】 ◎6.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具体要求是什么?【P2728】

答: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⑵具体要求: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

★7.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小康的新特点: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P27】 8.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P28】(1)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补充】

10、我们应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加强社会主义民族法治建设;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五课 财富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P29】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P29】 ◎3.为什么说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P

29、30】

答:⑴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勤劳是财富的源泉,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无一不是辛勤劳动的结晶。⑵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⑶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4.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P31-32】

答: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5.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33-34】

答: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⑵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6.创造财富的源泉(途径):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P35.1】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P35.2】 答: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⑵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源泉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8.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P35-36】

答:⑴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⑵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P35-36】 答: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关系: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第三篇: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整理)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丽丽制作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所能满足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汉语的世界,一起感受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世界上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

我们的母语----汉语

广义: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狭义: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语言。

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

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可如今却受到各种冲击,什么双语教学,少儿英语,英语过级填充着我们几岁、十几岁、成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一下中学英语、语文的课时,令人难解,这样开课的合理性在哪?是不是要培养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翻译家呢?我们大部分的人学了英文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又会用上几次呢?花那么多时间值不值?说白了,英语只是学生参加考试的一块敲门砖,汉语才是学生终生成长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难怪网络上有这样一则饱含气愤的短信:等咱们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爷,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听力全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只听一遍,阅读理解就用周易,口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考包饺子。”

活动探究:汉语和英语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堂活动”和“小试身手一”以及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外国人说话为什么让人疑惑?

为什么外国人会用“男、女”来说狗的性别? 别人借刀,比尔为什么说得那么恐怖。 小结

1、声调

2、词语搭配

3、量词

这三个方面是导致外国人说错汉语的原因。 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其高低升降,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有的字也无声母(零声母)。如:昂áng。 普通话有21个声母和38个韵母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音节是听觉感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的基本单位,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a.重叠构词——重复相同的字构成词,如:妹妹、妈妈。

b.派生构词——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加上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成词,如初

一、桌子、老师、记者。

c.复合构词——由两个或多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构成词。1并列(联合 ): 学习贸易语言异同褒贬2偏正: 象牙深造晴天

3主谓: 冬至地震肉麻年轻4动宾: 司机理事举重绑腿补充式

5 动补:扩大提高说服推广延长6名量: 车辆书本人口船只房间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去二三 (),烟村四五 (),亭台六七 (),八九十 ()花。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2、分析量词在该诗中的表达作用

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图,一至十十个数词和量词的巧妙结合,使该诗形象丰满,朗朗上口。

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询问语气:吗、呢陈述语气:的、了

祈使或感叹语气:啊、吧、呀回顾总结: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法 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变化

2、虚词重要而丰富

3、语序的作用重要 写WriteWritingWritten 下面的虚词你会用吗?

“没”与“不” 表示已发生的的情况用“没” ,表示经常性的情况用“不”。

“再”与“又” 表示已发生的的情况用“又” ,表示未发生的情况用“再”。 “还是”与“或者” 一般陈述句中应该用“或者”,疑问句中要用“还是” “着”“了”“过” 语序的作用重要 “平江李次青字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巩固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变化

2、虚词重要而丰富

3、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如: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海水涨潮,天天早上涨潮,天天涨潮天天落潮。 浮云弥漫,常常到处弥漫,常常弥漫常常消退。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舍弃母语就等于亡国。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法·都德《最后一课》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余光中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语音的演变: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 词汇的演变:词语的消长变化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的引申变化 语法的演变:语序的变化句式的变化词类的变化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假异读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可以解燕国之患古音异读 乃使其从者衣褐破音异读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

大腿。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臾、仓皇(叠韵关系)。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词语的词义变化(1)词义扩大。“ 江”“ 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

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都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三、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

一、下列加线的字你会读吗?

1、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2、天姥连天向天横

3、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4、是时,曹操遗权书

5、彗星见于东方

6、羽扇纶巾

7、万乘之国。

8、否极泰来

二、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般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相对随意。看下面称谓分别用于什么人。

①仆,不才,不佞 ②小子,竖子 ③孤,孤家,寡人 ④子,夫子,先生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 作业:翻译下面句子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史记·李将军列传》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

4、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说苑·政理》

5、隐处穷泽,身自躬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后汉书·循吏列传》

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他的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西去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表现出好象做得不够的样子。

4、即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5、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人们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第三节四方异声 --普通话和方言 课堂活动:看相声《戏剧与方言》,说明方言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方言为什么会影响人们交流?

方言 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差

1、方言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上;

2、词汇上,日常生活用语差异甚大;

3、汉语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分歧也不小,特别是最常用的虚词。 方言差异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

一为“北方方言”。二为“吴方言”。三为“湘方言”。四为“赣方言”。五为“客家方言”。 六为“闽方言”。。 七为“粤方言”。

课堂活动:乡音知多少

用家乡方言读诗歌《再别康桥》体会方言的主要特点 东北版《再别康桥》

鸟悄儿的我走了, 正如我蔫巴的来; 我得了八嗖的招手,磨叽西天的云彩。 那泡子边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媳妇儿; 波光里的倩磴儿, 在我的心头汩涌。 埋了巴汰的青幸, 油了巴叽的在水底赛脸; 在康河的旮旯里, 我甘心做一把蒿子。 那榆荫下的一座, 不是蘑菇,是个猫楼; 揉希碎在浮躁间, 沉淀着贼拉彩虹的梦。 嘎哈啊?划拉一把笤帚疙瘩, 向青菜贼青那嘎的漫溯; 整一兜子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嗷唠两嗓子。 但我不能嗷唠, 悄悄是滚犊子的笙箫; 扑勒蛾子也为我蔫儿了, 蔫儿了是这宿儿的康桥! 我傻了巴叽地走了,正如我飚的呼的来; 我得瑟得瑟衣袖, 不带走一嘎达云彩

唐山版

蔫儿了吧唧低我走咧,邹跟我蔫儿了吧唧的来低似的

我蔫儿了吧唧低晃了晃了手,跟西边儿低云擦诶说:我走咧河沿儿上低金色(shai)儿低柳树,是日头下低新媳妇儿,水影里头低影儿,得(dei)我低心生晃了。滋泥生低水草,油了吧唧低得(dei)水地下晃了,得(dei)康河低柔波了,我惦着当一根水草榆树底下低那(nei)嘎得儿,不是啥干净水,

是天生低彩虹柔波碎咧得(dei)水草当间儿,沉下跟彩虹一样儿低梦。

学么梦?找一个长杆儿,往比青草更青地地方儿溜的。正一船星星光,得(dei)星星光里唱歌。邹是我不行唱歌,悄巴潜儿地是走人的笙箫。

六月儿地虫子也不叫列,悄巴潜儿地是跟儿后生低康桥。蔫儿了吧唧低我走咧,邹跟我蔫儿了吧唧的来低似的我晃了晃了袄袖子,一点云彩(cei)也不带着走 粤语版《剑桥拜拜》

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嚟;我静静鸡yaap手,同啲云讲声“係噉先喇,喂”河边嗰啲金柳,好似个新娘喺黄昏晒太阳;反映喺水上面个靓样,喺我个心度浮吓浮吓咁样。(以下几段悭番)但我唔可以唱K,讲拜拜嗰支笛衰咗;热天的昆虫都为我收声,剑桥今晚真喺哑咗!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嚟;我拍拍箩柚,一啲云都毋拎,嫌重得滞。

“听不懂”的读爱拼才会赢

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粤语包含-p、-t、-k等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没有zh、ch、sh和z、c、s的变 但是但系笑话:缆车与男厕 试读下列故事:施氏食狮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变了样”的词 “有点怪”的结构

方言词语不同闹笑话

有一次,潮汕地区某官员以火锅设宴,招待上面来的高级嘉宾,他举起筷子在滚烫得冒烟的火锅里一边搅拌,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大家别客气,滚了(煮开)就吃,吃了再滚(煮开)。"

有一回,粤西某领导到部队去感谢解放军对少年宫的支持,他非常热情地发表演讲:"亲爱的南海烂队(南海舰队)的指战员们,你们好,感谢你们给少年宫赠送了退役的烂艇(舰艇)......"在场的官兵面面相觑,那明明是一艘好船哪!

如果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王蒙

电影《英雄》中有一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暴雨似的秦箭飞向赵国书馆,众弟子惊魂飞魄,独有一位老先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镇定地对弟子们说:“秦军可以破我们的城,亡我们的国,却灭不了赵国的字!”令人热血沸腾!字就是这个民族血脉和精髓代代相传的载体,只要有字在,这个民族就不会消亡。

第四篇: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概说历史

(一)历史的定义

1.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2.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3.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2)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二)历史分类

1. 传统的史学分类: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历史叙述体)、类书和政书等。

2. 按时间分:通史、断代史和阶段史(没有本质区别)

3. 按空间分: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

4. 按内容分:综合史(总史)、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等

(三)高中为什么要开设历史课程

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史为鉴,增强辨别力、洞察力,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2. 运用历史学科可以对学生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3. 高考的需要。历史学科在高考文综试卷的300分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4. 高二会考的重要科目,决定能否及时毕业,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

(四)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形成习惯。

2. 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互动。

3. 课下巩固、训练做题、提升能力。

4. 及时复习、日积月累、点石成金

5.其它方法:

多看——博闻强记,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

多思——通过现象,发掘本质。

多动手——善于总结。

二、新版高一历史教材说明

(一)总体框架和主线

1. 以时间为经:勾勒纵向渊源流变,时序清晰。

2. 以空间为纬:展现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横向互动。

3. 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线,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二)必修一——政治文明史

1. 基本要素: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政治家。

2. 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政治史: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中国近代史:侵华史、抗争史、近代化。

世界近代史:英、法、美、德等国资本主义整体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外交成就。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三)教材体现出的科学史观

1. 全球史观——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2.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1)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纵向看:包括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

3. 现代化史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进程。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4.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的有机结合,引导让你们的眼观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历史,有关注“大人物”到聚焦“小人物”。

5.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推进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四)历史文本设计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1. “三导”:教材前设“导读”、单元前设“导语”,每课前设“导引”。

2. 正文为大字体,阅读部分为小字体,两者相间,互补互动。

3. 每颗设置活动探究课题。

4. 课中有“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和“模块链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三、高考历史能力考察目标

1. 获取和解读信息(读取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

3. 描述和阐释历史(阐释历史)。

4. 论证和探讨历史(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者: 陈文燕 发布时间: 30/7/2011 AM 1:02: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背景。

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4、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概括鸦片战争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

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四、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板 书)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 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 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小组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 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驰禁论”与“严禁论”。

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 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 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 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 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 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 书)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 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 动)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 书)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 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作业设计

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动摇不定、屈辱求和不同,一些爱国将领奋起抵抗、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参见课后列表)。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这些民族英雄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呢?碑文字数:100--150字 内容:纪念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

教学反思

1、本课导入,结尾部分注意到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体现了教师“学以致用”的思想。

2、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科意识,加强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法指导。

3、本课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的,这应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惑:本课的内容学生非常熟悉,旧内容如何讲出新意,这是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再就是教学知识点多,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三体系试卷答案范文下一篇:审计员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