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指导意见

2022-12-28

第一篇:加强作风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推进基层班队自主管理,有效提高班队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现就进一步加强班队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理念,紧密联系员工队伍现状,坚持以强化责任落实为核心,以安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为目标,以培养“业务精、品行优、管理强、素质高”的班队长队伍为重点,不断完善班队建设管理机制,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公司安全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有效地加强班队建设,提高班队“五种能力”:抓好班队长选拔使用,提高班队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班队员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队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保安能力;严格班队现场安全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搞好班队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提高班队“五种能力”,努力建成一批“精细化标准班队”。

三、主要内容

班队管理主要体现在班前、班中、班后过程中。其中,班前会、“手指口述”标准作业、走动式管理、合理化建议、班后评估、班队长选拔任用等是班队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班前管理

1.班前召开短会是班队自主管理的开始阶段,是进行工作部署协调、安全警示、鼓舞士气、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开好班前会对当班工作影响重大。班前会主要内容包括点名、讲评及点评、每日一题、安全隐患预排查、分工、安全责任确认、安全宣誓等7个主要内容。

2.班前点名。点名是班前管理的第一个环节。班队长通过点名(员工要起立答到),清点当班人数,观察当班员工身体和情绪状况,视人员状况,在心里对工作进行预安排。员工则可通过点名,集中精神进入工作状态。

3.讲评、点评。讲评,优秀员工或待进员工进行讲评,达到激励、警示目的;点评,班队长通过对上一班工作进行点评,让员工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看到改进的空间。

4.每日一题。学习内容要与当班安全生产相关,特别要加强班队应急救援知识培训,使员工熟悉防灾、避灾路线,增强员工自救处置能力。

5.隐患预排查。通过隐患预排查,找出当班隐患重点;通过员工互相监督,排查员工中存在的“隐患人”,提高安全系数。

6.工作安排。班队长可以通过对员工技能、身体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合理分工,优化劳动组合;员工也可以经过班队长同意,自主选择工作搭档。

7.确认安全责任人。工作安排后,要确认安全责任人,增强员工责任意识。

8.安全宣誓。通过安全誓言,让员工时刻铭记对集体、对家人、对同事、对自身的铮铮誓言,时刻绷紧安全弦。

(二)班中管理

1.班中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集体入井、现场交接班、班中汇报、“手指口述”标准作业、班队长走动式管理、提合理化建议等行为。整个作业过程中,按照职能将班队长和一般员工区分为两条管理线。班队长管理线包括:组织员工排队下井→现场交接验收→班中汇报→走动式管理→收集、落实并提合理化建议;员工自主管理线包括:自觉排队下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按标准作业→提合理化建议。根据内容,将其分为自主整理、自主核查、主动反馈、自律自控、自查自纠、自我改进等6个自主管理环节。

2.集体入井。班队长要清点人数,检查员工安全装备、个人防护、携带工具是否齐全,主动维持入井秩序。员工自我检查安全装备、个人防护、携带工具,自觉遵守入井秩序。

3.现场交接验收。上下班的班队长要对生产现场安全、工程质量、工作任务、设备及现场环境卫生等状况进行交接验收,使下班掌握现场总体情况。

4.班中汇报。现场交接后,班队长要立刻对交接情况向区部汇报确认,重点汇报本班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说明下一班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为下一班提供生产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5.“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按标准作业。员工根据分工,实施作业前,要按照作业流程化、工序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加深员工对操作内容掌握的同时,强化自律、自控意识,按标准作业,实现动态达标,积极创建安全精品工程。

6.走动式管理。班队长在员工作业过程中,要对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设备及各系统进行定时、定点、定路线、定项目的走动式巡查,及时排查、处理事故隐患,隐患未排除,班队长不得组织生产;同时,发现员工操作行为问题,现场进行纠偏,承担现场示范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员工作业中遇到疑问要及时向巡查人员请示,不可盲干;员工遇班队长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予以举报。

7.提合理化建议。员工在作业过程中,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而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汇报班队长,班队长要及时收集,能够落实的,现场予以落实并记录,作为员工奖励的依据。不能及时处理的,通过相关途径予以上报。同时,班队长自身也要在组织生产中积极提合理化建议。

(三)班后管理

班后评估、升井、班后汇报是班队作业的最后工作内容。班后评估环节,要按照有关考核制度,对本班员工进行安全绩效考核,评选出优秀和待进员工。升井环节,同一作业单元要集体升井,有条件的可实施班队集体升井。班队长在集体升井前要清点人数,并按规定路线组织好本班人员安全升井。班后汇报环节,班队长要向值班人员汇报当班安全生产情况及下班安全工作重点。

(四)班队长队伍建设

1.班队长定位。班队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是班队的领导与核心,是班队安全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在现场管理中承担了“安全员、质检员、协调员、教练员”等角色。

2.班队长基本职责。班队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规程措施和各项管理制度;负责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动态达标;负责隐患排查、整改与闭合;负责本班队劳动优化组合;负责材料管理;负责对员工所得进行核算与分配;负责收集并组织落实员工所提合理化建议;负责班队建设等。

3.班队长基本权益。安全管理权、生产组织权、考核分配权、奖惩权、其他工作权力。

(1)安全管理权。有权按照规定组织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检查现场安全生产环境和员工安全作业情况,制止和处理员工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在遇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自身无力解决时有权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

(2)生产组织权。有权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和本班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劳动组织,调配人员、设备、材料等,并根据生产现场实际及时合理调整工作部署。

(3)考核分配权。有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对管辖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核算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指标完成情况,对本班队实际收入进行分配。

(4)奖惩权。有权对本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经济和精神奖励,对违纪违规员工给予批评、停职、适当的经济处罚等。

(5)其他工作权力。制定本班队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荐或选拔副职管理人员,推荐本班队优秀员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先进评选、荣誉疗养、学习深造等。

4.班队长工作流程。讲→接→分→查→教→验→评。

(1)讲-班前讲。包括齐诵安全誓词、点评上班工作、合理劳动组合、强调安全事项。

(2)接-现场接。包括现场交接,接清遗留问题;查看现场,了解生产状况,排查安全隐患。

(3)分-人员分工。包括根据条件分任务,排除隐患放在先,避免窝工提效率。

(4)查-走动式管理。包括走动管理,过程监控;普遍查按章操作,重点查工程质量和安全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5)教-现场示范,手指口述。包括教标准,讲操作,现场示范,手指口述。

(6)验-作业验收。对照标准,逐项验收,做好记录,责任到人。

(7)评-班后评估。考核绩效,评定工分,三工转换,公平公正,奖罚分明。

5.班队长的选拔任用。

(1)班队长选拔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正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坚持民主选拔、群众公认原则;坚持定编配置、动态管理原则;坚持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原则。

(2)班队长选拔任用条件。

①思想素质条件。热爱本职工作,关心企业发展,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工作履历条件。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二年及以上实际工作经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生产一线锻炼。力争在3-5年内,使班队长达到中等或中等专业以上文化程度。

③安全素质条件。认真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模范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敢于同“三违”现象作斗争,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④业务素质条件。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生产工艺流程,正确使用、维修和保养设备,熟悉矿井相关专业灾害预防和现场应急措施,具备安全精细化管理基本知识。

⑤组织管理条件。服从组织领导,工作坚持原则,做事公道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员工中享有较高威信。

⑥身体素质条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新任班队长年龄一般应在40周岁(地面及辅助单位45周岁)以下。

(4)班队长选拔任用程序。

①班队长岗位出现空缺或需要更换时,必须从班队长后备人员中选用。 ②任用班队长要由基层科区党政正职或员工代表联合提名,科区党政班子集体研究,通过表决确定人选。

③确定人选后,必须在本单位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员工监督。员工发现在任用班队长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反程序等行为的,可向纪委、人力资源部(组织部门)举报。公示无异议的,由本单位填写《班队长任用备案表》,经矿分管领导签批,到工会、安监部门登记盖章签署意见,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兑现待遇。

(5)加强后备班队长队伍培养。要加强班队长后备力量建设,结合班队现实状况,选择适量的优秀分子加以培养。每年将新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

线班队实践锻炼,鼓励有学历的毕业生竞争班队长岗位,不断提高班队长综合素质。

后备条件:

①后备人员要基本达到现职班队长的任职条件,经过培训,成绩合格,取得公司统一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

②后备队长必须在班长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原则上年龄在40周岁(地面及辅助单位45周岁)以下。

③后备班长必须在组长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地面及辅助单位40周岁)以下。

后备人数:

本单位班队长后备人员的数量原则上要不低于现任班队长定员数的1/3。 后备选拔:

后备人员的选拔由各基层科区党支部、车间工会牵头,可通过公开招聘、科区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及时发现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特别要发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深、岗位技能突出、管理优势明显的青年员工,择优确定并在本单位进行公示,逐步实现班队长后备力量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各单位要定期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动态调整,不断提高后备人员整体素质。

6.班队长的考核、激励、约束。

(1)考核。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现场班队长的日常考核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班队长的综合考核和民主测评,根据考核测评结果,及时调整班队长队伍。

(2)激励。切实提高班队长的政治、经济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班队长,要给予经济上、精神上、政治上的激励。被评为“优秀班队长”的,除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晋升管理岗位外,各单位提拔科级干部,应坚持“有班队长工作经历”的原则,做到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统一,增强班队长岗位的吸引力,让优秀人才在班队长岗位锻炼成长。有条件的还可送到高等院校培养深造。

(3)约束。要实现责权利统一,各单位要结合员工诚信档案,建立和完善细化、量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失去班队长任职资格,基层单位必须撤换,且一年内不得任用:①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受到记过及以上行政处分的;②有严重“三违”现象的; ③对违章操作不制止或制止不利造成人身伤害的; ④因管理不到位,所辖班队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的;⑤内所管理范围因管理原因被公司或上级部门两次责令停止作业的;⑥发生事故后,隐瞒、弄虚作假、现场组织抢救不力或延误抢救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 ⑦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⑧ 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参加公司组织的班队长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 ⑨出现其它不适合继续担任班队长职务的管理行为的。

7.班队长的培训与管理。

经矿任命的班队长,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班队长培训计划由各单位统一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由具有三级及以上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分专业实施培训,每两年复训一次。坚持“教考分离”原则,班队长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门、工会、安监部门组织考试。经考核合格后,由公司统一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四、相关要求

各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员工素质为重点,以班队长队伍建设为关键,把加强班队建设作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一)精心组织,积极引导,深入推进班队建设。各单位要把班队建设纳入工作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议程。要建立健全班队建设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督导、职能部门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班队建设领导体系。

各单位每半年要组织召开一次班队长建设现场会,深入推进班队建设。

(二)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切实推进班队建设。要围绕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难点和特点,制定班队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标准,既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又要注重引导、全面提升。要努力把班队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岗位成才、节能降耗、业绩突出的一流班队,建设成为以人为本、制度健全、权责清晰、民主和谐、管理科学的一流班队。

(三)培养典型,创造氛围,扎实推进班队建设。要积极引导班队深入开展“五好班队”评选活动,力争在创建计划、内容、理念、措施上取得新的突破,形成制度,创出品牌。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形式,不断扩大班队建设成果。公司将每年召开一次班队建设现场会,同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方式每年组织一次“精细化标准班队”评选表彰活动。

第二篇:关于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加强班组建设对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增强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指导意见。

一、 指导思想

加强班组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加强班组建设管理机制,坚持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高效安全完成各项经营(工作)指标(任务)为目标,以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为重点,增强班组团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基础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牢坚实的基础,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总体目标

适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在班组建设和班组长队伍建设中,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奠定企业扎实的管理基础。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

和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基层管理者;提升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把班组员工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敬业、勤奋、创新、踏实,热爱本职岗位的劳动者。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企业基层组织。

三、 主要内容

(一) 班组基础建设。要根据工作需要,坚持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班组。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强信息记录、标准规范及职工行为养成等基础工作。加强班组基本设施建设,加大资源保障力度,适时推进班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班组现代科学管理水平。

(二) 班组组织建设。完善以班组长为核心的工作指导、组织协调、岗位协作等职能,理顺运行机制,整合、优化班组各项资源,实现班组目标。

(三) 班组创新建设。要把组织员工学习创造作为班组持续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攻关团队、创新小组、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完善班组创新成果奖励机制,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班组劳动竞赛和降本增效等活动,提高班组自主创新能力,班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进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 班组技能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

性强的员工队伍为目标,通过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充实和更新员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 班组思想建设。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职工头脑,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企业精神教育,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紧紧围绕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高经济效益等中心工作,结合班组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六) 班组民主建设。要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和完善班务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对话会、座谈会等民主管理形式,保障员工享有对班组工作目标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平等享有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等权利。

(七) 班组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单位文化特点努力塑造独具特色、凝聚员工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班组理念。要通过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个人愿景,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制订和完善员工行为规范,推行与传播班组文化,塑造班组良好整体形象。

(八) 班组团队建设。要以企业愿景为平台,把员工的

个人愿景融入团队的使命中,培育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和团队意识,建立班组良好的沟通氛围与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班组团队精神,加强班组间的协作配合,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

四、 工作要求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把班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思想政治领导;要把班组建设纳入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指定职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会要积极协助推进班组建设;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班组建设。

(二) 建立机制,明确责任。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订加强班组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主要措施,建立班组长考核激励机制和班组建设管理机制,明确班组建设的工作考核标准,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

(三) 抓好载体,创建品牌。各单位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班组创建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树立宣传典型,推动创建活动持续开展。要在总结班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与解决班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加强与改进班组建设的新方式与途径,使班组建设更加适应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努力建设制度健全、创新力强、能打硬仗、业绩突

出的一流班组,推动班组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现就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工作

1.乡镇纪检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和纪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乡镇党委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参与维护基层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乡镇纪检组织在深入推进农村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认识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水平。

2.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整合资源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职能,使乡镇纪检组织机构设置进一步健全,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机制制度进一步完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形象作风进一步改进,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3.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要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按照“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要求,不断增强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本领,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乡镇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进一步健全乡镇纪检组织

4.规范乡镇纪检组织设置。乡镇应当设立纪委。乡镇纪委是经同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机构,乡在乡镇党委和县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乡镇纪委由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组成,其中应有人专职从事纪检工作。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职一级的干部担任,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的,设专职纪委副书记;由同级党委委员担任的,其委员职务排序可排在资历相同的委员前面。

5.着力选优配强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点选好乡镇纪委书记。要注重选拔政治过硬、公正廉洁、熟悉农村社情民意、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纪委书记。乡镇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由县级纪委与组织部门协商后,报县委决定或进行选举。乡镇纪委副书记的任免,要征得县级纪委的同意。乡镇纪检干部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般应具备相关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

6.保持队伍稳定,有计划地推进干部交流。乡镇纪委书记原

—2—

则上应干满一届。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任职5年以上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新任乡镇纪委书记一般应异地交流任职。

三、充分发挥乡镇纪检组织的职能作用

7.乡镇纪检组织主要职责。督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在农村基层的执行情况;协助乡镇党委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乡镇行政区域内,开展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受理群众信访举报,调查处理党组织和党员违纪案件;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权利;指导所辖纪检组织的工作和村务监督机构的工作;完成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8.乡镇纪检组织要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便民利民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情况的督促检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等情况有效监督的制度。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乡镇、村民主选举的监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保证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

9.乡镇纪检组织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分管的其他工作应与纪检工作有关。乡镇纪委书记参与乡镇党委工作决策、

—3—

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注意发挥乡镇纪委副书记和乡镇纪委委员作用。建立健全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建立乡镇纪检组织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定期向县级纪委报告工作制度。建立学习研究、工作例会等制度,规范信访、案件检查等程序,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组织内部管理水平。

四、切实加强对乡镇纪检干部的管理

10.加强教育培训,注重提升乡镇纪检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执纪能力。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对新任乡镇纪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乡镇纪检干部纳入培训规划,重点对乡镇纪委书记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有计划选派乡镇纪检干部到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挂职锻炼和参与办案,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11.突出抓好乡镇纪检干部纪律作风和职业道德教育。乡镇纪检干部要做到“五严守、五禁止”,严守政治纪律,禁止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严守工作纪律,禁止越权批办、催办或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干部人事等事项;严守办案纪律,禁止以案谋私、违纪违法办案;严守保密纪律,禁止泄露信访举报内容、案件情况等秘密;严守廉政纪律,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进行批评教育;对不适合从事乡镇纪检工作的,予以调离;对违纪违法的,严肃查处。

12.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4—

的考核工作机制。加强对乡镇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乡镇纪委书记每年应向县级纪委常委会述职述廉,接受评议。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乡镇纪检组织履职情况的经常性检查,促进乡镇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认真履行职责。

13.关心爱护乡镇纪检干部。支持乡镇纪检干部大胆履行监督职责,维护乡镇纪检干部的合法权益。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纪检干部应予以提拔重用,优秀的要作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的重要来源,形成优秀基层纪检干部的选拔培养链。注重树立和宣传乡镇纪检干部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与乡镇纪委书记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建立乡镇纪检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改革创新 14.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组织建设。要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职能为重点,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纪检组织的设置形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纪检组织的职能作用。

15.农村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由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部署。要认真总结和逐步推广经实践检验成功有效的做法,做到科学规划、稳妥推进。要注意与法律法规相衔接。

16.适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5—

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探索对农村基层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实行有效监督的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发挥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统促进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17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行政村党组织应设纪检委员,设党委的行政村可以设纪委。注重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的作用。

六、加强对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领导

18.保证乡镇纪检组织必要工作条件。采取有力措施,为乡镇纪检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支持和保障。乡镇纪委要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备,有基本的交通保障,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同时,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杜绝奢侈浪费。

19.保证乡镇纪委组织必要工作经费。乡镇纪委所需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单独列支,予以保障。乡级财政确有困难的,地方财政给予补助。乡镇纪检干部享受规定的办案人员补贴。

七、加强对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领导

20.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工作由省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省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根据本意见,加强与组织、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沟通,结合实际制定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对乡镇纪检组织设置、经费级装备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并抓好工作指导。各市(地)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抓好贯彻措施,督促县

—6—

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21.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县级党委负主要领导责任,纪乡镇党委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直接领导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把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22.城市街道(社区)纪检组织担负着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职责。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城市街道(社区)纪检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科学设置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健全机制制度,不断提高城市街道(社区)纪检组织的工作水平。城市街道(社区)纪检组织建设参照本意见执行。

—7—

实现“五个到位”

切实加强苏木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察厅

内蒙古自治区在加强苏木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实现了“五个到位”:

一是机构设置到位。全自治区苏木乡镇全部设立了纪(工)委,与苏木乡镇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同步挂牌。苏木乡镇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纪委调剂新增办公用房,并配备了电脑等必需的办公设备和举报电话、举报箱等办案装备。

二是人员配备到位。全自治区所有苏木乡镇纪委都配备了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苏木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的,均增配了专职纪委副书记和纪检监察干部,设纪委委员5至7名。部分旗县(市、区)还在嘎查村(社区)配备了村级纪检员,聘请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实现了纪检监督网络全覆盖。

三是制度建设到位。全区苏木乡镇组织机构设置完成后,各盟市、旗县(市、区)及苏木乡镇纪(工)委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相应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议事和定期报告制度,以及相关业务工作和内部工作制度。例如,科尔沁区纪委总结完善了《苏木乡镇纪检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并对苏木乡镇纪委实行目标化管理。

四是后勤保障到位。按照现行“乡财县管”的管理办法,对苏木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经费予以保障。科尔沁区将苏木乡镇纪委办公经费纳入苏木乡镇财政预算,并将苏木乡镇纪委书记办案补贴标准相应提

—8—

高,同时还将嘎查村(社区)纪检员补助纳入预算。

五是作用发挥到位。苏木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加强,有效改变了过去人员兼职过多、工作乏力的状况,实现了有充足的人力、精力充分履行职责,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通过修订完善并贯彻落实公务接待、财务管理、机关纪律、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推动了基层党政机关向精简、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机关转变;通过深入村(社区)调查走访、现场接访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促进了农村各类矛盾化解;通过严肃查办涉农涉牧案件,有效维护了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各项民生工作的落实。同时,全面推行以村民代表常设制为核心的村治模式,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全面加强了对村(社区)“两委”和村务工作的监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9—

第四篇:关于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公司所属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为落实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暨2010年工作会精神,深入实施公司“1-3477”中长期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公司基层建设,强化基础管理,着力推进班组建设的健康发展,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队伍,提高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全面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愿景目标,现结合公司实际,提出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要以集团公司关于创建“五型”班组的实施意见和集团公司2010年工会工作会议暨“五型”班组建设大庆石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的精神为指导。围绕公司“1-3477”中长期发展思路,以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持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为重点,以“五型”班组建设为载体。坚持固本强基,促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坚持严字当头、科学管理;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增强班组团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基础管理,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努力构建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 1 —

的综合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基层班组建设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稳固基石,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效型、QHSE型、和谐型、规范型”的基层组织,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在班组长队伍建设方面要达到:建立班组长选拔、使用、培养、晋升的长效机制,把班组长培养成为业务精、技术精、会管理和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基层管理者,班组长队伍成为企业各级经营管理或专业技术管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在班组制度建设方面要达到: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线,建立健全包括基础建设、基础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理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要形成一整套、成系列的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制度。

在班组管理方面要达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科学化,员工管理人性化,以此奠定企业扎实的管理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班组建设与管理和公司发展战略相符合的原则。班组建设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通过加强“五型”班组建设与管理,夯实企业基础管理,促进企业中长期发展战— 2 —

略目标的实现。

(二)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鉴于公司产品业务多、行业跨度较大、点多面广线长和班组设置较为复杂等特点。各单位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紧密结合本单位产业特点和产品工艺特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务求实效,最终促使全员提素质,全面上水平。

(三)继承和创新相统

一、“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要学习借鉴、总结继承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寻找一个对标单位,分析对比,找准差距,明确方向,制定措施,在继承传统优秀作法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要“抓两头、带中间”,注重选树本单位的标杆班组并表彰激励,注重帮促后进班组并鞭策约束,促使单位整体管理上水平。深入研究未来企业发展趋势,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四)阶段性实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2010年到2012年是苦练内功打基础的阶段。要大力营造“干正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氛围,紧密结合实际,着眼于员工,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基础,着眼于实践,着眼于创效。要不断总结阶段性成果,提炼形成好的做法和经验。然后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企业文化。

(五)坚持严考核硬兑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只有管理没有考核和只有考核而不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极易导致运动

— 3 —

化和形式主义。搞好班组建设与管理,必须要量化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分配紧密挂钩。坚持严考核硬兑现,实施科学奖惩,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员工自我约束、自主管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四、各级组织在班组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责及主要工作

(一)公司负责制定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各单位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督导;组织召开推动会及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负责两年一次的先进“五型”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表彰;负责制定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制度。

(二)二级单位要按照公司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成立推进组织;制定考核办法,并对三级单位班组建设与管理实施考核;负责制定班组的机构设置及岗位定编规范;负责班组长培训;负责班组基础建设的规划和投入及班组基础资料的规范;负责每年一次的先进“五型”班组和优秀班组长的表彰。

(三)三级单位是班组建设与管理的主体。负责按照二级单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负责结合单位实际和产品工艺特点科学合理划分班组,规范班组的设立、运行、撤销的组织程序;负责班组的设置和班组人员的配备;负责班组长选配和管理;核定班组工作任务指标;制定班组建设标准和考核细则并对班组实施考核与检查;按二级单位的规划负责班组软、硬件配置和日常管理— 4 —

等工作。负责完善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组织协调、岗位协作等机制。

五、班组长队伍建设与管理

基层班组长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是生产(工作)一线的“兵头将尾”。班组长与工作现场和作业员工接触最广泛,联系最紧密,是公司各项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管理机制在现场的最直接的执行者。班组长的目标愿景、工作作风、文化认同等是否与公司的整体管理要求相一致,直接关系到公司整体的工作绩效。要大力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将班组长队伍的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班组长的任职条件

1.综合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熟悉安全生产,业务精,技术精,会管理;

3.了解现代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身作则,办事公道,关心爱护和团结员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5.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 6.经过班组长任前岗位培训。

(二)班组长的选拔和培训

1.班组长的产生由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采取公开招聘、行政任命和民主选举等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经过

— 5 —

组织考核、三级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报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备案等程序。

2.建立专门的班组长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实际,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班组长培训,培训应进行详细的班组长知识、技能、理念等方面需求调研,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班组长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

3.要有计划的组织班组长到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交流,引进吸收优秀的班组建设与管理的理念和先进经验;

4.班组长的培训目标是:胜任班组长岗位需求,并把优秀班组长培养成为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三)班组长的管理和使用

1.要明确班组长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 2.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班组长岗位任职资格和岗位规范,建立起班组长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等机制;

3.做好班组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促进班组长的成长; 4.要加强领导干部与班组长的交流沟通,构建各级领导与组长及班组长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渠道。

(四)班组长的待遇、考核、晋升和退出

建立完善的班组长考核、奖励、晋升和退出机制。建立班组长后备干部人才库。畅通优秀班组长的晋升通道,注重把优秀班组长选拔到各级经营、管理、技术等领导岗位上来。从2011年1— 6 —

月1日起,提倡把踏实肯干、工作出色、积极要求进步的大学生放在班组长的岗位上,让他们沉下心来熟悉生产一线的工作。凡新提拔的三级单位的领导和经营管理技术人员,优先考虑从班组长队伍中产生。今后对连续获得先进并非常优秀的基层班组要以班组长的名字命名。要提高班组长岗位工资或岗位津贴,使班组长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激励。

六、班组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公司《关于创建“学习型、创效型、QHSE型、和谐型、规范型”班组活动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五型”班组建设的要求为标准,着重强化以下十项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班组制度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线,建立健全包括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HSE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学习培训、思想作风等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制度。

(二)班组基础建设。要不断改善班组工作和休息环境,为班组成员配备必要的更衣柜、资料柜、专业书籍等设施。要建立健全各类基础管理台帐,不断完善信息记录、标准规范、定额计量等基础工作。

(三)班组学习培训。牢固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班组要组织员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读书自学、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熟练掌握岗位应知应会和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协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班组质量管理。要牢固树立“用人品创造产品、打造精

— 7 —

品”的理念,把质量作为班组价值的本质追求,扎实开展QC小组、质量分析和质量评比等活动,做到产品质量全程可控,质量追溯有据可查,不合格产品不转入下道工序。认真做好“三检制”,确实达到客户满意、上下工序满意、员工自己满意。

(五)班组HSE管理。要认真落实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和“反违章禁令”,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员工学习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防范能力。加强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管理。关注员工健康。班组员工做到会安全操作,会自我保护,不违章作业。

(六)班组设备管理。要树立“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的理念,落实专人专责制度。熟悉岗位设备结构、性能、原理及操作规程,做到合理使用设备、精心保养设备、及时维修设备,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做好设备运转和修保记录。设备台帐资料齐全,备品备件保管完好。

(七)班组现场管理。认真执行《渤海装备公司5S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做好现场定置管理和目视化管理,深入推进5S现场管理,逐步形成以生产现场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要素,以整理、整顿、清扫为主要手段,形成清洁的长效机制,最终达到素养的全面提升。

(八)班组成本管理。大力开展创效创新、节能降耗等活动。严格执行物料领用制度。工卡量具、主材辅材、仪器仪表等要保管完好、不差不失。要通过交旧领新、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合— 8 —

理化建议等活动,增收节支,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九)班组团队管理。要以公司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员工的个人愿景融入到团队的使命之中,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要关心员工、关爱家庭,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班组团队精神。加强班组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一支和谐高效的团队。

(十)班组文化管理。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塑造班组良好形象。要坚持班务公开,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保障员工享有对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班组生产目标、班组经济责任、奖金分配、先进评选等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基层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最基层组织单元,是激发员工活力的细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的落脚点。各单位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公司“1-3477”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加强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基层班组建设与管

— 9 —

理工作。

公司层面由安全环保处和党群工作处负责牵头主抓。安全环保处同时负责HSE和现场管理等工作;党群工作处同时负责“五型“班组和团队、文化管理等工作;企管法规处负责综合基础管理等工作;人事处负责组织管理和员工培训考核等工作;科技质量处负责质量管理等工作;生产运行处负责生产和设备管理等工作;财务资产处负责成本管理等工作。其它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做好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建立机制,加大投入

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强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明确班组建设与管理的考核标准,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与管理;要切实建立起班组长的培养选拔考核激励的长效机制。要加大对班组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班组建设和班组长培训的费用。

(三)抓好载体,选树标杆

各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以“五型”班组创建为主要载体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要在总结班组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分析和解决班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加强与改进班组建设的新方式、新途经,使班组建设与管理更加符合公司“1-3477”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努力建设制度健全、创新力强、执行力强、业绩突出的一流班组,推动班组建设与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 10 —

(四)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建立考核制度,实施逐级考核。二级单位要将班组建设与管理纳入经营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对三级单位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考核。三级单位按照本单位考核细则对班组进行考核。班组长负责对班组成员进行考核,提出对班组成员的考核奖惩兑现方案并报三级单位批准后实施。各级的考核结果必须与单位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 11 —

— 12 —

第五篇: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小城镇、大战略”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推动我国向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现就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民的需要由基本满足温饱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更高要求。农业发展进入“新农业经济阶段”,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阶段的农村工作,对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并强调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一系列决定和指示,从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时期小城镇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积极稳妥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为解决“三次”问题服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我国向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中发[2000]11号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推进城镇化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总体水平,逐步实现“以城固农、以城促农、以城助农、以城带农”的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十五”期间,全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引导县城和重点建制镇适当加快扩大城镇规模,把300O个左右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为5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全国小城镇的总人口规模达到2.8亿人左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现行政策和体制性障碍较大、引导性政策措施不配套、经济基础薄弱、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政府引导,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明确了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总体目标。各级政府要加

1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强引导,不失时机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变。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变为中心,切实抓紧、抓好。

小城镇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规范撤县设市(设区)、撤乡设镇的行政行为,防止不顾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要把发展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尽快完善小城镇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水等资源,加强环境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综合管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风格,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二)小城镇建设要立足于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是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小城镇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他们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并据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切实为“三农”问题服务。

当前,小城镇建设要适应农业向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方向发展的要求,为农业产业化创造适宜的软硬件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等提供便利的条件,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连结供需双方“纽带”和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繁荣小城镇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目标,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建设要着力于繁荣农村经济,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和农民的增收致富,着力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着力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各地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积极发挥小城镇功能和连接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兴办各种服务行业,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及其它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资源,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在大力发展小城镇

二、三产业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为进镇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小城镇建设要着力于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吸引和带动能力。

小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形成以经济建设促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各项设施的配套水平,要拓展小城镇功能的视野,大力发展适应本地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和管理条件的城镇功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克服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狭隘眼界。对于具备条件的小城镇要开辟工业小区;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吸引民间资金向企业投资,引导农村新办企业向镇区集中;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物资配送、旧货调剂、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到小城镇上经商、办企业。逐步完善各类社会服务设施,特别是当前亟需的文化、教育设施;加快文化、娱乐、广播电视、体育场馆、学校、医院和市场等设施的建设步伐,推动小城镇的社区建设,努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要抓住中心城市功能重组、产业及其布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完善城镇功能,主动接纳中心城市疏散的产业和人口,不断壮大城镇规模。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批城镇功能和生产生活组织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特色鲜明,人口规模在5-10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在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增强吸引力的同时,要制定各种优惠措施,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2 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壮大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发挥小城镇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一定农村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小城镇建设”、“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中发[2000]11号)。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优化各类资源配置。要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促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管理、引导和规范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健康有序发展。各地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轨道。对民办公助的各类设施和项目,要明确产权,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建成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小城镇公共资产的经营式管理。

小城镇建设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要主动配合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贷款数额,开展对有稳定收入的进镇农民在购房、购车和其他消费方面的信贷业务。要抓住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公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机遇,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用好城镇建设维护税和存量建设用地有偿出让收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水平。

(五)深化改革,从体制和政策上推动小城镇建设。

要从推进我国向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高度,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从体制和政策上为小城镇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的有序流动。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宅基地的有序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适当调整行政区划,逐步扩大重点镇和中心镇的规模。改革投融资体制,改善小城镇建设的融资环境。

加快制定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引导性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针对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进镇和乡镇企业进镇吸引力下降的问题,重点要在社会保障、进镇优惠条件、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确保进镇农民和企业的现有利益总体上不受损失或者有所增加,充分调动他们的进镇积极性。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中综合协调职能,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制定政策措施,改善小城镇建设的政策环境。当前要重点研究“集体土地流转”、农村人口转移和“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等小城镇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研究,完善小城镇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包括小城镇建设用地、建设标准、行政区划、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工程质量、勘察设计、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规范房地产管理。要加强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产权管理,引导进镇农民原有房屋的有序流转,逐步解决“双重占地”问题。

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小城镇建设。做好小城镇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的关注程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和支持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协调行业内的各方面资源,主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和参加科技、规划、设计“三下乡、五服务”活动,并作为系统精神文明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进文明小城镇的创建工作。大力推广供水、污水处理等小城镇建设的适用技术,会同科技等有关部门抓好“科技示范小城镇促进工程”和“星火示范

3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小城镇”等工作,引导小城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实际需要,整合现有各类“奖励”和“授牌”资源,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开辟小城镇建设资金的稳定渠道。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吸引国内外的企业集团和乡镇企业在中心镇集中建设,吸引农民务工回流资金建设小城镇,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来源,研究争取将试点县(市)的城镇建设维护税提高一个百分点。总结推广小城镇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要收好用好土地收益资金,城镇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和土地的再开发,不得划转或挪作它用。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改善小城镇建设的融资环境。在金融网点撤并、信贷规模紧缩和小城镇加快发展,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研究探索利用好金融资本的办法,增加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主动与相关金融机构配合,共同探讨在小城镇建设中利用金融资本的方式和途径。

(二)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完善城镇规划,增强城镇功能,扩大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要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各地要抓紧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没有编制规划或规划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或者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有矛盾冲突的,要尽快组织编制和修编;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要严把规划审批关,在2002年底前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部里将对这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行政区划调整应以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已经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要及时对原城镇规划进行修订。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坚持资源决定城镇发展的原则,对于不具备最基本发展条件的小城镇和村庄,坚决实施“资源环境一票否决制”,并提出相应的人口迁移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各种类型的移民建镇,慎重选址、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并随着建设的进程将移民镇纳入到正常的城镇建设管理之中。要特别重视重点风景名胜区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吸纳核心景区内外迁的居民,切实保护好风景资源。都市圈和城镇密集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要纳入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吸纳大城市外迁的产业和人口。

加强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各地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加大投入,切实提高规划质量。要端正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突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实事求是地制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指标。要严格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对于国家明确强制性退出的有重大安全隐患、浪费资源、危害环境的行业和领域不得安排规划用地。小城镇要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对需要开发建设的地区编制详细规划,并经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各项建设。要认真做好重点地段的景观设计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力求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提高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水平。要突出抓好交通、给排水设施和环境建设,抓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严禁安排那些不切实际的大广场、超标准的办公楼和豪华的接待设施等建设项目。要结合乡镇企业的转制,积极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乡镇企业的集中建设,严格控制城市污染工业向小城镇的转移,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道路。

各地要将县城和中心镇作为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指导和督促。每个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中心镇重点发展。中心镇建设要着力于完善城镇功能和扩大规模,注重发挥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争取经过五到十年左右的努力,把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为规模较大、规划合理、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少数基础较好的发展为小城市。

(三)试点引路,分类指导,加强管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

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试点县(市、区)工作,重点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形成科学的城乡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村居民点体系;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区域性共建、共享,提高配套水平;三是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各类设施;加快各项建设步伐,实现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4 加强示范镇建设,突出特色,树立样板。各地要分片、分类指导小城镇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积极探索通过“返乡创业”、“城乡统筹就业”,“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途径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路子。示范镇要着重在基础设施、特色民居、环境建设、规划设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进展,建设成为某个方面的样板,在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土地国有化、管理法制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实质性推进,为全国小城镇建设树立典型。“十五”期间,要重点推动供水乡镇化、污水与垃圾处理联镇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我部将在适当的时候与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联合组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申报和命名工作,推出一批更具典型性和带动性的示范镇。

加强对小城镇管理,大力推进管理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继续加强镇容镇貌的管理,逐步解决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问题。严格整治建设散乱和环境脏、乱、差,要一条街一条巷的整治,划定严管的街道,结合各地的情况制定严管街道达标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实现严管街道的“亮和美”,不搞“形象工程”。农民进镇建房必须服从规划,严禁随意沿公路进行建设。针对当前城乡结合部的人员结构复杂、规划建设管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各中心城市要将所辖城乡结合部纳入规划控制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划定各类用地界线,加强管理机构建设,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及时解决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城乡结合部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在解决处理“城中村”问题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地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加强小城镇发展基础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小城镇信息采集分析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初步确定采集的范围是以我部试点镇为基础的500个镇或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镇为基础的2000个左右镇,采集指标和采集基准时间将进一步研究确定。到2003年底,基本实现省级中心镇主要经济社会城建指标的电子报送,同时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村镇统计及我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和部信息中心的力量做好指标的信息采集统计和分析工作。

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各种类型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要跟踪研究国家重大引导性政策措施,因生态及资源保护、脱贫、救灾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而进行各种类型的移民建镇(村),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农村产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和中心城市功能性疏散等因素对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加强指导,及时总结促进小城镇(村庄)集中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此外,还要挖掘和提炼基层其他各种类型的成功经验,在条件类似的地区加以推广,切实推动面上的工作。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部里将在近期制定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确定和公布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凡是被授予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都要尽快编制和实施保护性规划,切实加强保护和管理。

(四)加快立法进度,逐步完善村镇建设法规。

从完善国家级村镇建设法规的角度,当前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逐步完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没有涉及到而实际工作中又迫切需要的内容进行立法,重点是制定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产权管理和拆迁管理以及历史名镇(村)保护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制度。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已经涉及到而可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延伸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在建制镇上的实施细则。目前不少涉及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其适用范围虽然大多都包括建制镇,但基本上都以设市城市作为调控重点,对建制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作为依法行政的依据。三是加强技术立法,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修订《村镇规划标准》,制定《小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导则》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等。各地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制定和出台适合本地特点的地方性法规。

(五)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各级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小城镇建设不但要引进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更要注重引进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健全机构,建立岗位,建设制度,严格管理。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立村镇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相应的资质和接受行业管理,为村镇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并可根据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的委托承担部分村镇建设管理

5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职能。今年底明年初,我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对全国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调研,提出对策,尽快遏止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撤并、管理人员流失的状况。

要建立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各县(市)的分管县(市)长,特别小城镇的镇长,是小城镇建设的直接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负有重要职责。要对他们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减少在指导小城镇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村镇建设助理员、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示范镇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各省(区、市)也要组织相应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推行村镇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工作。加强对村镇个体建筑工匠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建筑工程质量。

逐步建立村镇建设事业支撑系统。筹备成立小城镇建设协会,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中心,吸引一大批人才加入小城镇建设的事业。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要统一列入公共财政,重点予以保证。对于没有建立独立财政的小城镇,要纳入县级财政。

(六)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

对于2002年下半年和20O3年的重点工作,初步设想有下面五项:

1、贯彻落实好三个文件:即国务院13号文件、建设部贯彻13号文件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有关决定。重点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完成重点小城镇在省域城镇体系和县域城镇体系中的落实;进一步推动重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全面启动“三下乡、五服务”工作。

2、开好两个会议:2002年下半年的《第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和2003年三季度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配合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做好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征集,做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城市化试点县(市)的总结表彰工作。

3、抓好五项“系统工程”:

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创建工程; 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程; 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科技促进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

小城镇发展建设基础数据电子化工程。

4、推动两项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小城镇“集体土地流转”和“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5、法规建设工作:根据《城市规划法》修订为《城乡规划法》的新形势,逐步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村镇法规;修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6、与金融机构合作,调查近期小城镇信贷规模与使用效率的情况,研究小城镇建设使用银行资金的具体运作和管理方式。2002年至2003年要重点做好专业型小城镇资金运用的试点工作。

6

上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评下一篇:金融工程本科培养方案