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促进

2022-07-08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新课程实施最核心和最根本的所在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是变革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校从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回顾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

四个阶段,即梳理认识阶段、学情分析阶段、创新模式阶段和总结完善阶段。

一、对教学中“八个因素”的再定位,为确立符合我校教情、学情的课改理念奠定基础。理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首先,我们对与教学有关的八个因素给以符合课改理念的再梳理、再认识、再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即教师要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的角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为

学生设计学的过程。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必须具有层次性,要面向具有不同层次学力的学生。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和资源,教学时必须要进行处理和加工。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其它两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达到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学评价必须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教师的教与评价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接受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应重点突出会阅读、会思考、会检索、会评价。这八个“定位”的再梳理、再认识、再定位为形成符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理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它既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关键、原则和标尺,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此同时,我们又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三个突出”。

一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二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三要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

二、对学情、校情、国情的再分析,为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定切入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必须符合学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与教的统一,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我们围绕“我们的学生学习快乐吗?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就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而言: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快乐的、甚至是享受的事情,有的学生则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对于后一种情形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习没有“自主权”,没有“话语权”,没有“选择权”,甚至有时会在人格上、心理上、自尊心、自信心等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学习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就学生学习的状态而言:一部分学生爱学习而且也会学习,我们把它称作“顺教育”;一部分学生爱学习但不会学习,或会学习但不爱学习,我们把它称作“缺教育”;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也怕学习,更谈不到会学习,我们把它称作做“逆教育”。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学生顺教育的只是少数或者只是个别人,而缺教育和逆教育的是多数。这就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学生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的问题。其次,围绕“什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重要”和“学生怎样学习更有效?”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大讨论。一方面,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重温了普通高中六大培养目标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四大目标。通过学习和研讨,使我们深深感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面貌、自主与责任、心理与情感、能力与意志、自信与理想、合作与交流等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老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校不是培养书呆子的地方,而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场所。另一方面,通过对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泽州一中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剖析,结合学习有效性基本规律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效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二是突出先学后教,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本质转变;三是课堂即“学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四是教服务于“学”,以教促学;五是评价缜密,以学论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动地学习才会更有效,只有超前学习才会更有效,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更有效。鉴于以上认识与感受,经过反复的论证和精心准备,学校决定对高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变革。

三、全力构建《三二七立体大课堂》,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缺乏个性意识,缺乏参与意识,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本着对教育负责的精神和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新课程提出的相关要求,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教适应学,教辅助学,教服务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目标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使学生健康成长,促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完成“两个奠基”。其中,“三个转变”是指,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教师的观念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两个奠基”是指,为学生进入各类高校继续深造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里的“三”是指三个基本理念,即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强调教学的方法与要求,先学后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及顺序,多学少教强调教与学时间的分配。其中“以学定教”是前提,“先学后教”是核心,“多学少教”是保障。

以学定教

(1)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具体的说,就是在处理教材、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与学生的关系时,应该以学生的利益、生存与学习质量以及发展前途为主要要素和基本标准,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物让位于人”。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要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要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基础。

(2)教学的设计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第一,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第二,要控制好教学的节奏;第三,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过程的实施要把教学过程尽量安排成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成功体验和相互交往;要把“商量,商量,再商量”的民主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使学生学习的场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要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并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促成评价的内在化;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达到和谐的统一。

(4)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应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评价,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希望,学习动机得以加强,学习态度得以端正,学习行为得以规范,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学习能力得以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先学后教

先学强调超前性、独立性和差异性。所谓超前性,是指对于新内容的学习,作为学生要先看、先做、先思考;所谓独立性,是指在先学的过程中,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地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所谓差异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进度和方式超前学习。后教强调针对性、参与性和发展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集中精力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的教真正起到了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深化、拓展和延伸的作用。所谓参与性,是指先学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提供了基础,学生通过先学带着自己的问题、困惑、思考、想法、见解和意见进课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和展示的舞台。师生真正成为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使课堂成为具有内在动力和生命活力的根本机制。所谓发展性。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由于先学首先解决了与自己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后教解决了进一步的问题。与此同时,为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空间和时间、机会和平台,确保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多学少教

佳肴要自己吃才有味道,道理要自己悟才会受用。多学少教就是要求教师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多学”的前提有:

第一,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核心和基础是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思考(提问和质疑)。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和前提。所有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要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要相信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

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

第三,要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要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第四,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教师要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学少教”。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建立在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引导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会学……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课堂公平。

第六,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效率意识。以目标为导向,把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封闭性和开放性有机地统—起来,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指向明确具体的目标,当堂达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里的“二”指两种基本课型。即自主学习课和展示交流课。

1、两种课型的基本结构:

自主学习课:导入新课(2分钟)——出示目标(2分钟)——自主学习(30分钟)——学习反馈(5分钟)——回收问题(1分)。

展示交流课:合作学习(15分钟)——展示交流(15分钟)——集中答疑(5分钟)——知识整合(5分钟)。

2、两种课型的基本任务:

(1)自主学习课要通过阅读文本、独立思考、实战演练、自查自纠等环节,重点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落实。

(2)展示交流课要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集中答疑等环节,解决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然后通过知识整合,使学习内容系统化。

3、两种课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自主学习课上,教师负有监督管理、方法指导、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引导点拨、回收问题五项基本任务。

(2)展示交流课上,教师负责展示、探究的组织、协调、评价和释疑。

4、自主课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原则是:以独立学习为主,互帮互学为辅;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以基本要求为主,拓展延伸为辅。程序是:依

据学法导航,读懂教材文本——结合问题探究,注重理解消化——完成实战演练自测学习效果——对照学习目标,做好反思总结。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灵活使用 “五种方式”(自学、质疑、讨论、展示、自评),自觉执行“三种规范”(自主学习规范、合作学习规范、展示交流规范)。这里的“七”是指七个基本环节。即学案导学、合作学习、展示交流、集中答疑、知识整合、配餐作业、每周一练。这“七个基本环节”是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在学习新内容的前一天,教师把编写好的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发给学生,学生们根据学案的要求,

先进行自主学习。

学案编写采取一人主编、备课组集体审定、组长签认的方式制定。主要栏目包括:学法导航、问题探究、学习反馈、反思总结。这些栏目的设置目地在于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学习导航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及知识梳理,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读文本,有利于引导学生读懂文本。问题的设计要突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习反馈要有层次性,有利于不同学生,有利于检查和落实。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从而起到生教生的作用。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通过互帮互学,解决通过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合作学习组织方式——我们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成立学习小组,每组6—8人。每组设组长一名,学科长一名。

合作学习所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是:

(1)坚持独立学习与互帮互学相结合。

(2)坚持阅读、思考、动手相结合。

(3)坚持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相结合。

(4)坚持耐心倾听与大胆表述相结合。

(5)坚持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所谓展示交流,是指将自主学习的观点、方法、思维过程、学习成果、问题疑惑告诉同伴,并使同伴与自己的思想产生共鸣。

展示交流的基本要求是:

(1)展示交流分为组内展示交流和班内展示交流两种形式。

(2)采取语言展示交流与板书展示交流两种方法。

(3)展示交流时,要突出质疑、补充、归纳。

所谓集中答疑,就是指学生首先把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出来,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讲解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集中答疑的基本要求是:

(1)先要解决学案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再做适当的引申和拓展。

(2)要坚持“同伴答疑和教师答疑相结合”的原则。

(3)尽量采取先陈诉后总结的方式,要突出规范性、准确性、示范性和直观性。

(4)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上。

(5)教师必须坚持“三不讲”原则。即不学不讲,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所谓知识整合,就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小结,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知识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一下简单梳理,使之系统化。

知识整合的基本要求是:

(1)知识整合要与学生的成果展示有机的结合。

(2)教师陈述与值日班委总结有机结合。

所谓配餐作业,就是指展示交流课后,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精选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供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完成。

配餐作业的基本要求:

(1)每课配餐式作业量控制在学生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

(2)配餐式作业的题目,教师要精心筛选。

(3)配餐式作业要符合本节课基本要求,要有一定得层次性,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所谓每周一练,就是利用自习的时间,针对最近所学,实行限时性训练,当场讲评。每周一练的基本要求是

(1)高一年级数学周周练,其他学科两周一练。高二年级,高考科目周周练。周练必须遵循“先练后讲,当周测评”的原则。时间划分:练50分钟,讲30分钟。

(2)内容要统

一、难度要控制、容量要适中、题目要精选、讲评要到位。

四、全面总结,不断完善,紧紧围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条主线建章立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总结完善阶段中,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规范——《大同机车中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大同机车中学学生学习行为规范》。

第二,全员培训——方式上,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与校内自己培训相结合;时间上,采取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

合;内容上,采取理念培训与操作培训相结合。

第三,培养骨干——坚持“固塔基、壮塔身、树塔尖”的培养方针,坚持“树旗帜、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培养策略,

第四,开展活动——教学反思活动、研讨课活动、达标课活动、示范课活动、教学开放周活动等。

第五,强化管理——充实管理队伍,调整管理职能,搞好过程管理。

制定规范意在“有法可依”,全员培训意在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操作流程;培养骨干意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导向、辐射

作用;开展活动意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强化管理意在为课改提供必要保障。在此期间,我们组织参加课改的教师分三批赴泽

州一中参观学习,并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山西省有关课改的会议。

通过一年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方面:

教学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学校提出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中的八个定位”、“教学设计的三个突出”、“‘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等理念认识到位、把握准确。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操作趋于科学规范。

学案的设计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深入导思、科学检测,两种课型、七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操作更加突出实效性。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方面进行的有效地探索和实践。

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改进。

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保证了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相互讨论、充分展示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势头。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学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教材的研读到课标的解读,从学案的编制,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从学情的分析到生成问题的解决,各备课组都能自觉地、经常地进行集体商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熟步伐。

学生方面:

学生在课堂中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高涨,课堂上睡觉的没有了,玩手机的没有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且有些学生的学习已经由课内自觉向课外延伸。大同日报记者杨元丰在观课后激动地说,“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快乐、高效。”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上升,依赖性在下降。

在问到学生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解决途径时,传统教学模式下,44%的学生等待老师讲、16%的学生采取自主探究、40%的学生采取与同学讨论;现在教学模式下,24.6%的学生等待老师讲、22.1%的学生采取自主探究、53.3%的学生采取与同学讨论。在问到你在哪种教学方式下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时,有64%的学生认为是现在的方式,22%的学生认为是以前的方式,有14%的学生认为都一样。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问到与以前相比你的学习兴趣怎样时,36.4%的学生认为与以前一样、55.4%的学生认为比以前增加了,8.2%的学生认为比以前降低了。在问到与以前相比你学习时的心情怎样时,30.6%的学生认为与以前一样、61.2%的学生认为更快乐、8.2%的学生认为更厌学。

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在问到在新模式下学习,你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和提高时,25.6%的学生认为与以前一样、68.6%的学生认为得到锻炼和提高、5.8%的学生认为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在问到现在的教学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时,学生写到,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班集体更加融洽和谐。在问到自主学习的最大好处时,学生写到,便于发现问题、理解更深刻、计划性更强、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兴趣。在问到合作探究过程中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时,学生写到,有利于交流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在问到展示交流阶段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学生写到,有利于的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理解问题更透彻,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生对新模式下的学习基本适应

在问到你在新模式下学习是否适应时,63%的学生完全适应、35%的学生基本适应、12%的学生不适应。通过课堂观察,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明显提高,自律与合作意识明显提升。

学生的感受与预期目标相吻合。

彭小慧同学说:现在的课堂使我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

孙晓宇同学说:以前的课堂总感觉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

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张润峰同学说:新模式下学习,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优

势互补,使个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田晨同学说:自主学习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我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

抗干扰能力,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矫正,就一定能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张倩同学说:现在的课堂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自主学习课的学习,第二天的上课就会有针对性。通过

两个月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自主性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韩x同学说:每个小组的成果展示,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让同学之间更好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次考试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这应该是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如果适应了的话,那么学习可以说是轻松而又快乐的事情。王x同学说:这种做法让我对学习有了主动地态度,我现在似乎变得勤奋了。李x同学说: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堂也变得活跃了许多,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发挥。韩x同学说:在讨论中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又不容易忘记。张x同学说:我从这种教学方式中尝到的甜头,是以前没有收获过的。应考成绩方面(以上学期期末考试为例)体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课改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

一方面,本次考试,普通班5班生物学科的均分超过重点班2班。普通班5班的历史、普通班7班的地理、普通班8班政治、普通班9班的生物、普通班12班的语文其均分接近重点班。这是在传统模式教学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入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使他们脱颖而出。以高一年级为例,入学成绩在年级140名后的学生,期中考试有42人上升为年级前140名,期末考试有52人上升为年级前140名。

第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提高显著;对老师依赖性大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

通过对入学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年级前140名学生的对比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凡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独立性强的学生,更加适应课改,成绩进步明显。如5班郭建华同学入学成绩为年级第389名,期中考试进入年级第31名,期末考试进入年级第8名。8班仝志鹏同学入学成绩为年级230名,期中考试进入年级第151名,期末考试进入年级第12名。凡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课改,成绩下降明显。如3班张雪婷同学,入学成绩年级第13名,期中考试为年级87名,期末考试为年级132名。当然,入学成绩较好,学习独立性较强的学生,成绩依然优秀。如2班王宁同学入学成绩年级

第一名,吴一凡同学入学成绩年级第四名,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分别为年级的前两名,这两位同学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分别是734分和708分。

第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速度提高;二是初次阅读文本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三是通过阅读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四是通过阅读善于提取有效信息;五是针对新材料、新背景的考题得分率较高(文综尤其突出)。

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性更强;二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三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加自如;四是思维的发散性更强;五是针对考察能力试题正答率超出教师的预想(文综尤其突出)。

第四,凡是贯彻课改要求比较好的学科或同一学科比较好的教师,其教学成绩都相对优秀,这其中不乏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凡是贯彻课改要求不彻底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不论教学经验如何,教学成绩都明显不好。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从学生层面来看,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升,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有待加强。

第二,从教师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给参与课改的教师增加了负担。一方面如何使广大教师能够跟上课改的步伐,适应课改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改的全过程,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如何使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加科学规范,如何使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益最大化,是我们面临的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第三,从学校层面来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相配套的制度还不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第四,从社会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市还未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加之当前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必然导致家长的许多不理解,因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学校“创建、巩固、完善、提高”的课改工作思路,结合省、市课改工作会议的精神,确立了2012年课

改工作的五项重点:

第一,以微型课题研究为手段,完善“327”立体大课堂的具体操作。

(1)学期初下发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学期末上交结题报告。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重点突出提升学案编写、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等环节的水平。

(2)按照备课组推荐、年级组审核、专家评选的步骤,对研究成果进行评选,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

(3)开展教材研读、课标研修、考纲研修活动,开展优秀学案评选活动。

第二,以开展“达标课”、“示范课”、“升级课”活动为载体,巩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1)组织好上半年的“达标课”活动,筹划好下半年的“晋级课”活动。

(2)针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科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制定改进措施。

(3)按学科打造精品课,在各学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第三,以主题班会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效益的最大化。

(1)制定《大同机车中学学生自主管理方案》。

(2)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使学生在自行确定主题、自行设计形式、自行组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加强学习小组建设,使得小组的活动,在时间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内容上由学习向其他方面延伸。

(3)依据《大同机车中学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开展自主学习之星、合作学习之星、展示交流之星评选活动。

(4)开展班级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第四,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持续发展。

(1)依据《大同机车中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强化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

(2)制定与课改相适应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3)加强对教师课改理念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

(4)加强备课组建设。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小型研讨会;强化集体备课,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规范学案编写流程,增设审核环节,严把学案编写质量关。

第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在时间和空间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容上由课本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方式上由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向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延伸。

(1)将部分自主学习课移至放学后由学生自行完成。

(2)语文、英语学科要制定学生课外学习计划,并组织学生有效实施。

(3)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程计划。每周设1节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课。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指定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法,本着“量力性”、“兴趣性”原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改革是一件具有风险而又复杂的事情,既需要决策者有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所有成员投入足够的精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逐步完善,更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会沿着课改的方向矢志不移地走下去。同时,我们也坚信,只要坚持学校所确立的改革方向,努力践行“始于学生需要求,终于学生满意“的办学宗旨,本着“做实、做细、做好”的工作作风,就一定会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篇:强化自身素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磁县林坦中学张俊锋

在市教育局提出“校本革命”,县教育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以及骨干教师到山东杜郎口学校、河南永威学校参观学习,近距离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蔡林森、魏书生的专题讲座,旨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模式,精细化的管理体制,在全县中小学掀起教学改革的大潮,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面对全县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结合永威学习和教学实际,简单谈几点心得。

一、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全国著名100分课题组组长李世杰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行动结果。”例如,在一定时间里,骑自行车可以走30公里,乘火车可以走300公里,乘飞机可以走3000公里,乘神六可以走8000公里。但是,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方式,因此,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我们必须打破狭隘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做指,否则,任然会产生“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教学改革原地转的结果。当我们埋怨学生基础差,不可能教好,不断地放弃学生时,永威学校继洋思中学又创造了教育的神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他们的教学理念,是他们的动力源泉,是他们创造神化的起点。如今,走进永威学校的人无不为他们的教学理念所震撼,他们解决了教育史上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难题。当我们把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你备你的,我备我的时,他们的集体备课已形成了“五统

一”(统一进度、统一学习目标、统一思考题与检测题、统一课堂作业、统一教学过程)的备课模式,培养了团结、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新型同事关系。当我们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评价教师课讲得如何好,甚至为“满堂灌”、“一言堂”拍手时,他们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学生一堂课学的怎样,学生的学习是否高效、紧张,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当我们在照本宣科、拿出教材教教材,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统统讲时,他们却转向怎样用教材教,他们一切从学情出发,学生会的,老师不讲,老师既要领着学生走进教材,学得懂,学得透,又要领着学生走出教材,学得活,学得好,并且能够适当拓展、举一反三。当我们还在偏爱尖子生,只注重培养优秀生时,他们却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当我们长期把作业留到课下完时,他们却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同时也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如果不转变思想,不更新理念,再好的方法也不灵,就像把别人家的电灯炮拧在自己家的煤油灯上,不仅电灯泡不亮,连原来的煤油灯也不亮。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创新、突破。

二、 强师德,铸师魂,扬正气,树形象。

2009年1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领导小组会讲话时说,“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

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怎样赢得全社会的尊敬呢?

1、 要注重身教。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完美的,可信赖的。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意义深远。永威学校要求预备铃响后,老师必须站在教室门口,关注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板题一律用楷书,不坐着上课,不带茶杯、手机进教室,不抽烟,不随便离开教室,女教师不穿高跟鞋上课等等。“言教优身教更优”。这些细节虽然小,但却每天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必须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凡是让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

2、 要有爱心。

教育是用爱心培育爱心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神圣的,独特的像魔力那么神奇的。因此,教师心中时刻要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老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不容易;爱别人的孩子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就更不容易;爱别人的孩子超过爱自己的孩子那就难上加难。但是,一个人在选择教师职业时,就应该把爱心装在心间,用爱自己孩子的那种本能去爱别人的孩子,让本能升华为神圣。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就要理解、尊

重、信任学生;爱学生就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爱学生就不要讽刺、歧视学生;爱学生就不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爱学生就不要放任、放弃学生。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叩开希望的心扉。因此,我们应该厚德修身,大道树人,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

3、要有责任心。

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大多数学生从小没有吃过苦,受过累,从而养成好吃懒做,不思上进,为自己想的多,为别人想的少,对教师辛辛苦苦的工作不理解。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矢,再加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许多学生性格怪异,逆反心理强,反复性大,继续下去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另外,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具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必须勇敢的承担起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面对这样的新课程,面对这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放任自流,应投身于学习,不断摸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尽力做到家庭教育的不足给予弥补,社会的不良影响给予纠正,同学之间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到,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完成教师所肩负的使命。

总之,我们只有构建起以爱与责任为核心的高尚师德,才能树立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知耻自律,师为生范,大爱无疆的师表形象,才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三、 提师能,促课改,上质量,求发展。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但是,教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无论对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呢?

1、树立终身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中,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就够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也在发生着变化,教育也在变化,我们仅有一桶死水不行,必须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不断发展的教育,才能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以增智,学以增慧,学以增敏,学以增捷,学以增能, 学以增力,学习是每个人发展的永恒之路。

2、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永威学校常年利用赛课,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发现教学规律。教师在积极参加的过程中,激发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书写、语言、教态、组织、多媒体技术等基本能力, 促进了备课,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赛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高水平的教师是向课堂要质量,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能居高临下,举一反三。而低水平的教师是

向课后要质量(课堂效率低,当堂不成教学任务,只好加重学生课外负担),注重知识(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满堂灌),零打碎敲(生吞活剥,系统性差)。教师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有我之境,以教师为主导,展现自我;二是无人之境,即教师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三是无我之境,即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永威学校新招聘的教师一般经过一轮赛课就可以胜任,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参加教学比赛,不断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的东西,成为支撑自己成长的重要能源。

3、勤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永威学校的教学楼门口的两边都有这样两块标语,左边是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准备做是么?右边是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醒目的标语告诉师生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我们不缺教书匠,缺的是教学专家;我们不缺教育教学数据,缺乏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我们不缺经验总结,缺的是科学精神、态度及方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不断地写课后反思、教学反思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想,不断地统计、分析,从中得出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地把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的理论高度,从而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

总之,用和局长的话说,我们只有真学、真通、真用、真变,我们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教学改革才能见成效,教学质量才能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加强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我镇、我县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加强课堂质量工程促进新课程改革

几年来根据县教研室年初的工作安排,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统筹规划,加强校本培训,狠抓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教研室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AA镇中心学校服务着AA镇7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1975口人的基础教育工作,现有完小9所

,初小1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6个。小学教学班83个,学前幼儿班20个,学前幼儿446名。在校小学生3120人,其中女生1545人,回族学生183人,适龄儿童2757人,入学率99.9,女童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完成率99.1,辍学率0.2。有教职工158人。

二、主要工作

几年来,学校把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使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思想到行动上来一次脱胎换骨彻底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改革,为了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我校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研入心,促进课改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理念、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调整是课改的根本。为了让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入心入脑,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校长亲自主持,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对《二期“工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理论反复学习,做到“三有三看”,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看新课程标准是否学懂,看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看理论水平是否提高。我们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订一份教研杂志,学校订两份以上教学杂志,督促教师在平时大量钻研,阅读教育名著,掌握教育新动态,倾听不同声音,关注课改,每人均写下了8本笔记,4篇心得体会。学校教研员定期下校进行校本培训,手把手说教,切实让教师在思想上对课改有新的定位。为了使教师对课改有更深的认识,消除教师对课改的顾虑,6月12日特聘请县教研室任元统书记、梁文深主任来我校进行为期2天的课改和二期“工程”培训讲座,会上,任书记、梁主任就《新课程改革纲要》和二期“工程”作了详细的解读和实施安排,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课改方向到实施案例进行讲座,通俗易懂,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难病症,研讨氛围热烈,实效性强,受到教师的欢迎。通过系列讲座和学习,教师不断触发更多关于课改的思考,从忧虑、怀疑和担心课改到接受、主动积极参与课改。

2、“请进来,送出去”,推进课改进程。为了让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为教师搭建起了学习交流的平台。8月8日,中心学校特请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来我校讲课,开展“对口帮扶”交流研讨活动,他们展示了语、数共8节课,从精心的设计,活跃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全体教师受益非浅,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交流研讨中,他们就我校教师提出在课改中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并拟定下学期派20名学生和教师到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免费学习一学期,注入新的活力。10月24日,县教研室送课下校活动和镇中心学校送课下校活动一并在东滩小学开展课堂交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心学校二期“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双方送课教师共做研究课8节,每位做课教师在缺少学教具、学具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适时启发、诱导,从而让每节课都成为活而有序、趣味性浓、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启示,镇中心学校于11月15日开始了校与校之间的送课下校交流活动,建立帮扶责任制,帮助有困难教师和薄弱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内容有研讨课,集体备课,教研成果展示等,不断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此举受到县教研室的一致好评并将在其他学校推广。一年来,学校先后派58人次教师到银川十六小、二十一小、回小等“手拉手”学校进行研讨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课改。

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基本素质,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作了很多尝试。

首先,通过课堂锻炼教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学校教研室制定了听课制度、评课标准,每学期每人至少讲1节公开课,开始教师觉得是一种负担,随着听课的深入,边听边悟,认为一边听同行的课,一边讲课请别人听,然后一起分析,从备课讲授过程到总结,从对教材到学生分析,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活动,学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上公开课的研讨氛围,为课改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教师素质。为了强化和检测教师基本功,中心学校于9月27日举办了教师

七项基本功大赛,内容有普通话演讲、简笔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电脑打字、卡拉OK。教师用洒脱的文笔书写了漂亮的字体,用标准的普通话讴歌了教师职业的崇高,用嘹亮的歌喉唱出了教师的心声,竞争激烈,最后有52名教师荣获

一、

二、三等奖,有55名教师获鼓励奖。这次活动,对教师收获和感触很大,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是一次教师基本

功提升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再次,镇中心学校教研室为了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进行了优质课、优秀教案、优质作业等的评比活动,有10名教师的优质课、18本优秀教案、26名教师教具制作获奖。各校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经常性组织学生投稿,一年来全镇中心学校有55名学生获“邮政杯”征文奖,AA小学获固原市教育局“邮政杯”征文组织奖,王团小学有41名学生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手抄报奖。考核学生方面,我们主要以质量监测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合理安排中期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难度与梯度适中,并能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

二、四年级的质量监测总质评分具全县第一,创下了连续三年名列全县第一的较好成绩,连续三年被海原县教科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集体”,使学校越办越有吸引力,出现了学生逐年增多的好势头。

4、提供教师教育科研的展示平台,我们首次创办了《AA镇中心学校学报》。随着新课改和二期“工程”实施,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随之提高,教师写得课堂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生怕写不好,不敢向省级刊物投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发展。为此我们创办了《学报》,让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想有平和的心,通俗的笔归纳总结,并提炼成理论性东西写下来,让本地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汲取养分,提高内力,把好的作品着力推荐到《海原教育》、《宁夏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为了提高教师投稿的积极性和督促教师不吃老本,乐于学习,善于积累,勤于笔耕,学校实行激励机制,所投稿件如被《宁夏教育》发表奖200元,如被《海原教育》发表奖30元,如被《学报》选登奖5元。一年来有2名教师的论文在《宁夏教育》发表,有6名教师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指导教师奖,有14篇稿件被《海原教育》发表。有18名教师论文将要在第一期《学报》选登。

5、运用远程教育设备,拓宽教研渠道。学校现有11套远程教育设备,有DVD18台,有彩电31台。为了全面贯彻区、市、县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要求,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拓宽信息传递渠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确保远程教育管理到位,使用到位,镇中心学校成立了电教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将远程教育的使用纳入学校教研的议事日程,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调一名教师具体负责AA镇10所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教育资源下载刻制工作,辐射6个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教学点,在经费困难和教室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装备了一个电教室,赊购了刻录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3台电视机、3台DVD等设备。专任远程教育教师将示范课刻录成DCD光盘,每周下校到无远程教育设备学校巡回播放,AA小学每天安排1—2节课组织师生收看下载的“学生学堂”和“示范课”,每一节课都展示了当前课改的新信息,渗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后,教研员积极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分析新教材,达成共识。通过收看和学习,给教师指明了课改的方向,搜录到了教育前沿信息,更激发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欲望,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真正使远程教育资源与教科研工作紧密配合,协调健康发展。随着远程教育设备的完善,我们还将党员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纳入远程教育工作之中。11月2日,我校高庄小学争取到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捐赠的松下语音设备一套(40座),价值19万元;同创电脑21台,价值10万元,共计捐赠价值29万元,这些设施的配备,极大地添充了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空白。

总之,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研兴教,教研兴校”原则,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面对现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坚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主管部门的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大兴教研之风,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创AA教育新局面。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校教学改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必然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和价值选择。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学校应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我校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教学改革。

我校确立了办学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确定了校园文化的主题“弘扬螺丝钉精神,塑造服务者灵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螺丝钉文化。我们以育人为先,德育特色打造品牌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厚德强技”为校训;质量为本,专业特色铸造精品,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自信恭俭、敬业乐群”的校风;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启智以理、授人以渔”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设“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学风。

一年来,我校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围绕校

1 企合作,在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校企合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实训场地短缺是阻碍专业建设的两个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先后和永兴服饰有限公司、西安丰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陕西经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学校服装工厂、机加工厂和汽车实训工厂,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行业标准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同时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实训课,随时给学生讲解实训操作原理。我校的数控专业、焊接专业部分专业课实行了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同堂组织教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既弥补了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教材不熟悉的不足,又加强了专业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生,面对面实训操作指导避免了工科类教材艰涩难懂的难题,又用必要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训操作。这种先教学生怎样做,再告诉学生为什么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校实习工厂为学生直接在企业实习提供了方便,也为我校采取企业实习和课堂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形式提供了便利。早在2006年我校便引进了服装实习工厂,结合服装专业课程特点,我校采取了课堂教学和工厂生产实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后便进入工厂进行特定项目实习,一般为2-3周,学生掌握了预定的技术要领后再回教室进行总结和接受新的专业课程,然后再带着新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实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

2 校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熟悉了企业生产标准,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校学风“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体现。

我校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定期实习场所,保障学生进行保育和教育实习,了解掌握大量教学实例和保育资料,将最新的信息和幼教动态通过每次实习传递给每位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我校安排学前专业2012届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单位有灞桥区政府幼儿园、西港花园幼儿园,骄阳贝尔幼儿园等10家办学规范、设施齐全,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幼儿园。通过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的现状,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检测自己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还有那些差距,通过实习还可以使学生提前熟悉职业岗位,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职中课程改革坚持加强骨干课程,突出特色课程的原则。 学校积极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相关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为了使我校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造就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采取的原则是加强骨干课程,突出特色课程。为了解决以前毕业学生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的问题,针对专业课程过于宽泛,多而杂,学生

3 负担重问题,我校组织了各专业教师围绕专业课程的开设进行讨论,充分论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减少了部分理论性过强的课程,集中课时加强骨干专业课程教学,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这样可以使我校学生在同类专业中对于别人会的,我比他强;别人不会,我会这样的专业优势。例如我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我们重点加强舞蹈、乐理视唱、声乐、美术等专业课的同时,突出幼儿活动设计,美术手工制作,英语等课程。通过组织教师公开课,幼儿园见习等方式,深挖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内容,补充律动、歌谣,教学课堂设计实例等内容,为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学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有什么样的培养规格就应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实现相应规格。基于这种考虑,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调整,增开了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管理、键盘演奏、手风琴、声乐、舞蹈等课程。

计算机部就专业调整、课程开设、校企合作等进行了四次深入的研讨。这些研讨活动,论证动漫专业开设的可行性,探讨专业课教学如何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学校细化了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与三元公司合作开设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成功提升了计算机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并积极通过三元公司联系参与西安市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和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办学。

三、围绕技能大赛,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4 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搭建起观摩、切磋、交流、传授技艺的平台,积极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中职办学模式。我校组织专业课教师认真研究全国技能大赛规程,根据技能大赛对选手的技能要求,加强部分课程和开设部分兴趣课程。例如我校电工电子专业根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的技能要求,我们加强了Protell这门课的教学。根据全国服装技能大赛新增款式设计与立体造型竞赛项目的技术要求,我们组织教师钻研Photoshop软件使用, 开设了兴趣课Photoshop,使学生能利用Photoshop软件根据服饰面料、颜色特点绘制出服装造型效果图,并组织教师开发立体造型教材,开设立体造型兴趣课。

另外,我校还专门安排教师培训省、市技能大赛选手,实行定人、定场地、定时间培训大赛选手,培训工作实行教学常规化,每周固定周

二、周四下午七八节,全校各专业开展技能大赛选手培训,通过培训省市技能大赛选手来推动我校实训教学,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2009年我校十届一次教代会通过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教师的教学、兴趣辅导、教研和教学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学生的平实课堂表现、实训表现、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综合考评。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教学改革,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校

5 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为省级骨干专业,服装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和教学水平在省内职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稳定,在校生达到了200多人,生源呈逐年递增趋势。新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设备齐全,生源稳定。

五、拓宽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

学校重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2011年6月,我校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学前教育大专班,使该专业学生在上职业高中期间加开大专课程,在中职毕业2年后学生就可获取大专文凭。

为了和幼儿教师能力要求接轨,我校在考试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学生每学期考试分为理论课笔试和专业技能考核两部分,专业技能考核促使学生在器乐演奏、声乐、美术、手工、舞蹈等方面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参加省语委组织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六、加强各种交流,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教学竞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课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各专业教师公开课活动,共计28名教师上了全校公开课;还组织了外聘教师公开课,4名教师为全校教师展示了公开课;组织了“双师型“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5名教师上了公开课。

11月份学校和合作办学单位三元公司开展了动漫专业教学交流活动,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公开课展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就课堂教

6 学和动漫专业建设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七、开发校本教材,申报市级以上课题

组织王红梅、张拉练等9名教师编写通识性校本教材《就业指导》。王红梅主编的中职心理健康教材已经正式出版。赵艳利、吴宇、李春雅等集体编写服装技能大赛的校本教材《立体裁剪》。王暄、 杨涛、藏武林、赵冬妮、白云、赵娜等集体编写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

我校组织赵艳利、吴宇、李春雅、苏文华等专业课教师完成了西安市教育局重点科研项目《技能大赛指南--服装专业》的编写任务。

孙娟妮、赵阿艳、曹玲、赵娜申报了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小课题。曹玲被评为优秀小课题负责人,并现场打开自己的博客,从研究过程中的特色和创新点、对研究项目的认知、个人成长历程及反思分别做了阐述。曹玲老师还申报了灞桥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我校申报了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的子课题《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已于12月5日结题。

取得的成效

2011年学校选派了8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7名教师获得了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王红梅老师获得了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曹丽英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王红梅、宋延伟、赵艳利、曹丽英、杨涛5名教师被灞桥区教育

7 局命名为“双师型”教师。

2011年3月27日-4月2日,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1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圆满结束,我校参赛队取得了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团体三等奖的可喜成绩。此次大赛,我校派出了26名学生分别参加电工电子、计算机、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焊接6个专业11个项目的比赛,共计23名学生获奖,其中段胡婷获得了服装专业一等奖;周菡、李欣、寇佳瑶、刘豪、王华5名学生分别荣获服装、电工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段胡婷、寇佳瑶、李欣三名学生参加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的可喜成绩。

组织12名教师参加灞桥区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8名教师参加西安市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邀请区进校教研员对参赛教师进行指导,组织教研组长、部主任、专业课教师听课、评课,相互交流、研讨,帮助参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参加西安市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陈萍、白云等7人荣获二等奖,张帅获得三等奖。参加陕西省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王红梅荣获二等奖,曹丽英荣获三等奖。张帅获市级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白云获市级录像课评比二等奖。参加陕西省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王红梅荣获二等奖,曹丽英荣获三等奖。

第五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中职教育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我区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师生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基础,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开展改革,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截止2009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4所,专任教师15227人,在校生达到32.69万人,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48:52,基本实现了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下面,从十个方面介绍我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坚持就业导向,准确定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提出清晰和明确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我区有的学校提出“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的口号,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准确的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中等职业教育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二、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职业教育只有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尊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让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中能够从专业上、心理上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德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区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素质培养、表达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专业基本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并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分阶段实施。一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通过组织定期的德育专题活动和行为规范检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等办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学校还帮助学生建立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课外法制讲座,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能力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自治区指导各地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把自治区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下放到盟市管理,发挥盟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各地对规模较小、重复设置的职业学校进行了资源整合,特别是把相同类型的中专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进行合并,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由1999年的近500所,整合为230多所,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此同时,自治区和盟市又扶持审批了70多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更加灵活。

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2006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基础能力建设投入9.2亿元,带动地方和学校校舍建设投入达40多亿元,极大的改善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今年上半年成立了由临河第一职业中专牵头组建的巴彦淖尔服务业职教集团和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组建的巴彦淖尔工业职教集团,由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牵头的自治区商贸集团的筹建工作也基本完成,即将正式挂牌。职教集团依托行业协会和企业,由牵头学校校长担任集团理事长,从组织结构上发挥校企合作的聚集效应,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在组建职教集团的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缺乏技术工人的中小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对推动职教集团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立职教集团,加强了校企合作,整合优化了职教资源,实现了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校际联合、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达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四、 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是职业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适应自治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区大力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的实际规划专业设置,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大做强骨干专业为目标,对老专业要进行撤、并、扩,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设置;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条件,前瞻性地开发一批新专业,如:乳品加工、矿山安全、爆破技术、工程机械、风力发电、农村新能源利用等。自治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 “一校一品”的要求,并在全区职业学校确定了建设精品专业点80个,推动每个学校确定

一、二个主干专业,并以专业为龙头,带动学校进行专业群建设。自治区还重点扶持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专业建设,如:蒙古族传统体育、舞蹈、骨雕、马鞍制作、马头琴制作等。通过调整,使各校的专业设置既各有侧重,又达到一定的均衡,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课程改革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有效手段,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区的课程改革遵循学校为主体、需求为依据、全面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科技水平、个性发展,体现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我区积极稳妥地增删教学内容,深入探索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有关要求合理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各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为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五、 实行工学结合,大力推进校企一体办学

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随时掌握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我区通过建立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下厂进行工程实践,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了教师熟悉产品的工艺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用人的情况和变化,从而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改进教学方案。我区多数学校都建立骨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能力标准、评价办法、教学方案的制定或修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意见,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办学的过程中,包头机械工业学校采取把企业引进学校的办法,以企业冠名班级,学校招生就是企业招工,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为冠名班提供下厂实习机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内蒙古纺织学校、内蒙古商贸学院中专部采取到企业办学的方式,企业招工即是学校招生,企业为学校办学提供条件,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解决职业教育对师资、设备不断更新的特殊性要求。我区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业教育缺乏实训条件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学校与用人单位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坚持为“三农”服务,积极发展农牧业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面向“三农”,为“三农”服务,是农村牧区职业教育的使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区的农村牧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农牧区人口的减少和农牧业劳动力的老化。农牧职业学校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培养农牧业生产的后继人才,应当克服农牧业职业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城市化倾向,使农牧业职业学校真正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和劳动力转移开发的培训基地。今年7月23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扎兰屯农牧学校培养扎根农村新农民》为题目,介绍了我区扎兰屯农牧学校扎根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做法,他们将生产经营一线的青年农牧民纳入全日制招生对象,并根据学员不同的要求编入不同的班级,如:养猪班、农机班、草原班、村干班等。他们根据农民学生的要求开设课程,根据农民的生产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得到了农牧民学员的肯定与支持,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区有设涉农专业的学校普遍采取了类似的办法发展农牧区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农民提供农牧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又一项重要职能。我区阿荣旗职业中学每年都要在学校农场种植十几个玉米、大豆品种的试验田,为当地农民选择优良品种提供服务。赤峰农牧学校的养猪场每年要为附近的养殖户提供上千头的优良品系的猪仔,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带领毕业年级学生每年都要为牧民的上万只牛羊进行胚胎移植,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为推动农牧区职业教育,教育厅组织所有开设涉农专业的学校校长到山东寿光市召开现场会,学习寿光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提出我区今后发展现代农牧业职业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七、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是中职教学改革重要目标。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个性差异大的特点,我区职业学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职教领域普遍推广的模块教学法在我区的职业学校被广泛采用。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中专部和内蒙古经贸学校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以活动为载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已经在我区多数职业学校普通计算机课程中被采用。商都县职业中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电焊专业的学生,他们把农用车水箱制作作为教学项目,分别传授数学(容积计算、使用材料计算、合理下料计算)、经济学(原料成本核算、人工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重点掌握各种焊接技术,学生不但喜欢,而且很快就掌握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我区职业学校特别注重实践课的教学,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需求。强调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学到了就业的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招到了合格的员工,教师有了职业的成就感,学校增强了办学的吸引力,形成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多赢的格局。

八、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就业和继续学习创造条件

为了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直接就业和继续学习两方面的需要,我区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根据近几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不存在大的困难,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就业的选择不切实际,不愿意到服务岗位、艰苦岗位工作的情况,我们特别强调学生择业观念的教育,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各职业学校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随着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率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我区在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009年全区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达到3.79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9%。

根据近年来各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我区在教学中提出了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的要求,并且在政策上予以体现。一是坚持保留一定比例的对口招生名额,使一部分毕业生能够直接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中高职学校采取“3+2”等多种形式进行联合培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三是学校按目标分班教学,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对“升学班”,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占较大比重,为该类中职学生升高职打好基础。对“就业班”, 重点加强专业课和技能培训,增加实训教学时间,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这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的做法,既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又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区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几年,我区中职学校每年都要补充数百名名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自治区制定了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十五期间超过500名;自治区每年拿出100万元,组织自治区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人数已经达到2500多人;自治区和各盟市每年还要组织文化课教师的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各种新的知识。我区还与澳大利亚、德国的职业学院合作,由外国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我区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使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在十一五期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经过新教师的补充和原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我区的教师队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责任心增强,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充实,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发生较大变化,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所提高。为我区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十、开展短期培训,提高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开展学历教育只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职业教育要满足市场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还要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重。我区职业学校围绕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转岗及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11月,自治区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高中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职业院校开展短期培训的鼓励政策,按照文件要求,我区高中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短期培训的新模式,提高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2009年,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短期培训达到4万多人。我们在加强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下大力抓好职业培训,满足社会需要。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从长远看,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增长点。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我区虽然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总的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偏低,学校吸引力差,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矿山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课堂评价表学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